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养成想清楚再写作文的习惯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27:52 体裁作文
养成想清楚再写作文的习惯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养成想清楚再写作文的习惯作文

养成想清楚再写作文的习惯

  想作文,一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
   想题目—想内容—想结构—想技巧—想语言。
1、想题目:想从生活中选出一个什么题目来写,要想如何扣题,如何不跑题。
2、想内容:想写什么?用什么素材(事例 故事)?你的这篇文章告诉读者什么?
3、想结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可以写成提纲。
4、想技巧:用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
5、想语言: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实现上面所想的各点,它是可以允许边写边想的步骤。

篇一: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我试行在学生中推行重视修改作文的做法。平时的一篇作文,往往

指导后能从各个角度去选材,有个学生从我去卖书的故事中,发掘出人们爱书的内心。这种选材的角度就比较新颖,该文也获得了圣陶杯三等奖。还有个学生在《流在我心中的歌》一文中,从看到菜场里卖菜女子对待怀中孩子的言行中,体现了母爱是没有界限的这一主题,从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这些选材角度都是我们加强观察、训练的结果。它充分反映了学生的个性,符合作文的“物——意——文”的规律。

修改作文主要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慢慢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还要注重修改后的讲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尝到了修改的好处。在我的学生中,修改作文已是一个基本养成的习惯了。

三、坚持良好习惯,取得较好效果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重视了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刚开始学生的作文由于没东西写,所以文章是干巴巴的,学生对写文章的兴趣不大,现在,我的学生从不喜欢写到不怕写,再到已经有点喜欢写了。平时的大量训练,,方法的指导,学生的作文现在已初步走上了正轨。慢慢地出现了好文章。每次考试,我班学生的作文平均分都有所提高,这种情况让我深深感到:作文训练要重视修改,提高作文水平要从修改人手。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确实很重要。

篇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2)葛玉侠

俗话说,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但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经过一年半的摸索,我深深懂得,以前学生惧怕作文,每当布置作文总是马虎应付,其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对作文兴趣不大,不懂方法,还缘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那么究竟应该怎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呢?我做了以下探究。

一、要使学生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目前,很多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假的,感情是浮泛的,一切都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一些作文功底不错的学生也有这种弊端,但因为胡编乱造的毛病,缺乏真情实感,所以很难打动人。前段时间,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班老师》,多数学生编造的痕迹明显,写得最打动人的是吴佳峪同学《我帮老师洗茶具》。她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着重写了“洗”的过程——提水桶、摇水、抬水、拉盘底、倒掉残茶、浸泡茶杯、站洗衣粉、擦杯子……写得清楚具体,最后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字里行间表达了尊师情怀,真实而感人。可见,文章贵在真情,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写出好文章,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会喜欢写作但又无话可说,究其原因,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思考,积累素材。殊不知大千世界,能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观察身边的人,留心身边的

事,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

热爱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热爱生活,妙笔才会生花。而热爱生活就应该观察生活,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只有思考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而一个写作的人,对生活观察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人们常常称说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本学期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做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社会现象听到的好素材,感受到思想的火花。

三、培养学生先想好再写的习惯

一些学生作文之前,对自己所要写的作文没有任何打算,详略安排模糊,写到哪儿算哪儿,不够长继续写,从而使得文章思路散乱,毫无结构可言。我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了培养学生先想好再写的习惯。我打比方给学生听,写文章就像建房子,建房之前要先想好,哪里做客厅,哪里做厨房,哪里上楼梯,一定要事先设计好,不能把房子建成什么样子就算什么样子。写文章就必须事先对自己将要写的文章有个打算,文章要分几段每段要写什么,哪儿详细,哪儿简略,事先有个计划。我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先想好作文怎么写,列出作文提纲,安排好详略,养成先想好再写作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学生打好草稿后,往往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学生作文不能仅仅依靠老师修改,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我经常向学生讲述名人追求精准的文坛趣事,如“推敲”一词的由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历史典故等;二是加大表扬、鼓励的力度,在习作过程中,我只要发现学生作文有一处亮点,就加以肯定,表扬,甚至宣读,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总之,本阶段的实验,使学生养成了一定的良好写作习惯,但是,还不够,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努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学语文快乐作文的研究与实践

革,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新大纲及《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难点与不足。长期以来,小学生习作在言意、选材、构思等方面普遍存在思路狭窄、内容空洞、结构雷同等问题,存在着只会模仿、死搬硬套等求异思维能力较弱的弊端。相反,小学生对电视或动漫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成人化的东西情有独钟。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原因有四:一是小学生习作缺乏实践,作文的“原材料”贫乏。应试教育的作文横行,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冠道德的标准就不是好作文。二是主观意志命题作文主多,脱离学生实际,当然,学生只有“弊文”了。三是学阅读与写作有些脱节,读与听说结合不紧密,读与听说服务于考试,而不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四是教师的引导与培养的理念落后,守旧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视苦写成家”的传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十一世纪育人的最高境界应是精彩的生命。如何精彩?给学生快乐的人生。沿溯到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孔孟思想中“博爱”、“推己及人”我们暂且不说,“授之以渔”“因材施教”的理念在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过程学习及快乐学习造就一大批世界者的科学家,何以给了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新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张扬学生个性”的课程理念。那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不得不改变。

因此,在这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了研究策略,认为要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实践中愿、能、会表达,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做到: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方法指导,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会写。

2、让学生融入自然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达到有的写。

3、脱下命题作文中层层“保暖内衣”,让学生入手写。

4、改革作文评价,让作文评价充满阳光,让学生爱写。

在本阶段,课题组成员人人围绕课题上了研究课,并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有关文章,写好心得体会,并积极撰写有关课题方面的论文。

“快乐作文”课题研究

下页

篇三:《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越发重要。在众多语文学习习惯之中,以作文习惯的养成难度最大、费时最多。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写与自身相关的生活,写对生活的见闻感受。应养成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留意生活,用写作的眼光看待一切。给学生参与生活的机会,使他们有意识的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耳有所闻,目有所睹,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这样学生提笔行文,就不觉头沉,也能写得真切了。

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吕淑湘先生说过:“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作为学生“干的、玩的、想的”记录的日记,因其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而成为提高习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我要求班上的学生坚持课外写作,每周两篇日记。定期收交日记,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写作方法,并将好日记抄在黑板报上,供学生交流。

三、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训练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两大任务,为此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不仅仅是对作文方面而言,它对于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乃至一生都有重大意义。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我找来多种读物,把适合小学生阅读推向学生,让学生在佳作欣赏中享受生活,并通过读书笔记

的方式来规范引导。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是精彩的片段,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启迪。每次400字左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四、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说过:“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也就不难了。”在平时教学中,我力求把范文的写作同学生学习和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有所借鉴,然后有意识地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例如,《丰碑》一文中刻画人物的动作很别致,其奥妙有二:一是动词运用准确,如,写军需处长“倚靠、坐着、落满、夹着、伸着、紧贴”等,写将军“抽动、抖动、吼到”等;一是修饰语恰如其分,如,“光秃秃的”、“一动不动地”、“微微”等词语。在教师点拨后,让学生趁热打铁,加以仿写而强化。再一点就是在评讲作文时,除专门课以外,更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评讲作文、日记。其好处是把范文当成一面镜子,从中反映出学生作文的瑕瑜,并在比较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五、培养学生想好再写的习惯、

由于文章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包含激情的那部分。应让学生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体验、感悟确立中心。选择生活,裁减材料,谋篇布局。学生一旦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动笔行文,就会笔走龙蛇,文如泉涌。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出示题目后,让学生默思十分钟,想完后,让学生发言,或同桌、小组之间说出自己所想所思,或对着全班说。在此期间,教师解答学生思议中的疑惑,或授之以渔、示之以范,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最后让学生列出提纲。

六、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习惯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往往三分靠写,七分靠改。这足以说明修改文章的意义重大。对学生来说,写完后认真检查修改,一方面能使作文流畅自然,问题较少;另一方面,学生一旦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将来走出校门,也会终生受益。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改”作文,先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再由同桌或前后桌互相交换着检查修改,最后通过教师浏览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能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作文评讲实际是对一次作文过程的反馈和矫正。除结合教读课进行评讲外,应由专门的评讲课来养成学生读评文章的习惯。我的做法是:1、读:包括教师读范文,学生读自己的作文。2、听:上面读,下面听,并且边听边思边记。3、议:听后分组进行议论。4、评:指名口头评文,也可以由学生自评。在评讲作文时尽量发现更多同学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通过这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养成读评文章的习惯。

七、培养学生写后记的习惯

待一次作文活动结束后,应指导学生养成写后记的习惯。主要写在构思、行文、评改之中,个人的收获和启迪。以此来矫正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也可以再度习作,以便精益求精。

八、培养学生书写认真的习惯

从素质方面说,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的标志之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应坚持标本兼治:1、多从正确方面加以引导,示范其规范。2、举办书法讲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和

技巧。3、对那些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者,除教育外,还应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矫正。

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且时时受到诸多不良习惯的干扰。教师应努力探索其中的规律,对学生授之以渔、示之以范,多督促,多引导,多鼓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篇四: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六甲小学韦志永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人们写文章,都要进行修改。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当包括准备、起草和修改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包括审题、构思、确定主题、选择材料、编写提纲等;其次是起草阶段,即起草文章、完成初稿;最后是修改阶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挥而就’的情况是很多少见的。即使有的人‘一挥而就’,大约也是动笔前已打好腹稿,作了认真周密的准备。”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同志则指出:“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作文的起码知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旧句时时有改,无妨说性情。”可见他对修改作品是何等重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是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对《战争与和平》修改过七次,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二十次,对《复活》的开头修改过二十多次。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是同他严肃认真的修改态度分不开的。当代作家柳青花了六年时间,四易其稿才写成优秀长篇小说《创业史》,后来对全书进行了一次精心修改,删去两万多字,使内容更加精美,情节更为紧凑。

从认识论和教学论的观点来看,修改作文,其实是修改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要通过反复的思考和研究的,都是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思维??”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这两个方面都要反映在“作”和“改”两个过程中,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作文过程。学生作文写得不准确、不完整、不具体,是属于认识不足(包括对事物外观现象和事物内在意义)所造成的。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认识后加以修正。教师如果单纯地精批细改,而不辅以学生自批自改,实质上是教师代替学生跳越了一个认识过程。叶圣陶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说:“修改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因此,修改作文,是作者的事,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自己作文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修改虽没有老师修改那么好,但训练多了,修改能力自然会提高,作文自然会进步。这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习的主体。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要求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我们只有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教给学生改作文的技能,才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作文能力。否则,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时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教育心理角度看,提倡学生自改作文,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教学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因为只有把修改文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当“老师”,找出自己或同学习作中的优劣,扬长避短,才能明确到修改是写作的延续,才能体会到文章写好后要多推敲、琢磨的道理,才能使他们在反复的作文修改中提高能力。当学生在自改过程中,看到自己经过修改的作文通顺多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作文兴趣也会增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实践看,教师批改花了不少精力,但效果甚微。

如果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就可以使老师从堆积如山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到指导学生自改上,把力气放在刀口上,事半而功倍.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说得很清楚:“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教学之成功。”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树立学生自改作文的责任心

是否自觉、认真地修改文章,跟人们的责任心强不强紧紧相关。拉法格说:“他(指马克思——引者注)对他的写作从没感到满意过,修改了又改,并且总是觉得文字表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马克思对写作精雕细刻、反复修改的态度,正是出于强烈的革命责任心。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有些人“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之后再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样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可见,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修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才不会嫌麻烦,不会怕困难,对别人给自己改文章,才会持欢迎态度。也只有这样,才会在反复的修改中提高质量。因此,教师要用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写作实践事例,讲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修改文章的强烈责任心。

2、明确目标,掌握标准

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确修改的目标和掌握修改的标准。目标不明确,标准不掌握,那就会像“盲人过桥——乱打棍”,修改作文也就无从入手。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标准:(1)看是否“跑题”;(2)看有无中心,中心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3)看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4)看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如何,层次是否清晰;(5)看语句是否通顺流畅,字词是否恰当;(6)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7)看书写格式是否规范;(8)看是否达到本次要求。

3、教给符号,规范要求

教师除了在批改作文时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外,还应将这些修改符号教给学生,以形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规范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从

⑦看句意查标点;⑧看文面查书写。”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再修改。

(5)搁置后改。将修改过的文章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修改,这样经过“冷处理”后,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将文章改得更好。修改好后,还可以把原稿和修改稿作对照,从中发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有何长进,从中总结经验,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每次习作后都要按这样的步骤认真修改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5、形式多样,培养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训练基础上形成的。在学生掌握了修改符号的使用和作文修改的方法、步骤后,就要进行形式多样的作文修改训练。

(1)范例导改。范例导改,是针对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举一两篇习作为实例,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修改。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既能提高表达能力,又能训练修改技能。也可以翻阅全班作文后,选择三篇(好中差各一篇),或对全文作精心的、细致的批改,或结合本次训练重点,对作文的有关重点部分精批细改,然后将原文和批语印发给学生或抄在班上公布,从批改的内容到方法,都给学生示范。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展开讨论、修改,从中学会自改作文。记得在一次习作《我的同学》中,很多同学不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例如,有个同学在作文上段写某人学习怎样刻苦,下段又写他生活如何简朴,但中间却没有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人读来感到突然。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以该文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应加上什么句子或段落才能使文章上下段之间过渡自然,然后才自改作文。这样,学生就懂得如何在文章中做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了。

(2)师点自改。师点自改就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过程中,坚持只批不改,用改的符号来指点学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批意见,按要求自行修改习作。这样做,学生就掌握了修改文章的主动权,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例如,有一位学生写〈〈游小桂林〉〉,他不是直接入题,而是用二百多字写了出发前的准备,一路上的见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我在文章后写了这样的批语:“小红,想一想,在该文中,你最想写的是什么景点?哪个景点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文章开头写了二百多字,里面的内容哪些与中心无关?请你认真分析,老师相信聪慧的你一定会改得很棒!”后来,这个学生只用了两句话就使文章一开头就扣住了中心。

(3)互评自改。互评自改,是指习作后,教师把学生的习作收来阅读一番,从中找出带有代表性的问题选择两三篇作为互评的样本,并将这些样本抄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进行评议,然后各自修改,改后交小组交流,相互提意见,然后再各自修改。

(4)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由两位学生交换习作评改。学生互相评改,评得认真,评得仔细,能评出写作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注意作文水平,使各组力量均衡),按作文训练要求,对组内同学的作文逐篇讨论,达成共识后写下批语再作修改。互评互改中,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训练,更能确立学生在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5)比较自改。比较自改,就是在老师浏览全班学生习作后,从中找出好的典型或精彩片断(开头、结尾、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贴上墙,或抄印给学生,向全班学生宣传介绍,然后发还各人习作,让大家自作比较,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自己认真修改。这样做,既可以表扬了作者,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自觉把文章修好,还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6)自批自改。自批自改,是指学生经过范例导改、互评互改、比较自改等批改训练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自己改文章,也应该问问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才合适。这个习惯也要养成。’”开始时,可能有些学生不习惯,但经过实际锻炼并尝到甜头后,兴趣自然会增强。学生批改后,教师要查阅、总结批改情况。对认真进行、且改得好的,要表扬,可把文章张贴在“作文园地”上,还可以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修改的;对敷衍了事的,要进行教育,并要求他继续修改,直到改好为止。

(7)教师复改。老师复改,是指学生自改作文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轮流抽改,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批改与老师批改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引起修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修改技巧。例如,有位同学写〈〈我的父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