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上讲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32:59 体裁作文
篇一: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问题的答案,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持续上千年了。在新课标教改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与教互动起来,这是每一位教师一直思索的课题。我从教师和学生间的换位思考这一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最终选择了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课这一特殊的授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中学教学模式一般仍然是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尤其是在中学教学中更为突出。因为内容多、容量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堂课都是超负荷讲授,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有时,明知学生不可能完全接受,但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也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学习完全处于被动,上课做笔记,下课背笔记,学习很努力,但效果较不佳。往往是老师讲完后,学生混沌一片,似乎听懂了,其实很茫然。再加上教师枯燥的语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就消失了,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让学生走上讲台,“教”与“学”互换角色,不但让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感觉,也大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事实证明,上讲台讲课的这部分同学在后来的学习中都十分积
极主动,不但能提出问题,也能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讲得每一节课全班同学都要给打分,然后由教师进行点拨、评价,指出其发展方向及课外阅读的书籍。
二、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般登台讲课的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讲好一些、精彩一点。因此,在学生准备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和热情,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认真准备、精心策划。他们不但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内容,还到图书馆、书店,甚至上网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取舍内容,如何归纳总结的方法。有的同学还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使讲课更加精彩。这些训练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通过讲课前的准备,同学们不但熟悉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也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以前同学们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师云亦云,上课不敢主动提问,心理素质很脆弱,即使被抽起来回答问题,也手足无措,不能自如的表达所要讲的内容,更不用说用流利的英语来表达。让同学上讲台讲课,由于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不但大大地增加了同学们的自信心,也给了同学们上讲台的勇气,再加上同学老师的鼓励,上讲台讲课的同学都能口齿清楚地、用英语从容的将所要讲的内容表达清楚。通过上讲台讲课,同学们发现在课堂上发言并不
像原来所想象的那样可怕,英语并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而已,很多登过台的同学,后来都为主动学习准备条件。因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英语口语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四、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
传统的授课模式只涉及教材和大纲而不及其余,且往往以大纲规定的内容、重点内容为主。如此的教学过程往往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系统结构僵化的缺陷。让同学走上讲台,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因为要真正讲好所要求的内容,不仅要把所讲内容弄懂,还要讲出来,让别人听得懂,仅靠一本书的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要参考其他很多资料才行。事实上,每位上台讲课的同学,至少参考了2~4本书,其内容不仅涉及到英语词汇、语法、句型,还牵涉到国内外的文学、历史、地理、政治、广告、新闻、音乐等。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也开阔了,从中不但学到了英语知识,也学到了其他相关课的知识。 以上是我在新课改中的一点体验,这种教学方法,还需要大家去探索,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并且让学生走向讲台也不是一定要整节课去做,我们还可以在平时正常授课的同时,就其中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走向讲台。
作者单位: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
篇二: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
[摘 要] 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包括任务分配、
讲课小组组建、小组备课要求、对非上课小组的要求和教师任务等
方面的安排,它遵循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合作
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这一模式能够在师范类高校实施的原因是它
符合师范生的需要,师范生具有上台讲课的基本技能,师范类高校
教师具有掌控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技能。
[关键词] 学生 思想政治课 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课难上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种共识,原
因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实效性不佳。
探索一种适合各类型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
师的神圣职责。本人根据自己所在师范类高校性质结合实际情况构
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
一、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任务分配。作为教师第一次课主要是讲本课程序言。可依
据课程性质对绪论做或长多短的上课与介绍。然后对学生说出本门
课程要求。根据班级学生数量进行任务分配。一般一个小组讲一节
内容。组的大小以班级学生多少而定,一般3到5人。让班干配合
学生自主进行各章节内容分配。
第二,讲课小组组建。成功的教学来自几个方面,一是表达能力
强,二是有一定的思想,三是课件和教案较好。只有这样,才能打
动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组建一定要合理配置,以
一个小组配置一个表述能力强的学生、一个课件和教案做得较好的
学生为当。学生会根据各自特点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第三,小组备课要求。教师要在学生备课过程中进行指导,跟学
生一起讨论当次课的重点难点,找出最适合当次课的教学方式方
法,指导其去了解所教内容的学术前沿。在这里以学生自主讨论为
主,教师起主导和引导作用。要求学生的教案尽可能细化到所讲内
容的每句话,这使得初次走上讲台的学生不至于到时因怯场没话可
讲而处于冷场状态。教师在学生上课前要看学生课件和教案2到3
次,直到达到要求。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进行2次左右试讲,以把握
讲课状态和进度。
第四,对非本节课上课小组要求。这个主要是要求他们了解本节
课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现状,以便到时候可以进行生生
交流和师生交流。课堂交流讨论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学习以
及领会与否的直接体现。
第五,教师任务。学生走上讲台上课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无
所事事,相反,它对教师能力和投入程度要求非常高。要把握课(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让学生走上讲台)堂
情况,了解学生反应,关注学生上课的优缺点。在每次课学生上完
后,应留有师生讨论以及教师点评时间。教师在学生上完课后,在
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要其他学生对上课学生进行点评,找出当次课
的优点和不足,找出该讲而没有讲的地方,然后教师进行相关点评
和补充。
二、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所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是学生自愿投入,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才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投入到教学活
动中。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授受式
教学,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理解,自我讲
授,是学生主动追求知识的过程。人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欲望。学生走上讲台上课能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与自身经验和需要结合起来,能够激发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兴趣,激发其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一教学
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相信学生的“以人为中心”
的教学观,是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体现,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
性。
2. 创造性原则。创造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应培养人的创造性思
维,要善于激发创造动机,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创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实现自我独特性的过程,以个人所具有的
经验为基础。创造力培养需要一种宽容的环境,允许其充分发挥乃
至犯错。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一个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释放的过
程,这需要学生去把握知识,理解知识,甚至需要学生去发展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能充分地激发和发挥其创造性。1998 年,博耶研究
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
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探索、调查、发现是大学的
核心。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发现者、学习者”,建立以研究
为基础的教学模式[1]。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
主体性的过程,也是学生去探索、学习、研究的过程,是学生体现
自身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以自身独特方式去理解进而传授知识的过
程,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实现。马斯洛(a.h.maslow)认为,“自我实
现”(self-actualizing)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创造性是自我实
现者的显著标志。对此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和自我实现创造性,
看来也几乎是同义的,或者说自我实现创造性是自我实现的绝对必
要的方面,或是它的规定性的特征。”[2]
3.开放性原则。个体生活经验对课程的介入意味着学校课程不再
体现为一个封闭、僵化和确定的体系,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开放、
生成和不确定的体系。在这种课程观影响下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已
不是过去被动的“实施者”和“接受者”,而开始主动地创造与开
发,在课程生活中感受和体悟个体生命价值与意义。
4.合作性原则。小组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需要通力合作,备
课、找资料、写教案、做课件和试讲的整个过程,他们需要合作,
也必须合作,另外,学生与教师也必须密切配合,学生有把握不住
的地方要时常向老师请教,教师也需要时时去指导学生备课与试
讲,这样更能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是学生之
间集体教育,也是教师对学生集体教育。“集体教育是根据团体成
员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运用一定的班级、小组和团体活动,营
造充满信任和相互帮助的和谐氛围,引导团体成员完成体验、互动、
反思与分享的活动。”[3]
5.互动性原则。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首先体现了师生互动,在
布置任务时的互动,在备课时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点评时的互动。
其次体现了生生互动。学生小组需要在整个备课、上课过程中进行
互动与配合,而且在教学中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其他学生在小
组讲课完成后对其进行点评,指出其长处和弱点,这也是互动。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能够在师范类高校实施的原因
1.符合师范生需要。师范生毕业后大都去学校任教。他们有发挥、
体现和提高自身师范生技能的需要,上台讲课是师范生综合技能的
集中体现。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和满足其上课的需
要。这是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能够推行的心理需求前提。
2.师范生具有上台讲课的基本技能。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理论联
系实际和学用结合原则。师范类学生本来就是要出去上课的,进行
教学很正常。师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了师范生技能的知识
与技巧,他们平时也注意师范技能培养,使得他们具备了基本的上
课素养。这是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模式能够在师范类学校推行的技
能前提。
3.师范类高校教师具有掌控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技能。师范类高校
篇三: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
作者:王奇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33-01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当中,呈现出的教学局面是: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的教学局面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知识,没有对接收到知识加以理解和思考,不仅知识没有牢固地掌握住;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大为下降。为了改变这种教学局面,教师应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了寻找一种新教学方式,本文先简述一下目前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并对此总结一下本人的数学教学新尝试。
结合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有:
1.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严谨,需要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探寻认知其过程,而我们的学生只认识结论,忽视了这一点。
2.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动机认识不深。
3.部分学生回家很少主动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晚上回家两手空空无所事是,家长也不过问。
4.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欺骗家长的行为,在校哄老师,到家哄家长。
5.我们部分学生在课前(家里)不预习,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复习,学一点忘一点,不能形成系统性,一切教学工作贵在落实。
6.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课本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等栏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则包办直接给结论答案,感觉如果让学生探索,课堂45分钟时间不够,课堂纪律无法保障。
综上所述,我为此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尝试方法——让学生担当教师的角色。
假如我们教师自己讲优点,系统性、权威性,学生则像欣赏同一首歌一样感觉很好,但不足之处,学生只是听课,很少主动探索。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引领者,所谓授之于鱼而不如授之于渔。我们是接生婆,是帮助别人接生,不是生孩者。任何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探究,变为自己的动力才是永恒的。为此我们反其前面行为让学生讲课,因为讲与做有本质的区别。学生讲课优点:有的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
的学习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的动机与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爱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
如何让学生讲好课呢?我的做法如下:宣传鼓励。
1.课前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分组并制定或选一些胆大的,数学功底较好的学生,划定讲解范围之后,学生须负责探索或查资料与同学或教师探讨,弄清大致即来龙去脉(自习时进行)。
2.上课前教师应说明本节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再让学生将所预习的任务浏览一遍。
3.本节内容顺序让学生(每组代表)先后上讲台,各组代表上讲台讲课时可根据内容对下面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被提问的学生应认真对待密切配合,下面听讲学生应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4.让全班学生给各组代表找优点,漏洞让学生补充,教师应认真点评,因为学生讲解难免有不足,教师及时补充讲解,让学生再次领悟并给出等级。
5.学生代表讲课时,教师应站在后面关注学生讲解,维持秩序,学生认真听讲,因此“教师”是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好奇,求知欲望加强,善于给对方找知识上的漏洞,能专心听讲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这种探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了对数学课一贯填鸭、注入式的教法,这也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6.课后学生除完成当天作业外,教师应布置家庭作业,每组选组长,第二天早晨检查,每个组长应准备一份本组成员名单列表统计每次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映给任课教师。
7.教师每上完一章应有专题讲座,系统总结本章知识,梳理归类(引导学生做)。
8.上完每一章应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
9.成立教学兴趣小组,让学生经常相互探索数学,好学生带动后进生,教师也应关注后进生,以平等交流,善对每一个学生,时而提问未曾关注的学生。
10.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进行课堂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科学地、艺术地进行评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新知识讲解中,对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你很会动脑筋”“精彩极了”等表扬,对思维迟钝不爱发言的学生则采取“不要怕,答错无关紧要”“回答正确,掌声鼓励“等词语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又如,在巩固练习时,对回答正确,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你的作业真漂亮”等评语,对练习出错的学生,则说“再来一次,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果这样进行评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重视自己,对自己期望很大,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要想将数学的教学质量真正地提高上来,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当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自由创造,不再将他们当作知识的储备容器,而是让他们做数学学习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四: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期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和学生发展的制约者.其实,我们不妨想一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学生走上讲台意味着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让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在课改实验中,我不断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还给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效果甚好,浅谈以下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让学生走上讲台,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将教师限制于“三尺讲台”,学生心目中的讲台是永远属于教师的,其权威性和神圣性使学生感到不可越“雷池”一步,只有向往和崇拜的资格。当学生学习时,能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像一名教师一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听取同学的发言,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会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其余同学也会充满向往,积极主动去配合搞好学习活动。如上课的开始让学生上讲台说每堂课开始的4至6分钟,是我留给学生上讲台说的时间,起初只是让学生上讲台去说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目的只是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经长期的坚持,后来学生的胆量大了,讲解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上讲台说的逐渐增多而且发展到每个学生,人人都能上讲台说课的风气已形成。说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提出前面学的内容仍不明白的问题,或让学生说一说教材的重难点,或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或说一下数学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或讲一讲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或说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等。短短的几分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一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跃氛围。反之,以传统方式的复习提问开课,则不利于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说话表达的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也不能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更不能使学生在课外刻苦钻研,收集信息材料,勇于探索实践和积极为上课前上讲台讲演准备较完整的素材。学生上讲台,才会激发学生个体发展的动机。教师回到学生中去,参加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发言的同学听取了其余同学的看法和体会之后,又会主动去请教教师的点拨和评价,这样就营造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二、让学生走上讲台,激发了学生成功的信心
学生站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面对的是全体同学和教师,这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挑战。传统的教学站在讲台上的是教师,学生只能把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为师独尊。其实,长期的传统教学形式,无形中抹杀了学生成功发展的信心,把教师成功讲授作为一种向往而无法在自己身上实现。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去站在讲台上体会“成功”者的风范,从而充满信心地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每当学生站在讲台上,“成功”地将一个问题和老师同学探讨之后,他们才会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信心十足地完成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这样就给教学活动以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激发了学生成功的信心。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学生的学习,开发自身的学习资源和周围的学习资源,是增强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全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能将所讨论的问题和自己的算法有声有色地说出来,倾听其余同学的发言,这样对每个同学来说是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的交流机会,无形当中每个学生都会有所进步,他们会想:“别人能想到的,我为什么没有想到,我该学习别人什么?”从而在学习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相互学习和竞争学习的内驱力。如部分内容让学生上讲台讲,教师在批改作业、或批阅试卷时,总会发现有些题目学生的解法、简洁、新颖,很有推广价值,那么在讲评时,就让这些学生上讲台讲解此题,但在讲评前,教师事先通知学生,并让他们把这些题的解法思路及方法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如果学生胆怯,教师予以鼓励和帮助,将他们“扶上马”。这样做,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好上台讲课的“教案”,当学生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学生”的角色,认真听讲、作好详细记录。以便在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时,才有理有据。教师讲解点拨才能对症下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尝到上讲台讲课成功的喜悦。在讲解例题时,学生若不同于教师的解答方法,就会很自然的表露出来,此时教师只要面向学生微微点头一笑,送去一束赞美和征求意见的目光,学生立马意识到教师要让他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在讲解时,讲解自然,师生配合默契。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有的解法是教师预料不到的,因为学生天天接受大量的知识和科学信息,而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正如我们有些教师所说的,有些题目,教师做不出来,学生反而能做出来,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不要怕在课堂上出现这种尴
尬的场面,相反,教师应该为之而高兴和自豪,同时学生走上讲台讲课,讲授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纠正,学生将获得终身难忘的体验,真正激起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积极愿望和热情。
四、让学生走上讲台,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有效学法的形成 对走上讲台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中学生站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听取其余同学的意见同时,要考虑同学对自己提出的询问和质疑如何回答,更要注意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态度和方式,所以每个学生都不经意地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有这种迫切的自我发展动机,平时的学习准备养成了他们自觉到位的行动。如课堂小结让学生上讲台写为使学生学好数学,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记住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记忆是很重要的。人没有记忆,则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两岁小孩的思维状态,学习数学更应强化记忆。正如俄国谢切塔夫所说的:“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古人云:“不记则思不起,”正是这个道理。事实上,本堂课的问题,要本堂课解决,不要依靠作业去完成,不要积压问题。无疑,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课记住是最佳的。就此我采用了课堂的总结让学生上讲台写的方法,如:讲完一节课后,留给学生一个好看的实用的板书,学生要有记忆的时间,然后在课堂小结时,保留板书的题目和主线,擦掉板书上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填写空白部分,并要求学生讲解或解释一番自己填写的板书内容,以期强化本堂课的教学要点,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上讲台写的方法,能增强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和紧迫感,学生在识记知识、解题方法和技能技巧时,恰好是在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刚刚理解的基础上,怀着强烈的要记住的积极愿望,此时,注意力特别集中,记忆效率高。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课内外学习习惯,从而就在他们学习活动中积累成功的学习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种做法,宏观上把课堂教学拓宽到课外,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拓宽到学生和家长,学生和社会的互动。
当然,让学生走上讲台,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上讲台,并不是单纯站在讲台上那么一回事,教师的地位学生永远取代不了,而只能是学习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机整合。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探究的参与者,疑难问题的点拨者,学习过程的引领者。总之,教师学生角色的到位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篇五: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太多的思考空间,没能很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由此探讨了应该让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角色互换中汲取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很多好处。
关键词:自主性;创造性;扶持;双向交流
英语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工具,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开放型竞争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已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从事语言学科教学的英语教师,更应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机会,在“扶持”和“放手”上多研究,多探索。抛弃那种死啃教材、坚守阵地的做法。
近几年来,笔者试图从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入手,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上作了一点尝试,即“扶持”和“放手”,让学生走上学习的舞台,自己也当一回老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教师的指导性为辅的原则
主体参与型的课堂应是培养、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舞台。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控制课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能力的机会,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映的问题给予指导。
关于学生的自主性,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活动处处长陈刚在《关于开设活动课的辅导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和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这样,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如何体现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呢?我们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方向的掌握等都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实现。
二、灵活性与创造性、交际性、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活化于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文字活化为话语,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结合;把教学活化为交际,使语言技能转化为交际能力。例如,教材中出现了不少打电话的内容,教师在介绍这些对话时,应在模拟的情景中通过表演把打/接电话的模式和习惯用语活生生地教给学生,学生便可在交际表演的过程中学会这些形式。如果照本宣科,你念我跟,从文字到文字,就难以体现语言的功能,就无法将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 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的原则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活动,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的过程。课堂交际活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师生、生生双向交流能力。为此,教师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改革值日报告,可让值日生随机指定一位学生进行对话或表演,以锻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此外,在口语活动中,教师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原则,不纠缠小错,只要不影响表达意念或引起误解,就及时给予鼓励,并发挥诱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尽量消除学生说英语的畏惧心理,培养他们想听、敢说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这种做法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课堂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思考空间,始终充当了配角的角色。而一旦让学生走上了讲台,让他们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从某种角度上就已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角色的互换(学生由配角变成了主角),势必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现代的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大都争强好胜,富于冒险。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学生参与者像教师一样先叙述自己所选
课题的主题内容,有的放矢,根据所选课题进行发散式思维和教学.执教者为了上好课,势必作一番精心的准备,如广泛搜集材料、深入钻研教材、多方听取意见、选择教学方法等。他们会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觉吃透教材,甚至不放过一些细枝末节。上课前和上课时,教学双方都会通力合作,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也使双方对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3.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受年龄、心理因素和环境制约,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如以前在小学和初中,课堂气氛一般“活”不起来。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会给听着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便会使听者较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做出反应,不像原来对老师那么迷信,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这时,作为“总裁判”的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就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
4.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表演等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近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有的教材上还专门设计了听说训练,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材料在内容上与学生心理需求由一定距离,况且听说都得有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这样才真正达到训练目的。让学生上课,无论教者还是听者,都有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堂,交流的需要非得他们相互听和说不可。对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
5.有利于指导教师以后教学,做到教学相长。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一些先进的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当然,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一定要全过程参与,从课文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如在选材内容上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浅显的易学易教的篇目,或创造性地自编教材。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林啸.学生自主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英语教学,2006,(3).
[2]王春蕾.协作学习教学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3]方向文.英语开放式教学研究[J].英语世界(高教版),2007,(6).
[4]陈刚.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活动处处长[R].关于开设活动课的辅导报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