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困惑
篇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特别是高年级,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很突出。综合分析一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只见习作,不见人性——人性的泯灭
说起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要比高年级的富有童趣。原因何在呢?主要是高年级作文中的真情实感不见了。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他们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样的习作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要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就是让你觉得不对劲。细究起来,原来这样的习作都是胡编乱套的。小学里就学会了胡编乱套,也难怪1998年中考的作文中出现万人一事——失去父母的现象。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二、只见程式,不见创造——创造的扼杀
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们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著名青年作家晓苏先生曾在一次写作的学术报告上讲述过一个扼杀创造性的典型例案。他说,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犯错误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自己去班主任的办公室路上,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踢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力一踢,将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飞起来的弧度和姿势很好看。文中就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但后来语文老师改作时把这段话完全删去,理由是这一段话与表现主题无关。晓苏认为这就是对创造性的扼杀。因为,这一段生动而传神地表达了一名学生犯错误后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它不仅与主题有关,而且关系密切,怎么能够随意删去呢?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由此可见一斑。
三、只见指导,不见修改——修改的空白
这里的只见指导不见修改指的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只重视作前指导,而
轻视甚至忽视作后修改。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是以教师指导为中心。我们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此,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仅凭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师未将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作后修改上,这也是当前作
1. 进行个性化教育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从大处看,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的生活体验和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可以说作品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从教育的观点看,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程式化、虚假编造等现象,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是问题的实质。在当今的社会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更是整个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那么,如何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2)多写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
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小学生接触的想象作文一般有三种:一是童话式想象作文,二是科幻作文,三是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作文。
(3)进行开放式作文。这里的开放不仅指作文教学形式上的自由开放,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开放,即作文要回归自然。要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学生可以去旅行,深入社区,调查社会,采访人物。在这由内心到大自然及现实世界的交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创作欲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这些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2. 培养创造能力
从大的方面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需要。从作文自身的角度看,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写作中,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那么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是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学生爱写还是厌写,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对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6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智力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特征30%相同,70%不同。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
(2)是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3. 重视作后修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何其芳同志曾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
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作文教学也有“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进行作文修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自悟自查,学生自改。即学生作文稿拟好以后,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一是感受情感强弱、停顿长短,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二是感受语句是否含混别扭,查语句是否明白通顺;三是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与内容贴切,查用词是否恰当;四是感受内容是否杂乱,前后意思是否重复,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2)相互换读,商议修改。教师一要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明确修改要点;二要明确修改程序,可以自己选择伙伴,你读我听,对照作文要求相互讨论,交流协商,然后动笔修改。如果二人意见一时不能统一,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途径解决。
(3)选准范例,集体修改。教师可选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作品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集体修改,旨在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范例修改中,学生往往众说纷法,要引导其各抒己见,要在意见基本统一时决定怎么改,不要走过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篇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探索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学区裴堡小学 谢 刚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长期以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和专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做好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卓尔有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这些成果依然很难让人摆脱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笔者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这四年中,带着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广泛地学习和借鉴了很多小学作文教学领域的成果,在作文教学之路上,收获了一些喜悦,但依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现就此问题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如下:
一、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1. 学生没兴趣,老师干着急
在作文教学中,让我们最无奈的就是大多数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而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哪一个环节,一旦失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到的收效一定是少之又少,甚至徒劳无获。作文教学尤为显著,因为写作文是学生完全自主的学习过程,没有兴趣投入的习作练习与练习写字是没什么区别的。同时,优秀的习作一定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而没有兴趣的习作练习又怎么可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呢?因此,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不浓厚,是我们最大的困惑。
2.方法教了不少,收效实在可怜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惑着我。那就是,写作文的方
法无论自己讲的再仔细、再全面,在学生习作练习中看到的进步却少得可怜。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能做到的而且行之有效哦你关系的办法就是讲解辅导,只要我们用心去讲了,就一定会收到效果。但是作文教学却让我们苦于讲了很多,教了不少,却迟迟不见效果,甚至我们讲的多了,学生反倒一头雾水!我曾学了很多写作方法并耐心地讲给我的学生,结果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成了“四不像”!于是我开始困惑:难道作文并不是讲的越多,学生就写得越好?
3.学生肚子里有墨水却没话说
有好多同学,当他们面对一道作文题的时候,常常是绞尽了脑汁却写不出几句话来,究其原因,他们并不是不会行文表达,相反,他们完全有能力写出漂亮的语句和片段。但令学生们感到苦恼的是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并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作文的命题不曾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或者是不能触碰学生想象的琴弦,他们才会苦于无话可说,才会沦落到作文只是凑字数的艰难跋涉!而不是挥洒自如的倾吐之乐!
二、 作文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
1. 不让学生为“无米之炊”
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喜欢写作文,首先就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只有学生心中有材料才能做到笔下有灵感。这是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收获。我首先从作文命题入手,在每次设计作文题目的时候,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想法,
看看这道题目是否涉及到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因为只有学生熟悉且喜欢的话题才能引发他们的“表达欲”,即便是那些写作文的“困难户”,面对一个生活中熟悉的话题他们至少能做到有话可说。比如《我想成为??》这个命题,学生们相当喜欢,因为孩子们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平时最爱说的话题就是以后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人,脑子里装满了美丽的幻想,那些在写作文方面比较弱的同学,心里却同样有一个五次缤纷的梦想!因此看到这样的题目,每个同学的写作欲都被瞬间激发出来,洋洋洒洒写了下去。
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米可炊,不能光靠在题目上下功夫,因为命题的权利不一定永远掌握在学生的意愿之内,因此,选择命题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要真正提高学生对不同命题的接受能力,就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只有他们亲身体验过的事物才能生动地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从而借着想象的翅膀,跃然在纸上。为此,教师可以做很多实实在在的尝试。我曾在布置《第一次做饭》这篇作文之前,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用心为父母做一次饭,并细心记录做饭的过程、感受、以及亲人和自己吃饭时的言行,并结合自己的心理感受,写一篇作文。从习作练习的效果来看,就连平时凑不够字数的那几位同学也写了四五百字,因为当他们把做饭的前前后后平实地记录下来时,已经几百字了!尽管他们的语句不是很优美,作文结构不是很合理,但他们不再为无话可说而苦恼了,而且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了很多真情实感,这一定不是想象可以代替的。
2. 以读代教突破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生的归纳认知能力还很有限,但是他们的模仿和被动接受能力较好。因此,我们百般努力去教他们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效果一定不会很理想,因为学生很难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文学创作,这种苦涩的说教只会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太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越讲越烦,越烦越难,越难越讲??笔者在学习国内广受欢迎的“示范作文法”后收到深刻启示,尝试着通过“读”的形式给学生教作文,竟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将笔者探索出的“以读代教作文法”介绍如下,和大家一起讨论。
“以读代教”主要有以下读法:
读优秀作文。老师教的写作方法再好,学生感受不到,从而不愿尝试,但是优秀作文就是最好的活材料,最具说服力,最有感染力,尤其是针对学生刚练习过的作文题目,在我们读一些优秀习作时,对他们的启发是最深刻的。因为他们正在为自己没写好而失落,别人成功的习作对自己是一种鞭策。而且学生普遍喜欢听别人的作文。当然,我们所说的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从出版物上找到的材料,更应该是他们的同龄人最好是同班同学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更“接地气”,更适合他们的口味,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别人的作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于被动接受能力较好的小学生而言,这样的东西,可以直接被他们消化吸收。我们还会加入一些评论,教会他们这里面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并启示学生如何写出自己的优秀习作。
读写失败的习作。如果说读优秀作文是为了给学生示范、模仿的话,那么读写作不成功的练习作品同样是为了示范。而且它的意义和读优
秀作品是一样的。甚至读问题习作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更大的。我经常给孩子们读一些没写好的片段、句子以及整篇的作文,并边读边分析,让孩子们思考怎样写更好,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热情讨论,积极参与,把自己置身与批判者的位置,找到了优越感,激发了写作文的兴趣,也看到了写作文的误区,自己再写的时候一定会去注意,千万不能犯别人犯过的错误。久而久之,自己的作文中问题少了,l亮点多了!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给学生读一些不同的作文题目,作文开头,作文结尾,读一些承上启下的好段落,甚至只读一些描写或记叙恰到好处的句子和片段,也会读不同类型的作文批语??读,是我和我的学生学习作文的一条林荫小道,我不知道它是捷径还是远路,但在这条路上我找到了教作文的乐趣,我的学生也爱上了写作文。
篇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在理念、方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而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本文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缺乏对事物的观察积累,对生活没有思考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用正常的、传统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无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其中,这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许多事情经历了,可到作文的时候却没有了鲜明的印象。
2、教学的形式化,是造成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
作文教学,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苦恼,,因无从下笔,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作文教学变得沉重了许多。要学生一下子从写话跳到作文,感觉很累。而教师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学生常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
3、忽视学生思维的年龄特点,文本思想显现僵化
作文内容虚假,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作文训练的一个顽症。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不厌其烦地指导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的越死,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与老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蓄素材,掌握技巧;历练学生倾吐真话,表达真情的写作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释放个性,放飞心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
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2、重视观察,指导学生“会”作文,提高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活泼。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3、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勤”作文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时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如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健康活泼的班队活动、庄重严肃的升旗活动、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