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从《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9:30:57 写作技巧
从《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从《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

从《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 摘要:马克·吐温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被誉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擅长写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反映美国现实。《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简称《卡县名蛙》)是其成名作,于1865年11月18日发表于《星期六新闻》上,曾让“整个美国发笑”。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幽默,分析马克·吐温如何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来讽刺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关键词:马克·吐温 美国文学巨匠 《卡县名蛙》 幽默 讽刺

一、马克·吐温及其作品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1.30-1910.4.21),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美誉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他的许多文章至今仍为世人乐道,他用极具特色的讽刺手法写出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描述了十九世纪美国政治社会的黑暗和对美国人民的关怀。《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作为其成名作,讲述了吉姆·斯迈雷好赌成性,不论你跟他赌什么,他都乐意,而且十有八九都会赢。最后他训练了一只蛤蟆,可以跳得很高。在与一个外乡人的比试中,外乡人给斯迈雷的蛤蟆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

砂子,导致斯迈雷输了比赛。

二、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

(一)形象鲜明的人物刻画

在《卡县名蛙》中,共有三个主要人物:被朋友骗去找人的“我”,给我讲故事的西蒙·威勒,和故事的主人翁吉姆·斯迈雷。在小说中,我受朋友之托,去打听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的下落。可西蒙听到之后,却不管我找谁,而是向我讲起了另一个人的故事。“西蒙·威勒把我逼到墙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强行跟我讲述了一大堆我与我毫无关系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威勒极其严肃,“他紧皱着眉头,脸上不露一丝笑意,从第一句起,就用四平八稳的腔调叙述”“别管故事本身是不是荒唐可笑,他一样要把讲故事当要紧的事来办”,这样栩栩如生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马克·吐温对幽默的理解非常独到:“幽默的效果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人表情严肃,竭力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似乎他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故事中有什么可笑之处。”而我,这个被强行留下来听故事的人,即使听着这些与我毫无关系的荒唐事,也要表现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以显得我有素养、绅士。小说的主人翁吉姆·斯迈雷更是整个小说的亮点:他嗜赌成性,不管别人跟他赌什么,只要愿意跟他赌,他就乐意。“要是他看见一只屎壳郎朝哪个方向走,他就跟你赌它几天才能到-不论到哪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会跟着那只屎壳郎,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儿,路上得花几天时间。”将一个嗜赌如命赌徒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矛盾对比的情节描写

在《卡县名蛙》中,马克·吐温充分运用了矛盾的修辞手法,将矛盾进行到底。从一开始,“我”就被朋友“欺骗”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然后在被西蒙·威勒堵住,跟我讲一大堆与我毫不相干、十分荒唐的事的时候,我还表现得十分的有素养、绅士。虽然我对西蒙·威勒讲述的故事毫无兴趣,但还是表现的温文尔雅,十分耐心的把故事听完。这样的描写让人觉得“我”是一个十分含蓄,非常有教养的来自东部的人。但事实是,马克·吐温是一个西部拓荒者,他在那挖过矿、淘过金,十分了解西部人民的粗犷和牛仔精神。西蒙·威勒虽然讲述的故事十分的可笑,但他却非常的严肃,从故事一开始就用一种四平八稳的腔调叙述,把讲故事当成一件要紧的事来办。可他越是表情严肃,越与他所说的滑稽可笑的故事形成对比,让读者越发觉得可笑。故事中的斯迈雷,只要有人愿意跟他打赌,他就乐意奉陪。故事中他的跳蛙本来已经被他训练好了,可以比其它所有蛙跳的都高,如果他跟别人赌,一定会赢。但后来就是因为他太想和别人赌了,当外乡人说自己没有蛙时,他赶忙说:“好办-好办-只要你替我把这笼子拿一小会儿,我就去给你逮一只来”而当他辛辛苦苦给外乡人逮来一只蛙时,外乡人已经给他的蛙灌了一肚子火枪子,斯迈雷因此输了比赛。整篇小说中,马克·吐温处处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将当时的西部拓荒者们的生活刻画的栩栩如生。当时的拓荒者们爱吹牛、好赌,简直就跟斯迈雷一样。而“我”和威勒则表现了当时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学者和政治家

的虚伪和伪善。

(三)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

小说中充分运用了所谓的“衬跌手法”,即在故事的一开始,努力营造一种衬托的效果,让观众读者产生兴趣和对故事结局的期待,可在最后又往往笔锋一转,得出了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效果。小说一开始说斯迈雷嗜赌成性,而且运气极佳,十有八九都会赢。接着故事又写了母马和斗狗的两个故事作为铺垫,最后转出斗蛙,让人觉得这次斯迈雷肯定会赢。可没想到他为了让别人跟他赌,他甘愿跑去帮别人抓蛙,结果被人骗了,输了比赛。让读者的期待心理扑了个空,产生笑点。在马克·吐温的其它作品中,这样的手法屡见不鲜。

(四)独特的美式英语写作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西部,成为了所谓的拓荒者。在生产生活中,他们发明了许多新词,创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马克·吐温第一次将地道的美式英语用进文学写作,搬上了大雅之堂,用美式英语的简洁直接来起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在《卡县名蛙》中,马克·吐温第一次用地道的美式英语写出了“让整个美国发笑”的故事,让大家开始关注美式英语的写作能力。小说中,小狗的名字叫安德鲁·杰克逊,跳蛙叫丹尼尔·韦伯斯特。而这两个名字恰好是当时美国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党首的名字,把政治首领比喻成小狗和跳蛙,并对他们进行讽刺。小说中斗狗安德鲁·杰克逊只会咬别的狗的后腿,但小说却写道:“那

可是只好狗,那个安德鲁·杰克逊要是活着,一准会出名,胚子好,又聪明。”而在美式英语中,蛤蟆这一次本身就不是个好词,有骂人的作用。小说用这样的方式来讽刺当时灰暗的美国政治,对所谓的上层统治者的优越和能力表示了不屑。

三、结语

《卡县名蛙》第一次用地道的美式英语写出了笑料不断的故事,故事本身并没有要告诉我们什么真正的故事,马克·吐温用这样一个小说讽刺了当时的美国政治的黑暗,描述了西部拓荒者的生活,处处体现了其高超的写作技巧。马克·吐温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基础,丰富的思想为底蕴,娴熟的写作技巧为依托,写出了一个又一个让整个人深思的故事。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幽默讽刺艺术,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范川凤 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j】. 逻辑与语言习得,1994年版 第36页

[2]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张友松译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3]周杰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j】. 辽宁大学学报,1997(4):25

篇二:马克吐温的幽默:《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的写作手法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解读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红楼梦》两英译本文化不可译性之管窥

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分析

美剧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

An Ecofeministic Approach to Ernest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 )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金融危机对中美人民经济生活造成不同影响的文化根源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最漫长的旅程》的主题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女性主义视角下《小妇人》中四姐妹的人物分析

从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论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扮演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

从目的论看中国企业简介的英译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探究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道歉语及其策略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

《屋顶上的女人》和A & P 中的人物比较及分析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Influen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Ezra Pound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浅析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艺术特色

英语广告语言特点分析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反偶像的偶像”乔治奥威尔

An Analysis of Conflicts between Heroines in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中英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异同分析

教学设计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菜单翻译

浅析动植物词汇中的中英文化差异

On Application of Skopostheory in Translation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精神隔绝主题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

论企业简介中文到英文的翻译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Images in English Films And Their Impacts on Young Teachers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灰姑娘情结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希拉里退选演讲积极话语分析

《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Scarlett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项有关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的调查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战争观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从功能主义理论看莫言《酒国》中脏话的翻译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灵魂救赎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警察与赞美诗》和《重新做人》中主人公的不同命运

To Foster Pupils’Interests in English Teaching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夏绿蒂勃朗特与简爱在意识形态上的相似之处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Setting and Characters in Howards End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从礼貌原则分析发盘的语言技巧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

On China English as A Localized Variety of E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LT

心理效应对后进生学习影响之探究

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

从死亡委婉语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

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论翻译的艺术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Catchwords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美国电视剧中双关语的研究-重点关注双关语的汉语翻译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性格成长历程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英语广告双关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cs in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

论《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面性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张培基散文翻译中的体现—以《落花生》的英译为例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从《太阳照常升起》分析美国一战后的消费道德观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论英汉成语翻译

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

从认知视角谈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霍桑及其矛盾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数字模糊语义的汉英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中西文化中的颜色内涵之异同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商务演讲中的跨文化障碍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篇三: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分析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

目录

前言 ………………………………………………………………….. 1

一 写作风格分析及作品的反响 …………………………………….2 (一) 写作风格分析 ……………………………………………………2 1. 通俗畅晓、朴素浅白的方言式口语……………………………………2 2. 第一人称的故事叙述 ………………………………………………...3 3. 融为一体的幽默与讽刺……………………………………………….3 4. 现实中正义与非正义矛盾心理的精心刻画 ?????????????4 5. 思想性与艺术统一性 ………………………………………………...5

(二) 对文学界的影响…………………………………………………...5 1. 小说的需求扩大 ……………………………………………………..5 2. 对当时美国文学氛围的影响 ………………………………………….6 3. 在西方文学界的反响 ………………………………………………...6

(一) 对于中国文学界的影响……………………………………………7

(二) 对世界各国的意义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马克?吐温-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一生创作颇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一直被看作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了流浪儿哈克在密西西比河及河畔的所见所闻。小说中马克吐温以各种方言土语,极尽幽默与讽刺形成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马克?吐温 ,小说,写作风格,社会现实

Abstract: Mark Twain-A great mast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American founder of critical realism, have rich produces in his life.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is commonly account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Novels. The novel which use the tone of first person is talking about all that waif Huck saw and heard in the Mississippi River and the riverside. The novels of Mark Twain applied various dialects, his best humor and satire formed its unique style of writing, profoundly revealed the social reality.

Key words: Mark Twain,novel,style of writing,the social reality

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浅析马克

吐温的写作风格

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 2013级英语教育 陈慧敏

前言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豪威尔斯称之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的马克?吐温于一八八四年发表了他最为成功的一部长篇小说之一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于英国文学的窠臼中散发出新大陆的清新气息的一笔力作。美国的文坛硬汉,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曾经这样评价这本著作:“所有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故事背景是美国19世纪50年代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以冒险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为了反抗束缚,向往自由的白人小孩哈克和试图逃脱奴隶买卖的黑奴吉姆两人结伴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历经各种磨难,寻求心中自由之地的故事。这部小说展示了作者驾驭口语方言,刻画世态人情,勾勒人物性格,白描大河上自然风光的非凡写作功力与才华。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所以说这部小说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马克?吐温创作的艺术魅力。

一、 写作风格分析及作品的反响

(一)写作风格分析

1.通俗畅晓、朴素浅白的方言式口语

美国独立后六七十年,虽说已有一些文学作品的出版,却让摆脱不了原来的宗主英国文学的影响,无论在文学创作上的内容,主题与风格皆不能形成独具一格的美国特色。在马克?吐温之前鲜少有人用口语式的语言书写文学作品,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出版无疑是开创了方言式口语写作的先河,颠覆了传统。究其原因,就是作者于青少年时代—一生中最为敏感的时期漂流在广阔的密西西比河上,观察者当时美国社会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事件;与此同时,马克?吐温接触到了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以及天南地北,南辕北辙的不同方言土语。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融合、提炼、吸收大量的方言土语运用了密西西比河的水手行话,正如他所取得笔名所呈现的;密苏里的土人土语、西南边疆地区的方言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普通方言及其四个变种。就像黑人吉米的语言中存在大量的俚语,如“Dog my cats ef I didn’hear sumf’n”这种独特的方言式表达,形成了独特的美式写作风格。且马克?吐温用美国人的语言叙述了美国人自己的故事,他所用的语言不再是欧洲人所推崇的“高雅”,即用在古时中国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能读懂的“之乎者也”。而是采用了群众们生活时所说的语言,在其基础上加工锤炼而得来的具有美国民族特色的文学语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出版确立了方言在美国文学作品上的地位。

2.第一人称的故事叙述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