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会听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26:14 作文素材
篇一:《听话》作文讲评
用心听石 可聆天籁
——《听话》作文讲评
【题目回放】
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与切题】
1.“听话”的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话”,即耳听别人的话语;二是指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
2.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出“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
3.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对“听话”内蕴的思考或解读。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地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即为非常切题。
4.评卷时,从写的是不是“听话”入手,再看有无对“听话”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主要指通篇所写都不属于“听话”的范畴,或者抛开命题自说自话。
【文体与表达】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叙、议应一视同仁,主要看立意与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贴切的程度。体貌清晰的可适当高1到2分。
2.围绕“听话”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有无自我的感悟、体察、认知、评判,深浅只要适配文体和表达即可。
3.对叙、议不明的“考试体”作文,在优先考虑是否切题、立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行文的思路。
【档次与赋分】
1.可以叙述描写“听话”的人与事,可以议论阐发“听话”的点与面。以所写是不是“听话”为评判的基准点,包括记叙文叙述的人事、议论文所论述的问题。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可由三类卷(49-55)切入,再视表达作上下浮动。切题且立意和语言上乘的可按一类卷(63-70)标准给分。凡所写并非“听话”的所指,按四类卷(42-48)评判,完全脱离题意题旨的为五类卷(28-41)。
3.有下列情况的,按标准在总分确定后再扣问题分。
①字数不足,按缺50个字(空三行)扣1分计。所缺字数超过150字,可直接下降赋分的档次,不再另扣分。
②书写错误,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5分为止。
【考场佳作】
听 话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引用丘吉尔的名言开篇,不同凡响。)
“听话!”大人总是这么说。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听话,听什么话?(语言朴实,轻松自然)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要求我们要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他人的劝告。(引用古代名言,恰到好处)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展望历史的舞台,让我们用心聆听。(巧用过渡,开启下文)
他也曾火烧博望坡初战告捷,他也曾舌战群儒大败曹操,却因不听刘备的生前劝告动用了一个“不听话”的马谡而痛失街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曾多么聪慧地帮助诸葛亮退去司马懿,却因为自视甚高,不听诸葛亮的话,不听王平的劝告,落得个挥泪被斩的下场。历史的教训要听,智者的训导要听。只有善于听话的人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举例论证,分析透辟)
站在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听话”二字哪?(再用过渡,承上启下)
雄霸欧洲大陆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第六次与反法同盟作战时,身边几乎已无大将,只好动用一个叫格鲁希的将军,而正是这位“听话将军”使拿破仑痛失良机,兵败滑铁卢。当时英军威灵顿将军率军从北来袭,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从另一方向来,拿破仑击败布吕歇尔,为防止其与威灵顿会和而让格鲁希前去追击。拿破仑则与威灵顿展开作战,不久,双方都精疲力竭,尸横遍野,只待哪方援军先到哪方便可取胜。“听话将军”已知战事紧急,去固守命令追击布吕歇尔,即使部将极力劝告,
他只沉思了一秒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执行命令。就这样,威灵顿等来了布吕歇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听话将军改变了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听话将军”,拿破仑怎能不败?(举外国人事例论证,论证有力)
我们需要听话,但不能盲目地听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有灵活地听话才是真正的听话。(辩证说理,语言严密)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只有听话,正确地听历史的话,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一回首间,我忽然发现,因为“听话”,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因为“听话”,我已将自己套入了所有的模式和桎梏,陷入了“听话”的囚牢。对于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握,于“听话“之中迷失自我。让我做我自己吧,让我这一生做一次我自己吧!我会灵活地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老师的指导,听家长的训导,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联系自身实际,观点鲜明)
听话,是一门学问,我已懂得。看得到遥远的过去,故也看得到遥远的未来。(再次扣题,照应开头)
【点评】
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名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议论文而言,这“源”就是思想,这“流”就是文章。好的议论文(或文章)当以好的思想为原材料。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
本文给人以思想厚重、底蕴深厚的感觉,获得高分。其得高分的理由如下:一、有思想深度,立意高远,观点的阐发深刻,事理的分析深入。二、材料翔实,古今中外事例及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有文化底蕴。三、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扣题行文,很有章法。四、论证严密,辩证说理,无懈可击。
疏通泉源,可以喝到甘甜的河水;提升思想,方可写出漂亮的文章。让我们静静地想,满怀情感地拿起笔,写出有见识、有思想高度的文章。
听 话
听话,仿佛沉水香撩起的雾气后那莲花托金的巨大墨字,在白公馆里渐渐褪色,显露出一个正在衰落豪门的无力。
月白蝉翼的旗袍在咿咿呀呀的胡琴中登上狭窄的楼梯,只留一个坚挺孤傲的脊背。我是隐隐喜欢白流苏的,喜欢这个身处没落世家却野心勃勃的女人。在拥挤的白公馆里,她对母亲温顺了脖颈,换或一丝残喘;在喧闹繁华的香港,面对柳原她垂了眉眼,在爱情与名利的角逐中首先让步。
香港太过浓烈,简直像一幅劣质的、挂在下等吧台里的西洋画,色彩抢眼到让人无所适从。无从想象流苏如何在这座城步步为营,谋得地位与点滴爱情。她骨子里不会安心听话,所以她在豪赌,赌香港码头的月色撩人,庭院里的蔷薇开到荼糜,赌柳原对她有一丝真心。她不是听话的女子,亦不会安守闺阁礼仪。所以在白公馆中,眉眼里是熊熊火焰的欲望与静如止水的冰冷;所以在柳原面前佯装温顺,不过是为爱情角逐增加筹码。
张爱玲说,香港的沦陷成就了她。但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我只觉得是她骨子里,与她听话的温顺外表截然不同的野心与倔强拯救了她。
假如听话是门艺术,白流苏一定最安静。
《创世纪》里的紫微算是我最喜欢的女人了。她的一生是场倾国倾城的传奇。侯门绣女,天生的好富贵,却落得江湖辗转。她看她父亲的目光里饱含仰慕,而父亲只能给她点清闲的爱意。紫微终是听从父命嫁给了自己的命运。前半生她是不懂反抗的人,彼时虽有思想,也只是从闺阁里的乖巧少女变成夫家迎春一样懦弱的人。再后来,生命里很多无奈和责任逼得她抛去了惜春的冷漠和迎春的顺从。在举家的颠沛流离中,在经济萧条的乱世中,在烦杂细小的琐事中,她终成了家里的贾母,一家老小的依靠。
没有人会告诉她,是动荡的时代成就了她,成就了她日后的独断专行的脾性。记得当年她曾经是个
地道的美人,这份美没有给她闯祸,也没有给她带来际遇,而她也兀自美了这么多年。
从听话到要求别人听话,其实不仅仅是十年、二十年的距离,而是晚清与民国,一个时代的沟壑。 有的人习惯了刚正不阿,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忠义诤臣的故事,便说听话有什么好;有的人习惯了卑躬屈膝,在动荡世事中沉沉浮浮,尝尽人间辛酸苦楚,便说听话有什么坏。其实,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不过各取所需罢了。白流苏哪怕再温眉顺眼,低垂螓首,她骨血里叫嚣的也是抗逆;紫微呵斥萦珠再严厉,独断专行,她也不过是个早已对命运俯臣的可怜人而已。
假使听话都算是种本领,我一定最安静。
【点评】
华美的文字来自厚实的底蕴。这篇考场作文彰显了作者厚实的底蕴:
一、厚实的思想底蕴。立意新颖,有自己的思想,如“其实,(听话)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不过各取所需罢了” 。虽只言片语,却发人深省。
二、厚实的文化底蕴。文章选取张爱玲《倾城之恋》女主人公白流苏及《创世纪》里的紫微两个人物,以“听话”为线,连缀成文,不枝不蔓,可见作者平时积淀的认真与扎实。
三、厚实的语言底蕴。如文章开篇“听话,仿佛沉水香撩起的雾气后那莲花托金的巨大墨字,在白公馆里渐渐褪色,显露出一个正在衰落豪门的无力。”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语言生动而韵味绵长,一开篇就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足见其语言底蕴的厚实。
华美的文字来自厚实的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写结合是写的作成功的不二法门,只要平时广泛阅读,不断汲取,善于借鉴、创造,考场上才能写出如此养眼、令人赞叹的篇章。
如能在扣题、过渡等方面再做锤炼,将会锦上添花。
考场作文失误警示
在作文中,最让人发现“缺失底蕴”的表现有哪些?
一、材料老套而不新鲜。
二、语言干瘪而不干脆。
三、事例单薄而不丰富。
听 话
“听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时,切不可偏听偏信。
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类“传话”的游戏:一排嘉宾在台上依次站好,由第一个人开始向下一个传话,传话过程中其余嘉宾均要带上封闭耳机。当最后一个人描述出他所听到的故事时,往往与第一个人说得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可见,“听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件事经人之口,难免会夹带上口述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我们的大脑则应该迅速过滤掉这些“附赠”信息,以免被别人的见解抢占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听话”时,更不可断章取义,这样往往会造成语义的曲解,进而导致以讹传讹,三人成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流言蜚语的时代,不得不说除了高速发展的媒体炒作,还有一些是因为“不会听话”而产生的后果。
“听话”时,更不可全盘皆听。
如今许多学生只知道听从老师的讲解,表面上是渴望新世界、充满希望的嗷嗷待哺的小鹰,实则却是错失了长硬翅膀的最佳时期。这类学生往往成绩优秀,却永远无法做到拔尖、超群。更让人惋惜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创造力被死死钉在应试教育狭小的框架里,丝毫没有伸头露脚的机会。而他们最终也只能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与只知道按命令行事的“小跟班”。由此可见,“听话”也要有所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利者而为之。
“听话”时,最不可惟命是从。
古老的中华民族从封建专制的牢笼中走出不过百年,百年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心存热血的青年被封建礼教生吞活剥。“叨陪鲤对”固然能体现对父母长辈的尊重爱戴,但若发展成不分青红皂白的“卧冰求鲤”就太过让人痛心。空有一腔理想的觉新最终因为不敢违抗父母之命而成了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天资过人的宝钗一心虔诚地走着家长们为她安排的富贵之路而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天真善
良、阳光可爱的周冲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却只能以死的惨烈反抗这悲剧的结局。无与争辩的是父母之恩我们一生难报,但尽信父母之言会使我们丢失一个时代的灵魂与骨气。这个社会日新月异,这个时代需要变革,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必须胸怀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思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现实说“不”,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因为哥白尼没有听信地球是宇宙之心的谬论,所以他才有机会动摇我们“万物灵长”的愚钝想法;因为麦哲伦没有听信天圆地方之说,所以他的船队才能乘风破浪、完成伟大的环球航行;因为莎士比亚没有听信那个时代的禁欲之谈,所以才有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永恒不朽的唯美爱情??这所有的成就,不能不说与他们善于“听话”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我也一直相信,只有善于“听话”的人,说话时才能更有底气。
“听话”,果然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 话
在我看来,那些像抹了蜜一样的话实则是万丈深渊,听之则无可自拔,那些忠直逆耳的话,则像是披荆斩棘的利剑,听之则可保己御敌。
那天打开电视机,刚巧正在播出一档“人与海象争锋”中的娱乐节目,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众所周知,海象的行动缓慢且拥有一个硕大的“啤酒肚”这样的体形如何与智慧的人竞争呢,更可笑的是比赛仰卧起坐。
训兽吊装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海象从水中爬出,缓慢地挪到指定点的位置,双掌合叠在脑下,准备出战,训兽员给了它一块食物,他心满意足地咀嚼着,眼睛还不时盯着训兽员看,训兽指着一盘食物,示意它做完再吃,它仿佛听懂似的,乖乖地躺着。
比赛开始,海象艰难地扭动着,那啤酒肚使它不能成九十度角,但它仍有规律地做着,躺下时还不要看一眼亲爱的食物,旁边的另一位啤酒肚大叔也艰难地做着,额上的汗水依稀反射着阳光,刺眼。 我看着海象,内心有隐隐的痛。本可以在水中自由遨游,却听信了训兽员的甜言密语,表演以娱人,真可悲啊!
三分钟已过,结果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们拍手称庆,这种人与动物的比赛有何意义呢?人们的欢呼声中,我看见训兽员端着食物喂到海象口中,并满意地拍了拍它的小脑袋,看来它今天发挥的不错!
听信人类的话而沉迷美食的海象跟乐不思蜀的阿斗有得一拼。我在想它是否依然记得海洋的辽阔与神秘,是否依然拥有独自觅食的本领?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我想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朱自清。
当学到《荷塘月色》时,我曾感慨空间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清闲淡雅的文章,当得知他因拒绝食用日本人提供的白米白面而活活饿死时,我又惊又鄙视,惊他如此的爱国,鄙视他轻视生命,视之如鸿毛?人命在他眼里真得可以这么轻易的放弃吗?
如今想来,不觉又颊滚热,为自已的言行而羞愧,假如食之而苟全性命,那么人作为一个自由高尚的个体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人应该拥有一份这样的勇气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敢于反驳别人的错误。朱自清先生没有听从侵略者的话,为中国的尊严而死,这是极其高尚的。
听话,听什么样的话。听谁的话,这是判断我们处事的一个尺度。
听 话
一日,因急需一条牛仔裤作为活动的统一制服,我匆匆地走进了一家牛仔店。
店主的年纪比母亲略轻,女儿在电脑前看电影,不一会儿就离了她母亲特意摆得远远的椅子,凑到显示屏前去。在我试穿的过程中,店主不一会儿就要叮嘱女儿:“坐到椅子上去,眼睛要看坏的,听话!”如此三番五次,可那显示屏就像磁铁,小女孩每每就被“吸”了过去。
等到离开的时候,我看见小姑娘揉了揉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人生的回忆就像是树上累累的果实,它们积蓄、成长,然后在你不经意的瞬间掉落下来,砸你个满
怀。
“听话!”父母、长辈,总要适时提醒你注意天气变化、嘱咐你多穿点衣服,或是提醒你要注意安全。你偶尔听得烦了,稍一皱眉想反对,他们把眉头皱得比你更紧,抢先说了句:“听话!”你漫不经心,他们就更加无微不至。
直到如今,当我需要睁眼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眼镜的时候,当我想凭着年轻的身体少穿一件却最终得了感冒,呼吸不畅、头昏脑胀的时候,当我终于一不小心与人相撞,跌伤了腿,大声呼痛的时候,我想起了什么?
当我面对考试题目,下笔停滞,绞尽脑汁而不得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时母亲站在院子前,挥着手里的书大声呼喊在院子里疯玩的我的场景,更想起了什么?
张爱玲曾写过一段话:“当我走到那个路口,我垂垂老矣的母亲叮嘱我:‘听话!不要走这条路!’可我最终还是走上了那条路。那条路真的很难走,像母亲说的那样,而我迷路过,跌倒过,甚至受伤过。当我坐在路口喘息着休息时,我看见一个女孩,像我当年一样年轻,一样站在那个路口,我忍不住开口对她说:‘不要走那条路,听话!’”
每一声“听话”都是长者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每一次劝导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真心关照,可若是这“听话”总是被辜负,它又将隐含多上忧虑和沉痛?
可是,这份情感终不会被辜负。
我将注重保护眼睛不让近视程度加深,我已学会自己查看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我骑车时会更加小心,我会在父母出门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听话,不止于长辈,而更将发于子女、小辈,终其轮回,使其圆融。
“听话”,它其实是个温暖的字眼。
听 话
蓦然发现,原来母女一场,不过是一个听话的过程。
想起来,竟不禁笑了。犹清晰记得小时候有个绰号:“女大王”。我总是很调皮,每每会将收拾好的玩具全数倒在地上,离开时也不理会,也屡次差点将屋顶掀开,引来母亲一顿喝斥。
一次,母亲朋友带着年岁比我小的女儿来到家中,印象里妹妹很害羞,不怎么开口说话,只是把玩着手里的娃娃,自得其乐。只一眼,我也被那娃娃吸引了,粉嫩嫩的连衣裙,金灿灿的长发,灵巧活动的四肢??于是,我将她从妹妹的手里抢了过来,开始为她打扮。突然一阵抽泣声传入耳朵,妹妹竟然哭了,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愣愣地站在原地。听到哭声,母亲和她朋友快步走出来,看了一眼,便心下了然。母亲走向我,说:“听妈妈的话,把娃娃给妹妹。”我那时只觉委屈,一个娃娃而已,偏不给。母亲声音略有提高:“听话!还给妹妹!”我虽不情愿,只得听话,恋恋不舍地将其塞回妹妹手中。
不知不觉间,我早已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不曾想过母亲也有听我话的一天。
前些日子,陪母亲参加一场婚礼,待我准备就绪时,却见母亲眉头紧锁,看着瘫在床上的衣服,不知该穿哪件,我不免有些焦急,婚礼该迟到了。看着母亲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说哪件好?我走上前,指着一条格子连衣裙说:“就这个吧,快点。”母亲嘴角荡漾开一丝笑意,便匆匆将其换上。走出电梯,却听见她嘀咕着:“挺近的,要不要开车,还是步行?”我有些许不耐烦,说道:“开车吧,快赶不上了!”母亲开口道:“好吧,听你的!”
我不觉一愣,听我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都听我的了呢?抬眼间,却发现母亲的眉宇间似乎已有了浅浅的沟壑,即便不笑,眼角的皱纹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了,我怎么没有发觉,原来母亲也在日渐衰老。
我缓缓收回视线,蓦然发现了一件事。母女一场,不过是在你年幼的时候听她的话,长大后对换角色,一场听话的过程罢了。
听 话
中国人似乎向来异常听话,甚至在压迫之下也并无怨言,所以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指出中国
篇二:我会听话歌词
我会听话歌词 我会听话
作词:泰歌 作曲:王厚明
不愿再玩我的洋娃娃 不愿再唱小班的歌 好想吃妈妈做的菜啊 好想听爸爸讲的童话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外面工作辛苦啦 我最爱的爸爸妈妈 你不用把我牵挂 我会听爷爷的话 懂得礼貌不吵架 我会听奶奶的话 好好吃饭快长大 我会听老师的话 认真读书学文化 其实我最想听的话
是你的话
篇三:听话作文写作指导与讲评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测试
作 文 指 导
题目回放(2012南京高三学情调研)
七、作文(70分)
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关于题意与切题
1.“听话”的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话”,即耳听别人的话语;二是指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
2.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出“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
3.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对“听话”内蕴的思考或解读。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地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即为非常切题。
4.评卷时,从写的是不是“听话”入手,再看有无对“听话”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主要指通篇所写都不属于“听话”的范畴,或者抛开命题自说自话。
二、关于文体与表达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叙、议应一视同仁,主要看立意与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贴切的程度。体貌清晰的可适当高1到2分。
2.围绕“听话”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有无自我的感悟、体察、认知、评判,深浅只要适配文体和表达即可。
3.对叙、议不明的“考试体”作文,在优先考虑是否切题、立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行文的思路。
三、关于档次与赋分
1.可以叙述描写“听话”的人与事,可以议论阐发“听话”的点与面。以所写是不是“听话”为评判的基准点,包括记叙文叙述的人事、议论文所论述的问题。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可由三类卷(49-55)切入,再视表达作上下浮动。切题且立意和语言上乘的可按一类卷(63-70)标准给分。凡所写并非“听话”的所指,按四类卷(42-48)评判,完全脱离题意题旨的为五类卷(28-41)。
3.有下列情况的,按标准在总分确定后再扣问题分。
①字数不足,按缺50个字(空三行)扣1分计。所缺字数超过150字,可直接下降赋分的档次,不再另扣分。
②书写错误,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5分为止。
考场作文欣赏(1-4)
听 话
高三(5)班 石玲玲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听话!”大人总是这么说。那么,我们究竟要样听话,听什么话?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要求我们要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他人的劝告。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展望历史的舞台,让我们用心聆听。
他也曾火烧博望坡初战告捷,他也曾舌战群儒大败曹操,却因不停刘备的生前劝告动用了一个“不听话”的马谡而痛失街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曾多么聪慧的帮助诸葛亮退去司马懿,却因为自视甚高,不听诸葛亮的话,不停王平的劝告,落得个挥泪被斩的下场。历史的教训要听,智者的训导要听。只有善于听话的人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
站在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听话”二字哪?
雄霸欧洲大陆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第六次与反法同盟作战时,身边几乎已无大将,只好动用一个叫格鲁希的将军,而正是这位“听话将军”使拿破仑痛失良机,兵败滑铁卢。当时英军威灵顿将军率军从北来袭,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从另一方向来,拿破仑击败布吕歇尔,为防止其与威灵顿会和而让格鲁希前去追击。拿破仑则与威灵顿展开
作战,不久,双方都精疲力竭,尸横遍野,只待哪方援军先到哪方便可取胜。“听话将军”已知战事紧急,去固守命令追击布吕歇尔,即使部将极力劝告,他只沉思了一秒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执行命令。就这样,威灵顿等来了布吕歇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听话将军改变了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听话将军”,拿破仑何愁不败?我们需要听话,但不能盲目地听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有灵活地听话才是真正的听话。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只有听话,正确地听历史的话,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一回首间,我才忽然发现,因为“听话”,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因为“听话”,我已将自己套入了所有的模式和桎梏,陷入了“听话”的囚牢。对于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握,迷失自我于“听话“之中。让我做我自己吧,让我这一生做一次我自己吧!我会灵活地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老师的指导,听家长的训导,但我会灵活地听话,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
听话,是一门学问,我已懂得。看得到遥远的过去,故也看得到遥远的未来。
听 话
吴俊志
“听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听话”时,切不可偏听偏信。
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类“传话”的游戏:一排嘉宾在台上依次站好,由第一个人开始向下一个传话,传话过程中其余嘉宾均要带上封闭耳机。当最后一个人描述出他所听到的故事时,往往与第一个人说得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可见,“听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件事经人之口,难免会夹带上口述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我们的大脑则应该迅速过滤掉这些“附赠”信息,以免被别人的见解抢占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听话”时,更不可断章取义,这样往往会造成语义的曲解,进而导致以讹传讹,三人成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流言蜚语的时代,不得不说除了高速发展的媒体炒作,还有一些是因为“不会听话”而产生的后果。
“听话”时,更不可全盘皆听。
如今许多学生只知道听从老师的讲解,表面上是渴望新世界、充满希望的嗷嗷待哺的小鹰,实则却是错失了长硬翅膀的最佳时期。这类学生往往成绩优秀,却永远无法做到拔尖、超群。更让人惋惜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创造力被死死钉在应试教育狭小的框架里,丝毫没有伸头露脚的机会。而他们最终也只能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与只知道按命令行事的“小跟班”。由此可见,“听话”也要有所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利者而为之。
“听话”时,最不可惟命是从。
古老的中华民族从封建专制的牢笼中走出不过百年,百年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心存热血的青年被封建礼教生吞活剥。“叨陪鲤对”固然
篇四:我会听话歌词
我会听话歌词 我会听话 作词:泰歌 作曲:王厚明
不愿再玩我的洋娃娃
不愿再唱小班的歌
好想吃妈妈做的菜啊
好想听爸爸讲的童话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外面工作辛苦啦
我最爱的爸爸妈妈
你不用把我牵挂
我会听爷爷的话
懂得礼貌不吵架
我会听奶奶的话
好好吃饭快长大
我会听老师的话
认真读书学文化
其实我最想听的话
是你的话
篇五: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听话”
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听话”
【题目回放】
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解读】
1.“听话”的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作动词,是“听+话”,即用耳朵听别人的话语:他耳背,听话有困难;二作形容词,是指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这孩子很听话。
2.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
3.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对“听话”内蕴的思考或解读。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即为非常切题。
4.评卷时,从写的是不是“听话”入手,再看有无对“听话”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主要指通篇所写都不属于“听话”的范畴,或者抛开命题自说自话。
【阅卷感受】
此次作文,大部分同学对题意的理解基本正确,但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理解。不少同学写记叙文,即写要听父母的话,缺少对“听话”的深度理解;写议论文,也是立论平平,鲜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很少能看到下面这样的精彩文字:
1.永远听父母话长大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从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在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时就已经没有出息了。
2.我们不能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好孩子”与“坏孩子”,正如“春风春日有时好,春风春日有时坏。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听话”与“不听话”要看具体环境,该“听话”时,不要故意装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以示与众不同,那样只会徒增狂妄与冥固的坏性情;同样,该“不听话”时,就要敢于“挺身而出”,你的坚持是最美丽的风景。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所选材料一定要品质不俗。下面这个材料是沈奇斌同学为论证“听话,也要懂得灵活变通”时所用的反面材料,体现出他的阅读积累和语文素养,值得大家学习: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次去公园游赏,见一朵花很美丽,便想留给自己的孙子。因有其他事,便随手点了一位士兵看守鲜花。岂料女皇随后便忘了此事,而那位听话的士兵却一直驻守在花旁,这一待就是五十年,即便花已成灰??
总之,要想写出大气文章就得有大情怀、大境界!
【佳作阅读】(1)思考前三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相似。(2)第4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1、
听话
一日,因急需一条牛仔裤作为活动的统一制服,我匆匆地走进了一家牛仔店。 店主的年纪比母亲略轻,女儿在电脑前看电影,不一会儿就离了她母亲特意摆得远远的椅子,凑到显示屏前去。在我试穿的过程中,店主不一会儿就要叮嘱女儿:“坐到椅子上去,眼睛要看坏的,听话!”如此三番五次,可那显示屏就像磁铁,小女孩每每就被“吸”了过去。
等到离开的时候,我看见小姑娘揉了揉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人生的回忆就像是树上累累的果实,它们积蓄、成长,然后在你不经意的瞬间掉落下来,砸你个满怀。
“听话!”父母、长辈,总要适时提醒你注意天气变化、嘱咐你多穿点衣服,或是提醒你要注意安全。你偶尔听得烦了,稍一皱眉想反对,他们把眉头皱得比你更紧,抢先说了句:“听话!”你漫不经心,他们就更加无微不至。
直到如今,当我需要睁眼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眼镜的时候,当我想凭着年轻的身体少穿一件却最终得了感冒,呼吸不畅、头昏脑胀的时候,当我终于一不小心与人相撞,跌伤了腿,大声呼痛的时候,我想起了什么?
当我面对考试题目,下笔停滞,绞尽脑汁而不得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时母亲站在院子前,挥着手里的书大声呼喊在院子里疯玩的我的场景,更想起了什么?
张爱玲曾写过一段话:“当我走到那个路口,我垂垂老矣的母亲叮嘱我:‘听话!不要走这条路!’可我最终还是走上了那条路。那条路真的很难走,像母亲说的那样,而我迷路过,跌倒过,甚至受伤过。当我坐在路口喘息着休息时,我看见一个女孩,像我当年一样年轻,一样站在那个路口,我忍不住开口对她说:‘不要走那条路,听话!’”
每一声“听话”都是长者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每一次劝导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真心关照,可若是这“听话”总是被辜负,它又将隐含多上忧虑和沉痛?
可是,这份情感终不会被辜负。
我将注重保护眼睛不让近视程度加深,我已学会自己查看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我骑车时会更加小心,我会在父母出门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听话,不止于长辈,而更将发于子女、小辈,终其轮回,使其圆融。
“听话”,它其实是个温暖的字眼。
2、
听话
蓦然发现,原来母女一场,不过是一个听话的过程。
想起来,竟不禁笑了。犹清晰记得小时候有个绰号:“女大王”。我总是很调皮,每每会将收拾好的玩具全数倒在地上,离开时也不理会,也屡次差点将屋顶掀开,引来母亲一顿喝斥。
一次,母亲朋友带着年岁比我小的女儿来到家中,印象里妹妹很害羞,不怎么开口说话,只是把玩着手里的娃娃,自得其乐。只一眼,我也被那娃娃吸引了,粉嫩嫩的连衣裙,金灿灿的长发,灵巧活动的四肢??于是,我将她从妹妹的手里抢了过来,开始为她打扮。突然一阵抽泣声传入耳朵,妹妹竟然哭了,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愣愣地站在原地。听到哭声,母亲和她朋友快步走出来,看了一眼,便心下了然。母亲走向我,说:“听妈妈的话,把娃娃给妹妹。”我那时只觉委屈,一个娃娃而已,偏不给。母亲声音略有提高:“听话!还给妹妹!”我虽不情愿,只得听话,恋恋不舍地将其塞回妹妹手中。
不知不觉间,我早已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不曾想过母亲也有听我话的一天。
前些日子,陪母亲参加一场婚礼,待我准备就绪时,却见母亲眉头紧锁,看着瘫在床上的衣服,不知该穿哪件,我不免有些焦急,婚礼该迟到了。看着母亲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说哪件好?我走上前,指着一条格子连衣裙说:“就这个吧,快点。”母亲嘴角荡漾开一丝笑意,便匆匆将其换上。走出电梯,却听见她嘀咕着:“挺近的,要不要开车,还是步行?”我有些许不耐烦,说道:“开车吧,快赶不上了!”母亲开口道:“好吧,听你的!”
我不觉一愣,听我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都听我的了呢?抬眼间,却发现母亲的眉宇间似乎已有了浅浅的沟壑,即便不笑,眼角的皱纹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了,我怎么没有发觉,原来母亲也在日渐衰老。
我缓缓收回视线,蓦然发现了一件事。母女一场,不过是在你年幼的时候听她的话,长大后对换角色,一场听话的过程罢了。
3、
听话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听话!”大人总是这么说。那么,我们究竟要样听话,听什么话?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要求我们要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他人的劝告。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展望历史的舞台,让我们用心聆听。
他也曾火烧博望坡初战告捷,他也曾舌战群儒大败曹操,却因不听刘备的生前劝告动用了一个“不听话”的马谡而痛失街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曾多么聪慧的帮助诸葛亮退去司马懿,却因为自视甚高,不听诸葛亮的话,不听王平的劝告,落得个挥泪被斩的下场。历史的教训要听,智者的训导要听。只有善于听话的人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
站在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听话”二字哪?
雄霸欧洲大陆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第六次与反法同盟作战时,身边几乎已无大将,只好动用一个叫格鲁希的将军,而正是这位“听话将军”使拿破仑痛失良机,兵败滑铁卢。当时英军威灵顿将军率军从北来袭,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从另一方向来,拿破仑击败布吕歇尔,为防止其与威灵顿会和而让格鲁希前去追击。拿破仑则与威灵顿展开作战,不久,双方都精疲力竭,尸横遍野,只待哪方援军先到哪方便可取胜。“听话将军”已知战事紧急,去固守命令追击布吕歇尔,即使部将极力劝告,他只沉思了一秒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执行命令。就这样,威灵顿等来了布吕歇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听话将军改变了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听话将军”,拿破仑何愁不败?我们需要听话,但不能盲目地听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有灵活地听话才是真正的听话。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只有听话,正确地听历史的话,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一回首间,我才忽然发现,因为“听话”,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因为“听话”,我已将自己套入了所有的模式和桎梏,陷入了“听话”的囚牢。对于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握,迷失自我于“听话“之中。让我做我自己吧,让我这一生做一次我自己吧!我会灵活地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老师的指导,听家长[微博]的训导,但我会灵活地听话,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
听话,是一门学问,我已懂得。看得到遥远的过去,故也看得到遥远的未来。 4、
听话
中国人似乎向来异常听话,甚至在压迫之下也并无怨言,所以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指出中国人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也许,我们真的有这种弊病,这种弊病真的来自于鲁迅所说的“国粹”。但现在,已全然另一番模样。
从原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想象,到后来对洋车、洋房、西餐以及出国留学[微博]的追捧,到现在甚至有大学自招考英语而不考国文的设想,中国人似乎又实在是敢于推翻传统的,毫无顺从、听话之意。其实不然,这不过是另一种听话而已。窃以为听话虽有软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心理认同。过去说中国人有“奴性”,是因为他们从心底里认同专制的模式,而后由于西方思想的涌进,才逐渐有所改变。如果说早年的崇洋媚外是民族自卑感在作祟,那么如今考外语而不考汉语恐怕已是对西方文化从骨子里认同了。人总需接受一
种价值观,现在我们已不再听古圣先贤的教导,或许正遂了鲁迅反“国粹”之愿,但却又成了洋人的“跟屁虫”,这恐怕是鲁迅也始料未及的。
或言近年传统文化日趋升温,一直有“国学热”,亦非专顺从西方。但所谓“国学热”不过是加强了对国学的“西学式”研究,并未将其精髓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梁任公(启超)论治国学之大道云:“德性的学问,要靠躬行自省来研究。”现在的学者显然大多没有做到,更不必说民众。大多数年轻人对国学除了觉得陈腐、过时,其实没有太多浸染,还是更乐意接受西方的价值伦理。
若是我言某人不爱国,他必要艴然而怒,反过来我亦会如此。可知人多是承认爱国之必要的,惟其不知爱国当是包含深刻的文化认同方才真切。一国之文化虽多有变迁,但亦不可离开长久的渊源积淀,如今国人却与之渐行渐远,西方重视外物的功利主义的精神成了人们的信条,许多青年人的理想不过是希望考一好大学,讨一好老婆,找一好工作,有一好收入而已,其患在迷途于外,不知关怀本心。其实,听话本身并无过错,但要学会选择听什么。这种选择乃是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之体现,蕴含着高度的自主,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应当常常自加鞫审:“我到底需要什么?到底该听从什么?”否则还是难免要做奴隶的。
【习作升格】
听话
听话,如今似乎成了没有主见的代名词,但是,谁又能什么话都不听就直达成功呢?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中国孩子时常喜欢说:“我会好好听话,做个乖宝宝。”而美国孩子却说:“我不是小孩子了,我要独立。”
可能很多人认为美国孩子更成熟。没错,我不可否认,但是独立当真就意味着不听话?聪明人往往从自身经历中找出结论,然而圣人常常从他人经历中领悟道理。难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得撞得头破血流吗?在尧在位时,他重用舜,后人也并未因此觉得他无能;刘备器重孔明以登帝位,众人也觉得他贤明,不是吗?
当然,如果对方是淤泥,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对方是泥沙,你是泥沙中发出光芒的金子;对方是燕雀,你是展翅高飞的鸿鹄;对方是鱼虾,你是见尾不见首的游龙,那么你大可不必听话,相反地,你还有足够的本钱来轻视他的无知与傲慢。
因此,听还得把握不同的时机,并不是不听,也并非什么都听。
话是我们听的对象,那么什么样的话值得我们听呢?
是像商纣王听信妲己那样吗,是像董卓听信貂蝉那样吗?当然都不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清醒的头脑,无欲无求,就自然能判断是非。
有些话做起来很难,甚至不忍心去做,怎么办呢?
刘墉带女儿上电视,主持人问,如果刘墉在地震中被压倒了,女儿想救自己,但房屋很快就要塌了,怎么办?刘墉回答:“我会让女儿跑。“当主持人询问女儿时,她说,他会逃跑,一边跑一边哭着喊,她爱父亲。
女儿的回答同时也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些话我们得听,因为那是对方的祈求。 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字面意思。
父亲给孩子项链,对他说这项链不值钱,但是这并非说明项链能随便送人,他是无价的,是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父亲真正的意图只是不希望孩子为了保留项链而受一丁点的伤害。
听话听话,听要把握时机,而话也得理解透彻,不然怎么听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