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6:48 字数作文
篇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中“渠”字意义探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中“渠”字意义探究
作者:陈粮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5期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对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这一句诗的“渠”字注解为“它,方塘。”笔者认为这一解释值得商榷。
“渠”字作为人称代词始见于《三国志》:“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它是由“其”字发展而来。到了唐代,“渠”字大量出现,表示“他或她”。如:
(1)师曰,子见甚道理,便道渠无彼往。(唐《洞山语录》)
(2)渠若向西行,我便东边走。(唐《寒山诗》)
(3)对云:“渠亦不道今日是。”(唐《祖堂集》)
(4)若道人心变,从渠照胆看。(唐《游仙窟》)
尽管到了宋代,“他”在口语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渠”字在这一时期,仍然是很重要的人称代词,有诗为证:
(5)为其师不达道,只将知见教渠。(宋《禅林僧宝传卷第一十二》)
(6)渠方寄家齐安,时得与之相见也。(宋《东坡文集》)
(7)至今心胆为渠狂。(宋《西江月》)
(8)林外桔槔闲挂,省渠多少心情。(宋《清平乐》)
到了现代,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再用“渠”作第三人称代词,但在有些方言当中,“渠”字仍然在使用,广东话、客家话里都含有“渠”。我们可以发现,“渠”自古以来就只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并不指代物。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哲理诗,其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渠”应该被认为是第三人称。查阅语料库,其中包含“问渠”二字的语料在唐代出现1例,宋代9例,明代1例。现举若干例子如下:
(9)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唐《千松岭》)
(10)青镜里,数丝点鬓,问渠何事忘归。(宋《汉宫春》)
(11)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宋《咏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12)问渠何事归来早,白首糟糠不下堂。(明《南濠诗话》)
以上诗句当中,“问渠”都作“问他”讲。“问渠那得清如许”中“渠”字指代“他”还是“它”呢,我们应该联系上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景象,方塘如此清澈,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诗人不禁发问,那问谁呢?问方塘可,问方塘的主人也可。但这时,我们该注意到诗歌的题目《观书有感》,这首诗写自朱熹读书有所感有所悟之时,因此他不可能真正置身于方塘之畔,也不可能遇见方塘的主人。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确是问方塘,但“渠”字一直都是人称代词,并不指示事物。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方塘人格化,诗人与之进行了如下的对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来活水来。”拟人手法的应用在诗歌中非常常见,如:
(13)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唐《故乡杏花》)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宋《水调歌头》)
在这些句子中,大自然成为诗人谈话的对象,借助于诗人的笔,“花枝、苍天”都具有“人格”。因此笔者认为,“渠”应该解释为:“第三人称代词,他;这里代指方塘。”才合适。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
[2]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学林出版社,1985.
编辑 薄跃华
篇二:“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设“问”
葫芦岛市化工中学 才莉国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三个方内涵:“问什么”和“怎样问” 以及“何时问”,对于提高我们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 “问什么”
首先,要知道如何从材料中挖掘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研读材料的自身素质是挖掘高质量问题的前提。问题从材料中来,问题质量的高与低关键在于对材料钻研力度的深不深,追求高质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材料时做到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细读课文的习惯。准确把握住课文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正确地领悟到课文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二是要有类读课文的耐心。注重挖掘与已学课文的联系,同一种写作特点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篇课文,如抒情散文《小石潭记》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法:先写水声“如鸣佩环”,水色“水尤清冽”侧面烘托石潭,再正面描写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突出石潭的“石”;耐心回顾以前学过的类似写法,如七年级上册《春》,写“春花图”,其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烘托花儿的繁茂、鲜艳和香甜;类读课文要舍得花工夫,收到的是“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之效;三是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把课文读懂、吃透。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才有可能找出课文中的问题点。
其次,要挖掘材料中问题的支撑点。那么,如何找出课文中的问题点呢?一般而言,抓住“五点十处”就可以了。“五点”: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 1
思维点。“十处”:变化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规律处,重复处,含蓄处,细节处,最佳处,文眼处。其中“规律处”要联系已学过的知识点来理解,将提问后理解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词语方面如“限制性词语”、“强调性词语”、“修饰性词语”;句子方面像使用比喻、拟人等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品味语言时,把握以上规律性的技巧是一种解题思路。
第三、课堂提问的分类。一节课,知能训练的量比较大且轻重不一,由此将提问分为六类: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和运用性提问。
1.回忆性提问。常见提问内容有:作者,朝代,选自何处,修辞,文体知识,重点词义,实词,虚词等,其特点是答案具体。如:文章主人公是谁?回忆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理解性提问。通过提问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文章比较长,材料比较零散,我注重抓住:文中都有哪些句子带有“还”字?这些句子都体现了什么?把全文的材料整理出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理解,易于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性提问。阅读理解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分析字词句段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提问时力图找出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纽带——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分析提问的效果才会明显。我在上《范进中举》一课时,为了使人物更加鲜明地展示出来,我们设计了这样提问:谁能先说说要想使人物更鲜活地展示出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回答是泛泛的常识性的五方面后,我又问:“读完一遍课文后,你们记住胡屠夫的哪些细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地把拳头舒过来”。)这...
一系列动词有什么好处?学生很快掌握了人物自私自利、贪婪、趋炎附势市侩形象。
2
4.综合性提问。综合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只有综合才能把握中心,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问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入手:(1)从内容入手,主要有从解题入手,从分析背景入手,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从分析主体事件入手,从思路脉络入手等等;(2)从结构入手;(3)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入手:如从分析抒情议论入手,分析对比映衬入手,分析折射暗示等。
5.评价性提问。评价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如肯定与否定思维,递进与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多侧面思维等,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的见解。评价性提问主要有评价内容,评价语言,评价结构,评价观点,评价表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等等。如在学习《期行》一文时,我问:“文中出现的人物----七岁的元方‵入门而不顾′的行为,你该如何评价?学生或肯是或否定,只要有理有据即可,帮助学习提高分析、评价是非的能力,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的一大重要课题训练。
6.运用性提问。这种提问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把解决此问题的知识、方法、思路用于解决彼问题,并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知识间的迁移。例:品味下列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语文版)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将春风赋予了人的灵性,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朱自清《春》)
(2)(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眨的。(朱自清《春》)
(3)那点落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
(4)(小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这几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将 赋予了人的灵性,表现了作者对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 怎样问
3
“一句话百样说”,这里有个怎样说的艺术问题。“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阅读教学中的设疑,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设疑,必须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为学生喜闻乐答。原则上要做到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留有一定思考时间,把握时间,诱发引导,注意层次,因人而异。
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是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来决定的,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灌输和说教,而是巧妙提问,点拨思路,讲授方法,训练技巧,挖掘学生潜能。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潜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问技巧丰富多样,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这里列举几种提问技巧:
1.重问与轻问。提问有难易、轻重之别,《学记》说“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这说明重问与轻问的重要性。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要集中火力,连环问、套问、反复问,以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轻问是对教学中一些非关键的问题,教师对其稍作发问,不必细究。
创设问题情境,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迫切需要是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的能动“对流”良好开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上毕淑敏的《一厘米》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日,我带着小孩取公园玩,发现有些人围在门口,我出于好奇,凑了过去,看现公园管理员和一位母亲模样的人在争执:一个说小孩身高已到了买票的高度,一个说没到,比规定的身高还差一厘米。你们说这个 4
问题该如何解决?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自己见解,我自然引出本文的学习。
2.正问与反问。正问与反问可以促进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顺向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强化行为动机,深化主题,打动学生的心灵。
明确教学重点,开启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孔乙己》一课中“大约的确死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我紧紧的围绕本文重点,进行反方向提问:孔乙己是被什么吃掉了?有的说社会制度;有的说丁举人;有的说旁观者;更有的说是他自己。这一问题帮助了学生以点及面-----的确,孔乙己被社会的毒网,身边麻木的人群织的针网,自己织的心网死死地缠住,欲生不能。
3.直问与曲问。所谓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我模仿一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一上课便开门见山地问“孔乙己是谁的名字?大家试说说?”大多数学生被老师的这种曲问有些回不过神:“什么?孔乙己就是孔乙己的名字呗!”一下子便陷入了沉思接着一些同学似乎清醒过来说:“孔乙己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绰号。”就在这时老师满意地点头说:“是啊!可见孔乙己是命运。”这里,曲问为老师讲授课文,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曲问就是拐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沿着这条曲径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层。
4.追问与联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迫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追问常常表现为一张一弛,使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注意提问的启发性,穷根究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篇三: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数字化教学资源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几点看法,以期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数字化教学资源 运用
很长时间以来,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阻碍了语言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偏重讲授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这样学生极易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以及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这种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更不适应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因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存在英语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实践中发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进行单向传播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它具有更多的直观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很好地地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传播渠道,更新了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我们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置身于数字化教学资源下的教学环境时,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期待和自信,把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认知工具,以较高的热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得到保证。现在本人就英语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调查表明:兴趣比智力因素对学习成功与否的影响更大些。
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而智力占15%。根据心理学原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字化教学资源进入课堂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提高,而且可以利用它将图像、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集为一体的特点,从不同的感官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听觉、视觉效果的帮助下,学生就会对课堂学习形成较高的记忆效率,就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赞可夫曾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二、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往往只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如果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就能明显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量,把学生从单调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一些教学内容存在一知半解、晦涩难懂的情况,这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中的视频或图片能辅助学生理解,这比教师就某个疑难点反复强调的作用强多了。在课堂上,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教学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引导师生间的交流活动以及、生间的讨论交流,课堂上传递的知识信息量大,密度较高,同时课堂学习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英语知识的习得与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三、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平时观察到的事物,联想到的工作、学习、生活情景,思维活动的结果,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英语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英语交流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变抽象为形象,变文字为声音、图画,增加语言信息的刺激,引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开拓视野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比如在:译林英语4A unit 6 At a snack bar一课中要求学生掌握购物的口头表达。但是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和物品的限制,学生很难能进入状态。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把课件教学情景设计到一个小卖部里,让学生模拟营业员和顾客进行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下,对各自的角色意识和表达的句型印象深刻、思维非常活跃、表达积极,这样既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大大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学的过程,有着较大的优势。例如:在学习4A 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课时,我先把事先自行拍摄的学校操场的一组图片通过幻灯机展示给学生,然后把收集来的运动员运动时的视频素材一一呈现出现,学生对这一些图片和视频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于是我及时地在屏幕上打了这样几个问题:Can you play basketball as well as Yaoming? What can you do ? What sports do you like?
Who can …very well in your class?这些问题与同学们自身日常体育活动相关,所以讨论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不乏比较深刻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使学生的思维扩散,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虽然不是英语课堂的主要任务,但作为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侧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影片和教学光碟,让学生看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一方面,学生在观看影像资料中学习语言知识,同时加深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受到影像资料中的优秀人物的影响、感化,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教育,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
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过分依赖数字化教学资源,而忽视课堂教学的精心组织,就违背了数字化教学的宗旨,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只顾看热闹,走马观花,而忽视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发挥不出数字化教学的优势,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很差。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在改革英语课堂教学的进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借助信息技术做一些改变与尝试,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有
效地进行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泉活水来。”总之,只要我们用心,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与摸索下,小变化也会有大收获!
篇四:“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
作者:杨李方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4年第12期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由此可见,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常用方式。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讲究课堂提问艺术,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精神,同时还可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反馈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分层设计,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应该根据学情,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全体。即让后进生“吃得着”,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我们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个很郁闷的问题,无论我们的课上得多精彩,我们有多投入,总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作,心不在焉……如果教师善于通过精心设问,把每一个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并且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喜悦的脑力劳动中去,上述情况肯定会大有好转。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设问的时候,更应该要考虑基础较差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更差,从而导致学习上更容易掉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让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渠)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如果能够吸引后进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完成课标要求、保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成绩大有裨益。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自豪感,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缺少这种氛围,教师再精心的设问也会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很难想象,在一种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中,能真正做到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三)围绕中心,有的放矢
教师设问的中心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课标的要求,也就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要达到什么能力层次,形成什么认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第二就是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学习状况等。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由于初中生年纪小,往往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所回答的答案不是教师预想的结果,甚至有时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是荒唐可笑的问题,偏离教学的路线。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出现这种情况后,教师一定要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同时,用自己的智慧,加以引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深挖教材,深入地了解和信任我们的学生。总之,只有紧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的设问才是积极有效的。而空泛的、偏离内容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必将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和教学目标的流失。
(四)利用情境,设置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可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授《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课时,我将课本的第二目“衣食住行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进行整合,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如果你穿越到唐朝,成为京城长安的一个富家子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你与好友约定,到龙门客栈相见,共商备考对策。请问:(1)你应该如何穿着才不显得老土?(2)在客栈你能吃到哪些美食?(3)朋友相见能喝到哪些流行的饮品?(4)哪些人有资格跟你共同竞争,参加科举?(5)你们能欣赏或参加哪些娱乐活动?(6)如果你的妹妹要求与你一同前往,希望出去见见世面,她的要求是否会遭到人们的非议?(7)她如何打扮才能体现自己是一个“潮人”?(8)她能参加哪些流行的体育活动?
(9)你们如何出行比较便捷和充满情趣?(10)以上这些,体现了唐朝人的什么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
三、课堂设问的几个阶段
(一)开门见山,导入设疑,激发兴趣
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突出优势在于它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教师应该利用这个优势,利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引导设疑,新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整节课的效率。如讲授《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时,教师可导入设问:“人从哪里来?死后将到哪里去?(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其实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在思考这一问题。关于人类的
起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哪些?(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等)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生命或人类起源的说法?(外星人创造生命说)其实,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今天比较获得大家认可的科学的解释是进化论,也就是认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中华大地上生活着哪些远古人类,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如何呢?”
(二)讲中设疑,层层推进
即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设置问题,通过问题的紧密衔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完成新课的学习。比如,在讲授“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自学:(1)匈奴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2)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如何?(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提示:两种关系,分别用一个字概括)(3)这两种关系,分别有哪些具体的表现?(4)汉高祖和汉元帝对匈奴的政策有何相同点?结果有何异同?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5)你认为中原王朝之间维持哪种关系更为有利?为什么?(6)你认为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三)小结设疑,承上启下
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暗示新课,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如《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重点是商鞅变法。教师可以这样总结:“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国掀起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其中最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有何影响?(秦国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那又是谁领导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为巩固江山社稷他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评价他的功过是非?这是我们下一单元要讲的内容。”这样不但总结深化了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也为下一单元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埋下了伏笔。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实际,在合适的时机精心设疑,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张翼翔)
篇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引进教育家办学纪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早在2004年便引进专家治校,积极探索教育家办学的新路子。学校董事会怀抱创办高水平国际化民办大学的雄心壮志,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博大宽广的胸怀,先后引进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洪先本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教授,原电子工业部44研究所所长杨家德研究员,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姚木远教授,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戴伟教授等知名专家担任校长。这些久负盛名的教育家来到科创,带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促进了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不断发展壮大。 战略引领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要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让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懂得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能够按教育规律办学,是办好大学的关键。正如英国杰出的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曾经指出的那样: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创办伊始,就严格遵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斥巨资收购原电子工业部44研究所旧址;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学校更名为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申办高职,成为重庆市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每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都凝聚着学校董事会和教育家们的远见卓识。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用实践证明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二十年时间,科创学院走出了一条民办教育发展的康庄大道,从名不见经传的培训中心发展到有一万多名在校生,享誉社会的高职学院,就如小溪,流过砾石,跨过险滩,不断壮大,一往无前,终成大江大河,浩浩汤汤汇入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折射出民办教育的炫目光芒。
价值引领 承担起民办教育的社会责任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科创学院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09年3月,时任校长邱玉辉教授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强调:“所有党员,只有一个《党章》;无论公办民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上,都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办!”2012年3月,校长戴伟教授在全校中层干部会议上说:“科创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帮助学生实现了梦想,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实现了民办教育的拳拳报国之心”。他对学校的公益性质,办学目的,社会责任等进行了深入阐释,极大地鼓舞了全校教职工的士气。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董事会和校领导班子全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满意的学校。从2009年11月起,学校用两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师生满意工程”活动,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2010年起,“满意工程”转入常态化,并作为学校行政部门和二级院系年终考评的共性目标。2011年,学校设立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精简办事流程,得到全校学生好评,受到上级领导肯定。同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学校建立 “校领导接待日”制度,校领导与学生每月进行面对面交流,解决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2013年7月至12月,科创学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贴近实际,对学校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路线观念,工作作风得到极大改进。
近五年来,全校师生对学校综合管理服务的满意率逐年上升,截止2013年12月,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率超过96%。
规范引领 创办高水平民办大学
2012年起,戴伟教授和姚木远教授到校分别担任校长和党委书记,学校乘着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东风,开启了新一轮的内涵发展之路,将2012年确定为规范办学年,2013年确定为评估建设年,2014年确定为评估整改年。一年一个主题,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走质量发展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聘请具有行业企业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业务骨干充实专兼职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把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师资培训、教科研工作作为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抓手,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相对稳定、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专兼职结合的教育家队伍。
学校把教改科研工作作为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一系列教改科研管理制度及相关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科研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2013年10月,《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学报》正式创刊,校长戴伟教授任编辑部主任,党委书记姚木远教授任编辑部副主任兼主编。
学院在市教委人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教师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审创造条件;修建教职工福利公寓,教职工安居乐业;兴办幼儿园,解决教师幼儿入园问题;设立覆盖面超过70%的旅游奖,对扎根科创的优秀教职工颁发火炬奖和金银烛奖。2013年12月,在建校20周年庆典大会上,学校还对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矢志不渝扎根科创的教师颁发“科创功臣奖”“突出贡献奖”和“科创模范奖”。这一系列措施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扎根科创,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走精细发展之路。科创学院正确处理规模、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几经探索,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自考助学和短期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为广大高中毕业生和社会有志于学的青年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机会,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上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不断增加投入,切实保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和日常教学需求。2012年2月,学校设立教学质量管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9月,科创学院领导班子在校长戴伟教授,党委书记姚木远教授的带领下,前往10余个校企合作单位考察,了解学生就业实习情况,听取校企合作中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以改进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感动了合作企业的领导,感动了实习学生和毕业校友,促进了校企之间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走创新发展之路。2003年,学校董事长何济在全国率先提出“3+1”人才培养模式:科创学院的毕业生,必须素质、技能和专业三个方面都合格,才符合毕业条件,才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这就是“3”。为了在就业市场竞争中使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学校对学生进行再打造、再包装、再提升、再强化,在合格毕业条件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接受拓展技能培训教育,这就是“1”。“3+1”就是素质、技能和专业再加上拓展技能。2010年,“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被列入重庆市级重点科研课题。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来校视察工作时,对该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生多证”“一专多能”,为科创学院的毕业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科创学院毕业生中约有80%以上的获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双证书”,还有10%的学生考取了“多证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院和毕业生的平均满意度均达到90%,毕业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率也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98.91%。目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在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13年底,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以优良的成绩通过国家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科创学院办学定位准确,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加大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成效明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重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保障系统初步形成;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标志着学校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管理引领 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中寻找人才培养的平衡点
大学是一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有机体”,如果抛弃了教育规律,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保证,办学水平不会得到提高;如果抛弃了市场规律,学校的毕业生将会面临身怀“屠龙之技”的困窘局面,教学工作也成了纸上谈兵。
学校董事会和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中寻找平衡点,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符合市场要求的毕业生,才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唯一出路。学校一方面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尊重教育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注重市场导向,紧密结合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科研教改,重视素质教育,抓好就业工作,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中寻找人才培养的平衡点。
科创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工作,积极开展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瞄准职业岗位群和相应的职业技术领域,以工科专业为主,建立了五大专业群;注重实践教学改革,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将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断优化技能型人才培育环境,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康心理素质和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文化引领 润物无声孕育桃李芬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科创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理念,硬件建设、环境美化、文体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进一步建设和谐、和睦、和美的校园环境,增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2013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戴伟教授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科创特色文化逐步彰显。
以高尚精神塑造人。科创学院在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孕育出了“忠诚科创、乐于奉献、负重前行、敢为人先”的科创精神,凝练出“育社会精英、建千秋功业”的办学宗旨和“育人育德,尚知尚能”的办学理念,培养出“修身 强体 博学 感恩”的校训,“和谐共济 博爱进取”的校风,“言传身教 兼容并包”的教风和“勤学善思 知行合一”的学风,树立了“学历+能力 做人更重要”的育人理念和“以事业聚英才,以管理求质量,用文化凝人心,用责任创业绩”的管理理念。
校长戴伟教授亲自牵头,对学校的办学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通过20部《科创学子成长成才纪实》专题片,《科创学院报》专题报道,“教师之星”评选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宣传。科创精神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和育人氛围,是科创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特色文化影响人。2013年4月,校长戴伟教授作题为《关于科创学院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的讲座,向全校干部教师阐释科创校园文化,强调“要把科创学院成功办学,同何济董事长坚韧不拔的毅力、献身教育的信念、以人为本的思路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结合起来,同全体科创人同心同德、团结一心、共谋发展、进取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同全校学生青春飞扬、努力学习、勤于实践、追求进步的精神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内聚力,以凝聚人心,带来人气,鼓舞士气,把科创学院带往胜利的彼岸。这是科创精神,是科创的校园文化,是科创人的精神家园,是科创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的健康基因。”科创学院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上了新台阶。
学校通过文化墙、读书长廊、实验室文化等加大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和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汇编管理制度,优化岗位流程,实行部门目标责管理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
现在的科创,校园四季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白鸽飞翔;香樟树林荫下的读书长廊,荷花池畔的梅香园休闲长廊呈现出一派读书学习的“世外桃源”风光;实验、实训室融入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元素,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让学生在实验实训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职业教育理念;图书馆和教学楼的走廊上,不经意的抬头就能看见传世名画,广播站的电波里,每天定时介绍中西方经典乐曲,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润物无声”中得到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家们犹如“源头活水”,在他们的浸润下,科创学院正在建设“美丽科创、和谐科创、质量科创、信誉科创”,正在向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民办大学的目标奋进。科创学院一定会为永川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为永川、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