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完美的她2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14:56:08 字数作文
完美的她25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完美的她250字作文

  上了高中以后,我认识了她,我们在一起军训了9天,在一起挨骂,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她,可是我只是个高中生,还没有到结婚生子的年龄。她是温柔的女孩,是乐观的女孩,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

  他也很喜欢我,有一天她提出要和我坐同桌,我也非常乐意,不知不觉我们度过了军训的9天,虽然我们只有在训练时看到他,可我一直在关心她,她的朋友是我的朋友,每次我们都在一起分享零食,在我心中,她总是那么完美!她不是最漂亮的,在别人眼中也许不会这样好,我对她一心一意,我们曾约定,好好学习,考个好点的大学,我们互帮互助,希望我们如愿以偿!

    高一:李永祥

完美作文材料

缩小你的梦想

在英国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的确,在实现梦想的进程中,适当缩小梦想,轻装上阵,才有可能为疲惫的心灵注入永久的激情和活力,更有利于稳扎稳打。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成绩提高1厘米。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也没有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心平气和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后来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如果当初广告商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未必敢揽这份差事。

分析:在现实中,多数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原因并不是完成梦想的难度过大,而是梦想太大,让自己感觉太遥远。如果我们具有一点布勃卡和莱德那样的智慧,把梦想缩小到“1厘米”、“一个剧本”,也许会少许多上述碑文那样的懊悔和感叹。

适用话题:梦想、距离、脚踏实地

去掉“如果”,改说“下一次”

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绩卓著,在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有1000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方法。

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1000页,里面有治疗方法3000种,药物1万类,但所有的内容只有几个字。”

在学生的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如果,下一次”。

这位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

医治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如果”改为“下一次”,“下一次我有机会再去进修”,“下一次我不会错过我爱的人”??造成自己心理障碍的,影响一个人幸福观念的,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物质上的贫乏或丰裕,而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改变。如果把心灵浸泡在后悔和遗憾的水中,痛苦就必然占据你的整个心灵。

分析:在人的一生中,懊悔就像一剂慢性毒药,在无休无止中磨灭你的意志,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你的快乐,降低你成功的几率。它又像一些蛰伏在我们生命长堤上看似渺小的蚁群,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自己造成的薄弱点吞噬。去掉“如果”,改说“下一次”,你就找回了真实的自己,它就是你的财富,包括阳光、空气和水,还有你心底的喜悦和脸上的微笑。这一切对谁都非常重要,只因为它构成了使你成功的要素。

适用话题:快乐、遗憾、向前看与向后望

人生观 价值观

张黎刚,舍得之美

16年前,当即将得到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位时,他退学了。

9年前,当即将获得哈佛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时,他回国了。

8年前,当即将升任搜狐

适用话题:放弃、人生观、追求与完善

多一圈定律

野田圣子37岁就当上了日本内阁的邮政大臣,在重男轻女的日本,成为无数现代职业女性的精神动力和学习楷模。她为什么能够如此突出?在一次演讲中她说,这全得益于她刚进入社会时的一次培训。

圣子的

2007年5月28日,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使得无锡市自来水发出臭味,全市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直接引发了一场影响全市200万人口的供水危机。都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但发生在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前夕的无锡水危机,再次敲响了太湖生态警钟。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沭阳县地面水厂检测人员发现城区生活供水遭到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过水质检测,发现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沭阳县随即关闭城区供水,启动城区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陆续开启33口自备井,以缓解城区人口的饮水困难。

“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而今年夏天以来太湖,巢湖的蓝藻接连爆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各地水污染危机的接连爆发,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不仅使我国的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日常生活。

分析:一系列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但向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还使我们面临传统工业化发展的挑战。

适用话题:底线、水污染、发展与生态

20亿只老鼠大闹洞庭湖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州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在洞庭湖区沅江市、君山区、华容县等地一些防鼠设施不够完备的地方,东方田鼠则突破了人工防线,侵入稻田和村庄。老鼠们筑巢而居、啃食作物籽实和根茎,所到之处,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水稻因根茎被咬伤而成片枯死。

一场规模浩大的“人鼠大战”拉开了帷幕。当地群众沿着大堤打老鼠,一棒打去,能打死两三只;一铲拍下去,能砸死七八只。还有人干脆用平时捕鱼的抄网捉老鼠,一网能网住几公斤。大通湖区统计数据显示,从6月21日开始,全区共捕杀90多吨老鼠,约225万只。

在我们的想象中,美丽的洞庭湖该有渔帆点点,该有芦叶青青,该有晚霞暮色,该有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描述的所有景致。如果说大海予人壮观,那么,洞庭湖就该是精品式的良家女子,让你左顾右盼,处处非凡独特。如此神仙洞府,何时起,竟被老鼠占领,并且倾巢出动,耀武扬威地向人类挑战? 湖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学建教授认为,造成洞庭湖周边鼠害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他分析,近两年,长沙上游来水减少,洞庭湖湖滩裸露时间加长,给东方田鼠繁殖提供了时间。邓学建认为,生态平衡被破坏还表现在东方田鼠的天敌猫头鹰、老鹰等数量急剧减少,特别是湖南人开始大吃味蛇后,野外蛇的数量急剧下降,失去天敌的东方田鼠大量繁殖,终成祸患。

分析:又一场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酿成祸患的例子,警钟一直在长鸣,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幡然醒悟?

适用话题:人鼠大战、生态平衡、自然的惩罚

学会认识

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对手是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选列车,车后安放了一尊大炮,每到一站,就鸣炮30响,加上乐队奏乐,声势之大,史无前例。道格拉斯得意洋洋地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的气味。”林肯面对此情此景,一点也不惧怕,他照样买票上车,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发表这样的竞选演说:

“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选举结果大出道格拉斯所料,竟是林肯获胜,并当选美国总统。

分析:表面的浮华固然值得一看,但在真实面前,却会裸露苍白和虚假。

学会认识自己、社会和他人,就会得到别人的支持。

适用话题:诚实、较量、对手、名人

苦难就是财富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一次聚会,一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

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更是刻毒,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

下页

完美与残缺的话题作文材料

作文培训材料

请以“残缺和完美”为话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1

残缺与完美

朋友搬进了新居,数位好友齐聚,贺其乔迁之喜。

主人不俗,懂得享受生活,虽不富裕,屋子却布置得简单而富有情趣。阳台很宽敞,悬挂着几盆花花草草,红绿相间,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春日的艳阳下,散漫地坐着,随意地吃着水果,喝着饮料,眺望远处的高楼,近处的鲜花和草坪,谈论着轻松的话题,时空好象静止了,没有人愿意打破这份难得的温馨。

“嘿!你们看出来没有,这几盆花草有真有假。”一位细心的女士说。

“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呢?”有人反问道。

“不用手摸,不用鼻子闻,谁能在五米以外准确的指出真假,我就送给谁一盆郁金香。”主人有些得意地说。

于是大家都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我是植物盲,奇怪,不管我怎样努力,也记不住各种花草树木的名字,更辨别不清品种的好坏,喜欢观赏植物,却总是说不出所以然来。我只知道那些能够令我心旷神怡的就一定是好植物,一文钱不值的野草,有时候比标价几千元的奇花异草更令我动心。

眼前的几个盆栽,都长得很茂盛,看起来个个碧绿如玉,青翠欲滴。花儿,也开得有声有色,汪洋恣意。猛然看去,的确难辨真假。可是看着看着,感觉出来了。我发现有三盆花依稀能够找到枯萎的残叶,有的叶片上还有淡淡的焦黄,显示出新陈代谢和风雨侵袭的痕迹。可是另外两盆,绿得鲜艳,红得灿烂,没有一片多余的赘叶,没有一丝杂草,更没有一根枯藤。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精心制造的结果,它们显得完美无缺。看着它们,我那轻快的心荡起了一阵涟漪,似乎这完美的东西远不如那些夹杂着残枝败叶的新绿更令我愉快。

我曾经去过的一个美国国家级沼泽森林公园。时值枯水季节,我们很幸运,可以沿着小径一直走进沼泽森林的深处,那时候,大自然的魅力深深地震憾了我。举目望去,一株株笔直挺拔的参天大树,伟伟煌煌地一直蔓延到天地的尽头,间或有几株不知何时被风吹倒的树木歪在地上,有的渐渐风化了,长满了绿苔,松鼠和一些小动物们用它做窝,嬉戏其间,别有一番情趣。我想,如果没有这些倒掉的残木,没有参差不齐一蓬一蓬的灌木从,只有整齐划一的栋梁之材,这原始森林就会逊色多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太完美就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儿童的可爱,在于他们的天真和稚气,尽管他们常常摔跤,需要人掺扶。青年人的优点,在于他们敢冲敢闯,在于他们的蓬勃和朝气,哪怕他们常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年人的可贵-----------------------------------因为有了他们,世界才显得生气勃勃,一片生机。

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孕育在这于艰难困苦搏斗之中。长城的雄伟壮丽,在于它不惜蜿蜒曲折,艰难跋涉于丛山峻岭之中。长江的气势恢宏,在于它历尽艰辛,绕过无数激流险滩,毫不动摇地奔腾呼啸,滚滚向东而去。没有荆棘丛生的杂木和小草,就没有长满参天大树的原始森林。没有艰难困苦,就不是完整的人生。一辈子没有受过挫折的人,是一个活得苍白乏味,活得最没意思的人。

“那盆没有枯叶的花是假的,虽然它看起来更鲜艳,更完美无缺,但是我还是喜欢真的。”有人打断了我的思绪。

看来,我的悟性实在太差,我所想到的,只不过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一个非常浅显随处可见的道理。

2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总会有一些缺陷。也许,你的缺陷被你的美丽所掩盖,也有可能你的优点被你的残缺所掩盖。无论如何,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大家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残缺不意味着你将失去一切,残缺也可以拥有快乐和成就。

他是一个残疾人,双手只有五根手指,左手只有两根又大又粗的手指,右手的三根手指有两根是不能自由动弹的。很难想象,一个个标准的毽子,就是在这样一双残缺的手中做出来的。剪刀与他的手完美地结合,只见他用剪刀随便摆弄几下,一个精美的毽子就这样在他的手上诞生了。更为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还会拉京胡,而且他还能写一手潇洒飘逸的字。一个残疾人做出连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不能不说是他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书写人生壮丽的篇章。而他就是在北京赫赫有名的“毽王”张德光。

残缺并不意味着丑陋,残缺也可以美丽。

断臂女神维纳斯,这幅无与伦比的作品,现在屹立在法国卢浮宫内,维纳斯用她那甜美的微笑来迎接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维纳斯,她是爱与美的化身。她没有双臂,但是她依然美丽。她的残缺是那么地恰到好处,她的美来源于她的内在,当然也来自于她的残缺。透过她那坚定的双眼,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见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犹如置身于希腊神话之中。

残缺并不意味着黑暗,残缺也可以光明。

美国着名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她的一生只拥有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是她并不气馁,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本应属于自己的光明。海伦·凯勒一生注定残缺光明和旋律,她不屈不挠,不想命运屈服,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且出版了影响儿童一生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用美国着名作家拿破仑的话来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夜深了,我进入了谈谈的梦乡。在梦里,我梦见我拉着“毽王”张德光、“断臂女神”维纳斯以及海伦·凯勒的手,而那一双双手都是用她们的信念和残缺铸成的。

人生注定有许多残缺,他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机会。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十全十美:鲜花永远不会凋落、月亮永远是圆的、太阳永远挂在天上,那么我们就不能体会枯萎的无奈、残月的凄凉和夜空的神秘。

残缺,是上帝赐予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在乎自己的残缺是否过于明显,残缺意味着上帝偏爱你的美味。

3

生活,它总是不尽完美的,现实有时总是残酷的,只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一半,然后把另一半藏起来,它总是赋予我们热情,引诱我们去寻觅,却又总是留下更多的思索与惆怅。我们无法要求世界去完美,就像我们无法要求自己一样,但是只要用心去寻找,去感悟,就会发现相对比较残缺的美。

残缺,在我们心底是可怕的,但是用心去体会却发现,残缺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她就是残缺的美,她的魅力就在于那只断臂上,如果她与我们一样是完美的,那她美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开始欣赏破碎的东西,有时我会认为完美并不是那么好,就像早晨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会觉得自己金灿灿的,感觉还是完美的一片阳光好,但是当你站在树下,阳光透过叶子照到自己的身上,斑斑点点,这就是破碎的美,难道你说这破碎的美比一整片的阳光要逊色?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大地一片红色,这是一整片的美,真的好美,但是当你站在断墙后,站在夕阳无法完全照到的地方,你就会看见特殊的不同于外面景色的,支离破碎的美。透过大大小小的破洞,照射在地面上,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图形,无数个斑点汇成了一幅奇妙的抽象画。当夕阳的光辉消失在地平线上后,黑夜将世界吞噬了,只剩下了黑白的景色,当月亮出来时就不会有星星吗?看吧,整个夜空都被月亮照亮了,想要寻找星星,目光却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那完美的白,的确这时候的完美要比残缺好,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被月填满了,唯独有偶,我靠在一棵树上,面向西方,树冠把月亮挡住了,只有几片破碎的白映在背上,但是眼前的是许许多多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仿佛在玩游戏,又仿佛在聚会,比那孤独的月美多了。

完美与残缺真的很矛盾我希望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果不出所料,今晚的月是那么圆;暗蓝的星空是那么美;竹林又是那么的幽静。一切的一切仿佛在静中生在静中灭…我不要这般憔悴,不要这般萧条,不要这般冷寂…然而完美的背后总有破碎。支离破碎才是美!残缺才是美!残月是美的!在它最暗最弱的时候是美的!它在慢慢积蓄力量,拼命的努力绽放出光彩!然而它疲惫了,就在刚才!它孕育而升的是一轮满月!它光净,耀眼,夺目!那散落的满地碎银,便是这残月之前所谱写的美丽画卷!!它即将孕育而生出新的满月! 枯叶是美的!在它最黯淡无光的时候是美的!它在慢慢贮藏力量,力求保存充足的营养!然而它困倦了,就在之前!它还茂盛苍翠地挺立在枝头!它青翠,透明,光鲜!那散落的荫下的斑驳星点,便是这枯叶所做的伟大诗篇!!它即将作为营养,为新生的叶做准备!

换一种角度来看,其实任何事物也有可爱的美丽之处 ―― 残缺美。因为太过一帆风顺,太过于完美,反而腻味无趣心生厌倦不值得珍惜了……残缺真的很美!

真的!残缺也是一种美!比完美无缺的境界还要高!因为破碎证明了它之前的完美!也说明即将会造就新的完美!也许有些事物它完美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它是完美的!只有它破碎的时候才会让我们懂得珍惜!!!

美丽不因残缺而晦涩!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残缺更增添了美丽的成分。

4

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

不完美与完美2014届宝山区一模作文

2014宝山区一模作文

作文题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

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以上两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题型分析 言论类+组合型

文体要求 议论文

1.言论类供材重在把握言说者的主观目的和言意重点。

2.组合型供材重在兼顾各项供材,通过比较异同、分析倾向、辩证阐发等策略,确定立意。

3.议论文要以说理为主,构成论证逻辑。

二、概念解读

1.关于“不完美”

从人的生理条件看,视力不如老鹰,嗅觉不如猎狗,勇猛不如虎,迅捷不如豹,就生理而言原本就是不完美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有思想。但人毕竟是人,人不能做到像神那样全知全能,还是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现实。有些考生仅仅以残疾人为例来说明人的不完美,这只是一孔之见,不能说明人的本质特点。“人所不能者,即为限制,即为残疾。”史铁生的话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残疾,洞悉人不完美的根本。

就人生而言,美丽的容颜,甜美的爱情,美满的家庭,高贵的出身,富裕的家境,显赫的地位,辉煌的成就??这一切谁能全部拥有?最要命的问题是,你能活多久?

所以,所谓的“不完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绝对的,必然的。

2.关于“完美”

完美的人生不在人间而在“彼岸”、“天国”,这是意念(信仰)的产物,我们无法确证这种完美的存在,而对天国的向往却反证了人间的不完美。

既然完美并不存在,那么,对完美的追求岂不荒谬?

绝对的完美虽然并不存在,但是还有相对的完美,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比较确立起关于完美的标准,这也是题中“更加”一词给我们的提示。完美也带有主观性,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完美的认识也不相同,比如童年对完美之境的憧憬与长大之后就截然不同。完美还带有不确定性,试看世上多少天造地设、郎才女貌的一对佳人,时过境迁之后劳燕分飞。

所以,人生的种种完美都是相对的、动态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三、两句话内涵分析

1.分析

我不曾经历沧桑,因为沧桑属于生命。我活出的是生活。

大成若缺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诚然,人们生来就是在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每个人都渴望完美的人生。然而,完美与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缺憾中体现完美,在完美中发现缺憾,大成若缺,十全九美,或许缺憾也是一种完美。

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在创作之初,本是有手臂的,但创作者发现此时无论如何都不如没有手臂时更加协调。断臂的维纳斯的美世人皆知,她的完美正体现在这一缺憾之中。多少年来,无数雕刻家都曾尝试使她变得更“完美”,但无一成功,因为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不完美。所以说,缺憾之中也孕育着完美。

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一个特殊的意外,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变得更为完美。然而,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间有两种遗憾,一种是没有完成后的遗憾,另一种是完成后的遗憾。当我们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刻意追求,倘若追寻不到便会产生追寻不到的失落;倘若寻找到了完美,又失去了不断寻求的勇气与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不完美。

更进一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刻意追求的“完美”又能保存多久?等到这种所谓的“完美”消失时,我们还会有勇气去寻找新的完美吗?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在少年或是中年不断追求完美,过着近乎完美的人生,饱读诗书,名震一方,只着博取功名。但这种看似完美的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当考场上的失意,官场上的落魄接踵而至,多少人因此而消迷一生,唐寅、柳三变??不胜枚举。在刻意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对抗缺憾与打击的勇气。

冯至说:一段美的生活,无论是为了生或是为了死,为了爱或是为了恨,都无异于这样一个抛掷,在陨落中有坚持,在停留中有克服。真正的完美绝不是我们在追求的某个事物,这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是我们不断追求这一姿态。或许我们会有寻而不得的缺憾,但却获得了过程上的完美。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缺憾或许也是一种完美。

永远未完成

有人说,人本来就不完美,人的一生要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有人说,人本来就不完美,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我说,人生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永远未完成的态度追求完美,追求的过程使我们进取、充实、行走,拓宽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完美是原因不是目的。对完美的向往与追求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原因。不完美使人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而追求作为推动力,使人们主动地向完美的境界前行。散文家蒙田曾说:“心灵没有追求便会在空乏的流域漂流。”不能因为知道人生不可能完美就得过且过,漫无目的的止步不前,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会一步步迈向死亡。只有当生活有了追求,我们的灵魂才会在向完美迈进的过程中升华。正如木心先生所说:“我所见过的人生只是路过,无所谓完成。”追求便是永远未完成的。

不完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完美了。钱钟书先生一生只认真做好一件事,他只写了一部小说《围城》如此低产可谓不完美,但是它所触及的深刻哲思近于完美的境地。林徽因的生命有贫穷没有卑微,有困厄没有鄙促。她的悲闯(悲怆)打破大团圆的完美结局,她的高尚却使人生的大美完满。从美学的角度说,留白是不完美,但人们心灵的思想会完整留白的意象。断臂的维纳斯是缺憾美而不是缺隙(缺陷),《红楼梦》的结局完美地让无数后人想象勾勒出自己的桃花源。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来说,尽力后的不完美是美丽的遗憾而超脱于缺憾,几近于完美,如水,几近于道。

罗曼罗兰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完美也是英雄主义,如何在认清人不完美的本质后仍能以有限的精力追求而不至于陷入迷失的危险之中。我想我们只有认清自我,才能不断地追求。正如林语堂先生告诉我们,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源泉。自然便是本我,超我是基于本我的。追求完美不意味着追求实用主义制造的名利,也可追求本真的静美、生命的人情美、自然的壮美。那就基于自我清明认识和对价值观方向的感悟。刻意地追求完美只是为了活着这个目的标榜个人能力,而顺应内心声音的追

求完美却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使人生更充实。

追求完美也不是要一味做加法,我们可以做减法,摒弃占有提倡拥有。如张岱陶渊明摒弃财权名利束缚以退为进,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完美反倒转换为他们内心完美境地,平淡却是生活的真味,质朴却是自我的坚守。

我想化用杜拉斯在《情人》中的话以结:完美是不死的欲望,是平淡生活的英雄梦想。以永远未完成的态度追求完美,提升自我,亦如我心。

谁的完美阴了晴圆了缺

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是该使自身变得更加完美,却也大可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水至清则无鱼”,完美的定义并不仅仅局限在于完整和圆满,而在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和无愧于心的尽力而为的态度。

年复一年的月,从新牙似的月变得稍显丰腴,从半满的月眉到了最后完全圆满的月。这就好像我们一步步追求完美的过程。而若是月从未有缺又何必追求圆,谁又能说残缺不是一种美呢?

断臂的维纳斯如今在众人眼中难道不完美吗?与她的残缺相对,世人对她不同的想象补足了她没有双臂的缺憾,甚至比她有双臂更加“完美”。由此看来完美可以像新月一般残缺。所以不用刻意追求完美。

又比如说圆明园,当年的“一伙强盗”闯进了美轮美奂的圆明园,打砸抢烧过后的它早已不复昔日的盛景。现在更是无人知晓它原来有多绮丽了。可因为不知它的原貌,因为它的缺憾,在每个人不同的构想中圆明园有着不同的美。即便我们有技术可以复原当年的圆明园,可是哪里有每个人心中的圆明园美呢?

事物的完美其实并不在于完成和圆满,而在于我们心中的价值。

而另一方面,完善自身是必不可少的,但只需使自己的态度“完美”便可。一代大师马寅初,是著名的现代经济学家,改革开放初期只有他高瞻远瞩地看见了人口急速膨胀的隐患,他孤身一人面对“右派”的高帽,也要说出“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他用自己无愧于心的态度,单枪匹马出来应战谩骂。最终他的理论还是得到了证实,他的坚持是对的,他尽力而为地强调自己的理念,谁能说他不完美?

完美可以像满月那样内心完满。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管是月还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都必将经历缺憾。我们不必事事追求完美,有了缺憾反而能知美的可贵,更不必事事圆满,完美止于内心的完满。我们追求的完美合乎价值观,无愧于心尽力而为的态度。

夜色正浓,月牙勾破了云朵偷偷探出了脸??

最美来自不完美

叔本华说:“人生而有欲望,欲望来自于欠缺,而欠缺便是痛苦。”

有所欠缺便是不完美,不完美是我们的起点,不完美是我们痛苦的来源。但我们又何须让起点便决定了终点?何必只看到不完美这一必然的结果?

尼采说过,人生确实是痛苦的,但痛苦何尝不是一种欢乐?能够承受痛苦不正是一种欢乐吗?更何况去征服痛苦呢?

不完美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白纸上的墨渍是一种不完美,哪又何妨让它晕染开去,造就一幅写意山水画呢?

存在的无意义是一种不完美,但这何妨我们精彩地活过一生,在喜乐悲愁里感受真正的生命,抑或是去感受生命死而复生,永恒轮回的无限充盈呢?

最美必然脱胎于不完美。

悲剧的意义不正是从缺陷与不完美中领悟美的至高真谛,从个体的悲剧与死亡中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强大与不灭吗?不也因此,悲剧往往能超越喜剧,使人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吗?

不完美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但我们何必让不完美成为我们人生的全部,纵然它决定了起点与终点,也不妨碍我们去享受一个完美的过程。

贝多芬好似并不完美,在疾病的困扰中度过了愁苦的晚年,然而,当他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在乐谱上,创作出一曲曲震撼世界的乐章时,那何尝不是一种完美?

尼采一生很不完美,在误解、疯狂、孤独中度过了一生。然而当你走进他的著作,感受他那用人格和血肉铸就的思想时,你便会惊叹他完美的一生!我愈发能够想起,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最美”不正是在不完美,甚至是于痛苦和残缺中铸就的吗?

正如尼采所言:“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把我们,连同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都化为光明与烈火。我们全然不能是别种样子!”

是啊,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在伴随我们的诸多不完美中,奋力地去寻求完美吗?

正如今天,阴雨,凄风,但我们依然爱树木摇曳的身姿,爱大自然造物的韧性与刚强,爱那云间偶尔投下一瞥的太阳,那调皮的眼光。

我爱这人生的不完美,因此我才努力从原来无意义的生命中追寻完美,因此我才觉得这不完美之中有着最美。

完美与不完美范文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

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若是人人皆完美,就不应有爱恨离别,生老苦痛;更不会存在“千里孤坟”“天涯断肠人”。正是因为人生生而有缺陷,我们才会寻找人生的意义。即我们这一生,要追逐什么?有人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完美的过程,有人认为把完美奉为人生目标的人永远达不到完美。

那么我们对“完美”的态度究竟该如何摆放?是追还是不追? 追逐完美的人往往信仰着“尽善,求知到尽头”。他们朝着内心的一点,心无旁骛地奔跑,经过十年如一日的跌跌撞撞,最终会开启真理的大门。正如侯仁之用双脚丈量中国遗迹,叶笃正用严谨为中国气象学护航。他们始终追逐着心中对知识的完美,他们的最终目标,定收获最尽头的真理。

无可厚非这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但正因了人人生而不完美,思想总会产生分歧。有人认为追求完美是一种缺陷,人生应当时徐步慢行,享受风景、苦难与缺陷。

霍金在一次采访中说道:“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0,从那以后,一切都是额外的津贴。上天给了他一副最不完美的身体,却也改变了霍金对一味追求完美的目标。“我的人生已不可能完美,我能做的就是享受这苦难,让一切的额外津贴过得有意义。”在失去再次行动的能力之后,史铁生表示他已了然接收,接纳并且放下,追求完美是一种缺陷,我只能让我的余生无悔。

“无悔”,“有意义”。我们为何不能把它们当作信条?谁能给完美下定义吗?主观的完

美就能造成客观的穷极之境吗?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我们生的时候不必期望死的来临。正如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用想着终点要到达哪里,所有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完美本就是到不了的。你可以追逐它,但是不能把它当作生命的终点。顾城在19岁时写下:“生命与生活无关。

”完美是世界的境界,而无悔是人生的意义。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就如同我承认我不曾拥有一切完美与不完美。

我不曾经历沧桑,因为沧桑属于生命。我活出的是生活。

大成若缺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诚然,人们生来就是在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每个人都渴望完美的人生。然而完美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缺憾中体现完美,在完美中发现缺憾,大成若缺,十全九美,或许缺憾也是一种完美。

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在创作之初,本是有手臂的,但创作者发现此时无论如何都不如没有手臂时更加协调。断臂的维纳斯的美世人皆知,她的完美正体现在这一缺憾之中。多少年来,无数雕刻家都曾尝试使她变得更“完美”,但无一成功,因为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不完美。所以说,缺憾之中也孕育着完美。

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一个特殊的意外,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变得更为完美。然而,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间有两种遗憾,一种是没有完成的遗憾,另一种是完成后的遗憾。当我们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刻意追求,倘若追寻不到便会产生追寻不到的失落;倘若寻找到了完美,又失去了不断寻求的勇气与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何尝又不是一种不完美。

更进一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刻意追求的“完美”又能保存多久?等到这种所谓的“完美”消失时,我们还会有勇气去寻找新的完美吗?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在少年或是中年不断追求完美,过着近乎完美的人生,饱读诗书,名震一方,只着博取功名。但这种看似完美的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当考场上的失意,官场上的落魄接踵而至,多少人因此而消迷一生,唐寅、柳三变、、、不胜枚举。在刻意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对抗缺憾与打击的勇气。

冯 志 说 ,一 段 美 的 生 活 ,无 论 是 为 了 生 或 是 为 了 死 ,为 了 爱 或 是 为 了 恨 , 都 无 异 于 这 样一个抛掷,在陨落中有坚持,在停留中有克服。真正的完美绝不是我们在追求的某个事物,这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是我们不断追求这一姿态。或许我们会有寻而不得的缺憾,但却获得了过程上的完美。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缺憾或许也是一种完美。

永远未完成

有人说,人本来就不完美,人的一生要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有人说,人本来就不完美,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我说,人生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永远未完成的态度追求完美,追求的过程使我们进取、充实、行走,拓宽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完美是原因不是目的。对完美的向往与追求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原因。不完美使人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而追求作为推动力,使人们主动地向完美的境界前行。散文家蒙田曾说:“心灵没有追求便会在空乏的流域漂流。”不能因为知道人生不可能完美就得过且过,漫无目的的止步不前 ,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会一步步迈向死亡。只有当生活有了追求 ,我们的灵魂才会在向完美迈进的过程中升华。正如木心先生所说:“我所见过的人生只是路过,无所谓完成。”追求便是永远未完成的。

不完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完美了。钱钟书先生一生只认真做好一件

事,他只写了一部小说《围城》如此低产可谓不完美,但是它所触及的深刻哲思近于完美的境 地。林徽因的生命贫穷没有卑微,有困厄没有鄙促。她的悲怆打破大团圆的完美结局 ,她的高尚却使人生的大美完满。从美学的角度说,留白是不完美,但人们心灵的思想会完整留白的意象。断臂的维纳斯是缺憾美而不是缺陷,《红楼梦》的结局完美地让无数后人想象勾勒出自己的桃花源。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来说,尽力后的不完美是美丽的遗憾而超脱于缺憾,几近于完美,如水,几近于道。

罗曼罗兰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完美也是英雄主义,如何在认清人不完美的本质后仍能以有限的精力追求而不至于陷入迷失的危险之中。我想我们只有认清自我,才能不断地追求。正如林语堂先告诉我们,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源泉。自然便是本我,超我是基于本我的。追求完美不意味着追求实用主义制造的名利, 也 可追求本真的静美、生命的人情美、自然的壮美。那就基于自我清明认识和对价值观方向的感悟。刻意地追求完美只是为了活着这个目的标榜个人能力,而顺应内心声音的追求完美却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使人生更充实。

追求完美也不是要一味做加法,我们可以做减法,摒弃占有提倡拥有。如张岱陶渊明摒弃财权名利束缚以退为进,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完美反倒转换为他们内心完美境地,平淡却是生活的真味,质朴却是自我的坚守。

我想化用杜拉斯在《情人》中的话以结:完美是不死的欲望,是平淡生活的英雄梦想。以永远未完成的态度追求完美,提升自我,亦如我心。

谁的完美阴了晴圆了缺

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是该使自身变得更加完美,却也大可不必意追求完美。“水至清则无鱼”,完美的定义并不仅仅局限在于完整和圆满,而在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和无愧于心的尽力而为的态度。

年复一年的月,从新牙似的月变得稍显丰腴,从半满的月眉到了最后完全圆满的月。这就好像我们一步步追求完美的过程。而若是月从未有缺又何必追求圆,谁又能说残缺不是一种美呢?

断臂的维纳斯如今在众人眼中难道不完美吗?与她的残缺相对,世人对她不同的想象补足了她没有双臂的缺憾,甚至比她有双臂更加“完美”。由此看来完美可以像新月一般残缺。所以不用刻意追求完美。

又比如说圆明园,当年的“一伙强盗”闯进了美轮美奂的圆明园,打砸抢烧过后的它早已不复昔日的盛景。现在更是无人知晓它原来有多绮丽了。可因为不知它的原貌,因为它的缺憾,在每个人不同的构想中圆明园有着不同的美。即便我们有技术可以复原当年的圆明园,可是哪里有每个人心中的圆明园美呢?

事物的完美其实并不在于完成和圆满,而在于我们心中的价值。

而另一方面,完善自身是必不可少的,但只需使自己的态度“完美”便可。一代大师马寅初,是著名的现代经济学家,改革开放初期只有他高瞻远瞩地看见了人口急速膨胀的隐患,他孤身一人面对“右派”的高帽,也要说出“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他用自己无愧于心的态度,单枪匹马出来应战谩骂。最终他的理论还是得到了证实,他的坚持是对的,他尽力而为地强调自己的理念,谁能说他不完美?

完美可以像满月那样内心完满。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管是月还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都必将经历缺憾。我们不必事事追求完美,有了缺憾反而能知美的可贵,更不必事事圆满,完美止于内心的完满。我们追求的完美合乎价值观,无愧于心尽力而为的态度。

夜色正浓,月牙勾破了云朵偷偷探出了脸??

最美来自不完美

叔本华说:“人生而有欲望,欲望来自于欠缺,而欠缺便是痛苦。

有所欠缺便是不完美,不完美是我们的起点,不完美是我们痛苦的来源。但我们

又何须让起点便决定了终点?何必只看到不完美这一必然的结果?

尼采说过,人生确实是痛苦的,但痛苦何尝不是一种欢乐?能够承受痛苦不正是

一种欢乐吗?更何况去征服痛苦呢?

不完美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白纸上的墨渍是一种不完美,哪又何妨让它晕染开去,造就一幅写意山水画呢? 存在的无意义是一种不完美,但这何妨我们精彩地活过一生,在喜乐悲愁里感受真正的生命,抑或是去感受生命死而复生,永恒轮回的无限充盈呢?

最美必然脱胎于不完美。

悲剧的意义不正是从缺陷与不完美中领悟美的至高真谛,从个体的悲剧与死亡中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强大与不灭吗?不也因此,悲剧往往能超越喜剧,使人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吗?

不完美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但我们何必让不完美成为我们人生的全部,纵然它决定了起点与终点,也不妨碍我们去享受一个完美的过程。

贝多芬好似并不完美,在疾病的困扰中度过了愁苦的晚年,然而,当他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在乐谱上,创作出一曲曲震撼世界的乐章时,那何尝不是一种完美?

尼采一生很不完美,在误解、疯狂、孤独中度过了一生。然而当你走进他的著作,感受他那用人格和血肉铸就的思想时,你便会惊叹他完美的一生!我愈发能够想起,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最美”不正是在不完美,甚至是于痛苦和残缺中铸就的吗?

正如尼采所言:“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把我们,连同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都化为光明与烈火。我们全然不能是别种样子!

是啊,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在伴随我们的诸多不完美中,奋力地去寻求完美吗?

正如今天,阴雨,凄风,但我们依然爱树木摇曳的身姿,爱大自然造物的韧性与刚强,爱那云间偶尔投下一瞥的太阳,那调皮的眼光。

我爱这人生的不完美,因此我才努力从原来无意义的生命中追寻完美,因此我才觉得这不完美之中有着最美。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