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整合也精彩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5:24 体裁作文
整合也精彩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整合也精彩作文

                                   整合也精彩

 

题目:幸福的味道

开头:幸福,它有奇特的味道。在那一去不复返的初中三年里,我品尝了太多的幸福。

结尾:幸福似真似幻,穿梭在我的生活中。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里,总有一些直入人心的幸福。幸福,它有奇特的味道。   

——李亦甜

题目:幸福的时光

开头:青春像一只银铃,只有不停地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结尾:幸福总在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幸福的时光。

——严寒

题目:幸福的味道

开头:青春像一只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地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铃声。青春洋溢着幸福,在细微处品味着幸福的味道。

结尾:青春的途中,有纯真,叛逆,追求,一切都留给了沉甸甸的记忆,在朦胧中回味幸福的味道。

——蒋来

题目:青春的足迹

开头:十六岁的雨季,如同金黄色的灿烂的梦。在这个张狂的岁月中,各种不同的情绪杂然交错,而那些青春所经历的种种,如同那碧绿的爬山虎,占满了我的整个心墙。

结尾……                                            ——林子怡

题目:青春的记忆

开头:还记得,十五岁的雨季,反衬出我们的羞涩;还记得,那一本仓促的青春之书,从不停下它的脚步。至于我们,心灵的距离越走越近。

结尾:默默地注视,只为等待离别的来临。青春的脚步渐行渐远,我们且行且珍惜,青春的记忆犹如繁星,熠熠生辉。

——卢珏

题目:初中,一首难忘的歌

开头:欢乐总在乍现时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时光荏苒,三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时光中的那些音符,在不经意间就谱写了那首难忘的歌,那带着芬芳的初中生活。

结尾:“还记得年少时候的梦吗?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青春真是一本仓促的书,三年如歌生活随书页的翻动而离开。但内心深处的地方,依然飘动着初中生活的音符,挥之不去。

——许嘉郡

题目:这就是生活

开头:美好的初中,美好的三年,美好的你们和我。虽然无法拥抱每一分每一秒,但却能清晰地记着那时我们的模样。也许,这就是幸福。

结尾:所有的时刻都仓皇而又模糊,当某时某刻,我驻足,远远地回顾时,一股甜蜜的泉水喷涌而出。我想,这就是幸福。

——徐家琪

题目:幸福密码  不该错过的幸福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开头: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呆呆地站在镜子前,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天……

这一天或许是痛苦的起点,但当我们站在终点线上,满含泪水回顾时,所有困苦都已随汗水蒸发,只有幸福依然清晰。

结尾: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和我们曾经有过的欢乐和悲伤,而时光越来越远,终于只剩下几首佚名的诗和一抹淡淡的斜阳,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张舒畅

题目:回味幸福

开头: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我们还沉浸在金色的梦幻中。在这梦幻中,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都充满了幸福。

结尾:分针秒针在轴盘上无止境地转动,所有的时刻都很仓皇而又模糊,除非我们停下来远远回味那无止境的幸福。

——吴 

 

 

篇一: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知识,作文行为表现往往不够充实、具体。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限制学生,扼杀其表达乐趣和欲望。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引发兴趣、创设情景、启迪思维上,多媒体教学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手段,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课程整合、兴趣

引语:信息技术与作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把枯燥的讲授、单纯的技术指导,变成赏心悦目的有形画面,把静的字变为动的行,美的景,将生动直观的信息再现于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并进一步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对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多媒体就是以其逼真形象的视听效果,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以及纷纭繁多的图文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课堂教学就此生动起来。如教学六年级看图习作《假文盲》时,课本上只提供了一组缺乏生命力的漫画,许多同学受思维的局限,苦于内容的匮乏,感觉无从下笔。我根据漫画的内容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将文字、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声情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的塑造出漫画中无助的妇女和孩子,冷漠无知的男青年等人物形象。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看完课件我再组织同学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大家根据课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互溶,为作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此,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便不难做到了。

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丰富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可见,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小学生的生活可以分为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生活经验两个方面。学会以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习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看课外书报的途径来获得生活经验。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渠道。网络有着海量存储和覆盖全球的传播范围,它创造的虚拟空间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天下各种事情,获得各种知识与信息。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作文《我会克隆》时,由于对“克隆”的信息不能从直接生活经验中获取,起初我对什么是克隆也不了解,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结果学生还是不知道克隆是什么东西,我

也说不清楚。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网络,于是把学生带到电教室,进行网络教学。当我把有关克隆的知识放在屏幕上时,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想象也丰富了,发言也多了。出现了诸如“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地球”、“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妈妈”、“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水”等等这些优秀的作文,作文中还不时出现了“复制”、“基因”、“细胞核”等等概念抽象的词,让人眼前一亮。这样一堂生动的作文课展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相反,无“趣”生“忧”,生“忧”则必“厌”。正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就是这个道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朵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可见,优秀的作文也得由兴趣的滋养来浇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这是习作个性化文章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信息技术整合于作文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学习工具,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枯燥的习作要求变成动的形,美的景,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a)以图人境。我的做法就是以生动鲜明的图片或录像、课件引导学生进入习作情境。如在以“秋”为主题的习作指导课上,我先播放了关于秋的风景,分别从“秋天的颜色”、“秋天的声音”、“秋天的味道”、“秋天的故事”等几个方面,播放了秋季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瓜果飘香的果园,丰收的农场等,这些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的空间,唤醒固有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要表达主题的感受。

(b)以声激情。声音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另一种方式。多彩多姿的音响作文教学就是典型范例之一。声音常会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城市的喧嚣,乡村的静谧,机器的轰鸣,山谷的回音??各种音响只需轻轻触动播放按钮,就可以随意播放。多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刺激了感官,增强了听觉效果,将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借助提示想象画面,构筑意境,进而作文。如在教学《今天我买菜》时,课堂上让学生一边听菜市场嘈杂的录音一边展开想象,商贩们在大声的吆喝,买菜时讨价还价,车辆川流不息,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一组组情节,实现由声音经想象到作文的跳跃。

(c)以文会友。小学作文应鼓励学生真心写,写真心;实话实说,大胆地抒发“童心、童真、童趣”而不能以文字载道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少一些无中生有,多一些想象和幻想。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我想作文不一定是主题积极、理想崇高,但一定是五彩斑斓、形式各异的。它是一种真实的表达方式,是一种蕴藏内心但袒露文字之中的对话。在习作中我经常找来一些发人深思,触动心灵的文字,通过大屏幕,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进入一种奇特的情的意境,心灵为之震颤,在和谐的氛围中,最终敢于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见解。

作文的评价。它不单单是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也并非被排斥在修改作文的门外,这其中更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它还涉及学生自身的评价水平。使学生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更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与否的直接表现。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变革传统写作教学“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提倡学生间交流与评改,提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具体要求。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如在教学情感作文《等待》时,我首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信息技术的运用即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交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的处理。如在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上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的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与评改中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种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把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体验的各类生活、参与的各种活动统整到习作中来,为我所用。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体,彻底改变原有的“要我写”的被动局面,视习作为乐事,把习作视为学习的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网络作文教学强化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重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信息每一天也是新的。”只有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才能做信息的主人,跟上信息时代的节拍。借助信息技术,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了。同时,也给每位学生,铺设了一条提高习作水平之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小学语文教师》

2、阎蔚、汪潮《新概念作文教学的实践》

3、戴宝云《小学语文教育学》

篇二:悦读联播(初一上)经典文章及练习整合

悦读联播(共5课)练习

班级:

姓名:

悦读联播

悦读联播

悦读联播

阅读联播

下页

篇三: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常德汉寿毛家滩中心学校毛光贵

内容摘要:

利用网络,收集和展示学生习作,培养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当学生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后,我就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多读名家作品。为了深入引导学生,我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小荷露尖》班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作文交流的容量。利用版主的修改权限,我还进行即时评改,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现自我。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作文教学、整合、体会

新世纪快速渗透的信息网络、激烈涌动的知识经济,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它以强大的功能,巨大的开放性,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机遇和挑战。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勤于收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网络,收集和展示学生习作,

培养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刚开始学写作文,学生常常带有一种畏惧心理,认为作文是神秘高深的。开学伊始,我就利用信息技术课带领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优秀儿童少年网页,如“金色少年网”、“创新作文网”、“中国作文网”等,让学生阅读了大量同龄人的作文。当同学们看到许多同龄人也在网站建起了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各类习作都上了网,十分羡慕。我也积极鼓励学生,只要自己努力,你的文章也能上网,并能拥有自己的主页。在惊羡之余,学生也产生了我要表达的需求,激起“我要写”的欲望。我利用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认同和赞赏的心理,改变原有作文评价标准,带着“放大镜”,及时发现平时学生优秀的日记作文,把它输入电脑,编辑成《小荷露尖》作文小辑,上传到学校网站,添加进“学生作品”栏。凡是上网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及时查看到我班同学的最新习作。通过查看人气指数的高低,就有一种成就感在促使学生进一步写好作文,不断地超越自我。为了鼓励全班每一个同学,我也把目光放在弱势同学身上,让他们也有文章“发表”的机会。从而激发群体习作的热情,形成了“比、学、赶”的良好氛围。对于其中特别优秀的习作,我还也积极向网上作文类期刊投稿,推荐他

参加网上作文大赛。这样,为学生的成长打开另一片蓝天,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习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当学生打开学校作文网,看到自己的习作时,自信心、成功感便会油然而生。

二、巧妙处理,深入引导

当学生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后,我就顺势引导他们多读名家作品。我与其他各科老师联系,凡是有机会到电脑室上课,就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文章,查找一下网上其他学生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查阅了许多中外名家名作。学完了《寓言两则》,学生们上网查看了许多寓言故事,如闻名中外的《伊索寓言》,还有《中国古代寓言》、《中国现代寓言》等。同时,他们还在校园网站上点击《动画点播》,观看寓言故事动画片《安徒生童话故事专辑》等,直接感知到了文学作品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魅力。为了学好每篇课文,同学们也常常自发地上网查找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学完了《海燕》一文,同学们就上网查阅了许多描写大海的名家散文,像峻青的《海滨仲夏夜》、陈窗的《海南岛散记》、杨朔的《黄海日出处》等,都沉浸在名家笔下的海景中了。同学们还在网上诵读描写大海的儿歌,欣赏歌唱大海的乐曲。此情此景,是

任何语言也无法准确表达的。为了深入引导学生,我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小荷露尖》班报。这样,样式更活泼,插图更精美,色彩更丰富,可读性也就更强了,上传也更及时了。其他班的同学也常常上网查看我班的班报,发表他们对习作的意见。我班刘文军的习作《春天的微笑》上传校园网后,就收到各种点评和建议73条。通过网络互动,刘文军同学亲历了习作交流和修改的过程,体验到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对他今后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作文交流的容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铺设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写作热情,乐于把自己的生活世界看成习作的资源。同时,将文章修改权真正还给学生自己,在自己动手改中体验到了修改的乐趣。信息技术在作文讲学上的适用,使学生成为了习作的主人,享受着习作的成功之乐。

三、大胆创新,展现自我

随着网上习作的传播,大部分同学都爱上了写日记,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利用网络,拓展了习作的途径,加强了师生交流。每次带学生上网时,总是让他们阅读自己或同伴的网上作文,相互评点一番,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我则利

用版主的修改权限,进行即时评改,并鼓励学生通过“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大胆创新,充分展现自我。在进行“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习作时,我也写了一篇《赶时髦的外公》,挂到校园网上。在这篇文章里,我着重写了77岁的外公坚持学电脑的故事。学生上网浏览了这篇文章,都很受感动。他们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二次修改。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是“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才有可能凸现语言个性,展示自我风采。我班的黄雅兰同学,原是一个中等生。自从有习作在《小荷露尖》上发表后,就一发不可收,喜欢上了写日记和作文,有时一天写上了好几篇。通过网络作文,激发写的欲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后,慢慢地,学生变得爱写作了。在去年的全省校园文学大奖赛中,我班就有一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三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当同学们从网上看到自己获奖的喜讯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它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扩大作文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写作的范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

下页

篇四:浅析中学生作文素材写作整合MicrosoftWord文档

浅析中学生作文素材写作整合

贵州省正安县太坪中学:任昌敏

提要: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老师总是说“学生日记已写了!”“周记也记了!”“片段积累也搞了!”学生的作文还是缺少对生活的深入剖析,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缺失个性化的思想,内容苍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现在学生身边的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还是提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生在写作前没有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整合。现就学生在写作前如何整合写作素材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素材整合

写作的“源头活水”来源于哪里?它源于生活,源于阅读和网络资源。可是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老师总是说“日记已写了!”“周记也记了!”“片段积累也搞了!”学生作文还是缺少对生活的深入剖析,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缺失个性化的思想,内容苍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我们身边的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还是提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写作前没有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整合。本人就中学生作文素材写作整合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整合生活积累中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提炼。家里、学校和社会都是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每天都和人打交道,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对于这些人,无不都给我们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记下了不少让人记忆犹新的事。大家都经历过春夏秋冬,花之韵、夏之音、秋之歌和冬之曲能否再现于我们的习作中,这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在写作前对生活积累的素材如何进行整合呢?

1、多观察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写作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观察,即写作观察。它是指写作者为了写作目的,用五官去感受生活和事物的特征,获得写作的材料,去开发和丰富写作信息(包括思维信息、思想信息和

情感信息)的一种前写作行为。“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在写作前必须将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还原于生活,并多角度地观察源于生活的人、事或物。如朱自清的《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作者用真挚的情感写出了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了真实的景物。这取决于作者将春雨还原于生活并进行写作观察,捕捉事物特点写出了春雨的细密、细亮、细柔的特征。“如要创作,

运用和展现。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中,不管是课本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哪我们在习作时该如何整合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呢?

1、多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我们习作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语文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与文本的对话中积累下来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故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畏浮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千古名句;再如“司马迁宫刑后写出《史记》”等名人故事。我们只有多理解,挖掘写作素材里的精美情感,写作时才会左右逢源。真正达到写作与积累结合,写出好的文章,写出精美的文章。

2、多仿写

伟大的唐代诗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接触教材外,还接触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和报刊杂志等。我们与其进行文本对话时,精美的语句和标题等曾让我们心动不已,于是读书笔记,读书卡片等形式为写作积累了不少的素材。然而,怎么去整合这些素材呢?仿写,无不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之一。如仿标题,在一次以“天真”为话题的写作时,一位学生仿电视剧标题《都是天使惹的祸》拟题为《都是天真惹的祸》。这样无不使作文标题新颖亮丽,优美而富有诗意,成为引人入目的

特别是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了不少的素材。它有我们看过的精彩故事与文章,有我们诵读过的富有诗意或哲理的名言警句等,哪我们在写作时怎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呢?那就是多整理!我们可以做到一学期小整理,一学年大整理。把积累的写作素材按“我与社会”,“我与历史文化”和“我与人生”等进行整理,从而在写作时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不同标准的选择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干瘪乏味,“活跃”了写作需要的材料,使写作时构思时有所仗恃,才能下笔千言。因此,整理整合现在的素材是作文成功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