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后感1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诗经》后感1200字作文
晨时的阳光甚是熹微,穿过轻轻摇摆着的枝叶,映在桌上的大小光斑,倒也织成了别具一般的锦衣。我便在这小花园里,拜读了《诗经》——竟像是梦回千年,我也随着《诗经》悟了回生死离别,震了番气势汹涌,奏了曲怦然心动,叹了首国破家亡。
若我提起诗,人人心中必定叨念着冰心的《繁星春水》呀,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啊诸如此类的。但孰能想到《诗经》呢——这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古代诗歌的开端呀,还是一部儒家经典。《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所谓“风”,则为各地的民歌,“雅”为宫廷正乐,“颂”为宗庙祭祀的诗歌。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风有两首——《子衿》和《无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女子用恋人的衣饰子衿子佩,来借代自己的恋人。而“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的则是女子在城墙上等候恋人归来的焦灼与思念。“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量的心理描写,恍惚间仿佛使我踏续回到千年前,目睹了女子在城墙上的张望与守候,爱恋与埋怨。我亦听着那想念倒也传了千里,叫她夫君听见。
不同于《子衿》绵延叙述思念,《无衣》则为一首先秦时代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首多么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战歌啊!士兵团结互助,共同抵抗外来的入侵。难道说没有长袍?没有内衣?没有下裳?我与你同穿长袍,同穿内衣,同穿下裳!周王发动军队,修理我的戈矛、矛戟、甲兵,与你同对一个仇、与你一起有所作、与你一起前往沙场!这般的高昂士气,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说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引起了我的共鸣。“8.12”天津重大火灾爆炸事件,群众们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献血的预约竟早已排满,各地人民也纷纷捐赠祈福。这就是与子同袍啊!
在《诗经》的雅中,我最爱的则是《白驹》了。这是首别友思紧的曲——“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洁白有光的白马呀,正在吃我农场里的豆苗。全诗由描写友人的白驹开始引出下文。“絷之维之,以咏今朝”。主人热情好客,对着这位过路的友客很是相见恨晚,渴望挽留他。若在现世,也许会留下各种各样的联系方式——手机号、微信号诸如此类。可在古时,友客则为隐世之人,不可写信与他。殷勤好客的主人则想拴住他的白驹,留马为留人。“所谓伊人,于焉逍遥。”“所谓伊人,于焉嘉客。”所说的那个人呀,在这儿可以逍遥。所说的那个人呀,在这儿可是好客人呢。这两句,倒也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对友客细心的照顾;以及客人与主人的相见甚欢。可是友客终究是婉拒了主人的挽留,骑着白驹而去。已去成相忆,主人唯有依依不舍的遗憾。“慎尔优游,勉尔遁思”“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谨慎您的游乐,可别隐遁不来啊!别爱心你像金玉似的声音,而对我有疏远的心啊!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上,飘绪至明年毕业之际,我们同学间也会不会像系住白驹般不舍对方离去呵。
读了《诗经》,倒也有了些小感悟,当了回千年前的古人,听了回青青子衿的焦灼思念,感了回沙场上的情同兄弟高昂士气,看了回望留马为留人的不舍之情,可谓幸哉!
初三:刘心语
思无邪——读《诗经》有感
学校:宋诏桥桥中学
思无邪 ——读《诗经》有感 807班计萌 指导老师:鲍娇琼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耳边有琴声铮铮,不由得滞足观望。有伊人抚琴,素衣裹身,青丝松挽,蛾眉微蹙,眉间一点朱砂痣夺人眼目,身后一片漫漫桃花林,清风带来温暖馥郁的香气。走近了,那女子的面庞也跟着由模糊转为清晰。我沉醉其中。几不知身在何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那是由雾笼着的远山长水筑成的细眉。有一个凄清静谧的早晨,天色就明,晓雾将歇。遥遥的江水清清冷冷、恍恍惚惚。孤独的青年樵夫,钟情于一位在江上往来的姑娘,怅然望向那虚无缥缈的汉水烟波,茫然无措。那心底里的姑娘要出嫁了,他叹息啊,他痛苦啊,他无以解脱,眼底里的失魂落魄淹没在滔滔江水中。我反复地诵读这首诗歌,眼前浮现的是可望不可即的汉江水,是男子眼中徘徊压抑的相思与苦痛,耳边传来的是空灵的水波声,是深远的樵歌声。眼前一片白茫茫,水天一色,隐隐约约有一个人影凝视着未知的远方。我闭眼想象,余音渺渺。于是,我消融在这极美、极哀的《汉广》中,不舍释卷。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谁在铜镜前精致地描眉,满带怜惜的、安静娴好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是由灵动着的羽翼盈盈织成的秋瞳。正是拂晓之时,芦苇轻摇,白露凝霜,晨风萧萧,蒹葭苍苍,秋水茫茫。水上烟波袅袅,空中雾霭沉沉。河道曲折,水洲婉立。痴情男儿踟蹰于水畔,他急切地逆流而上,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河道阻隔、路途艰远。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内心痛苦。我被那高洁的伊人吸引,蒹葭白露、秋水澄明,天边飞鸟。恍如虚幻的一场梦,让我不由自主地想与诗人同寻仙女般的伊人。我仿佛身临其境,被江上的寒意侵蚀,化作一片模糊的蒹葭,默然望着天际。
茫茫间,我仿佛看到谁的双眼缓缓睁开,竟将这世界的色彩剥夺,及无声的伤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那是由娇嫩着的花瓣细细染成的嘴唇。有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那热闹的出阁宴,桃花般明艳的新娘,有妇人殷殷的嘱咐,有客人美好的祝福,有几盏桃花醉,有几坛女儿红。大红色的喜衣在桃花的映衬下越发动人,却还比不上新娘子面若桃花。在新婚的喜悦后,我看到安家宜室、子孙满堂,桃花的枝叶开散,
褪去开始的青涩与意气风发,愈发成熟、温和。我在这里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十里桃花,是安适美满的生活,没有丝毫的不美满,满溢着幸福。
欣然间,我仿佛看到谁采了最是灼人的那朵桃花,染了伊人唇,最是那一抿唇的温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那是由缠绵着的雨线慷慨绘成的肌骨。从战场传来的远古号角,将士齐声呐喊的冲天士气,兵戈相碰的激烈声响,把每个人的热血沸腾到极点。马蹄扬起的黄沙迷眼,天怒而作的狂风不止。天边的云霞将澈空凝结成紫色。他们持剑的双手因刚刚的一击而如电击般麻木,他们的脸颊无时不刻感到刀刃擦过时带起的热流以及对方蓬勃的杀意,他们还记得上阵前的誓言,眼前喷溅的鲜血染红了战衣。说什么没有战衣?与你穿同样的!我透过时光触碰到了古战场的激越战鼓,足以震撼天地的交战,与将士的同仇敌忾、必胜的信心融为一体。好像整个人也随之沸腾了。
跃跃间,我仿佛看到了谁的柔荑拂过战场,谁的青葱点着战鼓,把成与败化作肌骨。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
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土国城漕的劳苦和死生契阔的悲凉------
悠悠《诗经》,荡涤着我的身心,聆听于其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来到一个音乐的殿堂!数不尽的风华绝代,道不完的艳羡惊绝。我手捧《诗经》,轻轻吟诵。
教师评语:文中写“我”在《诗经》中畅游,《诗经》不仅给予“我”美的享受,还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小作者散文化的语言中,《诗经》成了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读者心中缓缓的,流淌。
《诗经·魏风·硕鼠》读后感
《诗经·魏风·硕鼠》读后感
中华经典《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诗经》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诗经》所蕴含的宝贵哲理,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文化资产。
今天,我读了诗经中的名篇《硕鼠》。《硕鼠》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这首诗运用比拟手法把压榨人民的统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发誓要离开它,表现出了无比愤慨的阶级对立情绪。这个比喻把剥削阶级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反映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八行。各章均重叠硕鼠,把剥削阶级丑恶的面目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他们的仇视情绪。令我为之感慨万千。
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诗每章的末两句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充满欢乐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这就是人们抗拒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感情。后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正是这样一片乐土。
是啊!这些不劳而获的人不种不猎,却占有大量财富,过着寄生的生活,而劳动者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太不公平了!
劳动最光荣!我鄙视那些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人!!
海桐小学五年级:郭以涵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
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天都读《中华经典诵读》,读时,引发了我很多思索。
“道可道也,无恒道也。”,以这样开始,却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什么意思啊?”宣传片看完后,同学们纷纷说。这样乍一听,真是不懂。这其实是《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被称为经典的书,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子》,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论语》等等,古代人经常以这些书为圣贤之书,学习它,感悟它,从而知晓了人世间的道理,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而今天,人们大多从小说中获取感悟,而把古代的圣贤之书视为一种“老旧”的观念,现代人已不需要这种所谓的“圣贤”来为人们指引方向。
但是,人们的精神特别需要这类书,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比如《弟子规》可以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对长辈有礼貌。我阅读《诗经》时,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经典诵读也可以放松学生学习的疲乏,当阅读《桃花源记》时,我看到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出一幅恬淡的风景,让人神往。而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操劳之中度过,最好的享受就是看一看小说,来抚慰疲惫的心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放松心情,像古人一样阅读经典,获得自己的平静呢?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
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天都读《中华经典诵读》,读时,引发了我很多思索。
“道可道也,无恒道也。”,以这样开始,却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什么意思啊?”宣传片看完后,同学们纷纷说。这样乍一听,真是不懂。这其实是《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被称为经典的书,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子》,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论语》等等,古代人经常以这些书为圣贤之书,学习它,感悟它,从而知晓了人世间的道理,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而今天,人们大多从小说中获取感悟,而把古代的圣贤之书视为一种“老旧”的观念,现代人已不需要这种所谓的“圣贤”来为人们指引方向。
但是,人们的精神特别需要这类书,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比如《弟子规》可以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对长辈有礼貌。我阅读《诗经》时,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经典诵读也可以放松学生学习的疲乏,当阅读《桃花源记》时,我看到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出一幅恬淡的风景,让人神往。而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操劳之中度过,最好的享受就是看一看小说,来抚慰疲惫的心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放松心情,像古人一样阅读经典,获得自己的平静呢?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