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商业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1:34:55 作文素材
篇一: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名言
搜集整理名人读书故事
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3、“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
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4、 毛主席嗜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不动笔墨不看书。
5、宋濂的读书经历。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
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6、富兰克林和书。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搜集整理读书好的名言、格言
1、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
2、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3、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 陶行知《诗的学校》
4、书能活用可通神。董必武 《向欧阳海同志学习》
5、至于我,懂得虽不多,却喜欢读书。我信书中所述,衷心尊敬著书人。 [英]乔叟《善良女子殉情记前引》
6、毁书犹如杀人:杀人乃毁灭有理性的生灵、上帝的影像;毁掉一本好书则是毁灭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7、当今真正的学府用语藏书。 [英]卡莱尔《论英雄与英雄崇拜》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9、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1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11、读书有味身忘老。 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12、藏书不难,能看为难。 清·邹《三借庐笔谈》
13、读书不就是无声的谈话吗? [英]兰多《假想的谈话》
14、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英]孟德斯鸠《箴言集》
15、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俄罗斯谚语
16、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篇二: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 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益慕圣贤之道()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② 录毕,走送之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答: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2分)
九、(2008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2)录毕,走送之(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十、(2008年南宁市文言文阅读(18分)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9.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
十一、(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十二、(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
[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
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篇三: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巩固课文背诵,增强语感,领悟宋濂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生乃至天下学子寄予的殷切期望;
二、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之效(妙);
三、梳理考点。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课文背诵、字词句子解释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答:﹍﹍﹍﹍﹍﹍﹍﹍﹍﹍﹍﹍﹍﹍﹍﹍﹍﹍﹍﹍﹍﹍﹍﹍﹍﹍﹍﹍﹍﹍﹍﹍﹍﹍﹍﹍﹍﹍﹍﹍﹍﹍﹍﹍﹍﹍﹍﹍﹍﹍﹍﹍﹍﹍﹍﹍﹍﹍﹍﹍﹍﹍﹍﹍﹍﹍﹍﹍﹍﹍﹍﹍﹍﹍﹍﹍﹍﹍﹍﹍﹍﹍﹍﹍﹍﹍﹍﹍﹍﹍﹍﹍﹍﹍﹍﹍﹍﹍﹍﹍﹍﹍﹍﹍﹍﹍﹍﹍﹍﹍﹍﹍﹍﹍
2.文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是(用原文答):﹍﹍﹍﹍﹍﹍﹍﹍﹍﹍﹍﹍﹍﹍﹍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是(请用原文答):﹍﹍﹍﹍﹍﹍﹍﹍﹍﹍﹍﹍﹍﹍﹍﹍﹍﹍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用原文答):﹍﹍﹍﹍﹍﹍﹍﹍﹍﹍﹍﹍﹍﹍﹍﹍﹍﹍﹍﹍﹍﹍﹍﹍﹍﹍﹍﹍﹍﹍﹍﹍﹍﹍﹍﹍﹍﹍﹍﹍﹍
5.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
三、写法探究:课文有多处对比写法,体会下列各组对比的效果。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1.师生态度对比 生:色愈恭,礼愈至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我认为其效果是:﹍﹍﹍﹍﹍﹍﹍鲜肥 2.生活情况对比 ﹍﹍﹍﹍﹍﹍﹍﹍﹍﹍﹍﹍﹍﹍﹍作 者:緼袍敝衣,日再﹍﹍﹍﹍﹍﹍﹍﹍﹍ 食
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
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我认为其效果是:﹍﹍﹍﹍﹍﹍﹍
力学 ﹍﹍﹍﹍﹍﹍﹍﹍﹍﹍﹍﹍﹍﹍﹍3.学习条件对比 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
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
有尽有
四、考点梳理:(考点梳理和阅读语段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强化训练,梳理文章中的重
点)
1.实词辨义,下列各组加线词词义相同的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错落有致; C 援疑质理/孤立无援; D俟其欣悦/俟机进攻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果累累; E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敝帚自珍
2.句子翻译: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②媵人持汤沃灌( ) ③腰白玉之环( )④主人日再食()
2.翻译“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选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4.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
答:﹍﹍﹍﹍﹍﹍﹍﹍﹍﹍﹍﹍﹍﹍﹍﹍﹍﹍﹍﹍﹍﹍﹍﹍﹍﹍﹍﹍﹍﹍﹍﹍﹍﹍﹍﹍﹍﹍﹍﹍﹍﹍﹍﹍﹍﹍﹍﹍﹍﹍﹍﹍﹍﹍﹍﹍﹍﹍﹍﹍﹍﹍﹍﹍﹍﹍﹍﹍﹍﹍﹍﹍﹍﹍﹍﹍
5.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作者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
六、拓展延伸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 明史〃张溥传》 )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俄顷立就( 2)日沃汤数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3.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七、课文小结: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有所成。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有启发意义。“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和效法的。
八、师生留白:(你还有哪些疑问,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