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横梁四句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3:56 体裁作文
横梁四句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再论教育目的》读后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再论教育目的》读后碎谈

中学语文五组 谢红新

利用暑期,我认真拜读了英国分析派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约翰?怀特所著的《再论教育目的》一书。书中,作者在详尽介绍历史上众多教育哲学家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并通过对各派别观点的比较、辨析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对教育目的的独特见地。说实话,看此书之前,对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我也未曾很好思考,有时甚至处于茫然之中。

面对当前略显浮躁的社会,联系当下教育,虽然我们似乎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真正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针对我们现如今教育的现状,于漪老师就曾质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育分还是育人?其实她的这一质问,直指教育之目的,戳到了当前教育的痛处,回到了对教育目的的追问。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由此看来,作为教师,明确教育目的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实践。

手捧此书,我忽然想到了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话,他觉得真正的人,应当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应当是培养这样“大写的人”。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虽然是短短的四句话,但涵盖了精神价值、生命意义、学统传承、社会理想等多方面的内容。我想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具有扎实知识底蕴,敢于坚持真理,愿意奉献社会的人。当然,要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谈何容易,尤其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更是难上加难。但不管怎样难,我们必须坚持去做。约翰?怀特在书中,也表达了对偏离教育目的的忧虑,他在书中说,“除非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教育目的一清二楚,否则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会遭受损失。”、“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封闭的,而脱离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怀特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功利主义教育使得当前教育的目的越来越单一,几乎走入死胡同,古人倡导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已不再提起,学生也没有了静下心来阅读经典的时间。于是,北

大钱理群教授无奈地说:北大培养出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此林林总总的现象,都在警示我们,好好思考教育的目的,回归教育本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应当时刻牢记: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正如张载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放在首位一样,如今的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放在第一。当然这种道德不仅仅是政治信仰,而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他人的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对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正如伏尔泰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捍卫你有不同观点的权利”,遵守法律、怀有良心、坚守良知等等。没有这个修养,社会就不健康,就做不到邪不压正。

其次,应当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探寻。知识和技能是低一层的东西,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未知的知识产生兴趣,愿意去探寻,学会发现并感受生活之美,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种思维方式,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

值得庆幸的是,上海市教委将立德树人作为2013年暑期校长、书记培训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我觉得,这一举措对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非常有益,通过对“立德树人”内涵的认识及对课程改革的价值认同,提高校长统筹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真正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怀特在书中提到的观点是一致的,都主张通过课程改革,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接下来就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实践,虽然真正的教育目的看上去像“乌托邦”,连约翰?怀特自己也这么说,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应该坚信,胜利就在前方。正如鲁迅所说,前路很远,也很艰难,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让我们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依靠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实现张载的伟大的教育梦想吧。

篇二:梁建春 042观后感

学会等待幸福

美国独立宣言中说,所有人都有享受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那么幸福是什么?斯蒂丝泼斯提出--享乐主义—最大限度的享受愉悦,最少限度的体验痛苦;托马斯-默瑞认为—上帝的旨意就是想让人过得幸福,只要他们不是过分痴迷于“虚假的”追求幸福就可以;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概念—真实地面对内心的自我(守护神);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瑞恩的自我决定理论等。无论他们认为是感官的享受也好,还是精神层次的实现自我价值也好,无疑幸福都是主观的。幸福感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与体验,更多的是从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来定义的。那么追求幸福的心态就至关重要了。

影片《幸福终点站》成功诠释了追求幸福的艰难或是幸福就在你的身边。主人公维克多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一个人来到美国肯尼迪机场,然后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因祖国的政变至使他的身份证件全部失效,成为了一个“不被接受”的人。无奈下只能在机场大厅滞留,等待政变结束恢复身份。在机场等待的整整九个月中,他生活在机场大厅里,在卫生间里洗漱,在待修的登机口给自己准备睡床,并用自己的能力在机场里找到工作,生活的很好。他从语言不通到成为大家的朋友。这九个月当中,他用自己的善良,乐观,坚强收获了大家的友情和尊重,坚持自己的信念完成了父亲的愿望。到此为此剧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到达了幸福终点站。

维克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和心态,他的故事充份的体现了在

逆境中如何找到幸福。他坚强,乐观,处变不惊;他聪明,勤备,乐于助人;他诚实,守信,愿意牺牲,这样的他得到了最后的幸福,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并收获了友情,同时也感动大家,带动了大家追求幸福的脚步。

(一、坚强、乐观、处变不惊)在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身份离开机场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希望,泰然处之,随遇而安,欣然的生活在了机场的大厅里面。在卫生间里洗澡,穿着睡衣游荡在机场的大厅里,免费的各种酱料加在饼干里也可以吃得很开心。他乐开的每天提交签证申请,最终和美丽的女工作人员建立了友谊。第一份收入被无情的剥夺后,仍然可以快乐的完成别人没有完成的装修工作,并因此为自己得到了高薪的建筑工作。

(二、聪明、勤备、乐于助人)无助的他举目无亲,不知如何生存的时候,发现了机场鼓励大家归还行李车奖励硬币,便在机场里搜集被丢充不用的行李车,成功的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语言不通的异国 他乡,用自己的方法,努力学习,让自己很快的融入到陌生的环境。热心的他,帮助朋友拉红线,真的关心朋友的幸福,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举行了美丽的婚礼。善良的他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聪明才智帮助了一个为了病重父亲带药的旅客。用自己的热心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三、诚实、守信、愿意牺牲)在迫切的想要完成父亲愿望的情况下,没有独自逃离,没有违背自己的心说出害怕家乡的话语,选择了默默的等待,最终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在自己愿望和朋友的安全中,牺

牲自己选择朋友,也为他换来了朋友的维护和支持。也因为他的牺牲让年迈的保洁大叔有了面对自己过失的勇气,走上回家的路。同时在朋友的支持下,维克多也完成了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到达了幸福终点站。

影片中唯一的反面角色,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忽略了人性,不择手段,为了自己的私欲不停难为主人公。他得到了想要的职位,他成功了,却不曾幸福,众叛亲离的下场,也让他明白了什么事情才是自己要去用心做的。

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人们往往一味地追求结果,忽略了过程的美丽。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愿望,然而幸福却是不能强求的。真实地去做自己,不要遗忘了人性的真诚和善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幸福就会不期而遇。Wife is waiting! 做好自己去等待幸福,她一定会来。

篇三:读书笔记-出梁庄记

《出梁庄记》读书笔记

2010年《中国在梁庄》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

然而,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样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历史形象,他们的身份,是如何被规定,被约束,并最终被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

用梁鸿自己的话说,《出梁庄记》的基调是压抑的:从开头到结尾,书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死亡。

死亡带给人的震撼是毋庸赘言的,但更令人揪心的,是那些依然活着的人们。

在中国的土地上,人只分为两种:已故者和幸存者。若说两种人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同样的卑微。

他们来自梁庄,也可以说来自中国的任何一个村庄。他们像吹散的蒲公英花瓣一样,飘零各地,随遇而安,无人问津。

书中的他们,陌生又熟悉。作者说,那个被我们训斥一番的电话推销员,说不定就是你的乡下妹子。某些时刻,我甚至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太阳底下无新事。城边村、出租屋、流水线;蹬三轮、校油泵、搞传销……从梁庄走出来的人们,命运无非有限的几种。可更多的人宁愿选择走出去,也不愿留在村里坐以待毙。

他们曾经听过几个励志的传说,比如,村里的某某进城以后发迹的故事。但他们不知道也不愿知道,某某其实正和他们一样,在城市的某个暗角里蹬着三轮车,汗流浃背。

那个出发的清晨,孩子扯着他们的衣袖嚎啕大哭,腰肢佝偻的父亲无言的坐在门口吸着土烟。我不敢想象,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挣扎与无奈。他们心存侥幸地默默祈祷,愿那百里挑一的好运气降临在自己头上:多挣点钱,少受点罪。

然而在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不见天日、霉味呛人的出租屋,是蒸腾着白色毒气的车间,是通体油污的工作服,是日复一日的加班劳作和捱不到头的委屈孤独,是野草般的枯萎与死亡。这一切仿佛样貌狰狞的魔鬼,居高临下地欣赏着进入它囊中的猎物,阴险地笑笑,并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一举捕获他们。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可他们却行走在人造阳光照不到的阴影里。城市,只是他们眼中的海市蜃楼。他们无法在这里安家,更不被允许在这里安家。他们并没有梦想着有朝一日做一个?城里人?。有的人在城市打工十几(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年,依然

叫不出该城市的名字。

农村已经回不去,城市却也留不住。他们唯有在城市的碎梦中,轻轻呼唤梁庄的名字;唯有约上三五梁庄老乡,在城市最廉价、脏乱的路边摊一醉方休。仅此而已。

他们的困境,不仅仅属于个体,更属于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

欲哭无泪,大抵如此。

相比《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出梁庄记》的真诚让人无从质疑。这并不是说,梁鸿用了多少辞藻来表白自己的真诚。恰恰相反,梁鸿坦言,在采访过程中曾冷淡、疏离、厌烦过她的被采访对象,甚至多次想过逃跑。

她听说童年的玩伴小柱口鼻喷血、奄奄一息,甚至没有走上几步路去看他一眼。这是一种我们都司空见惯了的冷漠。我不能去怪她,因为我们未必不是和她一样。

她努力了,可终于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为他们的困境找到出路,没有办法面对自己?心中的悲凉和清晰的漠然?。

她像一个有原罪的人一般,写下他们的故事。她首先批判的是自己:?责备制度、批判他人是我们最普遍的反应,但却唯独忘记,我们还应该责备自己……我们也是这样的风景和这样的羞耻的塑造者……我们应该负担起这样一个共有的责任,以重建我们的伦理……如果不能对‘自我’提出要求,那么,我们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情感和深沉的哀痛。?

书的最后,她决绝地说:?我终将离梁庄而去。?

但和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人们一样,她也永远无法真正离开她的梁庄。 这是一个你在《新闻联播》上看不到的中国。这是一群生活在?大词?之下

的鲜活生命。

农民工已然成为一个符号,在呼天抢地的悲剧和吃饱穿暖的感恩中,被媒体、企业、围观的各色人等拿来说事儿。进城,讨薪,下跪……这些词你都听过,这些事儿天天耳闻,但这群人的苦难,《出梁庄记》里面具体而深沉的哀伤,仍然给我们一记重击。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们已和过去割裂,却并不知未来在哪里。读读他们的故事,如果设身处地,你是否一样无能为力?

走出梁庄,有几人如愿找到了?奶和蜜流淌之地??

两年,十多个省市,三百多人,梁鸿为寻找梁庄人的足迹,几乎走遍大江南北。很多的艰辛,更多的,是震撼。

《圣经》中耶和华赐给亚伯拉罕后裔一个神圣的应许之地,那里没有贫穷,那里流淌着奶与蜜。习惯了奔波和苦难的中国农民,这三百农民,想要靠自己的双手找到神奇的应许之地,他们找到了吗?

他们有的已逐渐摆脱经济的困扰,甚至跨进高收入阶层,但对大多数走出故乡的梁庄人而言,生活仍然意味着城市的边缘和贫困线。

梁鸿的哥哥梁毅志曾想在北京讨生活。1994年4月11日的日记中,梁毅志写道:?春风满面的我再次踏入了北上的火车,充满了美好的幻想。马路两边随处可见‘北京欢迎你’的巨幅标语,这古老的都市是那样地热情,那样地好客,那样地欢迎你!?可是到北京后第二天,梁毅志就因为没有暂住证,?让派出所的先生们给请到了公安局,旋于下午送至昌平收容所。四周全是高墙,高墙之上更有电网横于其上……今年再在北京干一年,以后无论如何再也不来这个地方。?

小柱的死让人联想到开胸验肺的张海超。他在青岛电镀厂工作了将近六年,

有一天去工厂的路上忽然倒地,重病,送回南阳。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已经到了后期,?咳嗽一下,血都喷得很高?。与张海超不同的是,他至死,也没能为自己讨回属于自己的权益。而他死后,类似的故事也一直在继续。

在西安,梁鸿见到了15个梁庄人。他们有的在那里蹬三轮车,有的卖菜或做其他的小买卖。当梁鸿拿着?三轮车夫耍赖导致交通瘫痪3小时,万余辆黑三轮成××市顽疾?的旧闻,去和在西安蹬三轮车的梁庄人讨论时,她听到的是另外一种声音。在三轮车夫眼里,这是一个由?黑狗子?、?抢劫?和?托儿?构成的产业链。?黑狗子?不是警察,也不是其他执法人员,却被当作有执法权的人。比如协警、治安员等都是类似身份与职能的人。?抢劫?是指?黑狗子?将?黑户?三轮车罚没的行为。完成?抢劫?后,?托儿?上场了。据老乡说,十辆车里有九辆都被?抢劫?过,每次赎车付给?托儿?的钱,将近三轮车价的1/4。

?像这样的冲突很多很多。每听到一次,我就感觉深深的哀痛。?

是制度么?究竟是什么把他们排斥在城市之外

?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一句话。梁鸿将这句话作为书中一章的题记。出了故乡的梁庄人无论身影还是精神,始终漂泊。梁鸿采访完不到一年,很多梁庄人已经不在当初采访的地方了。

梁鸿和乡亲们口中?挣了很多钱?的虎子有一段对话。在西安谋生近20年,虎子还是打定主意?打死也不在西安定居?。

?都在这儿20年了,在这儿待的时间和在梁庄都差不多,还不算是西安人?? ?那不可能,啥时候都不是西安人。?

?为啥不住这儿??

?人家不要咱,咱也没有想着在这儿。?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