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欣赏·广一模作文
精选作文:优秀作文欣赏·广一模作文
2015年广州高三一模作文题目及优秀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大家,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材料第一段侧重交代“表现”的背景:面对一项活动。什么是“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活动”的解释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由此可见,构成活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目的,二是行动。比如吃饭、爬山、教学、反腐败都是活动,而意外性的行为就不属于活动,比如车祸等。
材料第二段主要列举了面对一项活动时四种表现,四种表现就是四种行为,同时也蕴含着四种心态,每一种行为和心态,都属于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面对一项活动时时所具有的表现行为或者心态”。
如果能提到“面对一项活动”时的“表现行为”或“心态”,但通篇只是抽象笼统地谈“表现行为”或“心态”,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写其他立意的,则属于偏离题意。
符合题意的立意:
1.第一句话“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 ①在活动中能起引领作用 ②面对活动,走在前面 ③面对活动,敢为天下先④在活动中做时代的弄潮儿
⑤面对活动,勇于做表率(榜样)
2.第二句话“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 ①面对活动,积极追随 ②面对活动,乐于参与 ③在活动中不要从众 ④在活动中不能盲从⑤在活动中失去自我
3.第三句话“有的人静静旁观” ①面对活动,理性(冷静)观察 ②面对活动,心态超然 ③面对活动,心态冷漠④面对活动,莫做看客
⑤面对活动,不要袖手旁观 4.第四句话“有的人质疑批评” ①面对活动,学会质疑 ②面对活动,敢于批评
③面对活动,不要一味指责 5.第五“……”
其他表现,言之成理亦可,如“有的人阻止活动”等。 6.几种表现结合在一起,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三、偏离题意的立意: ①答案是丰富多彩②学会选择 ③找准定位
④做真实的自己
⑤脱离材料内容谈自信、勇气、责任等
优秀作文欣赏
静观其变,智慧人生
春节刚过,微信抢红包活动就在耳边,其在刚过去的春节里风靡全国。面对这样一项活动,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抨击时弊,质疑批评。而我认为,既不引领亦不盲从,静静旁观,静观其变,方得人生之大智慧。
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言:“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浮躁的当下导致心灵的枯竭,物欲的横流导致虚荣心的膨胀。或许是虚荣心,或许是好奇心,催促着引领着不断前行,稍却一步便会被身后大潮吞没。于是他们就被裹挟着前行。前方是未知的领域,他们面临的是未知的威胁,突遭袭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而对于其身后的盲从者,抱着观望的态度随人流前行,到头来发现自己既没有得来参与的乐趣,反而推动了本身应有的主动权,乃至财物,一样茫然不知所措,可悲。淘宝推出双十一购物节吸引了无数的引领者和盲从者,看似乐在其中,疯狂过后,才后知后觉自己原来不是追逐潮流的人,而是电商营利竞争的受害者,可笑。这样的人何来人生之大智慧?
也有一批人并没有参与其中,而是在活动当前用尖锐辛辣的评论,或抨击时弊,或推波助澜,或以此来显现自己高超的时评功底。批评者们借活动之名,或达到其政治目的,或以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积压和怨愤。为批评而批评,从而抚慰自己弱小的心灵,或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然而,这样的批判富有感染力,容易蒙骗他人,达到其自身目的,这样的人,可气。面对全国的反腐倡廉活动,大多数人持褒扬态度,而批评者们,则借此为倾诉机会,唯恐天下不乱,释放着负能量。人生之智慧之于他们何其远也!
哲人朱熹提出过:“中庸之道”,必然有其深刻的道理。静观其变,不仅能不被大潮裹挟而前,还能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俯看整个活动,为引领者、盲从者感到悲哀,为批评者而气愤,并给这个活动提出一针见血的建议,宣扬正能量。与汲汲于名利的引领者盲从者相比,与唯恐天下不乱的批评者相比,静观其变者更能觅得人生之大智慧。
静观其变,静思其得其尖,人生之大智慧之于我们,早已成胸中之物,“指点江山”何尝不可?
【评分】23+24+10=57
不人为先,和乐且闲
一马当先,做一个运筹帷幄的领导者?还是甘于平凡,当一名自得其乐的参与者?人各有志,所言不一。在我看来,引领众人固然快意,却不如隐匿在群体之中,进退有余,悠闲自得。抛开了那些领头羊们必须承担的风险,我们才能更好地品味活动本身的乐趣。
不可否认,领导者们往往能体会独开前路的满足感,大权在握的掌控感,这些美妙的成就感总让人沉醉其中,哪怕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也甘之如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不为这样奇妙的感受所俘虏?然而,领导本身的美好,却常
常拉远了领导者与参与者的距离,更消磨了活动本身的趣味。因此,不为人先大致算一种放下、自在的明智之举。
藏身在众人之间看似与一览众山小的绝巅遥远之极,仿佛推动了许多趣味,实则却进退有余,更显从容。老子曾言:“吾有三宝,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便是在宣扬从容参与的趣味。汉武帝时柏梁台联句,身为群臣之先的宰辅直面天威,要绞尽脑汁才能不夺皇帝风头,多么无趣?隐于群臣之间的东方朔反而能进退自如,享受联句成诗的乐趣。可见,做一名参与者,附缀凤尾,更能从容地游戏于活动之间。
更何况,参与活动本就是因为活动有趣,何必自寻烦恼地一马当先,反而大失游戏或活动的趣味?腾王阁里游宴时,阎公和宇文新州就真的有恣意挥洒文墨的工勃快乐吗?长安城里聚众雅集的玄宗,就真的比出口即成《上云乐》的李白自在吗?近至举办一次班级活动,忙碌的班长们果然比安闲和乐的同学开心吗?在春节派红包的马云,召集门人弟子以琴会友的龚一,有没有普普通通的参与者那么快然自足?身处众人之间,总能更加闲适自乐,一心一意享受活动本身。
然而,现在的有些人却惯于把“参与就有快乐”当作畏葸不前的借口。在班级聚会中独自玩手机,在活动需要表现时你推我让,在参与中旁观,却又自认乐在参与。这种“参与者”,反而更像是被裹挟的旁观者,不但享受不到与众人同游戏的乐趣,更只能以苦作乐,在心里积聚孤独。参与,更应是同乐。
虽不为人先,参与者往往比领导者更加幸福,把自己消散在众人之中,不品味孤独,不承担压力,体会自在,品味活动本身,何尝不为独到之乐?
篇一:2013届广一模优秀作文
2013届广州一模作文分析及范文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轩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大桐超过了。妈妈对小轩说:“大
桐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
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他有什么秘诀?”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高兴;自己
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超过别人,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你看,我们
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不过,看见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重要啊!”
小轩一声不吭,默默地看着他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则就孩子学习问题的家庭对话,对话背景是孩子小轩的一次考试成绩被同桌超过,
爸爸妈妈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小轩在一旁没有表达意见。
材料中妈妈不把对手放在眼里,鼓励孩子打败对手,要有竞争的意识和不服输的劲头;在
社会上从事其他行业也当如此。
爸爸与妈妈意见不全一致,他以隆克拉克的教育方法为例,认为要为别人好的表现高兴,
也不要为自己输给别人而生气;这是人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它也会促使孩子的成绩变得优异,人也会变得彬彬有礼。
小轩在一旁没有说话。
【材料与写作范围的把握】
1.材料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中有三个角色:爸爸、妈妈、小轩。三个人就教育问题或
有意见表达,或有神态表现,体现各自观点和态度;其中折射出来的道理也反映在除教育外的其他领域。那么,学生可以就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可以将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
2.写作要求(题干)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可从
爸爸、妈妈、小轩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立意方向参考】
(一)妈妈角度
1.从小应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如果未针对“从小”“孩子”的关键概念或不在教育的范围
讲竞争,内容分考虑在二等);
2.人就是要有不服输的劲头,才能立足社会,取得成功;
3.人生最重要的是战胜别人,才能有成功的人生。
(观点2、3近似。对妈妈的观点可以做否定的立意,如“无须与他人争高下,何必争输赢,
自己有进步有收获就好”“人生不是以打败他人为荣,而是寻求彼此共同的进步”)
(二)爸爸角度
1.好的学习成绩与学生具有好的思想品德是分不开的;
2.我们需要有教学生做人的教育(学生阶段人的教育不可或缺);
3.不光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4.胸襟宽阔、平和谦逊的人更能取得学习或事业上的成功;
5.竞争不用你死我活,而应该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6.竞争中能对别人的长处赞美是一种胸怀,是立足社会的重要品质。
(三)小轩角度
1.教育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2.对自己的事情,孩子要学会(敢于)表达意见。
(四)综合角度
1.教育评价固然要关注考试成绩,但更要看重素质教育;
2.不要单以成绩评价学生,个人的品行考察才是最重要的;
3.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孩子自身缺位,没有参与权,影响其创造力、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
4.妈妈在教育中的强势地位,对孩子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5.谈论教育与人的关系(育人在整个教育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的关系等。
【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不能只选某个词语做角度,比如孤立地写“班规”的作用,人要学会“彬彬有礼”,人不要
自我“炫耀”,等,不符合题意,但多少与以上角度立意有些关联,可视为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2.单论“宽容、大度”等,没有联系竞争的环境,内容在二类下;
3.不应脱离材料含义谈教育。
输得起的赢家
广州华附某考生
“零和游戏”是博弈论里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规则是任意局面中只有两种情况:要么赢,要么输。这表示局中双方是始终对抗的,一方利益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利益的削减。这是个火药味很浓的“丛林法则”。
材料中小轩的妈妈,怕是深谙这个生存法则吧?要不,怎会给孩子从小就灌输竞争意识呢?今天这个时代里,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竞争与战斗成为人们向往并习惯的生存状态。市面上充斥着的各种成功学宣示着一句响亮的誓言:我要做人生的赢家。可是,这真的是人生的全部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当然。只是对“赢”的渴望固然让人充满向上的动力,但我担忧的是,激变求进的功利心态是否会让真正的理想远去,让和谐共生的环境退化,让坦然安静的生命喧闹不堪?
也许有时候,我们需要“输”的文化。
任何一个想“赢”的人都要能“输得起”。什么叫做“输得起”?不是“跌倒就再爬起来”就叫输得起,这顶多是在行为上积极反抗输的结果罢了。“输得起”是从内心里服输、认输的勇气。坦白地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坦白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是一件需要大智慧的事。俄罗斯撑杆跳项目的“女王”作为荣誉无数的“老将”,在奥运会上失误频频,最终落败,但她面对观众与媒体的镜头,
笑得那样
从容,仿佛在不无遗憾地说:“好吧,也许我老了。”文学大师巴金拿了一辈子的笔,晚年竟说自己称不上是“作家”。这不是矫情的自谦,而是在参悟文学义理之后诚实的自评。会“输”的人明白天外有天,因而他们懂得敬畏;会“输”的人明白前进的必然,因而他们懂得欣赏。孔子是大圣人了吧,可他承认在很多方面不及弟子,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放低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美国总统卡特连选失败,够丢脸吧,可他真诚地祝贺了继任者,并在余生仍致力于社会公共事务,因为他知道竞选中不论输家赢家,
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可见,“输得起”的人更从容、大度、真诚、智慧,在他们看来,人生不是一个攻击的过程,而只是一个前进的过程。胜负并不是最重要的,收获、学习、自适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一个想赢的社会,都要尊重“输”的价值。在一个社会里,价值观念应该是多元共存的。我们鼓励良性的竞争,也要宽容光荣的失败;我们崇拜强者,也要尊重弱者。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有利于创新,也才更有人情味。
输得起的,才是真赢家!(57分)
扑灭竞争的戾气
广州市
不在赶超而提升自我,竞争无主,我心有主,方能问鼎自我的巅峰。
争,还是不争,这并不是个问题。
(55分)
赞美与奔跑
广州市
楚汉之争,项羽年少成名,武功盖世,刘邦却只是一介亭长,武功平平。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刘邦成就霸业,项羽自刎江边。我想刘邦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美人之美”,论才能他比不上萧何张良韩信任何一人,但他却知道如何赞美别人的长处,让英雄为自己卖命。反观项羽,他的自傲为他筑起了一道墙,阻隔了所有改变的机会,这使他只有大将之才却无帝王之风,最终无颜会见江东父老。同一场竞争,不同的态度,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这样阐述自己心中文化共存的理想状态。“美人之美”不仅对于个体,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也同样至关重要。试想人类历史上曾经的伤痛,希特勒振臂一呼,纳粹党人狂热而残酷地屠杀犹太人,这血与泪的背后,是无法容忍异族文化的狭隘和妄想万口一词的愚昧,是被过度竞争蒙蔽了双眼的人们所亲手种下的恶果。我想这后果已足够令人警醒。“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个懂得宽容和赞美的民族必定是心胸博大的,它也一定能从别人的长处中,聪明地实现自身的成长。
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再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再让自己的心在胜负的棋局里被禁锢,从今天起,试着美人之美,或许你就会收获一片广阔而辽远的天空。(55分)
过度竞争是人类的自我毁灭
珠海一中高三13班朱文婷
海明威曾写道:“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是相连着的一块大陆。”若是站在人类共同体的角度上来说,个体之间的合作、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是异常重要的。材料中小轩的母亲,怕是只看到了竞争中胜出的荣耀,却忽略了孩子该怎样面对竞争对手。从何时起,我们的竞争意识竟变得如此强烈?
前不久微博上风传骆家辉的“十二句话”,其中一句是这样的:“我们出生抢床位,死了抢坟地。我们的一生就在抢来抢去中虚度。”虽是玩笑话,但细细想来,我们不都是被困在“竞争”这座围城中的吗?从教育到商业,从抢教育资源到抢客户金钱,我们是否被席卷在竞争的浪潮中无法自拔?
因此,我们要勇敢地跳出“过度竞争”的围城,再放眼望去,原来人类这个共同体是如此伟大,如此地美好。
仍记得《自由在高处》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二战期间,一个士兵因未向敌人开枪被送上军事法庭。在法庭上,他坦言:“军官的确是下了向敌人开枪的命令。”法官问:“那你为什么不开枪呢?”他回答道:“因为我没有看到敌人啊,我看到的只是人。”
一个多么发人深思的故事。卢梭曾言:“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民。”那么,我想,站在“人”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的确是一体的。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竞争是必要的,然而,怀有敌意的竞争、非正当的报复式竞争则是人类发展的吐信毒蛇。
“既生瑜,何生亮?”当周瑜因竞争过度而吐血身亡时,我们也看到了竞争的流弊。尽管这是后人戏剧化的改编,但也反映了一种自古至今的价值观,热衷于竞争斗争的人必将自我毁灭。
相反地,《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更为明智的求生之道。当Pi与那只孟加拉虎同在一条船时,他并未选择杀了老虎来充饥,因为“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海上的绝望”。他需要与老虎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那一刻,他们便成为了求生的一体。
反观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或许当我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竞争对手后,留给我们的,也只剩下了海上的绝望了吧?
正如一位西方作家所言:“人们的自相残杀,说到底是人类在自杀。”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
下页篇二:2015广一模优秀作文
比
其他将领,引经据典,引人歆羡。谁知他只晓纸上谈兵,初上战场,便一败涂地,铩羽而归。一刹间,宫阙楼台都做了土,空误国。言语上的投机者,没有实践真知,不过空中楼,水中月,镜中花。光凭理论,不过误人误己。
挥舞行动的旗帜,浇筑行动上的巨人。行动者的身影,闪烁在大江南北。
古有水光潋滟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被万千诗人政客歌颂的西湖,曾无数次深陷干涸的危机,多少文人巨匠,丢下文人墨笔,做行动上的巨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美人于迟暮。白居易,钱镠,东坡便是千千万万实践者的身影之三。修堤建塘,救济万民,福荫后人。若非他们投身于拯救西湖的行动,南宋古都将不复存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不过有名无实的市井传说。
翻动历史经卷,二十世纪亦有余秋雨先生,实地考察四大文明古国,考证源流,写下《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巨著。更有千千万万华夏父母,辛勤劳作,养育代代儿女,创造无数历史文化奇迹。
反观新时代的我们,鲜衣怒马,尚不知践履之重,抛弃实践出真知的训条。须知,只有挥舞行动的旗帜,做行动上的巨人,才能让知识发光,让真理播扬。
让我们用挥舞行动的旗帜,睫毛拨开历史风尘,用瞳孔穿透岁月篇章,用行动照亮未来吧!
(21+23+8=52)
2、做时代的参与者(22+22+7.5=51.5)
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提到:“几代人的精神风貌不断地降低水准,其结局就是外在炫示代替真实的存在,喋喋不休的喧嚷代替了真正的知识传播。”因此面对同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总有不同表现,这是时代对每个人的映射。
站在同一项活动面前,有人领导、有人跟随、有人旁观、有人置疑,但至少他们都予以关注。我却以为,作为时代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只拥有关注的眼光,更要有深入参与的精神。
其实,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折射了每个人不同的能力。领导者有洞察天下、运筹帷幄的能力,参与者有用心关注、贡献力量的精神,而批评者也有置疑反对的权利。正如早前推出的中国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柴静用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极好的口才和实践能力成为领导者,呼吁全民投身环保建设活动;而广大中国民众也用自己的双眼和手中的相机为中国筑起环保之墙。当中自然也不乏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人恶语攻击柴静。每个人都在关注,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的能力参与到活动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活动本身的一些限制也阻碍了人们的参与,人们的不同做法,是对死气沉沉的规定指令的控诉,是对公平公开的渴望与期待。纵使我们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但面对严格无情的体制机制,我们的声音又有何大用?最终这些事实也只会成为刘瑜笔下那“房间里的大象”罢了。19世纪,面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与殖民扩张,清政府屈膝投降,压制国人抵抗情绪,甚至开门揖盗,联合外贼扼杀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最终也被严厉镇压。因此我们需要开放需要公平,需要不仅是关注的参与机会!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如今的时代轨迹,但我们可以努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活动中,不仅仅成为旁观者。詹妮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中写到:“没有什么能被忘记,也没有什么会失去。”时代会记住我们的参与:我们不能忘记奔赴西非参与病毒抗争的埃博拉战士;我们不能忘记参与与“伊斯兰国”的血战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我们不能忘记参与马航艘救行动中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唯有参与,才能懂得活动带来的欢笑与感动;唯有参与,方能改变!
简贞在《眼中人》中说:“旧与新、往昔与现在,并不是敌对关系,它们在时光行程中相互辨认,以美为最后依归。”我们虽已无法收回昔日冰冷的旁观目光,但如今我们应成为时代的参与者,用手中的参与权,捍卫这个世界。
篇三:2014广州一模作文,2015肇庆一模优秀作文
例文1标题
当我们陋意走进一间高三的课室,都可以看到黑板上,墙壁上,甚至是课桌的桌面上贴着各种各样的标语。但是,对一个真正把梦想和努力放入内心的人,从来都不需要任何的标语。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为了传播儒家“仁”的思想,他带着弟子们,踏上了周游列国的路。在这一路上,没有人给他们鼓励,也没有类似于鼓励标语的存在。有的,只是他内心的对目标的追求和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带着弟子们走遍各国,即使是没有标语的存在,他仍旧向前迈进。克服重重的困难。
所以真正的梦想和努力放入内心的人,从来都不需要任何的标语。孔子即使没有别人的鼓励,他仍旧会走遍各国,传授自己的思想。、
读过《徐霞客游记》的人,都会惊异于他笔下的河山有多么的壮阔美丽。这是他通过自己一步步走于山河中收获到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中,旅游是一件简单休闲的事。而古代却是极其耗时耗力的。徐霞客就是凭借自已一个人的力量。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行走于国家的美好江山,路上的艰难我们无法想象,他没有任何人会去鼓励他,但他却一步步走着,只凭借内心中走遍河山的愿望和坚持下来的努力。
所以。真正把梦想和努力放在内心的人,从来不需要任何标语,因为梦想会照亮前方,努力会铺成道路。徐霞客新星这样行走于大好河山之中,从来不需要任何的鼓励。
作为高三的学子,每天都在为六月份的高考作准备,我们更应该把梦想和努力放入内心,这样,即使没有满教室的标语。我们依旧会尽我们的能力,好好学习。一个人把梦想和努力放入内心,不用别人的鼓励和励志的标语,仍会奋发向上;当一个人没有在内心中放入梦想和努力,那么在他身上贴上再多的标语,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所以,标语的意义是次要的,我们个人的力量才是主要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梦醒和努力放入内心,一个真正把梦想和努力放入内心的人,从来不需要任何的标语,他已有了足够的动力,冲向远方。
例文2长夜漫漫,路灯不息
行走于无人的乡间小路,夜已深了,却惟只路灯彻夜通明,指引了我这路人。然而人生放入黑夜还会少吗?所以座右铭充当了路灯的角色,指引了我们这些人生路上的行人。
路灯,使我们免于沉陷在夜的黑暗。“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然而它却是许多人的“路灯”,指引着走出黑夜。名著作家蒲如曾经一度沉溺写作的失败,然而她却把这句金句“阳光总在风雨后”写在她的日记本上。正是这路灯。使她走出了经济的萧条期与自我黑暗期,度过了人生的低峰,长夜漫漫,路灯不息。
路灯,使我们奋发向上。在高二与高三的过渡中,很多学生说过度非常平常,完全没有高三的紧张感。然而这路灯而使我们在渺茫的黑暗中看见希望,奋发向上。
正如我班教室中贴着的“高三,拼了”就是这样的一盏路灯。它豪情壮志,它深入人心,它光明万丈,它指引路人。犹如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它也是一盏路灯。鲁迅以前很懒,很迟才来上课,有几次甚至迟到。于是他发奋图强,把一个“早”字刻在了课桌上,亦把一盏路灯长亮在心中。长夜漫漫,路灯不息。
路灯,如星光般恒照千古。古代的“破釜沉舟”,光芒照亮现在的人们,现在的人们折射出古人的“悬梁刺股”经典的路灯流传千古,亦能照亮人们的前路。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名言千古,流芳百世。
然而,我们作为高考备考路上的行人,难免会遇到苦难与挫折,有人因此难过,有人就此放弃,有人默默思索,亦有人奋发向上。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卑不亢,奋发向上呢?是的,高三的路途上,我们正缺少一盏路灯,去指引我们走出难关,指引我们继续前行。如教室里的励志标语,总能使我们重燃斗志,走出黑暗。
长夜漫漫,路灯不息。我们需要一盏路灯——励志标语座右铭来指引自己。
例文3励志标语之正能量
用励志标语之正能量,成就自我之辉煌。
——题记
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当今社会上的各类标语日趋激烈。作为“新新人类”的我们无不绷紧大
脑神经,拼尽自己全力去完成这些竞争马拉松大赛。此时,励志标语便像一缕春风,在我们身心疲惫时,带来最令人悦怡的感受,以及推动我们继续前进的正能量。
所谓“励志标语”,便是让人在没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的黑暗之境中的一道光,引人深思,又使人开始停下已久的步伐。正因为它,我们能用满满的正能量面对生活的挫折,让我们有了“天塌下来当被子盖”的正能量。
当今,高考竞争激烈,出于激励广大高三学子刻苦备考的目的,大多数高三教室都贴满了励志标语,像“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圆自己大学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但其目的只有一个,便于鼓励高三学子努力奋斗,成就梦想。励志标语里的每一个字与字之间都渗透着强而有力的正能量,它们鼓舞着我们前进,给予我们奋斗的正能量。
励志标语是一道光,引领我们迈大步伐前进的方向。曾经读过如此一个故事:一个外国的马拉松运动员去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看见了一个积满人的牌坊,便过去了解情况,后得知是马拉松竞赛,他便一时兴奋报了名,想表现自我。可惜的是,还没有来得及等他做好热身运动,比赛便开始了,他不想落下太多距离便匆匆赶了上去,到了一半脚便开始抽筋,他便霎时面红感到没面子想弃权了。此时,他看见一个小女孩为他高举着牌,用他国家的语言写着:“坚持下去,便是胜利。”的励志标语。他霎时感觉充满正能量,他忍着痛,一路向前跑,最终还得了亚军。他回首过程,便深知励志标语的力量。因为励志标语给他们正能量,才成就了他们的自我辉煌。
可见,励志标语虽仅有几个汉字,但里面蕴含的正能量却足以让一个人爆发最大潜能,甚至成就了自己的辉煌。
当我们感到疲惫时,抬头看看高高挂在我们面前的励志标语,用它们的正能量唤醒我们的小宇宙,奋斗吧。
用励志标语的正能量燃烧我们体内的小宇宙,成就我们的辉煌吧!
例文4励志标语是鼓舞人们的正能量
在各大高中的课室里,励志标语无处不在,如“父母的期望,刻苦的无尽动力。”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这些励志标语正是鼓舞人的正能量。
高三是学习生涯中最充实,最有意义的阶段,高考更是学子们的人生转折点,高三的学生都有一个大学梦。然而,他们正为着共同的理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无数次考试,无数次打击,他们仍在奋斗,而励志标语正是鼓舞他们的正能量。
励志标语是黑暗中的一盏指引人们前进的明灯。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广大高三学子都埋头苦读,刻苦备考,然而在失意和沮丧时,重生的力量从哪里来?该从何处寻找坚持下去的动力?正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努力现在,成就未来”灯励志标语在鼓舞这学生们前进。
在失意与烦忧时,看看励志标语,便会豁然开朗,重新拥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励志标语是严寒中一碗温暖的热汤。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进入高三,意味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努力,还要怀有开怀的心胸,去面对各种考验,在学校承受着作业与考试的压力,在家承受着父母亲人无限期望的压力。学生们时常感到喘不过气,励志标语还要时常挂在欣赏,每当痛苦,就想着激励自己前进的标语,就如同在严寒中喝了一碗热汤。
励志标语是大自然中滋润天地万物的露水。不论是高三的学生还是在为生活努力工作的人们,都需要有励志标语的激励,标语也可以是歌词,如周杰伦《蜗牛》中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还有曲婉婷《没有什么不同》中的“没有追求和付出,哪来的成功。”励志标语就在我们的身旁,正能量就围绕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励志标语成为滋润的露水,温暖在奋斗的人们,励志标语是鼓舞人们前进的正能量。
励志标语是我们的汪洋大海上航行的指南针,乘着波涛与风浪,奋勇前行,不要怕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有指明方向的正能量,最终,我们一定会到达人生成功的彼岸。
励志标语是鼓舞人们的正能量,让我们共同奋斗,你我齐给力。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电视上的“真人秀”类节目热播,原汁原味的生活化情景,现场即时流露的丰富情感,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赢得观众的好评。但随着这一类节目的泛滥,大家又觉得审美疲劳。“真人秀”的“真”让人质疑,“秀”的成分居多,“人”最宝贵的情感和品质变成了招徕观众的招牌。此类节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2.自选文体,自拟标题。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围绕材料中“真人秀”的电视节目形式进行思考立意。
1、肯定“真人秀”的形式,贴近生活的才是最好的艺术。
2、肯定“真人秀”的本质,真实/真诚才是一种感动人心的正能量。
下页篇四:2014广州一模优秀作文
2014年广州一模优秀作文
校服意识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
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
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
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
你爱自己的校服吗?
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