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明宫宣政殿内部
篇一:大明宫基本讲解词(新)
大明宫基本讲解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在唐代大明宫的遗址基础上,由西安曲江管委会筹巨资建成,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大型国家遗址公园。公园主体占地3·5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面积的四倍,于2010年10月1日盛大开园。
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也就是人常说的黄金时代——唐王朝的皇宫。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35年),最后因为兵火战乱毁于公元904年,共存在了270年。 大明宫是一组宏大的皇宫建筑,与秦阿房宫、西汉长乐宫、未央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宫殿群,也是古代最壮丽的古建筑群;然而,大明宫的巨大价值,决不仅仅体现在建筑方面;它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开天之治的策源地,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大团结的中心,是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最终起点和端点,也就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中外交流中心,还是无比灿烂辉煌的唐文化中心。我们今天的这次参观,就是一次唐文化的大体验、大感受,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都难以得到的一次体验,您将会受到唐文化的充分熏陶、启迪;会唤起对那个消逝了的时代的美好记忆,在美的愉悦中走进历史、走进中华文明,从而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关于这些,我会在随后的讲解中逐步为各位介绍,现在我首先介绍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丹凤门的名称,除短暂时间叫过明凤门外,其余时间都叫丹凤门。丹是红色,代表热烈、兴旺,而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曾被历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图腾。“凤鸣岐山”是一句著名的吉祥语,代表的就是周族将要崛起的意思。果然,在这个传说出现后不久,周人就向东发展、在沣水两岸建丰镐二京,最终灭商而建立强大的西周王朝;丹凤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凤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如果换一个说法,唐人是将古代神话中的朱雀与凤凰视为一体的,这在西安碑林保藏的唐代淮安靖王李寿的墓门上看得很清楚,本来是代表南方的朱雀,画的却明明是一只凤凰。按照这一思路去考虑,丹与朱都代表红色,丹凤也就是朱雀,而丹凤门就是朱雀门了。但是,这样说问题又来了:朱雀门是正南门,唐长安城的皇城南门就叫朱雀门,朱雀门外的大街就称为朱雀门大街,是整个长安城的东西分界线和中轴线;那怎么还会有第二个朱雀门呢?何况对于大明宫来说,它的南门叫丹凤门没有问题,但当初宇文恺修长安城时,丹凤门在城的最北边却并不在南边,只是北边城墙外的一个门,门外的龙首原当时还是禁苑之地。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第一,两个门名字一样或含义相同并不奇怪:长安城中太极宫的北门叫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那里,而大明宫的北门也叫玄武门,所以重名并不奇怪;另外,等一下我会说到,宇文恺在修建长安城时,可能已经考虑到未来龙首原的发展。将城北的一座门取名为丹凤门,可以解释是北边禁苑的南门,等将来禁苑建成皇宫,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宫的正南门了。这些,也许就是丹凤门命名的由来,但历史的真相究竟怎样,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丹凤门为古代城门中最高等级的五门道制,北对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南边是长安城中南北向最宽的、达184米的丹凤门大街。丹凤门的五个门道,每个门道的宽是8·5米,比现在天安门的门道都要宽。门道中设有石门槛,这些石门槛上刻有石槽,只有两轮间距离与它相吻合的车辆才能通过,而不相符的车辆就会被门槛拒之门外。这种强制要求车辆轮距一致的规定从秦始皇时期就有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车同轨”。应该强调的是,当时全国的车轮距都是一样的,显示了一个统一大国的政治权威。五个门道总计达51米多,与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一致,是唐长安城仅有的两座五门道的大城门。丹凤门门阙墩台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它的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创下中国古代皇宫的宫门之最。丹凤门内有登城的马道,宽3·5米、长54米,不仅人与马,就是车辆也可沿马道驶上门楼。2005年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的残存门址包括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宏伟建筑,是根据复原研究和模拟设计而构筑的保护性展厅。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采用现代技术修建的遗址保护大厅,它将真正的遗址罩在大厅内。大厅内还有一个丹凤门博物馆,这个馆是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和展示丹凤门遗址。为了达到既保护遗址又不影响参观视线的目的,博物馆的建筑结构与遗址边沿的距离大于60厘米,而外观上又做出城砖的肌理,看起来就好像一层层的城砖一样;博物馆外墙的色彩全部选用淡棕黄色,为的就是要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气派,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浑然一体、高度抽象的手法,赋予遗址保护展示建筑一种雕塑感和现代感。
丹凤门是一个交通通道,也就是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门,这个门是皇帝进出大明宫的主要通道,由中间的门洞进出;其它官员只能由两侧的门洞通行,左出右入,这种办法是贞观时的名臣马周制定的,而直到今天,我们的交通规则还是沿用这种“靠右前行”的办法。然而,丹凤门又远不止是一个门。这什么意思呢?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存的中国古建筑中,您认为哪一座是最有影响、最重要、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是北京故宫庄严雄伟的太和殿吗?是巍峨秀丽的北京天坛吗?是被誉为四大古塔之首的大雁塔吗?是绵延万里逶迤起伏的长城吗?都不是。那是哪一处呢?我告诉您,本来,中国古代最神圣、最权威的建筑应该是宫殿、是祭坛,其它亭台楼阁都无法比拟。殿是皇帝举行大朝会的地方,而坛是举行大祭祀的地方,想想都应该是无比的庄严、神圣。然而,由于国家政治的发展、由于社会的变迁,由于人文因素的介入,种种因素使得中国最神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并不是紫禁城中的三大殿、不是天坛,而是紫禁城最南端的天安门!它是中国所有古建筑或现代建筑中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处。天安门是举行大场面活动的最佳场所,门前的广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当然比起唐长安城的广场那就差远了),天安门甚至成为新中国的形象代表或者政治符号。“门”的地位超过了宫殿、超过了天坛,这就是人的活动影响到了建筑,使建筑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对比之下,丹凤门正是这样。它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最佳场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场所。每逢颁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会、献俘等活动时,皇帝会出现在门楼上,供万民瞻仰,山呼万岁。而在其他场合,普通民众是根本无法一睹至高无上帝王们的尊颜的。史书记载,每逢皇帝宣赦也就是宣布大赦的时候,丹凤门前一侧就立一根高杆,上面悬一只金鸡,另一侧放一面大鼓,百姓聚集在门前广场上,待皇帝登楼,而被赦免的囚犯在鼓声中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后就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道:“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说的就是宣赦;此外,皇帝发布改
元之类需要向全民公布的诏令,也一般都在丹凤门上;唐玄宗还曾两次在丹凤门门楼上举行宴会,招待突厥首领和使节。一次,东、西突厥使臣为争座位发生冲突,不得不将宴席分设两处才解决。这样,丹凤门就兼有观礼台、检阅台、受降台、宴会厅的功能,其影响力是其它的宫门根本无法比拟的。我这样说您就该知道结论了:丹凤门在唐代的作用,就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门,或者说,丹凤门就是唐代的天安门!
我们再说另一个问题,就是大明宫是唐朝人建造的,但丹凤门却是隋朝的宇文恺设计建造的,整个大明宫的建造,明显受到宇文恺的影响。丹凤门的正南方向,是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如果天气好能见度强,您就会惊讶地发现,这条大街正对的就是著名的慈恩寺和大雁塔,它们与丹凤门在设计时,就被安排在同一条直线上!唐长安城的前身是隋代的大兴城,而它的设计师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设计大师、少数民族的宇文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宇文恺设计建造的隋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唐长安城,其中就包括丹凤门和丹凤门大街在内,但是那时还根本没有大明宫、慈恩寺和大雁塔!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宇文恺在设计长安城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要为日后在丹凤门的北边安排最重要的建筑,并为这一建筑保留了足够发展空间。大明宫所在的龙首原,是整个这一带地势最高的地方,比长安城里的地势要高60多米,站在龙首原上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而汉代的未央宫前殿也是位于龙首原上。考察遍了中国各地重要古都建筑的宇文恺,不会不注意到龙首原的重要性,更不会将龙首原闲置不用。由于时间紧工程大和王朝初建、国力有限,宇文恺来不及在龙首原上大兴土木,但丹凤门位置的选择以及后来形成的这条景观中轴线,却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对龙首原是有考虑的,丹凤门位置的选择不是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果然,在他死后不久,唐代的建筑师就在龙首原上建成了大明宫,这应该是遵照宇文恺生前的愿望而展开设计的,其明证就是唐代在扩建丹凤门时,其位置还是宇文恺原来设计的位置,根本没有做任何改动,至于是不是加开了门洞、规模变得更大,现在还很难断定。大明宫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形成一条带有强烈政治意图的中轴线,而它的正前方恰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丹凤门,也就是说,丹凤门位置的确定,同时也就确定了未来大明宫的中轴线。宇文恺考虑了丹凤门北边的未来,同时他还考虑了丹凤门南边的未来。就在丹凤门正南方向,隋代建起了无漏寺,而唐高宗又在无漏寺的基础上建成了慈恩寺和大雁塔,它们之间有着清楚的的连带关系;进一步,大雁塔位于长安城内另一处高地乐游原上,李商隐的名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说的就是乐游原;龙首、乐游两处古原遥相呼应、各领风骚,而丹凤门正好就是两处古原的连接点,丹凤门大街也正好就是它们的连接线。最终,宇文恺的设想在大明宫建成后得到完全的实现,大明宫的三大殿、丹凤门与大雁塔、慈恩寺连成一条直线,构成唐长安城最美、最动人的一条景观带。古人这样描述这条景观带,说它“端若引绳,气象雄伟,甲于天下”,意思是几个点完全成一条直线,好像用绳子拉的一样。想到这些,我们会更加感到唐长安城的伟大、不愧是中国古代第一名都;更会感到天才大师宇文恺的过人眼光与伟大胸襟。顺便说一点,唐朝人对这位天才大师宇文恺,除了感恩不尽外更多的无比的尊重、崇敬。唐高宗时,有人觉得街上一棵大树有碍交通,建议伐掉,唐高宗知道了立刻说当年宇文恺就曾在这棵树下指挥长安城的施工,不许伐!又有人嫌位于城东的万年县衙署门楼旧了要拆掉改建,唐高宗也是立刻反对,说这是宇文恺亲自设计的,不许动!我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这一方面反映唐朝人对宇文恺的尊重态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唐朝人对自
己这座伟大都城的自豪与热爱。现在复原建成的丹凤门,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设计的,它的外轮廓线条十分优美,端庄大方、仪态合度,在庄严中又蕴含着典雅、秀气,整个姿态既不躺卧在地上,也不过分高挑,而是最大限度地合乎美的要求,使人一看到就感到既符合古典美的完全要求,又能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可举天安门太低而山西临汾的华门太高为例来作对比)以这样的建筑作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门,是恰如其分、是十分完美的。
马周制定长安城管理制度的故事:
唐长安城的玄武门就在大明宫的西边不远处,那里曾发生过著名的“玄武门之变”,随着这次事变的结束,秦王李世民登上帝位,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唐太宗。唐太宗有一天下令文武官员都要上书言事,对国是发表意见。玄武门之变中的功臣、武官常何上书谈了二十余事,都极有见地。太宗大惊,就问常何,说你是个赳赳武夫,大字也认不了几个,这些条陈不是你能写得出的。常何也老实回答,说是我家里来了一个山东客人叫马周的写的。太宗当即传见马周,因为一时见不上人,一上午连派五位使者去催。相见后与之交谈后大喜,当即委以重任,以后在很短时间内提升宰相、中书令。马周在任上做了很多好事,为贞观之治做出重要的贡献,是贞观名臣,并得以陪葬昭陵。马周对首都长安城的城市管理,也有着很多开创性的规定。他规定在马路上车辆要靠右前行,右入左出,这与我们今天的交通规则是一致的;他还规定,早晨敲钟开启城门和里坊的坊门,而晚上击鼓关闭城门,这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等等,这些规定就使得这座巨大都市的管理有了科学的依据,管理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要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于是丹凤门的出入路线、宫门的启闭也就与整个长安城一致了。
看完了丹凤门,我们现在来到了御道广场。由于这一段路途比较长,所以我利用这一段时间,先讲一讲大明宫的基本情况。
大明宫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宫殿群之一,这四大宫殿群分别是秦代的阿房宫、西汉的未央宫和长乐宫。——且慢!也许您会提出为什么要读“阿房”(afang)而不是“阿房”(epang)?实际上,这两个读音都对。读afang,“阿”的意思是“大”,“阿房”就是大宫殿;而读epang,“阿”的意思是靠近、身边的意思,我们熟悉的“阿谀奉承”、“阿谀小人”中的“阿”,就是近旁的意思。“旁”的意思是天上的一个星座,属二十八宿之一,在天空西南方,“阿房”就是靠近旁星,也就是位于西南方的宫殿,而实际上阿房宫正好是在咸阳城的西南方。阿房宫由于没有完工秦王朝就灭亡了,所以它最后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就无法知道,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它“覆压三百余里”,说不定有夸张,但有人认为它从西安以东的临潼一直延伸到西安以西的咸阳,可能也与它最初规划的规模差不多。现在阿房宫遗址保留下来的主要就是一座前殿的遗址,但仅仅这一个殿的遗址就大得吓人,面积近700,000平方米,有10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或者说就与北京故宫的总面积差不多;未央宫、长乐宫都是在西汉初年建的,每一个的面积都有七、八平方公里大,都比我们现在所在的大明宫要大得多,至于西汉长安城外的建章宫还要大,但它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四大宫殿群中不算建章宫。未央、长乐宫除了大以外,都穷极壮丽,当初修建时就遭到汉高祖刘邦的批评,但主持修建工作的丞相萧何说,不壮丽就无以威震天下,刘邦这才转怒为喜。西汉长安城面积达36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比号称“世界中心”的罗马城要大三倍,但城中几座宫殿合起来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而最大的就是未央宫和长乐宫。未央宫、长乐宫驰名后世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面积大,而主要在于
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在其中发生,这就大大提升了宫殿的知名度,以后,未央、长乐也就成为著名宫殿的代名词。这些大宫殿,不仅是它们各自所处时代最高建筑水平的代表,是当时各方面的中心、核心,而且是它们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强大王朝精神风貌、时代气息的集中体现。
大明宫没有未央、长乐那么大,但它3·2平方公里的面积,仍然等于北京故宫0·72平方公里的四倍还多;大明宫是公元7—10 世纪世界上最壮丽、规模最宏伟的皇宫,共有17为唐朝皇帝在此生活和工作。它能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宫殿群之一,除了巨大的规模、宏伟的建筑外,主要就是在它里边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改变历史、震撼中华的大事,如贞观之治、开天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等,还有数不清的名人在里边活动,因之,大明宫就称为唐代各方面的中心,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李少红导演、周迅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干脆就用大明宫做为片名。
大明宫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按传统的说法,“大明”的意思就是“如日之升”,表明朝气蓬勃之意,但我们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去考虑,这就是大明宫与女皇武则天有什么关系?大明宫曾经叫过永安宫、蓬莱宫、含元宫,各有各的含义和解释,最后于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再由含元宫改定为大明宫。但我们知道,长安元年时唐朝早已改为武周,女皇武则天绝对掌握国家大权,含元宫改名为大明宫,所以大明宫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完全是出自武则天的意志。那么,武则天在这一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呢?这时的武则天有这样几个身份:一是女皇;二是国母,因为她是取代自己的儿子唐睿宗李旦当上皇帝的;三是已去世的天皇大帝唐高宗的天后。最后一个先不论,按第一个身份,武则天在十来年前就为自己取名为“曌”,意为日月当空,她当女皇的名字就是这个“瞾”。这里我们注意,“曌”字的写法就是空中的空字,上面加一个明字!这样一来,大明宫自然就与武则天有了直接的联系,可以解释为,大明宫就是我武瞾的皇宫!(实际上,我们翻开最权威的《辞源》,对“大明”一词的解释,《辞源》在援引了多种古代典籍后的结论,就是指日或月,要不就是兼指日月)(另外,武则天整个当政时期,所兴建的最重要建筑就是洛阳的明堂,而且建了后毁掉、毁了再建,反复了几次。在长安有大明宫,在洛阳有明堂,看来武则天真还是对“明”字情有独钟,和“明”字有不解之缘,难舍难分);如果按第二层意思讲,武则天是国母,那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按佛教中的说法,佛母也就是释迦摩尼的母亲,被尊为“大明王佛母孔雀菩萨”,这里又有“大明”二字!佛母可以叫大明,那我武则天是国母当然也可以叫大明!(扬州鉴真大师住持的寺院就叫大明寺,而山东济南也有大明寺,大明寺旁边的湖就是著名的大明湖)不管怎样解释和推理,大明宫名称的最终确定是完全遵照武则天的意志,而且是她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吉祥语。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一个特别喜欢玩弄文字的女皇,在她辅政和执政的几十年里,仅仅年号就改了几十个,是中国古代改年号最多的帝王;她发明了二十来个特别的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她为自己取的名字——“曌”;她不仅改了宫名、殿名,甚至连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名字都要改??。知道了这些,我们说武则天在大明宫的名称上动了一番心思,就不是没有根据的随便说了。大明宫不光是名字显示了武则天的个性,而且还有其他情节也都融进了武则天的个性和情感,因此,尽管武则天执政时期多数在洛阳而不在长安,但编剧认为武则天和大明宫有着太多、太深的千丝万缕联系,所以讲武则天时期故事的电视剧,其背景还是要放在大明宫,并且片名也特意要取为《大明宫词》,看来编剧和导演对武则天其人的
篇二:大工15春在线作业:中国古建筑史100分
一、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由于唐朝的黄帝姓李,因此尊崇老子,并在大明宫中建造了道观——三清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白马寺中保存有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建筑和文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西域沙漠上的汉长城是用红柳和夯土混合筑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座坛分别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西、北方向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故宫中的御花园规模巨大,仅稍小于大明宫太液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故宫太和殿中屋顶的造型、台阶的层数、面宽和进深的间数以及所有的陈列和摆设都是有象征意义的。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石结构和木结构各有千秋,并无优劣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建筑的物质功能取决于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叠涩的功能与斗栱类似,但斗栱用于木结构,叠涩用于石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由于木结构不容易保存,古人攻破都城时为了彰显胜利往往也会烧毁敌方的宫殿,因此至今完好保留下来的宫殿建筑很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包拯在开封去世后就地安葬,合肥包拯墓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专门修建的衣冠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孔庙、孔府和孔林的位置是相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因为中国盛产木材,西方盛产石材,所以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西方古建筑多为石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明朝中后期,朝廷决定在北京城外再修一圈新城墙,但由于花费巨大,不久就无力支付,只好改变计划,将南面已修好的部分向内部弯折,与原来南面的城墙相接,这样形成了“凸”字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二、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关于十三陵的挖掘和开放情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十三陵已经被全部挖掘,并对外开放 B. 十三陵中只有定陵已被挖掘
C. 十三陵中的长陵、定陵、昭陵和神道已对外开放
D.
对于是否应该挖掘十三陵,考古界一直存在争论
满分:4
分
2. 明清时期,祭天选在什么日子?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满分:4
分
3. 下面哪个时期的北京城遭到了严重破坏? A. 元末明初 B. 明末清初?
C. 民国时期
D.
文革时期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唐朝大明宫宣政殿内部)满分:4
分
4. 下面哪那座古建筑属于木结构? A. 北京天坛祈年殿 B. 曲阜孔庙棂星门
C. 河北赵县赵州桥
D.
希腊帕特农神庙
满分:4
分
5. 关于大明宫中的含元殿和宣政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含元殿位于“前朝”区,宣政殿位于“后寝”区
B. 含元殿在宣政殿的北边
C. 含元殿中每日举行大朝
D. 宣政殿是一座道观
满分:4 分
6. 下面哪个历史事件与佛道之间的矛盾有关?
A. 永平求法
B. 武宗灭佛
C. 十字军东征
D. 伊斯兰圣战
满分:4 分
7.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
A. 台基、柱子、屋顶
B. 台基、墙面、屋顶
C. 柱子、墙面、屋顶
D. 台基、柱子、墙面
满分:4 分
8.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意思是:
A. 坐北朝南,北靠高山,南临江河
B. 坐南朝北,北临江河,南靠高山
C. 坐北朝南,北临江河,南靠高山
D. 坐南朝北,北靠高山,南临江河
满分:4 分
9. 北京城里,下面哪两座建筑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
A. 太庙——社稷坛
B. 天坛——地坛
C. 钟楼——鼓楼
D. 西直门——广渠门
满分:4 分
10. 关于山东曲阜孔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是天下所有孔庙的本庙
B. 由春秋时期孔子故宅演化、发展而来
C. 曾经为配合县城的发展而迁址重建
D. 现存建筑多为清朝时期按照皇宫的形制重建的
满分:4 分 三、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面哪座城市当初是根据《周礼·
考工记》中的理念规划的?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西安
满分:6
分 2.
下面属于中国的石窟有:
A. 莫高窟
B. 云冈石窟
C. 吴哥窟
D.
麦积山石窟
满分:6
分 3.
中国古建筑为什么多为木结构?下面哪些说法具有可能性?
A. 中国盛产木材,西方盛产石材
B. 中国人更加偏爱五行对应的材料,而石在五行之外
C. 中国人更加追求实用,可以接受对建筑翻新、重建,不要求永恒不朽
D.
柔和、灵活的木结构更符合中国人含蓄、温和的民族性格
满分:6
分 4.
关于明十三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明朝十三位皇帝及后妃的墓葬群
篇三:大工14春《中国古建筑史》在线测试答案
大工14春《中国古建筑史》在线测试
一、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2. 由于唐朝的黄帝姓李,因此尊崇老子,并在大明宫中建造了道观——三清殿。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3. 有些祠堂由于资金困难,不得已出租场地作为戏台。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4. 所有楼阁式塔都有平座,可以360度观景。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5. 佛教最早是在东汉年间由印度传入我国。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6. 由于印度式“窣堵波”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因此佛塔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楼阁形式相结合,演化出各种中国式佛塔。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7. 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座坛分别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西、北方向上。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8.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房屋中,起承重作用的是柱子,墙面不承重。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9. 建筑的物质功能取决于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10. 故宫太和殿中屋顶的造型、台阶的层数、面宽和进深的间数以及所有的陈列和摆设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11. 因为中国盛产木材,西方盛产石材,所以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西方古建筑多为石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12. 长城的步道很狭窄,一般只能通行一架马车或两个人。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13. 太和殿曾被雷击焚毁,是由于故宫在修建时不够重视风水。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14. 白马寺中保存有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建筑和文物。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15. 孔庙、孔府和孔林的位置是相邻的。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大工14春《中国古建筑史》在线测试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关于修建长城时的管理方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采用扁平化管理
B. 采用“分段包工责任制”
C. 将总任务分解,层层分配给“包工队”
D. 将分工状况刻在城砖,筑进城墙,便于追查责任人
-----------------选择:A
2. 下面关于佛像本地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中国,佛像始终严格按照印度风格塑造
B. 由于中国的工匠大都并未见过西方的佛,因此只能根据身边人物的观察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来塑造佛像
C. 佛像具有当地人的特色,会使信徒感到更亲切
D. 一般来说,根据佛像的外观,即可大致判断其所处地域
-----------------选择:A
3. 关于大明宫的使用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的所有唐朝(及武周)皇帝均居住于此
B. 先后居住过唐高宗李治等、武则天等17位唐朝(含武周)皇帝
C. 唐朝灭亡后,大明宫一直沿用至元朝,最终被蒙古骑兵摧毁
D. 大明宫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与故宫一样作为古建筑景点开放
-----------------选择:B
4. 关于“窣堵波”,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种印度式佛塔
B. 外观像中国的坟冢
C. 内有佛祖舍利
D. 内部中空,可进行佛教活动
-----------------选择:D
5. 关于秦始皇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秦始皇陵从始皇即位时一直修到其去世,历时38年,征用了70万劳力
B. 秦始皇陵被项羽破坏殆尽,现存仅为复原的遗址
C.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中灌有水银,这一点已被现代探测手段初步证实
D. 秦始皇陵有若干陪葬坑被挖掘出来,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兵马俑 -----------------选择:B
6. 下面的建筑与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A. 先农坛——祭祀农神
B. 太庙——祭祀先帝
C. 武侯祠——祭祀关羽
D. 三清观——供奉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神仙
-----------------选择:C
7. 天坛中,哪座建筑属于“坛”?
A. 圜丘
B. 祈年殿
C. 七星石
D. 斋宫
-----------------选择:A
8. 关于大明宫中的含元殿和宣政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含元殿位于“前朝”区,宣政殿位于“后寝”区
B. 含元殿在宣政殿的北边
C. 含元殿中每日举行大朝
D. 宣政殿是一座道观
-----------------选择:B
9. 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
A. 大明宫
B. 卢浮宫
C. 克里姆林宫
D. 白宫
-----------------选择:A
10. 关于秦长城,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先秦长城的基础上修建
B. 不仅修建于北方,南方也有
C. 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
D. 修建目的是杜绝匈奴之患
-----------------选择:B
大工14春《中国古建筑史》在线测试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中国古建筑为什么多为木结构?下面哪些说法具有可能性?
A. 中国盛产木材,西方盛产石材
B. 中国人更加偏爱五行对应的材料,而石在五行之外
C. 中国人更加追求实用,可以接受对建筑翻新、重建,不要求永恒不朽
D. 柔和、灵活的木结构更符合中国人含蓄、温和的民族性格 -----------------选择:BCD
2. 下面哪些人是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者?
A. 张浩
B. 刘秉忠、郭守敬、也黑迭儿
C. 蒯祥
D. 样式雷
-----------------选择:ABCD
3.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古代宫殿的总面积有什么变化?
A. 总面积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B. 总面积呈越来越小的趋势
C. 园林由宫内移至宫外
D. 园林由宫外移至宫内
-----------------选择:BC
4. 中国古代陵墓中是如何体现“事死如事生”的?
A. 墓室仿照真实的住宅而建
B. 墓室内的陈设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状态
C. 墙壁上画着死者生前的生活细节
D. 随葬品都是死者生前所用、所爱
-----------------选择:ABCD
5. 长城的功能包括:
A. 驻扎军队
B. 侦察、巡逻
C. 通报军情
D. 防守和进攻
-----------------选择:ABCD
篇四:纪录片大明宫赏析
本科课程论文
《纪录片<大明宫>赏析》
课程名称 纪录片赏析
姓 名 李思锦
学 号 1118105016
专 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
任课教师 郭艳梅
开课时间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 2013 年 10 月 30 日
千载宫阙 盛唐挽歌
——纪录片《大明宫》赏析
“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崪云末??”,“仰观玉座,若在霄汉;倚栏下视,南山如在掌中??”这是唐代诗人李华笔下气势恢宏的含元殿。在这一段沉郁顿挫的旁白声中,画面镜头浮现出高耸入云的宫阙、大气磅礴的殿堂——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含元殿。《含元殿赋》中称其“如日之升,则曰大明”,这也就是大明宫的由来。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大明宫》,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载体,通过其从建造、辉煌到毁灭的过程,见证了大唐帝国三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更通过大明宫的命运,探讨了大唐盛世的诞生背景,揭示了大唐帝国衰退覆灭的历史根源。
《大明宫》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画面的真实性和情节的表现力。金铁木的纪录片,大量的使用数字特效,将一处处已化为废墟和遗址的场地,通过电影幻象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宫阙殿堂,成熟完善的特技使得画面真实性很强。继《圆明园》后故事化手法的成熟运用,给枯燥的历史题材披上华丽的外衣,情节搬演和情景再现的故事化呈现赋予本片强烈的感染力,用演员来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一种看电影的感觉,在娱乐化的同时传播了历史文化。
下面主要从《大明宫》的视觉特效、故事化手法、解说词的表现力三方面解析《大明宫》的独到之处。同时,也对其不足表达下自我看法。
在视觉特效上:
《大明宫》全片使用巨幕立体摄影机拍摄,这台摄影机是近年来巨幕立体电影的当家武器——双子星摄像机,它是由美国资深的摄影师根据立体电影的特点专门研制的,也第一次在亚洲运用。它完全打破二维影片的制作观念,从分镜头开始就要在三维立体环境下进行。为了营造震撼的视觉奇观,《大明宫》中也设计了大量的特效戏份,影片开篇航拍暮色中的长安城全景,多层次大纵深的景致展现出古城古朴雄浑的气势,光影特效恰到好处烘托出历史的苍凉感。片中大唐军队征战突厥,肃穆凛然的军队成一线越过天山沙漠,金戈铁马尘土飞扬,夕阳余晖下光影交错,呈现出视觉盛宴。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对大明宫的原景再现,气势宏大、壮观巍峨的含元殿,复杂精致、格调高迈的麟德殿,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太液池,碧水环绕、滴水成雾的含凉殿,梨花成荫、景致清雅的梨园等等在专业的摄影和特效团队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建筑胜景。画质精美、色调稳健,让观众沉浸在一千多年前盛世大
唐的繁华光影之中。
在故事化手法的应用上:
在《大明宫》联合国总部的首映礼上,导演金铁木表示《大明宫》是一部散文,“好看”是最基本原则。金铁木还说,组成影片的一个个小故事看起来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我能找到一个深层线索,把这些看似碎片状的小故事连接起来,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抓住这条深层的线索,被这条线索牵着走,一个连续性的故事也就出来了。”这就是故事化手法呈现的第一步——挖掘选题线索背后的故事。《大明宫》中并行着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介绍大明宫的方方面面,另一条暗线用时间串联起唐王朝的兴衰荣辱。影片中由唐太宗尽孝心、为父建离宫引出大明宫的修建,其中每一所宫殿每一处景致的介绍都由一件件历史兴亡的故事串联起来——由正月初一的朝贺引出含元殿的至尊地位,由女皇宴请使臣引出帝国最高等级的宴会厅麟德殿,由玄宗的殿试考核引出权力中枢宣政殿,由宪宗对道教炼丹术的痴迷引出道教圣地三清殿等等。明暗线交织,空间与时间的巧妙结合,脉络清晰,立体地将历史人物的多维生活呈现在观众眼前,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直观可感。
有了线索背后的故事之后就需要将故事还原呈现,这也是故事化手法呈现的第二步——真实再现历史场景。真实再现又称搬演,是对时过境迁的特定重要情节由他人扮演,或运用光影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在传统纪录片中,对于不能用镜头表达的历史采取解说词配以空镜头、或采用专家学者出镜讲述的方式。而《大明宫》除运用电脑还原制作外,关键情节中利用演员的表演复原历史人物的生活,并用台词串联人物命运发展。例如,《大明宫》中,玄宗晚年沉迷艺术创作,梨园慢慢发展成皇家艺术中心,他常在梨园舞台上扮演丑角,与杨贵妃同台演出。这时太监恰到好处的一句话“皇上,娘娘笑了”,自然而然引出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为下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场景铺垫,过渡真实自然,又不失生动有趣。
真实化呈现中对于细节的把握更能体现影片的精致细腻,于是故事化手法呈现的第三步就是在合理的空间内适当发挥想象,对历史的进行细节化讲述。在纪录片中,具有感染力、揭露本质的细节能够形象化地展现人物形象、告知事件发展、反映社会情境。例如,《大明宫》里李隆基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在一场皇家对吐蕃使臣的马球比赛中,皇家马球队不敌彪悍勇猛的吐蕃人,在这时临淄王李隆基仗马迎战,勇猛果敢,一举扭转败局,大获全胜。片中以马球比赛为开场,并多次强调他对于这一危险刺激娱乐活动的钟爱,很好的表现了他无畏的冒险精神,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对荣誉的渴望。对这一细节的放大,不仅形象化展现出玄宗的性情,也为下文开元盛世的缔造做了很好的铺垫。从细节处展开叙述,有利于潜移默化
地交代大环境,于细微之处触动人心,一叶知秋的奇妙作用。
在解说词的表现力上:
《大明宫》的解说词是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表现,影片的核心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为观众介绍大明宫,以及其内的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麟德殿、三清殿、太液池等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如果把这30来个建筑一个接一个地以专业术语串讲下来,九成九的观众都得为金铁木的导游能力竖起大拇指,然后轻轻一笑,找人退票。好在电影形式为创作者以足够的发挥空间,金铁木也不至于傻到拿导演的工资去干导游的活儿。本片在大明宫从修建到被毁坏这二百年间的历史中,撷取了故事性极强的段落,用以引出相对应的建筑。其中解说词的功力成为本片中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不仅有串联故事和宫殿的神奇效果,并且以散文诗一般的语言,为特效下美轮美奂的建筑做了很好的点缀,不啻为视觉听觉的华美盛宴。片中随处可见解说词的魅力——“唐代诗人李华这样描写大明宫:‘北据高岗,南望爽垲,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站在含元殿上向南眺望,偌大的长安城尽收眼底。这是一个踌躇满志、昂扬向上的时代。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含元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它宛如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照耀着大唐的天空。”“在大明宫太液池的北岸,有一个自雨亭。这里优雅清静,非常适合艺术创作。据说,唐玄宗在一次做梦中曾来到月宫,看到美丽的仙女翩翩起舞。在梦境的启发下,唐玄宗吸收西域以及印度的乐曲,创作了大型乐舞剧《霓裳羽衣》。唐玄宗谱曲,杨贵妃担任编舞,《霓裳羽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唐玄宗真心希望自己能够和心爱的女人飞越人间,在月宫中长生不老。”解说词与画面完美的融合,展现诗情画意的情境,也是本片吸引观众的亮点所在。
《大明宫》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搬演的程度上有用力过猛之嫌, 启用的搬演武后、杨贵妃的演员都表演性过于强,特别是为杨贵妃设计的为玄宗围棋解围、喂食荔枝等情节都有宫廷剧的嫌疑。还有,唐朝以胖为美,片中的扮演者杨贵妃等人太过瘦削,与史实不符。但瑕不掩瑜,《大明宫》还是以其恢弘大气向我们展现了盛世大唐荣辱兴衰的风云魅力,感谢金铁木导演。
最后,以影片片尾一句歌词作结:前世风雨,后世尘烟,亭台宫阙,都成残垣。大明宫,中华文明在巅峰时期永不磨灭的记忆。
篇五:大唐皇宫--大明宫
大明宫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唐太宗建造初衷是为给太上皇李渊居住,以尽孝道。但大明宫未建成,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大明宫的修建于是停止。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大明宫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编辑本段宫城
大明宫外观(20
张)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丹凤门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大明宫平面图
含元殿
大明宫外景(17张)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塬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主殿面阔八间,进深四间,每间宽5.3米。实测殿基高于平地15.6米,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 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可能是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塬的高地,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就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气势。右图是根据杨鸿勋先生复原方案制作的含元殿模型。
宣政殿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编辑本段内庭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约200
米处即为
龙首塬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面积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在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作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麟德殿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是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建于高宗麟德年间,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乐舞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殿基用夯土砌筑,四壁铺砖,实测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0余米。高台上原有前中后毗连的三座大殿,分上下两层。东西侧分别有对称的郁仪楼和结邻楼以飞廊与主殿上层连通,楼前有亭,全都建在夯土高台上。整个麟德殿的总建筑面积达12300平方米,周围有回廊环绕,目前已在遗址的基础上复原了其平面布局。
道教宫殿
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因此在大明宫内也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三清殿位于宫城的东北隅,殿基面积达4000平方米,台上是楼阁式建筑。此外,清思殿、大福殿等遗址也是重要的考古发掘对象。
编辑本段历史
大明宫复原图片三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 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大明宫周长7628米,面积3.3平方千米,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4.5倍。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它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它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夹城的修筑,在宫城的后部,配合宫城城墙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卫体系结构。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
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朝末年黄巢也曾在这里稍稍满足了“他年我若为青帝”的心愿,没当成皇帝也凑合了。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数年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
编辑本段名称来历
唐大明宫究竟因何而建,专家提出新说。
近日,大明宫遗址保管所副主任高本宪副研究员撰文立说,对大明宫的初建史事进行了新的诠释,廓清了永安宫与大明宫的关系,订正了大明宫创建的原因、时间,也对相应历史背景作了探讨。
“永安”与“大明”并非一码事
高本宪副研究员指出,现今的著述和工作资料,都称大明宫初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十月,这似乎已成定论,从无人质疑。但经仔细梳理分析查对,这一说法明显有误。较早史籍《唐会要》记载:“贞观八年十月,营永安宫。至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至龙朔二年(682年),高宗患风痹,以宫内湫湿, 高本宪认为,试将两条记载相互参照可重新理解如下:贞观八年十月,太宗在麟游县西三十里处为太上皇造避暑宫,称永安宫,贞观九年一月,放弃永安宫之工事,在长安另行营造新宫室,因将宫名“改名大明宫”。也就是说为太上皇营造的宫室,因改变了地点而相应改变了宫名,而绝不是将永安宫改名为大明宫。这样理解既消除了疑点,又无悖于两书的记载,也与《会要》高宗龙朔二年“乃修旧大明宫”句相吻合。据此,初步证明永安宫和大明宫是两个独立的宫室,而非一个宫室的两个宫名。 大明宫初建应为贞观九年
贞观六年(632年)三月,太宗首次前往九成宫避暑,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时提出要为太上皇营造一所新宫室,“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太宗对此“深纳之”。此后贞观六年、七年、八年,太宗连续三年前往九成宫避暑,而太上皇不曾同行。《资治通鉴》说:“上(太宗)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显然是太宗每年前往九成宫时都请太上皇同住,但都因李渊以为隋文帝非得善终之由而被推拒。如此,太宗才不得不考虑为太上皇另行营造避暑宫之事。
《新唐书?纪》记:贞观八年“十月,作永安宫。甲子(二十五日),至自九成宫。”表明太宗在这年秋季结束避暑时决定在麟游县另行选址,为太上皇营造避暑宫,宫名定为“永安”,企望来年太上皇既能同来麟游避暑,又不必寝居他所厌恶之九成宫。但太宗回长安后,看到太上皇病情日渐加重,况已年届七旬,难耐颠簸之苦,显然不可能前往麟游避暑,又决定停止麟游永安宫的营作工事,改在长安禁苑中重新为太上皇营造一所如马周所言“以称万方之望”的新宫室,宫名也相应“改名大明宫”。这是贞观九年一月的事情。把《会要》、两《唐书》、《通鉴》的相关记载对照阅读,这段史实的前因后果就会清楚地显现出来。
两宫为何混淆历代典籍误传
高本宪论及,为何会出现将永安宫和大明宫两宫混为一谈的误传,实际上原因很简单:除去前述《会要》的转述容易引起误解外,唐以后的著述对唐代典籍在转引时任意增删或在转述时臆测而改变原意,是造成误传的问题所在。
如《新唐书·地理志》、《册府元龟》及宋敏求《长安志》等,都将字句稍作改动,却更加混淆了两宫的关系,使不作深究的人上当。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相关语句也是对《长安志》等书内容的转载,并未查证其中的错误。宋《志》和徐《考》颇受今人看重,多作考订,其中错误难免误导今人。至于《通鉴》,干脆不提永安宫,直接说贞观八年“冬十月,营大明宫,以为太上皇清暑之所,未成而太上皇寝疾,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