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走出考场作文偏离题意的误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24:11 小学作文
走出考场作文偏离题意的误区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走出考场作文偏离题意的误区作文

       题乃篇之眼,文之神,能否扣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以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审题准,选材佳,倘不善于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惨局。特别是开放性强的话题,更容易因天马行空、纵横骋笔而脱离话题。

      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三是因疏忽而偏向。

   【技法指导】

   1、镶入话题拟新题。

   就是在文章题目中镶入或体现话题的字眼。在标题中镶入话题,会使阅卷者一目了然,紧扣题目,跟随文章的题目来评判文章。

   如围绕汉字拟题目:“我与汉字有个约会”“汉字情结”“我看汉字的美”等。

  2、下笔扣题开一枪。

      应试作文开头用一句话点破标题(或话题),就会显示出你的文章与标题(话题)的联系,现实你是仅仅围绕中心行文的。如果靠头缺少破题,绕的很远,就会让别人找不到紧扣中心的信息,就会有扣题不紧或偏题离题的嫌疑。

     如一学生写《机遇》,开头简明扼要几句话就引出了中心论点:抓住机遇,面临挑战,胜利就在眼前。老师明白了这个中心论点,下文的“抓住机遇就能成功”的例证过程,“怎样抓住机遇,怎样不怕风险,不怕失败”的论述过程以及最后的联系实际的过程就觉得顺理成章,思路明晰。

   下笔开篇扣题最好的办法是运用铺陈排比,渲染扣题。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运用铺排造势,将题旨淋漓尽致地渲染,便能给人以扣题严密的强烈感受。

例如安徽中考一道材料式的半命题:《珍惜所拥有的      》,有一考生在上面补填上”青春“,开篇便下笔带彩,激情奔放:”青春是水,是正在东逝的水。青春是柴,是正在燃烧的柴。青春是风,是正在鼓荡的风。水是淹没庄稼还是敢于沉默呢?差事助长灾害还是完成使命呢?青春是无悔逝去还是满怀泪痕呢?风是助长浪头还是帮帆过海呢?青春是造福人间还是贻害万年呢?“如此排比,显得气势磅礴,更兼以比喻,设问,形象生动而有发人深思,有力地突出了”青春“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励人”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3、穿插文中来切题。

    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

   可以在文章主体的各段落里运用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点明题目,形成反复,彼此呼应,相互勾连,便能旗帜鲜明地强调主旨。

   4、结尾回扣巧点题。

   所谓结尾回归点题,就是指在文章结尾处对”话题“进行归纳概括或深化。像议论文结尾处的归纳总结观点或深化观点,或解决问题,或提出希望等。

   文章结尾是个关键部位,结尾点题能使文章主题更为明确,中心更为突出。所以结尾点题比开头破题,中间应题更为重要。

  当然,以上四法可以各自用于文章中,也可以合而为一,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运用好就可以使自己的文章紧扣话题,纠正偏差。

  

篇一:09高考考场作文结构分析及常见误区处理

09高考考场作文结构分析及常见误区处理

根据近几年高考作文出题,更好地让考生了解高考作文出题趋势,对高考考场作文结构分析及常见误区处理,帮助考生在作文这一难关进行系统化学习,准确把握高考动向。

1、结构冗长繁杂,层次不清

“酷”文章必有“亮”形态。高考作文最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就是结构与语言。“结构”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据材料主题需要,安排恰当结构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结构使文章思路外现,主题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2、文章结构单一,八股化程式化

文章呈现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肿虚胖,内容空洞;或段落颠倒,语序不当;或句意跳跃,突兀逼仄;或重复啰嗦,含义不明。

3、文章“纵”“横”无序,杂乱无章

文章结构应如《左传·昭公四年》所说:要“四季分明,互为承接”,即要“有机相连、逻辑推进”。而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布局意识,没有“段与句”意识;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应骨骼健全,匀称有序。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准则。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的,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作文结构纠错技巧一】

构筑“龙骨”,展现思想

考场作文结构“龙骨”构造有两点:一是“通体透光”二是“中通外直”。所谓“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条理。所谓“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思维标志,使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试卷一目了然,透彻见底。这样,我们在和阅卷老师的“对话”中就以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态度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分数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铸造考场作文“龙骨”是指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即如何在考场上营造一种紧扣题意,类似“龙脉”结构方法;如何针对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现实,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如何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层次,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如何打磨一种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过渡通畅、文脉通达的内在脉络。

【典题调研】(2008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目)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运思过程】从命题意图来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采用命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应对心理。就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本身来看,显然又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解题。题目“带着感动出发”和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一样是带有诗意的表述,尽管文题已经说明“文体不限”,但这个题目显然不适合写议论文,而更适合写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或者干脆写诗歌。

本题来自教材。如苏版《语文》必修五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及人教版

指怀念、遐想自然的天空,更应该喻指人生的天空、文学的天空、教育的天空、环保的天空、体育的天空等范畴。因此,暗喻结构上应体现出文章思维的层次性。

【思路模型】“带着感动出发”,首先将其分解为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带着什么出发?感动;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目的,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考场纠错】本题考生在结构上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互不联属”“两张皮”现象,即割裂“感动”与“出发”关系,人为地将文章结构简化为两段;二是散乱无序,杂乱无章;三是习惯用三段论及“八股”模式。这也限制了考生思想及思维的发展与开凿。

【变式题目】(2009年上海建平中学高三调研试题)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运思分析】审读此题关键应抓住“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是“我们”要铭记“这一天”,不是“我”;“我们”要铭记的“这一天”是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的一天;就是要考生在写作时不能摆脱“一般意义”的层面。因此,在结构上也应体现出文章是思想与思维的存在。“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的,考生必须对此有所体悟。

【考场纠错】本题容易写成两类作文:一是篇幅不大,却面面俱到;与中心联系不密,甚至游离于主题思想;二是没有将文章在结构与层次上予以展示,文章只有具象没有抽象,只有一般没有特殊;三是流水账式结构,一二三四,平铺直叙。

【作文结构纠错技巧二】

优化内容,明晰结构

“内容”优化,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和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耸容动情。

其次确立段落结构。即确立起始段、引入段、过渡段、重点段、小结段、总结段、收束段的布局,从而真正做到层次清晰,上下有序;精致衔接、有机关联。

【典题调研】(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运思过程】该题切合选拔考试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但也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不要轻易说‘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永不放弃”,一个是“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别人”。因此,该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故既非全然否定,也非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该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中国近期对待“藏独”“台独”“汶川大地震外来援助”都不是轻易说“不”。

【思路模型】本题没有限制文体,但诗歌除外。选择记叙文将比较容易扣题,但由于缺少生活体验,容易流于俗浅低幼化。写议论文则需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合适的“点”,不仅要写出自信,更重要是突出“自我”,写出对待世界的姿态与方式。

【状元笔记】本题往往易落入下列两种俗套:一、一件事情、一个人给我的启示,一次遭受磨难与挫折的经历;二是将话题转化为“谨慎”“理性”,然后大谈理性的好处;或者即

使能设立分论点,但缺少议论层次,也会陷入:“

供非常大的具有“私密”性的空间,便于个性化写作。审题时应注意三点:一、题目实虚兼备,应化虚为实,由实体“季节”虚化为抽象“季节”;由“观察”提升至“感悟”;由“感受”提升到“哲理”;二,找寻合适载体,小中见大;三,体验应侧重精细,结构注重画面及细节。

【作文结构纠错技巧四】

梳理文脉理清层次

“文脉”就是指文章行文时候的思路脉络,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和“衔接”句以及“过渡语段”上。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与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其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由此可见,文脉的整合绝非小“瑕疵”而是关乎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更是做好“天字

以是反面的认识;既可指“个体”成长层次;也可指国家民族层面上的;三是关键词“顿悟”“偶然”“反思”;四是“蓦然回首”的目的为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此切入,思路即可汩汩而出。

【闯关试题库】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有享受与感受之别。品尝人头马、身着皮尔卡丹、足蹬莱尔斯丹、肩挎路易威登??只能叫做享受。仅仅靠一副嘴巴和一副下水、一身皮囊就够了。很简单。

能够感受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的色彩,能够感受到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宇宙的情感,能够感受到漠漠夜空中星星的细语,能够感受到遥远地平线的蠕动,能够感受到我们平常忽略的、淡漠的、遗失的、阔别久远的、隔膜已深的另一番景致,另一番心境。那或许是久违的一份浪漫、一份诗意、一种刺激、一样怀念、一重思悟。感受,靠的是我们的心。

请以“享受与感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柯勒惠支的版画《母亲们》:一群目光惊恐的母亲牢牢地拥成一团,她们相互偎依彼此保护,臂弯下是同样极度恐惧的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曾说过:“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生命,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将能加强关系及减少摩擦。”

●“拥抱运动”是印度最著名的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他们紧紧的拥抱由于政府开发而即将被砍伐的树木,用自己的身体抵抗刀斧,对破坏环境者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3、请以“波峰与波谷”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文体特征明显。

4、请以“拐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是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写作提示:“享受”与“感受”是两种对待自然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审题时应抓住实质,即,如何对待生活,如何摆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里,“感受”与“享受”是关键词,“感受”侧重于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与交会,而享受则侧重于对物质的体验与品味,要点则是写出独特心灵感受及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其次,选材要本着“熟悉的陌生”原则去挖掘生活探求,生活真谛。再次,语言表达要富有个性,或生动,或形象,或幽默,或优美。

每个人对“享受”“感受”的理解不同,“享受”“感受”也不尽相同,有人追逐物质的丰盈,有人则追求精神上满足;有人认为快乐才是享受,有人认为工作才是幸福。感受,才能在枯水时想到春潮涨涌中飘来的红帆船;感受寒冷冬天,就感受到春天不会遥远。反之,看齐白石画的虾,就想到宴席桌上的烹炸大虾;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就想到口中的傻子瓜子??享受,带有明显的欲望。

2、写作提示:审读此题的要义在于对“拥抱”的理解。“拥抱”是个比喻形象的说法,情景不同,内涵各异。“拥抱”是一种具体的“爱”的举动,是一种友善的行为;“拥抱”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和谐友好的精神;“拥抱”是一种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表现,是尊重信任;“拥抱”背后是体现人对社会的认识,一种向别人展示善意的方式;“拥抱”的实质是开放、容纳、信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处理“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典范。“拥抱”有层次之别,有个体群体的差异。

3、写作提示:审题应注意两点:一是“波峰”与“波谷”的内涵。“波峰”本义是指“一个周期内横波在横坐标轴上最高的部分”;“波谷”本义是指“一个周期内横波在横坐标轴

下页

篇二:09题意作文审题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出开放性,又加强限制性,成为高考作文命题者值得思考的问题。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的甲、乙卷,在作文命题方面有了悄然的变化: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它一般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有人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或“题意作文”,即必须与材料内容意义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有联系。这里姑且叫它“题意作文”。

1.话题作文与题意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有话料,题意作文有材料,话料和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二者一致。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话料已提炼为话题,题意作文的材料没有提炼为明确的话题,还须自己从中提炼。

(2)话题作文出示有明确的话题,范围边界明显,不可越雷池半步;题意作文没有出示明确话题,范围的边界模糊。

(3)题意作文常是由事(材料)入理的升华(契合),话题作文是由一(话题)到多的发散(相关)。

(4)题意作文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2.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通过转换比较,可以看出这种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1)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写作范围对象是与材料的内容或其某个方面的含意有关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不失之宽泛,较之纯话题作文,其写作对象范围相对窄了许多。

(2)给定的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里考生可以不管材料的过“宽”的弊端。

(3)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揭示材料内容

某一方面的含义来拓宽写作范围,搭建写作的思维平台,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考生提炼出话题的能力。

考生在难以界定题意作文的写作对象范围时,不必着急,因为从思维起点上看,可写的对象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不像过去的纯材料作文一定要正对材料主旨(即原材料实际上间接地规定了文章主旨)而不能就材料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去写,现在的题意作文,只要涉及对所给材料的感悟、体验的,是都可以写的。

如2008年北京卷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3.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各意象即发散性思维的起点,思维起点是多样化的,材料如同“庐山”,只有一个,而侧面或角度则“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便决定着思维的多样化,从各角度观察分析各意象,从多个点触发多样化思维,也能较大地拓展命题的立意范围,但始终只能是对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从某个侧面或角度的感想。

要写好这篇“材料作文”,已难以撇开材料中的事例。完全可以说,材料“限制”了作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这样也就不能写成我们以往的可以置材料不顾的“话题作文”。

正确地审读与立意是关键,因为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

(1)关键词语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又。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曾经偷东西,“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否则,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对待犯错误者,而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的。这样立意就容易找准了,当然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若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

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

③尊重别人,给人自尊

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若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知耻而后进

②知错就改

③人贵有自尊之心

④诚实乃立身之本。

??。

不能全面理解题意,写成了“信任”、“善良”、“关爱”等则视为立意过宽、过泛;若写成“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徘徊在十字路口”、“转折”、“冷漠”、“豁达”等,则视为偏离题意。

(3)察情感倾向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出题人的观点态度从去发掘。如:

根据下面一则短文,按文后要求作文:

“老师,假如我是你,我就不当老师!”全班顿时静极了。“我喜欢当老师,”老师平静地说,“

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以题意作文的审题立意,不能不管材料而自行确定,不能另搞一套,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要从材料的内容意义出发去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也不应孤立运用,而应相互联系、综合使用。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侧面或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某个侧面或角度的立意去作文。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