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如何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40:11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如何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如何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作文

高考作文:如何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


    高考作文,只要卷面整洁,立意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得一个基本分也就没问题了。但又有谁甘心呢?谁也想得一个高分呀,比如50分以上,甚至满分60分。这又谈何容易!

   用深刻的思想让阅卷老师心灵为之一震

  卷面整洁,立意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2003年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天津有个考生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这样写道:“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这是我国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在南下伐宋之前所作的一首诗。但他的雄心壮志从来都被形容为狼子野心。如果作这首诗的是宋太祖或者唐太宗呢?也许它早成为咏叹豪迈雄心的名篇而脍炙人口了。

  高考作文,只要这真是闻所未闻的言论。读罢,又有谁不为之震撼呢?作者在结尾部分写道:

我们不妨放下长久以来的对汉民族感情上的偏向,来审视一下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会发现:突厥的冒顿比起秦皇汉武毫不逊色;金朝明主完颜亮比起唐宗宋祖有过之而无不及;辽朝的耶律斜轸的才能不逊于岳飞、于谦……没有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我们发现,历史上多了许多英雄豪杰。

  是啊,这才是中华民族完整的历史,这才是完整的中华民族。可我们平时被感情亲疏迷住了双眼,就是想也没这么想,看也没这么看。阅卷老师看到这里,想到这里,又怎么不会为之打一高分呢?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立马吴山第一峰》。

  卷面整洁,立意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要让我们的文章思想深刻,办法有许多,比如反弹琵琶法,纵向掘进法、侧面切入法等,都可以一用。

    高考作文,只要   用浓烈的感情让阅卷老师不禁为之动容

  2005年高考江苏有个考生写了一篇《不肯死去的心》,其中写到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她除了自己的女儿,谁也不认识了,包括她的老伴。这天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忙着下厨做菜,坐在宴席桌旁的外婆像小偷般一筷子一筷子往自己的口袋里夹菜,结果令客人大惊失色。当母亲上完最后一道菜,也在宴席桌旁坐下来,这时外婆抓住母亲的手来到了室外。作者写道: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的,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住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卷面整洁,立意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读到这里,谁又不为之动容呢?外婆患了老年痴呆症,但在她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仍是自己的女儿!为之感动的老师给打一高分是很自然的事情。

去现实生活中寻找那些能够让人为之动容的感人故事和细节吧。生活是一座厚矿,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是不难寻到的。

  高考作文,只要

     用不凡的构思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2006年高考,山东是给了雷抒雁的一首诗,要求读后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有个考生写了一篇《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其结尾部分是这么写的:

aul8[查看原文] 你说呢?相信你收到我的信后,也会作一反思,同意我的观点。最后,送你一首小诗共勉。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高考作文,只要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的题目是《星星》,作者是我们所熟悉的写《小草在歌唱》的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

还有这么用所给材料的!用得不动声色,用得自然,我们读到时不禁要拍案叫绝了。如果不是精于构思,又怎么会用得如此艺术?和众多同学相比,构思的水平真是高出许多。阅卷老师自然也要眼睛为之一亮了。

  这是局部构思的例子。想一想,没有一个个精彩的局部,又哪里来精彩的整体?我们把标题、开头、主体、结尾一个个局部写出了神,整篇文章自然也就会出神入化了。

  用精美的语言让阅卷老师不禁为之击节

.com.cnu5af9795b0100语言是文章的衣裳。谁喜欢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人呢?文章也是这样。文章内容再好,也需要语言来传神地表达呢。翻阅高考优秀作文,精美的语言片段俯拾即是。我们不妨欣赏几个片段:

  卷面整洁,立意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人生好比一片天空,而幸福就像是从天空中飘过的朵朵洁白的云彩,美丽而易逝。怀想,或许能让美丽的云彩留在天空中。(2007年.com.cnu5af9795b0100高考江苏优秀作文《怀想天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羁留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2006年卷面整洁,立意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高考湖南优秀作文《谈意气》)

  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手法,第二段运用了列举与分承,无论是列举还是分承,又都是排比。这么说来,是修辞在让语言亮丽无限!如此,我们又为什么不在遣词造句的时候注意修辞呢?

有了这四样秘密法宝,我们还愁什么呢?请在心中高声说一句:阅卷老师,我一定能够用文章感动您!




我的更多文章: (2015-02-09 12:59:36)(2015-02-09 12:48:46)(2015-02-09 12:37:53)(2015-02-09 12:02:40)(2015-02-09 11:55:14)(2015-02-09 11:48:35)(2015-02-09 11:41:17)(2015-02-09 10:58:05)(2015-02-09 09:52:08)(2015-02-09 09:42:20)

篇一:高考作文三种结构备受阅卷者青睐

结构一、迎合快感的文体

如果说结构是作文的

其三、正文要敢于创新,不能囿于陈规。清代学者黄宗羲在《论文管见》中曰,至理“犹如玉在璞中,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以璞为玉也”。要想新颖,就必须要有胆识,三分文章七分胆。鲁迅先生有句名言说“

篇二:高考阅卷的体会

高考阅卷的体会

作者:张震芳发布用户:

版权:原创发表日期:2006-8-29阅读:63次

今年我有幸参加高考阅卷,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最大的体会就是——作文教学是个持之以恒的工作,教与不教,练与不练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此将我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享。虽然我们的学生只参加对口单招考试,但是我们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得失却可以借鉴。

本文就今年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谈谈我们学生作文存在问题,分析一下造成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策。面对高三复习,我们应如何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以几篇高考作文为例来谈谈作文如何得高分。

今年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如下:

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四大问题,是造成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问题一:立意不高

部分考生只是关注身边俗情琐事,拘泥于学习生活中的烦恼,甚至存在错误和糊涂的思想观念,作文立意不高,不深刻,得分自然较低。

对策:“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济世为民之文”。我们学生的作文,应当思考人生,洞察社会;应当放眼宇内,面向未来;应当察古今之变,究兴亡之理,知穷通之道。笔下可描绘高山大河的壮丽,可抒写报国为民的理想,可赞颂善至美的情操,使作文富有理趣。

问题二:没有章法

高考作文得分低,很多是由于思路不清、没有章法而造成的。有些学生提笔就写,写了

1.在文体意识上,我们强行灌输了文体的条条框框。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将从事写作研究的理论当成教学的指导方针,强行向学生灌输了文体的条条框框,形成了模式化作文模式,如写议论文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用并列或层进的方式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更有甚者,挖空心思地寻找作文的“格”,诸如“15句议论文成文描红”、“2O句快速记叙文”、“排比段式散文”之类应运而生,泛滥成灾。

2.在选材上,我们先行约定了“好人好事”的材料定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主题先行”,即预设好格调高昂的“主题”,再由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寻找切合“主题”的“好人好事”,来提高作文的“精神含量”。如写游记就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学习就要为国争光,写教师只有夜半窗口的灯光??学生大多不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看待周边人们的生活,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只是“拷贝”着陈旧的思想,拣拾着早已被人唾弃的所谓“好人好事”。这次作文学生大多写了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可以用泛滥成灾这个词来形容。这与我们平时阅读范围狭窄有关,也与我们一直以来的提倡有关。

3.在作文情感上,我们教会了学生虚饰和矫情。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情”是文章的血液,无论哪一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从如何迎合阅卷老师出发,教学生如何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说或写自己的不成熟的思想,不能表达不符合大众口味的情感。于是,明明反对父母的棍棒教育却要说“我体会了父母的爱”;明明对老师的偏心不满却要说“老师是用这种方法刺激我,让我进步”;明明自己战胜不了脆弱,不具备坚韧的品格,却不得不高唱“我战胜了脆弱,我拥有了坚韧”,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父母的性命。似乎不高尚就是低劣,无精神就是堕落,作文中只有欢歌笑语,没有人生忧郁;只有粉饰和赞歌,没有真实和批评。于是乎,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

4.在作文语言上,我们扼杀了学生的语言个性。由于一系列的格式化训练,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格式化,而思维的格式化又导致思维的外化形式──语言表达的格式化、标准化。教师为了严格训练学生的语言,不惜一切代价对学生进行从词句到修辞逻辑都同一模式的训练,甚至于语气语调都必须符合教师的意图。于

是,学生的作文语言从此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情感、人格,成为“高尚情操”、“政治思想”的“木乃伊”。

要让作文教学真正对学生的个性、情感、人格起到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变尴尬的要求为满意的答案,就应该将作文教学回归到无功利的写作指导上来,从应试的套路回归到朴素平实的写作上来,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语言作为作文教学的目的,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1.袒露发乎心灵的真情,张扬个性化的人生感悟。首先,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教师要教会学生以平常的心态投入到貌似平凡的生活中去,既要看到生活的美好,又要看到生活的丑陋,切忌以固有的、先入为主的情感、价值取向来规范生活的“原汁”,误入“伪生活”的泥淖。要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注重生活的原貌并进行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其次,“作文源于生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源于精神生活”。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同时,教师要以“真”(这里当然包括艺术的真实)为评价学生作文的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消解作文的神秘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这“不但可以纠正写作中心口不一、自欺欺人的恶劣倾向,而且能凭借文字而尽情‘袒露'万种心迹,形成千姿百态的情感形态和类型”,还能够“热烈昂扬地憧憬朝阳般升腾的灿烂理想,或由衷地礼赞创造奇迹、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并“抒发对清风冷月的独特感悟,或淡淡地吐露因挫折而引发的迷茫及惆怅心绪,咀嚼岁月的种种滋味”(潘涌《论作文教学理念的创新》)。即使有些消沉,有些“灰色”,有许多的不成熟,又有何妨呢?

2.挣脱“定格”的樊笼,在自由的天空中放飞思维之鸟。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材料搜集、主题提炼、内容安排到语言选用都离不开思维。如何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之鸟呢?首先,要鼓励学生突破文体“定格”,追求思维形式的发散。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思维的“定格”,不迷信、不盲从“定格”,勇于打破常规,想别人之未想,求别人之未求,言别人之未言,挣脱思维的惯性与樊笼,从现在、未来、已知、未知、动态、静态、顺向、逆向等多个思维角度进行作文,将自己内心深处、生命深处的创造欲望、能量释放出来。让个性化思想的火花,烧毁“定格”的樊笼,让思维之鸟真正在自由的天空中飞翔。

下页

篇三: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阅卷教师经典解读及教学建议

阅卷归来话备考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解读及教学建议

【考题再现】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有人看见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潍坊市2014年三轮作文题: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中采野果。

到了目的地,面对一树红彤彤的野果,父亲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翠绿的山林。”

老二回答:“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和野果。”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果。”

[我的解读]

老大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看到了既定的目标,更留心路上的风景,享受游历的过程,说明他有一颗欣赏的心,向往诗意的人生。

老二是一个人道主义者,除了看到“野果”,关注的是人的存在,更在乎亲情的价值和家庭的温情,说明他有一颗朴素之心,向往感性的生活。

老三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眼睛永远盯着既定的目标,心无旁骛,因为他有一颗专注的心,向往简单的生活。

画外音:人生原本就不完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只要保持一种好的心境,就能享受到生活的别样美丽。

我们可以心怀诗意,欣赏人生路上的美景,不必汲汲于名利;我们或许不能光宗耀祖,功成名就,却可以尽情享受亲情的美好;面对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我们只要心无旁骛,专注而执着,人生路上,“野果”定芬芳。

☆相似指数★★★★

【作文解读】

一、评价与分析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和大家预测的一样,仍旧是材料作文。从总体上说,难度不大,突出人文素养和个性特色,继续保持了山东卷平易\平稳的特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和2013年相比今年根据考题的具体实际,取消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的要求,更具开放性,能最大限度地彰显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于丹所言,全国卷Ⅰ和山东卷的作文题很有意思,异曲同工地倡导了一种非标准答案,这一点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更有价值。

2014年高考作文题获得了一致好评,但对52万莘莘学子来说,却并不一定是福音,今年作文的平均分仅为42.2分,远低于往年,特别是高分作文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专家组在1000余份试卷中找不到一篇57分以上的样卷。原因何在,并非齐鲁大地无俊杰,原因在于专家组制定了一个较为严

苛的评分标准,特别是对一类卷。遗憾的是,一大批写作素养很高的考生,因为偏离题意与一类卷擦肩而过。

我们看专家组给出的解读:此作文材料包括三大要素:一是主体,即有人,有人??,其具有主观能动性;二是客体,即图画,也就是客观世界或外在表现;三是窗子,即看世界的方式。

二、定位与解读

(一)主体

材料的主体是有人,有人??,应界定为不同的人或不同类型的人,而非单一的对象。但从写作实际看,也可以是一个人,如陶渊明看到田园的宁静。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省略号的作用,一方面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选取恰当的角度;另一方面说明“主体”的多元化,提示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

(二)客体

客体即“图画”,也就是现实世界,具有客观性,而非精神世界。如果写“看到希望或梦想”,就偏离了材料的内涵。“图画”可以是静景,也可以是动景;既可以是单一的,如看到“雅”,也可以是多维的,既看到“闹”,又看到“静”。

此作文材料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对“图画”的理解是多维的,甚至是对立的,雅或俗,静或闹??说明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图画”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还需注意材料中的数量词“一幅”,不是多幅,不是强调数量,而是强调不同“主体”面对同一幅“画”(现实世界)有不同的认知。

(三)窗子

“窗子”即画框,是“主体”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媒介和条件。“窗子”有两种理解。一是真实的窗子,有具体的坐标,有具象性,如透过家中之窗,看到温情等。二是比喻性窗子,如网络之窗,恐怖分子看到的是凶杀暴力,而马云则看到的是机遇和财富。

需要说明的是,“窗子”并非作文材料的核心信息,不必引申和过渡分析,写作时可以涉及,也可弃之不顾。再加上“窗”本身含义的丰富性和文学价值,很容易偏离到心灵之窗上去,如曼德拉打开了宽容之窗。更有甚者,将“窗子”误认为是禁锢思想和眼界的桎梏,进而引申出打破“窗子”的错误理解。

(四)核心内涵

此材料作文最为核心信息是把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即“主体”是如何看待“客体”这个客观世界的,并能揭示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因此,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认知就成为审题的重中之重。举例说明一下:面对《红楼梦》这同一幅“画”,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五)错误倾向

一是将“图画”主观化,将材料中的客观世界错误地理解成了心灵世界,很多文章都是通过“窗户”,透视个人的心灵世界,而偏离了现实世界,属于偏离题意。二是将“图画”定位成愿景,而非现实世界。如将“图画”定义为梦想,写不同人对“梦想”的不同理解,也属于偏离题意。

这两种错误理解,均为主客颠倒。

三、标准与细则

今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内容”一项有所变化,那就是取消了往年“切合题意”这一要求,改为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三项指标。没有了最佳立意,只有符合题意,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审题难度,突出表达和发展等级,鼓励个性化写作。

具体分为四个等级:

Ⅰ等(60—53分):符合题意。需同时满足两条标准:一是,不同人或同一个人面对同一幅画,从中看到不同的意义或内涵;二是,看到意义或内涵后能揭示其不同的原因,并用实际行动改变“图画”。我们举例说明一下,杜甫看到的是“俗”,是因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悲天悯人的情怀;陶渊明看到“雅”,是因为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转而“采菊东篱下”。前者揭示原因,后者彰显行动。

至于“窗子”,可以提及,也可忽略,不作为一类卷的评分标准。

启示1:今年专家组制定的这个一类卷的标准,应该说比较高,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极少数考生能做到,特别是

之意,最后以黄家驹的《光辉岁月》“不管有多么疲倦,潮来潮往世界多变迁,迎接光辉岁月,为它一生奉献”作结。这是戴着“镣铐”,跳出的最唯美的舞蹈。我想,这个考生肯定读过《与自己对话》曼德拉自传,肯定欣赏过《漫漫自由路》这部电影,也肯定能哼唱黄家驹的这首《光辉岁月》。走不进曼德拉的内心深处,只凭阅读讲义上那点“字字珠玑”的文字,是断不能写就此佳作的。

作文教学切不可急功近利,应将经典作品纳入课堂,而不是当作鸡肋,退到课外。我个人认为,适合高中生阅读的高品位作家有:周国平、曹文轩、林清玄、毕淑敏、龙应台和梁衡。我们应引导学生阅读他们的作品,从语言、主题、写作观等多个角度汲取他们博大精深的想象内涵,进而奠定自己的价值底座。林语堂说得好,阅读经典,读懂读不懂,都是收获。

而要想触摸到大师的灵魂,掀起高品质阅读的滔天巨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举行读书交流会。以我个人狭窄的视野,认为在当前高中语文界搞得卓有成效的是“深度语文”的倡导者王开东老师和“生命语文”的倡导者熊芳芳老师,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关注他们的新浪教育博客。

3.打造“写作-评改-讲评-升格-反思”一条龙式作文模式,重视写作过程的呈现。

当前,作文教学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老师命题,学生连堂写作,两周后再发下去讲评,之后再另写一篇和前篇关联不大的作文。这种做法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学生的写作距离老师的讲评时间过长,讲评时学生的写作体验几乎淡忘,自然对讲评内容缺少深刻的认知;二是前后两次作文关联不大,前一篇的讲评不能很好地为下一篇的写作提供借鉴。

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内在作用,写作教学应强调学生的自我写作、自我矫正和自我反思。由此可见,传统的“两周一次”的写作模式并没有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重视写作过程”或许能给作文教学打开另一扇窗,具体做法就是打造“写作-评改-讲评-升格-反思”一条龙式作文模式,重视写作之间的关联和学生的自我评改。

4.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前,高考平面化、拼凑式作文基本上还是一统天下,说理能力严重匮乏,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以今年高考作文为例,大面积考生是这么“拼凑”的:陶渊明透过窗子,看到了优雅;刘伟透过窗子,看到了坚强;史铁生透过窗户,看到了梦想。当然,这么写是基本符合题意的,部分文采出众者还能将之打造得很“精美”,也就迎合部分阅卷老师的青睐。很明显,这么写其实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思维缺陷。首先,没能整体把握材料内涵,断章取义,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世界有不同的认知;其次,提出观点后,没能进一步揭示原因,更不用说点击现实,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不同”了。这说明我们的议论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说理,还是“油水分离”,就连最起码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逻辑思维能力,尚不具备。

有人或许会说,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前些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组长何永康教授,就不遗余力地倡导高中生写好记叙文。不可否认,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记叙文,甚至是小小说,也确实得到了较高的分数。但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在当前评卷体制下,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讲故事的确是一种冒险行为。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想想看,一个没有说理能力的人,他的叙事描写的水平又能高到哪里去呢?更何况,对于记叙文而言,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背后的意义,而一个没有分析鉴赏能力的人,那些蕴藏在事件背后的道理,又如何能够挖掘出来呢?

所以,在当下教育考试形势下,我个人不主张学生写那些带有淡淡忧伤和喜悦的小资情调的文章,写文章首先要有读者意识,让读者感受到你的认知和思考,并能引发共鸣,而不是独享自己的一人世界。我们可以爱,可以狠,可以哭,可以骂,诚如鲁迅所言,嬉笑怒骂皆可成文章,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这就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而非简单的情感宣泄。

5.提升素材积累的品质,打造独家“新闻”。

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对一类卷的“表达”有明确的要求:写作素材鲜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平均每两篇文章就出现一次身残志坚的钢琴家刘伟的身影,阅卷老师简直产生了“恐刘伟”症,自然也就产生了审美疲劳,尽管我们无比敬佩这位无臂青年。而那些如南怀瑾、仓央嘉措等具有思想和文化价值又符合题意的人物素材,可谓凤毛麟角,我粗略地统计过,差不多是千分之一。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尴尬局面,除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够开阔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也不同程度地患有“近视症”,不能将那些极具思想和社会价值的素材分门别类地纳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其实,素材积累与百变使用本身就是写作能力之一,也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模考试之后,我曾系统地搞过一个“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的素材应用专题活动,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很多思想含金量很高的人物素材,每个素材都用小标题形式,从不同角度对人物加以分析,受到了全年级师生的好评。如,《非洲之子——史怀哲》《亚洲女神——昂山素姬》《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雪域高原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李安:成功是如此的孤独》等。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登陆我的新浪教育博客查阅。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这些所谓的“陌生”素材,也将很快变得熟悉起来,这就提醒我们要与时俱进,与学生共成长。

6.创设写作情境,教师“下水”,体验写作全过程。

没有不会打球的体育教师,没有不会画画的美术老师,也没有不会唱歌的音乐老师,所以他们只要把自己“打球”、“画画”和“唱歌”的直接感受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喜欢写文章的语文老师是很难真正教会学生写作文的。

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分享写作过程中的高峰体验,就是最直接也是最见效的作文学习方式。对于高中教师而言,我们大部分语文老师是缺乏那种倚马可待写文章的能力的,更没有王开东、史建筑老师和学生同堂竞技的魄力。因此,作文教学语文老师首要的是转变教学角色,要教会学生“游泳”,就必须亲自下水,体验“游泳”的全过程,而不是站在岸边苦口婆心或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亲自拿过高考作文题写一写,体验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和行文修改的全过程,才能知道亮出观点后怎样阐释分析,怎样叙议结合,怎样层层推进,怎样做到典型论证和普遍论证相结合,怎样进行辩证分析,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在考场上的甘苦。有了这个刻骨铭心的写作体验之后,我们的指导性才会直抵学生写作的最近发展区。信笔涂鸦容易,而写好考场作文并非易事,它需要带着镣铐跳出华丽的舞蹈。

从去年开始,我和学生约定,每逢大型考试我都尝试写下水文。虽然每次都很艰难,但我坚持了下来,也许写得不那么深刻,也不怎么精美,但至少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对学生也是一个鼓舞。潍坊二模考试,当晚我写了一篇下水文《知行合一静水流深》,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我连同作文解读上传到新浪教育博客,短短一周时间,就有500多次的点击量和20多次转载。我想,这既是各地市兄弟学校对我们潍坊模拟题的厚爱,也是对我“下水”勇气的肯定吧。

其实,一个人写作水平的提高贵在自省自悟,别人是无法代替的。我在随笔《被“逼”下水之后》一文中真实地记下了当时作文讲评课的一幕: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写得很艰难,尽量站在学生的视角,运用较多的议论文写作技法,且尽可能地让学生触摸到。本来学生在考场上只需要四五十分钟就能写就的作文,我在电脑前差不多用了两个小时,都快赶上整场语文的考试时间了。为了便于交流,我对整体写作思路和关键段落都进行了详细的自我点评,再现当时的写作情境和思考。当然,更多的是自我表扬,怕在这些“准大学生”面前丢了面子。

讲评作文时,我很是忐忑,我等待着学生的评判,整堂课我几乎没说几句话,因为我已经将整个写作思路和行文技法呈现在了讲义上了,学生喧闹了一阵儿后,也出奇地安静……

当晚有语文自习,课代表一反常态(一直抵制作文升格),老师,我们进行作文升格吧。还有更绝的呢,下课后一学生追上我,老师,我觉得以后这样上作文课就很好,您平时也挺累的,可以少讲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阅卷教师经典解读及教学建议

阅卷归来话备考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解读及教学建议

【考题再现】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有人看见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潍坊市2014年三轮作文题: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中采野果。

到了目的地,面对一树红彤彤的野果,父亲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翠绿的山林。”

老二回答:“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和野果。”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果。”

[我的解读]

老大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看到了既定的目标,更留心路上的风景,享受游历的过程,说明他有一颗欣赏的心,向往诗意的人生。

老二是一个人道主义者,除了看到“野果”,关注的是人的存在,更在乎亲情的价值和家庭的温情,说明他有一颗朴素之心,向往感性的生活。

老三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眼睛永远盯着既定的目标,心无旁骛,因为他有一颗专注的心,向往简单的生活。

画外音:人生原本就不完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只要保持一种好的心境,就能享受到生活的别样美丽。

我们可以心怀诗意,欣赏人生路上的美景,不必汲汲于名利;我们或许不能光宗耀祖,功成名就,却可以尽情享受亲情的美好;面对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我们只要心无旁骛,专注而执着,人生路上,“野果”定芬芳。

☆相似指数★★★★

【作文解读】

一、评价与分析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和大家预测的一样,仍旧是材料作文。从总体上说,难度不大,突出人文素养和个性特色,继续保持了山东卷平易\平稳的特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和2013年相比今年根据考题的具体实际,取消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的要求,更具开放性,能最大限度地彰显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于丹所言,全国卷Ⅰ和山东卷的作文题很有意思,异曲同工地倡导了一种非标准答案,这一点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更有价值。

2014年高考作文题获得了一致好评,但对52万莘莘学子来说,却并不一定是福音,今年作文的平均分仅为42.2分,远低于往年,特别是高分作文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专家组在1000余份试卷中找不到一篇57分以上的样卷。原因何在,并非齐鲁大地无俊杰,原因在于专家组制定了一个较为严苛的评分标准,特别是对一类卷。遗憾的是,一大批写作素养很高的考生,因为偏离题意与一类卷擦肩而过。

我们看专家组给出的解读:此作文材料包括三大要素:一是主体,即有人,有人??,其具有主观能动性;二是客体,即图画,也就是客观世界或外在表现;

三是窗子,即看世界的方式。

二、定位与解读

(一)主体

材料的主体是有人,有人??,应界定为不同的人或不同类型的人,而非单一的对象。但从写作实际看,也可以是一个人,如陶渊明看到田园的宁静。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省略号的作用,一方面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选取恰当的角度;另一方面说明“主体”的多元化,提示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

(二)客体

客体即“图画”,也就是现实世界,具有客观性,而非精神世界。如果写“看到希望或梦想”,就偏离了材料的内涵。“图画”可以是静景,也可以是动景;既可以是单一的,如看到“雅”,也可以是多维的,既看到“闹”,又看到“静”。

此作文材料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对“图画”的理解是多维的,甚至是对立的,雅或俗,静或闹??说明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图画”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还需注意材料中的数量词“一幅”,不是多幅,不是强调数量,而是强调不同“主体”面对同一幅“画”(现实世界)有不同的认知。

(三)窗子

“窗子”即画框,是“主体”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媒介和条件。“窗子”有两种理解。一是真实的窗子,有具体的坐标,有具象性,如透过家中之窗,看到温情等。二是比喻性窗子,如网络之窗,恐怖分子看到的是凶杀暴力,而马云则看到的是机遇和财富。

需要说明的是,“窗子”并非作文材料的核心信息,不必引申和过渡分析,写作时可以涉及,也可弃之不顾。再加上“窗”本身含义的丰富性和文学价值,很容易偏离到心灵之窗上去,如曼德拉打开了宽容之窗。更有甚者,将“窗子”误认为是禁锢思想和眼界的桎梏,进而引申出打破“窗子”的错误理解。

(四)核心内涵

此材料作文最为核心信息是把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即“主体”是如何看待“客体”这个客观世界的,并能揭示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因此,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认知就成为审题的重中之重。举例说明一下:面对《红楼梦》这同一幅“画”,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五)错误倾向

一是将“图画”主观化,将材料中的客观世界错误地理解成了心灵世界,很多文章都是通过“窗户”,透视个人的心灵世界,而偏离了现实世界,属于偏离题意。二是将“图画”定位成愿景,而非现实世界。如将“图画”定义为梦想,写不同人对“梦想”的不同理解,也属于偏离题意。

这两种错误理解,均为主客颠倒。

三、标准与细则

今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内容”一项有所变化,那就是取消了往年“切合题意”这一要求,改为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三项指标。没有了最佳立意,只有符合题意,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审题难度,突出表达和发展等级,鼓励个性化写作。

具体分为四个等级:

Ⅰ等(60—53分):符合题意。需同时满足两条标准:一是,不同人或同一

个人面对同一幅画,从中看到不同的意义或内涵;二是,看到意义或内涵后能揭示其不同的原因,并用实际行动改变“图画”。我们举例说明一下,杜甫看到的是“俗”,是因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悲天悯人的情怀;陶渊明看到“雅”,是因为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转而“采菊东篱下”。前者揭示原因,后者彰显行动。

至于“窗子”,可以提及,也可忽略,不作为一类卷的评分标准。

启示1:今年专家组制定的这个一类卷的标准,应该说比较高,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极少数考生能做到,特别是

当”,2013年的《咬文嚼字》的“挑战权威”,2014年的“透窗看世界”,莫不如此!

当下是一个审美意识匮乏的时代,是一个以审丑为乐的时代,要不以“审丑”为主题的赵氏小品能纵横春晚20年。无论是从育人角度,还是从写作角度看,审美教育刻不容缓!

2.注重高品质阅读,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开展读书交流会,触摸思想和灵魂。

高考作文虽说也讲究写作技巧,但从一定意义上来,都是“雕虫小技”。它应该是学生十几年生命感悟和读书积淀的一次总体爆发,那些文质兼美的佳作更是如此。阅卷中曾看过一篇《铁窗外的蔚蓝---致曼德拉的一封信》,曼德拉被囚禁在南非罗本岛监狱18年,他看到的不是冰冷的铁窗,而是蔚蓝的天空,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宽容和民主。文章立意高远,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泣血之情和崇敬之意,最后以黄家驹的《光辉岁月》“不管有多么疲倦,潮来潮往世界多变迁,迎接光辉岁月,为它一生奉献”作结。这是戴着“镣铐”,跳出的最唯美的舞蹈。我想,这个考生肯定读过《与自己对话》曼德拉自传,肯定欣赏过《漫漫自由路》这部电影,也肯定能哼唱黄家驹的这首《光辉岁月》。走不进曼德拉的内心深处,只凭阅读讲义上那点“字字珠玑”的文字,是断不能写就此佳作的。

作文教学切不可急功近利,应将经典作品纳入课堂,而不是当作鸡肋,退到课外。我个人认为,适合高中生阅读的高品位作家有:周国平、曹文轩、林清玄、毕淑敏、龙应台和梁衡。我们应引导学生阅读他们的作品,从语言、主题、写作观等多个角度汲取他们博大精深的想象内涵,进而奠定自己的价值底座。林语堂说得好,阅读经典,读懂读不懂,都是收获。

而要想触摸到大师的灵魂,掀起高品质阅读的滔天巨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举行读书交流会。以我个人狭窄的视野,认为在当前高中语文界搞得卓有成效的是“深度语文”的倡导者王开东老师和“生命语文”的倡导者熊芳芳老师,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关注他们的新浪教育博客。

3.打造“写作-评改-讲评-升格-反思”一条龙式作文模式,重视写作过程的呈现。

当前,作文教学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老师命题,学生连堂写作,两周后再发下去讲评,之后再另写一篇和前篇关联不大的作文。这种做法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学生的写作距离老师的讲评时间过长,讲评时学生的写作体验几乎淡忘,自然对讲评内容缺少深刻的认知;二是前后两次作文关联不大,前一篇的讲评不能很好地为下一篇的写作提供借鉴。

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内在作用,写作教学应强调学生的自我写作、自我矫正和自我反思。由此可见,传统的“两周一次”的写作模式并没有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重视写作过程”或许能给作文教学打开另一扇窗,具体做法就是打造“写作-评改-讲评-升格-反思”一条龙式作文模式,重视写作之间的关联和学生的自我评改。

4.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前,高考平面化、拼凑式作文基本上还是一统天下,说理能力严重匮乏,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以今年高考作文为例,大面积考生是这么“拼凑”的:陶渊明透过窗子,看到了优雅;刘伟透过窗子,看到了坚强;史铁生透过窗户,看到了梦想。当然,这么写是基本符合题意的,部分文采出众者还能将之打造得很“精美”,也就迎合部分阅卷老师的青睐。很明显,这么写其

实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思维缺陷。首先,没能整体把握材料内涵,断章取义,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世界有不同的认知;其次,提出观点后,没能进一步揭示原因,更不用说点击现实,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不同”了。这说明我们的议论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说理,还是“油水分离”,就连最起码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逻辑思维能力,尚不具备。

有人或许会说,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前些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组长何永康教授,就不遗余力地倡导高中生写好记叙文。不可否认,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记叙文,甚至是小小说,也确实得到了较高的分数。但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在当前评卷体制下,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讲故事的确是一种冒险行为。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想想看,一个没有说理能力的人,他的叙事描写的水平又能高到哪里去呢?更何况,对于记叙文而言,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背后的意义,而一个没有分析鉴赏能力的人,那些蕴藏在事件背后的道理,又如何能够挖掘出来呢?

所以,在当下教育考试形势下,我个人不主张学生写那些带有淡淡忧伤和喜悦的小资情调的文章,写文章首先要有读者意识,让读者感受到你的认知和思考,并能引发共鸣,而不是独享自己的一人世界。我们可以爱,可以狠,可以哭,可以骂,诚如鲁迅所言,嬉笑怒骂皆可成文章,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这就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而非简单的情感宣泄。

5.提升素材积累的品质,打造独家“新闻”。

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对一类卷的“表达”有明确的要求:写作素材鲜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平均每两篇文章就出现一次身残志坚的钢琴家刘伟的身影,阅卷老师简直产生了“恐刘伟”症,自然也就产生了审美疲劳,尽管我们无比敬佩这位无臂青年。而那些如南怀瑾、仓央嘉措等具有思想和文化价值又符合题意的人物素材,可谓凤毛麟角,我粗略地统计过,差不多是千分之一。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尴尬局面,除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够开阔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也不同程度地患有“近视症”,不能将那些极具思想和社会价值的素材分门别类地纳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其实,素材积累与百变使用本身就是写作能力之一,也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模考试之后,我曾系统地搞过一个“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的素材应用专题活动,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很多思想含金量很高的人物素材,每个素材都用小标题形式,从不同角度对人物加以分析,受到了全年级师生的好评。如,《非洲之子——史怀哲》《亚洲女神——昂山素姬》《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雪域高原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李安:成功是如此的孤独》等。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登陆我的新浪教育博客查阅。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这些所谓的“陌生”素材,也将很快变得熟悉起来,这就提醒我们要与时俱进,与学生共成长。

6.创设写作情境,教师“下水”,体验写作全过程。

没有不会打球的体育教师,没有不会画画的美术老师,也没有不会唱歌的音乐老师,所以他们只要把自己“打球”、“画画”和“唱歌”的直接感受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喜欢写文章的语文老师是很难真正教会学生写作文的。

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分享写作过程中的高峰体验,就是最直接也是最见效的作文学习方式。对于高中教师而言,我们大部分语文老师是缺乏那种倚马可待写文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