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写一段正面描写父亲爬月台的作文2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1:40:56 字数作文
写一段正面描写父亲爬月台的作文200字字数作文

篇一:《背影》父亲爬月台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篇二:第一、二单元整理

2 《芦花荡》

文体常识: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5.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交代背景2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或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一.整体感知

1.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抗日战争时,一个近六十岁的干瘦老头子,护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并痛打日本鬼子复仇的故事。

2.小说主题:

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

4.找出最能概括老头子性格特点的句子: ?他是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人?

5.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点出了老头子性格的核心,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作用:总领全文,贯穿全文,为下文写老头子失职作铺垫

二.重点研读:

A、阅读文章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1)这段话中?炮楼??阴森黑暗?等词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抗日战争年代,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

(2)?天空的星星……的样子。?描绘了芦花荡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为全文奠定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但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水乡人民的斗争意志的赞美之情。

2.请赏析文段中的句子:?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狠狠?和?钻?字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水乡人民的斗争意志的赞美之情。

3、直接表现环境险恶的句子是?间接表现环境险恶的句子是?

直接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样子。间接表现:到这样的深夜……炮火去了。

B、阅读文章55——63段,回答下列问题:

1

2、?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不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从后面的描写也可见,老头子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恐惧。

3、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风飘散??

1)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的性格,突出了老头子沉着镇定,勇敢机智。

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表现了老头子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老当益壮。

3)?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好,为什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同时也写出了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3、《蜡烛》

一.整体感知

1.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的威胁,将一位为解放南斯拉夫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尸体安葬,并在坟顶点燃珍藏了45年的结婚花烛祭奠烈士。

2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本文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1)是珍贵的结婚?喜烛?。2)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老妇人及南斯拉夫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最珍贵的感情和慈母般的爱。3)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二.重点研读:《蜡烛》第32——44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这有什么特殊意味?

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2.第12段为什么强调?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 为什么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的母亲?和?苏联青年?? 第一问: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出了烛光的背景,控诉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第二问:不写出姓名,揭示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情同母子。

3. 文章为何点出那支蜡烛是结婚的红烛,是老妇人唯一珍爱的东西?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强调了红烛不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烛火象征了红军战士永垂不朽的献身精神,象征了两国人民的战斗情谊,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所以不会熄灭。

4、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6、阿长与《山海经》

一.整体感知

1、阿长的人物形象:

2、主题:

阿长给童年的鲁迅买《山海经》一事,在鲁迅心中印象深刻,难以忘却。表现了鲁迅对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美好品质的歌颂和赞美。对她的死鲁迅感到沉痛和怀念。

3、儿时的?我?和?写作本文时(30年后)的?我?对阿长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儿时:憎恶、讨厌到充满敬意 30年后:怀念、感激、同情。

4、线索:?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二.重点研读:19——27段

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2、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4、?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精彩的语句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阿长的形象,你能说说此句妙在何处吗? 符合阿长的身份,阿长不识字,只抓住了《山海经》有画的特点,也表现她粗中有细,对?我?真诚的关爱。(慈爱善良、对读书重视)

5、?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有何反应?(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表现我在获得日夜渴求的东西是大喜过望、紧张激动的心情和出乎意料的反应。进而推想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由衷的称颂赞扬。 6、文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一句,写出?我?这样认识的原因是?与前文什么地方相照应。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指远房叔祖很疏懒,不肯为?我?找书;?问别人,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不能做的事?指自己没有好机会去书店买书。 7、 背影

一.整体感知

1、主题:课文主要通过对父亲买橘子时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同时也流露出儿子怜爱父亲,对父亲感情世界的充分理解,以及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2、四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c:惜别之泪:父子离别 d:思念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3、四次?背影?(文章结构)

一(1)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二(2——6)回忆往事: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三(7)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4、第2、3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两段的作用? 交代了特定的背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文?背影?的出现做铺垫,更能衬托父亲爱儿子的可贵。

二.重点研读:5——7段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两句话的表达作用。

面对父亲?讲价钱??嘱咐茶房?等关心照顾?我?的诸多付出,我当时不理解甚至有些反感,现在想起来,

儿子的出关爱、体贴和照顾.

3、父亲买橘举动很艰难,作者却写他?心理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

1)父亲照顾了儿子,为儿子做了事,感到满足和欣慰。2)故作轻松,宽慰儿子。

8 《台阶》

一.整体感知

1、父亲的人物形象:谦卑;勤劳,不怕辛苦,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愚公移山的精神。

2、文章线索:父亲修建台阶的过程

3、作者为什么在写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时,用了那么多笔墨?

1)形成对比。当年父亲力气多么大,造新屋时托石板竟闪了腰。2)暗示当年经济更差。石板粗糙,父亲的脚板可以看出他终年辛劳。3)台阶低。小孩能连跳三级,父亲的坐姿

4、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了?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二.重点研读:25—32段

1、概述内容:父亲把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2、赏析:?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 拟人。说明父亲已经年老力衰,难以支撑重担了。

3、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到若有所失。

9、老王

一.整体感知

1、主题:通过记叙?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展现了老王艰难、凄苦的生活境况,突出了老王善良、朴实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含蓄地提出了关爱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文中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但又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人。

?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关爱、同情不幸者。

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感到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二.重点研读:

8——22段

2、文中为什么要反复写老王?直僵僵?的,又说他?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表明老王已经病入膏肓,暗示了他将不久于人世,为下文他去世作铺垫。突出了老王悲惨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他同情关爱之情。

3、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给?我??

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这个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老王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心中始终装着别人的高贵品质。

4.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的鸡蛋真的 ?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

生活贫困、身体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

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鸡蛋凝聚着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情意是无法计量的.

5. 第11段中?我强笑说……?这里的?强?应怎样理解??强笑?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强笑?准确含蓄地透露了?我?见到老王病成那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时的心里的悲酸和感动。

6、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因为怕我真的托人给他捎去,给我增加麻烦。所以就收了钱;

从平素的交往中老王了解 ?我?的善良,所以知道我已领受了他的谢意的。

篇三:背影阅读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注音:

解释:

2.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4.概括本段内容。

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7.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9.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描写。

10.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1.加粗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2.加粗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3.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14.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

是、、。

(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参考答案:

一、《背影》

(一)

1.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外貌; 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感动得流泪;离别伤感的泪

4.攀、缩、倾

5.(1)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4.望父买橘

5.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6.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7.(1)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2)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8.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9.动作

10.C11.B12.B

13.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4.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 攀、缩、倾。

(二)

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饰反语。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6.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朱自清;现;散文;

《背影》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题。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 ]

A.聪慧 丑陋B.愚蠢 粗俗

C.糊涂 动听D.聪颖 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 ]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 ]

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

________。

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朱自清 父子深情

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3.C

4.C

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二)能力提高

1.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2.C

3.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到。

4.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