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慈母忆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5:23:49 体裁作文
慈母忆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忆慈母

忆 慈 母

尹 银 太

日月荏苒,冬去春来,慈母离开我们十载有余,然怀念之情无时减少,每当佳节来临之际,兄弟姐妹相聚之时,思亲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忆母亲之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想母亲之谆谆教诲则回响于耳,母亲之为人处事乃儿孙楷模,观母亲之劳作遗物件件皆精品瑰宝。

母亲杨氏讳孝珍,又名转香,1920年生于陵原紫草塬何家村。由于受外祖父家庭的良好教养,从小就养成勤劳、善良、谆朴、乐于助人的美德。十七岁那年,与邻乡硖石长坡塬吴家槽比她大一岁的父亲尹兆南组成家庭,挑起了建家立业,抓儿育女的重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呕心沥血经营中药铺,看病抓药,艰辛奔忙,悬壶济世,待人和善,享誉一方,文革浩劫,黎民祸殃,负屈蒙冤,于1969年被逼悬梁,享年仅50岁。全家重担,慈母独扛,怀抱我辈,含泪抚养,相依为命,甘苦同享,育雏携幼,累断脊梁。母亲终年劳累,忙里忙外,积劳成疾,病魔缠身,曾患多种疾病,久治无效,于2001年6月撒手离我们而去。享年82岁。

母亲的一生,是辛勤劳作,艰苦奉献的一生,从四十年代初到合作化前后的二十多年里,她既要抚育子女,下厨作饭,纺织缝补,饲养牲畜,农忙时节又要一天三晌下地劳动,播种、锄草、收割、碾打什么活都干。还要挤出时间为亲朋邻里剪式样别致的纸花,做形式多

慈母忆散文

样的献食面花花,尽量满足

他们的要求。在农业合作化时期,除继续操劳家务外,仍坚持经常出勤,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舍得出力,既注意进度,又讲究质量,一点也不含糊。文化大革命时期,母亲已近花甲之年,按理说应该歇一歇了,可她就是闲不住,忍辱负重,仍天天奔走在田间坡沟,参加生产队的各种劳动,为发展集体经济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至今,数九寒天母亲那彻夜不眠的身影仍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盛夏酷暑母亲在田间地头的行行脚印,犹时时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母亲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幼小时虽因条件所限,未进学堂读书,但在外祖父、舅父的影响下,处处用心留意,坚持常学常问,由少到多,日积月累,也逐渐认识了不少字。嫁到长坡塬上以后,村上办妇女识字班,母亲不顾儿女拖累、家务缠身,积极报名参加,坚持经常到校,勤学苦练,好学上进,回家后还给我们念她在识字班学到的“宝鸡县 多山川,土地肥沃好出产,周原高粱打三石,千斤小麦八鱼塬”.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等顺口留之类,文化水平显著提高,能看懂一般信件和报刊,能替父亲到虢镇药材公司取货购药,我曾有几次跟随母亲购药,那时候外出全靠我们步行人扛。母亲的记忆力极强,爱听别人讲故事,而听一遍就能全部记下来,加之平时爱看戏,爱看剧本,连环画等,所以,在她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帝王将相,烈女义士、英雄模范的故事。她不仅能以史为鉴做人处事,

而且往往通过说古经,讲故事,赶庙会念经书教育子孙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忠心爱国,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的熏陶。

母亲为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含辛茹苦,费尽心血,一年到头自己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特别是每年春节临近,更是昼夜不停的纺线织布,赶制新衣,当大年初一,我们兄弟姐妹穿上新衣,同村里其他孩子一起兴高采烈地欢度节日之时,才是母亲一年到头唯一的休息之日。母亲常常告诫我们:要为人正直,宽厚待人,努力进取,为家争气。母亲不求享受,只有奉献、克勤克俭、助人为乐,母亲时时关注着我们的前程,每当我们事业有所进步,她就会由衷地微笑。母亲十分关切子女上学读书,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坚持让我们兄弟姐妹五人读完了高中、初中、完小,个个长大成人,走上报效祖国的岗位。二弟在宝鸡市水泥厂上班,三弟在陈仓区中医医院工作,并接替传承了父亲的医务职业,大姐、四妹出嫁各自成家立业,我参加工作以后,在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工作多年,曾任电影队队长、文化站站长、中共金河乡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等职。我们家能过到现在这的样子,没有慈爱的母亲含辛茹苦、算计节俭是万万不能的。可我为长子,我为家里、为母亲又做过什么?

在我幼小时的记忆里,母亲是从来不睡觉的,每个万籁寂静的夜晚,当我们昏昏欲睡,母亲总是打理完家务,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们兄弟姐妹缝做衣服。那时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就父亲一人辛勤劳作,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但母亲很要强,除抽空干完家务后,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上把大孩子穿小的衣服拆洗干净,翻过为小的缝新的。母亲很能干,从搓棉、纺线、织布、缝补、改做,家务活样样当不住,为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从棉的、夹的、到单的,从薄的、中的、厚的就这样年复一年,四十多岁的母亲终于戴上了老花眼镜。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承载着母亲那千针万线,母亲那灯光下的背影也永远的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母亲心灵手巧,一生酷爱剪纸艺术,由跟着别人学,到自己独立剪,由照着花样剪,到自己构思创作,认真细致,我小时候看见母亲用煤油灯的烟熏花样,她边实践、边钻研、边改进、边提高,想啥剪啥,剪啥像啥,她剪的花样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窗花、壁花、顶棚花等,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典故、古今人物、日常生活等,形象逼真。把民间流传多年的古老剪纸艺术留给后辈。同时,母亲还有做献食面花花的巧手艺,她做的水果类有葡萄、石榴、柿子、萝卜,样式真切,做的动物类有龙、鱼、蛇、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方圆数里,谁家有喜事,乐于约请母亲剪各种式样的纸花囍字,以增添吉祥喜庆的气氛。遇到白

事,约请母亲做花扎绑花圈、赶做献食和面花花,并涂上五颜六色的色彩,美观大方,表示人们衷心的敬意。其次,母亲还有节生(拾娃)的好手艺,从解放前后到文化革命以前母亲给方圆数里的孕妇节生有好几十名。母亲给人节生、剪花、做献食面花花,不图名,不图利,只作奉献,不求素取,不论生人熟人,不要报酬,甚至常常连东西也贴赔上,人人称道。有口皆碑。

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强烈的正义感,对于本村或邻村发生的一些矛盾纠纷,敢于仗义执言,主持公道。与人交往讲良心,守信用,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占别人半点便宜。母亲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亲戚邻里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助互济,互谅互让。母亲一生牵挂儿女,疼爱孙儿,体贴关怀,无微不至。老母亲生前有5个孙子孙女,5个外孙子孙女,10个内外重孙。每当孙儿孙女看望她时,喜上眉梢,那高兴欢乐的神态实在无法形容。老人对儿孙千慈百爱,恩重如山,儿孙对待老人孝敬关心,多方照顾。正当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过着欢心舒畅晚年生活的时候,不幸于2001年身染重病,经多方治疗抢救无效,敬爱的母亲却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儿孙们个个悲痛万分,泪如泉涌。亲戚邻里闻讯后,心情沉痛,来家里吊唁祭奠者络绎不绝,愿母亲过度劳累的灵魂得到安息。安葬那天,本村邻村自动前来送葬者达数百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老人

篇二: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

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催人泪下 忆母亲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半年了,母亲那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到母亲的人品,一生艰辛的生活,使我们做女儿的真正体会到:儿女们的寸草心,永远报答不尽母亲那三春养育之恩。愧疚之心使我想写对母亲的回忆,也算是留给儿女和亲人的一点怀念吧!

母亲,×××,出身大户门庭,生于1922年阴历腊月初四,她一生勤劳、善良、心地清楚,但生活路途坎坷,多灾多难,她很刚强,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屈不挠,正视困难,想尽办法度过难关。她比常人刚强,能干,为人和善,通情达理,处事公道,胸襟开阔,从不与人计较小事。虽然她一生清贫,没有什么物质财富,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从不向权势财富折腰,只求安然生活。一贯干净利落,直到晚年还保持着一生的良好习惯,让儿女们喜欢,可以说母亲的一生是极平凡的,也是了不起的一生。

母亲去世于2000年5月9日(农历四月初六)下午5:20左右,享年78岁。母亲一生五个儿女,大哥虽不是母亲亲生,但一岁起就跟随母亲生活,大哥是个有德有识之人,孝敬父母,从不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也视他为亲生。大姐生于1944年8月,二哥生于1949年7月,我生于1954年11月,小妹生于1965年3月。

由于我家祖辈人门单薄,又是书香门第,人世精明,家业兴隆,土地多,据母亲说,在解放前,邓湾村还有我家的许多土地,多数地是租给佃户耕种,家中有长工,到了农忙季节,还得用短工,是村中的大户,每到封粮上差,总是我家最多,但人都短命,祖辈们多在青春之年就去世了。这些解放前的资本,注定在解放后父辈们有受不完的苦难。

母亲经历了土地革命运动,由于历史的变迁,解放前村中的大户,经过一场运动,家境

一落千丈,一夜间成了贫困如洗的“地主家庭”,子女们也戴上了“地主子女”的帽子。解放后,我家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土改时分到的一间烂草房,很快就倒塌了。听母亲说,我出生时,家中没有一粒米,农历11月份,风雪交加,是10岁的姐姐到邻居哑巴家借来一碗小米,熬了一点粥,才保住了母女性命。在我半月的时候,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顾身体虚弱,衣着单薄,就到院子里烧火做豆腐,由父亲沿街叫卖养家糊口,虽然家里做豆腐,但孩子们那时从未尝过豆腐的滋味,只吃那剩下的豆渣糊口。因家境贫寒,在我满月的时候,还没有衣服穿,是二奶奶送来一身小衣服,才出的被窝。

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父亲饥饿煎熬,精神压抑,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身患浮肿和其他多种疾病,由于治疗不及时,在大哥送到洛阳二院治疗的第二天夜里,父亲满含着一生的悲愤和辛酸离开了我们,撒手人寰。父亲的去世使家里生活雪上加霜。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送走了父亲,母亲带着四个还未成人的孩子生活,那时我才五岁,因地主成分,是专政对象,全家人受人欺凌,不敢抬头,好在兄长、姐姐都很懂事,特别是大哥,小小年纪就和母亲一道肩负起生活的重担,他给了母亲和弟妹许多关爱,这使得母亲十分疼爱大哥。

那时对于我家来说,饥饿可怕,穷困可怕,被人欺压可怕,这些都可承受,最可怕的是连一间住房都没有。草房倒塌以后,全家便常年寄人篱下,三天两头换地方,最后借住在南街××子家一间破烂不堪的瓦房里,那××子时常去逼房,哪怕是下雨天,他也不忘去逼房,且话语伤人,他恨我家穷,恨我家腾不出房子。在我的记忆之中,他站在门口大声吆喝,我们兄妹几个躲在母亲身后,母亲是低着头无言对答,忍辱负重,遭受着别人训斥和侮辱,刚强的她在夜晚不知吞下了多少眼泪,大概只有此时长眠于九泉的母亲自己知道。逼房实在紧时,只有去找村干部,母亲说,当时有个干部见了地主成分的人象黑煞神一样,每当母亲走到去干部家的胡同口时就兀自泪流满面,想想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只好停下脚步,擦干眼泪,鼓起勇气,独自去遭受他人的白眼和训斥。每当母亲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被逼求人,孤独无助,没有安身之所,是当时家里最大的困难之一,也是母亲一生中最难忘、最无奈的时期。

生活所迫,被迫逃命。1963年春,母亲领着我流着泪违心地离开了我出生的地方—×庄。大哥送了母亲一程又一程,那伤心、那无奈,全家人泪眼相对,伤心无言。二哥当时14岁,人格的尊严,使他怎么也不愿随母亲到程村,跟着二奶奶、叔叔一家留在了×庄。那时,全家人各奔东西,大哥在洛阳做工,大姐出嫁成家,二哥在×庄,我和母亲在×村,一家人骨肉分离,母亲特别思念大哥、二哥,经常牵挂他们直到流泪,1966年大哥帮二哥安排了工作后,母亲才少了些许牵挂。

本是逃命,母亲带我到了×村以后,却走上了一条维艰之路。前面的子女心术不正,他们容不下母亲和我,时常无事生非,更有封建管家老太婆撑腰,加之思想偏见和世俗的欺生,其情景可想而知。母亲虽然不停劳动,极力维持那个家庭,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受了许多冤枉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不做声,尽着自己的职责。这其中,母亲忍辱负重,更多的是为了我,许多事情,我亲眼目睹,这一切,都使我过早地懂得了生活,体味了许多人生的苦辣酸甜,看透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因为我,使母亲受了许多委屈。首先是在上学的问题上,我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后伯父的孩子能上到高中毕业,而我从上初中就遭到他们反对,原因很简单,家里没有人挣工分,想让我回家干活挣工分。1970年我上初中一年级,被迫辍学三次,最后一次长达两周,是大姐得知后找到老师说情,才使我再次返回学校。1971年春天,老师推荐我跳级上高中,但就我的情况,上初中家里就不让,高中又怎么能?母亲从心里想让我上学,早日跳出农门,脱离苦海,因此母亲多次恳求伯父,回答只有三个字:“我不供。”母亲左右为难,我想上学,伯父不供。母亲便想尽办法为我筹措那仅仅8元钱的学费。记得那时家里养的一条狗被人打死,母亲托人把它杀了,杀狗的人拿走一条狗腿,邻居要走一条,二表舅要走一条,剩下一条狗腿,母亲把它煮了,舍不得让探亲的大姐吃一口,想拿出去卖几文钱为我积攒学费。当时的情景现在想起还历历在目,母亲把那二斤三两狗肉用布包好放到篮子里,带上一杆秤从后门往外走,两次走到门口就泣不成声,当母亲第三次走到门口时,大姐拉住母亲放声大哭:

“妈呀,日子咋过得这样艰难呀!”妈说:“都是为了你妹子上学呀。”母亲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她最后擦干眼泪,走出那门,到矿上卖掉狗肉,换回了一块七毛钱。但那远远不够我的学费。正是因为我上学的事,母亲操持家务的一点点经济权利也被伯父剥夺了,他怕母亲为我攒钱交学费,这使母亲正常的花销钱也没有了。我那时想,自己在家里是个多余的孩子,让母亲因我受难遭罪。临近开学了,学费还是没有着落,母亲万般无奈,含泪拉着我的手说:“闺女呀,妈是真没有办法了,去洛阳找你哥吧。”他深知大哥、二哥也不容易,平时从来没有向他们伸过手。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大哥、二哥给了我极大的支持,是他们圆了我的上学梦,二哥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5元钱供我上学,大嫂还给我些钱买些衣物。亲人的支持给母亲了极大的安慰,也是我能够刻苦学习的源泉。不到一年的高中生活,因家境贫寒,使我不得不放弃了学习机会,回到村里当了民办教师。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很明白道理,她总是教诲我努力工作,要争气。她的教导使我读懂了人生,懂得了人生要努力奋斗,母亲是我前进道路上的航标、路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乔家老太去世了,她的大女儿也出嫁了。前面的儿子在母亲的养育下慢慢长大,在他没成家之前,也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和母亲相处的还好,特别是小妹凤琴渐渐长大,替母亲说了好多不敢说的话,给母亲撑了腰,平息了家中不少是非风波,伯父也看清了前边的儿女,对我的态度也逐渐改变。母亲心想,苦难熬到尽头了,该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啦。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1979年9月××结婚了,却娶了个无理的泼妇,自从她进了家门,又是家无宁日,她不孝敬老人,搬弄是非,好象母亲欠了她,总与母亲过不去,真是娶个妖怪家该败,凑合了两年只好分家另过。不到两个月,伯父突然病故,这个家庭又沸腾起来了,这对母亲来说,又是一个大灾难的降临,前边儿子和小妹为接班的事,反目成仇,他不仅不报母亲养育之恩,反而弃老嫌小,想独吞家产,变本加厉要撵母亲出门,加上那个蛮横的媳妇,两人演出了一场撵母出门的双簧。平日里指桑骂槐是常事,更可恨他们心狠手辣、虐待母亲,把母亲住的三间房屋前门堵上,后门锁住,不让出入,使母亲无法在家生活。没有办

法,母亲到我工作的地方小住两天,趁此机会,他们和娘家人一道装作盗贼,晚上偷走了母亲的全部家当,之后不久,夫妻两人搬进堂屋,母亲真正是无家可归了,只好随我在学校生活。那时,小妹才16岁,上班的手续还没有办好。

生活的磨难使母亲百病缠身,面容更加憔悴,心绪也不甚好,一天躺在床上多半天。我夫深知母亲不宜,除了生活上关心照顾、给母亲看病外,还不断开导母亲,他同情母亲的遭遇,痛恨前边儿子的忤逆,经常陪母亲聊天,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母亲感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哥、嫂、姐、妹也经常来看望母亲,特别是大嫂、妹妹经常买些衣物和药品,大姐常捎些面和油,使母亲那受伤的心得到了极大抚慰,儿女们的孝心、爱心给了母亲重新生活的勇气,心情也变好了,疾病经过治疗有了好转,身体日渐康复,度过了那生命的难关。

没多时,我的儿子出生了,母亲很高兴,帮我带孩子,减轻了我好多负担。1987年我经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工资待遇提高了,1988年儿子的爸爸调入公司当了经理,小妹也调入县税务局工作,哥、嫂、姐常来看望母亲,母亲也常到他们那里小住,我们的日子都好了!一家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倍受外人高看,一家人在附近一带曾被传为佳话。

1990年—1992年,女儿小的时候,母亲常带她在小妹那儿住,小妹在税务局工作,待遇、福利也好。那时侯,妹夫官运正兴,人也能干,工作上很得志,对全家人都很好,母亲别提有多高兴了,一家人可以说是枯木逢春,走过了严冬,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母亲是受过大苦大难的人,虽然没有卧床不起,也是疾病不断。1993年冬,小妹陪母亲在地区医院作了CT,发现心脏主动脉有小瘤,医生说无法手术治疗,吃些药后,情况大有好转。1997年冬,母亲的身体显然不如以前,也不愿去其它地方,总是说,我岁数大了,言外之意让我有思想准备。也是那段时间,母亲经常回首往事,从过去到现在,从祖辈到父辈,从儿子到孙子,从媳妇到孙女,在心灵深处,她特别垂青晚辈,大哥、大嫂每年的看望,长孙女平儿给她送的生日蛋糕,都使母亲由衷地高兴。母亲虽不善言辞,但心明如镜,总为

篇三:慈母情深文档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朗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板题】:慈母情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课文边做练习。师评价:做课堂练习既要讲速度,又要讲正确率。理想的状态是又快又好。(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 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紧钱跑去买罐头,妈妈数落我,凑钱给我买书。

3、指名交流,思考鼻子一酸是种怎样的感觉?请大家拿起笔,读课文,在让你鼻子一酸的地方划线,并简洁批注。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1)、你发现了什么?(这句是描写母亲神态的)请你再读一读圈一圈,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里面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那正常怎么说?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这句话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起慢读。

(3)、作者这么慢是让你们仔仔细细地看看母亲。请闭上眼睛,(师读),你们看

到了什么?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背不是这样的?是怎么样的?(挺拔的;健康的??)

请闭上眼睛,继续看(教师读脸的部分),你们看到母亲怎么样的脸?(布满汗珠的脸;疲惫不堪的脸??)

孩子们,这不是我母亲的脸,在我的印象中,我母亲的脸应该是怎么样的?(光彩照人;光洁鲜亮??)

闭上眼睛,(师读眼睛部分),孩子门,你们看到了目前怎么样的眼?(疲惫的眼;充满血丝的眼??)

孩子们,这不是我印象中母亲的眼,我母亲的眼应该是?(炯炯有神;水灵灵??)

(4)、然而这样的脸,这样的背,这样的眼我再也没有看到了,却看到了,读(这段话)

(5)、作为儿子,不禁要问:母亲呀,你那挺拔的背,炯炯有神的眼,光彩照人的脸到哪里去了?(被繁忙的工作夺去了。被我们吃掉了。)板书:工作辛苦

(6)、你可知道母亲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的?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你读懂了什么?文中哪里看出噪声“震耳欲聋”?你听到了有什么滋味?(难受;烦躁;一刻都停不下来??)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

(2)、这样的地方让你一刻也呆不下去,可母亲呢?昨天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明天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

(3)、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过度的劳累使她过早的衰老了,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难受、心酸、感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滋味?那真是——慈母情深

过渡:你找的句子中,还有也反映母亲工作辛苦的句子吗?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如果说刚才那句是慢镜头,那这一句则是——快镜头。请一位同学来读。 为什么要用快镜头?再读,你读懂了什么?“立刻”换成“马上,立即”可以吗?为什么?那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

(2)看到母亲如此劳累,却又如此拼命地干活,你的心理是什么滋味?

(3)母亲为了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不顾身体拼命的工作,这就是“慈母情深”!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再读一读圈一圈,最能反映慈母情深的词。

(2)从“揉得皱皱的毛票”你看出了什么?(穷,舍不得花)出示补充,这27块钱要派些什么用场?每天才——9毛钱,你有什么感受?可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还读懂了什么?

(3)“龟裂的手指”,什么是“龟裂”?你在谁那看到过这样的手指?从中你有什么感受?读出你的感受。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你读懂了什么?(这是抓住动作、语言来描写的)板书:凑钱买书

(2)这是怎样的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钱吗?把你的感受送入句子,读

3、为了我们,母亲不辞辛苦地忙碌着,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又毫不犹豫的掏钱给我。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攥者母亲的博大情深。

4、我一边跑一边想:?? (自责、决心、忏悔、懂事??)所以我用这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可母亲却——(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凑足了钱给我买书,就这样我有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总结谈话:同学们,学到这,我们自然而然想到我们的母亲,想起了母亲对你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母亲、体贴母亲、孝顺母亲!

2、拓展作业:

1)课外请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小诗《纸船——寄母亲》;

2)寻找其他描写母亲的文章和诗歌进行阅读,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3)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板书:

2012年11月22日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八小学 王新艳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所写小说《母亲》,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贫穷、艰辛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通过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深的母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似乎是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我因为这份平凡和真实而感动,所以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教师交流展示课。其实对于课的选择也透露出我的心境——平淡而朴实。

考虑到这节课要上出高效课堂的模式,又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所面对的也是一群聪明的五年级学生,基于这几点,备课时,我牢牢记住这几个关键词:小组、朗读、情感。我想,教学中,我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在这堂课上充分地进行展示、谈出自己对文本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受到一定思想启迪,小组展示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足矣。

回首这一堂课,谈谈我的个人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语文的韵味,也体会到慈母的深情。

一、 以读为主。课中,关注自学中的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中,请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学法提示,抓住重点语句投入到自主研读中。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以小组为依托。我把大量的时间放手让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全班的汇报交流中展示,互相补充,情感便在碰击中得以升华,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化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

三、 以情促情。激活了学生亲近母爱的情感,学生披情入文,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美好境界。他们流下了感恩的泪珠;为母亲献上了祝福;理解了母爱的伟大,陷入深深的反思??

不足之处:未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体会大家找到的句子分别属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没及时与单元学习要求相呼应;概括主要内容不敢放手,反而浪费时间。这一课结束了,可我感觉还意犹味尽,学生们更是感怀万千。虽然这节课我没有太多的准备,但是我觉得目的达到了。因为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文中母亲的爱,同时自己也体味到了浓浓的母爱。

2012年11月22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