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课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1:00 体裁作文
篇一:让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让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练兵场,要在这个练兵场上发挥他们的体能和智慧,使整个练兵场充满活力,那首先就要看教师这个教练是如何设计他的练兵程序,然后再根据这个程序如何使他的士兵在这个练兵场中演练,不但完成练习任务,而且人人都积极参与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智力和潜能也得到开发。
一、参与、体验、流露。
情感是生命主体的内在体验,具有自我投入的性质,不能给予,不能灌输,因而,阅读教学中情感的展开,发现,交融,生成,陶冶与提升。都须由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和完成。但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中对情感的培养,还多停留在通过解读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情感上,学生阅读中的神情表露和语言表述,都明显地暴露出他们的“无动于衷”“言不由衷”。这样的情感教育,给予学生的多是抽象的知识性认识,是情感的理性姿态,很难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的。为此,实现情感熏陶与语言发展的统一,须切实重视学习活动的自主参与,语言情感的能动体验,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真正参与、真切体验,真情流露的过程。在朗读品味中流露真情,加强朗读训练,可促使学生全部心智投入,增加语言积累,得到境的感受,还必须的诱发,理的启迪。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么一段:“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是课文同感的聚焦,一字一句都是小女孩心的呼唤,情的表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引导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后,可这样引读:“读了这一节,在你眼前的小女孩是什么样子啊?”以引导想像小女孩衣服的破烂,身体的瘦小,满腹的泪水,下跪的双腿,上举的双手,颤抖的声音。既而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导:同学们,你就是小女孩,寒冷、饥饿、痛苦、孤独、你看到奶奶——世界上唯一的疼爱你的奶奶,你会怎么喊啊?这样引导,能促进语言,情感的有机统一,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机融合,
使学生朗读课文成为作者情感,文中人物情感的自然显露,使朗读达到情真意切的境地。
二、引进生活,激发情感
生活是还原语言形象的原形,解读语言内涵的钥匙,体验语言情感的基础。
阅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体验情感,力求合作者想在一起感在一处,才能从语言文字中触摸到作者情感的脉搏,感受到作者情思的琴弦,才能感悟到语言运用的技巧,为此,可沟通阅读与生活的联系,缩小生活与文本的差距,让学生在生活与阅读,课堂与课外的联系中,增强体验,促进感悟。如:阅读《月光曲》“兄妹俩的对话”时,学生对语言情感能够理性地理解,却不能准确地传达。教师便饱含深情地引导,回忆生活中类似的事。结果,学生大多想到了自己类似的经历。一学生是这样描述的:那次,同桌张羽买了件羽绒服,可我老是穿那件棉袄,放学一到家。我便对妈妈说:“妈妈,给我买件羽绒服吧,看人家张羽……”“是啊,是该买。”停了一会她说,“可是,一件像样的羽绒服得200多块呢!”望着妈妈焦急的样子,再看着她满手的老茧,我不禁后悔起来,忙说:“妈妈,我说着玩的,其实,我这棉袄不一样能防寒吗。”妈妈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我抬头看时,好眼圈红了。(说到这儿,该生声音低了下来,显出难过的样子)由于有了真实的生活奠基,有了自我的体验铺垫,学生朗读课文时,大多声情并茂,情真意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关健。我要学,是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它直接来自学生的主体。从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方面来说在其内心的深处,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的要求,学习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教学《林海》的地二课时时,学生经过初读课文,已读懂课文,初知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林海将举行一场综合项目开发研讨会,你们愿意参与林海的开发吗?你们打算在林海投资开发什么项目并谈谈开发的价值与理由。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进一步深入课文认真阅读,有的则和同学展开热烈,讨论。
四、注意学生的独立性学习
独立性在教学中的表现是:“我能学”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传统的教育和教学却扮演了一个相反的角色,教师似乎很难意识到或者根本就不相信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让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学习,才会培养出新一代创新型的人才。
篇二:嘴勤,让课堂生机勃勃
嘴勤,让课堂生机勃勃
作者:李建春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4年第09期
摘要:高中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的现象往往不尽人意。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课堂嘴勤提出若干做法,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育良好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课堂气氛;发言;嘴勤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59-1
一、高中课堂学生嘴勤的益处
1.课堂嘴勤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学习一种知识,学会是一回事,而能否把对它的理解组织得有条理,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则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课堂嘴勤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只要弄懂就行,发不发言无所谓。其实不然,且不说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大不如前者,最起码在心态上缺失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勇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课堂嘴勤与否,往近处说,影响学习效果,往远处说,影响以后工作表现。嘴勤的学生,更善于琢磨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而那些课堂本分的学生,他们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往往循规蹈矩,不能甚至不敢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久而久之,两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3.课堂嘴勤可以激发教师课堂教学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老师的提问和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的默契配合。试想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交流互动频繁,呼应强烈,课堂预设得少、生成性的成果多,这样的课堂老师怎会不喜欢?这样的学生老师怎会不偏爱?这样的课堂老师的教学激情怎会不点燃?这不但使学生学习到了应学到的知识,也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二、高中课堂培养学生嘴勤的方法
1.明晰意义,克服心障。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堂上积极发言正是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好时机,即使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再者向学生讲明坐在座位上想好答案,与站起来说出答案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要学会交流,要交流就要有勇气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光会想,不会说或不敢说,将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所以,现在就要抓住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从自身的发展上,认识到课堂发言回答问题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主动地发言。
2.营造氛围,舒缓压力。
学生愿不愿意回答问题,与师生关系如何有密切的关系。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就会积极与教师配合,认真思考并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回答问题并不可怕,只是让教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所阐述的观点、看法,不论对与错,在情感上都要予以保护,使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大胆发言。
3.创新方法,强化训练。
(1)创造机会,鼓励多说。教师要创造机会,选准时机鼓励学生多说。比如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机抽取学生上讲台表述某个历史问题。也可以在教室前面放两张凳子,教师和学生面对学生侧向而坐,模仿电视里的谈话或访谈类节目和学生进行对话,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鼓励学生说话时姿态大方、声音响亮,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表述合理且有逻辑性。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出现的一些错误及时给予指正。
(2)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如果一个班级整体上课气氛很沉闷,教师在作了努力后仍不见明显起色,那教师不妨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先从课代表做起,要求课代表在班里起到积极发言的表率作用,再在班里物色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关照他们在课堂上一定要积极发言,和老师和同学形成对话互动状态,然后逐渐扩大这个群体,形成蝴蝶效应,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的氛围就上来了。
(3)小组讨论,激励竞争。教师可以在班里划分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各个小组选派代表或整个小组到讲台,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成果同步解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演讲能力,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大多会表现得较活跃。 (4)大声背书,渲染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复习巩固历史基础知识的时候往往只停留在默默地看书,很不习惯发声读书或背书,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复习的效率大打折扣,在复习速度和掌握的程度上都很不理想,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由于女生不太愿意开口而导致的。对此,我采取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让学生大声背书,尽量做到人人开口,等到班里的声音起来后,置身其中,每个人都会受到感染而情绪高昂,复习的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总面言之,课堂回答问题的活动是学生一种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发言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教师应不断地去探索研究,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篇三:生机勃勃的数学课堂
如何打造生机勃勃的数学课堂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 陈章平 上周到长沙“青竹湖湘一”观摩学习了之后感受颇深,“青竹湖湘一”学校的成功,除了有“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的办学理念外,那就是让课堂成为了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一、问题注入课堂以活力
问题是不竭的学习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生疑”——“释疑”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也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那么怎样让步学生产生自己的问题呢?
1.情境是“想问”的土壤
问题是从“问题情境”产生的,没有问题情境,学生就不可能带着问题来学习,他们也就没有了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更不可能有问题。因此,要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那么,首先要创设具有实效性的问题情境,使其不得不问。
2.互动是“敢问”的乐园
“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巨大的活力,“它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的过程。只有师生们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3.诱导是“疑问”的源泉
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置“破绽”巧妙诱导,使学生有疑可质,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佳切入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引导学生首先从自己在学习中不明白处入手,学会质疑,教师引导时,适当赋予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及情境。
二、趣味带给课堂以生机
回归生命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快乐与幸福的课堂。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孜孜以求的精神,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设置悬念生趣
好奇心不仅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本能,产生“自我需要”的主要因素。
2.以精心布疑诱趣
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识结构“最近发展区”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排”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失调,从而诱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
3.以引导操作求趣
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必须由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诱发其学习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三、运用赋予课堂以魅力
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数学,用也是“学”的归宿,“学”的价值体现。因此,教学中,不仅要诱发学生解
决问题的欲望,更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现实生活是 “用”的源泉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处理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从而应用数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对数学本身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2.问题解决是 “用”的根本
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
3.求异创新是 “用”的灵魂
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讲究严谨的逻辑,更需要探索和创新。教师的任务是:时时做有心人,用睿智的眼光去发现、挖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蕴涵的创新因素。再恰当的引导,适度点拨,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数学,创造数学的过程。
总之,课堂上教师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引导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人为本,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乐中求思,思中求异。只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力.
篇四:如何让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如何让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作者:马俊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1期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情境创设 调动多感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关系,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而且,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真正地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安全。
教师应当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主动亲近学生,从而渐渐消除学生心中的“忌讳”。
(一)课前几分钟的交流,如果恰到好处,则不仅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点在很多特级教师的身上都有体现。我曾有幸观摩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上课。靳老师非常重视课前的交流。他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完成的:同学们,大家好吗?学生回应。师问:同学们辛苦啦?学生回答:老师辛苦啦。师向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与学生进行机智问答。这样几轮下来,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而且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中越来越兴奋,主动地跟随老师走进课堂,在随后的教学中畅所欲言。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平常心,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促进,教学相长。在“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天津的张颖老师开展了一节题为《我不是最弱小的》的二年级语文课。其间,老师在听到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很出色,得到了大家的自发鼓掌时,这样说:“你读得真好!我觉得你读得都超过了我!我非常高兴!”“还有谁能和我比一比,赛一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抢着回答。师生互动是在一种和谐、平等、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的。
二、创设入胜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与课本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妙用导语。课前的导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最切身的感受编写。有的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有的是根据现场情况临时拟定的。好比是一段精彩的相声开头的引子,必须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目的。如学习《野草》一课,正值课间操的拔河比赛刚进行完,因为得了第三名,学生士气低落,议论纷纷,没有心思学习。为了能顺利地进行第三节课的学习,我说:“拔河比赛输了,大家很扫兴,作为咱班的一名成员,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来欣赏一篇文章,希望听后能得到些启发。”由于平时有听读的习惯,因此一部分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但仍有几个人游离在外。读文时,我特地对文中的六、七自然段加重语气,当读到“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而落在瓦砾堆里,它绝不会悲观,绝不会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这一段时更是铿锵有力。学生渐入佳境,所有同学都在屏息倾听,并且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了野草坚韧的性格,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大家的鼓励,正确对待这次失利,很快重振旗鼓,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课堂上师生感情激昂,合作愉快。
三、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果要想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比如在学习《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一课时,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正处在童年时期的人的七大希望,格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第一课时,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自学,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希望认真读,细细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中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来说,有的结合了解的著名人物的事迹来谈,课堂上气氛活跃,与老师的谈话很愉快。
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的程度和课堂教学的进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用语不必多,而在于精和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把课堂变成学生的游乐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
篇五:课堂随笔
课堂随笔
龙华中学 吴治强
我们离名师有多远
文化底蕴上的差距。
课堂上,名师们的教学语言妙趣横生,幽默顺畅,自然亲切,作报告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让人听了茅塞顿开。在惊叹他们口才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名师的成功之路都离不开?书香?。于老师曾这样说:?人生以琴为伴,以书画为伴,其乐无穷,其义深远。?他坚持每天读书,写教后记、日记,从未间断。无独有偶,为上好杜甫的古诗《春望》,孙老师查阅了12本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生平事迹的文献,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文章,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书使他们变得睿智,读书使他们?厚积而薄发?,诗意地栖居于课堂上,如明灯引领着我辈向教育的真谛进发。 相比之下,我们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一年到头难得静下心来阅读几本经典、教育教学专著,文化底蕴就显得极其薄弱、肤浅。这也许是我们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原因。 教学艺术上的差距。
名师的课堂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1、对教材的处理方式独特;2、充满激情,巧妙地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操陶冶学生。
听完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心灵受到了震撼。课堂上抓住?深?这个题眼,围绕着?鼻子一酸?展开线索,探究?深?字究竟藏在何处?抓住四个镜头细化、放大、特写:?深?字藏在?震耳欲聋?的声音里,?深?字藏在对母亲的刻画中, ?深?字藏在四个?立刻?中,?深?字藏在母亲?塞?钱的动作里……一路细缝密织,编起了一张浓浓的情感网,把一颗慈母心深深烙印在大家心间,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而板书更是别出心裁,只有那课题下用笔划出的四条代表心情起伏的波浪线,引人深思。
孙双金老师的课堂,同样诗意盈怀,充满着智慧。《思乡组诗》,短时高效,以?月之故乡?悠扬的旋律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穿越历史隧道,品味唐朝诗人的思乡愁绪:《秋思》中张籍?又开封?的细节描写;《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柳宗元登高远眺,欲化作?身千亿?的想象;《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中岑参?寄泪流?的举动,最后仍在?月之故乡?伴乐下,朗诵历代思乡名句,寄托情思。老师时而低吟轻诵,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和乐纵歌……正如他所言: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
支玉恒老师,已是古稀之年,但对语文课改仍有自己的思考,并身体力行:简化课堂,把时空留给学生,以最简单的教学步骤、最少量的分析讲述,最精炼的问题,达到最好的理解感悟。正如他执教高尔基的《海燕》一课,两课时里只安排两个教学步骤:1、充分读,2、探究问题:?海燕?还象征生活中的什么人?就完成了对于?海燕?三个形象的理解。
反思我们,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认真钻研教材摆到重要的位臵,常常过多地依赖教学参考书,循规蹈矩,局限在藩篱内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批判性的眼光,当然无法具有向权威挑战的胆识和才气,无法创造性地进行劳动,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用心投入上的差距。
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学生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这得益于他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和作为教师的职业敏感,平时当生活的有心人,时刻想着为学生?找米下锅?,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留意观察植物,走进动物世界,收集各类漫画,巧用歇后语,关注社会……只要留心身边周围的事物,随时随地都会发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
而我们,虽然长期被?作文难?的问题困扰,也曾绞尽脑汁探索各种教学技巧,却走进了?重课堂,轻生活?的误区,始终没有从自身原因上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难以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
佛家有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的唯一,我们成不了名师,也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到差距,再通过学习,成就最好的自己,正如孙双金老师讲座中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路。?让我们在平凡中预约生命的精彩!
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课
早先就因《杨修之死》一课,而久仰杨聪老师之大名,恨未一见。
也曾风闻杨先生个性独特,不拘俗流,甚至在评职称上课时,竟也随意挥洒,率性而为,令人叹为观止。我觉得有一种神交之感,自忖惟有此等行事之人,方才能懂杨修之死,才能有独特的设计和教学。
可又听说杨先生凭《云南的歌会》一课,而在全国语文教学优质课上独领风骚,不禁愕然。想那云南歌会的民俗情景和杨修的练达洞明之间,相距何只千里?杨聪先生又是如何能做到举重若轻、左右逢源?
我也曾上过《云南的歌会》,又留下了些什么样的感觉呢?
这是个以民俗为主线编辑的单元,介绍了端午鸭蛋、春酒会酒、民间吆喝和云南歌会等内容。端午风俗为大家熟知,春酒会酒也每年可见,因而较容易结合学生的体验来设计;民间吆喝虽然几近绝迹,然荧屏作品里却时有所闻,也很容易联系起现代的一些推销的方式来比较,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当场模仿吆喝体会感受,内容也可说是丰富,上得也还得心应手;可是云南歌会我却没有感受,并且沈从文先生把云南的歌会写得如此灵秀清纯,实为人间之至美,却离我们的现实更远了,师生很难有相似的体验,所以对这一篇文章,执教的教师和上课的学生大多觉得没什么意思。
但杨聪先生不愧为大家,故意用误读之法,愣说本文没什么意思。学生自然一下子摸不着他的心思,有将信将疑的,也有不大服气激烈反对的,于是他便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意思之处来说服他,从而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串出歌会的地点、场景、方式、人物、气氛等内容,进而理解作者从淡雅的文字中透出的喜爱之情,完成第一层面的初步感知,对文字语句、事件场景、风俗民情等内容有了大致的掌握。
继之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从沈从文先生简介入手,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体悟从文本中流淌出的内在的哲思。
山花烂漫,小鸟啾鸣,马儿欢唱,溪流和应。只有沈从文先生这样的贤哲,才能体味天人合一的境界,并用如此优美的文字展示给人们,把自己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传达给人们。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有真正动听的歌,真正动人的歌会啊!
至此,云南的山,云南的水,云南的歌,云南的人,是多么叫人神往啊。此时再读课文,便如身临其境,陶然忘返。第二层次的品味,正是杨先生的课的精妙所在。
最后,杨先生以沈从文先生?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之语,引导学生从文中发现作家是如何描述这些?活生生的?、?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并从歌会情景中体悟鲜活的生命力,感受生之追求、活之幸福、命之责任。
这个层次的解读,又把学生的视角和重点,从原先的天人合一的情境,提升到对人生命自身的关注,使得文字不只是文字,课堂也不只是课堂。先贤的哲思,如汩汩清泉滋润心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了人文关怀和自我完善,使得语文课有了生命力,达到了?育人?的功能。
而杨聪先生教学互动中,用语精练,情真意切,发之于心,形诸于外,引逗点拨,适时贴切,酣畅淋漓,浑然天成,使得此课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至此,这篇本来是介绍民俗的课文,便不只是一种民间活动的描写了,竟是一种最纯洁、最质朴、最热烈的生命追求的写照。
云南的歌会,是文化的歌会,是生命的歌会,是灵魂的歌会!
课堂也不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调,而有了意思和趣味,更有了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哲思甚至是灵魂的触摸。
正是原生态的歌会,正是原生态的生命,正是原生态的文本。
正是原生态的设计,正是原生态的感悟,正是原生态的课堂。
我一直认为教师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激情和智慧可以照亮学生纯洁而充满好奇的心空。我的教学向来追求对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做到读出文章味道,读懂作者心思,读出自我感悟。
杨聪先生?毫不经意?地实现了,我是淋漓尽致地感受了,学生们是不知不觉地体验了。 沉醉之余,细思此课,更觉味之深远啊!
杨聪先生利用独特的视角,切入文本,解读文本,设计深度,建构课堂;全课紧扣文本,但又绝不拘泥于文本;所有的思想和情感皆出自于文本,最终还能回归于文本,正是?从于文而出于文,悟于文而归于文?!文以载道语求真,真是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课。也许正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才能找到这样与众不同的方式,展现如此丰富、深刻、从容的课堂。文如其人,课如其人,想这其中,折射了杨先生多少人生?杨先生一路走来,可有风雨?或许正是这样的风雨,滋润了你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高尚的灵魂?
?让清风明月走进心灵!?这是杨聪先生给这节课的结语,但愿这也是我们教学和生活的写照,但愿清风明月走进每一个浮躁或安静的灵魂,萌发滋长!
课堂在三元素中闪耀理想的光芒
10月28日那一天,天依旧那么蓝,地也还是这片熟识的土地,可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在聆听了省名师开出的六节精品展示课后,我真正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大有脱胎换骨之感。我感叹,感叹于名师们的活力四射,激情洋溢;我敬佩,敬佩于名师们的旁征博引,独树一臶〃〃〃〃〃〃太多的感叹,太多的敬佩,最后归结,归结到思考中的沉寂,沉寂中的收获,收获后的喜悦和行动。本人对省名师展示的这六节精品课进行深入思索之后,发现?激情、活力、独创?是理想的语文课堂所应具有的三元素,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分别阐述。
激情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并非是没有感觉的工具。翻开用汉字写成的一页页书,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步入画廊。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它无声地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爱自己的民族就应对母语倾心热爱。?正因为语文蕴含着太多太多人类的情和意,承载着很厚很厚民族的文化层,故语文老师非用自己血肉之躯迸射的那股激情演绎语文课堂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与语文这门厚重的学科相谐和。这也是语文课与社会课、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区别。语文课是用生命在歌唱,以人的灵与肉来舞蹈!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省教坛新秀刘飞耀老师在执教《土地的誓言》时的配乐深情朗读,即刻就营造出一种入情入境的氛围,学生被带入了由文本文字与教师的有声语言共同创造的意境之中,听课者也被这种有声的和无声的相互契合营造的意境深深地沉醉。我当时就在心里赞叹:?光听听刘老师这一段富有磁性的男高音歌唱和朗诵,就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旁座的同行说:?看来语文老师也要学得多才多艺才好啊!?
?最好是能歌善舞,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深切感悟语文课堂的精彩――来自教师的激情演绎!
活力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机勃勃的课堂。这里所谓的?活力和生机?,一方面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与执教者、与文本作者、与同伴对话交流时生命光彩的闪耀,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是以鲜活的人,有思想、有情感的真正的生命存在,而不是以装知识的容器似的?物?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立足于文本,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核,从而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彰显出生命的另一种色彩,对生命的另种感悟和思考。
温州实验中学、全国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杨聪老师执教《云南的歌会》时提出:?作者写这些鸟、人等在唱歌有意思没有??学生说:?有意思。?杨老师却说:?我觉得没意思。你都觉得哪些地方有意思?我喜欢听细节,同学们从地点、方式、环境、气氛等方面来说。?学生开始在一种宽松和谐略带诙谐的气氛中自由地读书,静静地思考,热烈地讨论,自在地解答。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随性,学生可以完全不顾教师的?没意思?(其实是杨老师故意设下的套)和某位读者就?文中环境描写是否过详?的异议,而侃侃而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和真我风采,属于学生自己的年轻生命对文章、对作者心境的体悟。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思想自由,言语自由,行动自由〃〃〃〃〃〃他们的身心在飞翔,灵魂在歌唱!
杨老师在最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而活??引导学生在文本的滋润后又从中走出来,来探讨自身生命的演绎和生存状态,从充满人文关怀的高度舒展学生的生命本色,这是大语文追求的理想境界吧!
思考所得:活力课堂,缘于执教者?平等对话?理念的真正执行和落实到位,而不是走过场或临时做秀,教师那种亲和的态度、开放的大气度、灵活的应答、课堂的机智应变都蕴藏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之中,让听者如沐春风,如观胜景,心情舒畅之极。
独创
理想的课堂总是个性飞扬,且与众不同。独创性在名师的课堂上尤为突出,应该说这是每位名师课堂生命力的保证,是他们作为个体的鲜明标志。高举?独创?的牌子,使他们的形象久久地存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绍兴文澜中学的赵卓青老师大刀阔斧,课前双备(备教材、备学生),准确到位,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形象转变中讨论?关注自我、发现自我?这一话题,带领学生完成了从鉴赏到解读的过程,并重新提出一个解读者的意义――自我发现,给每一位听课老师解读《丑小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 温州第二中学、省教坛新秀吴积兴老师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教学设计充满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独创的智慧展露无遗。上课前,我暗中寻思:?这么短小的一首词,读读说说背背也不
过十来分钟的事情,执教者该怎么度过这四十分钟的时间呢??言外之意是:吴老师将怎样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呢?真正没想到吴老师把教材挖掘得如此之深,设计更是妙不可言:从文中四个关键词?山河表里??宫阙??踌躇??苦?入手,做足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深刻透彻。如从?宫阙?的解释引到?最高权力的象征?到?秦汉帝王的皇宫?到?秦朝的宫殿――咸阳宫?到?百姓建造咸阳宫要多少时间?秦王又住了多长时间??的反问,最后?让全班同学去建造需多久能做好?这一假设的提出,牵涉到几多历史知识,执教者又要多少历史方面的储备?又如从?踌躇?一词?心情忧郁?的意思上生发开去,巧妙地联系到其他相关诗句:辛弃疾的《菩萨蛮》:?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王粲的《七哀》:?南登霞陵岸,回首望长安。?然后提出:?望西都,意踌躇?,这是为什么?层层铺设,层层递进,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等诸多知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领会、理解,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可谓另辟蹊径,独树一臶,高瞻远瞩,大气磅礴。
本是容量最小的古词教学,在吴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之下,夺得了容量最大的桂冠。我们不得不感怀于吴积兴老师把丰富广博的知识加以有效组合运用的巧妙。
再说吴老师,解释?苦?字先通过组词?受苦?、?痛苦?、?苦难?、?悲苦?进行初步理解,接着加以组短语进一步理解:?皮肉之苦??牢狱之苦??劳役之苦??战争之苦?等,学生思路由此打开;再提出两个比较:(1)、文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问题,改为?兴,百姓福;亡,百姓苦。?好不好?(2)、再改成?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让学生明白封建社会百姓总是最苦的,我们要多为百姓着想,正像同学们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设计很独特。其实更具创意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古诗创译。创译不是翻译,是以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为依据,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此词的诠释。多媒体上有这两点提示:(1)顺序不限,内容不限;(2)诗意再现,自己观点。
学生的精彩展示:
改改改,改朝换代
争争争,总是战争
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
是谁,放纵着自己贪恋的目光在山水间游弋
是谁,指点着山山水水展示一种占有欲
那些峰峦和波涛,就是所谓的江山
帝王的名字,就写在山水之间
江山还是那个江山
帝王的名字变了又变
一个名字,写出来就得糟蹋多少百姓
死者的浓血,还有生者的眼泪。
在充满独创智慧的老师照耀下,学生也是充满创造的光芒,闪射智慧的灵光。
后记
激情,活力,独创是构成理想课堂的三元素,它们如何组合,怎样组合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各有所侧重,不一而足,没有定规。
我们追求理想课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追求教育理想,我们需要永葆激情,充满活力,高举独创的旗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