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人性三变面目全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4:56 字数作文
人性三变面目全非字数作文

篇一:2014年成都三诊语文word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舸/沉疴 豇豆/瓦缸 风靡/靡丽 ......

B.缉私/作揖 烘焙/蓓蕾 拮据/据点 ......

C.跻身/侪辈 悲恸/恫吓 模仿/模样 ......刹那/霎时 ..债券/家眷 ..怯懦/商榷 ..

D.媲美/包庇 骠骑/剽悍 犄角/角斗 狡黠/狭隘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歉收 番茄 意气用事 秘而不宣 B.萃取 掣肘 锱珠必较 责无旁贷

C.青睐 凋蔽 插科打诨 不稂不莠 D.厮打 编纂 涸辙之鲋 豆寇年华

3.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杨振宁始终认为,科学研究 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 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2)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 ,同巴西政府 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

(3)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在众多选秀 类节目中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 的审美感受。

A.纵然 鼎力相助 耳目一新 B.固然 竭尽全力 耳目一新

C.纵然 竭尽全力 焕然一新 D.固然 鼎力相助 焕然一新

4.把下面各句子组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比如对高尔基、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

②它们实际上是经过了不同时代的读者主观“阐释”而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文化存在

③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

④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

⑤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

⑥因而我们才会说,大师与经典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

A.③④⑤①⑥② B.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⑥②③④① D.③⑥④②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高德胜

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

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

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

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

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

得听它的。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

因为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反观自身、心灵对话都是完全可以

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

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

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

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没有价值的指

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

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

但人类教育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

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

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

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

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

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

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

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

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

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

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5.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结果

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和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应

在教育的个别化方面加强探索。

C.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走向心灵

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知识传

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教育任务,反而

促使人更加远离自己的内心。

B.文章第②段分析造成现代教育弊端的原因,指出现代教育由于过分推崇标准化考试,造成自我

反省、心灵关怀等内容被丢弃。

C.文章最后三段指出现代教育要在实利追求与心灵养育、规模化与个体化等方面获得平衡,并提

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D.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话题,在结尾则集中论述现代教育转型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强

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排斥、否定,具

有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B.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关于呵护儿童心灵,让孩子

自然发育的思考,颇有见地。

C.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

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D.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的发展具有惯性,整体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

比较务实的看法。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聊且园记 钱谦益

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日:“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之日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

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①也。其东亭之日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

诛茅为屋,沟塍迕错,鸡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其西亭之日学圃。树桑成阴,蔬得以避喝,渫

井为池,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籍,此余之所食也。折而南,其中有斋日则喜,夹窗助明,

琴书搘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梅树盘纡,编为虎落,丛生蔓延,香雾杂遝,树之眉日梅花深处。

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余之比于梅也。其北则老树攫挈,茂林晻霭,三径

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桃李缘堤,莲藕盈池,

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合而名之曰聊且园。子其为我记之。”

余惟侍御荷橐簪笔,供奉赤墀②,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

乎?东夷不靖,浃辰③而克我河东,士大夫之辱,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

名园日聊且。聊且之为言,苟然而已之辞也。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荀然于疆圉

而戎索④坏。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止足

之义,如公子荆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

侍御戮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⑤之诛,使吾辈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他日幅巾

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①茇:在草舍住宿。②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③浃辰:

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④戎索:戎人之法,泛指法令。⑤佟夷:古代

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柏翳如,花竹分列 翳:茂密 B.凿沼矢鱼 矢:捕射 ..

C.余惟侍御荷橐簪笔 荷:继承 D.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 靖:平定 ..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明余之比于梅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B.子其为我记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问 且秦强而赵弱 ..

D.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 弃甲曳兵而走 ..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4分)

译文:

(2)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4分)

译文:

11.从全文看,作者为李雍时写《聊且园记》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

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

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小题,每空1分)(6分)

(1)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3)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7)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熬鹰 魏继新

文革中,我为避武斗,至巴山某处。其地名梓檀,处山岚之巅,有一小学、一供销社、一屠户杀猪卖肉,瓦房十余间。白日里四乡儿童前来就读,四周农民来称盐割肉,入夜则十分荒凉,但见山峦起伏,衰草遍地,金风瑟瑟,古道蜿蜒,使人陡生无限凄凉。

屠夫生得高大黑壮,面目狰狞,袒胸露背,说话也恶声恶气,买肉的人,从来不敢与其论短长。当时唯我少年无忌,直呼其土匪。他反倒十分喜欢我,常破例给我多割一些肉。

屠夫好猎,每次出去,他身背八尺鸟铳,带十来只猎犬,一路吆喝惊得鸟飞兔走。一日,屠夫捕得一鹰,兴奋若狂,大呼小叫.叫我去看他熬鹰。

那只鹰个大体雄,爪劲嘴利,双翅展开,足有三尺。屠夫选择了一块空地,立起一根柱子,用铁链锁住鹰腿,然后扔些鸡、雀之类,鲜嫩血淋,诱鹰四面扑食。然而这些东西又始终离鹰有一定距离。鹰被铁链锁住腿,始终扑不到那些肉食。屡扑不中,便用嘴猛啄铁链,啄得嘴破血出,仍无济于事。鹰遂啄扑如狂,长啸不止。而屠夫则在一旁冷酷地看着,嘴角隐含着一丝讥讽的冷笑,一边饮酒,一边把那些食物丢过来扔过去,以此来激怒鹰。

入夜,屠夫在四周点燃篝火,映得鹰眼前一派红光,鹰得不到半点休息,反而受到热浪的阵阵炙烤。鹰躁动不止,把一腔怒火转向屠夫,屡屡向屠夫扑击。屠夫则一边冷笑着,一边继续用肉和水挑逗鹰。如此两昼夜,折磨得鹰长啸怪叫不已。屠夫也因两昼夜未合眼,双眼布满了血丝,灼灼的目光令人望而生畏,连那些屠夫养的赶山狗也吓得跑得远远的,不知在什么地方躲了起来,根本不敢露面。

到了第三日,鹰和人都已疲惫不堪。屠夫却强打精神,挑逗不止。鹰则怒目环视,对人发动一次次进攻、扑击。此刻屠夫已将肉和水放在鹰面前,鹰伸嘴可及,但它连看也不看,只与屠夫纠缠对抗。鹰此时的长啸已经嘶哑,每啸扑时,必有血从嘴里喷出,滴在羽毛、泥地上,点点滴滴,殷红斑斑。

第三天夜里,屠夫不再挑逗鹰。鹰带着泥土血迹,在篝火热浪熏烤下,已站立不稳,双翅垂落,但仍不食不喝,只是用嘶哑的嗓子一阵阵长啸,啸声撕开浓密而坚固的暗夜,传得很远很远??到了下半夜,鹰不再叫了,人和鹰都静了下来,双双对峙,用眼睛互相盯着??鹰如有所思,终于避开屠夫灼灼的目光,把眼光投向暗夜、群山。

屠夫此时,便手持肥嫩的斑鸠肉,走到鹰前。鹰既不扑击,亦不闪避,只把头扭向别处。此时,屠夫伸出手来,用手轻轻拂着鹰头、颈项和背羽,把肉递至鹰嘴前。鹰仍犹豫着。屠夫则继续用手抚摸着鹰,嘴里喃喃地不知说了些什么,尔后,便是长久地沉默。

此刻,万籁俱寂,只有篝火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一缕缕轻烟,袅袅上升,消融在星光闪烁

篇二: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点睛大联考(三)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衡水

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

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

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A.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2. 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

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汉末工商濒临破产 B. 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

C. 宋代庶民社会崛起 D. 明清社会贫富不均

4.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 自此以前,并

是写本。”对“活版” 理解正确的是()

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

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5. 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

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6.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 文人画,重视写意 B.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人物画,形神俱备

7. 近代著名艺术家陈衡恪曾经评价某种绘画: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

感想?? 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下绘画属于他所指的类型的是()

A. 《马拉之死》 B. 《拾穗者》 C. 《格尔尼卡》D. 《墨梅图》

8.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托古改制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祖宗之法不足守

9.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

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 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10. 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

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 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 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

11.20 世纪20 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

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题的是()

A. 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

B. 中共正领导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

C.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深刻内涵

D. 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12.1958 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

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 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 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13.“放弃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秉忠心赤胆回国,高风标千古;战胜千难万险,献身国防科技,

送两弹一星上天,汗青立功勋。”此对联赞颂了一位爱国科学家。下列对该科学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 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B. 为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做出突出贡献

C. 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成为向“科学进军”中的一员

D. 在“科教兴国”战略引领下,成功发射两弹一星

14.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

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15. 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

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A. 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 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 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

16.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这实际上是()

A. 否定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B. 佐证了印刷术在宋代传到欧洲的史实

C. 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 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17.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

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A. 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B. 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C. 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 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

体制

18. 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

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 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 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A. 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B. 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C. 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 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19.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

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 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 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

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21.19 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 “ 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

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 经典物理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现代信息技术

22. 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

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 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 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 人性解放的渴望

23. 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底脚的律

动。”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A.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 《老人与海》

C. 《悲怆进行曲》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4. 二十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

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 电视和电影 B. 铁路与飞机 C. 报纸和广播 D. 网络与漫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 分)

25.(18 分)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它深刻地改变着世界面貌;而不同政府和

政治家对它的不同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各自民族的历史走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

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

神学挑战;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取得了科

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近代科学革命揭开了序幕。尤其在文艺复兴中后期,以意大

利为中心的欧洲,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和通过阿拉伯世界得以保存下来的

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古典文化成果,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

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胡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二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举例。

(1)指出古代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依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的两位人物,就他们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分别予以简要评述。(6分)

26.(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

类社会的不平等。他痛心地说:“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

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不过,他承

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

私有者社会。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材料二 20 世纪初,中国近代人蒋智由作《卢骚》云:“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开新

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1)归纳概括材料一中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世人皆欲杀”卢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的思想主张对近代中国和西方民主革命的不同影响。(10 分)

27.(18 分)1900 年前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加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

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

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

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整体化的主要表现。(10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文学的特点,并写出20 世纪初亚洲两位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8分)

参考答案

篇三:广东省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4.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 ② 3—5世纪 ③ 8—10世纪 ④ 14—16世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26.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能“本性清明”。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致良知

C.性相近,习相远 D.人人皆可以为圣

27.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28.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D.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29.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

法。”由此可以推断

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30.右图为《20 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

图中分别以黑、白、灰色标示了三个不同政权。这幅地

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A.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年)

B.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C.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D.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年)

31.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

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33.下表是英国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单位:千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持续增长 B.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

C.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D.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34.有学者在评论苏联某五年计划时,称它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烈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5.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

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

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

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候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名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

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材料二 雍正皇帝历数了明代的“失德”诸端,认为明清易代是清朝顺天应人和体道崇德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并且是理直气壮的“中华”。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华夷一家”的巨大版图。

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执政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当清朝即将覆亡之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

——摘编自韩东育《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1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俸禄制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起来。秦代是第一个全面实行俸禄制的大一统王朝,但秦代工资差别相当大,“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西汉俸禄制主要袭自秦代,高级官员与低级官员之间的待遇过于悬殊,大多数汉代官员的收入不高,导致汉代官员腐败。汉宣帝接纳张敞、萧望主张,提高低级官员的薪俸水平,这次“增禄养廉”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王莽篡汉之初,进行高薪养廉改革,初衷虽好,但靠增发货币,反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官员收入每况愈下,贪污腐败不可避免地加剧起来。东汉王朝受战乱和灾荒影响,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减百官俸”,推行薄俸制。汉桓帝时因对武陵蛮的战争,一度停发百官俸禄,清廉官员大都陷入穷困之中。

历史证明,薄俸甚至无俸,对王朝来说总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实行俸禄制度,从短期看,因为兴革之举会导致官民一时不便,但从长远看,对国家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一改革从制度上堵住了百官肆无忌惮地抢夺民众财产的渠道,百姓负担实际上是大为减轻了。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秦汉时期俸禄改革的因素及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俸禄改革的影响。(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五四”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

篇四:黄冈市2013年高三年级4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黄冈市2013年高三年级4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电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默契/提纲挈领 谪居/嫡传弟子 茁壮/相形见绌

B.剽悍/虚无缥缈 拊掌/感人肺腑 下载/载歌载舞

C.划算/出谋划策 斐然/流言蜚语 间距/间不容发

D.倘若/风流倜傥 勾当/勾心斗角 稽首/无稽之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驳 深恶痛绝 责无旁待 心急如焚

B.乖张 微不足道 穿流不息 气势磅礴

C.烦躁 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稍纵即逝

D.洗练 咬文嚼字 开城布公 锱铢必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同胞”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B.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电影节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

C.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隔离墙的数量,但是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总是如期而至,该项计划被迫取消。

D.领导干部工作应该做到一言九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成绩来,对造福百姓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忽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由于通货膨胀,低效率的资金运转、屡见报端的贪腐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资金不足,使得地方政府越来越无力支付庞大的养老金。

C.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只卖出两三台,有消息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央视“3·15”曝光所造成的。

D.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可年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

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以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视角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是通过“我”的叙述来表现的。

B.“生存还是毁灭”是《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一句经典台词,他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在经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终于实现了为父报仇的心愿。

C.在《论语》中,孔子的形象栩栩如生:他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被人误解时,他也会急得指天发誓。

D.王熙凤的形象在《红楼梦》中作了具体描写:“心较比干多一窍”,“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 孔德立

①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②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孟子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面时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毅然起而“辟墨”。

③“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要击退墨家的进攻,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亦为儒家所赞同。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女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人。墨子津津乐道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兼爱”学说是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学。

④传统说法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遂以为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但如果把墨学置于孔孟之间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在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同时,亦悄然对墨学进行了吸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的一面,很容易忽略墨学对孟子的影响。简帛《五行》篇出土后,我们从子思五行说中发现了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是,子思与孟子对“仁、义、礼、智”的论述尚有一定距离。子思的仁、义、礼、智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经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非人”。可见,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至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

⑤如果我们考虑到墨子对儒家的批评,不难发现,墨子对“天”与“善”的论述正被孟子悄然吸收了。《墨子》书中“天民”一词出现2次,《孟子》书中出现了3次。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词却不见于其他早期儒墨两家著作。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以来,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爱人利人以得福”,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贼”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均是墨子提升民众地位的举措。经过墨家的宣传及实践,墨子的这些主张已经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在风起云涌的墨家“革命”之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此外,孟子“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的论述,既坚持了儒家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又受到了墨子“行天下大义”的影响。墨子“非乐”,孟子则劝导统治者“与民同乐”,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3月26日,有删节)

6.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墨家影响力十分巨大,以至“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B.面对墨家强大的势力,孟子作为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自觉担负起与墨家争鸣以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使命。

C.“兼爱”属于墨家的核心思想,与儒家“仁爱”说相比,虽然都有“爱”,但是两种学说却风马牛不相及。

D.孟子挞伐墨家,是很善于选择突破口的,如他抓住墨家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来

攻击墨家自身的理论缺陷。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孟子的攻伐,夷之运用求同思维方法用自认为是儒墨公认的主张来为自己辩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B.孟子认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不是从物质财富的多寡层面上讲的,而是从子女对父母的真情方面而言的。

C.儒家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体验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由推论的方式获得。

D.儒家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庸俗化了,容易模糊人与禽兽的区别,也使墨家沦为“无父”之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这触及儒家的核心价值,因而遭到孟子的尖锐批判。

B.孟子在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上,融合了墨家的思想,因为孟子性善论中的至善源头应该是墨家的思想。

C.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等提升民众地位的思想,也促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建立。

D.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墨子主张“非乐”,孟子却倡导“与民同乐”,将其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桂林诸山记(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罄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馀,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夏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下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①晡食:晚餐。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②窅(yǎo)渺:深远广袤。③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④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诣:达到

B.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 俾:使

C.吁,其危哉 危:高

D.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省:明白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桂林“山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一城烟火如绘②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③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④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⑤突然而起,戛然而止⑥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传达的理趣是相同。

D.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年前游览过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3分)

(2)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3分)

(3)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酵蘸(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阕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景?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下阕“残花残酒片时清”,有的版本是“残花浅酒片时清”。你觉得“浅酒”与”残酒”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月光里的舒伯特小楼 冯骥才

人生有些机遇碰巧只有一次,过后一定会留在记忆里。比如这次在维也纳,驻奥大使史明德先生对我说,我国使馆在维也纳买了一处房产,是一座带花园的小楼,属于奥地利国家历史文物,就守着世界文化遗产美泉宫的东门。大使夫人、翻译家徐静华还补充一句:“是两座楼,主楼和配楼。贝多芬曾在主楼里边弹过琴,配楼是舒伯特的故居之一。历史文化积淀都很深厚。”这地方已经整修好了,他们很想请我帮着看看怎样做得更精更深。大使说,贝多芬弹琴那座楼楼上有间刚刚收拾好的客房,我可以来住两天体验一下。

这邀请可胜过连续三年的山珍海味!

当我拎着手提袋来到这楼前,即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簇密的松杉映衬着一座淡黄色古典巴洛克式建筑,沉静而端庄,乍一看与美泉宫的整体建筑风格一致,颇有些皇家气息,它不是美泉宫的一部分吗?在历史记载中,这房子建于1793年,法国建筑师设计。它最初的主人是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建立过功绩而被封为贵族的犹太商人卡尔·瓦茨特之子——莱蒙特·瓦茨特。莱蒙特豪爽好客,终日宾朋满座。那镌刻在二楼山墙中间黑色牌子上的古希腊文“欢迎”一词,不正是二百多年前好客的主人莱蒙特浪漫生活的写照吗?然而奢华的生活是不会被人记住的,留在历史上的是贝多芬曾在这座楼里弹琴的故事。

贝多芬留下天籁的地方一定神奇不凡。它究竟怎样神奇不凡?

徐静华引我穿入院门。阳光正把一大片树影斑驳地铺在满院的绿茵上。各色小花摆放得错落有致,显出当今主人的精心。一座半隐在远处的中国式的亭子引起我的兴趣。据说,修整院子时有人建议将亭子改造后重新涂漆。徐静华说,我们不同意做任何改动,历史的东西应该保持原状。

我自然赞同这样的做法。

这个木结构的亭子看上去像个木笼,四四方方,亭顶没有“翼然”的飞檐,却正是那个时代(十九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人眼睛里的中国形态——古朴、纯净、敦厚。就像那时代西方瓷器以及美泉宫墙纸上的“中国形象”。

我终于站在贝多芬弹琴的圆厅里——贝多芬站在这圆厅里是1800年。那年他30岁,刚刚写过《第一交响曲》而惊动了音乐圣城维也纳。他的精力与才华正处在人生的阳春五月。据说那天厅里摆放着两架钢琴,他和另一位出色的钢琴名家约塞夫·沃尔夫尔彼此在键盘上展示自己最新的艺术思想与非凡的灵感,进而互相命题,即兴弹奏,用惊人的才气感动与启发对方,待到两人一同进入神交与知音的境界时,便并坐琴前,四手联弹。那场面一定让在场的深谙音乐的维也纳人兴奋得发狂。

那个没有录音录像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美妙的想象。

比起这座主楼,那边尖顶的配楼小一些。但楼内结构却曲折得有点神秘感。从狭小盘桓的楼梯登到尖顶里的阁楼,正是舒伯特住过的空间;历经两个世纪,旧物不存,但从留在那建筑物上简易的天窗,冬日里生火御寒的炉灶,光秃秃而厚重的木板门,以及晦暗的光线,可以想见舒伯特当年的生活。这叫我联想到在巴黎附近奥维和的那个梵高住过的小楼与小屋。舒伯特一生只活了31岁,一直住在维也纳。他自1813年离开寄宿学校,1816年专事写作,生活贫困交加中,却不断创造出《圣母颂》、《小夜曲》、《鳟鱼》等这些人间的仙乐与天音。直到1825年他的作品才得到出版,1827年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刚刚“脱贫”的舒伯特,一年之后(1828年)就与世长辞了。他一生写了一千部作品。他“蜗居”在这阁楼里是在哪年?写下了哪些作品?这些都还有待音乐史家的考证。

我真的住进这座令我敬畏的楼中。心里感动,入夜难眠。午夜时分干脆爬起来,走进贝多芬弹琴的那个圆厅。没去开灯,穿窗而入的月光使厅内既晦暗又明彻。我忽然想起贝多芬

篇五:2012高考语文考前30天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三十九(大纲专用))

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三十九 [语言基础知识+散文阅读]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宿仇/宿将 翘首/憔悴 ....

差额选举/差强人意 ..

B.殷红/殷切 俊俏/讥诮 ....

恪守不渝/溘然长逝 ..

C.更迭/更正 疤痕/奇葩 ....

封妻荫子/绿树成阴 ..

D.埋怨/埋伏 翩跹/纤维 ....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

B.从生吃茄子到生吃泥鳅,各种民间养生招术层出不穷,养生类讲座也越来越火。 ....

C.主持人站起来说道:“感谢陈教授的精彩演讲!当然,陈教授所讲的内容只是抛砖引...玉,下面就请大家踊跃发言。” .

D.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

二、(16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宫妇左右__________,朝廷之臣____________,四境之内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______________。(《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6.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梦 巴 黎

张清华

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海上繁

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裹着,闪烁在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

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富有的黄金之都,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传奇的,会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

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你听见哗哗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19世纪的巴黎;你听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巴黎。 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流浪汉和乞丐们来到这里,拉斯蒂涅、玛格丽特、卡西莫多和艾丝梅拉达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浮的垃圾、污秽一样,这座城市必须要会聚它所应有的一切美丽和丑陋,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一切的传奇和艺术。因此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在埃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也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梦。

一条河给一个城市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巴黎,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梦里,开成绚烂的词语,无言的叹息。

一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他,还使他具有了灵魂,灵气;而他,则反过来把她打扮得如此华贵富丽,使她如此精致妖娆、名声显赫。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互相创造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创造和激发,使他们彼此拥有了如此充沛的激情和不衰的活力,拥有了无所不在的自由意志。

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这也是巴黎能够成为一个梦的原因。没有年轻就不会有梦的躯体,没有老旧就没有梦的温床和氛围。某种意义上,是外省的青年们给巴黎带来了不竭的欲望和生命力。就像塞纳河水从远方流来,再向远方流去,是他们创造了巴黎,使它不断地老去,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就像于连和拉斯蒂涅,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早已成为巴黎的一部分。

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就像是一些刚从外省赶来,排着队想挤进巴黎但又不得的粗俗汉子,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它们在优雅和贵族的巴黎面前没有任何的优势,要知道,这种优势在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可这是巴黎,在巴黎的高傲和不可思议的风姿面前,它们是一些猥琐的求婚者,无法不显得寒碜和局促。

巴黎给了世界以多大的影响?没人能知道,更无法计算出来。但我知道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伦敦、柏林、罗马,甚至纽约,都没有能够像它那样,成为一个“梦”。显然巴黎是有它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

(有删改)

7.作者要写的是巴黎,但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东方之夜”写起?(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

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写道:“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请简要赏析这句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最后一段说:“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你认为现代城市可以由此得到哪些启示呢?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三十九

1.A 【解析】 B.yān/yīn;C.bā/pā,yìn/yīn;D.mán/mái。

2.B 【解析】 A.“始作俑者”含贬义,指坏风气的开创者;C.“抛砖引玉”是形容用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是谦辞,此处属于对象用错;D.“不知所云”是指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说话的人语言紊乱或者空洞。

3.B 【解析】 A项,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杂糅。C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D项,“不但”应放在“给国家”前。

4.D 【解析】 ②①④⑥是一组,且④⑥顺序不能变。

5.(1)百二十城 莫不私王 莫不畏王 莫不有求于王 王之蔽甚矣 (2)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6.【答案】 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句式仿写。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续写的句子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要连贯,又要注意形式一致,找到仿写点即可。

7.【答案】 ①表现巴黎对世界的影响;(2分)②突出东方之夜的梦幻色彩,为后文写“梦巴黎”作铺垫。(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考查第一段在文内的作用。可以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作用两个角?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伎迹直鹱鞔鸺纯伞?/p>

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

【解析】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可分析其表层、深层含义:对形象塑造、主旨表达有什么特殊作用,使用了哪种修辞,有什么效果。

10.【答案】 要有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要注意自然条件和城市的有机融合;要有包容的胸襟,给不同层次的人提供创造的平台;要注意城市建筑的整体风格??(答出至少三个方面的观点,给3分;阐述有理有据,给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此题有一定的开放空间,但是所给出的答案要一定能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对应点,尊重作者的看法,然后归纳、总结答案即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