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晨昏txt下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29:10 字数作文
晨昏txt下载字数作文

篇一:地球运动专题.txt[1][1]1

地球地图专题

一、地球的基础知识:

1.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距离:在赤道或同一条经线上度数相差1°,即1纬距约为同一条经线上2万km/180°≈111km/1°)。60°NS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同一条纬线上每隔一个经度实际距离相差约为111×cosθkm(θ为地理纬度)。

3.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4.北极不动,在北半球,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仰度)=所在纬度。

5.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如图)

6、确定对称点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

1

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7、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最短距离):

①两地间最短距离即为过这两地大圆(地表两点和地心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为一正圆)的劣弧长度。、两地间最短距离即为过这两地大圆的劣弧长度。

②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两极点,方向分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过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③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看过这两地大圆劣弧的情况。 (但若这两地同在晨昏线上则最短距离为沿晨昏线的劣弧部分)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E

E

111km。(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故4万km/360°≈111km/1°;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60oN

E 东半球

西半球

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线速度: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

时,1°/4分钟,两极为零。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年天数约为186天,冬半年天数约为179天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

北半球夏半年的天数就大约比冬半年长7天多,也就是说夏半

2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o; 2.地方时与区时: (1)时区

(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3)、地方时

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5)、国际标准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

(6)、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

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性质:①更日性——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

3

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人文日界线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o; 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

(4)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7)、日期的计算

(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地转偏向力从赤道向两极增大。

(2)意义: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等都有影响。

例如: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三角洲的发展关系。

【注意】: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右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

自转过程中,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即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⑥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差)

4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楼房间距越大。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

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

⑤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

同。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

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

⑥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值—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和地方时。

☆ 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

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

°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

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

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

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

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线。

☆.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当太阳⑧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气候、地势高低(4)太

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

阳高度:①同一时刻,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时(如图所示: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图上没有南极点,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图上的最南、最北点的纬度是90°-直射点的纬度。 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问题: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

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当夏至时,北半球昼长最大,但北回归线以北(而不是北半球)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半球昼长最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

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

小;;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 他地理特征。

5

篇二:高一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㈢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晨昏txt下载)°,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 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C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A

B

篇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

必修一

第一单元复习 1、(1

银河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 其能量以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性 性。 是__90_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西(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600E为10时,则800E为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150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o26'度。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1

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北半球许多国家: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横 波 、 纵波 , 纵 波速度较快, 横 波只能通过固态。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单元复习

1(1)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削弱 作用有关,

2

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保温 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异 ,

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下图所示热力环流中,正确的是

(4)热力环流: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高空大气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 2、(1)大气环流:

3

(2)由于 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判断ABCD分别是南北哪个半球, 气旋还是反气旋?

4

4、(1(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大量二氧化碳,危害:(1)引起 海平面上升

,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 第三单元复习 (1)、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体。冰川水是陆地淡水的主体。人类经常利用的淡水为 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水。 (2)、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季节性积雪融水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雨水 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循环;

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6CO

(1)判定该图所处的 南 半球。

24CO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22CO (2) a、b、c、d形成是由于

b e a、d由于

b、c由于吹拂。

00 e、f折向低纬是性质上属于。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加得福尼亚寒流

f 和 秘鲁寒流 。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冬逆夏顺。 (3)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顺 流航行,

速度快,节省燃料, 寒暖流交汇 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 拉布拉多寒流 和 墨西哥湾暖流 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湿润多雨(2)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干旱,并暴发森林大火 。

3(1)世界所有大洲中,淡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 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平均径流量最多的是亚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 巴西 ,我国居第 六位 。

(3)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开源节流 第四单元复习

流水的侵蚀地貌: 三峡 、 峡谷 ,黄土高原的 千沟万壑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崇明岛、。

5

篇四: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免费)(1)

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

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

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

和陆地

?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

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

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篇五: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免费)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

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

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

和陆地

?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

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

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