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创造历史2世界大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29:53 小学作文
创造历史2世界大战小学作文

篇一:2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其区别

国际关系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B4-423寝室 胡哲瑄

Q:论述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其区别?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在国际关系方面,旧的“均势”结构不断受到冲击,帝国主义意欲瓜分世界的争斗愈演愈烈。帝国主义为了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便开始了一系列殖民扩张活动,通过武力来抢夺殖民地成了当时帝国主义的主旋律。正是由于本身的经济政治发展差距以及对于殖民地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其他的一些利益的分配不均,导致各大国之间矛盾激化。(殖民地争端)

(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国际格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日新兴世界强国涌现,相比较而言,老牌大国又渴望巩固自己的利益和霸权,在这种新旧力量更替的情况下,又为世界性的大战埋下了伏笔。(国际格局演变)

(5)1904年以来,德意奥同盟三国和英法俄协约三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使国际形势处于紧张的状态,双方各自扩充军队,进行军备竞赛,为一战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军事集团形成)

(6)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各国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内部矛盾)

(7)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巴尔干半岛这个被成为欧洲火药库的地方再次骚动不安,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战争前夜危机四伏)

(8)普法战争之后一直延续并积攒的法德之间的民族仇恨在这一刻也找到了爆发的理由,这也成为一战爆发的一个历史遗留隐患。(民族矛盾)

(9)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们在外交行为或军事行为中没有真正解决危机,他们只是局部的表面的平息事端,却不能彻底消除冲突的根源。相反,欧洲危机迭起,局部战争平凡,矛盾愈演愈烈。(人为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上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对世界支配权力的斗争。

(2)直接原因:德国闪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3)经济原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为尽量缓和这场危机的严重影响开始在经济领域发动激烈的战斗,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将国民经济军事化和扩军备战作为摆脱危机,加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其中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代表,他们同样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来摆脱国内危机,转移国民视线。

(4)一战后续原因:德国在一战中吃了个大亏,一战后沉重的赔款负担使德国难以承担。德国十分想摆脱在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的限制和控制,德国加紧了复国战略,于是导致了纳粹主义在德国的悄然兴起,德国成了二战欧洲战区的主策

源地。

(5)政治原因:这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很快引发了政治危机,德意日纷纷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6)三大法西斯国家由于走上了独裁的道路,在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异军突起,这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衡加剧。与此同时,三国也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这又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矛盾。

(7)在法西斯国家肆意扩张的时候,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主义”政策,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坐视不管,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两次世界大战的区别:

(1)战争的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带有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发动战争的手段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借萨拉热窝事件挑起的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以军事突袭波兰而开始的。

(3)战争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涉及欧洲国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涉及的范围要广的多,由局部战争逐渐演变为世界战争,而且范围遍及欧亚非地区。

(4)战争的结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崩溃和全世界人民取得伟大胜利而告结束。

(5)战争的影响不同:相比较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深远的多,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国家性质的变化,一战之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而二战之后涌现了一大批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的阵营得到扩大。

② 殖民体系的变化,一战之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二战之后殖民体系面临崩溃。

③ 国际体系的变化,一战之后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之后则是雅尔塔体系。

④ 世界格局的变化,二战之后,世界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过渡到以美苏两极格局。

⑤ 科学技术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对新型战斗武器的开发和核技术的发展,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而一战之后的科技发展还十分缓慢,举步维艰。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专题 2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演变》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后参加协约国作战

4.爆发: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和俄、英、法很快卷入战争,大战爆发

5.过程:主要在欧洲战场,1916年凡尔登战役爆发,后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7后,美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1918年德国投降。

6.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7.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影响: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9.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3.性质:开始是“帝国主义战争”,演变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规模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第一战场:苏德战场);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5.转折点: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8.军事合作: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9.二战中的国际会议:

(1)1942年1月1日,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作用(意义):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使战争性质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扭转了战争形势,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①时间:1945年2月;②参与国及其首脑:美(罗斯福)、英(丘

吉尔)、苏(斯大林)③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10. 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2)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3)先后投降国家:意大利、德国、日本

11.二战的影响:①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2.二战胜利的原因:①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13.二战胜利的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14.如何避免战争:(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2)各国人民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止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军国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对待历史、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及影响。

(1)德国态度:正视历史和现在,以史为鉴,承担战争责任。影响:化解了民族仇恨和国家矛盾,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

(2)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态度: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

日本人民:正视历史,要和平不要战争。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是对正义、和平的严重挑衅,威胁了世界和平,阻碍了世界发展。

(3)中国人的态度:纪念历史、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目的:以史为鉴,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3.针对日本政府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我们的应对策略: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四、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

(2)地点:法国巴黎

(3)操纵国: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孟梭)、美国(威尔逊)

(4)条约:《凡尔赛和约》

(5)影响:对德、奥、匈等战败国签定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

(1)背景:战后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尖锐(美日矛盾)

(2)时间:1921-1922年,

(3)地点:在美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4)操纵国:美、英、日。

(5)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6)作用: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二)二战后——“冷战政策”(美苏两级格局)

1.含义: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进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美苏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2.序幕:“铁幕演说”

3.标志:杜鲁门主义

4.发展: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1)马歇尔计划:美国援助西欧各国发展经济的计划,其目的是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2)北约成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它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

(3)华约成

创造历史2世界大战

立:1955年,苏联等8国在华沙缔结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简称“华约”。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从而使美苏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5.结束:苏联解体

(1)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华约正式解体,两极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

(2)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主要有: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

会的安定团结;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三)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3.多极化趋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4.中国该如何应对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言之有理)

五、20世界的世界政治格局比较

六、经济全球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跨过公司的影响增大,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机遇、挑战并存。

4.中国应该怎样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试题演练】

1.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B.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空间繁荣

C.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D.两次战争性质不同

2.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

篇三:两次世界大战及三次科技革命对比

峪宏中学 第1页 历史

1.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

(2)发展高科技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等

2.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中国各处于什么历史时期以及为什么前两次和第三次初期中国都没有得到发展?

(1)第一次: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2)第二次: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结果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

(3)第三次: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3.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4.科技是柄双刃剑

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克隆人、沉迷网络游戏等。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5.用列举的形式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峪宏中学 第2页 历史

篇四:冲刺201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题___01_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学生版)

冲刺201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题

01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学生版)

一、考点分析

1、十月革命

2、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凡尔赛—华盛顿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6、罗斯福新政

7、法西斯

本专题考点在中考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分值较多。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看,考查的重点有: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九国公约》、罗斯福新政、等。其中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是高频考点。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为主。备考时,要注意比较列强召开的会议及影响,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相关条款;运用比较的方法掌握罗斯福新政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预测2013年中考本专题知识继续以选择题与材料题出现。

二、知识详解

考点一:十月革命

1.时间:1917年11月

2.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经过: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4.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

5.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向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二: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年

2.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3.内容:

①固定的粮食税代替粮食收集制。 ②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4.结果: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5.意义:

①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日益巩固。

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考点三:斯大林模式

(1)措施

①工业方面: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②农业方面: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③民主法制方面:苏联在1936 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种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此模式的深入实施,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如各行业比例失调;损害农民利益;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资源等。

考点四:凡尔赛—华盛顿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奶奶

2.操纵者: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主要内容:惩罚战败国,协调战胜国之间的关系

4.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5凡尔赛体系:战胜国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它们与《凡尔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6.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年—1922年

2.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

3.《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考点五: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外贸缩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激化;引出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引发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德、日走上法西斯扩张道路,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等。

考点六:罗斯福新政

1.目的:为对付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3.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七:法西斯

1.建立

(1)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2)1936年,日本广田宏毅组阁后,建立法西斯专政。

2.暴行

(1)德国: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煽动反犹排犹情绪,迫害犹太人;干涉西班牙内战,轰炸格尔尼卡等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使用新式武器甚至施放毒气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干涉西班牙内战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进行南京大屠杀;在哈尔滨设立“死亡工厂”,用中国人做细菌武器、化学武器的研究试验

3.本质:对内镇压,对外侵略。

4.轴心国: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相互勾结,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 轴心。战争的阴云日益逼近各国人民。

三、剖析中考真题

[2012·山东临沂]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012·广东]根据右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2012·烟台]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 B.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C.会议主题都是解决殖民地问题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2012·淄博]阅读下列德国与美国失

业率变化图,你认为造成两国20世纪

二三十年代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是

图一 德国失业率的变化 图二 美国失业率的变化

A.经济大危机 B.希特勒上台 C.罗斯福新政 D.二战爆发

[2012·汕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说:“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 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2·江苏淮安]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

C.农业集体化

[2012·广东]列林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012·聊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 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篇五:两次世界大战与三次科技革命

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 。会议还决定成立 ,

一、考点解读: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3个月内,参加对 法西斯的作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6、第二次世界的转折点是 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是 战役,(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认识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是 战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 ,时重后果。(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史实,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间是 (3)知道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7、1945年5月,苏军攻克 ,5月8日, 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战争结束。

(1)知道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认识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8、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 和 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 月 日,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知道德国进攻波兰、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日本宣布 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3)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无条件投降, 月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9、、一战前形成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名称、核心、影响? 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认识它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第一次工业革命 (1)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认识蒸 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3)知道“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认识铁路给人类社 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4.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了解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10、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影响?面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德日弟的主要发明,认识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意是如何做的?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知道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 要作用。 5.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二、基础知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组成三国同盟的是 、 、 ;组成三国协约的 是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有欧洲“火药 桶”之称的是 。 年7月, 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大战爆发。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是 战役,史称 11、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参加国、内容、影响?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绞肉机。1917年,因为 、日本和中国加入了 一方,同盟国 年被打败。 这是一场 战争。 2、1933年,德国纳粹头子 上台,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并制造了“ ” 案,打击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 大利和日本也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法西斯政权,1936年,日本军部 专政建立起来, 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形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 个集团称“ - - ”,又称 集团。 3、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 签订协定,规定割让 的 等12、二战全面爆发的原因、开始、规模扩大与进一步扩大、转折、结束?列举二战中地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阴谋。它把 推向顶峰。 世界人民相互联合作战的实例? 4、 年9月1日,德军突袭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军突袭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 下进行了 保卫战。 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 ,美国对日宣战, 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 ,标志是 个国家代表签署了《 》。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 、 、 在苏联的 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第 4页

世界历史专题——两次世界大战与三次科技革命

13、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14、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第 4页

A.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形成 11、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战争结果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恩格斯的预言首先得到应验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12、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13、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B.一战 C.希特勒上台 D.二战爆发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C.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新兴的帝国主义要压倒老牌的国家

15、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协约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 B.意大利不讲信誉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原则 D.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16、“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l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日本的“进攻”是指( )

A.全面侵略中国 B.突袭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17、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

①德国进攻波兰 ②德国入侵苏联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毛泽东说:‘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下列各项与这一说

①珍妮纺纱机 ②网络长椅 ③火车机车 ④汽车 法无关的是( )A.绥靖政策 B.慕尼黑阴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鸦片战争 7、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重要发明是( ) 19、从右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汽车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绥靖政策的实行 8、王明同学正通过因特网下载爱迪生、卡尔本茨等人发明成果的相关资料,由此你可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以判断他正在探究( ) 20、当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疯狂扩张时,一直追随英国推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行绥靖政策,最后却自食其果遭致亡国的是( ) 9、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A.奥地利 B.波兰 C.意大利 D.法国

21、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是 ..

A.日军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2、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 ②德国进攻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A 23、这是二战后期一次会议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你判断这是10、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哪次会议?(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为宗旨。当时威胁这一主张是( ) 24、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第 4页

三、链接中考、巩固提高: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加速了欧洲城市化进程》B.《英国人富尔顿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新突破》 C.《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工业革命是从珍妮纺纱机的使用开始的》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各行业机器大生产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创造发明是( ) A.火车机车 B.内燃机 C.珍妮机 D.蒸汽机 3、“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把人类带入到崭新的(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网络时代 D.信息时代 4、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进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②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③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④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世纪中叶以来,蒸汽机的滚滚浓烟飘洋过海逐渐改变着世界。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美国南北战争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其相同影响是( )

A.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掠夺 B.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C.完成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6、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不可能有( )

...

A.“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 B.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定:建立联合国

C.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25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登陆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战役是( )

A.阿拉曼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6、1990年10月3日0时,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重新统一。造成德国分裂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决议?( )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7、在世界现代史上,带领人民克服1929~1933年经济危机,并在二战中全力打击法西斯侵略势力的美国总统是( )

A.乔治·华盛顿 B.亚伯拉罕·林肯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哈里.S.杜鲁门 2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共同进行的壮举是( )

A.保卫斯大林格勒 B.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29、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的盛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引自中广网《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请回答:

(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条件是什么?

(2)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有可能展示哪些发明?

(3)在当时,要把世博会展品运往展览地可使用哪些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

(4)在首届世博会举办的1851年,英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该体制最早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5)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能够走上迅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哪项英明决策?

(6)谈谈这两届世博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等要求。但会议被英、法、

美等国操纵,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国人震怒。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示威学生提出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运动。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材料一中的“会议”具体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操纵这次会议的国家是哪些?

③材料二中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哪场运动?该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请根据材料一说说该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材料三 1942年1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联盟??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1)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战役是什么?写出材料二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

(2)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它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第 4页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