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我为此而追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31:59 体裁作文
作文,我为此而追求体裁作文

篇一:我和我的追求

我和我的追求

——卢贤志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对同一词语也有多种颇有深意的解释。就拿“追求”一词来说吧,首先出自《楚辞·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文君寤而追求”。当然,亦有“尽力寻找探索““追求追问”,“催交赋税”“向异性求爱”等多种注释。而今,多用做为“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今天,我想讲的就是这一含义的追求.

我和我的追求,记得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追求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因为有追求而成长发展。我小时候的追求就是能像别人一样可以骑着自行车到3公里外的地方上学,为此我努力学习骑自行车,最终学会了,也算是增添了技能。时光荏苒,我读初中的时候,再一次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中,看到同学站在讲台上的光辉,于是我想成为一名演讲家;我不断的学习,练习,终于在之后的几次演讲比赛中,我成功了。

人总是不断成长的,高中我的目标追求是本科,但是没有成功。于是现在我在思考人生,我要有所追求。

人生的最高目标和最大的追求就是去追逐与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是有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分。

首先,精神追求;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国学经典很感兴趣,虽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但在我的童年这些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中国的古代历史,我也是略知一二。为此我经常在闲时的时候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他们能够陶冶我的情操,磨合我的秉性,提高我的文学素养。我也是一度以“学富五车”作为我的精神追求,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味的人 。

当然,人不能只有精神追求,而无物质追求。

人要有物质追求,生活的质量才能的到保障。在今天商品经济的时代,追求物质财富,不但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更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视金钱如粪土”并不是一种境界,如果你没有极为富有的财富,怎么可以说:视金钱如粪土呢?你只是见过粪土而已呀!难道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就要“家徒四壁”吗?所以物质追求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我当然也追求金钱,追求财富!

追求并不是静静地等待,首要,的是明确自己的追求。而后再通过努力,实践,用分泌的汗水和承受的泪水去换取自己追求的东西。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一个疾病缠身的人来说,健康就是最大的追求,一个急需要钱的人来说,金钱就是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孤独寂寞的人来说,爱情就是最大的追求,对于我来说,知识和财富就是最大的追求!

篇二:“追随我心”作文导写及例文

“追随我心”作文导写及例文

曹成玉

一、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开复从博士毕业留校起,到创办新工场前,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当教师并成为最年轻的副教授,而后经历苹果、SGI、微软、谷歌四家顶级公司的高管生涯。一直行走巅峰,再追问他有什么成功经验时,李开复的回答是:“追随我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刻画人物为核心,讲述了李开复“行走巅峰”的人生经历及原因。按照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审题技巧——原因分析法和抓关键词句,我们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全部语意重心就落脚在“追随我心”这四个字上。在我看来,“心”就是个人独立之思想,就是人的本意和初衷,就是人内心深处恪守的原则和信念,就是灵魂深处真实的声音,就是每个人行动上自

然而然的抉择……人是独立的,现实生活要求每个人团结一致,要求一股绳的团队精神,这固然有道理,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就是失去本心,强求别人,强求自己。没有领导权,就不敢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每天做自己勉强的事情。李开复的“追随我心”就是告诉我们人是独立的,没有必要因为现实的矛盾去避开它;只要问心无愧!做真实的自己;追随自己的内心,追随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灵魂带领方向,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干扰自己的起飞方向;我们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去努力,不论结果如何,都无遗憾;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和拼搏,不流于世俗也不盲目跟从……这些都是很值得去我们每一个学生去深入思考的人生问题,也是本次作文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三、典型论据: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纳兰性德

(2)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3)人生在世的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李开复

(4)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林清玄

(5)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去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勇气蕴含着天赋,才能和魅力。——歌德

(6)比尔盖茨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时,一位高中生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盖茨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把计算机做成一个完美的工具,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现在,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完全实现这样的一个梦想。”

(7)陈士骏是华裔美籍企业家,为网络影音分享网站YouTube的创办人之一。目前是美国杂志Business 2.0公布的全球排名第28最具影响力企业人物。正是在他创业取得圆满成功并需要再次规划未来的转折点上,陈士骏知道了一个不亚于晴天霹雳的坏消息——他得了脑瘤。在个人自传《20个月赚130亿,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自传》中他这样写到“有什么东西,有可能是永恒的?我还没有博学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病(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作文,我为此而追求)痛和休养让我从混沌到清醒。我意识到得为自己的心活着,因为反正我们都逃不脱死亡;我得为最最爱的事情活着,因为反正我们都逃不脱死亡。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得抓紧时间……如果大公司不是我的最爱,那么我就离职,如果我最爱的还是创业,那么就在硅谷租一间办公室重新开始。既然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戛然而止,那么,在此之前,为什么不选择你最中意的生活,干嘛要让自己后悔”。

(8)“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千万不要重复他人的生活,不要为此而浪费时间,不要失掉思考的自由,因为那就等于你躺在别人的思想上生活。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不要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直觉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它们最清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与此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四、优秀范文:

握住心灵微光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3)班 胡钰

汪国真在诗中写道:“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诗人看似谈的是进退间的从容,我却以为,它实际上囊括了对生命的解读:无论经历几多浮沉,万不要让繁华落寞湮没了你,你得清楚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坚定不移,执着向前。

太多人其实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区别,他们因了种种需求,想当然地为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却在尝试过后发现难以达到而犹豫放弃,我想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实在是他们没有看清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努力而不倾尽全力,自然也就无所得了。这大约也是为何平庸者总是一事无成,而诸如李开复之流却能始终行走巅峰的原因吧。刘墉先生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心中无山而茫然无措,举步维坚,心中有山则坚守本心,义无反顾,我想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人是社会的产物,由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教条或规则的束缚,要想摆脱而彻底追随内心的脚步,这诚然不可能。因此,人最好的状态应是保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时的不改本色,时常叩问内心,以致不在纷繁中迷失。西班牙新王

后莱蒂齐娅出身平民,嫁入王室前还曾结婚。离异,然这丝毫没有影响民众对她的拥护,为什么?这在于她始终内心清明,不改本心:婚前,她是西班牙的金牌主播和前线记者,亲历9·11袭击,深入伊拉克腹地;而婚后,她也一直引导丈夫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尽管王室有诸多清规戒律,她仍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于西班牙民众,莱蒂齐娅是他们拥戴的平民王后,而于她自己,她只是内心忠实的拥趸与守护者。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改变所处的环境,但不必逼迫自己去适应,你总得心里有所坚守,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独立。

而倘若你真的选择了追随内心,这个过程很可能伴随着苦痛,因为它承载了太多期许与渴盼,欢欣与愿景,可又裹挟了太多克制与欲望,冷眼与嘲讽。那么,跨过去吧,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沉淀的岁月已在你人生的页扉上烙下深刻的印迹:值得。就如伟人曼德拉,二十七年的铁窗生涯并没有让他陷入绝望,被迫害折磨的痛与恨不曾蒙蔽他的双眼,他心中有光: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这最后的信仰指引着他,化为人民手中最锋利的武器,刺破重重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斯人已逝,但注定永垂不朽。事实上,一个人若选择追随自己的心,那么势必无法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与肯定,与其被人左右还不如勇敢抓住内心的声音,这时候,生命本身便赋予了你至高无上的评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他总会在我们示弱时发出咆哮:“向前走,别回头!”可我们还是不经意地被滞留,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只能以艳羡的目光注视着别人,想着:我差一点就能成功了。那么真的只是一点吗?不,牵绊你的不是忐忑的犹疑,而是自我的否弃。人如果连追随心灵和直觉的勇气都没有,谈何成功?

篇三:2014年上海卷优秀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上海卷)

【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文题简析】

作文题的核心是“沙漠”,相对而言的是“自由”和“不自由”。这个“沙漠”可以指代的内容很多,比如面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生活困难、一个希望实现的梦想、理想等。“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从中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思想。而“必须穿越的这片沙漠又是不自由的”,指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等。 参考立意:

1、谈自由与约束:自由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2、谈责任与承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面对责任,学会承担和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3、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走。

【优秀作文】

为了自由的束缚

“自由是什么?” 我试着不断地询问着自己去寻找可能的答案解释,可是每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迫切愿望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发展的”。

当我们在程式化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放纵、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是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可是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的自由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当我真正摆脱父母,一个人毫无约束地在外面生活时,时间长了,我便开始怀念家的温暖,父母的宽容与慈爱,想再次投入父母的安全港湾;当辛苦工作之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时,或者结束了高三紧张的学习步入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时间长了,我便开始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想赶紧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由此来看,我们是在自由与束缚的状态中循环往复、苦苦挣扎,似乎我们追求束缚与追求自由的意愿是同等强烈的。

自由与束缚哪个更好?这似乎并不能给出明显的答案。绝对的自由于我而言同绝对的束缚一样都会导致自我的毁灭。绝对的自由能产生出我们个人对束缚的最大愿望,而绝对的束缚同样也能使我们无比渴望自由。这样看来自由与束缚就像一只手的两面,但他们同是一只手,相辅相成。

古代科学无非就是炼金和炼丹,炼金是想获得财富,扩大自己的自由空间和内容;炼丹是为了长生不老,获得时间上的自由。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把科学用来炼金和炼丹,但科学仍是人们追求自由的工具。当波义耳提出化学的目的是探索各种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人们终于认识到,要扩大自有,首先要认识规律,人可以不受人为规范的限制,但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约束和自有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

而追求自由最重要的是寻找约束与自由辩证关系。

自由的本质应该是在适当的束缚下多彩的精彩生活。为此,我们需要主动地约束自己,适当的越是自己。制定必要的社会规范可以让我们免受由错误行为造成的规律的惩罚。减少多余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努力发现不合理的规范而去除它,这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主要目的。必要的束缚本身就是为了自由。

作为常人,我们追求自由与追求束缚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卓越的人,他应该具备平衡自由与束缚的能力,而不是被自由与束缚控制住整个人生。他的自由与束缚都是相对的,他不随波逐流,不盲从众人所云,不屈服于体制,内心自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信仰理念;同时他又不放纵自我,不无所事事,自身有着严格的行为准则,两者相互制约而并存,合二为一。

为了更高的自由,请勒住马儿的缰绳,任其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

【专家点评】

作者充分施展了辩证思维的才能,充分论证了“自由”与“束缚”对立而统一、相辅而相成的关系,极富思辨的张力。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束缚不一定有形,无形的束缚也时常存在。而无形束缚更可怕的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事人经常是沉浸在束缚的“温柔怀抱”中,却丝毫未觉自己已身陷泥潭,并越陷越深。无形的束缚于李开复来说就是当下生活的优越;于季羡林来说是三顶“桂冠”的褒奖;于约翰·列侬来说则是对于生活的疲于奔命。但我看见了被束缚的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李开复“从心选择”,放弃现有优越条件为了理想毅然前进;季羡林洗清泡沫,还自己一个自由身;列侬停下飞快的脚步,等待着灵魂的回归,不拘于世俗。为了自由,他们勇敢地在束缚中寻找,不论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只要寻找就义无反顾,自由女神也在他们的正前方微笑招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

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才是快乐之道。

自我约束才能享受真自由

一匹马看到自己总被一根缰绳牵着,非常苦恼,想方设法地挣脱。有一天,它终于挣脱了缰绳,觉得很自由,一路狂奔,最终跑到悬崖,由于没有缰绳来勒住,不幸坠崖而死。

与此相反,鱼儿们每天生活在有遮有挡的水中,不自怨自艾,不感叹没有自由,自由自在地畅游。而如果水一旦没有由堤坝什么的包围起来,就会四处漫溢,那鱼儿就再也没有自由活动的可能,只能成为涸辙之鲋。

因此,对于自由的看法,我很相信一句话:只有通过约束,并且是自我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生活中,那些看似阻碍我们自由的有形无形的围墙,实际上为我们的自由提供了保证。试想,如果社会上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来约束,一些歹徒想杀人就杀人,想放火就放火,那每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生命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对于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来说,连生命也没有了,又谈何自由呢?

往大处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一种自由;往小处说,屋子里的鸟,池塘里的鱼,难道就没有自由了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到的鱼,在那么小的小石潭中也可以“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啊。我们常常会感叹:“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飞也飞不高……”这是到底因为笼子太小感觉没有自由,还是由于翅膀不够硬即使给足够的空间也飞不动呢?

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在约束中寻找自由,在约束中收获自由。而且,只有当这种约束是自我约束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由的真谛。比如说,一个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繁华城市的人,如果被迫住在山里,每天让他干农活或者写文章,他肯定会觉得自己丧失了自由;但如果是一些喜欢隐居生活的文人主动住在山里,就像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像陶渊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自由人生。其实说白了,自由就是一种建立在成长经历和爱好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感受。所以说,只有通过自我约束,自己给自己设定空间,即使不能“天高任鸟飞”,也可以“山高任鸟飞”,就能真正获得自由。

然而,要做到自我约束,得先让自己的翅膀长硬,当你能够自我飞翔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爱好,才能真正找到飞翔的天空。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理想的自由不是自由,自由的理性才是自由。当你真正拥有自由的理性的时候,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空间,享受自己的自由。

谈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博学多才的弘一法师。也许我还没有参透人生,自始至终,我都无法理解弘一法师的自由。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他认为的真正的自由。遁入空门后,妻子携儿子来找他,他居然都不让他们进门,面对妻子“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的质问,他还是无动于衷。这就是一种“大道”的自由吗?我总觉得该面对的要面对,而不是逃避吧。

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弋

人生总归是这样。这就好比要穿越一片沙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世界上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比如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生来一个是王子,一个是贫儿,你有选择的自由吗?但一个贫儿可以变成王子,那就是你的自由,没有人阻止你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自由,但可以选择改变命运的自由。有许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就是对这种“自由”的注释。

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不得不”,比如说我们不想这样,但生活让我们必须这样,因而我们不得不这样。像《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最后不得不同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自由吗?她不自由,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在当时法国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她为什么痛苦呢?她的痛苦就在于她的不自由啊!一番丢项链的经历恰又使她自由起来,比如说夫妇两个齐心协力,花十年的功夫把所有的债务还清,她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由爱慕虚荣的女人,还原成真实的自己。于是当她再遇见当年的女友的时候,倒说“不过这一切都结束了”,她自由了!

这是什么?这就叫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当中,有的人痛苦万分,有的人生性洒脱,这是心灵的境界不同。

冯友兰把人生归为四种境界:一、自然境界;二、功利境界;三、道德境界;四、天地境界。一个人整天陷入功利境界当中,其心灵是不自由的;若进入天地境界,那真是人生的大自由。像星云大师所言“我是佛”,我都是佛了,还有什么不自由的?

在所有的古人中,我最崇拜的是苏东坡,他是一尾鱼,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刃有余的鱼。他有选择不被贬谪的自由吗?没有。儋州尽管不是沙漠,但也是荒蛮的瘴疠之地呀,苏东坡能活着回来都是奇迹。但他很自由,“短篱寻尺间,寄我无穷境。”

在所有的现代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周有光,经历过无数次运动,如今活到了让上帝忘记的年龄,没有心灵的自由,谁可臻此境?

亲们,您要做这样自由游弋的鱼吗?

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

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

自由与不自由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但是,在现实中,又往往有许多不自由,不自在:你可自由行动,可又常常被目的制约;你可自在玩耍,却又经常受任务限制。你可活动自由,但又往往被纪律约束;你可行为潇洒,然又时常受法律束缚。自由与不自由,如手掌和手背,连在一起,密不可分。正因为这样,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艺术使用。

客观存在,相互依存,必须学会选择,走向生存绿洲。回想生活,只要有自由,就有某些不自由;只要有不自由,就会有某些自由。自由与不自由,如影随形,难舍难分;如伴如侣,终身相随。它们始终存在于生活之中,伴随在人们身边。深入去想,自由是相对的,不自由是绝对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方式方法,选取途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活得潇洒。网络上,有一则寓言:河水不断掀起激流,冲击河畔,想冲毁河岸,可惜都未能如愿。面对失败,河水发出咆哮:你如墙立在我的两旁,阻挡我的随意流淌;你整天呆在我的身边,限制我的自由生活。如果没有你的束缚,我会过得更好!听到咆哮,河岸严肃劝告:正因为有我的阻挡,你才得以形成;如果没有我的限制,你就不会存在。倘若挣脱我的束缚,你就会很快消失!不听劝告,河水继续冲击,终于冲毁堤岸,满地自由流淌。不一会儿,烈日照耀,河水受到蒸发,便渐渐消失。河岸不复存在,河水何以能单独存在?河岸不再束缚,河水何以能自由流淌?自由与束缚,相依相存,缺一不可;相生相成,密不可分。 对立统一,同步共振,必须深入思考,和谐生命环境。自由与不自由,常常截然相反,鲜明相背;既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又往往同处一境,合为一体;既是统一的,又是和谐的。如果它们能同步共振,那就能达到最大统一,进入最佳和谐。而要想同步共振,效果超强,那就必须深研彻讨,想方设法,和谐环境。进而,使生命达到最大和谐,进入最佳境界。足球比赛,是世人最为喜爱的。但如果没有比赛规则,没有那些不自由,恐怕就不会受人喜爱,更不会被人痴迷。试着想想,如果没有规定一定场地,那足球不光会横冲直撞,骚扰百姓,甚至还会误入陷阱,或坠落悬崖。如果没有设置球门,没有进球方向,那踢球就

篇四:2015高考二轮复习:“追随我心”作文导写及例文

2015高考二轮复习:“追随我心”作文导写及例文

一、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开复从博士毕业留校起,到创办新工场前,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当教师并成为最年轻的副教授,而后经历苹果、SGI、微软、谷歌四家顶级公司的高管生涯。一直行走巅峰,再追问他有什么成功经验时,李开复的回答是:“追随我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刻画人物为核心,讲述了李开复“行走巅峰”的人生经历及原因。按照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审题技巧——原因分析法和抓关键词句,我们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全部语意重心就落脚在“追随我心”这四个字上。在我看来,“心”就是个人独立之思想,就是人的本意和初衷,就是人内心深处恪守的原则和信念,就是灵魂深处真实的声音,就是每个人行动上自然而然的抉择……人是独立的,现实生活要求每个人团结一致,要求一股绳的团队精神,这固然有道理,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就是失去本心,强求别人,强求自己。没有领导权,就不敢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每天做自己勉强的事情。李开复的“追随我心”就是告诉我们人是独立的,没有必要因为现实的矛盾去避开它;只要问心无愧!做真实的自己;追随自己的内心,追随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灵魂带领方向,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干扰自己的起飞方向;我们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去努力,不论结果如何,都无遗憾;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和拼搏,不流于世俗也不盲目跟从……这些都是很值得去我们每一个学生去深入思考的人生问题,也是本次作文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三、典型论据: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纳兰性德

(2)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3)人生在世的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李开复

(4)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林清玄

(5)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去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勇气蕴含着天赋,才能和魅力。——歌德

(6)比尔盖茨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时,一位高中生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盖茨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把计算机做成一个完美的工具,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现在,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完全实现这样的一个梦想。”

(7)陈士骏是华裔美籍企业家,为网络影音分享网站YouTube的创办人之

一。目前是美国杂志Business 2.0公布的全球排名第28最具影响力企业人物。正是在他创业取得圆满成功并需要再次规划未来的转折点上,陈士骏知道了一个不

亚于晴天霹雳的坏消息——他得了脑瘤。在个人自传《20个月赚130亿,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自传》中他这样写到“有什么东西,有可能是永恒的?我还没有博学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病痛和休养让我从混沌到清醒。我意识到得为自己的心活着,因为反正我们都逃不脱死亡;我得为最最爱的事情活着,因为反正我们都逃不脱死亡。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得抓紧时间……如果大公司不是我的最爱,那么我就离职,如果我最爱的还是创业,那么就在硅谷租一间办公室重新开始。既然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戛然而止,那么,在此之前,为什么不选择你最中意的生活,干嘛要让自己后悔”。

(8)“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千万不要重复他人的生活,不要为此而浪费时间,不要失掉思考的自由,因为那就等于你躺在别人的思想上生活。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不要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直觉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它们最清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与此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四、优秀范文:

握住心灵微光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3)班 胡钰

汪国真在诗中写道:“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诗人看似谈的是进退间的从容,我却以为,它实际上囊括了对生命的解读:无论经历几多浮沉,万不要让繁华落寞湮没了你,你得清楚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坚定不移,执着向前。

太多人其实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区别,他们因了种种需求,想当然地为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却在尝试过后发现难以达到而犹豫放弃,我想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实在是他们没有看清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努力而不倾尽全力,自然也就无所得了。这大约也是为何平庸者总是一事无成,而诸如李开复之流却能始终行走巅峰的原因吧。刘墉先生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心中无山而茫然无措,举步维坚,心中有山则坚守本心,义无反顾,我想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人是社会的产物,由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教条或规则的束缚,要想摆脱而彻底追随内心的脚步,这诚然不可能。因此,人最好的状态应是保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时的不改本色,时常叩问内心,以致不在纷繁中迷失。西班牙新王后莱蒂齐娅出身平民,嫁入王室前还曾结婚。离异,然这丝毫没有影响民众对她的拥护,为什么?这在于她始终内心清明,不改本心:婚前,她是西班牙的金牌主播和前线记者,亲历9·11袭击,深入伊拉克腹地;而婚后,她也一直引导丈夫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尽管王室有诸多清规戒律,她仍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于西班牙民众,莱蒂齐娅是他们拥戴的平民王后,而于她自己,她只是内心忠实的拥趸与守护者。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改变所处的环境,但不必逼迫自己去适应,你总得心里有所坚守,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独立。

而倘若你真的选择了追随内心,这个过程很可能伴随着苦痛,因为它承载了太多期许与渴盼,欢欣与愿景,可又裹挟了太多克制与欲望,冷眼与嘲讽。那么,跨过去吧,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沉淀的岁月已在你人生的页扉上烙下深刻的印

迹:值得。就如伟人曼德拉,二十七年的铁窗生涯并没有让他陷入绝望,被迫害折磨的痛与恨不曾蒙蔽他的双眼,他心中有光: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这最后的信仰指引着他,化为人民手中最锋利的武器,刺破重重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斯人已逝,但注定永垂不朽。事实上,一个人若选择追随自己的心,那么势必无法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与肯定,与其被人左右还不如勇敢抓住内心的声音,这时候,生命本身便赋予了你至高无上的评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他总会在我们示弱时发出咆哮:“向前走,别回头!”可我们还是不经意地被滞留,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只能以艳羡的目光注视着别人,想着:我差一点就能成功了。那么真的只是一点吗?不,牵绊你的不是忐忑的犹疑,而是自我的否弃。人如果连追随心灵和直觉的勇气都没有,谈何成功?

哪怕找不到大海,不要停息寻觅的歌声;哪怕脚印被风雪掩埋,也请珍爱走过的路程;哪怕所有的奔走与追求都是徒劳,也要握住心灵微光,让身体追赶上你的心。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性散文。文章立意紧扣材料,论据典型新颖,论证深刻,事理通透,行文灵活自由,语言表达生动,充满文学底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作文写作基本功。除此之外,本文每一个论证角度都紧扣中心话题,逻辑性严密;每一个论证层次都闪耀着思想的火花,都能引发人的思考、带给人深深的启迪。高中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实属难能可贵!

追随我心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3)班 卢彦池

没有人追问花儿为什么能吐露芬芳,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潜游,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只因每株小草都有开花的期待,每条小鱼都有对大海的向往,每只小鸟都有飞翔于蓝天的渴望。心之所趋,梦亦同往,追随我心,才能勾勒出自己无悔的人生。

追随我心,便不要专注于他人的眼光。但丁曾说:“不要在意别人的话语,要像一座卓立的塔,决不因暴风而倾斜。”没有人认为一个聋子能在音乐上有所成就,而贝多芬终究成为音乐的王者;没有人相信一个农民能与科技有所牵连,袁隆平却成就了农民的神话;所有人都耻笑一个半路辍学的坏孩子的文学梦,但韩寒无疑是成功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蜩与学鸠难明九万里之高远。人生最终的目标无疑是心中梦想的实现,而想要实现梦想,便要追随自己的心。

追随我心,便不要让外物阻塞了追心的脚步。当灯塔掩映在重重迷雾之中,难以寻得时,装备再精良的船只也终究会迷失方向。仁川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所有观众与媒体都将焦点凝聚于孙杨与朴泰桓的“巅峰之战”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夺得金牌的却是日本选手萩野公介。当观众都为这匹“黑马”的夺金而惊诧时,是否会有一些更多的感悟?艳羡甚至嫉妒他人的成功并不会有益于自己,自卑怯懦犹不可取。追随我心,做好自己的事,成功便在不经意间敲响了门。

然而,追随我心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追随我心是坚持一种信仰,坚守一个目标,坚持一个方向,而随心所欲则是任由沉沦,是骄纵放肆,是对欲望的不加节制。追随我心,即使最终不能登顶珠峰,但路途上的风景必足以自得;随心所欲,即使一时不可一世,终究难逃粉身碎骨的命运。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不正

是因为随心所欲,视法律与道德为草芥,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么?演艺明星柯震东、房祖名不正是因为一次次肆无忌惮,弃法律与道德如敝履,最终成为千夫所指的蠹虫么?一批批落马的官员又有多少不是追随对国对党的热爱捧心而来,又在逐渐迷失于随心所欲的骄纵之后戴铐而去?随心所欲,心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自己便也紧随其后,一头陷入,不得复出。

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仓央嘉措携白鹿踏雪,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追随我心,高标远志也好,平淡沉静也罢,心之所向,纵无果也无悔。追随我心,无怨无悔。

教师点评:文章在自然式类比中引出中心观点,形象生动,然后从追随我心“不要专注于他人的眼光”和“不要让外物阻塞了追心的脚步”两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证,接下来指出追随我心并非随心所欲,充满哲学思辨的色彩,结尾点题,简短有力,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堪称“凤头猪肚豹尾”式的典范之作。

追随我心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3)班 于孙甫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借用帕斯卡尔的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故事,而是一个譬喻:人的灵魂的高贵在于追随我心,价值也会随之显现。

时代灯红酒绿,人往往在前进中忘记了最初的方向。周国平说:“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他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李开复不被名利所困,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不顾众人反对,开发出特斯拉电能汽车和Space X火箭,被称为第二个乔布斯;科幻小说之王阿西莫夫放弃了实验室,而投身于科幻小说的疯狂创作,摘得了科幻界最高荣誉“雨果奖”。想要自己不因为走的太远忘记了初心,就得在向往的地方竖起一座灯塔,这正也验证了刘墉所说的“心中的山使你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如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说:“这是一个利益在前的时代,金钱、地位、权力,为世人追逐。”人往往被利益掩盖心灵,却把初心抛至脑后。朱自清知道自己的坚守,宁可饿死也不吃“救济粮”;许衡高吟“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潇洒之间显露清高风骨;稽康拒绝了高官厚禄,宁做铁匠,也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人世间,诱惑丛生,不为诱惑牵绊,明辨是非,黑白分明,坚定不移地听从心灵的召唤,才能到达远方。

追随我心,不是随心所欲,放纵自己。当下许多人灵魂沉沦,忘却了人格和道德的筹码。郭美美之徒以炫富高调为自身爱好;房祖名之徒以吸毒逍遥为自己乐趣;杨达才之徒以行贿受赂为自己乐此不彼的行为。如此追随,换得的只有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面朝心中的灯塔,坚定地迈开前进的步伐,相信你不会再是那个“废黜的国王”。

教师点评:文章开头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导入精彩新颖,论证部分更是引经据典,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在具体论证过程中,不仅事例

典型新颖,而且用排比的句式呈现论据,充满气势和力度,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尾照应开头,结构紧凑,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篇五: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四讲)

第一讲 单线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从给材料作文的类型上看大致可以分为单线材料,双线材

料和情景式材料三种情况。我们将分别用三讲,讲这三种给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审题立意

的思维过程,最后我们将用一讲结合不同的例题,来巩固大家所学到的知识这一讲我们讲单

线材料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一、什么是单线材料所谓单线材料,指的是材料只叙述了一个

主体事件,要么只有一个主人公或主要的事物,要么所有人物,都围绕着一个事件来活动,主题比较鲜明,突出对于情节单一而人物较少的单线材料,考生可以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抓

关键词 展开比照引申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对于情节比较复杂,人物比较多的单线材料,

考生可以先概括故事情节,再选择某个人物作为视角和突破,来审题和立意。下面请看单线

材料 例题1 06年江西高考题和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中度过的,父母

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

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 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那么这道题是一则典型的单线材料题,围绕雨燕减肥这一个核心事件,以物作喻,表面看是一则话题作文,实则要求考生,读懂材料分析材料,在审题上难度较低,材料中雨

燕幼年在安乐窝中,长得胖乎乎这是减肥前的状态,离巢之前也会减肥,减肥之后它们就能

展翅。这两句写出了雨燕减肥的目的和减肥的效果,提示考生人应当适时地清除身体或心灵

上的沉重包袱,轻松地面对生活才能展翅高飞。而材料中,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 、拍打翅膀做俯卧撑等句子,实则讲述了在减肥过程中的艰辛。高考的考生即将升入大学,那

么也可以说是处在离巢之际。对于雨燕的这种行为,应该有比较切身的感受和理解,那么从

这个意义上,本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上述的审题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

对故事情节的逐步分析和概括把立意设定为困难面前我们要轻装上阵。如:运动员面对压力

的时候,只有抛开顾虑,轻装上阵,才能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我们还可以把立意确定为,减掉心灵的赘肉,为内心世界减肥,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可以展翅高飞,比如:陶渊明

抛却名缰利锁,远离官场,获得心灵的安静,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刚才审题的分析,把

立意确定为无欲则刚,如果官员,为官者他只有减掉对于名利的贪念,才能够清廉自守 为

民造福。再比如 我们还可以根据刚才对审题的理解,情节的概括,把这篇文章的立意确定

为身无长物,境界高。例如 魏晋名士王恭,一生身无长物 追求精神的自由,而不追求物质

享受,获得了个人生活的轻松快意,也得到了时人的敬仰。好 我们再看例题2 07年 海淀

区的模拟题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

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 歇脚过夜的。游客们愕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

流传下来的温暖,也许 我们没有力量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

人心毕竟比屋檐大。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那么这道题表面

上看,也是话题作文。实际上它是一道有限定性的话题作文。材料中,所谓导游、游客都不

是主人公,它只是材料的一个引子而已,富人不忘搭一个大屋檐为流浪者藏身,这才是材料

的精髓也是一则单线的材料情节很简单,主要描述了屋檐这样一个意象,所谓屋檐,无非是

在人心中多一份对他人的关怀,有所为而无所求。在审题的基础上,因为审题很简单在这个

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这一则作文立意确定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 、搭建心灵的屋檐,既能

有利于他人,又能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第二 、心灵的屋檐,本质上是对他人,尤其是弱

势群体的呵护与关怀;第三、我们可以结合材料,古今对比,可以发现,今天的建筑再也没

有这样的屋檐,人心日渐冷漠,为此 我们可以呼唤新时代心灵的屋檐,呼唤社会的温暖,

到此这一则材料的审题立意结束了。下面我们再看一则例题,也是一则单线材料。是07年

的一道模拟题根据下面一则材料,自拟题目 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个

极地的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他获得了无数的勋章,但失去了双脚,被极地的严

寒冻坏了,到了晚年一位记者问他,你是为获得勋章而自豪,还是为失去双腿而后悔呢?老

探险家闭上双眼,沉默许久才喃喃地说:“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这一则材料实

际上是老探险家,在记者提出的问题面前,给出了他个人的答案,属于单线材料。考生可以

围绕老探险家的话,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看,他既没有为荣誉而感到自豪,也没有为失去

双腿的代价而苦恼,而是说了一句很富有象征意义的话,实际上又看起来很不着边际的一句

话“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在这里,所谓的极地荒原,它一定在象征着某些超越

荣誉和痛苦之上的东西,而它又具有令人神往的特质那么象征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呢?我们不

难推断出来,这个所谓的极地荒原,应该是人生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 、精神境界这一

类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到这就毫无疑问了,我们就可以围绕“理想、境界、追求”来写这篇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像老探险家一样把理想 境界 追求跟追求过程中

承受的苦难和追求后获得的荣誉相比,我们就发现,它是我们心中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灯

塔。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例题4(2008年全国卷2)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许多绿海龟孵化小

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

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

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只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

去,现在它安全到达了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拦的海滩上好心的

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的老鹰也跟了过来。要求选择一个

角度根据材料,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自定标题。写一篇文章那么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

虽然出现的人物众多有老鹰 有小龟 还有游客等等但是依它只是讲了一个核心故事,所以我

们还是把它看成一个单线材料。对于这种材料即如06年全国卷乌鸦学老鹰的事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人物入手选择一个角度作为突破口,再展开联想和引申比如以老鹰为突破口我们

不妨从它被赶走以后却能够静待时机,这一点上来立意。我们发现,老鹰是有闪光点的,以

小龟为突破口,我们不妨以弱者自有生存之道来立意,因为小龟它也很巧妙吸引,试探老鹰

很巧妙的生存之道以游客为突破口,我们不妨以他好心办坏事的根本原因来立意。这个根本

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游客在这里破坏了应有的规律和平衡他把自己的好意强加于人,那

么以此来立意,我们再适当地选取相关的材料,应该是比较深刻的,而且从相比之下,从游

客的角度来立意应该是更加接近材料的核心。全国Ⅰ卷(旧瓶装新酒)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

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

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

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

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通过阅读材料,“老鹰”并不是

值得深究的对象,最值得玩味的是牧羊人与孩子的对话。牧羊人称“乌鸦”忘记自己叫什么鸟?

显然是批评乌鸦不自勤,好高骛远、东施放颦。这些问题都可归结到“认清自己”这个话题,

“后材料型作文”没有话题核心词,这并不可怕。没有,通过阅读材料,然后提炼一个不就行

了吗?牧羊人的儿子称赞“乌鸦是可爱的鸟”,对乌鸦持赞同态度,乌鸦的“见贤思齐”“勇于实

践”是值得赞扬的。当年莱特兄弟制造飞机被多少人嘲笑,如果没有敢于实践出丑的心志和

信心,今天我们能乘上飞机周游世界吗? 因此,提炼材料只剩下两个核心词语:牧羊人

/牧羊人的儿子,这两个人代表两种观点,只要你围绕其中任何一个观点写作文都是切题

的。 [立意] ①乌鸦从不同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

人,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乌鸦的勇于探索(实践),见贤思齐的精神值得赞扬。

从牧羊人着眼:①盲目模仿必败;②人贵有自知之明;③认清自我;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小孩着眼:①勇于尝试;②勇于挑战自我;③勇于拼搏;④敢于正视失败。

第二讲 双线材料

所谓双线材料,其典型特征是一则材料里出现了两条线索,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相对应存在的对应的双方,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审题立意时,却无一例外地要求我们-

要全面把握两条线索,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而静止孤立地去分析另外一个方面。下面我们通

过一则例题来看一下双线材料的特点和它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请看例题: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

里的老虎自由自在,它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和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这两只老虎都

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

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里生活的心境。根据这个材料

来写一篇作文。

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双线材料的题,这个双线大家都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是两只老虎,

这两只老虎,两条线索它构成了一种并列式的关系,两只老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对应存

在的,我们不能以其中任何一只老虎为核心去审题立意,比如:我们的立意不能写成以自由。换取安逸, 是不对的否则我们就以偏概全了, 离题甚远,我们应该在比较中,去把握这两

只老虎的关系,什么关系呢? 并列关系,在把握核心思想的时候,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

事情的一个起因,那就是互相羡慕 ,互换位置这八个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两只老虎的命运才

会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生活如同围城,外边的人想出来, 里边的人想进去,殊不知各

有各的烦恼与无奈,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立意确定为如下几种情况:第一、 认清

自身的价值发现身边的快乐不要盲目地羡慕和攀比他人;第二、 改变命运要靠自身的奋斗在

形式上的互换位置 治标不治本;第三、 换位思考很重要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切实体会对方的

难处;第四、 两只老虎死掉的原因在于各自适应了原有的生活,由此可见,人的生活习惯和

思维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那么这四点我认为都可以作为这则材料比较恰当的立意。

下面我们再看另一道例题,也是一则双线材料。梅花鹿非常喜爱自己的一双犄角,经常

在动物面前炫耀它犄角的美丽,相反它对自己细长的双腿则显得很不满意。一天草原上来了

一只凶猛的狮子,梅花鹿凭借双腿的灵巧,几乎摆脱了狮子的追逐,却因犄角挂在树枝间,最后丧生在狮子的口中,临死它叹息道,想不到我最讨厌的双腿对我最有用,而我最喜欢的

犄角却害了我的性命,读了上述的寓言,你有什么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议论文。

这道题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双线材料,在这则材料里边也是有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双腿,

一条是犄角,但它们不是并列存在的关系,它们存在的关系是对比式的关系,双腿看似丑陋

而实则有用,犄角看似美丽实则无用 ,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有害,作为二者的主人梅花鹿临

终的话,点明了寓言故事的寓意,那就是讨厌的东西有时会有用,喜爱的东西有时会有害。这就是材料给我们提供的核心信息,但是这个寓言, 这个寓意只是表层。我们应该就此深

入分析问题的实质,我们为什么会喜欢那些有害的?为什么会讨厌那些有用的?回顾前文我

们就会发现,对一位梅花鹿而言,祸根就是它自己的虚荣心,推而广之到人类那恐怕原因就

不只是虚荣心了,人们会因为很多缘故喜欢无用的东西,而讨厌有用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展开联想,结合中国的历史,结合现实社会的热点,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本的知识,我们

可以有如下的立意:第一, 在历史教训上帝王大多亲近小人 ,远贤臣,比如:夫差重用伯

噽,秦二世信任赵高 ,刘禅亲近黄皓,唐朝有奸相李林甫 ,宋朝有奸相秦桧,为什么呢?

因为小人他会讨好 ,会逢迎忠臣呢,忠言逆耳,这些君主大多亡国破家,死前才悔恨万分,据此我们总结历史的教训。

下面一道例题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

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电话亭上分别标注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在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

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

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

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中国留学生对此十分不解。

请以这则材料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道题也是很典型的双线材料,在这里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表面的德国人,一条是站在背后观察德国人的中国人,德国人是显性存在的,中国人

是隐性存在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双线的材料命名为显隐式的双线材料。在分析讨论国人的做

法时,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德两国的文化进行比较,也许能够全面地把握材料,在这则材料里

叙事的语气很客观,它没有暗寓褒贬,因为我们知道中国人本身是习惯变通的,而在德国遵

守规则他已经到了很刻板的程度,但是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来比较一下中德两国这种文

化上的优劣,比较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单单依靠材料还应该广泛地联系到中国的历史,两国

的历史和文化,这样才会比较有深度。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想,这样来立意:中国人讲求变通,变通的结果是圆滑,我们很多

时候从功利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的思维方式是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西方人讲规则,规

则的结果就是刻板,他们更多的从遵守规则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这件事情

我该不该做,而不是做对我有什么利益。联系国民文化的现实,比较二者造成的结果,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他能够使个人问题或者局部问题得到一时的解决,但是从根本上践踏了社会

的制约和公共的道德,只要有利则无事不可为。我们为了走近路,可以践踏草坪;为了发财,可以造假;为了完成指标,可以浮夸;为了升官,可以行贿;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意识的

驱使下,在这种变通的驱使下,视公德 法律如无物,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而德国人以自

身的刻板维护了公共道德的健全,体现了较高的国民素质。这是双线材料。

最后我们再看一则双线材料。 庄子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 枝繁叶茂,伐木的人

站在旁边,却不砍伐它。庄子问其原因, 伐木的人说这棵树虽然高大,但是材质平常没有

什么用处。庄子若有所思,他说这棵树因为材质平常而保全了它的性命,庄子走出山林来到

朋友家中,朋友叫仆人杀鹅来款待庄子,仆人问一只鹅叫声好听,一只鹅不会叫要杀哪一只

呢?主人说杀不会叫的那一只。庄子若有所思,他说这只鹅因为材质平庸而丧失了它的性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来构思,写一篇作文。

这则材料跟前三则材料,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这则材料也是两条线索,而且它讲了两个

故事,一个是树的遭遇 ,一个是鹅的遭遇,从庄子的评价看,两者的遭遇令人陷入到了一

种两难的境地有才华要丧命 ,比如说树无才华也要丧命,比如说鹅,那么社会中的我们究

竟应该何去何从呢?这就让我联想到,有一年的某省的高考题叫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这两

者看似矛盾但是都有合理性,这样的材料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叫两难式的双线材料,这种命

题考生的关键,首先就要解决这个二难推理,解决这个二力被反的问题,我们要做到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例如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呢?我们就可以从整体性和阶段性来考虑,从人生的

整体性而言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但是在具体的阶段我们不妨劳逸结合,用休息来养足战

斗的精神,这样一来看似两难 其实就不难了。今天我们讲了四种双线材料的特点和它的审

题方式。

第三讲 情景式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第三种情况情境式或者称为开放式的材料作文。所谓情境式或开放式的材料作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设置一种开放式的讨论情境,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情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实际上是对考生的一种提示暗示,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立意或者从这些角度对内容进行评价。当然考生从材料整体情境进行立意,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另一种是用比较长的篇幅叙述一件复杂的人物众多的,可以独立划分为几个事件的故事,从而创设出一种讨论的情境,其中也许没有明确的观点,但是考生可以从故事的任何一个环节和角度来立意。两种材料有一种共性,有这种共性第一、不要求考生全面地把握材料得出一个涵盖材料所有内容的主题,甚至根本就不具有这种主题,第二、把考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之在思维上成为事件的参与者,或者过程中的一环,第三、材料是开放的,角度是多元的,主题是多样的,且都可以成为切合主旨的主题。考生可以结合自己擅长的问题或者问题方向来构思和行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08年北京高考题就是这样一则情境式开放式材料。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门来做一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了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摆在讲台上,问道:“杯子满了吗 ?”有学生答:“ 满了”。老师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慢慢的倒进去,添满石块的空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一壶水倒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呀?”老师问道。 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沙子,石块肯定就放不下去了。”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 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吗?”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那么08年的这道高考题是典型的一种开放式的材料,同学们围绕老师的实验,进行讨论四个学生的观点,都可以作为我们考生立意的角度,比如说:极限永远存在,我们要不断地突破极限;比如说: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做事情要抓重点、 抓主流 ;比如说:认识到人生重要的东西,优先考虑并加以实现;再比如:第四位同学说先放沙子和水就不行吗?那这个告诉我们要有创新的思维,不用人云亦云,甚至有考生从整体上看到了这堂课的效果很活跃,而肯定了这样的一种教育方法。这在阅卷的时候都算作是切题。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一棵有毒的树长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深怕不小心扎到了中毒,第二种人看到这株树急着要砍掉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认为,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把树圈上篱笆挂上了,此树有毒的牌子,第四种人看到这棵树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他提炼出毒素与其它的成分相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看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的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么本题虽然没有一个讨论的话题,但是我们发现四种人对于同一种树的做法是不同的,实际上他们用行动对这个树作了一种表达,因此它也是属于开放式的情境式的材料。在材料中这四种做法是高下立判的,我们分析这四者的差异,我们就能很好地提炼出材料的主旨,我们看第一种人他独善其身,远远走开了,那么这样做无可厚非,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第二种人,他想到了别人的安危,这个境界就比较高了,但是他把树砍掉呢?那不免蛮干。第三种人,考虑得很全面他觉得人有生命, 树也有,他是考虑到树的感受和树的价值,第四种人,善于因势利导,他能够做到由祸转福,造福苍生,我们看这四种人的胸怀依次递进,他们付出的劳动力也在逐渐地增大,它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的立意可以是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人的爱心,越博爱的人就会越有杰出的贡献,后三种人,他都考虑到了造福他人,但是他所付出的思考的含量,是依次递增的,他们的成就大小也就可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