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缺失,回归1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拥有,缺失,回归1500字作文
大大的世界,有小小的梦想。于是小小的梦,便汇集成一整个中国梦。
“我的梦想就是自己的家人健健康康,自己的工资能够上涨。”这是一位每天辛辛苦苦的小职员的梦。
“我的梦想就是我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一位父母的梦想。
“我的梦想就是在社会上的一切美好。这样的梦,无关其他,只在田间地头。”这是淡定者的梦。
我的梦是什么呢?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有点厌倦眼前的一些东西。
“翻拍成风,文化缺失。”打开电视,一部部青春励志被翻拍……但社会的发展,并不是这些翻拍剧就可以推动的……西方的一切文化习俗一涌而来,而我们呢?却只知道一昧的接受,把情人节当成七夕,把圣诞节当成春节,西方节日我们过的事热火朝天,而中国节日我们过得是冷冷清清。
中国文化一步步淡去,人们的内心没有主见,只知随波逐流……为了利益还是为了潮流,我们失去了谁的时代……时代的发展,我们忘记了,中国是怎样一路走来的,血泪和汗水才铺成了今天的中国。
我的梦想就是希望人们要铭记历史,不要忘记过去,不要让文化葬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信仰。
“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这么多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注水牛肉”这么多的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全然不知自己的责任何在,为了一己私欲,做着违背良心的事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这责任不仅仅在于献身祖国建设,更在于如何做人,一个有担当的人。
我的梦想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够有担当,有责任,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各行各业,做每一件事都要无愧于自己的本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出双手,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最美教师”张丽莉,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美司机”吴斌,用最后的生命,挽救别人的生命——瞬间善举,昭示仁爱,勇气,山河动容,苍生感动。
毋庸讳言,当一个社会在普遍层面上感受到诸如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精神懈怠,道德困惑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和时代主旋律不和谐的音符。君不见3岁的小悦悦,被车轮无情的碾过,18人袖手旁观,冷漠而视之不见;“西湖洋女孩”奋不顾身跳进刺骨的水救起中国女孩后,别人争先恐后拍照以供饭后闲谈。
我的梦想是人们能够收起那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积善成德,圣心备焉,我相信小小的爱,累积起来,亦能谱成道德的华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以来我们就遵循这些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礼仪,礼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卧冰求鲤”“孔融让梨”“陆绩怀橘”这些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一直传承至今,但是这些礼仪美德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
“抢座”“乱扔垃圾”“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更离谱的是竟然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他“上有爷爷奶奶,下有爸爸妈妈”。我们忘却了中国那么多礼仪,将中国素来的礼仪之邦完全忘却。
我的梦想是希望在公交车上能够看到人们都面带微笑,互相让座的和谐场面,将中国的礼仪之邦发展的更加完善,人们的素质逐渐提高。
这就是我的梦想,平平凡凡,简简单单。
我希望那时的世界多了一份爱心,少了一份冷漠;
我希望那时的世界多了一份纯真,少了一份邪恶;
我希望那时的世界多一份温馨,少一分寒冷。
我希望那时的世界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中国梦,我们的梦。
无数的你们,都与中国梦有关。
无数的人们,中国梦都与你们有关。
即便不能使天空更蓝,即便不能剔尽民间的疾苦,即使不能使全世界完美无缺。即便如此,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更加有责任将中国梦延续下去,将我们心中的梦想开放的更美。
湖北黄冈麻城市麻城市第五中学高二:夏鑫
6--陶树-新课标下语文课堂“语文味”缺失和回归初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新课标下语文课堂“语文味”缺失和回归初探
学生姓名 陶 树 学号 1251201267569
入学时间 2012年8月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 昌 满
试点单位 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奉节分校
重 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2014 年 2 月 28
日
材 料 目 录
1.指导任务书……………………………………………………………( 1 ) 2.指导记录表……………………………………………………………( 2 ) 3. 写作提纲……………………………………………………………… (3 ) 4.论文(设计)提要……………………………………………………( 4 ) 5.论文(设计)正文……………………………………………………( 5-10) 6.参考文献………………………………………………………………( 11) 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 12 ) 8.答辩记录表……………………………………………………………( 13 ) 9.审查意见………………………………………………………………( 14 )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语文味”缺失和回归初探 事项学生姓名 陶 树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 昌 满 职 称 中学高级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试点单位 重庆电大奉节分校 指导教师 王昌满
写作提纲
一、提出论点:当前语文课缺乏“语文味” 二、语文课缺乏“味道”的原因
(一)语文教师自身缺乏激情 (二)教师曲解了新课标理念 1、拓展过度,与综合结缘太深 2、音像过多,与媒体贴心太近 三、如何让“语文味”归家
(一)语文教师要为语文的发扬创造最适宜的课堂环境 (二)提升教师素养,挖掘语文味回归的活力源泉 (三)净化语文课堂,纯化语文味回归的教学环境 (四)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2、拓宽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下页
高中作文 拥有与没有 点评篇
感谢,无论拥有与否(61)
一路走来直至今天,身上原本空空如也的行囊愈来愈充实。一走一步一成长,直至今日,心中已积淀了许多。我所拥有的,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多。也曾面临过坎坷,也曾灰心失意茫然无措。也曾悔怨,然而??我还是应当感谢。感谢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没有的。
感谢我所拥有的经历与回忆。曾一次一次摔倒,曾被困难打倒在地。曾害怕地逃离坎坷。当我回顾一切的时候,才发现最初那个无知怯懦的我已逐渐变得强大成熟。如若我未曾有过头破血流,如若我未曾尝到过逃离后的痛苦,也不会成长为而今参天的模样。因为这些富有意义的经历与参杂着笑声泪水的青春回忆,让我们懂得成长的意义,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感谢我们所拥有的爱与关怀。当我在黑暗中困难地摸索这前进的时候,总会有一双手,一个声音,一盏明灯为我指引。当我觉得累了的时候,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当寒冷袭来时,也总有那么一个拥抱温暖着我。不管前方道路多么崎岖与泥泞,我也从不曾感到无措害怕。因为那些爱那些温暖的关怀,那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将一切都化为乌有。
感谢我所未曾有用过的。是这些我不曾拥有但却无比渴望的东西造就了我的信念。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会提醒我还有一往无前的动力。在茫然的时候,也是他们将前方重重的迷雾拨开。感谢这些不曾拥有,让我的信念无比坚定,让我不会在途中停滞不前。
感谢我曾拥有却又失去的。我还记得他们曾在“沿途的风景中绽放的绚烂”,我还记得曾握在手中充实安定的感觉。虽然如今我已失去了这些,虽然拥有的时候那么美好。但我仍要感谢,感谢曾失去的,让我在惊慌失措,悔恨烦恼中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善待。如若我从不曾失去拥有的繁华,人生也不会完整。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些美好的幸福与遗憾。我们无法去主宰这个世界,无法改变他人及环境。无法拥有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人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感谢你所拥有的与没有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的不同多少有怎样,至少我拥有的是你不会有的,独一无二。
感谢,无论是否拥有。
点评:本文能准确把握题意,紧紧围绕“拥有什么和没有什么,为什么感谢”,主旨明确,但没能将“拥有和没有”两者联系起来思考,立意一般。结构完整,中间部分为并列式结构,分别从“感谢我所拥有的经历与回忆、爱与关怀;感谢我所未曾有用过的,感谢我所曾拥有却又失去的”展开议论,条理清晰。选材恰当,但内容稍显空洞,缺少具体的事例和分析,说服力显得有些不够。全文联系自我,具有真情实感,但对于当代社会等缺少思考,思想深度不够。修辞运用得当,语言流畅、得体。
生有所息(28)
人的生命是充满交织的。生命的长河源远流长,我们每个人都努力的向上攀登,总是认为生命之中的绚丽美景在高山悬崖上,错过许许多多的快乐与幸福。因此感谢生命之间应有所息,同时也应感谢我生命之间生生不息。(两个分句前后应交换位子)
生命的可贵,需要让心灵驰骋于大漠,接受黄沙漫飞的洗礼,需要让心灵游弋于海洋,接受雪白浪花的冲击,需要让心灵翱翔于天空,接受和风细雨的吹打。
其实,人生永远也无永远,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敌不过时间,包括一切。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忙碌不止,还要学会在生命中有所止息,感谢我的生命之中有所止息,只有这样,在天空上飞翔的风筝才不会因此而断了线。(过度自然,有辩证思想)
古代有建树的人不都是如此吗?孔子在人生中看清事态的变迁,最终他名垂千古,功成名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他的生命中“有所止息,”最终“苦心人,终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不再是神话。
先人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呢?
如果你是一颗小草,不要妄想,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而要生长的过程中静静地汲取养分。
如果你是一滴水珠,不要渴望一夜之间涌入苍茫大海,需要在奔流的路上停止脚步积累力量。
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不要奢望一跃成龙,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等待时机。(比喻论证)
生命是生生不息,人的一生却又是生有所息。
不要岁月的流逝让你成为匆匆忙忙的过客,也不要时间的推移让你变为冷漠不已。
而我,我认为我是个听话的孩子,手里推着快了的弦,学会忙里偷闲,这是我所感谢的生命之中生有所息,感谢我一直以来没有将所有的经历与实践都赔在工作和学习上,没有将休息的时间扼杀在启程的摇篮里。因此我懂得生命之中应当需要宝贵的时间。(能联系自我)
不知多少人曾向我抱怨高中生活的繁忙与单调,却要逼自己狠狠的看书,目的是受到掌声和鲜花。然而,我告诉他们,没有人会鄙夷你对鲜花的向往,想想失意之后李白的理想破灭仰天大笑的豪迈,苏轼被贬之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超然,因为他们等待的是悠闲的自然生活,前半生他们忽忽走过,不收沾染,后半生他们可以轻松上阵。(没有扣住“在生命中有所止息”去议论)
我欣赏庄周梦蝶一般的意境,妒忌李白仰天大笑的豪迈,佩服苏轼超然物外的乐观。不信,你可驻足而看看地上的小草,他们是如何放肆地苍翠欲滴,连蜗牛都伸着懒腰,打哈欠,旁边窃窃私语的苍蝇依偎在一起,享受幸福的快乐。(小草、苍蝇的例子不当)
生命之中需要有所息,而不是持续地奋斗与工作,感谢我所拥有的,
感谢我所没有的,在空远万里的清晨或是黄花堆积的黄昏,我会对天空唱道:“我需要这样的生活。”
点评:本文从构思、立意、内容、表达上看都可算是一片佳作。但没有准确把握题意,是套题作文,全文主要写“学会在生命中有所止息”,只是在最后一段才提及材料,只能评为四类下。
动力与条件(62)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在《没有保留的风险》一诗中说道:“拥有我所未拥有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在就职演讲中吟诵此诗。在我看来,我未拥有的乃是吸引我们前进,实现自我理想的的动力之源,是催我们积极奋斗的号角。(引用名言开头,有说服力)
伟人马克思为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感到痛恨和同情,又苦于没有实在的证据来控诉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人民大众。正是这些所没有的证据,激发了他找寻真理的勇气与毅力。在多年积极钻研与收集资料后,他终于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在追求更加理想的社会过程中,他找到了对抗旧社会的一把利器。(伟人事例,说服力强)
马克思必定庆幸地说:感谢我所未拥有的,使我发现原本隐藏的证据。(想想合理,扣住题意)
如今的人类是如何在颠沛中进行啊!卑俗的物质主义洪流席卷了人们的思想,只有利益而不顾人道的战争摧毁了多少人的家园。。。。。。然而正是我们所缺失的提供了我们完善自身的动力。在今天,有多少人看到人们精神空虚而呼吁回归精神与理性;在今天,即使战争频起,但人道主义的呼声何时绝断过?正是物质主义催生了理想主义,正是我们缺失的唤起了弥补的决心。有了它们,整个人类便有了希望。(审视社会具有深度)
没有的事物可以作为找寻新事物的动力,而我们已经拥有的可以作为找寻新事物的条件。运用它们是我们获得成功的钥匙。(过渡自然)
仍然是马克思,他住在伦敦时,仅靠恩格斯微薄的救济度日。然而他运用手上仅有的资源——一张大英图书馆的借阅证。正是这一张微小的证件,将马克思带领到了资料和书籍的海洋,使他有数量众多的
怨叹,我们都得承认正是它们使我们走得更远。让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说:“感谢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没有的。”(呼应开头,结构严谨)
点评:本文能准确把握题意,紧紧围绕“为什么感谢拥有和没有”,主旨明确,并能将“拥有和没有”两者联系起来思考,具有辩证思维,立意较深。总分总结构完整、严谨,中间部分为并列式结构,分别从“我们所未拥有的,是催促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所拥有的,便是我们获取成功的条件。”两点展开议论,条理清晰。选材恰当,内容充实,两次以马克思为例子,但能从不同角度围绕分论点分析,有较强的说服力。能联系自我,感情真实,能思考当代社会,有思想深度。能引经据典,语言流畅、得体。
珍惜过后是奋斗(45分)
惜时,是对现在的奋斗;惜逝,是对未来的奋斗;惜生,是对自己的奋斗。于是便知道:那些拥有的,教会我们我们珍惜;那些没有的,教会我们为之奋斗。
生活需被珍惜。古人云: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许多事物在不经意间流逝,因此更需被珍惜。苏轼曾说过:“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珍惜他人的生命。”于是便有了其友人做官后的残暴。(此例用在此处不当)有些人总是望着未来与别人的东西而忽略了身边的事物,到头来甚至连自己的本性都不复存在了。因此,珍惜所拥有的,才能遥望未来。
生活需存在奋斗。“知足常乐”是一种好的心态,却并不是一个人真正该有的生活态度。如果一味只安于现状,那也许一生平静,但却也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乔布斯没有放弃梦想从而创造了“苹果”手机,虽然他逝世了,但却永存于世;迈克因为对音乐的执着从而成为“king of the pop”。他们都没有放弃,为梦想为自己奋斗。因此,奋斗所没有的,才能更进一步。
然而,奋斗不意味着“强求”,珍惜不意味着“占有”。学会放下的人,有时会笑到最后。“占有”与“强求”有时更甚于毁灭。于是便清楚,有些东西是及时放手也会走回来,那便是真正该珍惜的,而有些是放手了不再回来,那便是不需强求的。只是清楚,奋斗之前需珍惜。(具有辩证思维)
有人总认为,拥有的不需被珍惜,梦想的才值得奋斗。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失去,那是不珍惜的代价,也是一种警戒。但在警戒中我们学会成长,学会长大。于是便感谢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没有的。是它们伴随着我们成长,教会我们珍惜与奋斗。(能从反面论证)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从牙牙学语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以至于落日余晖。回首、回首、再一次回首。是否每一次都问过自己“珍惜了吗?后悔了吗?奋斗了吗?逝去了吗?”人本非圣贤,有许多事则该告诉自己:当繁华落尽,千万别让自己后悔。
一年年花落,一次创意逝去,一段段回忆。回首处,请清楚自己最需珍惜什么;一幕幕场景,一次次努力,一点点辛勤。回首处,请握紧自己所拥有的。没有点点滴滴的黄昏来悔时伤怀,只有带着经历与拥有去往前走。更没有人生是完美的,却也只有对拥有的与不拥有的无奈与笑颜。于是便清楚了,明了了。留给自己的,更需自己去回味与创造。
珍惜过后是奋斗,便带着珍惜的“拥有”与奋斗的“没有”去笑对每一步走过的路……
点评:本文基本把握题意,围绕“拥有和没有”,但是没有抓住“感谢”反而将“感谢”替换为“珍惜、奋斗 ”,稍有偏题,文中用“生活需被珍惜。生活需存在奋斗。然而,奋斗不意味着“强求”,珍惜不意味着“占有”。有人总认为,拥有的不需被珍惜,梦想的才值得奋斗。“珍惜了吗?后悔了吗?奋斗了吗?逝去了吗?”等作为分论点更显得偏离题意。没能将“拥有和没有”两者联系起来思考,立意一般,对于当代社会等缺少思考,思想深度不够。。结构完整,选材较恰当,语言流畅、得体。
有无之幸(64)
感谢我所拥有的,无论何时何地,你们都在我左右,伴我一路前行;感谢我所没有的,不管是好是坏,你们都给予我动力,去追逐前路的未知。拥有也好,没有也罢,都是人生的宝藏,都值得感谢。
鱼说:因为有鳍,我才能在水中畅游,因为没有翅膀,我不能翱翔天空,但正因如此我才更珍惜海的宽广。僧曰:因为清心寡欲,我才能超脱物外,因为远离红尘纷扰,我不能有七情六欲,但正因如此,我才看得更透彻。于拈花一笑间悟道。有之我幸,失之我命。我不怨,反而愈发感谢生命的馈赠和遗失的美好。(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运用禅语富有哲理)
在合欢树下,在地坛中,史铁生这个如钢铁般坚毅地活在这世上,用妙笔写下不朽篇章的人,若非不是感谢自己的心还能跳,手还能动,脑还能思索,上天只是封印了他的双腿,限制了他的行动,却还是赐予了他鲜活的生命,怎么能以无垠的心来看这人生,震撼世人,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化为世代流传的名篇,永久延续呢?(排比、反问语势强烈)
吟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才富五车,却只能做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落寞是有的,可更多恐怕是知己相伴的欣慰。多少人在死后空余一抔黄土,但柳永不同,那么多人“春风吊柳七”,若当初投身官场,还有此等闲情雅致以词述衷肠,以心交知己吗?拥有的便已经是最好的安排,没有的失去了也未必是缺憾。(名人为例,一今一古)
拥有的得来不易,没有的有待追求。事无绝对,没有人能拥有一切,总会有触碰不到的。有些激励我们不断寻找,有些劝慰我们不要执念。珍惜身边已有的。并不是只能从拥有中得到,没有也蕴含着等待的幸福和知足的哲理,不论有无,都应该被感谢。(两者联系起来思考,具有辩证思维)
下页 余下全文呼唤孝心回归
呼唤孝心回归
高二九班 杨玉琪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了几千年。董永卖身葬父、王祥卧冰求鱼、包拯因孝辞官等故事,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然而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传统却在逐渐褪色。不少学生除了要钱就很少和父母说话;很多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具体岁数;有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或者父母有身体缺陷,不让父母到学校来,怕给自己丢脸;听不惯父母的唠叨,出言顶撞父母,甚至动辄离家出走……种种行为与调查得来的冰冷数字在拷问着我们:孝心哪儿去了?街头乞讨、无家可归、遗弃老人的事更是比比皆是。身为炎黄子孙,礼仪之邦的继承人却丢失了祖先遗留的传统美德,这岂不是一种悲哀?《孝经》中写“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应是一个人天生具有的本能美德,若一个人连起码的孝心都可以摒弃,恐怕也只会行尸走肉地生活着。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很小的时候,我听到的古代故事中,大多是怎么孝敬老人的;偶尔听到不孝之子的故事,最终也会遭到报应。最初听到的是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鸟便将觅来的食物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虽说乌鸦通体潦黑、面貌丑陋,而且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可正是这种
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对乌鸦懂得孝敬“老人”这一点,我深感敬佩。一种丑陋的鸟尚且如此,我们人就更不用说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儿时,我就听家人说过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战国时魏国王裒闻雷泣墓,汉朝文帝刘恒亲尝汤药,宋代江南孝女张菊花跪父留母,晋朝王祥卧冰求鲤。他们中有的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尽孝,有的却是对自己的继母尽孝,他们都令人心生感动,我为这种人性的美而骄傲自豪。印象最深刻的是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时候,因为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便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无不对他夸口称赞。
百善孝为先,我们的前人是做到了的,可是现代人又做得怎么样呢?有一次,我看到政法频道一篇报道,说的是一户人家的事情。家里有三个儿子,个个家里都弄得富丽堂皇,可是老人住在哪儿呢?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人世间还有这种令人扼腕之事:他们的父亲竟然住在昔日废弃的牛棚里。村里出面,说是清官难断家务,把村领导赶出家门;政府出面,则要政府出钱帮着他们养老人;记者来采访,来现场拍摄,他们因怕出丑,竟然要抢夺记者的摄影器材。那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啊!怎么能忍心让他住那样的地方?牛棚年久失修,日晒雨淋;父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即使旁人见了也于心不忍,难怪邻居们骂他那三个儿子是狼心狗肺,天良丧尽。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薄弱,只要是向父母献上的一份孝心,这份感情便无比珍贵美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无价,渴望它早日回归世间,让爱永驻人间。
教师评语:
习作以层进式结构就当前社会上的孝心缺失问题展开论述。开篇从身边现象入手,不论是学生还是成人都不同程度存在丢失孝顺传统美德的行为,这一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接着以乌鸦反哺到子路负米孝亲的典型事例,再摆出现实中的虐待老人的事实,运用正反两方面事例,从动物到人类,层层递进,有很强的现实针砭性。
回归儿童
回归儿童: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蒙台梭利、赞科夫、克鲁普斯卡雅等所有真正懂儿童、懂教育的贤者智士曾留下多少谆谆教诲:只有了解儿童,寻找并实施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当我们谈及语文的时候,决不能无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儿童,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而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确立儿童立场,才能走上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一、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用唤醒激活取代机械训练,让那份可贵的“诗性”得以呵护
亚里斯多德说:“诗,都是出生于人的天性。”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立场下的语文
教学,就应该去守护儿童那份可贵的“诗性”,将这处于萌芽状态的幼苗,精心加以培植,使之随着孩子的成长抽芽、长叶、开花。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倾听,去理解,去欣赏。语文教学中,少一些成人立场下规范的语言训练,为儿童多创设一些“诗意”情境,还原儿童本来的生活,给“天生的诗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诗人”诗兴大发时恰当地引导、点拨,这才是唤醒儿童诗意表达的精神家园。
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师:老师认为,海上的风是一个人,一个有很多本领的人。
师:海上的风是演奏家,他一来,就奏出万首乐曲。”“这位演奏家会奏怎样的乐曲呢?
听听他的演奏吧———
(音乐声响起,几个学生的小脑袋马上跟着晃了起来。)
师: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
(教师拿出海的彩色图片。)
生:(不由自主) 海上的风是小姑娘,在金色的沙滩上游玩。
生:海上的风是调皮的孩子,在快乐地玩耍??
没有教化的语言,没有表达的指导,有的是情景的创设,诗意的引导,如此之下,还有必要担忧儿童语言不能发展吗?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习作教学)中,不过多或
者说不以成人的严格规范的语言来教导儿童,而更多地注重阅读、观察、思考,甚至行走、体验,经岁月的打磨和情感领悟,逐渐让规范的语言内化为原生态的语言,从而实现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不抹杀儿童那份珍贵的“诗性”。
二、儿童是天生的自由探索者,留足儿童思维探索的空间,让自由精神恣意生长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一文中曾说: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的确,教育要顺应儿童作为天生自由创造者的天性,给儿童精神自由生长的空间,让语文学习促进儿童精神成长。首先是教师必须要营造民主与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主、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其次,用卢梭的话讲“: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里的浪费时间,我想就是给儿童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的时间。再次,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儿童在足够的自由学习中打开心门,从而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詹天佑》,问学生“:如果我们现在要给詹天佑塑铜像,你觉得在詹天佑周围应该布置些什么有意义、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者物品?请你为詹天佑塑一铜像。”学生可以选择的角度没有受到限制,因此,思维空前活跃。如有学生觉得在他周围画“人”字形线路,因为这是他最伟大的设计;有学生说“一把水壶”说明他与工人一样艰辛,等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留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表达空间,才能让儿童的自由精神恣意发
展。
三、儿童天生拥有梦想,多一点文学阅读,让梦想随着儿童文学自由飞翔
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认为,儿童文学的功能是桥梁的功能,即沟通儿童与现
实、儿童与历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精神桥梁。我
理解的“桥梁”,其实是说,儿童文学为童年的居所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为儿童的梦想插上一对翅膀,将儿童的世界变得丰富而充实,使得他们的眼睛既能看到身旁,也能无限
伸展到远方。前文提及,或由于文学作品的篇幅等原因,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严重缺失,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种永远的痛。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无法改变语文教材,但是 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运用课程尺度的放宽,足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丰富教材,从而弥补这个缺失。首先,我们可以压缩教材教学的时间,在突出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为儿童文学阅读提供时间的保证。其次,把韵文、儿歌、童谣、童诗等儿童文学作品纳 入学校每天的晨诵范围,每日不间断地让学生接触到最新鲜、最有趣、最有魅力的语言的熏陶感染。再次,每学期(含假期)向学生推荐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书目,选择一至两本,作为班级共读书目。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用于课外补充读本的阅读和交流。在教室这个使他们可以安静阅读、享受儿童文学乐趣的理想场所,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不要去分析指导,不要去训练语言文字,只有用心倾听、潜心阅读与文本心灵交汇,神游其间,从而呵护滋养儿童被压抑的梦想。
四、儿童拥有“本能的缪斯”,用应有的方式教学文本,让缪斯心性从文学大地的深处伸展到天穹
儿童本身就是艺术家,其具有天生的审美能力,拥有天然的审美性灵。其“本能的缪斯“需要被激活。有一位青年教师曾经上过这样一堂对联课,前 20 分钟,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男生和女生,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读,读得不亦乐乎。安徽的薛瑞萍老师在《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里写道“:这是我听过的最为简单清浅的一课。然而,正是它的简单清浅,契合了儿童学习的内在节奏。”这个“节奏”也正是指的契合文 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规律,用文学的方法教文学。掌握了这个节奏,跟着这个节奏去走,才能激活儿童的缪斯心性。
我们并不排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是实用文的事情。教文学和教实用文是不一样的。文学阅读应该是这样的教学,眼观耳听、口读心诵,充分发挥儿童身体的官能。让儿童在自由状态的阅读中,从文学大地的深处把自己的性灵伸展到天
穹。这里的天穹意味着高空的自由与精神的敞开领域。
同样是《哪吒闹海》,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时就三个板块:练习朗读,学习概述,学习讲述,在了解故事内容后一起讲故事,领着学生欣赏神话故事的美丽。特级教师祝禧更是以故事奶奶的身份出场,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了一遍不够再讲一遍,老师讲完了让孩子讲,就
是在一遍遍的讲述中,儿童的性灵伸展于无尽的苍穹,压抑的“本能缪斯”得以恣意生长。
期许: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个童年生长的地方
在我的童年,诞生了醇酒般火热的童年
我坐在夜的道路上
倾听着星星的话语
以及树的言谈
现在冷漠把我心灵的夜晚冰封雪盖
在凡尚·于伊多布罗的诗中,童年的火热与成年的酷寒相遇。在学校这个童年与成年交织的世界,是否会用成年的酷寒去掩盖冰封童年的火热呢?让我们一起期许: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个童年生长的地方。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