"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5:17:17
xVrG-*[ĕJO$n*!F7I.*+Uizv_șV,N*t>ko_>g%ԫRi?79?̌+ĬH#ѫP'9qq-.u_ˋo_Y5NY! "gg)d-^ζxHZvâxd׎3#Ah:9?37*kS: CjIomo)nبa1FJJs]簠DbfVGjn S ̨C*P9a7gIfx4ìȸf) S;Pp6IID6g RcF٩}Eټc`fe}(]l|`̈.7ʼn9Ԩ|lt$qܪYWXLR& E/ڞ38;UDJS}'?ƮZ/JpDǬ{1ʱTؘG464Q)f(̨ƌ 3+ ѝj0;My6Q6H0L.Nx7/#~=AxW mwc#c 8.C)ϧ(R1,}Hn4qr"Cv{?Ӿھ8}ձ+Pw[ڻ[mp冁1^m6,L{x- i6jl,Gc}V|2w/wՎ9a1x!:O1˸/،2g*FG9 LFȦ;FFq/QO,8NC9}5S A9劀;>3ј9NU;Svd[RqDlT{Rc!3b_v`֎Sđ$ZT>6 A&tJrfb!LR 53n}dNn [fzBϩ<;/=J

"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意思是:水太清澈就没有鱼,人过分精明就没有朋友。

【发音】 不准确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

全部展开

【发音】 不准确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事例】故~,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晋书·郭璞传》
  【哲学原理】矛盾原理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水清适合鱼类生存 但是当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反而不适合鱼生长了 所以向相反面转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