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3:31:54 字数作文
篇一: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绵延不断的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有着连续而又开放的独特精神世界,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华,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当代中华民族成员的责任和使命。每一个时代都应该创造每一个时代的独特文化,为民族增添和贡献这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汇聚成民族文化血脉相通、精神相应而又具有崭新时代特征的文化潮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谈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以“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题。可见,文化强国必须扎根于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时代发展至今,为什么现在才提出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有什么重要意义?在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后,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化再现辉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此时重点提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不同于中国历史任何时期,我们正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纷杂的大背景之下,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异族文化纷至沓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丰富多彩,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各种思想文化影响和冲击,各族文化互相交流、碰撞、汇融,这即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空前广阔的途径,也为中华新文化的生成和独创带来了困境。现如今的文化不复往日的单纯而厚重,也难有锋锐崛起的超拔与丰彩。高科技时代的年轻人也因为大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的冲击而容易导致思想混乱,无法正确获取为人之道中真正的三观价值,也因此致使年轻一代在思想道德方面发展的不完善。在如今大背景、大格局、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筹协调发展来探索中华文化的新创造,彰显和构建这个时代的文化本质和文化价值,以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中华文化,充分而生动地展示中华文化新的创造成果。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勇向前,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不断受到外在影响和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明传承者的思想,导致传统文化被随意的亵渎和践踏。开创文化强国,把中华文化寄托于文化强国,开拓创新,才
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不是另辟奚经,而是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的重要部分,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开创中国文化强国之路必须扎根于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根深才能叶茂,文化积累厚实了,就拥有了深层的文化力量。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创新对外宣传的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对外宣传的新思路新举措,力求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要不断提高对外形象塑造和舆论引导水平,要重视人与人的交流,加大情感和思想沟通,“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人民内心。要从人文和文化角度唱响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让文化走出去,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拓展对外文化贸易网络,要鼓励文化企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要加强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构建出人文交流的机制,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例如孔子学院的建设,形成展示、体验与贸易并举的
综合平台,建立面向外国青年的文化交流机制,引领年青一代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我们的价值观是基于中国道路和中国实践,具有中国特色和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遵循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定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性上。文化是一个最具创造性的过程,她需要传播才能产生影响力。而文化强国必须有持续的文化创造力和传播能力,她需要全社会的活力和我们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与世界文化的亲密对话,不断丰富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让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增强对我国和平发展的认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力宣传中华文化,将一个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对于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中外民众在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各方面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撰写人:
篇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上)试卷87分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上) 试卷87分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文化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
正确
2、自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遭受质疑和批判。
正确
3、中国传统文化既不是一无是处的封建垃圾,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
4、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思想中,并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错误
5、道家从法律上规定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
正确
6、中国传统文化用五伦关系来规范每个人的思想和言行。
正确
7、中华文化是五江流域文化融合而成。
正确
8、中国文化建立系统结构的第一步便是“存异”,它不主张“同一”,而主张“存异求和”。
正确
9、现代世界大多是“法治”社会,包括中国。没有法治,便没有现代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
正确
10、夏商周三代是宗法社会,但在秦汉建立官僚制后,便不再是了。
正确
11、( )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传入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
汉唐
12、( ),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西方。
明末清初
13、20世纪( )以后,中国人开始以一种更为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90年代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达了一种( )精神。
进取 中庸 和谐 忘我
15、“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出自( )。
《孟子》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 )。
《论语·子罕》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 )。
《周易》
1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 )。
曹操
1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 )。
诸葛亮
20、“自古男儿当自强”出自( )。
李咸用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
范仲淹
22、“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出自( )。
岳飞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 )。
文天祥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 )。
顾炎武
2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 )。
林则徐
26、“我自横刀朝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 )。
谭嗣同
27、“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出自( )。
孙中山
28、“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 )。
司马迁
29、“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尊严,个人价值和万物价值互为一体”,这是( )提出的思想。
佛教
3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我国历史上也经历了多次改革,涌现出不少的改革家,下列改革家和改革措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雍正皇帝——摊丁入亩
3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是( )。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资源,充分利用它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心态是(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温情和敬意
3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资源包括( )等。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
34、儒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述有( )。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35、道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述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36、“贵和尚中”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刻的( )政治学、社会学、美学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文学
史学
伦理学 哲学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37、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生动诠释了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旅程。习近平同志引用三句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叙说,这三句诗是( )。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风破浪会有时
38、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学好难如登山,学坏则易似山崩,多用于劝人向善,将恶行扼杀在萌芽状态。以下名句
闻一善言,见一善事,行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事,远之惟恐不速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善如累土,纵恶似满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苍蝇”“老虎”一起打。官员腐败,往往因为他们
经不住外在的诱惑,下列名言警句有助于提高抵抗外在诱惑能力的有(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0、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国将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并引用一句古语:“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交往中要守诚信、讲忠实,下列历史故事体现这一道德品质的有( )。
晋文公退避三舍
季札挂剑
吕不韦一字千金
曹操割发代首
篇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中)试卷91分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中) 试卷91分
1、人生在世,修身做人是根基。
正确
2、修身和做人是一致的,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做人。
正确
3、天地万物间官为贵。
错误
4、做官要先做人。
正确
5、为人不正,为官必邪。
正确
6、当今中国社会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修身做人的核心价值观。
正确
7、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
8、作为政府,必须取信于民。
正确
9、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富民是终级目的。
错误
10、中国传统文化把爱和孝局限在家庭中。
错误
11、( )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习近平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 )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党性
13、曾国藩指出,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 )字。
“孝”
14、“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出自( )。
《曾子·仲尼闲居》
1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出自( )。
孔子
1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出自( )。
孔子
17、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到:“近1000年前,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下面哪一句名言与苏轼的话意思最接近?(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8、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索契冬奥会看望中国运动员时,引述鲁迅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请问这段话出自鲁迅的哪篇文章?( )
《最先与最后》
19、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说:“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 )。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0、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 )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空缺处所引用的名言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一句?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2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特别是下决心改变文风会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少说假、大、空的话,多说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多做群众需要的实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在我国历史上是由谁提出的?( )
王阳明
22、形式主义是指有些党员干部在工作或学习中,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实事求是”四字最早出现在( )。
《汉书》
23、奢靡之风绝非小事,在古代是腐败现象得以滋长蔓延的温床,在现代则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历史上有很多古人身体力行反对浪费,倡导节约,下列哪位人物是节俭的典范?( )
公孙弘 石崇 王衍 王安石
24、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指出人才的培养要遵循人的天性,还要尊重个体的差异,要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出自唐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指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其按照本性成长。以下典故同样表达了“顺应自然
大禹治水
25、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致开场白时引用了一句古文:“大鹏之动,非
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话出自( )。
王符
26、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下列名言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李世民
27、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孝顺的故事,比较有名的是“二十四孝”。其中,“扇枕温衾”讲的是( )的故事。
黄香
28、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领导和教育别人,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下列语句与此句意思相近的是( )。
上不正,下参差
29、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是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础。古语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句出自( )。
《中庸》
30、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我国传统道德中也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国家之间讲礼仪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讲礼仪是为人立世的基础。中国古代有“拱手礼”,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3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 )等。
注重修身做人
注重孝道
注重民生 注重谨慎
32、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民生具体体现在( )。
“国以民为基”的思想根深蒂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取信于民
33、以下体现“国以民为基”思想的是(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4、注重谨慎具体是指( )等。
慎独
慎微
谨慎个人的嗜好 慎交友
35、2012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加强自身建设十项规定》下发全军,其中在接待工作中“不喝酒”的要求令人印象深刻,被形象地称为“禁酒令”。其实,我国自夏朝开始就已经有禁酒令,在古代典籍中也有劝诫不要饮酒的记载。以下属于古代“禁酒”原因的有( )。
节约粮食以备战 防止人们酒后聚众斗殴
避免官员酗酒耽于享乐 制酒管控不严导致假酒害命
36、享乐主义主要是指沉溺于过一种贪图享受、满足于现状的生活。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关于抵制享乐主义的名言警句,比如(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7、2014年7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美好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伟业》的重要演讲。谈到两国合作时,习近平同志提出“注重利更注重义”,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并引用了三句中国古诗文名句来阐述在国际关系中要践行正确义利观。这三句古诗文是( )。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君子义以为质——《论语》
君子必诚其意——《礼记》
38、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应该身先示范,带头抵制奢侈浪费之风。下列古代故事能在勤俭方面给我们启示的有( )。
郭子仪将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再利用
苏轼每日计划开支 公仪休拒鱼
季文子不许妻子穿绸缎衣服
39、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夫妻和睦方能“家和万事兴”。下列成语,用来形容夫妻之间和谐关系的是( )。
举案齐眉
琴瑟和鸣
玉友金昆 共挽鹿车
40、党员干部身居要职,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历史上不乏爱国忠勇之士,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位卑未敢忘忧国——屈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篇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下)试卷90分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下) 试卷90分
1、每个人都应把读书和学习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态度。
正确
2、“中国梦”的实现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
3、“中国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理想和不懈追求。
正确
4、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断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正确
5、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
正确
6、“中国梦”的实现不必坚持“三个自信”。
错误
7、儒家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论语》。
错误
8、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半部《论语》治天下”传说是关于北宋宰相赵普的故事。
正确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爱国志士为理想而奋斗。这副对联所在地是湖南岳麓书院。
错误
10、家有家风,校有校训,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我国很多大学的校训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于《大学》。
错误
11、“四风”问题必须要解决,“四风”除了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还包括( )。
奢靡之风
1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 )。
《论语·子张》
1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 )。
《荀子·大略》
14、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敢于向他人提意见更需要有不凡的勇气。党员干部应该有向他人提意见,
特别是向上级组织或官员提意见的胆识。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敢于提意见的人物,下列历史人物敢于以死进谏的是( )。
伍子胥
15、人才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中国古代的选人用人之道,给今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这句话启发我们在用人方面要坚持( )。
量才适用原则
16、理想树立后,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将其转化成现实,否则理想就会成为空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名言警句指导人们如何将理想转化成现实。这些名言警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诚信的典故,“一诺千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
季布
18、党员干部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时候,应当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使弱势群体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比较丰富的助人自助的思想,下列句子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9、党员干部要具有创新的精神,从而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创新相关的名言诗词,例如( )。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20、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下面有关忧患意识的警句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1、“事贵善始,尤当善终”。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是成就任何事业的根本要求,反之,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必将一事无成。古人曾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做人、做事、做官未尝没有善始的,却少有善终的。这句话出自( )。
《诗经》
22、《论语》中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必须( )。
图谋远大,不急立功
23、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往往具备坚定的信念、爱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成为今天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下面诗句与所吟咏的杰出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①报国何曾惜此身,中原北望自伤心。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③墨疏辞成雷雨势,霆惊可否裂霾天。④清白才能持悬日,淡宁成性著宽衣。
岳飞/周瑜/海瑞/于谦
24、谣言的整治是社会的一个热点。作为党员干部,要带头不信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律,止于真,止于防。下面哪个成语与“谣言”无关?( )
诽谤之木
25、德行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可以形成强大的驱动力。自古以来,为政者大多看重道德的力量,讲究以德服人。
我党干部崇德向善,才能让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为政以德”的思想出自哪本典籍?( )
《论语》
26、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疾苦。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下列名言俗语没有与此句表达相同理念的是(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7、“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个词最早出自哪本典籍?( )
《礼记》
28、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它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培养的一种精神。“和谐”两字最早同时出现于“和合故能谐”一句,此句出自( )。
《管子》
29、王国维先生在论述治学时提出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引用词句的作者分别是( )。
晏殊、柳永、辛弃疾
3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实现中国梦,要有一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这种自信指的是( )。
文化自信
31、理想的人格包括( )等。
讲仁爱
知羞耻
有敬畏 讲诚信
32、中国共产党人所追逐的“中国梦”,其本质内涵就是( )。
民族复兴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33、“三个自信”是指( )。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34、“中国梦”的实现还必须( )。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切忌空谈 依靠每个人的努力
35、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一直推崇“仁者爱人”,注重以“仁爱”思想处理人际关系。下列语句体现出这一思想的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兼相爱,交相利
36、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就要求广大党员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下列成语,哪几个是形容德才兼备的?( )
斗重山齐
方正贤良 明扬侧陋
37、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既要靠干部政策来引导,也要靠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来保障。下列哪些古代名言体现出古人在用人方面的智慧?( )
使人者,器之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
38、自古以来,立志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中国古代有很多激励人们树立远大志向的名言警句,值得党员干部细细品味。下列名句,属于这一话题的一项是(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9、从古到今,清正廉洁的官员一直受到百姓的爱戴,而贪污腐败的官员则受到百姓的讽刺。下面这些古代官员的称号属于美称的有( )。
汉代杨震被称作“四知太守”
汉代刘宠被称作“一钱太守”
唐代严升期被称作“金牛御史”
清代于成龙被称作“于青菜”
40、古人十分重视官员基层经历,历来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等传统。以下名相,谁当过地方官?( )
狄仁杰
范仲淹 张居正
篇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9月29日,贵阳花溪河畔,十里河滩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孔学堂内群贤汇聚,光明日报与贵州省文明委在这里联合召开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会上,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与我省的学者和专家、教育工作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论述,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国梦等,为我省宣传思想工作把脉、出主意、献计策。本报采撷了与会者的发言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中国精神是支撑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教授陈瑛
几千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是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始终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关键之一是拥有中国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是中国精神最简单准确的概括。
什么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这种称之为强的钢的精神就是勤劳俭朴,不停地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自强不息也包括在改造客观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战胜自己的贪欲和虚荣,保持自身的俭朴生活和本质。
什么叫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本质就是仁爱和谐,其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爱国爱民。它不但是指亲情,而且要泛爱众,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尤其是要爱弱势群体,通过爱人、利民与他人社会一起构成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
数千年我们中国精神一直建立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础上,不但凝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识,而且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辉煌。 今天当我们面对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时,我们更加认识到中国精神不能丢,不能变,更应当自立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有了它我们就有了精气神,就能够团结,就能够充满干劲和希望,就能够奋进,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翔海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深度结合的问题,可以说是学界多年来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当中很鲜明地强调了我们要凸显理想信念,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在根本的理论观点上,两者都有贯穿之处,都强调人归根结底可以自我作主,而不归于外界的上帝,都相信通过自立奋斗而使得人自身得到德行与能力的提升,都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试图从社会这个层面来规定人的本质,都更为注重主体和人的实践价值。 我们从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纬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两者显然不构成华夏礼仪的对立,中华文化之所以五千年不衰,重要的原因,是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度,虚心吸纳外来文化的长处。由于种种的机会,现代中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汇聚之地,这无疑为中国文化面向未来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十分丰厚的思想资源,当然要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顺,而不使之失调,那是要很费力气的,今天我们就在这个过程之中。
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先进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文化变革,对充实和升华中华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度结合是中国文化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归传统坚守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源远流长,适合我们国家,适合我们党,我们党几代领导人都是非常珍视和重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习近平同志的“8.19”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并对中国文化借鉴基层关系做了非常全面深刻的阐述。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我有几个观点:一是要去除诈伪。实际上去除诈伪贯彻了我们讲诚信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里面强调君子以诚胜如,就是强调诚信与真实。如以功利为上,失去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敬畏之心,失去感悟之心,因此,在今天讲诚信具有重要的价值;二是要讲正气。讲正气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方面,“士不可不弘毅”、“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强调的都是正气,有了正气我们对西方腐朽的东西才能有勇气、有力量抵制和反对,这是我们今天所崇尚的文化精神;三是要讲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就是和谐;四是要担责任,担责任,就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承受,这个也是中国文化里面很重要的精神;五是要懂方法,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有时候南辕北辙但事倍功半就是因为方法上有问题。古人给我们很多智慧,《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不光是讲权谋的,《孙子兵法》讲谋略,更讲实例。
认真学习深领会 全力贯彻谱新篇
中共贵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帅文
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统筹全局意义深远,是指导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贵阳市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特色,努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首先,要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大力弘扬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贵阳传统文化种类繁多,他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要将贵阳本
土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然后,要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化。贵阳市为推进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挥着示范作用。下一步贵阳将大力发挥生态优势,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生态文化,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大型活动,提高贵阳生态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要固本强基,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培训、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加大对人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
此外我们还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宣讲清楚,解释明白中国特色的基本特点。
中国文化是全面性的文化
贵州大学中华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
怎么样重建秩序,是中国古代战乱年代里,众多学派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种道德秩序的建立,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核心。它倡导重建秩序,人与人要和谐相处。这种文化理念包括建立一套文化体系,包括制度性的安排。而且这个文化是活泼的,崭新的往前发展,它永远有崭新的生命,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文化是全面性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首先,谈到人的发展,离不开发展经济,因为要让人家吃饱穿暖。另外,人要相处,人要组成社会,所以它要发展一套道德性、伦理性。儒家文化就是学习的文化,要谦虚,要和自然相处。所以中国文化是全面性的,我们不仅鼓励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面还有文化生活、艺术生活、道德生活、伦理生活、宗教生活、信仰生活。我们不仅可以接受西方文化,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是非常对的,因为文化要对应山川大地、气候等地域环境来发展,因为有地流性,有本土性,文化才有特色性。
假如人需要全面发展,就意味着社会要全面发展;假如社会要全面发展,就意味着文化要全面发展。因此,在发展动态的文化发展中,我们要把握一个公道的智慧。中国是用中之国,用中就是智慧,我们要调整。经济过热了我们要调整,文化薄弱了我们要发展文化,信仰产生危机了我们要重建我们的信仰世界,要调整,在经济信仰、经济文化中把握一个中道来发展,处理世界上的事情用中道智慧来处理。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润泽人生
贵阳市第十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邱勇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众多先贤不仅用翰墨书写着仁、义、礼、智、信,也常常用生命践行着这种理想追求和精神高标,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的原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华文脉,必须重视和加强以经典为核心的国学教育。用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润泽和滋养今天的莘莘学子、培养具有文化气质和内涵的青少年,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要依托课堂、立足教材、整合学生心灵,引领素质教育向更新的高度迈进。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去影响学生,去教出体现主流价值观思想的学生。“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我们应该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
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理论应成为我们教师的行为准则,教师把自己这个“人”字写好,这是教出好学生的前提,也是更好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会通古今,兼容中西,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吴光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来“四个讲清楚”,强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个讲清楚”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讲清楚。而文化软实力中最有影响力的东西是文化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神包含四大基本精神:一是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二是经世致用,济世安民的政治实践精神;三是开放兼容,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精神;四是实事求是,务实创新的精神。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个深厚的历史渊源就是以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为远大目标,以“一道八德”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人文主义价值观。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其中“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六个字是来自于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另外八个字“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来自于西方文化传统的自由主义价值体系;而“民主、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也是属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二十四个字的三个思想来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吸收和综合了全人类的智慧,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个价值体系的主要思想来源。
文化自觉与贵州文化自觉
贵州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中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也就是要看清自己找到方位,适应世界,自主前进,这就叫文化自觉。
贵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且哲理深厚。苗族同胞有一个蝴蝶妈妈的故事:枫树倒下飞出一只蝴蝶妈妈,妈妈跟水泡泡结婚生了十二个蛋,人类只不过是十二分之一,还有其他的各种动物,它这个故事想要说明的是,天下一体万物本是一家,这是多伟大的情怀,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贵州人的民族文化。
贵州不仅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还孕育了很多值得自豪的灿烂文化和历史名人。王阳明在贵州成就了伟大的学说——以道德为信仰的弘道力行的大丈夫精神;北大创始者贵阳人李端棻,一生清正耿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思筹谋,70岁被发配贵阳,还在讲培根,讲孟德斯鸠,在他弥留之际还把家里所有的五千银元赠给学校,他身上那种爱国创新民族自由的精神,值得每个贵州人自豪。 还有企业家华之鸿先生,谨遵父亲遗嘱,开办书局,虽一直赔本,仍坚持赔钱也要印最好的书,而自己每一顿饭都不超过三个菜,因为他牢记父亲的遗言:贵州这块地方离开了文化就不可能翻身。华先生这种重德修文、善于经营的品质,就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精神力量。贵州应该多打造这样的精神支柱,形成自己的贵州精神文化。
总之贵州人只有做到了文化自觉,才能够看清自己,找到方位,适应世界,自主前进。
以博大的胸怀传承振兴中华文化
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含精神复兴,包括思想、文化、道德、灵魂方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独立可以通过物质和技术的手段,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贫瘠很难在短时间里面得到根本的治疗。
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的历史上,千百年来都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文化大家,他们在创造文明成果方面,有非常伟大和灿烂的成就。这些成果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传承,到近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忧患意识相互交织,成为我们抵御外部、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碰撞交融中,中华民族接受了科学、民主、法治、竞争、契约价值观念核心的部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建设,使我们传统的东西和外来优秀核心价值相互整合,推动了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昂扬在世界民族之林。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校长杜鹃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作为校长,我发现很多礼节逐渐被我们的老师、学生所淡忘,这让我坚定了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融入校园生活的决心。只有让有着丰富积淀的国学经典真正走入课堂,融入教学,才能沁入孩子的心田。
为此,我们编写了“传统美德系列教材和应用”四套书,低年段是传统礼仪,高年段是传统文化。精选七个礼节,从入座、站立、行走、见面、交往、饮食、拜贺七个礼节入手,从一年级时就开始让孩子们有礼仪之心,做文明的小使者。
另外我们又做了《弟子规》、《三字经》和《论语》的教材,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三字经》,五、六年级《论语》。把这样一些经典的句断和孩子们的行为、学习习惯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诵读过程当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礼节和精神。同时,还促进了亲子关系,让孩子们带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来读经典,学生、老师、家长全员参与,最后全民提升。我们希望孩子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让他们从小就知孝道,知忠信,有抱负,有担当,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大成之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