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心弦的电影作文
篇一:作文:拨动心弦的歌
拨动心弦的歌
考试过后,老师为了让我们放松身心,为我们下载了一首歌———《父亲》,同我们一起欣赏。
我静静的坐在位置上,眼睛微微闭着,用心去品味着,渐渐地我陶醉在了歌曲当中。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声谢谢你??”那时候,我总是向爸爸要这要那的,爸爸总是无条件答应我,而我却从未跟爸爸说声“谢谢你”。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听到这里我的鼻子都酸了,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虽然没有什么工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在我心中却是一个很称职的好父亲。记得有一次,爸爸帮我签字,我无意间看到爸爸的头上都出了一根银白色的发丝,我说:“爸,你头上有根白发。”我话刚落地,爸爸就抬起头笑着对我说:“不就是一根白发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看你都长这么大了爸爸怎么会不变老啊!傻孩子!”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着,我还想用我所做的一切去换爸爸的岁月长流啊!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了。。。。。。”我一直都想问爸爸,我是不是他的骄傲,但我觉得以前的那个我是,幼儿园大班时,我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跟园长合唱,虽然我们学校不止我一个人去了,但那毕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听妈妈说,当时爸爸激动地都快流出眼泪了,因为我是他的骄傲!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你的骄傲,现在的我变了,变得越来越来越不听话了有时甚至还会跟你顶嘴,但你却不会怪我。而且现在我的成绩也差了,我还清楚的记得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也当了三年的班长,但到了四年级,我的成绩下了,我便主动提出要让出班长的职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当过班长了。爸爸,你还会为我而骄傲吗?
爸爸我现在已经十五岁了,我也长大了,我知道你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我能够好好学习,张大了才有好工作这样我就不用像你们一样吃苦了;你每次骂我都是为了我好,这些我都知道。经历了那么多事后,目前的我还是要以学习为重,其余的都是次要的,如果没有高中上的话,那么小回来干嘛呢?所以,老爸,我向你保证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我一定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的!爸爸,你不要在担心我了,你牵挂的孩子长大了!
这首歌让我难忘,正是它拨动了我的心弦!
篇二:用语言拨动心弦
用语言拨动心弦
作者:李春花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年第06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语言要有生动性、趣味性
教学中,教师适时地穿插历史故事等,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三角贸易”时,为了使学生对黑奴贸易的利润之高有直观的认识,教师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因在美洲买不起黑奴而意图到非洲去“捞”便宜,结果在海上遇险的情节。在讲二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教师引用了希特勒的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通过这句话,学生就深切地感受到了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展的嚣张气焰。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用方言、俚语、歇后语等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如讲杜鲁门主义时,可以借用歇后语“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来调侃美国的称霸野心。
二、语言要有通俗性、形象性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如“左倾”“右倾”“投机”“主观”“客观”等。如果把这些概念的书面意义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一般难以接受和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类比的方法,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通俗性,使抽象的概念丰富起来。
在讲“绥靖政策”时,学生对该政策的实质理解不透。于是,教师引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蒲松龄的文言文小说《屠夫与狼》进行类比:以屠夫一开始把卖剩的肉投给狼,意图把狼喂饱而使其自行离开,类比英法通过牺牲小国的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扩张领土的野心,以避战求和;以狼想吃屠夫而迫使屠夫奋起反抗,类比法西斯国家野心膨胀,英国被迫奋起还击德国。教学“左倾、右倾”时,教师用成语“过犹不及”中的“过”和“不及”作简单的类比。通过类比,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这些抽象的概念。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教师若想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语言、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的积累必不可少。
三、语言要有启发性、探究性
语言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更多地表现在教学设疑方面。教学中,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诱导学生参与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时,教师采用设疑的语气提醒学生注意:“不是说八个国家侵略中国吗,为什么签订条约时却变成11个国家了呢?”此时,学生既迷惑不解,又急于知道原因,同时也有学生猜测:“是不是后来又有三个国家参战?”
在讲《辛丑条约》的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比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后,故作不解地问:“为什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都有割地、开商的内容,而《辛丑条约》却没有呢?”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而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步步加深的认识和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指教师应该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语言要有科学性、严谨性
历史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最核心的要求是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严谨。如学习“国名的演变”等内容时,往往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应不同国名,如果前后混用,就是知识性的错误。
比如:秦灭六国之前,称为“秦国”,而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就称为“秦朝”。又如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所指并非完全相同。教师数学时一定要审慎,切忌随意。
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把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为三种境界:一是能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完整地表达思想;二是声情并茂,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三是选词有方,言有限而意无穷。教师唯有在实践中不断琢磨、不断训练、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语言素养,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堂。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篇三:拨动心弦的震撼
拨动心弦的震撼
——读《抗震英雄少年》有感
陈仓区桥镇一中 九(4)班:白梅 指导教师:李明录
一切都是浪漫的,静静的,我在一片芬芳的土地上,看这一朵又一朵“爱”的花朵绽放,心中的那根弦被拨动??
——题记
虽然五月的阳光折断了翅膀,虽然湛蓝的天空失去了华彩,虽然绿色的大地充满悲伤,但在这通往幸福的大道上,我们与你一起坚强同行??
“可乐男孩”的人生观
5月12日19时,地点: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救援现场一个男孩薛枭被埋在废墟下,救援人员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问他出来后想干什么?有幽默感的薛枭充满风趣的说:“我要喝可乐,最好是冰的,太渴了。”救援人员答应了他,他也许诺给救援人员买根雪糕。可乐,雪糕成了薛枭和救援人员之间的一个约定。
灾难过去了8个小时,右手和右腿都受了伤的薛枭,被救援人员缓缓抬出废墟。男孩在要上救护车时想起他们的约定:“叔叔,帮我拿杯可乐。”现场的救援人员都被这句话逗乐了。男孩无意中的幽默驱除救援人员身上的所有的疲惫。
我心中的那根弦被拉紧了,因为他让我明白生命应该绽放笑容。 一百多人因他而生还
5月 12日下午,欧阳宇航正在5楼一间教室里上英语课,他突
然感到书桌在抖动,教室里的灯具,风扇都在摇晃。“地震了,快跑。” 欧阳宇航站起来朝这讲台大声喊,与老师一同疏散学生。“你们弦走,我上楼看看。”欧阳一边喊一边返身上楼。看见几个女生躲在书桌下,吓的脸色苍白。欧阳宇航冲出去把他们带出教室,就这样 他检查了许多教室,一百多位同学在他的帮助下安全转移。
我心中的弦拉得更紧了,因为他以非同寻常得勇气诠释着“爱”和“勇敢”,这些带给人民无尽得温暖和希望??
大爱无声
生与死得考验,演绎了爱与被爱得执着,这是命运与灾难的抗争,迎来了对生命的宣战。追随心的呼唤,牵动爱的奉献,希望化作全部动力,爱心书写中国传奇。
惨决人寰的8级汶川大地震,在短短数小时内把一切夷为平地,震垮了我们的家园,但震不垮我们的中国心。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求生的欲望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生命在那夷刻是那么脆弱与坚强。
生死不离,血脉能创造奇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特大地震牵动着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心。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阻塞河,但人民的意志是动摇不了的。
大灾见真情,大灾显大爱。
篇四:拨动心弦
Qu
1 岁月,匆匆而逝;生活,寸寸进逼;人无处可逃。躲到哪里都躲不开那些随生活而来,随时间而至的烦心问题。但是心里的那些真情总能给与人莫大的勇气,让我们从支离破碎的梦想中重新站起,直面自己的人生。在百般叹息的生活中,小心翼翼地摄取那些快乐和幸福的瞬间,不要奢望那些虚无缥缈的永恒。那些细小的幸福瞬间就是人生的真谛。
2 没有东西是永恒的,让你陶醉的幸福它不是,让你难受的痛苦也不会是······
3 不知道是谁将许愿瓶抛落在树稍上,于是其他人纷纷效仿,于是这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梧桐上面,结满了祝福和希望,各式各样有着各种色彩的许愿瓶,像是一树的格林童话精灵,静静的守候在每一个初生的朝阳和落幕的黄昏,四季更迭草长莺飞,以前投放愿望的人现在不知道已经身在何方,而掩藏着的梦想和幸福在这棵枝垭蓬茂的大树深处错综复杂的开枝下面静静的沉睡。
睡过每一个延长着沉默花谢花开的日子;睡过每一个离散着悲哀叶枯叶荣的季节;睡过每一个归来又离去的年代;睡过每一段死去而复苏的岁月。
睡过一群人从低洼里延伸出来的梦想,睡过一座城市淹没于时光洪荒里的传奇
4
世界上,是不是总会有一些人,会像雾天日渐弥漫的白蒙一样,在花开草长中由清晰逐渐隐没成淡淡的一层轮廓,而曾经出现在背景里那个熟悉的声音,终究会像消了磁的磁带一样,慢慢的瓮出一层杂音,最终蜕变到模糊不清,而后就真真正正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离散到时光所遗忘的河流中去。
淹没了一切喜怒哀乐的河流,淹没一切爱恨交织的河流,淹没一切悲伤,淹没一切遗憾,淹没一切的不想离开而最终离去,淹没一切的未曾拥抱而最终相拥,伴随着五彩斑斓洞穿了一整个世界的色彩,轰轰烈烈的涌没在时空之上不经意间张开的口子里。
天地之间只有大片大片飘落的衰草,漫天飞舞的送葬,荒坡上伫立着不知道来自哪里去向何方孤独的背影,自顾自的唱着传自久远年代的歌谣,伴随着冉冉落下的夕阳,等待着穿破黑夜升起的朝阳。
那些前仆后继死在寂寞河岸上的时光,终于会在我们一个不曾纪念的日子里,以最完美的姿势,悄悄的降临到一挥手就能遗忘的空隙里,沿着空间一片片的断层,若有实质的穿破过去,消失在下一个即将接缝的空间,开始另一段初生而消逝的旅程
5. 两人之间心与心最近的距离,就是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那我想知道,这是否也意味着并肩而走却永远隔着一个身位的恋人,只有在转身而走的时候才真正了解两颗心紧靠的感觉呢。若不是,那为什么总是在曲终人散的时候落下最真实的泪水呢。亦或者这也说明有时候,瞬间也可以获得比永恒更刻骨的爱情。
6 有人说,夏天的阳光让你只记得湛蓝的天空和静静流过一整天的白云,记不得阳光的样子,只有被晒过后棉被暖暖的温香。而秋天的阳光却如金子一般洒满每一个草长莺飞的黄昏,
秋天的阳光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在这个并不寒冷的季节里伤春悲秋,感叹时光的流逝,是它金子般的颜色让人想起了那句
“千金难买寸光阴”的至理名言呢,还是人生来就是这样容易触景生情的动物?
8 云荒只如初见
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梦萦云荒第几篇,风沙滚滚去天边
醉里不知年华限,当时月下舞连翩
又见海上花如雪,几轮春光葬枯颜
清风不解语,翻开发黄书卷
梦中身朝生暮死一夕恋
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
千载相逢如初见
一笑望穿一千年,几回知君到人间
9雪花纷飞的时候,我们不打伞一直走,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到白头?”
10 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在一个固定的距离不断地滚动着,路边的夜景不断在这两个转动的圆形旁边擦过,但是无论这两个轮子多么卖力地加快旋转,它们都无法缩短它们之间相距着的距离。这或许就是就是一种宿命······或许这两个轮子会有相距的那一天,那个时刻基本就是在自行车的生命的最后,但是这样的相逢对于某些事物来说或许是一种痛苦,若果只剩下这样两个孤零零的轮子相聚在一起的话,那么这两个轮子还有存在的意义么,那么这两个轮子还能体会到一起结伴飞驰在路上景色之中的快乐么?没有人知道,因为这种事情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这两个轮子的关系如同爱情一样复杂而耐人寻味······
11
已经是第几次转身了,
你装作不知情的微笑,
不发一言地蒙骗了我的心
你却四处徘徊 不解人意
忽地害怕起来我爱你这句话。
用泽厚的嘴唇说出 我爱你
爱你的话语 对着你的背影呼唤:
能够在同一天空下呼吸,我已别无他求
对于浑身不知,悄然离开的爱情,
只流下反复发作的伤痕,
即使得不到幸福 无-法挽回
你也曾在我身边
淤青的胸口 只有伤痕
回头看,只有泪水
没有误会 找不到你的身影
我的爱情转瞬消失
能够在同一天空下呼吸
我已别无他求
对于浑身不知,悄然离开的爱情
只流下反复发作的伤痕
即使痛苦至极,我也只会徘徊在你身边
在你身边我只要微笑
即使得不到幸福,无-法挽回
你也曾在我身边。
12
王西彦 《乡下朋友》:“刀刺般凸出的砂石,在猛烈的阳光之下,熠熠发光。”
13. 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末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末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14 【让自己减分的十句话】1.不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2.不知道,不清楚;3.没有人告诉我;4.我还在学;5.我的压力很大;6.都没有人带我;7.我不习惯自己做;8.不公平;9.没有表现的机会;10.客户很烂
15、雪花纷纷飘落,古朴的西欧小镇银装素裹。戴着蓝色帽子、身穿粉红色坎肩的小女孩蹦蹦跳跳穿梭于街道之中,并在墙上写下了她的名字。偶然机会,她在一家玩具店的橱窗前看到一个玩偶,玩偶的穿着打扮竟与小女孩一模一样。有如鬼使神差一般,小女孩走入这间阴森寒冷且空无一人的玩具店。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娃娃,似乎所有的娃娃都有生命一般,眼球仿佛总在四下转动。小女孩只顾寻找那个和她长相一样的娃娃,却不知危险正渐渐逼近??
这是一部短而精湛的作品。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沉于自己的世界当中,忽略了外界,也就终结了自己。
15当第一片叶子变黄,当一份思念落下,秋天也许就来了。。。你感觉到了吗?
16、一些事情,当你选择放弃的时候,不是因为你不够坚定和执着,也不是因为你懦弱,而是因为必须在选择面前给自己一个台
17\我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才让自己回到这里,最后才发现,其实穿越这条马路并不是那么的 难,只看是谁在马路的对面等你。
18. 人生中10件无能为力的事:
倒向你的墙; 离你而去的人;流逝的时间; 没有选择的出身;莫名其妙的孤独; 无何奈何的遗忘; 永远的过去; 别人的嘲笑; 不可避免的死亡;不可救药的喜欢
篇五:你的作文,拨动我的心弦
你的作文,拨动我的心弦
——帮你的中考作文支招
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二中 王玉萍
历年中考临近时,我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都极力建议学生:中考的考场作文,尽量写记叙文。而记叙文成功就在于用“你的作文”来“拨动我的心弦”。
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上看,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处在发展形成阶段,写议论文不容易做到观点新颖独到,论据充实有效,论述严密周到。极有可能立意肤浅,罗列材料,论述不够深入,可能只得一个平常的分数。而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比较强,学生掌握的材料有限,做到数据确切也很难,也不太适宜去写。只有记叙文,只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清楚了,就可能首先得到一个最基本的分数,而且不比说明文要以知识传人,议论文要以理服人,记叙文更注重以情感人。
初中阶段,学生情感丰富,而且对周围的世界好奇而敏感,只要能及时从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素材,用一颗真心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用自己的经历唤起他人的注意以至于共鸣,即使笔法有不足之处,只要让读者看到自己的真心,作文也会拨动阅卷者(最重要的读者)的心弦。
笔者认为,初中生写记叙文可以扬长避短,从而期待中考作文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理想的分数,但要想真正写好记叙文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还是需要引导学生下一番苦功夫的。如何将一篇记叙文写得好,使得“你的作文拨动我的心弦”,下面的一些做法,可供爱好写记叙文的学生借鉴。请你记得这“五点”。
一、立意深一点
写记叙文,需要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能对看到的事物深入挖掘,从而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可称之为“深化法”。能够在小的平常的事情上看到不平常之处。
像我们刚学过的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写一家四口的普通出游,作者以小见大挖掘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达出一种家庭伦理的理想,并进一步提升——让人们想到中年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文章最后一句充满人生的感悟:“仿佛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们的生活和那些著名的作家其实并不一定有着本质的不同,只不过他们比我们常人更敏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像鲁迅先生看了一个日俄战争的影片就受到深刻地触动,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以至于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弃医从文。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美好东西有时不也触动过我们的心灵吗?比如妈妈每天为自己递过的那瓶眼药水,每天四点钟在朦胧睡意中都听得到的爸爸的咳嗽声,有一个学生就能想到这是父母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点滴关爱:母爱就是当自己眼睛疲劳时,母亲递上的那瓶眼药水;父爱就是每天天没亮,哮喘的父亲为自己去准备的早餐。这里就有着对平常生活素材的挖掘。要学会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领悟出更深的意义,挖掘出更深的立意。
我们都是平常人,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白开水似的的生活也许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但如果我们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只要我们对生活经常的观察、思考、提炼、构思、动笔,我们也能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二、情感浓一点
生活常常就像一杯白开水,但写记叙文真不能只是一杯白开水。高明的作者常常会把平淡无奇、黯淡无光的故事讲得极其有魅力,使得读者难以忘怀,甚至收获心灵的震撼。为什么?这是因为作者善于捕捉动情点,能够在文章中有意的设计令人怦然心动的地方,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可称之为“点睛法”。
它是文章的眼睛,当一篇文章的眼睛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他会不由得眼前一亮,继而会深思以至于流泪;在那一刻文章的真意会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深深烙在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读过一些写父爱的文章,如《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地震中的父与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总是那份浓浓的感动。我们的课本中选入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个穿着臃肿、年老体胖,穿过铁道、爬过月台为儿子去买橘子留给我们读者的背影,把天下父亲的形象定格在了瞬间。那时作者情感之浓的体现,挚爱之情归于朴实的描写之中。
动情的情节往往是文章的高潮,是突出文章主题、强化立意的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是一个情节、一个细节,它在文章中或起解谜的作用,揭示生活真相;或起暴露作用,显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炎凉。
三、取材多一点
记叙文为了表现一个人物,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种情感,有时需要运用多个方面的素材才能完美演绎。这时需要考生对一些问题能立体建构,多重演绎, 可运用“复合法”,变“单声道”为“立体声”。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厚实。
巍巍的《我的老师》中写了七件小事,用以表达师生间的浓浓真情。作者在材料的详略处理上做出了示范。鲁迅先生以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情感线索,串联起和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若干事件来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敬意与怀念。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运用双线索和插叙的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让我们看到了英子在父爱的光辉中渐渐成长,以至于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她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丰富的素材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使文章内容更加厚重。
四、形象鲜活点
记叙文最忌平泛。这就需要考生对一些人物能够鲜活摄像,拟态传神。
文学作品中形象鲜活的例子举不胜举。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孔乙己,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罗贯中笔下的诸葛孔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等。写人物要有血有肉,展示个性,立体鲜活;写景物要行神兼备,感情真挚自然;写事件要生动活泼、曲折有致。总之,能够把抽象的概念、生硬的道理变成真实可感的形象,简称为“形象法”。写人,要突出人物个性,形象才能鲜明、生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以通过写人物言行举止,尤其写能表现个性的事,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方法灵活点
记叙文的灵魂在于表达真情实感,它是文章获得高分的关键。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记叙文允许虚构。只要来自生活,合情合理即可。下面说几种构思成文的方法.
1.背景彰显法。有时为了情节更集中,人物更典型,可以把人物放在一个典型的文化背景之中。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置身于鲁镇的咸亨酒店。人物一出场,即显示出身份的特殊,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 时空转移法。记叙文最常规的写作思路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沿着“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下去。这种结构最容易安排,但也最不容易出彩。中考作文要尝试突破常规手法,展现出构思的多姿多彩,来展示自己的写作实力。
3. 起承转合法。建议布局谋篇的技巧方法。比如文章结构的总分总很多见;由古至近而传承的起承转合也很不错。这种结构在律诗中既有运用,其优点尤其在于一个转字,以情节之推进或额外之因素而使文章而有波澜或推至高潮,使文章情节更吸引读者。这类似于小说故事情节中除有开端、发展、结局外,中特设一个高潮部分。
4. 设置波澜法。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好的文章就要把事物的复杂性表现出来。而事物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多面”与“多变”两个方面。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常见的有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我们可以巧用生活中的偶尔事件组合故事情节,可以有意的设置波澜。在文章中设置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具体设置时,既要“藏”,又要“露”这样才能形成曲折回环、跌宕生姿的效果。一篇文章,看开头就可以想到结尾,一般不会引人入胜。如果能做到千折万转,抑扬有致,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运用抑扬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抑扬应注意分寸和暗示。运用的关键是转换处要恰当,不管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要在高潮处逆转。
5. 联想想象法。
利用思维可以创越时空的特点,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超越时空进行联想,可以由此及彼,插叙增容。以某物象或思想感情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形成一个整体。运用时要注意选好串起素材的线索,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台湾作
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就用了这种结构文章的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想象思维创造新的文学形象。但我们的想象不是漫无目的的,首先要明确虚构的目的,其次还要以真实为基础,如同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6. 片段组合法。
有机组合零星的片段材料,即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件情节片段,或景物描写片段,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的文章,可以在较为短小的篇幅内,立体而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摹景物。
最后,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但语文有时也在于一种顿悟,注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得多了,材料在心中酝酿,加上平时的训练,终究有一天会酿造出芳香的美酒。值得强调的是,作文训练并不单纯是技巧上的训练。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要看一个人思想精神的状态,为人处世的态度如何。一个思想觉悟很低的人,如果偏偏写得出境界超高的文章来,不是虚伪做作,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