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如雪悟香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3:30:56 初中作文
篇一:甘肃省张掖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甘肃省张掖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
1、下面每个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4分)
墨守成规 一筹莫展 甘败下风 悬梁刺骨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2、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在远古的荒原上,浩渺( )宏大的宇宙,驰骋( )着风雨雷电,人类便有了对
日月星辰的崇拜和向往。月亮成了借以驱逐黑暗、消解灾难的图腾。她遥挂在深邃( )幽蓝的夜空,记载了千万年的亘( )古秘境,牵引着一代一代人探索的目光。
3、在下列句子中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踏着如雪的字,一路寻去, 风寒扑面, 想着那高标逸?“临寒独自开”的
梅,想着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 似乎悟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神的禅
意。十年踏雪,踏雪寻梅。正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赢得观众几份情。
A虽 但 便 B 即使 也 就 C不但 而且 所以 D虽然 只是 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全校师生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校运会开得圆满成功。
B老师的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潜台词啊。
C蔬菜被病虫侵害,往往影响生长,直到死亡。
D听春雨潇潇细雨,思自己人生苦旅,会顿感怅然,感慨系之。
5、把下面几句话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岁寒三友,流经诗里,步入画中,在婉转的琴弦上跳跃,在曼妙的舞姿里翩跹,尽现一片祥
瑞的景致。 。
①梅花、翠竹、青松,和有其性,
②于春风、夏雨、秋风、冬阳中滋生风骨,
③却都有凌寒不凋的高洁,
④不以境移,亘古长存。
⑤唯我一点梅心,半阙竹?。几剪松骨,
⑥抒写风流岁时,长歌盛世太平。
⑦飞雪迎春,天地人和。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⑥ C①③②④⑦⑤⑥ D①④②③⑦⑥⑤
6、将相关内容连线。(4分)
示例:老舍――《骆驼祥子》――虎妞
巴金 《儒林外史》 圣地亚哥
吴敬梓 《老人与海》 范进
海明威 《红楼梦》 贾雨村
曹雪芹 《家》 觉新
7、用古诗文原句填空(5分)
⑴枯藤老树昏鸦, 。
⑵ ,濯清涟而不妖。
⑶生于忧患, 。
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⑸人们常用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 ”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也比喻别有用心。
8、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在某中学教学即将坍塌的一瞬间,一位
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走了。
他的遗体被救援人员抢救出来。人们发现:他的脑后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他的面容却是
那样坚定、从容??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试简要回答(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9-14题(16分)
牡丹花水
张丽钧
坐在从兰州到敦煌的旅游车上,一路不停地喝水。问自己怎么会 么渴,回答竟是,焦
渴的大戈壁传染给了我难耐的焦渴。
导游王小姐是个錦心绣口的人儿。在讲当地的风土人情的时候,她说:你随便到一户人
家做客,人家就会把你奉为上宾,用“牡丹花水”沏了八宝茶款待你??我问临座的燕子,
什么叫“牡丹花水”?燕子说她也不清楚。我只好凭空猜测――仿佛就是,妙玉给宝玉、黛
玉沏茶用的“梅花雪水”吧?从梅花的蕊上小心翼翼地收集点点细雪,融成一掬冰莹蚀骨的
柔水。这“牡丹花水”,说不定就是采摘牡丹花上的露水雨水呢。这样想着,禁不住对那“牡
丹花水”神往起来。
到了嘉峪关,我们要用午餐。坐在餐桌边等着上菜的汉当儿,服务员来上茶了。导游王
小姐笑着说:虽说不是八宝茶,却是“牡丹花水”,大家一路辛苦,请用茶吧!我万分惊讶
地丫了起来,瞪大眼睛看着就要订口品尝到的“牡丹花水”。但是不对呀!服务员居然拎了
个寻常的铝壶,咕嘟嘟给大家倒着最寻常的茶水。我跟燕子嘀咕道:开玩笑,这哪里是“牡
丹花水”?燕子皱着眉头,一百个想不通的样子。终于,我忍无可忍地唤来了王小姐,问她,
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真的“牡丹花水”吗?王小姐听罢噗的笑了,她盯着我问:你认为牡丹
花水是什么神水仙水啊?“牡丹花水“是咱西北的老百姓对开水的一种形象的叫法,你仔细
观察过沸腾的水吗?在中心的位置,那翻滚着的部分,特别像一朵盛开的牡丹。
我噢了一声,双手捧住一碗盛满了“牡丹花水”的茶杯,眼与耳顿时屏蔽了饭店里一切的嘈杂。
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给一壶滚沸的水起了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世世代代,老天总忘 了给这里捎来雨水。在茫茫的戈壁,草活得那么苦,树活得的那
么苦,人活得那么苦。有一点浊水就很知足了,但一个幸运的容器,竟有幸装了那么清澈的
水,幸福的人们盯着那水贪婪地的看,他想,总得絊这水一个昵称吧,叫什么好呢?挨头看
一眼窗外,院 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好,那欣然释放着的繁丽生命,多像这壶中沸腾的水
啊,好了,就叫它“牡丹花水”吧。
我的心在那一刻变得多么焦灼,竟恨不得立刻跑到饭店的操作间里去,看一眼从沸腾着
的水的心中开出 的那一朵最美丽最独特的牡丹。这么久了,粗心的我一直忽略着身边最神
奇的花朵。我从一朵朵盛开着的牡丹花旁走过,没有驻足,没有流连,是缺水的大西北给了
我一个关于水的珍贵提示,让我在此生平凡的一次啜饮中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不平凡。
“牡丹花水”。“牡丹花水”。我反反复复默念着你的名字――一个让人心疼的名字,一
个让人心暖的名字。人间烟火味里铺展着无尽的梦幻织锦,美好的感恩、由衷的赞颂,既素
朴又华丽,既“农民”又“小资”。把所有对生活的祈愿都凝进这一声轻唤当中,让苦难凋
零,让穷困走远――我的大西北,愿你守着一朵富丽的牡丹,吉祥平安,岁岁年年。
9、作者在不知道“牡丹花水”时所进行的想象有什么有作用?(2分)
10、结尾段删去行不行?请说明理由?(2分)
11、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
(1)我“噢”了一声,双手捧住一只注满了“牡丹花水”的茶杯,眼与耳顿时屏蔽了
饭店里一切的嘈杂。(2分)
(2)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给一壶滚沸的水起了这样一个好
听的名字?(2分)
12、为什么说“牡丹花水”是一个让人心疼,让人心暖的名字?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3分)
13、请选出对下面这篇散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本文以独特的思维视角提示了西北贫穷的根源在于缺水,也暗示了西北脱贫致富的
路子在于加强包括水利建设在内的生态建设和政府投资。
B本文借王小姐的绣口和我的猜测编织了一个有关水的美丽謎面,然后再抖出谜底。
C本文的语言具有个性化,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有蘊含哲理的启迪,是一篇令人刻
骨铭心的对生命之源的礼赞。
D本文撷取了一个关于“水”的生活片断,通过对有关情境的形象展开和深入挖掘,提
示了“珍贵水,爱惜水”的重大主题,运用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1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1分)
敦煌石窟
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
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
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②敦煌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礼拜和进行法事的石窟寺。窟内有塑绘和壁画。塑像包括佛、
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高僧等形象。壁画包括佛像画、经义画、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
事画、佛教事迹画、汉族神州故事画、供养画(供养人画和出行图)、装饰图案画等内容。
③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
山,前临岩泉,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49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
如蜂窝状。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
元等朝代,在武周时期,洞窟已多达千余,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的和人为的毁损,前秦始建
的洞窟已不可考。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壁像2300余身,最大塑像高33
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14世纪,
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民话风俗、宗教信仰、思
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现在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代最早、延续
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
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0年,我国政府定莫高窟为“全国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遺产”。
④榆林窟位于安西县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石崖断崖上,现存北魏至
元代的洞窟42个,最高塑像20余米,吐蕃统治初期(敦煌时窟分期为中唐)所凿建的第
25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佼佼者。西夏时期凿建的第二第三窟,无论
在内容不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并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之不足。窟中的水月观音和文殊菩
萨出行图,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⑤西千佛洞现存16窟,保存完好,1961年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乐
千佛洞,现存23窟,密宗题材的壁画尤多。五个庙石窟现存22窟。这几外石窟都右以作为
莫高窟和榆林石窟两个窟群之参证和补充。
15、文中把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石窟都归在‘敦煌石窟”的范围内,理由是
什么?(2分)
16、下面对第一段中的“同属一脉”的“脉”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动脉和静脉的区分 B像血管一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C脉博的简称 D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
17、④段中“现存北魏到元代的洞窟42个”的说法,能否将“至”字换成“和”字?
为什么?(2分)
18、你认为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人类文化遺产”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文章介绍敦煌石窟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并举例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20-24题(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 中的意思:(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3)日出而林霏开( ) (4)山间之四时也( )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2、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3分)
(1)联系《岳阳楼记》全文,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 、 是极为赞赏的。(1分)
(2)<乙>文中描写山间辊时的句子是: , , , 。(2分)
23、<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2分)
2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
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
忧乐有何不同?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5-26题。(4分)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5、从本诗派生出的两个成语是 、 (2分)
26、“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7、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6分)
材料一:某学校决定召开一次家长会,希望家长和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但邀请信刚发
到手里,教师就犯难了。
学生甲:“老师,我妈打工去了,没在家。”
学生乙:“老师,我家里?有一个80岁的老爷爷,爸爸妈都打工去了。”
学生丙:“老师,我几所了都在邻居家住着呢。”
第二天.家长会到校家长数是学生人数的五分之一。
材料二:据某省广播电台总台新闻记者邱敏报道: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是现在很多年
轻父母的生活现状。忙了这头,忙那头,娘子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六一”这天,记
者来到学校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那一 声声来自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希望你们能
多陪陪我。不得不引起家长欠的沉思:我们为我们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1) 通过对上面两则材料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分)
(2)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 人忽视了对精神家
园的建设,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提醒人们注意这一问题。(2分)
篇二:梅花
关于梅花: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王冕《墨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王冕《墨梅》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杜耒《寒夜》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卢梅坡《雪梅·其一》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陆游《卜算子·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梅花,是最超凡脱俗的花。是最坚韧的花。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1,论外表,梅花并不出众,构成它的只是五片朴素的粉红花瓣,而就是这朴素的花朵,是我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论香气,梅花有一股淡淡的气息,闻到后会使人一天都精神饱满,如果清晨闻到的话,那么一天都会心旷神怡。
2、迈入园里,在凛凛寒风中,只见一大片梅花傲然怒放。枝头上,那白色的小花在斗寒争艳,为这个严冬增添了几分生机。梅花枝条细长,形态不一,婀娜多姿。金钟似的小花在花枝间点缀着光彩,不时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引来阵阵的赞叹。
3、梅花,是最超凡脱俗的花。有的小巧玲珑,憨态可掬;有的袅袅娜娜,羞羞答答;有的端庄大方,秀美十足……再配上梅花的奇香,真是惹人爱怜。
4、梅花,是最坚韧的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在寒冬里傲霜斗雪,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当别的花枯萎零落,花残叶败时,梅花却昂首怒放,独树一帜,傲然挺立在这冰天雪地中。甚至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它也能“疏影横斜水浅清,暗香浮动月黄昏”,笑傲乾坤。
5、“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她没有玫瑰般艳丽,却能在风雪中傲立,她没有茉莉般芬芳,却能在严寒中开放,她便是梅花——那超凡脱俗的梅花!
6、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 7、梅花,是最无私的花。它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梅花也有被凛冽寒风吹得东倒西歪、左摇右晃的时候,每当这时,它总是默默承受着,从来没有喊过冤,从来没有叫过屈。它不因错过美丽春天而懊恼;不因没有蝴蝶伴舞而沮丧;不因缺少同伴而失落。不学娇弱桃花逐流水,不比轻浮柳絮漫天飞,只是无怨无悔的绽放于人间,努力的装点着银白的世界。梅花把春天留给了别人,而将这难以忍受的巨寒留给了自己。
8、“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寒冬腊月时,百花凋零,唯有梅花还孤傲地怒放于冰雪之中,这不禁令我们感到赞叹。我俯下身子,用一双冰凉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梅花,细细体味着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
9、“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但屹立在山顶的梅花却是那样的芳香馥郁,雍容典雅。它依旧可以和其他在温室中的花朵比美,而且一点也不比它们差,不是吗?
10、梅花傲然怒放。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小花白的像雪,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冰心玉骨。细细一闻,一股香气不禁迎面扑来,馨香阵阵,淡雅清新,顿时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11、梅花不但是最早开的花,它的艳丽色彩,更是其它花无法相比的,当大地迈进晚秋,特别是在严冬的时候,它一花独秀,花儿们都弯下了腰,低下了头,而再落叶不久后的枝头,发芽了在严冬里,在霜雪里,依然可以看见梅花,顽强的身影,在与雨雪博斗。
12、梅花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月季的娇艳浮华,玫瑰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贵典雅。但是,我却更喜欢这凌霜傲雪的梅花。
13、梅花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梅花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14、梅花的花朵不大,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所剩无几的绿叶衬托着梅花。也许是为了让花朵开得更好,绿叶都把自己应该拥有的养分通通献给了梅花。虽然梅花被称为中国的国花,但是它并不张扬。它只是在寒风中默默地开放,在寒风中悄悄地展示自己的风采。所经历的痛苦,只有它自己知道。
15、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篇三:关于梅花和竹子的诗句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竹
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宋·欧阳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佑)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彦) ·李白)(唐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梅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
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卢梅坡) ·宋) ·陆游) ·杨万里) ·杜耒) ·贺铸) ·卢梅 (宋 (赵师秀 (宋 (宋 (宋 (宋 (宋
篇四:梅花教案
《梅花》教案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独特的精神内涵,丰富
自己内的情生活。
3、 在实践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
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体会作者对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由物到人领悟不怕困
难、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
3、 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
凋 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我们来认识梅花。
1、 介绍梅花: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曾经被定为我国的“国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而,梅花为历代诗人所吟诵。
2、 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赞美梅花的诗中,王安石的《梅花》
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介绍作者
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抚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积极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他的诗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艺术造诣极高。
2、讲解生字
a)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为”是多音字,因为的“为”,在这里读作wei,另外一个读音“为什么”的“为”;诗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hù,不读shǔ。
b) “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换偏旁(梅);讲故事(寒:房子里一个人,身上盖了一层又一层的草,还是结冰了。表示寒冷。);两个部分组成的合体字(雪);象形字(角)等方法记字形。“枝”字的读音是翘舌音。
c)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生字卡片去拼音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课文朗读
4、理解词语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诵读,结合看投影、图画,让学生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语,大概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学生读,试说诗意,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2)让学生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3)启发学生从“墙角”、“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的特点。“墙角”二字点明地点,“数枝梅”写出它的“形”——板书;“凌寒”二字交代梅花开放的时间;“独自”二字指明其他的花木都没有开放,突出了春梅不怕寒冷,于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写的是梅花的“神”——板书。
(4)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指名读,深入体会。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的是:寒冷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2、学习第三、四句。
(1)学生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板书——色
第三句,“遥知不是雪”。诗中说“不是雪”,但是以雪作比,暗指梅花色洁白如雪。
第四句,“为有暗香来”。“暗香”:幽香。幽幽清香从远处飘过来,因为闻到梅花的香气,因此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板书——香
(2)轻声自由读诗句,男女生对读,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3)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用巧妙的手法,运用比喻描写出梅花洁白如雪,花香清远的特性。
3、再读诗句,理解全诗的意境。
齐读全诗,小结全诗
(1)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墙角边,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从远处看,花如雪白,但知道那墙角处白色的不是雪,而是怒放的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里缓缓地飘来。)
(2)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3)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4)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作者推行变法失败后写的,借写梅花的品性
来表达自己坚忍不拔,身处逆境洁身自好的心态。)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5)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全诗让人领略到梅花凌寒怒放的神韵,给人留下梅花花白如雪、气味芬芳的鲜明印象,赞美梅花坚强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4、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运用音乐、投影,启发学生想象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英姿,感悟诗的意境美。伴着音乐,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吟诵,教师可适当提示:
(1)梅花开在什么地方?
(2)梅花有哪三个特点(不畏严寒、花色洁白、气味幽香)?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二、布置作业:
课外了解历代诗人赞美梅花的诗句。
板书: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
凌寒独自开。(神)
遥知不是雪,(色)
为有暗香来。(香)
篇五: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12分)
1、下面每个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4分)
默守成规 一愁莫展 甘败下风 悬梁刺骨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2、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在远古的荒原上,浩渺( )宏大的宇宙,驰骋( )着风雨雷电,人类便有了对
日月星辰的崇拜和向往。月亮成了借以驱逐黑暗、消解灾难的图腾。她遥挂在深邃( )
幽蓝的夜空,记载了千万年的亘( )古秘境,牵引着一代一代人探索的目光。
3、在下列句子中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踏着如雪的字,一路寻去, 风寒扑面, 想着那高标逸?“临寒独自开”的
梅,想着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 似乎悟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神的禅
意。十年踏雪,踏雪寻梅。正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赢得观众几份情。
A虽 但 便 B 即使 也 就 C不但 而且 所以 D虽然 只是 也
4、把下面几句话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岁寒三友,流经诗里,步入画中,在婉转的琴弦上跳跃,在曼妙的舞姿里翩跹,尽现一片祥
瑞的景致。 。
①梅花、翠竹、青松,和有其性,
②于春风、夏雨、秋风、冬阳中滋生风骨,
③却都有凌寒不凋的高洁,
④不以境移,亘古长存。
⑤唯我一点梅心,半阙竹。几剪松骨,
⑥抒写风流岁时,长歌盛世太平。
⑦飞雪迎春,天地人和。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⑥ C①③②④⑦⑤⑥ D①④②③⑦⑥⑤
二、语言综合运用。(13分)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在某中学教学即将坍塌的一瞬间,一位
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走了。
他的遗体被救援人员抢救出来。人们发现:他的脑后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他的面容却是
那样坚定、从容??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试简要回答(4分)
2.班上要组织以“青春”为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全班同学都动起来,通过活动感
受到青春的火热、奔放、灿烂和美丽。
(1)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并以“青春”开头,写一句主题词,至少要用一种
修辞。(2分)
青春,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摘要分点写在下面。 (4分)
我是这样设计的:
3、仿句练习(3分)
仿照下面的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三、古诗文填空。(9分)
1.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秋》中用自然现象来比拟人生遭遇表达作者自宽自慰情绪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 , 。”
3.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岳阳楼》中写洞庭湖磅礴水势的句子是: ,
6.气蒸云梦泽,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42分)
[一](15分)
孩子长大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老师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会令
她失望。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
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
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
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它的妈妈都非常羡慕
妈妈,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现在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
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
碍,你最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便振作起精神来
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
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
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
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
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告诉儿子:“班
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来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
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的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向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
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
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
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信封
上。(选自《新华日报》刘燕敏/文)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给文章取个恰当的题目。(2分)
2、请写出每次家长会后母亲不同的表现。(3分)
幼儿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话引起了儿子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分)
4、“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信封
上。”你能说清她“悲喜交加”的原因吗?(3分)
5、文中儿子的成功让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用“хх,我想对你说”给你
的老师或家长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4分)
枪 响 鸟 不 惊 (13分)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常用一道智力题来考我们:树上共有十只鸟,“叭”的一枪打掉一
只,还有几只?我那时不谙世事,暗笑父辈们“愚”,当然“九只”。后来经开导方知枪响之
后,其余九只鸟便吓跑了,正确答案应为“零”。
我却有一个奇思怪想:假如鸟儿胆子特别大,面对枪口不以为然呢?假如鸟儿机灵,知
道猎人不会再放第二枪呢?那么这十减一等于零的答案成立吗?
我的假设并非无稽之谈。你看,在交通安全问题方面就有类似这样的“鸟”,他们“明
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交警部门“杀一”难“儆百”十减一等于九,而且也可能是九十、
九百、九千??。
有一则事例,某地某校学生为贪图上学、回家方便,竟横穿高速公路,致使几名学生被
轧死于车轮之下,事故发生以后,尽管学校再三告诫学生不要走高速公路上学、回家,但走
高速公路的学生仍然屡禁不止。
“血”的教训为什么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呢?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没有减少呢?
如此可见,“枪响”未必“鸟惊”
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偶然是必然的表现”。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
是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不清楚国家交通法规,或者对交通
安全知识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一回无事,二回成习惯”的侥幸心理。二是有些地方交通管
理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常碍于人情,处罚不力,教育滞后。在打“鸟”的过程中,
我们的交警“猎人”态度不坚决,或者视线模糊,或不能明察秋毫,或不能“防患于未然”,
或对“打鸟”虚张声势,致使“鸟”有惊无险,面对“猎人”的“枪”常常无所顾忌,依旧
我行我“路”。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不断增多,交通安全便尤显重要。因此,交通安全问题
必须引起全民的重视,交警部门更应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社会上普及
交通安全知识,营造一种“遵守交通规则光荣,违反交通规则可耻”的良好氛围。同时,大
力提高交警部门的执法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防患于未然”。如此,交通安全十
减一等于零的命题才会真正成立。
(选自《杂文天地网》有改动)
6、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2分)
7、划线句子在文中引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3分)
8、阅读本文,说说为什么会“枪响鸟不惊”?请你举出一例证明。(4分)
9、本文的语言亲切自然,生动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两句,并做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4分)
敦煌石窟
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
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
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②敦煌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礼拜和进行法事的石窟寺。窟内有塑绘和壁画。塑像包括佛、
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高僧等形象。壁画包括佛像画、经义画、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
事画、佛教事迹画、汉族神州故事画、供养画(供养人画和出行图)、装饰图案画等内容。
③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
山,前临岩泉,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49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
如蜂窝状。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
元等朝代,在武周时期,洞窟已多达千余,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的和人为的毁损,前秦始建
的洞窟已不可考。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壁像2300余身,最大塑像高33
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14世纪,
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民话风俗、宗教信仰、思
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现在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代最早、延续
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
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0年,我国政府定莫高窟为“全国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遺产”。
④榆林窟位于安西县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石崖断崖上,现存北魏至
元代的洞窟42个,最高塑像20余米,吐蕃统治初期(敦煌时窟分期为中唐)所凿建的第
25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佼佼者。西夏时期凿建的第二第三窟,无论
在内容不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并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之不足。窟中的水月观音和文殊菩
萨出行图,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⑤西千佛洞现存16窟,保存完好,1961年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乐
千佛洞,现存23窟,密宗题材的壁画尤多。五个庙石窟现存22窟。这几外石窟都右以作为
莫高窟和榆林石窟两个窟群之参证和补充。
9、文中把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石窟都归在‘敦煌石窟”的范围内,理由是
什么?(3分)
10、下面对第一段中的“同属一脉”的“脉”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动脉和静脉的区分 B像血管一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C脉博的简称 D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
11、④段中“现存北魏到元代的洞窟42个”的说法,能否将“至”字换成“和”字?
为什么?(3分)
12、你认为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人类文化遺产”的原因是什么?(3分)
13、文章介绍敦煌石窟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并举例说明。(3
分)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
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2)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回答下面问题。(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出2个即可)
4、面对“生”与“义”,孟子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联系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至少用上一句名言,多写最多加2分。4分)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