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润我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1:34:41 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古韵润我心作文
古韵润我心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
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篇一:我心目中的卢龙(1)
孤竹古城神韵非凡诗词之乡魅力无限
——“我心目中的卢龙”征文
在茫茫冀东大地上,一座历经3600年历史沧桑的古城坐落其间,如同一颗小巧俏丽的明珠,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万绿丛中。那就是我的家乡——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家乡地处滦河之濒,燕山南簏,自古是辽西进出关内的要塞。县城古朴雅致,恬淡幽静,既没有上海等国际都市的车水马龙,也没有香港等经济飞龙的喧嚣繁华,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她的热爱。
历史沿袭,名人辈出。作为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卢龙有历史悠久的孤竹文化,这里古属孤竹国地,明清鼎盛时期,有“京东
的情思,把卢龙古城的记忆装订成册。一切都是那么坦诚和自然,就像那首苦涩而又优美的歌谣,在古城无边的月色里,一年又一年执着地开放。那一条奔腾不息的漆水河。流淌着孤竹的历史,奔腾着卢龙的传说。
孤竹八景,神韵鲜活。晚霞熊熊燃烧的那一刻,正是首阳山魂梦起的开始。“阳山列屏、虎头唤渡、雪岛闻钟、钓台月白、孤竹风清、千松叠翠、万柳含烟、漆流玉带”,作为古城昔日八处人文和自然景观八景的神韵,鲜活的历史,美丽的传说,浸透千年乡土,这就是我的家乡卢龙,一个没有随着时间、尘世而甄没的传奇古城。
恰逢盛世,龙腾当时。如今的卢龙——踏上新的起跑线,看村庄充满了无限的青春气息。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穿过小山林。路旁绿树成荫,一座座大楼犹如春天翠竹拔地而起,井然有序。2007年鲍子沟、柳河北山、桃林口、段家沟、孙田庄5个景点全部入选秦皇岛市“最美丽的乡村”,家乡人民正用辛勤的双手为家乡经济腾飞出大力。
漆水悠悠,情怀依旧。苍天下的叩拜与祈祷,象一首无字的歌、一段无弦的琴,回响在过去充实而深情的岁月里。撑起今天永远的守望,让奔流不息的血脉,茂盛满目的乡情与温度,感动每一轮蓬勃的朝阳??
做为卢龙人,我无比深爱我的家乡,这是毋宁质疑的!于是在地图中,在睡梦中,乃至跋涉在她的一山一水中,我都在设想家乡的美丽远景,我多么希望家乡能够真正的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令人瞩目的明星强县!
篇二:古韵书香前言
前言
悠悠华夏,文明绵长永续,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国学经典。大美嘉言,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和雨露,浸润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为此,《古韵书香》读本按学生的发展特征、认知水平,选编了文质兼美、易记易诵的中华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内容,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流传亘古而馨香益醇。
《古韵书香》校本教材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让同学们从国学中汲取养分,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聆听历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
的风景人物……从而潜移默化的建构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人生勾画蓝图。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养人生”,让同学们走进经典,重温经典,诵读经典,必将推动我校“书香校园”的茁壮成长。
此读本大部分内容配有注音、注释、解说,便于学生理解。
编者
2015年2月
篇三:植养中国传统文化古韵打造品牌学校
材料三:
植养中国传统文化古韵打造品牌学校
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
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位于美丽的碧云路上,创建于2005年8月,是隶属于二七区教育体育局一所公办学校。目前学校发展到6个年级,27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60余名教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晖小学与古诗结缘,又与感恩结缘,因此自建校以来,学校站在“办精品教育,创学校特色,树学校品牌”的高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植养中国传统文化古韵,打造品牌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教育。经过六年的创新与发展,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文明儒雅的校风已逐步形成,成为河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利用校园文化建设,铸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我校占地8597.7平方米,面积不大,建筑也不够现代化,如何实现“走进春晖园,走进快乐园;走进春晖园,走进创造园;走进春晖园,走进成才园。”的梦想,我们想到了精致两个字。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联文化、篆刻文化、园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文化紧密结合,古色古香之间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教学楼内,在教室的墙壁、走廊的两侧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诗词歌赋充溢眼帘,让学生在休
闲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
1.赋予建筑楼体、各功能室及各教室以古朴优雅的名称。如:教学楼——学思堂,学思堂共四层,分别设置“琴、棋、书、画”四个主题,“琴棋书画”是我国民族文化技能,寓意我们的学生素质要全面发展;办公楼——乐耘楼四层分别设置“梅、兰、竹、菊”四个主题,“梅兰竹菊”是我国花中四君子,寓意我们的教师要有品高质洁的风范。“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综合活动楼命名为“芳菲苑”,此区域二楼主题为动物乐园,三楼主题为学生精品书画廊。整个楼体呈现古韵之味。
2.教室、办公室和功能室等所有标志牌式样各具特色,左右两侧不同的字体,上面都印有学校校徽图样,让学校的标志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体现一种团队教育和品牌意识。
3.开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社,增设古筝、书法、剪纸、乒乓球等特色兴趣小组。创办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的“向日葵”校刊,让学生更多更深地了解校园文化、了解祖国文化。
4.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在教学楼内外墙、楼梯台阶、校园围墙上,或诗或画;利用学校文化园地、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环境。
5.在营造氛围上,我们不但让学生的眼睛能看到,还让学生用
耳朵能听到。我们把古诗词设为上课铃声,每天课间音乐播放古典曲目,让学生在古乐古诗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6.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设个性教室。
教室环境我们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要辟有诗园,内容力求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如古诗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使校园处处散发出浓浓的古典书香气息,努力营造“热爱经典,走近经典”的大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快乐校园为立足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犹如一个个快乐的音符,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涤荡着校园的角角落落,使春晖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悦、幸福与智慧。
1.学校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特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
的纵向发展;不刻意追求学生读懂,教师力戒“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熟读成诵、贵在积累。如今,春晖的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百家姓》、《千字文》,并能生动地讲出其中的许多典故。同时,古诗文诵读使孩子们识字量也得到了迅速增加,诵读中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水涨船高,特别是低年级表现更加明显。此外,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一定效果。古诗文朗朗上口,颇有韵味,学生诵读起来易上口,易入心。
3.激发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净化心灵,培育道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一是开展竞赛,利用每周五的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师抽15分钟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你问我答,可以是对歌竞赛,也可以是各种游戏。二是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成语,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三是开设一分钟电子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利用学校电子屏幕,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每天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四是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社,吸收对古诗文兴趣特别浓的学生为诗社学员,并由专任教师组织他们开展改写古诗、活用古诗、欣赏古诗、创作儿童诗等活动,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学生每天口诵之,心想之,行践之,如此耳濡目染,提升了学
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学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日趋规范。很多孩子心性修养在悄悄变化,“刻薄语、秽污语、市井气”难觅其踪,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如今,中国传统文化诵读活动越来越受到全体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得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已成为春晖小学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美德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教育手段,并逐步显露“教育无痕”的理想境界,为学生发展和生活幸福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使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真正成为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助推器。
4.“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渗透于各个学科教育领域。譬如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感恩教育”成为班会常规主题,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中华武术纳入体育课程,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古典名题丰富数学课堂,中医、中药、茶文化常识充实学生头脑等等。力求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5、每年为新生隆重举行开笔礼仪式。端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童蒙开笔、茶敬亲师、赠书识礼等议程让孩子从入学的
下页余下全文篇四:南通市《一份相逢,一份暖》
【2015如皋市初中基础年级“中考作文我也行”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奖作文】
一次相逢一份暖
如皋市实验初中陈湘凌
一次相逢一份暖
如皋初级中学石子乐
那次相逢,润泽了荒芜,遇见了凡尘中盛放的温暖之花。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刻,你来了。让冻结的灵魂被重新点燃希望的火苗,被温暖,被抹上绚丽的光泽。
“F区,F区??”嗫嚅着考场号,飞快地奔跑在陌生的校园里,这夏天的空寂的校园竟让我如置冰原,失去方向,几近窒息。
还有十几分钟面试就开始了,我却未找到考场!
混乱间竟在转角处撞上了一个人,手中的书瞬间甩脱。我跌坐在地,手忙脚乱地收拾着书本,可心中又有火燎燎的焦躁,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眼眶。那位姐姐有些不知所措连忙问着:“同学同学,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别哭啊。”茫然无措的我已经忘记了这声“对不起”其实是应该由我来说的。
蓦地看到她胸前挂着水蓝色的工作证,我攥着准考证指了指区号。她轻声询问了句:“你是要面试吗?”春风般的语调拂过我的面庞,宛若江南丝雨般。我慌忙点了点头,她旋即拉着我跑了起来。青萝色的裙摆在风中扬起,高束着的秀发上下轻快地摆动着。她紧紧抓着我的手,柔嫩的皮肤给予的温暖从我指尖缓缓流向四肢,流向心脏,我冰冻的灵魂开始苏醒,甚至能听到血液在沸腾、喧闹的声响。
终于到了。
她看了看考场的牌子又检查了我的准考证,才缓缓放下我的手,白皙的脸蛋因快速奔跑变得嫣红,口中不断喘着气,削瘦身躯微微地颤抖。“加油啊!”她冲我笑着,一脸明媚,如同小太阳般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在黑暗里永不倦怠的璀璨。微风吹起她的发丝,滚着金边的白衬衣显得格外素净。那一刻,天光大亮,恬静美好,温暖如花。
后来才知道,那位姐姐只是负责场外巡视的大学生。可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润泽了荒芜,温暖了冰原,绚烂了世界。一次相逢一份暖,一次平平常常的相助与慰勉,传递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愫与美好。这一切,无疑将温暖和照亮我生命的每一个寻寻常常的日子。(指导老师:林晓琴)
一次相逢一份暖
如皋市磨头初中朱墨池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题记
细雨浇熄了夏的灼热,青苔潮湿了夜的眼睛。在海峡的对岸,又有怎样的夏夜?抬头看窗外的天空,我想起了与它的初相逢。
半年前,图书馆中。只记得在书架上看到了月白色的书脊,边角有些磨损,上面写着黑色的繁体字:《千江有水千江月》,封面上有一个抽象的简笔图,没有过多的介绍,只是标注着台湾作家“萧丽红著”。
随手翻了翻,看到一段关于七夕节的描写,捏汤圆的时候,在中间捏个浅浅的窝,那是给织女装眼泪的。多么绝佳的台湾习俗,不禁想起了家乡那些从小深知的习俗,就像用旧年陈雪沸滚一刹,烹出了茶香,于是便把书捧在了手里。
细细读过每一行夹着闽南语的句子,这书里温婉细腻的主角便印刻在了脑海里,静和的贞观,清平的大信,他们生活在台南,他们过中元节,婆婆阿姨手持水酒,沿着冥纸焚化的金鼎外圈洒下,念:“沿着圆,才会大赚钱”——说说即过,却又极认真。他们恭敬天地万物,银禧生疮,问蟾蜍借肝叶治病,还要将其放生。他们做人宽阔余裕,撞见邻居偷摘家中菜瓜,只有比做贼者更尴尬,唯恐避之不及。
从冬至到春分,从端午到中秋,每一个时节的习俗都与大陆不同,却又无比亲切,好像自己曾在台南生活,曾与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欢笑,与他们一同仰望明月,同在一盏灯下看温暖的光。
合上泛黄的书页,想这海峡的对岸,那里有贞观极爱的凤凰花,灿烂地烧出了明媚,有一封封充满默契的书信,清浅地透露出乡愁。也许萧丽红是极心疼家乡的吧,一字一句皆是安详静谧的台南。她讲炼字:月照进缸底是“冷冷”,月光自头顶是“洒下”,渔家的灯火在夜空中是“衔”。景是故乡的景,情亦是故乡的情,她的炼字想亦是为了这份情吧。
情中描摹出一个女孩贞观的成长,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礼节和习俗,以及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无论是祖父母的古训,还是大妗、二姨等人几十年的痴心坚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着贞观这一代人,让他们明是非,辨善恶,心存敬畏和感恩。
这样一个大家庭和自己家多么的相似,家中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晚辈,耳畔常有年逾九旬的外婆细语轻声告诉我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即使是相隔海峡,我也与他们相传同样的礼节习俗,相承同样的民族文化,相望同样的江水明月万里云天。
看着卷首的“献给,故乡的父老”,书中的大海、明月、凤凰花在深夜温暖着我的心,这一定是每一个中国人所牵挂的人情。后来得知,原来父母年轻时也读过这本书,它便连接了两代人记忆里的温暖。
岁月如潮,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山那边,可有习俗似旧年?海对岸,可有明月照江面?只记得相逢是一首歌,可谁知相知也是一份暖。
【点评】引用宋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作本文题记,确实让人担心,毕竟这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所幸的是作者的叙述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而贞观与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恋情,为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贞观可以活在萧丽红的文字里,好像家明永远活在亦舒的文字里。而“我”在这样的现实世界里,
只要能够从文字里看到他们就够了,还奢求什么呢?对于“我”,生活是“万里无云万里空”的境界啊。海峡两岸,传承相同礼节习俗,传承共同民族文化,本是同根生嘛。作者在主题的定位上,更注重人情美,风俗美。看来相逢是缘,相知才是暖,此言不虚。(指导老师陈红)
一次相逢一份暖
常青初中周佳雯
零零散散的回忆蓦地聚拢过来,凑成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电影一般从我的脑海闪过,燕儿,还记得我们的
一次相逢一份暖
如皋市实验初中裴逸凡
每当我疲惫孤寂,面对挫折却步不前时,回望那次相逢,总会心生暖意。
那个暑假,父亲带着考试失利,成天闷闷不乐的我去爬黄山,那是我与她的
下页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