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民素养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28:16 字数作文
篇一:中国国民素质感想
纪苏恒
LKADU1-01
2014年3月17日
方老师
中国国民素质报告感想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08年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可我不由地想问:经济发展了,国民素质提高了吗?2013年联合国发表的各国国民素质排行中中国国民素质为倒数第二。国民素质问题成了压在中国人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 2013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奖。这本是一件为国增光的好事,可是从这件事上,便可以看出,我们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刚发布不久,来莫言旧居旅游的人就把门槛踏平了。不光踏平了门槛,还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树苗。一个后来者没东西拔了,只好扯了一把旧居墙外的树叶:“让儿子沾沾文曲星莫言的光,保佑儿子明年考上北大。”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激进,成功全在个人的勤奋和拼搏,与别人何干?从此事件中,便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素质如何。
对于国民素质提高的方法,首先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好的、正常的教育环境。现在国内家长给老师送礼之风盛行,学生除了正常的上学之外,周末还要不停地接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我觉得教育不应是无休止功利化的扩招和表面的素质教育,这表现在学生不停地呆板做作业,知道正确的有素质的行为是怎样的,但却不知道用行动表现出来,脱离现实的教育让学生除了写作业之外什么都不会,也不懂得体谅大人的辛苦,只知享乐,自私自利。在武汉晚报上看到过这么一篇新闻,一大学新生在交完学费后威胁父母说不买iPhone 4S就不读书了。还有许多类似的报导让我感受到现在教育的缺陷,孩子们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攀比心严重,道德观念淡漠!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们融入到社会中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精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真正的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仅仅是看分数就评断某个孩子的未来。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人民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历练!
除了,再来看看我们的社会。只要仔细的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不难发现,塑料袋满天飞,路上行人满嘴脏话等没素质的行为。还有因为工业污染而导致的雾霾,这都是令人愤怒的!在中国生活了16年,我并不是说我的素质有多高,我也曾干过不少“坏事”。但我现在尽量提高我的素质。在国内假如每次买完东西,卖家给剩余的零钱时,接过手,我都会说一声谢谢。那人一愣,笑了,我的心也笑了。大海是由小溪汇聚而成的,我们正是要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每个中国人都代表着中国人的“脸”,我们要承担起对社会和自身的责任,让中国的国民素质提高上去,让中国的“脸”亮起来,那我们的“脸”也会出奇的美丽!
篇二:我眼里中国人的国民素质
我眼里中国人的国民素质
在学校里,几乎每一天都可以听到老师提到关于素质这个词语,语文老师要培养我们的人文素质,数学老师要培养我们的科学素质,政治老师要培养我们的道德素质,音乐、美术老师培养我们的审美素质,体育老师要培养我们的身体素质....我想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国民素质吧.这样看来,我们的老师们可谓用心良苦,他们真正是在"传道 、授业、解惑也".
一、关于国民素质的内涵和意义
说起"国民素质",不禁想起那一群围观同胞被日军枪毙的鲁迅同龄人。当然,百年奋争之后,我们不再是任列强蹂躏的民族了。不过,山雨欲来的全球化竞争依然有一种你死我活的味道,谈国民素质总是免不了一种忧患意识。
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没有国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己确立了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能否通过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民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已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毋庸置疑,国民素质、国民教育、分数、能力这些基本范畴的确是有联系的。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涵盖了所有这些范畴。鲁迅这样描述日本同学歧视华人的心理;"中国是弱国,所
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引自《滕野先生》〉今天,我们已是有着辉煌成就的发展中国家。只是,分数和能力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困绕着我们的教育界,也是我们作为学生终日追求的,它影响到我们的继续进步。
让我们先从素质说起。 《管子·水地》里有:“......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对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非得失之质素也。”
这里,作者以 “准”、“素”、“淡”为例,论证水是万物不可或缺、无所不在的基本成份。那么,"素质"指的就是所有颜色的共同基本成份。稍加引申," 素质教育"指的应当是通过教育提高或增进受教育者的某些"基本东西"。
到底什么是"基本东西"呢?
一方面,相对于无限丰富的实际生活,教育总是有限的,总是针对基本东西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教育莫不是关于素质的,因而"素质教育"有点同语反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最"基本"的“质”莫过于他们的先天天赋了,而后天教育是无法提高先天天赋的,后天教育只是给天赋以发展的机会。所有好的教育又莫不如此。《自知录.教官》说“???师范如此,虽有英才美质,何由而成?”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一个人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无可选择地受到前人所创造和保留下来的知识、习
俗、方法、技能,以及行为方式的熏陶和教化。正如怀特所说:"每个人都降生于先于他而存在的文化环境之中。当他一来到世界,文化就统治了他,随着他的成长,文化赋予他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总之,是文化向他提供作为人类一员的行为方式和内容."但是,这种对文化的接受并非是完全被动的,他还要消化、扬弃和创造;又把经过改造、丰富和发展了的文化,传授给下一代。无论是接受的过程,还是消化、扬弃和创造的过程,都依赖于教育。因此,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直接取决于教育:而国民素质的种种缺陷,又都可以直拨追溯到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学校教育,还包括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学龄青少年教育,还包括了成人教育:不仅仅指的是耳提面命的有形教育,还包括了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
二、关于目前国民素质的现状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最近有一个谈话,他说:“我们在很多方面越来越受制于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这样一个国情,8000多万的文盲。还有半文盲、电脑盲、科技盲和功能性文盲等等,几亿之众!所以我们只能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大大地摊薄了我们的经济收益率,而且不断地加大我们的经济成本。”他还说:"人力资本跟物力资本、金融资本一个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即使不生产,它依然在消费。不是先进生产力,就是落后生产力,甚至是破坏力"。
看到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国家目前国民素质的整体情况了。我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知道:在明朝以前,我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国民素质也比西方高。明朝中叶以后,我们在经济上落后了,所以国民素质也掉了下来。行至今天,国民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具有高素质的人们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拼搏着:也可以看到为数不少的文盲为生计发愁,而且还不断的有新文盲产生:还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当然的也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诚信.....那么我们青少年一代要做什么样的人,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国家的栋梁,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三、关于国民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什么是国民素质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与爱国观,因此我们也叫做爱国成才教育。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
2005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是未成年人,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认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而我们的学校就承担着教育未成年人的重任,所以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道理就显而易见了。
《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中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国民素质教育的意义"。
篇三:2015公务员考试文化类主题范文赏析:提高国民素质
2015公务员考试政治类主题范文赏析:服务型政府
【范文主题】
提高国民素质
【背景材料】
旅游文明行为是公民道德素质的具体表现,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对于提高公民总体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维护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公民在旅游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例如:乱扔纸屑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讲粗话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文明形象,由此可见,国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习题示例】
根据背景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文字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道之以德 律之以规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但与我国礼仪之邦和大国地位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几乎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损害了国家形象。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成为一项迫切而持久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纠正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国人在国内外公共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陋习,仅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强制矫正,或是单纯采取正面的宣传教育都是不够的。要从根
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并重,按照“道之以德,律之以规”的思路,在提高国民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强化社会的外部约束。
首先,要在全社会持久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明礼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制定与当前社会条件和群众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国民文明素质标准,使全体国民牢固树立以举止文明为荣、以不文明为耻的意识,自觉按照荣辱观要求规范自身的言行。要完善国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制定市民文明公约、行为准则,编写国民素质读本,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加强市民文明学校和农村文明大院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文明礼仪、文明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培训教育,普及公共文明知识,打牢国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思想认识基础和道德基础。
同时,要严格监督和规范国民的公共文明行为。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载体。以未成年人和在职人员为重点,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为平台,结合不同系统和单位的特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监督社会成员公共文明行为,宣传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既使被监督者的不文明行为得到纠正,又使活动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自身的文明素质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交警、城管、市政、旅游和文明办等有关单位要加强执法,对市民的不文明行为认真检查、严格纠正,对违反法律或规章的,不仅要批评教育,还要依法处罚,加大惩戒力度。在此基础上,要使社会与政府双方的行动形成交会,将两者结合起来,政府的联合执法要吸收民间组织或志愿者参加,社会的自发行动要与政府执法相互配合,从而形成监督制约国民行为的长效机制,保证国民文明素质持续提高。
通过官民携手互动,在全体国民的共同参与下,国民告别不文明行为,走向与和谐社会和全球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公民,一定指日可待。
【中公精讲】
[点睛论点]
文章将“道之以德,律之以规”作为文章中心论点,引用恰当,符合题目要求,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结合不文明行为,从“德”和“规”两个角度,论述如何提高国民文明素质,紧扣中心论点,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文章点评]
本题是自选角度的半命题作文,特点在于给出了副标题,指出了文章的论述对象——“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申论文章的角度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是具体、单方面的。从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具体情况看,应着眼全面,提出全面到位的观点。拟主标题就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对策观点入手,如写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文明风尚,树立大国形象”、“教育引导与管理规范并重”、“完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等,就包含了文章对策的方向。
文章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模式,对于国民文明素质来说,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从点上的个别国民不文明问题引出面上的“重视国民素质对国家形象、‘软实力’的影响”,进而展开分析和论述,把议论的重点放在对策上。从“内部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和“外部方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执法严格监督、社会参与等角度拟制对策,论述结构合理有效,层次清楚,对策充实丰满,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另外,文章在内容上也比较充实,语句规范流畅,符合官方文章行文特点与申论写作要求。
[妙言隽语]
1.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
2.要从根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并重,按照“道之以德,律之以规”的思路,在提高国民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强化社会的外部约束。
3.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明礼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制定与当前社会条件和群众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国民文明素质标准,使全体国民牢固树立以举止文明为荣、以不文明为耻的意识,自觉按照荣辱观要求规范自身的言行。
篇四:公民公共素养 国家形象 时评作文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新华时评:莫忘小事小节中的文明恪守
知名景区前脱鞋泡脚,雕塑上攀爬拍照、游览时上演“全武行”、历史建筑上刻“到此一游”??近年来,旅游过程中频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引发各界关注。五一小长假是旅游出行高峰期,出游的人们应谨记:旅游中能否恪守文明底线,不仅关乎个人形象,也关乎国家形象。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旅游人数达36.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内地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市场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同时,人们也清醒地注意到旅游文明短板:旅游不文明行为易发频发,公众反响强烈;文明旅游工作逐步推进,但仍存不少薄弱环节。
“旅游大国”,尚待转向“旅游强国”;匡正风气,尤须从小事小节抓起。无论是不遵礼仪、不讲卫生,还是乱涂乱画、大声喧哗,无不影响并损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提升公民的文明旅游素养,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又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进步日益实现,“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当着力强化。
从中央文明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意见》,到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两项旅游业行业标准的发布,到被称作“黑名单”制度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应该看到,相关规章制度正在完善。执行成效如何,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文明旅游禁令免于沦为“空文”,须以严格落实为基础。这离不开及时的教育、宣传、引导工作,离不开细致的执行、监督、管理,同样离不开有效的惩处、问责、整改。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之际,相关规范、约束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变化与新需求。 文明旅游无“小事”,旅游文明重“小节”。文明旅游,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抓起,形成旅游者、旅行社、监管部门多方参与、主动参与的合力,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塑造中国游客的新风貌,建构文明旅游大国的新形象。
出境旅游者要有维护国家形象意识 《光明日报》
中国已是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9818万人,2014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破亿。国人走出国门,领略的是异域风光,展示的也是中国形象。然而近年来,中国旅游者的形象却不那么尽如人意。一则则报道国人不文明行为的新闻传回国内,勾勒出了一幅国人在境外失态的“浮世绘”:国内一演员在太平洋潜水捞出了“中华”烟盒、埃及的历史古迹上出现了汉字的“到此一游”、中国旅客在国际航班上斗殴导致飞机返航等等。这些行为,让每个看到报道的国人都感到尴尬汗颜。
一两个个体行为,聚合起来容易被人贴上群体的标签。因为个体的表现,让“中国游客”似乎成了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私人定制”的服务:有的地方竖起了中文的“请勿喧哗”标语,一些场所的工作人员用汉语喊出了“请排队”,某些酒店也划出了中国游客特定的用餐区域等。这些情形有些属于境外居民对中国游客进行类型化看待的误解,但国人更该反思的是,中国游客为何容易给人一种礼仪欠缺的直面观感?中国游客对异域风俗的漠视和对自身习惯的坚持,为何到哪都能“惊起一滩鸥鹭”? 不可否认,国人旅游文明素质的提升同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仍不相称,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的是内化于心的坚持和外化于行的践行。2013年付诸实施的旅游法,对文明旅游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如何制定更加严格、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来约束不文明行为,尚有许多工作要做。相比韩国等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出境旅游者进行礼仪培训,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出境游教育培训规划。
更关键的是,由于多数旅游行为并不触犯强制性规范,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觉自律。因此,除了普遍提高公民素养,出境旅游者更应有作为“中国形象大使”的意识和担当,要意识到“小我”之外还有一个“大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用礼貌的言行举止去收获真诚的欢迎,而不是靠一掷千金的阔气,来博取国外商家表面的喜爱。 每一个中国人在境外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国民在境外是否受人尊敬,决定着旅游商务等活动是否顺利,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
也事关国家软实力的强弱。每个出境旅游者都应该是中国形象大使,要用
“软实力”实质上是国家实力的博弈,这种博弈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许多方面和领域,包罗万象,实现方式十分丰富,但主要是通过某种思想碰撞、观念再造、价值互动、人文交流、文化消费和行为塑造来实现,最终反映为一定的国民素养水平。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国民素养是国家战略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既是国家软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软实力”的重要输出渠道。经由国民素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可望形成广泛群体对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感召和精神认同,从而完成对特定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的传播与塑造,促成境外消费者对该国产品产生广泛的兴趣和消费习惯。从历史上看,大国崛起进程中往往伴随着一次深刻的文化启蒙,随着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进程的日益深入,通过国民素养建设输出软实力,传播文化影响力,在未来全球格局中注入来自中国的人文印记和文化元素,对于中国全面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和平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国民素养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民族、社会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形成明确的国家安全心理结构、稳健的战略安全环境,从根本上抵消来自境外软实力的某种攻势,围绕国民素养建设能够生成若干富有个性的、不可复制的、规模庞大且生生不息的“小我”,由此交汇为一个民族的“大我”。有了强健的“大我”,才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对外贸易输出。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国民素养是民族传统、文明程度、文化资源交相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和急剧变化的现实之中长期确立的道德信誉、礼仪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总和,沧海桑田、大浪淘沙,来之不易。尤其是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政治影响力关系密切的包涵道德、精神、礼仪为一体的国民形象,已经成为大国崛起的新内涵。也正是从这个尺度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向全世界展示了重诺守信、不懈追求光明的华人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当代中国人热情真诚的精神面貌。政治的目的、文化的目的不是权力和财富,而是人与社会的至善至美。
近些年来,中国发展脚步之快固然令人欣喜,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负重之难更值得深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对人本身的价值塑造、人文洗礼和文化供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时代创痛。一战、二战向世人表明,沧海桑田之后,大炮和大厦都不再那么显要,拨去历史云烟,长久令人震撼的是永不熄灭的思想文化之火。文化发展不争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朴素地表达了历史运行和国家发展中的基本准则和普遍经验,就是在崭新的时代格局面前,任何国家都勿唯利是图,而应坚持与时俱进,勇于传承文明和创新发展模式,脚踏实地担当起繁荣文化、造福民生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愈加多元化的时代格局中探寻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道,在“软实力”和国民素养建设方面有所建树,尤其应当重视在实体经济和国际交往之中,软实力元素的介入程度、深度、水准和质量,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和平崛起的层次和水平。
中国的形象输在国民素质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境游在中国老百姓中流行起来,在给世界带去强大的购物、消费的同时,一些缺乏素质的行为,如不排队、大声喧哗、在风景名胜区乱刻乱画、甚至随地大小便,都令当地人反感。针对这种现象,日前,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保中心主任翟雷鸣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中国的游客在国外到处乱刻乱画、乱丢垃圾等行为,既给同胞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国家形象。他认为,“离开了中国,任何一个中国人就是中国的全部。外国人会觉得你就是中国,就代表中国。你的不文明行为,会对中国形象和国家资源带来损害。”
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这些倡议都没有错。不过,把中国人的形象归结于海外游客的行为,甚至把个人行为拔高到国家形象层面,并不合理。
这种以国家立场为发出点的诉求的重点,不在于这些缺乏素质的行为本身,而在于这些行为发生在境外。正如中国一句俗话,家丑不可外扬,在家里可以,但却万万不可被外人看到。当一件事情与外国人联系起来的时候,就变得特别敏感、重要。于是,当群众有委屈的时候,找外国人;当官方需要表扬的时候,找外国人;在境外的行为也就关乎全体中国人的面子。顺着这个思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媒体告诫国人:“这不是一个人的羞耻。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甚至于上纲上线为:“不但丢国家的脸,还丢华人文明的脸。”
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并非仅仅由几个中国游客而产生,而是源于历史的、当下的、政治的、经济的综合印象。飞速发展的经济,白宫上的喊冤,都实实在在地塑造着中国的形象。正如大英博物馆陈放着众多抢来的文化,也仍不影响英国当下的国家形象,而朝鲜哪怕没有一个出国游客,每个出国的人员都紧紧绷着国家形象的弦,但朝鲜仍然被称为“流氓国家”。显然,这并非因为其出国人员素质低下,而是因为其“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因为其国内糟糕的经济与民生状况。
更何况,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小到一个地球村,中国人在国内与国外的行为,甚至可以说并无影响力上的差别。世界看中国,并不仅仅在国境线之外看。外滩的睡衣、马路上的痰迹,早已被外媒反复报道。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游客的行为,之所以能代表中国形象,是因为这些行为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典型行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人在国内是怎么样做的,已经塑造起了中国形象的基本面。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个英国人在长城上撒尿,就不会被归结为英国人的形象,英国人在世界上公认的形象仍然是英国绅士。所以,不能简单的把国家归咎于个体,甚至海外游客。具体个人并不能为国家形象负责。
实际上,在这种归因的模式中,不经意间,历史遗留给中国人的个人与国家关系模式,重新浮现出来。在这种模式中,个人肩负国家责任,为整个国家的形象负责,不过,当国家绑定个人的时候,个人也反过来绑定了国家。
随着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在境外旅游、生活、投资,可能会遇上战争、政变、瘟疫等突发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为当地的中国公民提供帮助,当然属于一国外交的应尽之责。但是,这个责任边界到底在哪里呢?最近的事情告诉我们,中国公民对国家的期待很高,不但要安全,还要免费与舒适。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如此高的期待呢?这正是因为当国家要求公民甚多,公民自然也要求国家甚多;当国家抱怨公民的时候,公民自然也会抱怨国家。归根到底,这是不正常的公民与国家关系在境外的特殊场景下被凸显了出来:当国家绑定了公民的同时,公民也就反过来绑定了国家。
更糟糕的是,这种不正常的公民与国家相互绑定,不仅体现在对政府的过度期待,更多时候,它甚至会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
在当时的座谈会上,翟雷鸣还提到了另外一种现象,“一些中国公民在境外不知道规避风险,违反当地法律”。例如,有的广西同胞到加纳淘金不守规则,加纳官员指责中国人在祸害当地环境,引起该国打击和国际舆论炒作;在非洲,有人非法走私象牙和犀牛角;在禁酒的穆斯林国家,有人在行李里强行带酒;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太皇逝世后,有成衣厂工头撕毁其画像阻止工人怠工。最终,这些行为在当地遭到强烈反弹,被当地法律制裁。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人会求助于当地领事馆。领事保护,当然是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维护国家利益。但是,根据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领事保护,要依法行事,保护的是在法律框架内持中国护照的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不能代替当地行政和司法部门进行仲裁,不能干预其他国家的司法独立。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对于中国人在他国的非法行为,领事馆也不得不出面加以维护。虽然在国内舆论中,中国赢了,但在国际形象上,却输得很惨,代价很大。
正如翟雷鸣指出:“任何一次领事保护都会付出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这付出的是国家的外交资源,牺牲的是双边关系,甚至是众多外交官多年来在该国培育的人脉和关系。这些资源不是这些违法公民的,而是全体国民的。如果这样纵容这些不法国民,不但不能搞好双边关系,也输了国际形象。”
所以,国内舆论应该理性看待中国公民在他国的违法行为,不上升到民族的高度,依据当地法律办事。那些为获取非法利益而违反当地法律的海外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实际上,不得不维护中国公民在他国的非法行为与指责中国公民的行为损害了国家的面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正因为中国的国家关系某种程度上是国家与人民相互绑定,国家要求人民为国家形象负责,所以,人民也会要求国家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篇五:2015重庆公务员考试文化类主题范文赏析:提高国民素质
2015重庆公务员考试文化类主题范文赏析:提高国民素质
【范文主题】
提高国民素质
【背景材料】
旅游文明行为是公民道德素质的具体表现,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对于提高公民总体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维护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公民在旅游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例如:乱扔纸屑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讲粗话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文明形象,由此可见,国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习题示例】
根据背景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文字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道之以德 律之以规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但与我国礼仪之邦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