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易爆点
篇一:六耳猕猴是利益的产物
六耳猕猴是利益的产物
作者:(学校 重庆工商大学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0级 性别 男 姓名 牛志刚)
指导教师: 刘红曦
摘要:在《西游记》前半部分,孙悟空与唐僧师徒经常闹矛盾 。孙悟空的猴性太重,不服唐僧管教,而且还经常出言不逊,讥刺唐僧,于是唐僧就在孙猴子打死强盗、尸魔之后借口孙悟空心没有善心而将其赶走,师徒矛盾升级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孙悟空眼看自己的前程要毁在唐僧手里,就分身打了唐僧,并且还理直气壮地找如来辨邪正。如来当即识破孙猴子的伎俩,并下了一个决定性的论断:孙悟空生了二心。如来虽然知道六耳猕猴的来历,但出于佛教大利益的考虑就帮助孙悟空遮掩了这一欺师灭祖的行为,还趁机用一座“莲台”收买了孙悟空,保证了其势力扩张计划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六耳猕猴 孙悟空 如来 分身
引言:
西游记中有好多次造假、冒充事件,像红孩儿冒充观音、孙悟空冒充牛魔王、牛魔王冒充猪八戒、黄眉怪冒充如来,前面几例造假事件最后都被揭穿了。《西游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拆穿的造假事件就是孙悟空假造一个“妖怪”——“六耳猕猴”打唐僧。孙悟空之所以能够得逞,并不是因为它十分高明,而是因为如来的包庇。孙悟空之所以愿意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因为不想再被压在五行山下,想借此立功,以求彻底改变自己妖仙这一尴尬身份。只有得到正果它才能成为佛教的正式成员,才不会处处受制于人,也不再是那个谁想发兵剿灭就剿灭的野猴子了。如来为了扩大佛教势力将寻觅东土取经人的任务给了观音,观音给了孙悟空一个争取自由的机会,派它保护唐僧。由于孙猴子的性情不合唐僧的脾胃,唐僧就要赶走它。孙悟空眼看前途就被唐僧毁了,就兵行险招——分身打了唐僧。如来识破孙悟空的诡计之后并没有揭发它,反而为其圆谎。他这样既
第 1 页( 共 10 页)
能趁机收服孙悟空,保证唐僧取经的成功,又能维护佛教颜面。所以,六耳猕猴实际上就是孙猴子制造、如来命名、孙悟空和如来为了各自利益共同剪裁的遮羞布。
正文:
一、孙悟空为得正果造假
孙悟空跟唐僧的师徒矛盾日益激化,孙悟空不断被排挤。一旦孙悟空被驱逐出取经队伍,那么观音给它的希望将最终只是一个泡沫。为了保住自己的未来,孙悟空分身打了唐僧,以便显示自己在取经队伍中的重要性。然而,它的小把戏被神通广大的如来一眼识破。
1、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影子
(1)、一体二心
六耳猕猴出现在《西游记》的第五十八回,此回的标题为“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此回中多次出现“二心”一词,如在六耳猕猴与孙悟空离了地府去灵山争辩时作者有一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
(1)除未定哉。禅门需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它们离了地府到了西天
时,“正在讲经的如来离了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
(2) 斗而来。’”
先不讨论这两个“二心”与是否只是指悟空的“一体二心”,先要弄清这里如来为何以“二心”称之。在《西游记》中,作者经常用“心猿”来代指孙悟空,如第七回题目为“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四十一回题目为“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猿”即指猴,也就是孙悟空,而“心”字则暗指孙悟空保唐僧的取经之路也是它的自我修持之路,也可以是“心猿”的简称。
第 2 页( 共 10 页)
既然“心猿”是特指孙悟空的,而“二心”则是悟空生出的“二心”,并不是把六耳猕猴也叫做“心猿”进而把他俩简称为“二心”。况且如来那句话也十分巧妙,他那句话暗含着一个对比,即听众都是一人一心,而悟空却是一体二心,所以他并没有说且看“二猴”(或者“二人”)竞斗而来却说的是且看二心竞斗而来。这就很明确地说明如来对六耳猕猴和悟空本是一体心知肚明的。如来是最具智慧的佛,也是佛界的掌控者,他说的这句话可以说对六耳猕猴的真身做了决定性的论断,尽管只是暗示性的。
(2)、六耳猕猴的奇特行为
沙僧去花果山找六耳猕猴要行李时看到六耳猕猴变出个假的取经队伍出来,六耳猕猴说是要自己去取经。如果它真的是想自己去取经,干嘛不一棒子把唐僧打死,而是只在他脊背上砑了一下,也就是拿金箍棒在唐僧背上滚了一道。看来它压根就没想自己假造一支队伍去取经,它肯定知道自己组建的队伍是蒙混不过关的。那么六耳猕猴做这样一件没头没尾的事难道只是一时脑袋发热?按照如来的说法,六耳猕猴是善聆音,能查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既然它万物皆明,难道它不知道到了如来那里必然要现出原形、被孙悟空打死?那为什么它明知要败露还要去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是悟空的分身,而孙悟空此时正在观音那里,恰巧有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人可以证明它没有作案时间。
2、孙悟空为得正果造假
取经之路漫长、艰险,就连唐僧都经常因此而哭鼻子。作为一个猴子,而且是享惯了自由自在生活的猴子,孙悟空虽然经常用乌巢禅师的话安慰唐僧,但天长日久难免会想念以往的幸福生活、厌烦取经之路上的劳苦。更令悟空无奈的是一遇到危险就索鼻涕、弹眼泪的唐僧对自己倒是异常的强硬,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得到机会就要将自己赶走。种种原因让悟空觉得如不采取非常手段自己的未来就会断送在这个和尚手里,于是猴子就显神通,分身揍了唐僧,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座“莲台”。所以,孙猴子造假一
第 3 页( 共 10 页)
方面是自己猴性不改,另一方面被唐僧逼的。
(1)、日久倦怠
取经之路既然又是修心之路,也可以说经未取得时心就未修成,那么也就不可能始终秉持一心,不生二意。如果说六耳猕猴就是悟空的分身,那么悟空真的生了二心,在没有这个前提的情况下也有证据表明悟空生了二心。前面的诗的首联就说得很明白“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这里的“人”明显就是孙悟空,正是它有了二心,分身惹祸,才会引起别人(谛听等)的猜疑。而诱出二心的因素,颔联交代了一部分:“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原来是悟空长途跋涉之后生了倦怠之心,想要回到以前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了,当然这只是部分原因。
(2)、积怨
早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回师徒就有一段充满火药味的对话,而且孙悟空那次也被赶走了。且看那段对话: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哪里化些斋吃。”行者赔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哪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与我吃?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
(3) 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哪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唐僧在这里已经是明显地找茬了,而且悟空喜欢开玩笑,唐僧又尊性高傲,经常被猴子羞得光头彻耳通红。长此以往,唐僧怎么不想把这个刺头赶走呢?
(3)、矛盾激化
第 4 页( 共 10 页)
第五十六回,也就是孙悟空的二次被撵。唐僧师徒出了琵琶洞,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悟空打死了两个,惹恼了唐僧,这一下就生出很多嫌隙来。只见唐僧“就恼起来,口里不住地絮絮叨叨,猢狲长,猴子短。”猴子被师父骂恼了,只得拿着八戒出气。更让猴子寒心的是三藏给两个强盗做的祷告:
拜为好汉,听祷原因:念我弟子,东土唐人??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
(4) 僧人。
为了师父的安全打死了两个强盗,最后落了个“冤有头,债有主”,这叫悟空如何不寒心啊。所以悟空攥着铁棒,往那坟上捣了三下,也“祷告”了一番:遭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将你打死了,尽你到哪里去告,我老孙实是不怕。??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哪里去告。唐僧一看悟空发了狠,赶紧说:徒弟呀,我这祷祝是教你体好生之德,为良善之人,你怎么就认真起来?悟空不买他的帐了:师傅,这不是好耍子的勾当。且和你赶早寻宿去。唐僧只得被悟空威胁过后装着一肚子不满上路了。从此“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
(5)是心背”。由此看来悟空生出二心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还没到全面爆发
的时候。
唐僧听说杨老汉的儿子夜里要抓他们赶紧从杨老汉家跑了,可杨老汉的儿子不依不饶,率领群盗追赶他们。悟空迎面就打,再不顾唐僧的话了。最后还做了一件很绝的事,故意把杨老汉儿子的头割下来血淋淋地拿给唐僧瞧,以此来出闷气。三藏本就胆小,吓得跌下马来。定了神之后就开始念紧箍咒驱赶悟空,悟空禁不得头痛,一个筋斗跑了。跑了之后自思无处去,就有硬着头皮回去,没承想唐僧又开始念咒了,悟空只得找观音诉苦。
到这里,孙悟空跟唐僧的关系可谓是彻底破裂了,就连观音也没法调
第 5 页( 共 10 页)
篇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之《西游记》六耳猕猴
透过现象看本质
——《西游记》人物分析之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假悟空,无姓名,神通与孙大圣一般无二,变化成孙悟空、观音、照妖镜等皆不能识,传说的四大灵猴之一。后被如来佛祖说破原身,被悟空一棍打死。
取经路上,最强大的妖精之一,怕就是六耳猕猴了。六耳猕猴的故事,算是取经途中相当精彩的一部分。这只神通广大的猴子是从哪里来的?他的一身惊人武艺又是怎么学来的?书中未曾交代,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六耳猕猴的功力和孙悟空半斤八两,算是取经途中一个强力阻碍。
很多人都觉得六耳猕猴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物,我却不这么看!我认为:六耳猕猴其实只是孙悟空的一个心魔,一个幻觉,代表了刚刚大闹天宫的那只无法无天的自由斗士!但是这个看似天上地下把孙悟空折腾惨了的怪猴,其实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六耳猕猴是不是作者的隐笔,我觉得有一定可能性,但这仅仅是一个隐喻。在原著中,六耳猕猴的来源交代得很清楚:“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和孙悟空一样,他也是不入十类之种,天地造化而成,甚至早期可能同孙悟空一样感悟人生拜师学道。
同样出身草根,当初也同孙悟空一样想天地驰骋,但孙悟空的失败让六耳猕猴失去了这种勇气。终于有一天,他知道了孙悟空被招安起用的消息,于是他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凭借其“善聆音,能察理”,开始刻意与孙悟空修炼得一模一样(所谓“六耳”者,也有可能当菩提祖师传授的时候六耳就在偷听)。当唐僧再次将孙悟空驱逐时,他觉得终于等到了机会。起初计划的就是变成孙悟空的样子去哀求唐僧,企图瞒天过海。但唐僧拒绝之后,他就打伤唐僧,抢了行李,自己跑到花果山用小猢狲变了一个假唐僧。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立即打死唐僧,想的也和白骨精差不多,是用计离间真正的唐僧师徒,待到他们分崩离析之后,再取而代之。
且看《西游记》中:一般的男妖怪,多数是要吃唐僧肉延年益寿,少数贪图取经代表团的东西,譬如黑熊精黄狮怪;而一般的女妖怪,看中的只是唐僧的小白脸。但六耳猕猴不是,他首次出场,就是毕恭毕敬邀请口渴难忍的唐僧喝水,态度相当诚恳。但是唐僧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开口“泼猢猻”,闭口“滚远点”,试问谁能接受这种不公平的非人待遇?
六耳猕猴人格受到侮辱,伤了自尊,一不作二不休,夺了唐僧的行李回到了花果山,并且召集了三名下属,准备以一己之力完成取经的大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他回到的家,正是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其次,此时此刻,他依旧想的是取经,一种朴实无华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试问天下又有哪只猴精一心以取经为己任,而且性格这么刚强?答案不言而喻。
当我们看见真假美猴王见面的时候,与其说是两个人在打架,不如说是孙悟空内心两种思想在激烈地交锋。是继续保唐僧,还是自主择业?两人从天上打到地下,从南海打到天宫,又打到唐僧面前、阴曹地府。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分辨出他们孰真孰假——连紧箍咒也一模一样。由此可见孙悟空内心世界的斗争是何等激烈!
有趣的是,地藏王菩萨有只神兽叫谛听,它能听出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但是却不敢说,只能将祸水东流,指引两人去找如来审判长解决纠纷。听谛兽这么做,自然有它的苦衷,因为它怕受害人事后的打击报复。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号称公平合理的地府,其实也是个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八字衙门!什么“阎王要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不就是在孙悟空的高压政策下破产了么?
所以说,当时的天宫是腐败的,地府也是腐败的,更不消说人间和四海。普天之下,无有净土,大概也只有西天如来那里干净一点,但我不敢说有多干净,君不见如来身边的阿傩、伽叶两大尊者不也学会了伸手要好处费么?
也许,这天下,也只有花果山水帘洞是真正干净的,六耳猕猴,或者说是孙悟空的幻觉,也许会像《红楼梦》中的柳湘莲所说:“整个贾府,也只有这门口的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所以他要以一己之力,去改变那个腐败的现状,去还世界一个清明!
但是六耳猕猴可悲的地方就是他太不懂得游戏规则。在他看来,取经就是保护唐僧走个十几年、拿几本书那样简单,但这其中的门道多着呢。取经其实是一个形象工程,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唐僧作为曾经犯错的人转世,取经就是捞取政治资本重新出山的过程;猪八戒和沙僧还有小白龙,是曾经犯了错误的普通官员,属于目前正努力改造的标兵;而孙悟空呢,则曾是叛逆的一面旗帜,但现在在取经大业的指导下,一路上兢兢业业,安分守己。领导要的,就是这五人组合起到的感化兼威慑作用。至于找个本事好的人保护唐僧,表相而已,唐僧死不了。最后“径回东土”的唐僧,不就是另一个所谓的仙体吗?原来的江流儿陈玄奘的躯壳已经永远地留在灵山了。
然而,当孙悟空再次面对如来的时候,那种英雄气概顿时打了个折扣,他还是退缩了,回到了保唐僧的老路上来。六耳猕猴死了,死在孙悟空的棍下,实际上,宣告了孙悟空立场的彻底决定,再也不会起异心。此后的故事中,不论唐僧怎么喝骂冤枉,孙悟空学会了逆来顺受,学会了装聋作哑,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打破旧格局的齐天大圣,只有唯唯诺诺的孙行者。六耳猕猴的故事,如同梁山好汉全伙受招安,末路的英雄被腐朽的体制阉割了,再也不复当年英雄气概。千载之下读来,心中犹是不平。
六耳猕猴实际上是孙悟空内心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心魔”,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理想,孙悟空反映了吴承恩的精神寄托。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后期,吏治腐败、民生凋蔽,他希望改变格局一扫颓势,但自己无能为力,于是他借古讽今,效仿施耐庵写《水浒传》。但是他和施先生一样,最后为了保护自己、扩大书籍影响,孙悟空和梁山好汉都被统治阶级招安了。
从六耳猕猴的故事以后,孙悟空老实了很多,再也不会去造反,以后遇见的强力妖怪,他学会了投机取巧,随时上天搬救兵。整本《西游记》,实际上也宣告了结束。世人皆把《西游记》当作四大名著中最一般的小说,认为很多情节相对重复,但实际上小说里隐藏的悲剧,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感同身受?
所以六耳猕猴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形象:长相相同,武力相似,甚至比孙悟空更强,因为靠一根仿制金箍棒和孙悟空打成平手。但这时的六耳猕猴其实就是五百年前的孙悟空,在野心上没有区别。只不过那时的孙悟空想通过造反博得功名,现在的六耳猕猴想通过取经进入体制。
不同的是,他没有像孙悟空那样,在遭遇失败后,做到内心真正降服,而这也是领导所真正看重孙悟空的地方。所以照妖镜照出一样的表象,但地藏王菩萨的“谛听”却能听出不同的心声。孙悟空可以放过吃人的妖精,但不可能放过这个
他眼中的竞争对手。
六耳猕猴聪明的做法应该也是占个山头,给取经团制造一点麻烦,然后让菩萨再招安,说不定还真能混个一官半职。但选择如此方式,也是不太明智。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想位高权重,更需要经历和背景
然而细想开来,我觉得西天取经代表团五个成员都是戴罪立功之身,所以他们都是上界指定的人选,但六耳猕猴不是,他只是自告奋勇,所以为那个时代的制度所不容许,最终也可怜地成为棍下亡魂。
六耳猕猴的故事告诉我们:和腐朽的势力斗争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能够取而代之固然最好,如若不能,成为其下级也未免不是一条出路,顽抗到底的往往只有死路一条。面对选择,往往一念之差能够改变整个人生的面貌,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又是何等的重要!
篇三:现代职场眼光中的六耳猕猴
楚雄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中国四大名著精粹赏析》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09级学前教育班 姓名:卫庭英 学号:20091123140 成绩
现代职场眼光中的六耳猕猴
说到六耳猕猴,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六耳猕猴出现在《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和孙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假;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又到观音那:观音也看不出。最后到幽冥处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看出来了,却不敢说??”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如来曾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
关于六耳猕猴有很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个是“阴谋论”,说在真假美猴王中,死的其实是真的孙悟空。如来觉得孙悟空太难把控了,于是找一个傀儡取而代之。另一个就是认为这是作者的隐笔,也就是“二心说”,六耳猕猴其实代表的是孙悟空的另一面:孙悟空是皈依佛法、灵台澄明的,而六耳猕猴就是与之相对应的草莽中的顽劣异常、野性难驯的孙悟空。也就是说,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类似于精神分裂出来的自己内心光明的另一面。桀骜不驯的六耳猕猴死了,活着的则是完全被体制驯服的孙悟空。两种说法,都很合理,并且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
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不管最后死的到底是六耳猕猴还是真的孙悟空,在我看来,六耳猕猴的命运都是很悲哀的。而且,我认为,西游记的结构框架和现代职场十分相似,在此,我尝试着用现代职场的眼光来看待一下六耳猕猴的形象。
在此,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天庭是一个大公司,那么顺理成章的,如来就是背后的大boss—董事长,唐僧是如来的心腹—虽然目前职位不高,但必将升迁的(内定的),天庭一干众神都是公司各个部门的职员,而孙悟空就是刚进公司的一个非常有能力和才干的职员,并且是如来专门用来辅佐唐僧的。有了这个初步设想,我们之后的分析就显得容易理解了很多。
一、 用“阴谋论”的现代职场眼光来看待六耳猕猴。
这里的阴谋和上面的“阴谋论”不同。我此处所说的“阴谋论”,是指背后有人操纵一切,并不是指在“真假美猴王”中,死的是真正的孙悟空。
1、 六耳猕猴是如来安排的一个托,专门对付孙悟空的。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非常有能力,非常有才干。他也因此很有优越感,甚至经常不将他的上司唐僧放在眼里(顶撞唐僧、不听话)。同时,孙悟空也是个叛逆者,而如来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哪个管理者会允许一个叛逆者继续留在公司里?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在现代职场中,有哪个不敬重上司的人能够“活”得长久?越是权高位重的人,越是容不得不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东西存在,要是哪一天,这个非常有才干的孙悟空起了二心,做出了对公司不利的事情,那就大事不妙了。所以如来会想方设法对付孙悟空。
当然,如来不会明着跟孙悟空直接杠上,一是没有一个公司的最高位的管理者会明着跟一个小职员过不去,这样面子上挂不住,人家会说你仗势欺人;二是毕竟孙悟空还是很有才干的,能用则用,要是能够彻底地让孙悟空对公司、对自己服服帖帖的,一心一意为公司服务、谋利益,那就是皆大欢喜了,实在不行的话,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就只有“除去”此人,今后才能心安。所以六耳猕猴就应运而生了。六耳猕猴的寓意不言而喻,他就是董事长如来给孙悟空的一个警示:你少给老子屌,这社会上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多的是,不差你一个!
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才,并且才干和孙悟空一模一样,二人不分上下,是孙悟空强劲的竞争对手。因此,六耳猕猴一出现,孙悟空就慌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地位收到了威胁—出现了一个和他旗鼓相当的人。于是,他便急于证明自己,非要跟六耳猕猴分个高下。此二人不停的争斗,期间还找了公司的各个能人诸如谛听、观音、二郎神等帮忙鉴定,但都无果。于是最后,二人便斗到了如来那里。如来见孙悟空如此着急,便知道了他是真心想留在公司,于是便帮着孙悟空证明了他自己。当然,此时六耳猕猴就不能再留了。否则一旦孙悟空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如来安排的,就会心生不满,到时候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从此以后,孙悟空便明了,自己并不是公司的唯一选择,于是便一心一意辅佐唐僧,以防
什么时候公司对他不满,去社会上再找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将他取而代之。
2、 六耳猕猴是如来暗中训练,用来对付孙悟空的老师—菩提祖师的。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那么,“菩提祖师”究竟是何许人也?
菩提祖师是“混鲲祖师”的徒弟,而恰巧,“混鲲祖师”弟子无数,而让他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便是如来(又名“接引道人“)和菩提祖师(又名“准提道人“)。可见,菩提和如来是同门师兄弟。但后来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说菩提祖师),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如来)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这证明二人之间有矛盾。
菩提祖师本领并不亚于如来,这个可以从《西游记》第八回看出,其中有一段,如来说:“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大家注意了,如来说,“西牛贺州,虽无上真”,这恰恰说明,菩提在西牛贺洲传道能逃过如来法眼,说明菩提不比如来差。然后再回到孙悟空,而孙悟空又恰巧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如来见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领,不想方设法除之更待何时?对付敌人首先就要削其臂膀,因此,孙悟空就留不得了。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了一身法术之后神通广大。而恰巧,六耳猕猴却也拥有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法术,甚至连长相声音装的都完全一样?这是巧合吗?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只学个72变和筋斗云都学了几年,六耳猕猴不可能不学就天生就有这本领吧?肯定有和孙悟空同门出处的高人指点,自然菩提祖师不会在此之列,因为老人家既然有了孙悟空这样有情有义的徒弟,难道还要在造出一个六耳猕猴来和孙悟空对着干吗?所以,指点六耳猕猴来和孙悟空对着干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菩提祖师的同门师兄—如来。
现在回到大公司里,那么毫无疑问,菩提祖师就是另外一件大公司的董事长,且他的公司和如来所在的公司是死对头,彼此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虽然孙悟空是被菩提祖师赶出公司(师门)的,最后进了如来所在的公司(天庭),但是如来这种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几万年的人必定多疑啊,正所谓小心使得万年船:万一这是他们二人的把戏呢?所以,孙悟空不可信。理所当然,如来肯定会认为孙悟空是菩提祖师派来的商业间谍。因此,如来就拿出了自己暗中指点多年的六耳猕猴,对付孙悟空,一方面削弱菩提祖师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可以维护自己公司的利益,一举两得。至于最后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孰胜孰败,此处就暂且不表了。
3、 六耳猕猴是公司外的人,但早就觊觎孙悟空了,于是自己苦练功夫,妄图有朝一日去孙悟空而代之。
六耳猕猴是很有才能的。他非常善于学习,看着孙悟空就可以练成像孙悟空那样一样一等一的高手。他一直觊觎孙悟空在公司里的位置,一直想要取而代之。后来终于等到机会(原著中,孙悟空因打死强盗而被唐僧赶走),于是便和孙悟空展开了较量。
但是,孙悟空是观音菩萨保荐去辅佐唐僧的。虽说观音没有如来厉害,但好歹也是公司的一位要职人员,面子多少还是要卖一点的,因此,孙悟空就是公司高层内定、全公司都知道的去辅佐唐僧的人。既然如此,你外来的一只野猴子(六耳猕猴)也敢挑战“权威”的内定,也太不知好歹了。于是,六耳猕猴也没有好下场。这也是一个“阴谋”。 其实,六耳猕猴还是挺有才的的。他何不一面自己去偷学别人的本事,一面有大做广告,广收门徒,搞个大型培训班呢?这样,教出三五十个厉害的脚色,谁敢小看。如来之所以混得好,是因为他派系人多势众,还有就是有一种叫"慧眼"的东西。慧眼这东西,说白了其实就是一架高倍望远镜,利用它,往往可以看人之所不能看,说人之所不能说。六耳猕猴的六个耳朵,则是六个性能极好的窃听器,用处不比望远镜少。所以,如果六耳猕猴用的好,就是另外一个如来。只可惜,他一心想要替代别人(成为被人的替代品),而不真正的做自己,否则他也是可以有一番成就的。
二、 用“二心说”的现代职场眼光来看待六耳猕猴
此处的“二心说”并不是指孙悟空人格分裂出了另一个自己,而是说孙悟空对自己在公司目前的状况感到不满,有了别的想法。
孙悟空在进入公司(被天庭招安)之后,所受到的重视就打不如从前,地位也不急以前威风,还经常被唐僧打压(参照原著中被唐僧念紧箍咒)。想当初大闹天宫之时,那是何等威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现在,要干什么都得看别人的脸色。因此,悟空就想了一个法子,闹一场剧,让大家重新重视他。于是,便有了六耳猕猴。按照原著,有人的“二心说”认为,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另一面的实体化或者根本就是孙悟空假扮的。在此,我们不妨设想,六耳猕猴是孙悟空自己找来的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其目的就是想让公司的人了解他的重要性以及实力。
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在大闹了一通之后,终于还是闹到如来那里去了。如来是什么人,一下子就知道了孙悟空在玩什么把戏。但是本着惜才的本意,再加上孙悟空又是观音菩萨保荐的,因此如来并没有点破,而是帮着孙悟空解决了六耳猕猴。
不管是用哪一种眼光来看六耳猕猴,都不难看出,六耳猕猴着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他从头到尾都在被别人利用、算计,他的命运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和现代职场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成为像六耳猕猴那样的人物。
参考文献:
[1]吴闲云.吴闲云探西游[M].
2012年7月
篇四:闲话西游之十九:锥处囊中的六耳猕猴
闲话西游之—锥处囊中的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是妖怪中的另类。
一个妖怪,不好好做妖怪,却要学人家取经,准备成佛作祖,这样有志气的妖怪不多,可谓是妖怪中的有志青年。
一部西游,写了好多有本领的妖怪,像狮驼岭的万里云程大鹏怪、孙悟空的结拜大哥牛魔王、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元始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精等,都是妖精中的前辈和高手。
六耳猕猴是如来佛所说的四猴混世之一,与这些前辈相比,在个人技能上毫不逊色。从书中的记载来看,六耳猕猴的模仿本领应该是所有妖怪和神仙中的第一名。六耳猕猴的易容术也很高,他模仿的孙悟空,朝夕相处的师父、师弟分别不出来,天庭的高科技仪器照妖镜分别不出来,观音菩萨的慧眼分别不出来。只有如来佛的最高智慧和地藏王座下的神兽谛听的神奇听觉能够区分真假美猴王。为此,如来佛还给观音菩萨上了一课,如来说:“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除了整容技术,六耳猕猴的仿制技术也很高明。孙悟空头上戴的金箍儿是如来给观音菩萨的,手上拿的金箍棒是东海的定海神针,原本出自太上老君之手,而六耳猕猴自己能够造出一身与孙悟空一般无二的行头,这种聪明才智在草根妖精中是独一无二的。
就武功来说,六耳猕猴能够用一根仿制的金箍棒与孙悟空打个平手,说明武功不在孙悟空之下。谛听在识破了六耳猕猴以后不敢戳穿的原因就是忌惮六耳猕猴的武功,如果没有如来佛的高级法宝金钵盂,凭孙悟空的本事要干掉六耳猕猴是很困难的。与地藏王菩萨座下的神兽谛听一样,六耳猕猴具有神奇的听力。听力与视力相比,更能反映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中国人说的聪明,聪是听力发达,明是视觉发达,人的视力有视角限制,而听力则是360度全方位的,所以聪要排在明前面。听力发达是圣人的特征之一,“耳、口、王”组合起来是圣人的“聖”,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是很高的境界,汉儒说圣人的特征就是“耳入而心通”,六耳猕猴虽然是一只妖猴,但是天生的素质很高。可惜的是,他没有孙悟空那么幸运,有菩提祖师这样的高人传授他功夫,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欣赏,能够进入取经团队。六耳猕猴完全靠着神奇的听力偷学功夫,达到这个程度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六耳猕猴的命运却很不好,最后死于如来的金钵盂和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在孙悟空一棒打死六耳猕猴的一刹那,如来佛祖面露不忍之色,口说“善哉、善哉”,但并未出手阻止,事后也没有批评孙悟空,这说明在佛祖的眼里,六耳猕猴该死。
六耳猕猴为什么该死,我们要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才知道。孙悟空跟一般的妖精之间的矛盾,要么是妖精做坏事危害百姓,要么是妖精要吃唐僧肉,要么是女妖精要取唐僧十世修行的元阳。六耳猕猴跟一般的妖精不同。它的愿望是加入取经团队,一起到西天参拜佛祖,目的是为了修成正果。在遭到唐僧拒绝以后,他打伤了唐僧,抢走了唐僧的行李和关文,自己找了几个妖猴马仔变成唐僧、猪八戒、沙僧的形象,组织了“山寨取经团”准备自行往西天取经。六耳猕猴在孙悟空和唐僧发生矛盾后,准备乘虚而入,自以为是瞅准了时机,实际上暴露了他的幼稚,一只猴子再聪明也还是猴子,根本不可能理解取经事业的伟大意义。
取经是佛教东进与天庭支持的道教势力争夺地盘,取经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除唐僧以外,都被天庭判过刑,不可能再回到天庭的体制之内,而六耳猕猴跟天庭没有过节,怎么可能进入唐僧的取经团队呢?此外,取经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吃苦精神,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锻炼了四十九天,在如来佛祖的五行山下压过五百年,年轻的六耳猕猴没有上述经历,难免心浮气躁,受气了竟然打了唐僧一金箍棒。唐僧之所以没有被打成肉泥是因为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等一大批神仙暗中保护。这一棒暴露了六耳猕猴是个容易冲动的家伙,一受气竟然要动杀心。更为残忍的是,当沙僧一棒打死冒充自己的妖猴时,六耳猕猴竟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吃了”。看来,六耳猕猴身上有一种邪气,如来佛默许孙悟空干掉它自有道理。
六耳猕猴虽有小聪明,却缺少大智慧。当沙僧到花果山讨要行李时,六耳猕猴竟然在大声背诵关文,准备自行取经。这说明在六耳猕猴心中,随便什么人,只要把文件背熟了,见到佛祖,把经书送到大唐就行了。六耳猕猴的这种幼稚心理暴露了他政治上的不成熟。取经是千秋万代少有的盛事,哪些人去取,什么时候去取,都很有讲究。取经团的领队唐僧,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是未来西天佛国的领军人物,取经的过程是给他升职、接班造声势的过程,也是宣传佛教的核心价值和扩大佛教影响的过程。取经团的成员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都跟天庭有过节,如来佛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否则西天路上那么多本事高强的妖精尽可以收编,为什么非要这几个?
六耳猕猴自恃有一点本领,一付锥处囊中、不得不出的样子,急于出人头地,恰恰是不成熟的标志,也是取祸之道。“锥处囊中”语出战国时毛遂自荐的故事,说的是人才就像口袋里的锥子,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实际上,毛遂自荐能够成功与平原君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有关。大多数情况下,自己跳出来要做大事是不会成功的,一是风险大,二是整天摆出一种非我莫属的样子也很累,不利于身心健康。诸葛亮要三请才会出山,庞统要藏起推荐信不拿出来,为的压一压自己的急躁情绪。
像六耳猕猴这样的年轻妖怪,通过自学成才有了一技之长,不再甘心在体制外做妖怪,说它是雄心也好,说它是野心也好,是无可厚非和值得鼓励的事。六耳猕猴的问题的是心太急,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光有一点技能是不行的,关键是要看领导喜欢不喜欢。孔老夫子曾经说过:“不得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有时候,得到地位高的人信任比有真本事更重要。除了领导的喜欢,耐心等待,积累资本也很重要。也许六耳猕猴很不服气孙悟空,因为自己能够跟孙悟空打个平手,觉得孙悟空也不过尔尔。我们要知道,作为猴妖,孙悟空是前辈,通过大闹天宫已经建立了自己“历代驰名第一妖”的金子招牌,通过偷吃蟠桃、偷吃仙丹已经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孙悟空在黑白两道的声望远非六耳猕猴所能相比。白道上,天上的神仙都是他的老哥哥,见了面那种亲热那可是没有说的,西天的佛爷都是他的大靠山,如来、燃灯、弥勒这些佛祖哪个没有帮助过他。黑道上,牛魔王、蛟魔王等顶级妖怪都是他的结义兄弟。在取经路上,孙悟空还结拜了地仙之祖镇元子这种重量级的神仙为大哥。以六耳猕猴的资历,他要取代孙悟空基本上不太可能。
作为有实力的妖精,能打只是其中不太重要的一部分,知名度和社会关系更为重要。能打靠自学苦练就能达到,而知名度和社会关系需要积累。在这些方面,六耳猕猴显然还太嫩,一味迷信自己的暴力,以为靠自己惟妙惟肖的伪装就能取代孙悟空。跟孙悟空相比,六耳猕猴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自己原创性的功夫不多,筋斗云和七十二变都是模仿孙悟空的,有自己特色的就是窃听的本事。但是,窃听的本领在有关领导看来却很可怕。如果上级领导在讨
论机密的人事问题或者绝密行动计划之类,六耳猕猴在千里之外就听得清清楚楚,那以后的保密工作怎么做?所以,六耳猕猴必须死。
六耳猕猴不得志还跟机遇有关,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有人早得时,有人晚得时,都是机遇。《增广贤文》里说 “时来风送(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六耳猕猴易爆点)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说的是大诗人王勃。王勃走运的时候,本来来不及赶到南昌,结果一阵风助他乘船赶到。淹死后,父亲给他立个碑,还给雷打掉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喜欢晚唐诗人罗隐的两句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六耳猕猴的机遇不是太好,他没有像黑熊精、红孩儿一样被观音菩萨收编,也没有像多目怪一样被毗蓝婆菩萨收编,因为菩萨收编妖精属于小概率事件,连孙悟空都羡慕黑熊精和红孩儿,不可能每个妖精都能遇到,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六耳猕猴不甘心做妖精,梦想成为佛教在南赡部洲的带理人,这个理想太大,不符合实际,怎么可能有机会呢?佛祖要派,也要派久经考验的老同志去才放心,像金蝉子,十世修行,吃了多少苦,又是最高领导的二弟子,才是合适人选。
作为妖精中的小字辈,六耳猕猴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比如说,主动找到取经队,恳切表示自己做四师弟,从孙悟空的降妖助理或者替身做起,然后由唐僧请示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先弄到一个正式编制脱离妖精身份再说。接下来,如果能够在取经路上好好表现,取到真经以后,论功欣赏,虽然入门晚一点,资历浅一点,成佛固然没有希望,但是混一个金身罗汉还是可能的,不也照样万代传名。
六耳猕猴之死是一个年轻妖怪追求进步却没有采取正确途径所引起的悲剧,这个悲剧教育我们,在任何组织中,无论是妖精还是神仙,要进步,就要有耐心慢慢熬,不要整天一付锥处囊中、非我莫属的样子,那样,领导不喜欢,同事不顺眼,自己也很累,搞不好还要搭进去一条命。
篇五:六耳猕猴之死
六耳猕猴之死
在西天取经团(全称天廷大唐联合西天考察观光取经团)一路所遇各种妖魔中,六耳猕猴绝对算得上一个异类。无论从他作案的方式,来是作案的目的来看,都让人觉得,这只猴子不该归于妖魔一族。然而,他不但被认为是妖,而且还被悟空当着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如来之面给打死了。六耳猕猴之死,其含义,绝不是取经团战胜了妖魔、正义战胜了邪恶那么简单,其更深刻的含义正在于:什么人才有资格进入取经团,也就是说,什么人才能做好一个公务员。
出现在取经团面前的妖魔,他们的目的,不外乎这样几条:一是吃一口香喷喷的唐僧肉,求取长生不老,这可以归为探索生命科学类;二是从唐僧师徒手中骗夺一些没有见过的宝物,如袈裟、武器等,这可归为满足求知欲类;三是要与唐僧共度一次洞房花烛夜,至少也来次一夜情,这可归于追求性解放类。而六耳猕猴的目的,距离这三类简直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他竟然就是为了去西天取经!一个师出无名的猴子,居然也要去“西方拜佛求经”,也要将经书“送上东方”,这样的行为与目的,难道可以归之于妖魔?!虽然,六耳猕猴取经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将南赡部洲人为祖,万代传名,并没有要拯救天下苍生那么高尚。可是,天下真正能做到“舍死饲虎”那般从不利己专门利人者能有几个?唐僧取经,也是为了解救父亲及皇兄李世民之灾;悟空兄弟三人,更是为了能重回天廷做个处级干部;连如来他老人家拉悟空入伙经团的目的,也是要“他入我门来”。人无私心佛都难。所以说,六耳猕猴想上西天取经的目的,绝对无可厚非。
对于佛祖如来先生来说,其教旨就是要普度众生,应该是无条件的欢迎一切有志于向佛之人的。连我们伟大的孔子先生这样一个凡人都懂得有教无类,何况佛法无边的如来,他有何理由要拒绝六耳猕猴的取经要求?
而从六耳猕猴的为人来看,我倒是觉得他比倒悟空更可爱,也更值得组强上培养:首先,他比悟空同志更有爱心。尽管六耳猕猴想要取经,也曾采取过一些手段:夺取唐僧师徒的行李和文书,但他还是尽其所能地做到避免伤害无辜。以六耳猕猴的手段,当初从唐僧手中夺取行李时,他只要用上万分之一的力道,就可将唐僧打作一团肉饼,这一招,悟空同志倒是常对一些无辜的小偷们使用,而猕猴却并没有置唐僧于死地,尽管这样杀人灭口对他自己的取经事业有利。这说明,六耳猕猴还是非常善良的,至少比悟空要善良。然后,在沙僧到水廉洞索要行李时,六耳猕猴也完全可以杀掉沙僧,以去除这块自己前去取经的绊脚石,更何况,沙僧还杀死了他变出的沙僧。然而,六耳猕猴再一次放过了沙僧。对于这样一个一心向佛而又心地善良,同时专业水平又超过悟空的猴子,慈悲的如来,力戒杀生的如来,他怎么会让悟空当着自己的面将之活活打死?!
在我看来,甚至倒可以让六耳猕猴接替悟空前去西天,至少可以再抄一份那个什么经让六耳猕猴去取,最下下之策,也可以暂时捉了六耳猕猴以慢慢教导。总之,那六耳猴子无论如何罪不至死。然而,他还是被处死了!
性情暴躁,杀人如麻的悟空成了正义的化身,而一心向善的六耳猕猴却是要被杀头的妖魔。他们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表面上看来,二者相同之处倒是更多。首先在面貌上,悟空与六耳猕猴(变化而出)
之间是完全相像的。这种相像,而且还是久经考验的。不用说沙僧、八戒、阎王、龙王这样的凡庸之辈看不出破绽,法力无边、与悟空接触频繁的观音女士也看不出破绽,与悟空朝夕相互对他了如指掌的唐僧还是看不出,连托塔李天王的照妖镜都辨认不出(这一点可确证六耳猕猴并非是妖魔)。其次,二者的出身和志趣相同:都是妖魔出身,都想“洗白”了自己走上仕途,不过,悟空已经成功转型,六耳猕猴正在努力之中;第三,两人此行目的一致,都想去西天取经,只不过六耳猕猴是主动要求,而悟空多少是被逼上梁山;第四,二人业务能力相差无几,否则悟空就会像打杀白骨夫人一样一棒子将六耳猕猴击毙,或者六耳猕猴干掉了悟空好取而代之;不过,六耳猕猴比悟空多了一点儿“善聆音,知前后”的独家秘技。 当然,这些全都是表面现象,如果二者完全一致,如来绝不会放任悟空杀生的。六耳猕猴必有其该死的地方,而这,应该就是他异于悟空的方面。这不同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悟空在入仕途之前虽然也是为害一方的妖魔,并犯下反天廷大罪,但在压到五行山下之后,曾他已明确表示“我已知悔了”,同时,由佛教党党魁如来及其最坚定的支持者观音女士出面保举,悟空已经获取正式公务员身份,悟空也戴上了象征上级绝对权威的紧箍咒,这表明他已甘心接受上级领导。而六耳猕猴既无任何人保举,又没有正式公务员的身份,却痴心妄想、一厢情愿的想要去西天取经,真是有些白日做梦了。虽然去西天取经也是一件苦差事,也就是说主要是承担取经团编制的公务员的责任。但需知,责任即权力。好比一个城管队员上街推翻占道经营的摊位,这事的确不太好做,但随便一个平民百姓想要去做这件难办之事,那也就沾了无上的荣耀,也就有了无穷的权力。所以,这经,悟空取得,六耳猕猴就取不得。正如小尼姑的光头,赵太老爷摸得,阿Q就摸不得了。公务员的身份当然重要,没有这个身份而想做这件事情,这就是六耳猕猴的可悲之处。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既然悟空那只敢反天廷的猴子都能熬到一个公务员的身份,善良的六耳猕猴难道就没有可能吗?如来佛祖难道就万不会给他一个机会?是的,他没有机会!原因就在于他与悟空不同之处的第二点。他六耳猕猴具有“善聆音,知前后”的通天本领,而且偏偏将这本事在最不该显露的时机给显露了出来:在唐僧、观音念动紧箍经时,这六耳猕猴居然也头痛起来。这是因为,他以“善聆音”的绝技偷听到了唐僧和观音所念咒语的内容!在《悟空的痛觉神经》一文中,我们已经知道,那紧箍咒其实代表公务员必须接受上级领导这样一种制度,代表着首长的绝对权威;而那紧箍经自然就是上级之所以能领导下级的秘密与技巧。现在,他六耳猕猴居然掌握了本该只能由领导们掌握的领导方法,那领导还如何去领导他?!自己偷偷儿地知道了也就罢了,他居然还敢让领导们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这岂不是变相地向领导的权威挑战吗?!这样的人,即使本事再大一千倍,也注定了无法进入公务员队伍,即使混进了队伍,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其次,六耳猕猴“知前后万物皆明”的特长,也会叫领导们很不爽,万一这家伙动用这本事去查领导们的前科或偷偷儿探知领导们下一步的动作,领导岂不是就如祼身一般,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
尽管六耳猕猴对取经事业更为热忱,也比悟空更为善良,同时业务水平也更高出一点点儿,按说,相对悟空,他应该才真正更具备取经的资格,也更像一个真正的公务员。但因为他不愿或不懂遵循仕途中的潜规则,所以,只有死路一条。这场真假悟空之间对取经权的争夺之战,不由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真假“宝玉”之别。贾宝玉与甄宝玉生来外貌是一模一样,性格也是一般无二,虽然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了一块玉,但因为不愿理会经济仕途不想承认社会规则,却始终只能是个假(贾)宝玉,而那位甄宝玉,虽然口中无玉,但因为“肯向上巴结”“惟有念书为事”,反而倒成了真(甄)宝玉。
承认了领导制定的规则,领导用你了,你才是真的人才,有取经的资格,哪怕本事差点、心态歪点儿;不顺从仕途的规则,领导就绝不会用你,你就变成了妖魔,结局就只有死路一条。六耳猕猴之死为我们敲响一次警钟:对于领导的内幕,了解得越少越好;万一不小心知道了,也千万不能让领导知道你知道了;必要时揣着聪明装糊涂,才是保身之道。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