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精神追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5:59 体裁作文
精神追求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精神作文

生活需要精神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大地。生存于天地间的生物数不胜数,然而只有人才能活出精彩,活出诗意。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生活的前提,而生活是生存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懂得生存者并不一定懂得生活。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造了文明,凝聚了宝贵的精神文化,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生存对人的威胁进一步降低时,人们开始探索什么是生活,应该怎样生活。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没有生存谈不上生活,生存支撑着生活,然而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生存。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是一种生活,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是一种生活,对真理的崇拜,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不公平进行斗争也是一种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不少先进分子抱着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成就了丰功伟绩。岑参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宁愿过着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居里夫人为了人类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爱迪生在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自豪地宣布他已经做了一百多岁的人能做的工作。对生活的追求需要勇气,有时候甚至需要牺牲生存的权利。文天祥坚持堂堂正正地做人,放弃了高官厚禄,面对生存的希望和死亡的威胁毫不动摇。格拉瓦,当代最伟大的理想主义战士,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不平等,不惜辞掉高官直奔玻利维亚丛林,以血肉之躯挑战一个强大的社会体系,直至壮烈牺牲。 一代又一代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为现代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人类社会无论在物资上发展到什么程度,总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如果只有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失去了与不公平作斗争的勇气,失去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对理想的向往,失去了精神的独立,这样的社会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见,从生存到生活的升华,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

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认识生活,投入生活,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拥有真正精彩的生活。

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大地”,是因为人有精神的追求。当拥有了健康的灵魂时,生活将是精彩的,世界也将充满诗意。

以“精神支点”为话题800字作文指导及例文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更新:2010-1-9 10:16:15 本日:32 本周:117 本月:135 总数:6022 文题设计: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神,精神没有支点,人类会是怎样?

请以“精神支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精神支点”,或许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材料所说,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这个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但要写出耳目一新之作也并非易事。因此,应根据词的意义,充分地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来进行写作。假如你要写记叙文,你不妨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来表现“精神支点”在人物中所起的作用。当然,这个人物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比如NBA中有不少被我们称为“烂队”的球队,其实他们并不缺少实力派的大明星,但是精神方面的匮乏使得其战斗力大打折扣。这就是千军易得,精神支柱难求。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不妨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社会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的事例论述自己对“精神支点”的认识,从而得出“人不可没有精神支点”的观点。另外,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结构体裁上有所创新。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要求以“精神支点”为题,就不可自己再拟题目;二是“精神支点”有好坏之分,我们所追求的应是正义的、美好的。

例文:

精神支点

人世间还能有什么能比这更惨无人道呢?

为保良将,他只不过是在朝廷上说了几句公道话,却被以“触犯了皇室的威严”为由而施以宫刑。真是奇耻大辱!天理何在?

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在这个极端王权的朝代,又有谁能为他讨回一个公道来呢? 深牢大狱中,他,司马迁,正在忍受的,不仅仅是这躯体上的无比痛苦,折磨他的,还有那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他失望,愤慨,却又无可奈何。

是的,他悲哀,为自己,为皇帝,更为这样的一个朝代。可是,哀莫大于心死,他的心虚脱的快要死去了,于是,一切一切对他来说,又不感觉有多么重要了。

既然什么也无所谓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死了吧,一旦死了,这一切也就结束了,痛苦、冤屈、耻辱,都会和这残缺的尸体一并埋入黄土,腐烂殆尽——这是怎样的一种解脱呀! 但是,仍有什么东西在他的内心深处,如灰烬中的一粒火星,如枯木根上的一颗绿芽,向他呼唤,使他不至于彻底地绝望。

是逃避,还是面对?

是沉沦,还是奋起?

是默默无闻地埋藏于这大千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里被遗忘,还是抖擞精神大干一场,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让自己的灵魂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选择!

历史的滚滚车轮辗碎了多少具不为人知的骸骨;时光的浩荡波涛抹去了多少个不见经传的名字。可是,有一些人,他们不甘平凡,他们以身体为弓,以灵魂为箭,凭借他们整整一生的

拼搏努力,将这一箭射了出去。这一箭,跨越了时间,穿透了空间,呼啸着,射向了永恒。屈原、孔子、韩非、孙子……这些人,不都是他从小所仰慕、所效仿的吗?与他们所经受的苦难相比,自己这点儿不幸是何其的微不足道!对,他要活下去,他要写《史记》!他要给那些英雄人物立传,他要将他们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让它来激励那些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同时,他自己的生命价值也会在此实现!

瞬时间,即将熄灭的火又开始熊熊燃烧,即将枯萎的花又重新炫丽绽放,即将灰死的心又有力地怦然而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他终于找到了再活下去的意义,他终于砸碎了这禁锢他生命的枷锁!就是他,司马迁,写下了那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他借助于自己的精神支点,用自己辉煌壮丽的一生,撬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浩荡历史;而历史,也为他竖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简 评:这篇文章紧扣文题,以敏捷有致的文笔,给我们讲述了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那复杂的心路历程,而且笔下激情似火,语言如诗。全文内容丰实,结构严谨,文字洗炼。无论是叙述、写人,还是议论、抒情,都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文学情趣,时时展现着深厚的文化氛围,将阅读者领进“历史”“文学”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文章另人耐读、耐品,有味、有趣。

精神支点

历史的长河汩汩流淌,英雄的鲜血渗入时间的孔隙,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望着汹涌而下的浪潮,我侧耳听去:

听!昂扬激越,余音悠长的琴声在刑场上响起,它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又充满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正义。是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在死亡面前仍神态自若地演奏着绝世的《广陵散》。

他是卓尔不群的野鹤,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心中充满正义。为了正义,他可以抛弃一切名和利,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不会随波逐流,只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追求自由,追求崇高。他之所以这样,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自己精神的支点。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看!那个一脸疲惫,被囚禁在狱中却仍沉于写作的司马迁。残酷的腐刑,让他痛苦、绝望。然而,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李陵)一下子被视为叛徒,令任何一个心中有正义的人都不能忍受。于是,司马迁站出来了,为了一个并无交好的人而触怒龙颜。结果,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一个是活着——从此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愿意选择活着?但司马迁这样做了。父亲——一个史学家的遗言,让他不能无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这样的精神支点,让他在6年的痛苦生活中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于是,我沉思了,在恍恍中看见了北海那个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的苏武。当他被囚禁在牢狱般的环境中时,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就煮吃皮带、羊皮。然而,这一切,没有让苏武有一丝的屈服。他对大汉的忠诚,即使是匈奴人让他等公羊生出小羊羔来才能回去这样不可能的事情,也不会使苏武有丝毫的动摇。

大汉是苏武出生、成长的国度,是他的至爱。于是,这个精神支点支起了坚韧不屈的大汉臣子。于是,有了“为臣命中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的赞美。

历史的浪潮逐渐退去,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它似是历史的英雄对我的眷顾。

篇二: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洁工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考场要点

1、结合时代背景揣摩材料主旨 方法:认真审读原文提炼关键词看原材料看提示)

2、补充材料留下的思维空白(对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优选最佳写作角度)

3、精心锤炼标题

4、确定擅长文体

5、罗列可选材料

6、在草稿纸上写好关键语句

友情提示:这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成败的起点,控制在5—10分钟为宜。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阅卷教师在快速浏览的时候能留下印象的部分。

三、探究最佳写作角度

(一)、当事人语:

不妨让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

“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摘自2010《人民文摘》第1期 作者沈岳明

(二)、考场点睛

【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质。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这位记者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

【最佳立意】 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适用主题】物质与精神、幸福感。换个角度

素材:

1、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颜回

2、青海玉树地震(热门素材用好不易,建议回避 尖新示例)

车辚辚,风萧萧,行人远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尘埃不见西宁桥,千里驰援志如刀!前方有生命的等待,后面有国家的催促,这些志愿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征程。

3、曹德旺、曹晖父子 黄富荣 陈光标 才仁旦舟

4、著名作家阿来拒上《百家讲坛》

5、为什么贫穷的尼泊尔、不丹、老挝、智利人均幸福指数那么高?为什么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自杀率节节攀升?

6、知名心训师林A的心灵富豪榜——参见所转博文(我关注信义兄弟时看过《武汉城市圈》对林A的专访,专为收集反面素材而用)

信义兄弟怎么用,反面材料有哪些:黄光裕入狱、刘晓庆逃税、史玉柱“伪信用”、荣智健黯然退出

示例一: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当然是诚信和道义的象征,但光“信义”两字还无法诠释他们价值的全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元素,“伪诚信”、“伪道义”在我们国家比比皆是。我记得大名鼎鼎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做脑白金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诚信典型”,其实目的还是获得银行的信任。所以,其后来被曝出的“漏税”丑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不同,他们的信义行为因为哥哥一家五口的灾难而凸显出来,更因为弟弟的主动接力而得到彰显。中国人讲究“人死账消”,但孙水林一家五口都死了,但他的账不但没有消,而且在没有账目的情况下由民工凭良心领工钱。这说明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而不是为

了信义而信义。这种内心的信义之心、责任之心和良善之心,才是我们社会的最珍贵宝藏。

示例二:

黄光裕曾数次被评为“中国首富”。但取得商业成功后,他根本无暇也不愿回头构建自己的心灵大厦和道德天空,而一度沉溺于官商勾结和无道德环境的长袖善舞。因为出身贫寒和“原罪”心态,黄光裕虽然有百亿身价,但他的心灵是贫困的。 中国像黄光裕这样拥有巨额财富数字内心却十分赤贫的人非常多,这样的富豪是不能算真正富豪的。但我们的社会,现在就是迷恋这样的富豪,这不是不说是个时代的“杯具”。在一个经济财富得到不断累积而心灵财富得不到张扬的社会,会造成很多畸形的社会问题。

7、证严法师《静思语》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是法师经常提起的四种贫富人生。早会时法师申言,贫者,沉浮于种种秽恶苦境之中,然心若知足,即可转苦难为快乐,若是徒具丰足的财物,却不懂得善用,反会受其诱引,心灵永不满足。

(1)富中之富者,富有物质,更富有爱心。如企业家开展事业,安定了许多人的家庭生活,也将有余的财富为社会、为人群付出。知道如何运用有形物资助人,心灵富足才是真富有。

一个财力丰裕的富翁,如果也能发慈悲心尽量去帮助社会上一些不幸的人群,则其内心也必定感到很充实,精神上感到很富足,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富中之富”的人。

(2)富中之贫者,“有一缺九”──拥有十就想要一百,有了一万更想要十万??因为永远觉得不够;不够,就是缺乏,这是心灵的贫穷。法师解释,富中之贫的人除了捨不得付出,也缺乏情与爱,害怕他人向自己寻求协助,故与人疏离;所以不唯自觉有形的财物不足,更是缺情、缺爱,富中之贫者实堪怜!

精神方面感到很空虚和苦闷,则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住着豪华的别墅,开着进口的名车,吃着山珍海味或满汉全席,穿着名贵华服和钻饰,也会觉得这些一切都索然无味,毫无意义,甚至觉得非常无聊、孤独和痛苦。这些人便是典型的“富中之贫”。

(3)贫中之富者,就是我天天都可看见的人间菩萨──他们生活并不富有,却富在肯做、肯投入,虽然天天辛勤工作才能维持生活,但他们仍尽一己之力帮助社会、帮助更穷困的人。

法师以环保志工为例,他们多是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或是学历不高、识字不多的老者,却心心念念助人为善,努力做回收、分类,一举手一投足,都为人间做出最有意义的贡献。“尽管回收所得微少,但是他们爱心充分,也能集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在物质上或财富方面很匮乏,但是如果能发心行善,纵然布施的能力很有限,然而也可以在精神上感到很富足,成为一位“贫中之富”的人。

(4)至于贫中之贫者,不仅生活贫困,心灵也困顿,永远想要依靠别人的帮助。“菩萨度人,先以利济。”法师教示,对于贫者,可先抚平其民生之苦、济助其生活来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清净善法化导、循循善诱,慢慢度化其心灵步上善的方向,产生尊严和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帮助别人。

8、热播剧《老大的幸福》、毕淑敏《破译幸福密码》

由范伟主演并监制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一套开播后,当天收视率高达5.03%,创下今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段首播集的历史最高。剧中笑中含泪的感动,简单幸福的老大,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傅老大四个弟妹到底是否幸福,也如猜谜一般引人深思。

电视剧中,傅老大的四个弟妹有房地产大亨、官迷、房奴、股疯,都是外表光鲜的人物,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着压力、紧张、迷茫和无意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寻求满足的都是病态的欲望,这种远离生命本源的欲望好像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

剧中佳佳有一句名言,说追求身外之物的人都是奴隶,再光鲜都是不幸福的。傅老大的四个弟妹正是因为心底的迷茫、空虚,才会缺乏幸福感和满足感,才会不择手段地追求不属于他们的权力和钱财。这是一种神经症性的病态欲望,即便拥有再多权钱,也填不满欲望沟壑,反倒作茧自缚。

9、钱学森

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我们怀念五六十年代人的精神风貌,但我们绝不愿回到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中去。同样,当我们今天生活在相对物质丰富的年份,人们又是多么想望那份曾经拥有的精神家园!有了物质基础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因为经济充裕了,人们可以求知求学,可以知书达理,可以乐善好施。但物质丰富也容易带来享乐、攀比、仇隙。这种时候非常需要有好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引导。

依钱学森老人的家世,他尽可以享受锦衣美食的生活,甚至可以在大洋彼岸做着无数人羡慕的科研工作。而他却选择了报效祖国,而且是要冲破各种阻挠、迫害的漫长之旅。当他融入祖国,看到那一代伟人以身作则,亿万人民精神饱满地为新中国建设而忘我奋斗,钱老被中国的领袖和人民的精神感染着。而今,他又感染了我们无数人。

10、沈浩日记

“电影《牧马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许灵均的父亲在美国是一个亿万富翁,他回国本想让儿子出国继承财产,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当他听到了许灵均讲述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后看到儿子有那么丰富的

精神生活,反而羡慕起来,感到自己的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优裕,但并不幸福。因此不得不感伤地承认:“在财产上,我是富翁;在感情上我却一贫如洗,准确地说,是个乞丐”。

亿万富翁居然成了乞丐?细细想来,并不奇怪。因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由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来确定的。如果精神空虚,即使物质财富再多,也无法感受人生的真正幸福。

当然,我们说人离不开高尚的精神生活,绝不是说可以不要必须的物质生活。我们搞四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这种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用革命的精神去创造。现在有的年轻人不讲革命理想,不讲做人的道德,一心只做金钱梦,这种人应该从亿万富翁是“乞丐”的感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材料作文训练(2011-05-06 16:38:45)转载▼标签: 杂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比喻型材料。材料很简单,关键就是穆罕默德的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

精神追求作文

,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这是一个比喻。“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篇三: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素材

2014-10-28 19:23 :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写作文题】

人应该有所追求,例如,追求灵魂。正如作家周国平的笔下所说:“灵魂,??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因此,生活中有了灵魂,就会提高质量。就能够走出逆境,摆脱困窘,战胜孤独,排遣心中的郁闷等。 请围绕“追求”这个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一】

大作家高尔墓说:“—个人追求的日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

科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人生即追求,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当然,追求什么,怎样追求,却千差万别。有些人宣称自己没有追求,殊不知“没有追求”也是—种“追求”。 精彩构思: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追求,更不能没有正确的追求。试题本身的价值取向未点明,但已经非常鲜明了。审这个题目,要弄清三个问题:一个是“追求什么”,一个是“为什一个是“怎样追求”。“追求什么”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一般来讲,们—么追求也没有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但追求的目标却是各种各样的。儿童的追求与大人的追求是不同的,领导干部的追求与群众的追求是不同的,战争时期的追求与和呷‘时期的追求是不同的。有的追求是高尚的,有的追求是低俗的:有的追求是远大的,有的追求是浅薄的。这些都应该在动笔之前考虑到。

至于“为什么追求”,则取决于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低。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前途而追求,还是为了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而追求?抑或是为了两者兼顾而追求?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追求什么”、“为什么追求”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怎样追求”的问题了。这是把追求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至于休裁,可以写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说等。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之所长。扬长避短是我们作文的原则。参考拟题:我的追求;生命在追求中闪光。

【写作点拨二】

什么是“追求”?每个人的目标、价值观不同,决定了你的追求的不同。有人追求功名、有人追求幸福,有人追求快乐,有人追求奉献,有人追求享受,有人追求上大学,有人追求好工作,有人追求读好书,等等。当然,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尽可以寻找或者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或是有意义的或是能让你感觉快乐的事去做。

提炼写作感点。每个人阅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个小故事,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而能够从中提炼出独到的见解的,即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的,“亏他想得出来”,那便是赢人颔首的“感点”了。因此,感受着美,体验着美,享受着美,创造着美,是我们作文的真谛。罗丹曾经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提炼感本文的感点呢?可从阅读材料中,整体认识它表述的目的、主旨。例如,从写作引子材料的第一句话,“人应该有所追求”,我们便会联想到,其实一个人浑浑噩噩地生存的不多,绝大多数是在追求中度过的。当然,追求的目的不同罢了。再从作家的话语中学会迁移感点。例如,“灵魂,??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

场。”我们可以化为“追求精神和精神享受”、“追求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等。特别是学会从引子材料的暗示中提炼感点。例如,“生活中有了灵魂,就会提高质量。就能够走出逆境,摆脱困窘,战胜孤独,排遣心中的郁闷等。”这里实际已经告诉我们,可以以此为感点,从“走出逆境,摆脱困窘,战胜孤独,排遣心中的郁闷”中寻找写作题材。

明确写作文体。从目前考场作文看来,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文体分明。文体的要求必须明确。例如,记叙文要求叙述清楚事件的过程,同时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写人的记叙文要注意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情感反应、心理活动以及外部环境等。描写时还得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议论文要求论述事理、发表意见。一般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充足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议论文需有较强的逻辑性。高考作文不外乎从这两大体裁去考虑。针对本次作文,我们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从题目而言,如《我的爽心世界》、《路边的垃圾箱》、《又逢九月的阳光》等,一看就是记叙文;再如,《前与后》、《从心灵的追求说起》、《魅力的发微》等,题目本身就体现出了议论文的标志。

运用新颖材料。开启新思维,运用新颖、经典的作文材料,是优秀作文取胜的法宝。关于写作材料的运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作文的创新能力,写好创新作文。《考纲》对“有创新”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对此,从优化、美化材料作点介绍。(1)换向思维选材法。它是一种变换思维角度。转换思路的取材方法。例如,对“荷花与污泥”,常式取材为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可谓高尚道德的追求,而“污泥”默默无闻,为“荷花”耗尽自身的营养,这不正是甘做人梯的追求吗?从赞美“污

泥”这个角度取材立意,当会新颖别致。(2)材料翻新变化法。材料新鲜指要力避陈旧庸俗的材料,富有时代新鲜感的材料。例如,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所学过的课文中选取素材。如,借古代“司马迁的活着价值的追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追求”

等材料“老树发新枝”,“化腐朽为神奇”;运用今人“任长霞执法严明的追求”、“洪战辉的道德追求”等材料,巧妙编写故事,引人入胜。

总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只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拓展创新空间,就能亲身感受创新作文的无穷乐趣。

【写作素材库】

1.“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孟子•告子下》)

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亦应西北流。(李白《笑歌行》)

5.“如果把一切都压缩成为必要的、重要的东西”,赖思基继续说,“那生活将会多么平乏,多么枯燥!只因为人类发明种种东西,增加到生活中去,才使生活显得美好。抛弃制度,程式,丢掉你们那枯燥无味的规矩,才会有愉快??”

([俄]冈察洛夫《悬崖》)

6.命运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舟/飘摇的/曲折的/渡过了时光的海。(冰心《春水》)

7.人往往有些决定终身的时间,好似电灯在大都市的夜里突然亮起来一样,永恒的火焰在昏黑的灵魂中燃着了。只要一颗灵魂中跳出一点火星,就能把灵火带给那个期待着的灵魂。([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9.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10.人总喜欢寻求一些能够给自己减轻痛苦的思想。([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写作文题】

秋蝶写意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三(3)班 郑新月

一位老人,衣着单薄,面色苍白,坐在“吱吱”响的小竹凳上在路边拉着

破旧的二胡???这原本是我对秋天感悟的缩影。

为什么?

我也说不清,每次形容秋,我也只会用“悲秋”,“伤秋”,树木凋零,满枝沧桑,有一种“空”的感觉。就像三峡两边的猿猴凄惨的哀鸣,那是痛苦的尖叫声,那是萧瑟秋风的嘶鸣,更是鹰隼歇斯底里预备越冬而觅食般的声响??秋天是个身心疲惫,血肉模糊的季节,我听不到潺潺的流水,看不到蓝天白云,感受不到鸟语花香,整个秋天充满了肃杀的气氛,血腥的气味,死亡的味道。

一到秋天,我便萎靡,心中总有一种淡淡的愁绪。那天,秋日的午后,我利用星期日半天的时间独自来到“蝶趣园”放松自己的心情。

“妈,你看有那么多的黄蝴蝶!”一个幼稚的童声传入我耳,“黄蝴蝶?”我愕然,真可笑,那时是春天的潇洒。这季节能看见黄蝴蝶,到底是小孩子,什么都认不清。莫不是将落叶当成蝴蝶?!我心里好笑道。“宝宝眼睛真亮,真的有许多黄蝴蝶,你看,他们飞得多自在啊,宝宝长大也会飞,自由自在,幸福的飞。”这是一位母亲的声音。我感觉身子有点重,无力的转头望去,什么?

那不是从树枝上轻盈下落,打着转儿飘飘而下的树叶吗。不是几片,是几十片,陆陆续续像摇篮般,左摇右晃,又像一扁小舟,随风摇曳,落在地上,又被风吹起,转着圈。小女孩站在树下,欢乐着伸起双手,抬起头,想要抓住每一片树叶。她的母亲蹲在身旁,拍着手,唱着歌。

这种画面,我很久都未见过了,突然,心中好像有一种锁被打开的感觉,我有种从未在秋天有过的释然。

“宝宝,秋天是什么颜色?”“是金黄色,是黄蝴蝶的颜色。”“对,秋天还是宝宝快乐的颜色,是宝宝微笑的颜色。”女孩听妈妈的话,更加的舞动起来,轻轻地捧起一片树叶,轻柔地吻着。然后又抛起树叶,“哟,我亲了蝴蝶,呵??”

我已转身离去,眼睛有点湿,我一直都很自闭,消极,我曾想,蝴蝶必在秋天中灭亡,秋天是更能配得上灵魂回家的季节。但我竟然流泪了,原来我也这么儿女情长。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黄金色的,活了这么大,才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意蕴。

我始终不能忘记女孩的笑声,在我的眼里,那永远只是树叶,在女孩眼里,却是一只只轻盈,美丽的黄蝴蝶,因为黄蝴蝶飞进了女孩的眼中。不知怎得,我也看到了一只黄蝴蝶,她没有落下,而是奋力地扑动翅膀飞向了远方,也许是女孩眼中的那只秋蝶飞进了我的心里。

此刻,我对秋天油然生出新的写意。

点评:本文是一篇富有诗意的记叙文。抓住“秋蝶”这一物象,通过对秋天的感受的前后对比,鲜明地表达出对美丽的人生的珍惜,对生命中的灵魂的追求。其中,年轻的妈妈和童稚的女孩的两幅画面的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当天真烂漫的女孩看到漫天飞舞的落叶时,母亲将错就错地诠释为是舞动的“黄蝴蝶”,而女孩终于与“黄蝴蝶”共舞的情景,读后的确使人感动不已。而??“我”的被感动,与一只秋天的蝴蝶“奋力地扑动翅膀飞向了远方”的描述,正好构成了一真一幻的生存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慰藉。语言如同散文诗一般优美,带给读者以品美的空间。

追求与思考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三(3)班仇洪丽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首《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的追求。是的,追求美好,追求精神之梦,是我们每个人审美的需求。

追求莲的高尚纯洁。周敦颐所赞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成为莲的品格的内涵。莲的“入污不染”的精神让人钦佩,让人学习。无论是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多少仁人志士用莲的精神实践自己人生的价值。周恩来总理,陈庚大将军;当代的公安战线上的截毒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带着特别任务深人恶劣环境的英雄,他们坚守自己的节操,一尘不染。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极少数人身处党和人民给予的职位上,却干着为犯罪分子打开绿灯的勾当。这与具有莲一般精神的大写的人实在是相形见绌。 追求梅花的矢志不渝。梅花不仅“香自苦寒来”,而且“愿落尘泥碾作尘”。追求这种境界是多么的高洁、伟岸。梅花知道要使自己能够开放,必须经过夏风秋雨的艰苦磨练,然而,为了那一刻的美的绽放,更要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学习梅花的那种坚定的信念,和为之而奋斗的过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因此,梅花“化着春泥”的谦逊和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竹子的坚韧刚强。提到竹子,记得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歌咏了竹子强劲坚韧、正直向上、咬定目标、绝不放松的精神品格。这也象征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不屈的精神写照。从苏武持节牧羊,永志不改的人生实践,到古今诗词歌赋中诗人歌咏竹子的情怀,无不证明了只要具有了像竹子那样正直与坚韧、虚心与刚强,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肩负起时代重任。

追求鲜花坚持不懈的等待。记得某作家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其实,过程比开花更重要,鲜艳的花是一天天孕育而成的,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才会迎来骄人的开放。而那些不愿等待的人们,因此只有去消遣那没有花香的塑料花吧。

总之,追求高洁,我们就是一个道德中的人;追求梅花般的矢志不渝,我们就会永不言弃;追求竹子精神,我们就会变得更加顽强;追求花样的年华,我们就一定不放弃奋斗的历程。让我们共同追求美好,追求大美的人生境界。 点评: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采用了平行结构的抒情形式,抒情物象和意境和谐统一,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文中的“莲”“梅花”“竹子”“鲜花”等事物,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物化与人化的描写、抒情,有机地表达了文章“追求美好”的立意。开头与结尾呼应,分总结合,浑然一体。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引用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不但很自然引入“追求”的话题,而且奠定了本文语言的诗意美。

一颗冰粒的追求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三(6)班 何星星

我躺在高山之巅,梦想着那汹涌澎湃的大海。祖先遗留给我的关于大海的珍贵记忆,始终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犹新。我记得那抹海天一色的蓝,记得那片金黄柔软的沙滩,记得那绚丽多姿的贝壳,也记得那迎接暴风雨的海燕。阿,大海!你就是我执著的追求。

篇四: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明明如月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

【写作文题】

人应该有所追求,例如,追求灵魂。正如作家周国平的笔下所说:“灵魂,??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因此,生活中有了灵魂,就会提高质量。就能够走出逆境,摆脱困窘,战胜孤独,排遣心中的郁闷等。

请围绕“追求”这个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一】

大作家高尔墓说:“—个人追求的日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

科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人生即追求,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当然,追求什么,怎样追求,却千差万别。有些人宣称自己没有追求,殊不知“没有追求”也是—种“追求”。

精彩构思: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追求,更不能没有正确的追求。试题本身的价值取向未点明,但已经非常鲜明了。审这个题目,要弄清三个问题:一个是“追求什么”,一个是“为什一个是“怎样追求”。“追求什么”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一般来讲,们—么追求也没有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但追求的目标却是各种各样的。儿童的追求与大人的追求是不同的,领导干部的追求与群众的追求是不同的,战争时期的追求与和呷‘时期的追求是不同的。有的追求是高尚的,有的追求是低俗的:有的追求是远大的,有的追求是浅薄的。这些都应该在动笔之前考虑到。

至于“为什么追求”,则取决于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低。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前途而追求,还是为了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而追求?抑或是为了两者兼顾而追求?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追求什么”、“为什么追求”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怎样追求”的问题了。这是把追求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至于休裁,可以写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说等。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之所长。扬长避短是我们作文的原则。参考拟题:我的追求;生命在追求中闪光。

【写作点拨二】

什么是“追求”?每个人的目标、价值观不同,决定了你的追求的不同。有人追求功名、有人追求幸福,有人追求快乐,有人追求奉献,有人追求享受,有人追求上大学,有人追求好工作,有人追求读好书,等等。当然,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尽可以寻找或者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或是有意义的或是能让你感觉快乐的事去做。

提炼写作感点。每个人阅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个小故事,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而能够从中提炼出独到的见解的,即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的,“亏他想得出来”,那便是赢人颔首的“感点”了。因此,感受着美,体验着美,享受着美,创造着美,是我们作文的真谛。罗丹曾经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提炼感本文的感点呢?可从阅读材料中,整体认识它表述的目的、主旨。例如,从写作引子材料的第一句话,“人应该有所追求”,我们便会联想到,其实一个人浑浑噩噩地生存的不多,绝大多数是在

追求中度过的。当然,追求的目的不同罢了。再从作家的话语中学会迁移感点。例如,“灵魂,??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我们可以化为“追求精神和精神享受”、“追求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等。特别是学会从引子材料的暗示中提炼感点。例如,“生活中有了灵魂,就会提高质量。就能够走出逆境,摆脱困窘,战胜孤独,排遣心中的郁闷等。”这里实际已经告诉我们,可以以此为感点,从“走出逆境,摆脱困窘,战胜孤独,排遣心中的郁闷”中寻找写作题材。

明确写作文体。从目前考场作文看来,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文体分明。文体的要求必须明确。例如,记叙文要求叙述清楚事件的过程,同时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写人的记叙文要注意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情感反应、心理活动以及外部环境等。描写时还得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议论文要求论述事理、发表意见。一般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充足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议论文需有较强的逻辑性。高考作文不外乎从这两大体裁去考虑。针对本次作文,我们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从题目而言,如《我的爽心世界》、《路边的垃圾箱》、《又逢九月的阳光》等,一看就是记叙文;再如,《前与后》、《从心灵的追求说起》、《魅力的发微》等,题目本身就体现出了议论文的标志。

运用新颖材料。开启新思维,运用新颖、经典的作文材料,是优秀作文取胜的法宝。关于写作材料的运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作文的创新能力,写好创新作文。《考纲》对“有创新”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对此,从优化、美化材料作点介绍。(1)换向思维选材法。它是一种变换思维角度。换思路的取材方法。例如,对“荷花与污泥”,常式取材为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可谓高尚道德的追求,而“污泥”默默无闻,为“荷花”耗尽自身的营养,这不正是甘做人梯的追求吗?从赞美“污泥”这个角度取材立意,当会新颖别致。(2)材料翻新变化法。材料新鲜指要力避陈旧庸俗的材料,富有时代新鲜感的材料。例如,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所学过的课文中选取素材。如,借古代“司马迁的活着价值的追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追求” 等材料“老树发新枝”,“化腐朽为神奇”;运用今人“任长霞执法严明的追求”、“洪战辉的道德追求”等材料,巧妙编写故事,引人入胜。

总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只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拓展创新空间,就能亲身感受创新作文的无穷乐趣。

【写作素材库】

1.“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孟子告子下》)

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

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亦应西北流。(李白《笑歌行》)

5.“如果把一切都压缩成为必要的、重要的东西”,赖思基继续说,“那生活将会多么平乏,多么枯燥!只因为人类发明种种东西,增加到生活中去,才使生活显得美好。抛弃制度,程式,丢掉你们那枯燥无味的规矩,才会有愉快??”

([俄]冈察洛夫《悬崖》)

6.命运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舟/飘摇的/曲折的/渡过了时光的海。(冰心《春水》)

7.人往往有些决定终身的时间,好似电灯在大都市的夜里突然亮起来一样,永恒的火焰在昏黑的灵魂中燃着了。只要一颗灵魂中跳出一点火星,就能把灵火带给那个期待着的灵魂。([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9.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10.人总喜欢寻求一些能够给自己减轻痛苦的思想。([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写作文题】

秋蝶写意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三(3)班 郑新月

一位老人,衣着单薄,面色苍白,坐在“吱吱”响的小竹凳上在路边拉着破旧的二胡???这原本是我对秋天感悟的缩影。

为什么?

我也说不清,每次形容秋,我也只会用“悲秋”,“伤秋”,树木凋零,满枝沧桑,有一种“空”的感觉。就像三峡两边的猿猴凄惨的哀鸣,那是痛苦的尖叫声,那是萧瑟秋风的嘶鸣,更是鹰隼歇斯底里预备越冬而觅食般的声响??秋天是个身心疲惫,血肉模糊的季节,我听不到潺潺的流水,看不到蓝天白云,感受不到鸟语花香,整个秋天充满了肃杀的气氛,血腥的气味,死亡的味道。

一到秋天,我便萎靡,心中总有一种淡淡的愁绪。那天,秋日的午后,我利用星期日半天的时间独自来到“蝶趣园”放松自己的心情。

“妈,你看有那么多的黄蝴蝶!”一个幼稚的童声传入我耳,“黄蝴蝶?”我愕然,真可笑,那时是春天的潇洒。这季节能看见黄蝴蝶,到底是小孩子,什么都认不清。莫不是将落叶当成蝴蝶?!我心里好笑道。“宝宝眼睛真亮,真的有许多黄蝴蝶,你看,他们飞得多自在啊,宝宝长大也会飞,自由自在,幸福的飞。”这是一位母亲的声音。我感觉身子有点重,无力的头望去,什么?

那不是从树枝上轻盈下落,打着儿飘飘而下的树叶吗。不是几片,是几十片,陆陆续续像摇篮般,左摇右晃,又像一扁小舟,随风摇曳,落在地上,又被风吹起,着圈。小女孩站在树下,欢乐着伸起双手,抬起头,想要抓住每一片树叶。她的母亲蹲在身旁,拍着手,唱着歌。

这种画面,我很久都未见过了,突然,心中好像有一种锁被打开的感觉,我有种从未在秋天有过的释然。

“宝宝,秋天是什么颜色?”“是金黄色,是黄蝴蝶的颜色。”“对,秋天还是宝宝快乐的颜色,是宝宝微笑的颜色。”女孩听妈妈的话,更加的舞动起来,轻轻地捧起一片树叶,轻柔地吻着。然后又抛起树叶,“哟,我亲了蝴蝶,呵??”

我已身离去,眼睛有点湿,我一直都很自闭,消极,我曾想,蝴蝶必在秋天中灭亡,秋

天是更能配得上灵魂回家的季节。但我竟然流泪了,原来我也这么儿女情长。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黄金色的,活了这么大,才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意蕴。

我始终不能忘记女孩的笑声,在我的眼里,那永远只是树叶,在女孩眼里,却是一只只轻盈,美丽的黄蝴蝶,因为黄蝴蝶飞进了女孩的眼中。不知怎得,我也看到了一只黄蝴蝶,她没有落下,而是奋力地扑动翅膀飞向了远方,也许是女孩眼中的那只秋蝶飞进了我的心里。 此刻,我对秋天油然生出新的写意。

点评:本文是一篇富有诗意的记叙文。抓住“秋蝶”这一物象,通过对秋天的感受的前后对比,鲜明地表达出对美丽的人生的珍惜,对生命中的灵魂的追求。其中,年轻的妈妈和童稚的女孩的两幅画面的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当天真烂漫的女孩看到漫天飞舞的落叶时,母亲将错就错地诠释为是舞动的“黄蝴蝶”,而女孩终于与“黄蝴蝶”共舞的情景,读后的确使人感动不已。而??“我”的被感动,与一只秋天的蝴蝶“奋力地扑动翅膀飞向了远方”的描述,正好构成了一真一幻的生存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慰藉。语言如同散文诗一般优美,带给读者以品美的空间。

追求与思考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三(3)班仇洪丽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首《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的追求。是的,追求美好,追求精神之梦,是我们每个人审美的需求。

追求莲的高尚纯洁。周敦颐所赞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成为莲的品格的内涵。莲的“入污不染”的精神让人钦佩,让人学习。无论是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多少仁人志士用莲的精神实践自己人生的价值。周恩来总理,陈庚大将军;当代的公安战线上的截毒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带着特别任务深人恶劣环境的英雄,他们坚守自己的节操,一尘不染。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极少数人身处党和人民给予的职位上,却干着为犯罪分子打开绿灯的勾当。这与具有莲一般精神的大写的人实在是相形见绌。

追求梅花的矢志不渝。梅花不仅“香自苦寒来”,而且“愿落尘泥碾作尘”。追求这种境界是多么的高洁、伟岸。梅花知道要使自己能够开放,必须经过夏风秋雨的艰苦磨练,然而,为了那一刻的美的绽放,更要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学习梅花的那种坚定的信念,和为之而奋斗的过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因此,梅花“化着春泥”的谦逊和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竹子的坚韧刚强。提到竹子,记得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歌咏了竹子强劲坚韧、正直向上、咬定目标、绝不放松的精神品格。这也象征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不屈的精神写照。从苏武持节牧羊,永志不改的人生实践,到古今诗词歌赋中诗人歌咏竹子的情怀,无不证明了只要具有了像竹子那样正直与坚韧、虚心与刚强,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肩负起时代重任。

追求鲜花坚持不懈的等待。记得某作家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其实,过程比开花更重要,鲜艳的花是一天天孕育而成的,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才会迎来骄人的开放。而那些不愿等待的人们,因此只有去消遣那没有花香的塑料花吧。

总之,追求高洁,我们就是一个道德中的人;追求梅花般的矢志不渝,我们就会永不言弃;追求竹子精神,我们就会变得更加顽强;追求花样的年华,我们就一定不放弃奋斗的历程。让我们共同追求美好,追求大美的人生境界。

点评: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采用了平行结构的抒情形式,抒情物象和意境和谐统一,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文中的“莲”“梅花”“竹子”“鲜花”等事物,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

物化与人化的描写、抒情,有机地表达了文章“追求美好”的立意。开头与结尾呼应,分总结合,浑然一体。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引用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不但很自然引入“追求”的话题,而且奠定了本文语言的诗意美。

一颗冰粒的追求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三(6)班 何星星

我躺在高山之巅,梦想着那汹涌澎湃的大海。祖先遗留给我的关于大海的珍贵记忆,始终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犹新。我记得那抹海天一色的蓝,记得那片金黄柔软的沙滩,记得那绚丽多姿的贝壳,也记得那迎接暴风雨的海燕。阿,大海!你就是我执著的追求。

有一天,当那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到我身上时,我终于睁开了眼睛,身旁的伙伴不安地问:“你真要融为一滴水吗?难道你真的不怕急流险滩了吗?”我报以微笑,说:“只有融为了水,我才能流向大海,才能实现我的梦想,我的追求,我的生存价值。”渐渐的,我感觉到我的身体变软了,暖和了,更加透明了。

我成了一滴清水,融入了小溪流,唱起了欢乐的歌儿在山涧串流,我和我的新伙伴们活跃在这湛蓝湛蓝的天空下。

我们流下了山,跃入了江河,我们奔腾不息。不知多少个白天黑夜,不知道还要走多远,路还有多长?但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到底。直到有一天前方出现了一座黑??的东西,原来是大山,我们来了个回旋,却进入了支流岔道。再向前分出两股水道,怎么办,我们到底朝向哪一边?我的同伴水滴告诉我:“前方这两条水路,左边通向大海,右边通向湖泊。大海其实还很遥远,但是湖泊就快要到了。再说,浅浅的湖泊,没有了风大浪急,有的是碧波如镜,何必自讨苦吃呢!跟随我往右边走吧。”听了他的话,大伙儿议论纷纷,许多水滴都涌进了左边流向湖泊的水道去了。我仍然向左边奔去,因为湖泊不是我的追求。我相信任凭风吹浪打,只要矢志不逾,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地的。

我们进入的河流越来越窄了,河水越来越少了,就连有的稍微大一点的船只也搁浅了。我们随时都有干涸的危险。这时,有的水滴懊悔了,有的开始发牢骚了,都悔恨当初不该不选择去湖泊的水道。我咬紧牙关一言不发。身旁的一水滴问我:“为什么不变成云的一分子呢?也许风会把我们吹向大海的。”我摇头答到:“我不愿错过一路风景,而且我要用我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去实现我的梦想。”只见我的同伴水滴叹了口气,便化入云中。

我跟随大部队日夜兼程,从不停息。我们越过高山,我们蹩进过小沟,我们经受过严寒,我们冒着酷暑??终于有一天,我闻到了海风的腥味,我听到了海燕的高唱,当我挺起胸膛想放眼瞻仰我日思夜想的大海时,我被一个巨大的浪头抬举到高空,刹那间便投入到了大海母亲般的怀抱里。

看着眼前这期盼许久的蓝,这梦幻般的色彩,我感慨万千。我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追求,并一直未曾背弃,我知道我很幸福。

我徜徉在无际的大海里,心潮伴随大海一样激荡。是啊,给自己一个梦,给自己一个流淌的方向,给自己一个幸福的理由,这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点评:

本文采用童话的写作方法,通过一颗冰粒追求大海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仅仅明确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还不够,还得坚持不懈地去为之付出奋斗的汗水,有时甚至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样才能实现理想。难能可贵之处,本文在说明这一道理时,说理形象生动。例如,将“冰粒”拟人化,并写出了它在从高山之颠峰下来,一路上“融入了小溪”,“在山涧串流”,“流下了山”,“跃入了江河”,经过了“急流险滩”;除了经过了是去舒适的湖泊还是坚持奔向大海思想斗争以外,甚至于还遇到了差点被干涸、蒸发掉的危险,可谓吃尽了千心万苦,才终于迎来了大海??“眼前这期盼许久的蓝,这梦幻般的色彩”。语言得体,层次清晰。 追求

篇五:追求作文

追求——让梦想之花开放

词典上对“追求”的解释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可我还认为,追求,是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人的一生中充满了梦想,而且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一样的,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因为你的失败别人也许会笑话你,但是你要坚信, 梦想无好坏大小高低贵之分,它只是人们心中的一颗星,在天闪闪发光,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那个曾学习拉小提琴,但被老师说不是作曲的料的孩子,最终,不也成为享誉世界的作曲家、钢琴家了吗?那个被老师认为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的少年,不也成为《物种起源》的作者,进化论的创立者了吗?那个小时候反应奇慢,被老师认为没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不也成为一个天才科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了吗?只要想到到这些前辈,我的心里,又会燃烧起一股属于追求的火焰。

许多人都认为猎豹追赶羚羊非常轻松,其实不然。猎豹在飞奔追赶羚羊的时候会因为体内的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但是它知道,如果现在停下来,将会眼睁睁地看着辛辛苦苦追赶的羚羊就此逃去,失去即将到嘴边的食物,所以它不停地奔跑着,这时候的它以极大地毅力忍受着高温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之所以有这种坚持,我想这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自己目标的信念。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惜献出生命,这才是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追求梦想就

是要超越自己,把征途中所有困难当做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实现梦想。

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人,身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欣赏音乐的双耳,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呀!但他并没有被打倒,他坚强的站了起来努力不懈的完成自己的创作,写出了享誉全世界的《命运交响曲》,并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追求,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可以让梦想之花开放;它,是生命的乐章,奏响属于梦想的音符;它,是梦想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向梦之国度;它,也是永不放弃的奔跑,跑向梦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