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上海市长信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37:14 作文素材
上海市长信箱作文素材

篇一:上海历任市长和书记

上海历任市长:

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时期

黄郛 浙江绍兴人 1927年7月7日--1927年8月14日

吴震修 江苏无锡人 1927年8月15日—1927年9月16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张定璠 江西南昌人 1927年9月17日--1929年3月31日

张群 四川华阳人 1929年4月1日--1932年1月6日

吴铁城 广东香山人 1932年1月7日--1937年3月31日

俞鸿钧 广东新会人 1937年4月1日--7月26日代理 7月27日-11月12日真除

日本占领时期政府市长

苏锡文 台湾人 1937年12月5日--1938年10月15日

傅筱庵 浙江镇海人 1938年10月16日--1940年10月11日遇刺身亡

苏锡文 1940年10月11日--1940年11月19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陈公博 广东南海人 1940年11月20日--1944年11月11日

吴颂皋 江苏吴县人 1944年11月12日--1945年1月14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周佛海 湖南沅陵人 1945年1月15日--1945年9月12日

中华民国光复(国民党政府)时期

钱大钧 江苏吴县人 1945年9月12日--1946年5月19日

吴国桢 湖北建始人 1946年5月20日--1949年4月30日

陈良 浙江临海人 1949年4月1日--4月30日代理

赵祖康 上海淞江人 1949年5月24日--1949年5月28日以工务局长身份代理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市长(文革前)

陈毅 四川乐至人 1949年5月28日--1958年11月

柯庆施 安徽歙县人 1958年11月--1965年4月(去世)

曹荻秋 四川资阳人 1965年11月--1967年2月

(革委会主任)(文革)

张春桥 山东巨野人 1967年2月--1976年10月

苏振华 湖南平江人 1976年10月--1979年1月

彭冲 福建漳州人 1979年1月--1980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市长(文革后)

汪道涵 安徽嘉山人 1981年4月--1985年7月

江白白 江苏扬州人 1985年7月--1988年4月

朱镕基 湖南长沙人 1988年4月--1991年4月

黄菊 浙江嘉善人 1991年4月--1995年2月

徐匡迪 浙江桐乡人 1995年2月--2001年12月

陈2鱼 浙江宁波人 2001年12月--2003年2月

韩正 浙江慈溪人 2003年2月-今

上海历任市委书记

建国前——

(注:建国前中共江苏省委设在上海市,主要负责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工作)

刘晓 湖南辰溪人 1937/6---1949/5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局书记

王尧山 江苏溧阳人 1936/12 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

黄文杰 广东兴宁人 1934/10 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

王明 安徽六安人 1931/1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李维汉 湖南长沙人 1930/9 中共江南省委书记邓中夏 湖南宜章人 1927/8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李立三 湖南醴陵人 1930/7 中共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书记陈延年 安徽怀宁人 1927/6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兼上海市委书记

徐梅坤 浙江萧山人 1922/7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陈望道 浙江义乌人 1921/11 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 王荷波 福建闽侯人 1923/9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建国后——

俞正声 浙江绍兴人 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良宇 浙江宁波人 2002/10---2006/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黄菊 浙江嘉善人 1994/9---2002/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吴邦国 安徽肥东人 1991/4~1994/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朱镕基 湖南长沙人 1989/8---1991/4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江泽民 江苏扬州人 1987/11---1989/8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芮杏文 江苏涟水人 1985/6~1987/11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国栋 江西南昌人 1980/3~1785/6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彭冲 福建漳州人 1979/1~1980/3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习近平 陕西富平人 2006/12---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张春桥 山东巨野人 1971/1---1976/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苏振华 湖南平江人 1976/10---1979/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丕显 福建上航人 1965/11---文革前夕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柯庆施 安徽歙县人 1954/10---1965/4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毅 四川乐至人 1950/1---1954/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饶漱石 江西临川人 1949/5---1950/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解放前市长简介:

黃郛(1880年-1936年),原名紹麟,字膺白,號昭甫,浙江上虞人。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春入浙江武備學堂,後留學日本,在东京振武學校與蔣介石、張群結識,參加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杭州光复、和光复南京之役。1913年7月,与陈其美在上海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輾轉赴美国。1916年护国运动起,返回上海,参加策划浙军反袁活动。袁死后,移家天津,称“闭户读书,潜心研究”,著《欧洲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欧战后之新世界》两书。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总统,受徐委托代编《欧战后之中国》一书。

1921年出国游历,在美国被聘为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任张绍曾内阁外交总长。9月出任高凌霨内阁教育总长,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军制学和北师大讲授世界政治地理。1924年9月出任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同年10月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被任命为代理内阁总理。11月3日又以代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11月24日段祺瑞再次上台,被迫辞职。寓居天津意租界。

1926年被蒋介石邀请南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上海特别市市长。后北上运动冯玉祥、阎锡山附蒋。1927年武汉七一五事变后,蒋介石下野,随同辞职。1928年1月蒋重新上台,又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1933年5月,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对日签订《塘沽协定》。1936年9月,任国民政

府委员。12月6日,因肝癌病逝上海。其妻沈亦雲,著有《亦雲回憶》。

-----------------------------------------------------------------

張群(1889年5月-1990年12月14日),字岳軍,中國四川華陽(今屬於雙流縣)人,中國國民黨元老。 早年就讀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1908年赴日本,就讀振武學堂,與蔣中正為同學,其後曾參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等。1927年起先後任兵工署長,上海特別市市長(1929-1930),上海市市長(1930-1932),湖北省政府主席。1935年12月到1937年3月,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之後歷任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1938。1-1939。12),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職位。

抗戰勝利後作為國民黨方面三個代表之一參與國共談判。1947年4月到1948年5月曾任行政院長,後任西南綏靖公署主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後至台灣,1954-1972年期間任總統府秘書長,生性奇儉,曾有意與蔣介石競選副總統,為蔣所勸退。1972年後長期擔任總統府資政。1990年12月因腎功能衰竭病逝台北,壽102歲。著有《中日關係密錄》等。

------------------------------------------------------------------------

吴铁城(1888年-1953年11月19日),中国国民党籍,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吴铁城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三乡镇平湖村,出生在江西九江(父亲吴玉田在此经商),并就读于九江同文书院。1909年经林森介绍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九江军政府总参议官。后被推举为江西省代表出席南京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参与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失败后随孙中山出走日本。入明治大学攻法律。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8月5日奉孙中山之命前往檀香山主持党务,并任华侨《自由新报》主笔,力倡反袁。

1917年回国,任孙中山军政府大元帅府参军。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后出任总统府参军。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吴铁城在香山组织地方团警支持孙中山。1923年任讨伐陈炯明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军司令、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兼警务次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

1927年6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翌年游说张学良易帜。1929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南京总理陵管理委员会委员。1931年任警察总监,1931年委员,仍兼任国府委员。1932年1月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1937年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8年冬,广州沦陷,省政府移往连县(现连州)。因战事失利,由广东籍将领李汉魂接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9年开始主持国民党港澳党务,翌年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1941年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

1947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8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1]。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至台湾,转任总统府资政。1953年在台北病逝,享年65岁。

-----------------------------------------------------------------------------------

傅筱庵(1872年-1940年),名宗耀,字筱庵,浙江鎮海人,清末民国企业家,抗日战争时期任职于汪精衛政府,被认为是漢奸。

抗戰時任汪精衛政權擔任大道市今上海市副市長。1940年10月10日晚,在家被兩代義僕朱升源以菜刀斬首,朱在铁血锄奸团掩护后逃逸无踪。

------------------------------------------------------------------------------------------- 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1946年4月12日),广东南海人,中国民国时期政治人物。

曾为中国 共 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大会中央执委。抗战开始后随汪精卫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长,是汪政府内第二号人物,亦被视为“汉奸”。汪精卫死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代主席,行政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流亡日本,最后被捕解回中国,审讯后被枪决。

陈公博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曾为广西提督,后罢官居于广州。陈于广州出生,1917年于广州法政专校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五四运动时接受各种新思潮。1920年于北大毕业,回广州后开始接受社会主义,创办了宣传新思维、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群报》。1920年陈独秀受聘到广州,与陈公博、谭平山等组成共产党广州支部。1921年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公博代表广州出席。1922年,陈与共产党关系破裂,宣布退党,并出洋到美国留学。

1925年陈公博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广州。即被国民党内左派延揽,加入国民党,并出任国立

中山大学代理校长。受廖仲恺、汪精卫的重视,先后任党部书记,国民政府广东省工农厅长。1926年国民党第二届全国大会上党选中央执行委员,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北伐开始后,作为蒋介石随员北上。宁汉分裂时支持武汉的汪精卫。   宁汉合流后到广州,联合张发奎驱走李济深,准备迎接汪主事。之后共产党发动广州**,陈公博等受各方责难,于1927年12月逃到香港。

1928年陈到上海,出版各种书刊提出改组国民党的各种主张,成为国民党内改组派的宣导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谋求和解,蒋介石及汪精卫再度合作,汪任行政院长,陈亦任国民政府民众训练部、实业部长等职。1936年2月,汪辞去行政院长,陈亦辞职。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汪精卫与日本暗中交涉谈判,于1940年3月到南京,成立其与日本合作的“国民政府”。陈公博初时对汪的投日有所保留,最后却选择追随,任南京汪政府的首任立法院长,后兼上海市长。1944年汪往日本治病,陈公博任代“国民政府”主席。汪死后,兼任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45年初,中日战事胶着,陈亦开始透过军统向重庆暗通款曲,故意包庇军统的行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陈公博宣布解散南京国民政府。最初陈还望能得到重庆接受,但最终逃亡日本,试图在当地隐姓埋名。中国政府发出对陈公博的通缉令,并在南京受降后即向日本提出引渡要求。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法保护陈公博,只能将其交出。陈被押回中国,交由军统看管。1946年4月在苏州狮子口的江苏高等法院受审,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4月12日行刑枪决,尸体葬于上海公墓。 ------------------------------------------------------------------------------------------- 周佛海(1897年-1948年2月28日),湖南沅陵人,本名周福海,為中國近代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為建黨的一大代表之一,後成為國民黨高級官員,抗日時期是汪精衛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人之一,被視為漢奸。

周佛海早年留學日本,曾經留學於第七高等學校,並且於此時接觸共產主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經於1921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以日本代表身份出席;之後回日本完成學業並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系。1924年,周佛海回國任國民黨宣傳部秘書,同年退出中國共產黨。

周佛海在寧漢分裂時支持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1926年他曾擔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祕書長兼政治部主任。蔣介石清黨後周佛海改投靠蔣介石,1927年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總教官。1929年出席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任國民黨政府訓練總監部政治訓練處處長兼總司令部訓練主任。1931年當選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任中央民眾訓練部部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佛海又出任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等職。 這段期間周佛海與汪精衛有所接觸。周佛海當時「見國際上對中國除了道義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同情以外, 沒有實際的援助,同時中國的國力,當時也趕不及日本,所以我自己對抗戰也 沒有信心」,於是與汪精衛夫婦於1938年9月投向日本。

1940年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周佛海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公博為院長。周佛海另外兼任財政部長、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儲備銀行總裁 、上海市長、上海保安司令、物資統制委員會委員長。1939年12月和1940年11月,兩次與日本簽訂賣國條約。

周佛海雖然在南京國民政府屢次出任要職,但是周佛海於其自述中都表示他本人其實是在傀儡政權的位子上全力爭取占領區人民的利益,而且他也於1943年透過戴笠、杜月笙等人連絡重慶國民政府要求「戴罪立功」。不過,後來史學家從過去淪陷區的市民回憶及從他的日記、財產記錄發現,他在成立中央儲備銀行之後,強行要求淪陷區的人民以二兌一的價錢從市民手上強行兌換重慶發行的法幣,再利用得來的法幣出外購買,從中獲利。

1945年日本投降後南京國民政府解散,周佛海曾被蔣介石任為上海行動總隊總隊長。後在輿論壓力下被捕並被判處死刑,後改無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死於南京獄中。年五十一歲。夫人楊淑慧。有一子為周幼海,共產黨員。

---------------------------------------------------------------------------------------------

吳國楨(1903年10月21日-1984年6月6日)字峙之、維周,湖北建始人。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曾任臺灣

省主席,是塑造現代台灣的關鍵人物之一,亦以公開大膽地與蔣經國激烈爭執而著稱 。

上海末代市長

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5月14日,經行政院戰後第一次例會任命,吳國楨出任上海市長[1]。吳國楨從政頗為勤勉,並且與半數以上被捕的共產黨地下人員進行談話[2]。1949年4月,吳國楨因目睹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吃空額」、「盜賣軍用汽油」等腐敗行為而對上海前景失去信心,並因身患瘧疾向時任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蔣中正提出辭職,蔣中正准假一個月,吳國楨乃於4月17日攜家屬至臺灣。一個月後,解放軍攻佔上海,於是吳國楨也就未再次返回上海任上。

篇二:上海市副市长咋多次出入私人会所

上海市副市长咋多次出入私人会所?

花玉喜

日前,经中央批准,中纪委对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经查艾宝俊欺骗组织,对抗审查;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收受礼品、礼金,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搞权色交易;多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打高尔夫球球。艾宝俊已被双开(2016年1月19日中纪委网站)。

对艾宝俊的调查结论,这位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涉及受贿以权谋私,搞权色交易。这是多少腐败高官的共同特征。艾宝俊存在欺骗组织,对抗审查问题。这显然是一部分腐败官员落马前后,一种负隅顽抗的伎俩。这只能是一种愚昧的做法,绝不能丝毫改变覆灭的命运。艾宝俊还被曝多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这一说法已涉及多少高官,也屡屡出现在媒体上,有必要认真探究。

最早被曝办理私人会所的是江苏省委原常委赵少麟之子、天津房地产开发商赵晋。赵晋在北京一处连买带装修花了1个亿建有私人高级会所,可以想象里面的豪华。这些秘密会所在舞蹈学院,电影学院艺术学院等高校招聘美貌女大学生,或一帮韩日的美貌女技师,有如赖昌星之红楼,在北京高级会所有富商宴会当众吃美女人奶。这些会所专门侍候省长、部长、银行行长等各路高官显达,以换取利益回报。当权力遭遇利益和各种诱惑,官员往往失去定力被“围猎”。

相关信息未暴露艾宝俊和天津房地产开发商赵晋有什么联系?显然,上海的富豪也不甘落后,也建有各种私人会所。或许,这些私人秘密会所最大的“亮点”,就是招聘舞蹈学院,电影学院艺术学院等高校美貌女大学生,或一些名模、演员、节目主持人,或韩、日、俄等外籍

美女。她们的年轻美貌、动人风姿、光彩照人的靓丽和性感,自然多多少腐败官员充满诱惑了。里面不知演绎多少官员丑陋的淫乱黑幕。显然,这位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也沉湎于这些高级私人会所的美女艳情中。多少腐败官员落马无不牵扯权色交易,显然,艾宝俊也未能免俗。我们的多少高官在美女面前总是那么脆弱,总是那么不堪一击!

人们想追问的是高官艾宝俊,在面对比自己年来小30岁、40岁的年轻美女时,在面对或许与他们孙女年龄差不多的美女时,她们之所以向这些年龄差异极大的老人奉献青春时,她们一定有巨大需求,甚至巨大阴谋?这些高官是否考虑到一旦爬上这些赤裸的美女身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和灵魂将被一起出卖!同时自己的一切丑态也将被曝光呢?

在面对美女时艾宝俊一定想到了这一切,只是艾宝俊们侥幸心理太强了!艾宝俊们太高估他们官商联盟的抗调查能力了,他们也太低估纪委的办案能力了!

艾宝俊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且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可见哪些豪华私人会所里的诱惑力之大!在查处艾宝俊这样的高官后,有必要彻查艾宝俊们所深深迷恋的高级私人秘密会所。或许,艾宝俊陷进去的高级私人秘密会所还会有多少腐败高官的身影。

如今艾宝俊妻子死了,在艾宝俊被带往北京的同一天,其子艾卿、其弟艾宝魁被带走调查。一个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家族,留给人们的却是苍凉背影。艾宝俊的这一结局,不知道是不是从踏进高级私人会所那一天所注定?

篇三:上海历任市长

18、俞正声 1945年4月生,浙江绍兴人,1964年11月入党,1963年8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7、习近平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

16、陈良宇1946年10月生,浙江宁波人

15、黄菊1938年9月生, 浙江嘉善人1963年5月参加工作,1956年至1963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程师。1963年至1967年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动力车间、铸钢车间技术员,厂长秘书。1967年至1977年上海中华冶金厂动力车间技术员、车间党支部副书记。1977年至1980年上海中华冶金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工程师。1980年至1982年上海市石化通用机械制造公司副经理。1982年至1983年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1983年至1984年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工业工作党委书记。1984年至1985年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秘书长。1985年至1986年上海市委副书记。1986年至199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1年至1994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1994年至1995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1995年至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200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2007年6月2日2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6月5日,黄菊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四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陈云分别给吴邦国和黄菊书赠条幅,引用唐代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山丹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4、吴邦国安徽肥东人,黄菊比起同样出自上海、1983年一同进入上海市委常委、1985年一同成为上海市委副书记、1985年又一同在十六大上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吴邦国大3岁,两人均是清华大学六十年代的毕业生。

13、朱镕基湖南长沙人,1989年6月江泽民升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接替江泽民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

以及分别担任朱镕基党政副手的黄菊、吴邦国和陈至立均是中央候补委员。海外评价所谓“上海帮”时,从来也没有把朱镕基算在其中,只是把曾庆红、吴邦国和黄菊认定为“上海帮”的代表成员。

12、江泽民江苏省扬州市人,胡耀邦与赵紫阳的先后上台均是邓小平力主,那么无论是当年的江泽民入主中南海,还是后来的朱镕基奉调进京主管全国经济工作,陈云在其决定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绝不亚于邓小平。

11、芮杏文江苏涟水人,1985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按照中央书记处的安排,赶在即将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之前对市委和市府领导班子再次进行重大调整,时任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市委书记兼市长汪道涵一共退居二线,由中央派去的芮杏文任市委书记(自此取消“第一书记”称谓),江泽民任市委副书记兼市长。

10、陈国栋江西南昌,上海市委、市府的相关内部参阅资料必须特别送交陈云一份,是从八十年代初期陈国栋担任市委第一书记后即定下的规矩,一直坚持到陈云去世为止从未间断。

9、陈云是从上海起家的,所以他几乎年年要去上海,处心积虑地在上海培植他的亲信,陈国栋就是他在上海的主要代理人。现在上海当权的吴邦国、菊等人,都是陈国栋在上海主政时提拔起来的,九三年十月的中共十四大之前,陈国栋还担任著上海顾问委员会主任,一直保持著他的政治影响力。

8、彭 冲福建漳州人

7、夏征农江西丰城人

6、苏振华湖南平江人

5、张春桥山东巨野

4、陈丕显福建省上杭县人

3、柯庆施安徽省歙县人

2、陈 毅1949.5—1958.11,1901-1972,四川乐至

1、饶漱石1949.7—1950.3,1903—1975,江西临川

篇四:上海话怎么了

上海话怎么了

就如白话文被认为起自汉代,语言如水,千年流转。对沪语危机,专家观点是:可渐变,不断代

发布者:mao小苗 时间:2012-08-16 07:08:15 来源:解放牛网 解放日报

7月28日和8月4日,《上海话·上海情》——上海话大奖赛预赛和初赛分别在长宁民族文化中心和西郊百联举行,分为老上海组、新上海组和少儿组,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3岁,近500人参加比赛。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周楠 杨群 实习生 潘艳

昨天“京东大战苏宁”,一条沪语段子流传:“记者:‘京东苏宁商战有何看法?’市民:‘可以用上海话吗?’记者:‘可以。’市民:‘各则龙头虚又了惯浪头了,噱头是一额比一额好,有本四一宁送一台!’记者:‘能用普通话解释吗?’市民:‘合理竞争,友好发展,共创网购家园’。”

后天,正如火如荼进行的首届上海话大赛,将举行复赛。

如果把时间的半径扩大,就会发现,近期关于上海话的新闻几乎从未间断:5月,上海社科院《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情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即使上海本地出生的学生,也只有60%左右,能完全听懂和基本上会说上海话,一时舆论发出“上海话断代”之音;6月,上海本土新闻节目《新闻坊》开设周末沪语版;7月,印有4款沪语童谣的公交卡一经发行,便被抢购一空;同月,第4条公交线路开始沪语报站;8月,上海第一个社区上海话俱乐部——“嘎三胡俱乐部”宣告成立,以保护和传承上海话为宗旨,以学习交流上海话及上海地方文化为主要活动内容,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似乎从未如此密集:上海话,正以自己的独特方式,频受关注。

(一)我们的寻找

我们寻到这些上海话相关活动的主办单位,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举办这次活动?”

第一站,首届上海话大赛承办方——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承办方一笑:“传承沪语方言,弘扬海派民俗文化是我们的初衷。另外,有没有注意到这几位评委?他们来自上海电台《谈天说地阿富根》节目组。大赛的举办,也为寻找第四代

‘阿富根’出份力。”

创建于1961年的沪语广播栏目《阿富根》,现任已是第三代的“小妹”肖玲回味:“那时候,农民在田间劳作,到了中午,高音喇叭一响起来,阿富根的声音传出来,大家就当是‘闹钟’响了,齐刷刷放下农具??”然而,沪语节目黄金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大力推广普通话后,开始渐渐式微。1992年,沪语节目叫停,此后整整十年,“阿富根”暂别听众。直到2002年,才重新恢复。现在,每周只播出两档。

现任第三代“阿富根”和“小妹”叶进、肖玲,已是上海广播在职人员中硕果仅存的专业沪语播音员。再过几年,可能退休。

如果再过一阵,需推出更多的沪语节目,届时再找好的“沪语者”苗子,会否为时晚矣?所以找寻。

第二站,寻到沪语新闻节目《新闻坊》。

开播一个多月,节目负责人杨晓明没想到,“引起这么大反响。”

这段时间,节目收视率居上海同时段新闻第一,微博热议,常有观众“咬文嚼字”,让男主持人黄浩,一直为正确发音“纠结”甚至“分裂”。

杨晓明说:“节目开播,就是众意所推。近两年的上海两会,代表委员有个集中提案便是‘保护沪语’,甚至有人直接点名‘新闻坊’。”

——“上海话,体现了上海人的精神。但最近说地道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少,如果长此下去,几代人后,沪语的消失并非危言耸听。所以我提个建议,‘新闻坊’这样本地化程度很高的节目可以用沪语播报。”张伟荣委员提议。

——“保护规范沪语刻不容缓。”毛时安等32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恰逢其时,《新闻坊》10周年。“是时候推出这样一档沪语的新闻节目了。《新闻坊》本就把镜头对准了弄堂里的新闻,用上海话播报更‘接地气’。”《新闻坊》也在找寻,“现在能用沪语播报新闻的人真不好找。我们准备公开向社会招聘主持人。”

第三站,问公交沪语报站。

在“中国上海”网站的“市长之窗”中,有一封市民建言献策信在市长信箱:“苏州公交增加当地话报站后,在上海,增加使用上海话报站的呼声也在各大轨交、公交、民生论坛上越演越烈,众多网友也呈现一边倒的支持。”“如果一个地方的语言不通过公共场所来推广,而只在私人空间进行传播,那么永远也不会传承与发展,公交地铁用上海话报站,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来信标题,是《在上海的公交地铁上增加沪语报站刻不容缓》,日期是2011年9月4日。

同年12月,785路开始实行沪语报站的试点工作。

“这几年,一直陆续有群众建议沪语报站,媒体呼吁也很多。”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方言报站并不是上海首创,自广州、苏州、深圳实现了在部分公交和地铁上使用方言报站后,提倡在上海的公共交通上实现沪语报站的讨论达到高潮。”

这位负责人介绍:“已经实现沪语报站的线路是经过仔细斟酌的。‘站间距长’、‘主要乘客集中在上海本地人群’,是首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7月18日,第4条沪语报站公交线路980路正式试点运行,这是继浦东785路、松江24路、浦西11路后,又一条沪语报站线路正式亮相。

第四站,到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

6月27日发行的沪语童谣纪念卡一经推出,10000套马上售罄。

“至今,我们还常收到群众的来电询问,问还有没有这套纪念卡。”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马晓枫说。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葡萄四斤壳??”沪语童谣陪伴了上海人珍贵的童年岁月。“目前选定这四首童谣,是因为它们非常出名,能代表上海特色文化。”马晓枫指着“沪语童谣”样卡,忍不住就用上海话背起来,“纪念卡题材是根据网上微博互动、收藏家建议、网站留言等渠道,集思广益后选定的。”

藏卡论坛中,《2012年上海交通卡部分发行计划》一帖人气极高。“沪语文化纪念卡今年出吗?”“交通卡全国各地都有,上海新发售应具有上海特色内容有纪念意义的卡及我们国家有关重大纪念意义的卡。”大家还纷纷贴出自己心目中最有可能入选的童谣。有网友建议:“我以为能上纪念卡的童谣应该有三个原则,一是三四句为宜,否则小小的卡面承受不下;二是能够用画面来注释,既形象又有童趣;三是流传比较广的。”

最终发行的沪语童谣纪念卡,与网友意见不谋而合。

第五站,是南京西路社区上海话俱乐部。

“有需求,有条件,所以一拍即合。”南京西路社区干部吴丹,如此总结上海话俱乐部的成立。

有需求,一是承担上海市教委保护传承上海话工作的需求,二是顺应基层居民需要学习上海话的需求。社区里既有人数众多的地地道道的老上海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上海人,“老上海愿意说,新上海愿意学”。

为什么是南京西路社区?

“到哪里找老上海的风情?这里就是首选。南京西路既有现代化繁荣的经济商圈,更有充满海派文化风情的名人名家。”吴丹说,“谢晋、曹鹏、程乃珊、胡荣华等很多名人都住过或住在我们社区,有非常好的海派文化氛围,邀请他们来参加活动也更方便。”

这第一个社区上海话俱乐部的第一次活动中,众小朋友已用正宗上海话“嘎三胡”。

一圈寻访,四处追问,看来就是自发自愿的人们,纷纷从各自的社会角落,不约而同形成了一波小小的“沪语热”。

(二)专家的考据

我们又寻到各路专家,问同一个问题:“上海话究竟怎么了?”

1、断代危机

记者第一个找到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所副所长周海旺。

不久前他负责的一项调查披露:当前,在上海中小学生日常用语中,上海话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即使上海本地出生的学生,也仅60%左右能完全听懂和基本会说上海话。

他说,大致有四个原因:

一是学生父母主体为“70后”和“80后”,这两代人相比上几代人,是“上海话式微”的第一代经历者,普通话说得更好;

二是学校普遍不具有“沪语教育”意识。授课是普通话,也缺乏专门的“沪语教学”课程,学生也以普通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

三是上海作为移民城市,也是国内最早进入老龄化阶段的特大城市,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当前上海的各行各业几乎都有高比例的外省市人员甚至大量外国人,沪语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四是有些词语上海话表达没有普通话准确,即使在讲上海话中,也会夹杂一些普通话词语,为了表达准确,有些人索性就用普通话了。

周海旺解释,从人口变化的过程中,也很容易理解上海话近20年受到的冲击——计划经济年代,因为户籍限制、控制流动人口等原因,上海的外来人口流动少;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的外来人口只有100万左右,到了1993年,外来人口有237万,现在,外来人口足有900多万,占上海常住人口的40%。此时,普通话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

2、忠诚危机

记者又找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陶寰。他介绍,从语言学分析,上海话本就历经变迁。

几千年前,上海地区先人使用的“越语”,至今在上海话中仍能寻到痕迹。元代松江府建立后的权威方言松江话,在嘉兴话的基础上发展,是如今上海话最大来源。晚清时期苏州是吴地的中心城市,借着苏州评弹等形式,苏州话也渗入上海话中。而最见上海话对外来文化包容程度的,可能是租界时期留下的不少“舶来品”,有些后来还进入了普通话。比如“沙发”、“巧克力”,只有用上海话说才能跟英语吻合无间。

在他看来,跟粤语、闽南话相比,上海话缺少附丽其上的文化产品,以致上海居民对上海话的“忠诚度”并不很高。

不过,陶寰纠正了两个观点:“一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学界就开始关注上海话危机,不过因为现阶段,大众借助微博等新媒体的参与,使得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响。二是出现方言危机的,远不止是上海话。福建三明、永安等地区方言消逝的速度,比上海话更快,但显然,大城市更容易引起关注。”

3、发音危机

沪语《新闻坊》主持人黄浩很纠结——“沪语没有规范的语音标准,老上海话和新上海话不一样,南汇和高桥读音又不一样,太搞了!”

上海话数据库专家、上师大教授刘民钢说,上海话本身确

实比较复杂。现在的上海话,广义上包括上海市区话、青浦、松江、

崇明等地区方言,都存在着差异。比如,在崇明地区,声母g、k、h可以

和i相拼,但是在普通话和上海市区话中就不可以。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认为,想靠普通人保持“标准”的方言,非常难。上海大部分人口是1843年开埠后迁入的,到1949年,移民及其后代占总人口近80%。尽管这些“上海人”多数说的是沪语,但早已不是开埠前的“标准沪语”,而是融合夹杂了各种南腔北调和外语词汇的“上海话”。60多年后的今天,不仅有更多的新上海人和流动人口在改变沪语,还有无处不在的新媒体在用各地、各国的语言因素影响着沪语,谁能将“标准沪语”的传承者隔离起来,或者让他们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呢?即使能,他们能代表现实中变化着的沪语吗?

篇五:上海历任市长、书记

市长

韩正

陈良宇

徐匡迪

黄菊

朱镕基

江泽民

汪道涵

彭冲

彭冲

张春桥

曹荻秋

柯庆施

陈毅

赵祖康

陈良

吴国桢

钱大钧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上海市长信箱)

周佛海

吴颂皋

陈公博

苏锡文

傅筱庵

苏锡文

俞鸿钧

吴铁城

张群

张定璠

吴震修

黄郛 2003年2月-- 在任日期 备注 2002年2月--2003年2月 1995年2月--2001年12月 1991年4月--1995年2月 1988年4月--1991年4月 1985年7月--1988年4月 1981年4月--1985年7月 1979年12月--1980年3月 1979年1月--1979年12月 10月--1月 1967年2月--1976年10月 1965年11月--1967年2月 1958年11月--1965年4月(去世) 1949年5月28日--1958年11月 1949年5月24日--1949年5月28日以工务局长身份代理职务 --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日--5月24日真除 1946年5月20日--1949年4月30日 1945年9月12日--1946年5月19日 1945年1月15日--1945年9月12日 --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1940年11月20日--1944年11月11日 1940年10月11日--1940年11月19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1938年10月16日--1940年10月11日遇刺身亡 1937年12月5日--1938年10月15日 1937年4月1日--7月26日代理,7月27日-11月12日真除 1932年1月7日--1937年3月31日 1929年4月1日--1932年1月6日 1927年9月17日--1929年3月31日 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时期 日本占领时期政府市长 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市长 (革委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市长 1927年8月15日--1927年9月16日以市政府秘书长代理职务 1927年7月7日--1927年8月14日 注1:中华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于1927年7月7日成立,1930年7月1日,改名上海市政府。?

?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注2:真除的意思是由代理职务转为正式职务。

上海历任书记

建国后——

俞正声 浙江绍兴人 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习近平 陕西富平人 2007/3---2007/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韩正 浙江慈溪人 2006/9---2007/3 代理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良宇 浙江宁波人 2002/10---2006/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黄菊 浙江嘉善人 1994/9---2002/10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吴邦国 安徽肥东人 1991/4~1994/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朱镕基 湖南长沙人 1989/8---1991/4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江泽民 江苏扬州人 1987/11---1989/8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芮杏文 江苏涟水人 1985/6~1987/11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国栋 江西南昌人 1980/3~1785/6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彭冲 福建漳州人 1979/1~1980/3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苏振华 湖南平江人 1976/10---1979/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张春桥 山东巨野人 1971/1---1976/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丕显 福建上航人 1965/11---文革前夕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柯庆施 安徽歙县人 1954/10---1965/4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陈毅 四川乐至人 1950/1---1954/10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饶漱石 江西临川人 1949/5---1950/1 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建国前——

(注:建国前中共江苏省委设在上海市,主要负责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工作) 刘晓 湖南辰溪人 1937/6---1949/5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局书记

王尧山 江苏溧阳人 1936/12 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

黄文杰 广东兴宁人 1934/10 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 王明 安徽六安人 1931/1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李维汉 湖南长沙人 1930/9 中共江南省委书记

李立三 湖南醴陵人 1930/7 中共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书记

邓中夏 湖南宜章人 1927/8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陈延年 安徽怀宁人 1927/6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兼上海市委书记

王荷波 福建闽侯人 1923/9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徐梅坤 浙江萧山人 1922/7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陈望道 浙江义乌人 1921/11 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