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作文
精选作文:追寻作文
追
她们,如小精灵般在舞台上跳跃,展现她们的活力。
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妈妈去逛万达,万达里正进行少儿艺术节比赛,舞台灯光四射,台下四位评委给她们的精彩表演评分。
绿衣妙龄女孩的舞蹈表演,轻快敏捷,让人觉得她是生活在树林里的一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小鸟,在她的舞蹈中,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洒脱、想要挣脱束缚、自由宣泄的小孩的天真。
一群5岁左右的小孩的走秀更是“萌翻天”。女孩们分别穿着可爱的蓬蓬裙,快速裁剪的圆弧裙以及闪闪发亮的舞蹈裙,男孩们头戴一顶帽子,手托帽沿,看起来帅气极了。他们一人拉着一个女孩迈着猫步向舞台中央走来,台下观看的人眼神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可爱的小宝贝们。
穿着粉红色裙子女孩的一番深情演唱,看人叹为观止。女孩的歌声尖而柔美,她的歌声就如同她的外表般甜美,她的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小孩子的大方。
弹电子琴的小女孩陶醉在电子琴声中,她全身都抖动起来,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对电子琴的热爱,琴声短小,余音却长。也许她弹得并不是很好,但她的琴声中有一种对未来的盼望与憧憬。
同是小孩,在她们身上我看到活泼、可爱、积极、向上,而我身上却有着不符合年龄的忧愁,人生的路还很长,我没理由再如此忧愁下去,我决定去追寻,去追寻那溜走的乐观、向上、开朗,我想像那些小朋友一样充满活力、有朝气。
她们就像一群天使一样向人们挥洒着朝气,让人们也充满朝气。(A-)
篇一:追寻作文教学的根
追寻作文教学的根
成都市大弯中学支悦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板块。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对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持“摇头”态度。不少教师由于推崇作家的成功,把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搬到学生是作文训练中来,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忽视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忽视了学生的愿望和真情的流露,忽视了学生的想象的再创造;其次,学生对作文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得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作文时就难为“无米之炊”了;此外,教学内容的无序和训练的量少,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来极具活力,最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作文课,变成了支离破碎、零敲碎打的附文分析课,变成了“为文造情”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课,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便在情理中了。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所创新,必须给学生以自主,努力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而当代社会的信息化、开放性、实践性、多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实现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和书本内外的沟通,努力与火热的生活接轨。我们知道,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写作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语文高级教师张寿纯指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离开生活谈作文,是把作文抽象化、片面化、简单化,作文必须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必须有各种积累,到时才会得心应手,不至于临渴挖井,现用现找。
作文是真情的宣泄,感悟的结晶,人格的再现,所以提升高中生作文的品质,务必着力于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的培养。寻根,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观察——“悟”之源
鲁迅说过:“要创作,
去寻找、发现的本领,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能焕发出一种感悟的生命活力,让生活永远涵濡于人的情感之中,一旦有了这种感悟力,学生就能于风光旖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鸟的啼叫,嗅到野花的芬芳。用心灵思索,才能在平凡中看出深邃,在万象中悟出本真。情感随之活跃,心智为之解放,个性得以舒展。如果说生活是树,那么敏锐细致的观察则是春风细雨,是他滋养了这生命之树的发育和茁长,绽放出朵朵娇艳的鲜花,而这盛开的朵朵鲜花,便是悟性。
2、想象——“思”之翅
别林斯基说:“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学生在写作时,能否打开思路,就和想象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作文时,想象往往能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将活跃在作者头脑中的那些朦朦胧胧、五彩缤纷、混混沌沌的各种记忆表象,重新分解、提取,加工组合,创造出更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新形象,这就大大加深文章的广度和深度。想象之鸟一旦高翔,学生心中就会跳跃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它帮助学生打破生活的界限,弥补了事实链条中的残缺,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释放,发散思维得到拓展,丰富了体验,激发了灵感,从而提高了作文的能力。
3、发散思维,培养灵性
文章是思维的果实。但在目前学生的作文中大量存在着思维僵硬、单一的现象,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学生的思想好像被固定在思维的锁链上,看不到事物的全貌。爱因斯坦在《教育论》中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讨答案,表现出一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亢奋状态,能从平常中见异常,从相同中见不同,从常例中见特例,充分调动储存于大脑仓库中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建立起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写出具有勃勃生命力的“真文章”。而这种“真文章”正是学生灵性的鲜活表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通过发散思维,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心灵,为他们铺设一道人文背景,伴随着思维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以智慧为经,以哲思为纬的广阔空间,解读人生,开启心灵,培育出鲜活的灵性之花。
4、思维创新,健全人格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人格锻造的“大熔炉”,千锤百炼我们的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化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摆脱单维、刚性、僵化的思维程式,磨砺多维、弹性、自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建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形态。这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哈佛校长曾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哈佛校长坦言挑战》中国教育报1998.5)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开放的思维观念来审视事物,把握其实质,千方百计培育学生独立生存的自信心,百折不挠的进取心,胸怀社会的责任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抒写去提升人格,在心灵得到寄托的同时,人格也得到重塑。
文章要有新意:选材要新、立意要新、手法要新,语言要新,一句话,作文要体现自己独特的东西。要做到这一切,思维必须要有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旧规划,重新构建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形态,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培植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人格,克服学生的从众心态,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化的思维场景,宽松和谐的思维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既成定论,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的定势,引导学生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应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的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同时,让学生们真诚的抒写仁爱、善良、宽容、同情、互助、和谐、共处等美好的情怀,让他们在激扬文字中受到一次爱和智慧的沐浴,让他们在心灵得到寄托的同时,也得到重塑。形成健全的人格。
5、创新——文之本
写作是一种精神领域内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中,首先要着眼于“创新”,确立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求异、创新,通过独立思考,用自由之笔,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发现和感悟,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之文。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渗透于写作
活动的各个要素之中,文章要有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或以新观点,或以新角度,或以新材料,或以新写法取胜,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是没有价值的。刘心武曾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度。”文章要反映生活,但不是生活简单的投影,生活中的自然信息要经过大脑的转换加工才能组织成文,而这一过程必须有作者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品质。作文本来就是一项很富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破教条、刻板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写作空间,真正让学生的作文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所知、所愿。
作文教学的根在于使中学生解放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心智,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焕发出一种感悟的生命力,在作文当中呈现生机勃勃的创新灵性,在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实现“人”“文”合璧。打破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重视写作实践而忽视人的培养的应试牢笼。
寻根,在于人。
篇二:寻找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寻找
一、审题:
1、明确寻找对象物——人——抽象情感、精神
你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
物品,也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读材料,材料已有暗示“寻找”抽象的情感或精神层面的对象。
2、明确寻找原因。
3、注重寻找过程。(记叙文: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有一二三个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或有细节描写或有场景描写,议论文字不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一。议论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并且在
加对象。比如:名利、地位、感情;生态环境:蓝天、碧水、绿树。??
1、追寻不曾拥有的。
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
人的一生是个找寻的过程。郑和乘风破浪,找到了异域的文明;哥伦布不畏险阻,开阔了既有的视野;布鲁诺用生命寻找到了真理,杨利伟用忠诚和勇气找到中国的地位和尊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寻找知识;寻找美德??
2、找回曾经拥有的。
寻根,寻找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①寻找成功:追寻是获得的前提,但不断地追求,却发现踏破铁鞋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②寻找快乐:最美好的就在身边。熟悉的地方就有风景。生活
不一定在别处。
快乐、幸福就在身边,何必羡慕,何必寻找。③寻找父母之爱、老师之爱、朋友之爱:寻寻觅觅??可却发现自己已经拥有。
4、每天寻找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
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
的富有,却失去了过去的单纯……“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的思考,体现的人生的境界。寻找中把握拥有,且行且珍惜。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
所以,四个分句,就是四种不同的
参考立意。
例文:
生命的追寻
人生似乎是一个不断寻找、不断追
求的过程。在人生的四季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寻找。
少年的寻找是对快乐的追求。
与朋友打水仗,我趁其不备果断偷
袭。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怔住了,水珠顺着她错愕的脸滚落。我“欣赏”着她的表情,哈哈大笑,不过很快,迎面而来的水让我闭上了嘴??伴随着水
声,我们笑着、闹着,为这样童趣的嬉戏而由衷地快乐。在寻找中,我明白了少年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青年的寻找是对理想的追求。
表姐大学刚毕业,便在家庭聚会上
宣布了一个轰动的消息——她决定下乡支教。听到这个消息,伯伯的脸霎时变得铁青,伯母一下子红了眼眶,大家都围住表姐,不停地劝说她。然而表姐的回答总是斩钉截铁的一句“我一定要
去”。她的眼神是如此的坚定。她紧抿的嘴唇、紧握的双手,无不显示着她对于理想执着的追求。这一刻,我懂得了青年的寻找。
中年的寻找是对事业的追求。
那是一个冬天,数学老师在不停地
讲呀讲,手在黑板上不知疲倦地写呀写
呀,粉笔灰像细碎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老师的手指龟裂了,血染红了粉笔,老师却丝毫没有察觉。我们提醒他,老师却只是对我们笑了笑,毫不在意地用纸巾擦了擦手,又在黑板上开始了似乎是不知疲倦地写呀写呀。中年的寻找是对事业的热爱,是对责任的追求。
老年的寻找是对生命的追求。
爷爷迷上了楹联。星期六刚回到家,
想和爷爷问声好,却发现爷爷埋首于楹联书中,完全没注意到我的脚步。我注视着爷爷的背影——他的身体已经微微佝偻了,头发全都被岁月的风霜打白了。灯如点豆,微弱而坚定地寻找着生命的光与热。灯光笼罩着爷爷,爷爷的头发也反射着微光,像是一盏灯。我禁不住问爷爷:“爷爷,你怎么还在看书啊?”爷爷笑着说:“虽然老了,但还是有喜欢的事情做啊。”爷爷和我说起他青年时的烽火战乱,中年时的颠沛流离,让他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然而年老并不
下页余下全文篇三:作文:寻找
济川中学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作文题目】
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人间真情。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补全题目(2)不少于600字(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指导】
你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
【思路导航】
1、追寻不曾拥有的。
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人的一生是个找寻的过程,郑和舔风破浪,找到了异域的文明;哥伦布不畏险阻,开阔了既有的视野;布鲁诺用生命寻找到了真理,杨利伟用忠诚和勇气找到中国的地位和尊严。
2、找回曾经拥有的。
寻根,寻找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
3、寻找得到的已非自己曾经的追求。
寻找自我,学会放弃,找准自己的位置。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找寻是获得的前提,踏破铁鞋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最美好的就在身边,熟悉的地方就有风景,生活不一定在别处。
5、每天寻找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的富有,却失去了过去的单纯??
“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寻找”的过程,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寻找中把握拥有,且行且珍惜。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
【佳作欣赏】
寻找幸福
一个冬日的清晨,夜色还未散尽,我却已早早地起床。捧一杯热茶,缩在窗前的靠背椅上。窗外的一切还不清晰,隐在薄雾中只露出一点轮廓。我朝手中的茶吹一口气,热气如一缕轻烟,袅袅上浮,面颊也被熏得暖暖的。我轻轻喝了一口茶,温热的液体立刻流入我的体内,沁人心脾的香味四溢开来。我微闭着眼,享受着忙碌生活中属于我自己的有些奢侈的“小资情调”。
——寻一阵清香,品尝幸福的味道。
天渐渐亮了,窗外的景物也渐渐明朗起来。阳光斜斜地射入屋内,今天又是个好天气。我愉快地想着。我迅速地穿好衣服,梳洗完毕后就出了门。我走在街上,此时街上已经变得热闹起来。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叫卖声,高跟鞋急匆匆走过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二个男孩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丢到垃圾筒里去??我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惬意的微笑,很多温暖的事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生着,我们生活的地方如此美丽。
——寻一片热闹,观察幸福的风景。
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按响门铃。几秒钟后,门被打开,奶奶那张熟悉而慈祥的笑脸立刻迎了过来。她拉着我的手,一边把我往往屋里引,一边说:“你想奶奶了没?”我笑着说:“当然想了,我想死你啦!”奶奶便宠溺地打我一下,说:“油嘴滑舌!”我也不回,就嘿嘿地笑着。中午吃饭时,奶奶一个劲地往我的碗里添菜,我说我吃不掉,奶奶就点头,可手里还是不歇着,依旧不断地往我碗里送菜。我一面吃,一面偷偷地瞧着奶奶,她的目光闪烁着幸福,似乎每一个皱纹里都写满了快乐。
——寻一份亲情,体验幸福的感觉。
幸福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我们应学会寻找它,发现它;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是如此的幸福。
点评:这是一篇颇有生活气息的习作。文章依时间顺序,描写三个镜头:品尝热茶的清香,观察热闹的大街、体验奶奶的关爱。三个镜头,涉及不同的生活层面,但小作者安排得井然有序,所写内容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日常平淡的生活里,能够“寻觅”到幸福。文章的选材、谋篇都显示出小作者良好的写作基本功,表现了小作者很有情致的诗意生活。
寻找一盏灯
寒风呼呼地刮过耳旁,我奋力地奔跑在清冷的大街上。寒风从四面八方袭来,征服了我颤抖而又孤独的心灵。
那一天,家庭矛盾升级了,年轻气盛而又血气方刚的我摔门而出,孤独地在深夜的大街上徘徊。
寒冷的夜,呼号的风,我依旧义无反顾地向前跑着,跑着。身边的灯光变得少了,更少了。最后留下无穷的黑暗包围着我,困住我挣扎的内心。
前方忽然有了些许光芒,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镇中心了。久违了的光芒让我的心里有了些许暖意。我掏了掏口袋,幸好还有钱,那就找个地方暂住一晚吧。我安慰自己道。
前方,是一盏绚丽的彩灯。我知道这是个歌舞厅,从小就被父母告诫着对它避而远之的我心里有了些许好奇。越走近,里面激情的节拍乐越清晰可闻,敲打着我空荡的心房。我想象着里面的无尽愉悦,灯红酒绿的生活曾经是那么遥远,如今却近在眼前。我想象着与那一群红红绿绿的男女极尽摇摆,释放着青春。终于,我还是顿住了脚步。我的心中有个执着的声音告诉我我不适合那,而我的青春不会耗尽在此,堕落在此。这,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我还是迈开了步伐,但却是转身走向了前头。身后的音乐逐渐远去,我也终于松了口气,,四周终于重归于最初的安静。又有一盏闪亮的灯出现在了前头。只是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夜宵店,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肚子,我不自觉地走了过去。
里面熙熙攘攘,雾气与油烟混杂在眼前。一群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正围在一个东西前,时不时发出叫喊。我知道,那东西叫老虎机。站在原地,看着他们兴奋异常却又稚嫩的脸庞,我也开始幻想自己赢得满地硬币得意的样子,身子也愈来愈靠近他们。但袭来的一阵浓郁的烟味弄得我够呛的同时,也让我记起了父母告诫。虽然饿着肚子,我还是快步走出了店门。这,也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不知不觉走到了镇的尽头。算了,还是找小A去他家投宿一晚吧。我默默地想着。
小A家就在那个漆黑的拐角,深夜唯独他家楼上的灯还亮着。我知道那是那是小A房间的光。站在楼下,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小A还在埋头认真的赶着作业。他的母亲依旧没有入寝,静静地在一旁认真地削着苹果。
我静静地看着,看着。一种熟悉的温暖泛起在了心中,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内心。寒风依旧再吹彻,打散在了我身上,我已无丝毫畏惧。因为那盏灯带来的温暖足以让我忘记痛苦,忘记争吵。
我没有按下门铃,而是默默地转身走开了。
我寻找到了那盏灯,那盏叫做“家”的灯。它为我驱散了身边的寒冷与黑暗,照亮了归去的路途。
站在家门口,门上的那盏灯依旧亮着。我笑了,我知道那盏灯会一直亮着,就像我心中寻找到的那盏永不熄灭的灯一样。
寻找一盏灯
又在翻箱倒柜!到底想干什么!
手头的稿子明天一早就得交,每次刚静下来,儿子就非得弄出点声响。琴压住火,径直走到儿子的房间。
打开门,又是一片狼藉。她还是没能忍住,怒火点燃了一屋子的空气。“你到底在干什么哪!妈妈已经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在工作的时候你不要吵,你全当耳旁风了吗?好说好话不听,还把房??”
“妈,你看见爷爷给我做的那盏小灯了吗?”他又垂下了头。琴望着他,看见儿子头顶那两个深深的旋,像极了他那早走的爸。白白细细的脖子露在衬衣外,像极了一个秀气的小姑娘。也许是从小母子俩就没生活在一起,每次琴和儿子说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儿子刚从乡下被接到城里来还不适应,一讲话,就习惯垂下头,看着地。
“灯?是不是我书房立柜上的那一盏?”她缓了缓。她不知道那是他爷爷做给他的。
他头抬得比哪一次都快。琴望着他,望着他那微红的眼眶,包在其中的眸子又像含着泪,又像含着喜。他赤着脚,在偌大的商品房里奔走着——刚来,他还不熟悉这个“家”。
一米四的个子,吃力地够到了立柜上的那盏灯,一个劲儿的笑。
“喂,爷爷!”儿子兴冲冲地跑到电话机旁,摁下了那一串他最熟悉的号码,“我找着那灯啦,天黑回家,我又能用它照路啦??”
“哈哈??”
“嗯,嘿嘿??”
琴站在那儿,看着儿子的笑,她也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却坠了下来。这十二年,她和儿子之间,是不是错过了太多亲情带来的欢乐。她多想走过去告诉儿子,他从学校回家有校车可以乘,小区里,晚上会亮起许许多多盏的路灯。楼梯上,家里,哪里都只要摁个开关就可以亮堂堂的。用不着??
儿子一回头,发现满脸泪痕的琴。“妈妈??”他有些不知所措。她却快快的擦掉了眼泪。拿来一双拖鞋,帮他穿上。
她接过儿子手中的电话:“爸,是我,琴。过两天,等我一空,我带着小沣回乡下陪您一阵子??”
电话里的老人笑了,局促却又掩不住惊喜。电话旁的的母子两人也笑了。
吃过晚饭,小姐妹又给琴打来了电话,约好明天下午逛商场。
“没空,找灯呢!”琴搁下了电话,跑去厨房给儿子切水果。
“儿子的灯找着了,我也得把照亮我和儿子间亲情的那盏灯寻回来啊。”逝去一段流光,抛走红了的樱桃,绿了的芭蕉;
寻回一盏明灯,找着不见的亲情,梦里的歌谣。
篇四:追寻有效的作文教学
追寻有效的作文教学
---听作文课有感
晴川阁小学
9月20日,我校六年级的两位语文教师参加了在玫瑰园小学举办的“初中小学作文衔接课”的教研活动。活动中,不仅听了两节作文观摩课,还听了初中教研室毛主任对初中写作教学的介绍。真让我们有如沐春风、大开眼界的感觉。感谢教科中心组织这样有实效的教研活动,给了我们向初中老师学习的机会,所以,这次听课我们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们听课的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说,这两节作文课都充分地注入了新课标的理念,都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都很好的运用了习作的材料。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都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说话空间,并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张开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限制的任意翱翔。所以,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该如何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这才是关键之处。比如,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明红艳老师上的《假如我有一双翅膀》,课堂上教师就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同样的一句“你想拥有一说怎样的翅膀”,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真正打开了他们的想象思维,而这也正是作文课上难能可贵的有效性,能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这样的课堂就真正实现了它的有效性。王欢老师执教的《巧用加入,引发议论》,重在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素材,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作文更有思想。同时,交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可以说是一节很实在的作文指导课。
其次,听了毛主任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后,觉得他们在作文教学这一块的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具有周期性的系列化研究,值得我们学习。
作文课,确实值得我们要多去研究和探索,因为作文课没有具体的模式和讲法。特别是作文指导课,真不知道一节作文课究竟是抓点,还是抓面。不管怎样,追寻有效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