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儿童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40:18 体裁作文
篇一:少年观息课程申请表 - 中国少年儿童观息课程网
少年、儿童观息法课程申请表
Children’s Course Application
(此表须由少年/儿童在家长指导下填写。填妥后连同家长同意书一起发邮件给课程单位) 课程地点Course Location: 课程日期Course Date:
篇二:中国少年儿童教育之忧
中国少年儿童的现状
我以个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一点浅薄了解写了我国教师队伍现状。在《教师队伍现状》中大家可以看到教师队伍问题多多,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硬伤”,需要全社会凝聚智慧通过改革改善提高。以下是我另一观察点——中国少年儿童,写此文是想分析一下中国少年儿童成长的各种现状。
中国少年儿童按照学习和成长阶段被分成小学生、中学生。我认为中国小学生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应该指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因为现在的幼儿园办学质量的优劣往往是以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来评价的,大班的小朋友不就是学生吗?就他们的生活水平而言,今天的中国人民生活可以说是普遍地吃得好,有得穿(尽管穿得有好有赖,但都能穿暖和)。小学生普遍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很多还是在娇生惯养中生活成长,少年儿童从懂事起主要接触的是电视机、游戏机、甚至手机和网络。但是电视节目时不时会播出一些少儿不宜的剧目,游戏机上要么是打打杀杀的游戏、要么是赌博类的游戏,网络上那些让人不期而遇的大量虚假广告、色色的图片,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型网络游戏无一不把贪婪的目光盯准年幼无知的少年儿童。致使少年儿童时不时被它们魅惑,幼小的心灵受到侵袭,污染,今天的少年儿童就是这样地离不开又受不了现代电子娱乐环境。
有些少年儿童的家庭环境是物质极端富裕:富丽堂皇的住宅,高档汽车,名牌家居用品、生活用品,穿的一味追求高价位的所谓品牌服装,孩子吃得好、穿得好,花钱如流水。但是,家长常常很忙,只管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并给他们钱花,无暇陪伴孩子、教育他们,使得孩子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家庭营养”,他们的理想信念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通过勤奋努力为将来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奋斗,可他们已经过上富裕的生活了,要求他们掌握较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将来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可这需要平时勤奋努力,这些少年儿童愿意付出汗水努力学习并准备将来努力工作吗?对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而言恐怕有点儿难。令人痛心的现实是他们中很多人或多或少有“问题”:厌学、网瘾、抑郁,甚至吸毒,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
与富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有许多少年儿童的家庭环境是物质极度匮乏,甚至有的孩子父母远离孩子在外打工,孩子想见父母是远不可及或者是音讯少有,孩子们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统计,目前中国留守儿童数量约5800万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生活在缺吃少穿、缺少亲情温暖,并且小小年纪不得不扛起操持家务甚至耕种土地养活自己的负担。他们与其他孩子相比容易营养不良、身体发育受到影响。由于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较少,他们又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长期缺乏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养成教育,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又由于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孤独感、自卑感和心理性格缺陷较为突出,很大一部分人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很难对留守儿童进行直接教育。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只能维持他们的生活,无法教导学习,留守儿童学习得不到及时辅导和督促,成绩普遍偏差,有的甚至厌学、逃学。
最牵动人心的是安全问题。由于其临时监护人监管能力有限,留守儿童自救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特别是低龄留守儿童因其防范意识和安全保护能力较差,遭遇危险侵害的几率更大,这些孩子的命运非常残酷,在一些地方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地成校园性侵“重灾区”。
从上幼儿园开始,中国的一些城市中的少年儿童就开始接受残酷的社会“检验”,想上
具有优质资源的幼儿园和学校必须首先被划在分区“片里”,其次,得有关系分入“好班”,再次,必须送礼给代课教师,得到他们的“关心”或“关照”等等。而且这种事从现在起就不可停下来,幼儿园、小学、初中直至高中。除非你家宝宝进入小学后很优秀,纪律上“规矩”,老师说话时会来事儿,每考必得高分,这样的话从第一次考试得高分后开始,你就会以子而“贵”了,不用送礼你的宝宝就会有人 “关心”或“关照”了。毕竟,那些“逼迫”家长们送礼的“剿使们”,更愿意的是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得到绩效和荣誉,从学生家长那儿“剿”来的电话费、水果、各类营养品以及衣物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只是他们想得到的额外收入,属于他们所谓的“不要白不要”、“人人都在要”、“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现在的人你不让他们送礼的话会觉得你架子大”,瞧瞧,这些整天把教书育人挂在嘴上,实际干着让学生和家长唾弃的下贱勾当的都是些什么人。使人气愤的是他们还将这么多要求家长给他们送礼的孩子影响“坏”了,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再也不会留下教师高尚的印象了,他们只知道送礼可以获得优质资源,社会上的所谓竞争就是谁的钱更多,只要多赚钱就是了,没有什么理想,没有什么叫做高尚的情操。
中国少年儿童恐怕是世界上最勤奋好学的孩子了,他们每天七点前必须起床,早早去学校,在学校不停地上课,做作业,很多儿童晚上还要完成大量作业,直至二十点才能睡觉。就作业量而言城里孩子的作业量比农村孩子多许多,看看城市小学附近,各类书店一家挨着一家,城里商铺租金那么贵,他们为什么长期兴旺发达,秘诀就是大量向小学生的代课教师推销各类辅导资料,使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减越重起来,而且,教师们以各种名义将一部分辅导、批改作业的任务推给学生家长,家长变成了学生的“校外”老师,随之也加重了家长负担。但学校和教师都说是为了学生成长。就是这样通过加重学生作业量,延长学生枯燥的重复性“学习”的时间,据说城里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城里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实际上这是在透支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在吃干榨尽学生的“天赋能量”;其结果是学生应试能力上去了,活泼的天性减少了。不过据说城里学校的孩子不光学习成绩被“训练”得很高,而且城市学校毕业生高考录取率也很高。真是荒唐之至,中国的城市本来就大量集中了各种优质资源和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自然遗传产生优秀的后代,这些孩子读书时平均成绩高于农村农民的后代应该很自然,高考录取率也自然应高些。然而学校为了高分数将学生追求自我创造创新的自由剥夺了、追求自我创造创新的能量泯灭了,很多孩子长大后就不愿碰书本了,以致于有人“发现”同英国人每年的阅读量相比,中国人“懒于读书”得很厉害。
中国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主人,他们绝对不应该被当做考试的“机器”,我们应该让每个中国的孩子都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然后成人成才。
篇三: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中国少年儿童的发展状况
作者:孙云晓、康丽颖执笔;孙云晓为课题组组长和主编 出处:孙云晓网站
(一)少年儿童发展的优势
生理素质已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进入90年代,中国少年儿童主要的生理、心理发展指数呈正态分布,身体形态和素质均有明显提高。
1985年--1995年由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和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共同领导和组织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在这10年期间,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发育速度仍处于长期趋势的快速增长阶段,发育过程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但体型和身体发育的匀称度有继续向细长型发展的趋势。从身高增长来看,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男生身高平均增长2.93厘米;乡村男生平均增长3.63厘米;城市女生平均增长2.26厘米;乡村女生平均增长3.10厘米。乡村男女学生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市男女学生。从体重增长来看,10年间,7岁--17岁城市男生体重平均增长4.52千克;乡村男生平均增长2.60千克;城市女生平均增长2.98千克;乡村女生平均增长2.13千克。乡村男女学生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城市男女学生。从胸围增长来看,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男生胸围平均增长1.99厘米;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19厘米;城市女生平均增长1.32厘米;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11厘米,出现了负增长。在身体素质中,速度和下肢爆发力、女生的腰腹肌力量、小学男生上肢力量有所提高。以下的三项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立定跳远: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男女生立定跳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城市男生提高幅度在0.7-14厘米之间,平均提高6.15厘米;乡村男生提高幅度在6.40厘米--15.80厘米之间,平均提高10.79厘米;城市女生提高幅度在2.24厘米--9.40厘米之间,平均提高5.74厘米;乡村女生提高9.30厘米-12.55厘米之间,平均提高10.88厘米。乡村男女学生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城市男女学生。
一分钟仰卧起坐: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男女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城市女生提高幅度在2.24次--9.60次,平均提高5.74次;乡村女生提高幅度在9.30次--12.55次之间,平均提高10.88次,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城市女生。 斜身引体: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2岁的城乡男生斜身引体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城市男生提高幅度在9.82次--11.38次之间,平均提高10.48次;乡村男生提高幅度在12.61次--13.23次之间,平均提高幅度大于城市男生。
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状况调查”表明,自我接纳程度比较高的少年儿童占总调查人数的75.4%。本次调查我们又发现少年儿童对自己的相貌、体型、健康、性格、学习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都比较高。其中对自己的长相表示满意的占76.8%,;对健康状况表示满意的占80.5%;对自己性格表示满意的占71.3%;对自己学习状况表示满意的占70%。今天的少年儿童对自我的发展和自我的力量有较充分的估计,在许多方面能够接受自己、赞许自己、肯定自己,这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自我接纳方面,城乡少年儿童风格各异。其中农村少年儿童对学习状况的满意程度高于城市少年儿童,27.4%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出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完全满意,仅有20.3%的城市少年儿童持相同的看法。城市少年儿童对自己的性格满意程度高于农村少年儿童,39.2%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完全满意自己的性格,仅有30.4%的农村少年儿童持相同的看法。面对新环境和陌生的人,城市少年儿童比农村少年儿童更为自信。只有9.5%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碰到位陌生人,我常常感到他比我强”,而16.3%的农村少年儿童有相同的感受。自我期望方面城乡少年儿童也存在着明显差异。83.3%的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相比之下,有73.9%的农村少年儿童持同样的看法。
——敢于维护个人权利。90年代以来,少年儿童的许多权利已经通过立法得到了保护,少年儿童也开始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个人的权益。本次调查表明:61.4%的城市初中生和55.6%的农村初中生认为父母或老师翻看自己的日记或信件是一种侵权行为。少年儿童权利意识觉醒之后,开始向成人社会发出挑战,他们在向成人索要个人权利的同时,更要求成人社会尊重他们的人格。本次调查还发现,城市
少年儿童维护个人权利意识明显好于农村少年儿童。有38.0%的城市少年儿童认为父母或老师翻看自己的日记是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32.4%的农村少年儿童对此表示出异议。
—一在社会生活中展示个人的价值。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性可能会造成对成人世界的依赖。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少年儿童是既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人格尊严的生命体。在家庭中他们要听命于父母的训诫,在学校里要任由教师来摆布,他们个体存在的价值完全被成人社会剥夺了,那时的社会是看不到少年儿童的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现了少年儿童,但是少年儿童的个人价值还远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我国是一个保留了诸多传统习俗的社会,对少年儿童的个人地位和个人价值给予肯定的历史也很短暂,而且就目前来讲,依然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少年儿童是怎样看待个人存在的价值呢?
本次调查我们发现,66.0%的少年儿童认为“自己在各处都能起作用”,他们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给予了肯定;有30.8%和19.2%的少年儿童表示“我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这个提法“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还有36.9%和20.7%的少年儿童表示“父母遇事时,愿意听取我的意见”“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以上的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少年儿童认为自己的作用能够得到发挥。
少年儿童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发生一些变化。1998年,在“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课题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两道相关的题目,据此调查孩子与家长在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方面的差异。其一是“当你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意见没有被班级(或单位)采纳,你会怎么做?”统计结果表明: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无论哪个年级,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选择了“想办法说服同学”的对策,依次为32.2%、41.2%、40.6%。相比之下,选择“说服同事”的家长比例比各年级学生都少,仅占26.3%。由此可以看出有时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态度比孩子要消极。其二是“你邻居家聚会,声音很大,一直到深夜,你会怎样做?”统计结果表明:有1/4多的学生和40%多的家长选择消极忍耐和强迫自己入睡的策略应付这种情况;选择“到邻居家请求小声些”孩子占47.0%,家长占40.4%。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要高于成年人。
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少年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展示个人价值时;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环境保护为例,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道相关的题目:“有人说,每印制4000张贺年卡就相当于砍掉一棵大树,在新年来临要寄贺卡的时候,你怎样做?”统计结果表明:43.7%的孩子选择了尽量少买贺年卡;12.9%的孩子表示自己不买贺年卡;还有29.7 %的少年儿童表示不仅自己不买,并要动员周围的人不买。这意味着在保护环境上,一些少年儿童不仅愿意身体力行,还主动承担了动员其他社会成员参与此项行动的社会责任。城乡少年儿童在个人作用的发挥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73.6%的城市少年儿童和63.6%的农村少年儿童认为“自己在各处都能起作用”,两者相差了10个百分点;有21.2%和35.3%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我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这个提法“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18.5%和29.3%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我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这个提法“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
——学历期望水平较高。在本次调查中,有76.2%的少年儿童表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在设计自己的未来,对未来寄予了无数个期盼,其中获得高学历就是一重要方面。统计结果表明,14.8%的少年儿童希望获得大专学历;10.0%的少年儿童希望自己能够接受大学本科教育;10.2%的少年儿童希望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40.9%的少年儿童希望拥有博士学位。少年儿童的学历期望给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在学历期望上,城乡少年儿童也有一些差异。城市少年儿童的整体学历期望高于农村少年儿童。在希望获得大专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10.1%、农村占16.3%;在希望获得本科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10.4%、农村占9.9%;在希望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14.0%、农村占8.9%;在希望拥有博士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57.0%,农村占35.7%。
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奉行平等相处的交往准则。今天的少年儿童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他们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老师平等待人,要求和家长平等相处,要求和同(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中国少年儿童网)伴有相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平等意识已经渗入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灵。传统的师道尊严和长幼有序对这一代少年儿童影响很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少年儿童奉行平等相处的交往准则对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①亲子关系趋向民主。在许多家庭,少年儿童希望父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虽然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这一愿望却反映了少年儿童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承认。本次调查表明,有36.5%的少年儿童声称妈妈是自己的朋友,另外36.2%的少年儿童认为爸爸是自己的朋友。部分家庭中亲子关系演绎成为朋友关系不仅表明了成人权威地位的动摇,同时也表明了少年儿童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升,这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少年儿童渴望平等,急于进入一个民主化的社会,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师道尊严的传统开始动摇。过去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等陈旧的传统很少受到质疑和批判。在推行素
质教育的过程中,曾经被掩盖的师生关系问题突显,被披露出来的不尊重甚至侵犯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事例、案件逐渐增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师生关系浮出水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少年儿童自我意识觉醒,平等意识增强,开始向传统的师生关系挑战。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998年8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凶、厉害”的占八成;抱怨老师有时“不公平、偏心眼、嘲笑、讽刺、挖苦”,反映老师批评学生有时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接近六成。当学生用平等之尺去度量传统的师生关系,师道尊严的动摇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就可能不再遥远。
③同伴参与群体生活的机会均等。本次调查显示,74.9%的少年儿童表示非常愿意当少先队干部;47.5%和24.6%的孩子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同学们人人有机会做少先队干部。这一方面表明少年儿童渴望更多的参与群体生活,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反映了少年儿童期待每个人参与群体生活的机会是平等的,施展才华的机会能人人共享。
——富有宽容精神。今天的少年儿童成长于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面对着这个由多种声音、多重色彩构成的多元化社会,他们的心灵世界是否也会失衡,矛盾迭起?1998年“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课题研究发现,今天的少年儿童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富有宽容精神。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①尊重不同意见。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情况最好。面对想法和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有62.7%的学生表示很愿意听听他的意见;28.6%的人表示比较愿意;初中生选择很愿意的占48.6%;选比较愿意的占38.6%;高中生选择比较愿意的占47.9%;选择愿意的占34.5%。对于不同意见,学生家长表示“不愿意”倾听的比例也比较小。
③不排斥异己。一些少年儿童对自己所讨厌的人持非常宽容的态度。当问及“你讨厌的人向你求助,而且你能帮助他,你会帮他吗?”统计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宽容态度非常好,表示会和可能会的人分别占59.8%、31.2%;初中生占41.7%、46.2%;高中生占37.0%、51.3%。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能够尽力给处境不利同学以帮助。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会鼓励孩子尽力帮助同学。
③能够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有29.9%的少年儿童表示能够彻底原谅“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46.2%的少年儿童表示“原谅但不忘记”;家长中有16.9%的人表示能够“彻底原谅”;61.5%的人表示。“原谅但不忘记”。这表明少年儿童比家长更有可能对过去欺负自己的人表示出宽容和谅解。
④和而不同。多数少年儿童能对不同意见持容忍和接纳态度。在表示与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人交朋友时,小学生表示愿意这样做的占51.9%;初中生占47.2%;高中生占36.4%。然而,家长似乎在这一问题上不如子女开明:坚持不和意见相左者交朋友的家长比例远远大于学生,仅有15.0%的家长对此持宽容态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化的时代,合作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合作将使人类告别硝烟弥漫的战场,合作将为人类的文明史谱写出新的篇章,而合作的基础之一正是宽容。在少年儿童时代所形成的对于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的包容态度将是未来一切合作的基础。
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关心时事政治。今天的少年儿童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更为关注,他们或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投身于其中,身体力行。本次调查中,对于北约袭击南联盟这一重大国际事件,有31.2%的少年儿童表示非常了解;41.9%表示基本了解;回答说不清楚的和不大了解的各占6.6%和13.7%;很不了解的仅占6.6%。对于“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有14.6%的少年儿童表示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占34.7%;回答说不清楚的和不大了解的各占14.0%和25.0%;很不了解的占11.7%。在关心时事政治方面,城乡少年儿童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在观念层面上多数少年儿童能够以国家利益为己任,其中城乡少年儿童的差异比较明显。55.7%的城市少年儿童和62.0%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只要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我就会像对待自己的事那样做好”这个提法非常符合自己的想法;有33.8%的城市少年儿童和25.6%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这一提法比较符合自己的想法。另外,有42.1%的城市少年儿童和47.9%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努力学习是为了在将来能够造福社会,在学习动机中,这个选择居各项之首。
----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28.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在上一个休息日参加了30分钟以内的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城市少年儿童占21.2%,农村少年儿童占37.9%;另有12.7%的少年儿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60分钟之间,其中城市少年儿童占7.7%,农村少年儿童占12.8%。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少年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人生幸福观。在物质世界日益繁荣的今天,少年儿童在享用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还在多大程度上关注自己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关注个人心灵的成长,关注社会的发展?这早已是世人瞩目的话题。本次调查表明,少年儿童认为人生的最大幸福依次为:有温暖的家47.9%;为社会做贡献35.0%;有知心朋友28.5%;健康15.6%;事业成功14.0%;自由自在10.3%;受到尊
重6.9%;有钱4.2%;有权有势2.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幸福感表现在三个层面:拥有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父母的关心。为社会作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朋友的理解;个人发展需求的满足——健康、成功、自由、赢得尊重;功利性需要的满足——金钱与权势。在这三个层面中,精神需求所占的份额是非常大的。虽然今天的孩子不再视“金钱如粪土”,但还是把功利性需求放在了最后。
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喜欢进行探索性的学习。1998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课题组,对10个省市的7474名10岁--18岁的中小学生及他们的父母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对学习方式有自己的选择,在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和读课外书(12.3%)。本次调查中,我们又让少年儿童对“课余时间里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做出选择,排在前五项的依次是:看电视(73.2%)、读书(72.8%)、与朋友聊天(54.3%)、听流行歌曲(41.8%)和看电影(40.2%)。
从这两次的统计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今天的少年儿童热爱学习,他们在利用新的学习手段进行学习时,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许多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于学校为他们安排的某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这些方式通常具有探索性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学习者个性特点等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化社会到来之际,90年代的中国少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了学习化时代最为可贵的某些品质。
——具有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本次调查从遵守课堂纪律、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三个方面对少年儿童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少年儿童基本上能够遵守课堂的常规要求,其中表示在课堂上从来不与别人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占29.0%;上课时从来不看课外书的占68.7%;上这门课从来不做那门课作业的占64.7%;上课时从来不玩与上课无关的东西的占73.3%。38.0%的少年儿童表示上课时从来不走神;另有38.9%的孩子表示自己很少在课堂上想别的事情;39.0%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在课堂上总是积极思考问题;回答经常积极思考的占35.4%;有时积极思考的占18.9%;从不积极思考的占6.7%。26.0%的少年儿童表示在老师提问题时,自己一向举手发言,积极提问的占33.7%;有时提问的占27.2%,从不举手发言的占13.1%。
三方面数据对比显示,少年儿童在课堂上遵守纪律、集中注意力方面整体状况比较好,从总体上来看,他们在课堂学习行为状况令人满意,但是部分少年儿童的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闲暇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日趋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加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趋势。对中小学生来说,闲暇时间里娱乐休闲活动增加的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提高比例依然有增无减。
本次调查表明,平日里,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和从事学习提高的活动,在少年儿童闲暇时间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89.7%的孩子要完成家庭作业,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57.88分钟;87.0%的孩子读课外书刊、报纸,平均每天26.50分钟;75.4%的孩子参加特长培训,平均每天19.55分钟:44.7%的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平均每天14.56分钟。
在娱乐休闲活动中,少年儿童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比例最高,达到84.1%,但平均每天只有33.34分钟;有79.8%的孩子看电视、电影、录像,平均每天37.20分钟;有75.5%的孩子自己进行业余爱好活动,平均每天25.28分钟;有66.5%的孩子听音乐,平均每天17.16分钟;有75.4 %的孩子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平均每天22.43分钟。
从上述各项来看,少年儿童在闲暇时间里用于做作业的时间最多,其次是看电视,第三是与小伙伴玩耍。娱乐休闲时间是农村的少年儿童多于城市的少年儿童,低年级多于高年级,小学生多于中学生;而学习时间则相反,是城市的少年儿童多于农村的少年儿童,高年级多于低年级,中学生多于小学生、城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99.37分钟,而与伙伴玩耍只有23.95分钟,两者相差4倍多。
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中国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根据队的章程,凡是年满7周岁的少年儿童只要自愿申请加入,都可以成为队组织的一员,参加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年满14周岁的少先队员经申请,可以离队。由于少先队实行的是全童入队,加入少先队组织没有其他先决条件,因此,中国的7岁至14岁的少年儿童基本上都是少先队员,根据全国少工委1994年的组织统计显示,当年的少先队员近1.3亿,
占适龄少年儿童的85%以上。从总体规模上讲,中国少先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少年儿童组织,是团结和引导中国少年儿童全面、自主发展的摇篮。
在本次调查中,有80.6%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在8岁以前加入少先队组织,另有19.4%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的入队时间在8岁以后。中国少先队之所以能吸引广大的少年儿童参与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原因是少年儿童是趋群性较强的群体,喜欢参加群体活动;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少先队活动中找到了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本次调查表明:
——队员们在少先队活动中感觉快乐。大部分少年儿童渴望在少先队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找表现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回答参加少先队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时(限选2项),有70.0%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要在少先队活动中学到知识;49.0%的少年儿童表示为了寻找表现和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23.3%的少年儿童表示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22.5%的少年儿童认为可以多交朋友。这组数据表明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对少先队活动寄予了高度的期望。75.1%的队员表示,“本学期以来,在参加少先队的活动中,”自己感觉非常快乐;另有19.4%的队员感觉比较快乐;感觉不太快乐和非常不快乐的队员仅占5.5%。两组数据对比显示,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基本上能够满足少年儿童的多方面的需求。
——广大少先队员们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近年来,少先队组织把竭诚为少年儿童服务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红领巾助残”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参与其中。本次调查显示,有52.7%的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互助活动;52.4%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希望工程组织的活动;33.9%的少先队员参加了“雏鹰行动”;31.6%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假日小队”;23.7%的少先队员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在这些活动中,少年儿童不仅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许多少年儿童渴望通过做少先队干部获得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本次调查中的统计结果表明,少年儿童渴望做少先队干部的愿望非常强烈。表示非常愿意做队干部的占74.9%;比较愿意的占17.0%;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的仅占6.1%和2.0%。同时七成以上的少年儿童赞成同学们人人有机会做少先队干部,其中表示非常赞同的占47.5% ;比较赞同的占24.6%;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的分别占17.4%和10.5%。多数少先队员渴望做队干部,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民主意识与平等意识的增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少年儿童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试图通过做队干部锻炼自身能力的强烈愿望。
——城乡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上存在着差异。城乡少年儿童入队的年龄存在着显著差异。城市少年儿童6岁--9岁入队的百分比依次为10.8%、56.7%、24.9%、5.3%;农村少年儿童6岁--9岁加入少先队的百分比依次为11.1%、37.0%、28.6%.12.5%。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少年儿童入队时间晚于城市少年儿童。城乡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中的感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少年儿童更渴望在少先队活动中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他们更愿意参加群体活动。有49.8%的农村少年儿童赞成少先队干部人人有机会做,而40.7%的城市少年儿童赞同这种做法;77.5%的农村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感到快乐,67.5%的城市少年儿童有相同的感受。在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城乡也有一定的差异。参加“希望工程”的城市少先队员占63.1%,农村少先队员占49.0%;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城市少先队员占57.4%,农村少先队员占51.1%;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城市少先队员占24.7%,农村少先队员占23.4%;参加“雏鹰行动”的城市少先队员占44.4%,农村少先队员占30.5%;参加“假日小队”的城市少先队员占33.2%,农村少先队员占31.1%。
少年儿童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能力在逐渐增强
今天的少年儿童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剧烈变迁、社会体制的转变、价值观的冲突、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传统文化的膻变对这一代少年儿童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感受到了更多的变化,也赶上了更多的机遇。相对他们价值观已定型的父辈来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容易接受各种来自环境的新影响,更能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正是在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的。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云南晨光出版社组成的“向孩子学习”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今天的少年儿童已经有能力影响成年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和对新器物的使用以及对新潮流的了解等方面。研究中发现,少年儿童对成年人影响力的大小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异,发达地区承认并接受孩子的影响的父母明显多于不发达地区。另外少年儿童对成年人影响的内容也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异。农村父母认为孩子对自己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孩子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二是处理问题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自己灵活。而城市的父母则认为影响是多方位的。少年儿童对成年人的影响改变了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关系。这意味着现代社会正向着一个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社会迈进。在这个代际关系发生新变化的社会,成年人可以用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少年儿童的情感品质,在情感的理解力、情绪控制、表达方面给少年儿童以帮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灵活的信息、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向少年儿童学习,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的。在我们所处的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少年儿童与成年人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互补性,必然使他们各自的成长轨迹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篇四: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
《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
国际巨星成龙讲述了一条幸福宣言“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邓亚萍的经历讲述幸福的另一条“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著名学者于丹作为一个老师深情讲述了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好的成长是快乐的,是健康的,从孩子的心灵到身体,都蓬蓬勃勃,而且充满自信的成长,比一个阶段性结果,标准答案式的成绩更重要!”
航天英雄杨利伟则通过自己的感受总结出幸福需要奉献,“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收获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们去贡献一份奉献,去贡献一份爱心,去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生活在幸福当中”。
法网冠军李娜在节目中通过自己经历和感受总结出幸福来自于超越,“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
成长 我要成长,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乐观 我要乐观,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 自信 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超越 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感恩 我要感恩,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每天想三个值得感激的理由。 分享 我要分享,就像生日蛋糕,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越多,快乐越多。 宽容 我要宽容,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
沟通 我要沟通,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做别人的开心果。
关爱 我要关爱,和长辈交朋友,和同伴交朋友,和动物交朋友,和自然交朋友。
赞美 我要赞美,帮助别人发现优点,也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努力 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奉献 我要奉献,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
篇五: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总结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深入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安全自护知识,帮助少年儿童掌握自救自护技能增强自护本领,营造关注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现将本年度所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以学校安全教育为中心,逐步增强少年儿童安全自护的意识和能力
1、建立健全学校少年儿童意外伤害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做到有机制、有队伍、有活动、有表彰。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我城区结合实际开展争创“平安校园”六个一活动:一是组织少先队员唱响一支“平安校园歌”, 二是创编一句“平安校园警句”, 三是参加一次“平安校园”征文活动。四是参加一次“平安校园”知识竞赛。五是参加一次“平安校园”训练营,六是举办一次“平安校园”论坛。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发展,在活动中创设育人环境,实现了法制安全教育的创新。
2、各个学校设立心理健康课,成立心语小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各个学校德育处和心理辅导教师还根据学生普遍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举办心理讲座,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乐观的学习、生活心态。
3、学校和交警、社区联合成立警民共建的平安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法制辅导员,充分发挥他们作用,利用班队会、朝会,配合学校对师生普及法律常识,开展了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
防教育讲座。同时学校专门针对家长开展了少年儿童安全防范培训,聘请律师结合现实案例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提供了指导。利用警民共建的平安学校开展平安教育活动。
(二)切实加强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帮助社区少年儿童和家长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护技能
1、积极创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社区。各级少先队组织结合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推进,联合民政、公安等部门,在条件成熟的城市社区积极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亲子游戏等方式,面向学生和家长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帮助社区少年儿童和家长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护技能,引导社区各相关单位更加重视和支持少年儿童安全教育。
2、深入开展平安自护和谐主题活动。以“平安校园”六个一活动作为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安全自护知识的一个基本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创设特色教育。 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平安使者”向学校、社区发放安全知识问卷,并对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进行抽奖奖励。积极推进“平安自护营”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安全应急演习、模拟情景训练和各种自救自护类游戏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快乐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把安全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能力和技巧。
(三)努力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
1、加强指导,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强化学校管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做好中小学校园安全培训工作。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管理薄弱学校的“送培下乡”活动,使培训覆盖全区。使全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均接受一次校园安全培训。
2、积极发挥优秀家长学校的优势,每年开办两期家长学校,成
立家长委员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家校配合的重要意义,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了解学生校外表现,积极探索家校配合的最佳途径,追求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社会、家庭共建安全管理网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中我们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一是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从活动形式来看,我们只注重在学校内部宣传,社会群众参与度不高。二是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度不高,安全教育成果不明显。
五、对2011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的初步思考
(一)以“平安校园”六个一活动为主要载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宣传安全知识。要赋予平安校园”六个一更加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主要载体,引导少年儿童一方面自己学习安全自护知识,另一方面成为安全知识的“小小宣传员”和安全行为的“小小监督员”。结合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建设,积极探索有效推进社区少年儿童安全教育活动的有效模式
(二)突出少先队特色。“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少先队的主题教育活动,把这项工作与体验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和社区少先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实践育人和组织育人的功能,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为活动出谋划策,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自护知识,提高自护能力。
(三)充分做好活动宣传,推出典型,营造强大的宣传攻势;依靠社会资源,共同解决一些少年儿童关心的问题,为开展好这项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的系列活动,进一步联合有关部门和各类媒体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大力宣传事迹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典型示范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要结合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注册制度的完善,
进一步进一步吸引各方人员和力量参与到活动中,参与到少年儿童安全教育中。
(四)以“示范校园”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形成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社会干预机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条件成熟的单位建立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社会干预机制,明确要求参评“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的单位,必须有成形的应急预案。借助各类媒体,适时举行“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社会干预机制高峰论坛”和“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应急预案”评选展示活动,使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安全预防意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
(五)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少年儿童的力量,让他们为活动出谋划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护自救活动,让少年儿童在体验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内容深入浅出,具体生动,具有实效。加强对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周边环境的治理。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和社区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校园暴力和危害师生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氛围,优化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