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我学会思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26:32 小学作文
篇一:读书使我善于思考
读书使我善于思考
成都龙泉第十八小学 林修昭
一个教师成功的成长史就是他的读书史,古今中外的那些名师们无一例外,为了成长的需要,教师必须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养成一种坐得下来,静得下心,思得进去的阅读习惯。在我的人生中,我爱读书,读书让我去除了浮躁,读书让我心胸开阔,读书让我善于思考,读书也让我保持了平淡的心境。闲暇时捧一本书读,愉悦了身心;烦恼时读一读书,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思维;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
在广阔无垠的书海中,读文学作品,让我走进了巴金的《家》,在《致橡树》中我听到了舒婷作为现代女性要求在爱情中平等的呼声,同时我也领略了冰心的博爱思想-----在专业的提升方面我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我熟悉了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我也去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总之,在读他们的著作时我仿佛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次思想的交流。
我觉得读书于我最大的好处在于启迪了我的思维,让我成为了有自我见解的一名老师。正如我在《我读〈大学〉有感》一文中所写:
早在读书期间就对《大学》有闻,知道它是四书之首,刊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但一直没有机会赏读,时隔几年,在今夏捧读此书,虽寥寥几句却让人感慨颇多,真可谓字字千金。对于一个人来说,读此书,悟此理,明此道,做此人也就足以。我对此些言语感动颇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寥寥数语,告诉了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人应先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才有确定的志向,有明确的志向,然后才能心静,心静然后才能安稳,安稳然后才能思虑,思虑然后才能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试想就今日之人要能有此番感悟非圣人所能达也,何况几千年前人们就有这样的透悟,这怎能不叫人感叹。再者,此些言语更叫人倾其一生而犹未达也,又如《大学》中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世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些句子更告诉了我们一切都应以修养自身为根本,要实现自己伟大的志向,没有自身的修养,没有量的积累那永远都是不可能达到的。人不能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攀登比浮想联翩的狂热来的实际,要达到至善,试问问自己心可正,意可诚。吾不求飞黄腾达,只求问心无愧,让自己的心变
得正一些,纯一些。所谓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让我做一个“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人吧!通过净心读《大学》,我的心境变得平和了很多,在对待周围的事物上,我更多了一份宽容,对自己我有了一种更高的要求。
又如我在捧读《三字经》时,我又有了如下的感悟:《三字经》虽短短的几百字,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甚至需要一生的付出去实践。比如当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这十二个字却写出了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整个教育过程,既写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也明示了学校教育的地位,其意义却要天下的父母、世上的老师用一生的心血来践行,来评定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敬业的老师。历史变迁、世事沧桑,很多的东西都会随之而消逝,不变的却是人类的繁衍,有一样职责与生俱来,那就是父母之责,有一样工作不可或缺,那就是“教书育人”,这是平凡的,这更是伟大的,他让“人之为人”,让人区别于动物,他让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先进。作为当今的社会,做家长的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就已完成了任务,我们要交给社会的不只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他更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不仅仅是供孩子吃、穿,让他们衣食无忧就够了,我们更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礼仪廉耻,让他们在家庭中知道尊老爱幼、在社会中知道勇挑责任,我们既要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明白父母的不易,我们更要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明确未来的责任。我们既要让孩子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我们也要让他们知道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除了挣钱养家糊口,父母
更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不管是自私还是大度,不管是懒惰还是勤奋,亦或是虚伪还是诚信,这一切,孩子都在父母那里学的,因为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伴随孩子的时间最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做父母的警记“养不教,父之过。”再说我们的教师,那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的人。我常听说:做药要做良心药,我更感觉到“教书育人”更是关系良心的事。药一旦做错,人们立马就能发现进行指责,而我们教书育人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似乎有一天偷懒别人也看不见,我们似乎有一段时间不尽心别人也察觉不了。要想检验我们的效果,那需要的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怎样才能督促我们尽心尽责的工作,唯有我们的良心。在现在的社会里,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中唯一的种子,甚至可以说是家庭中两代人的希望,当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也就交上了他们家庭中唯一的希望。作为老师我们班级中有无数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我们都会喜欢,但当有的孩子不是我们喜欢的那种时,请你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他是他们家庭中的唯一,作为一个有良心的老师我们要做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的老师,我们要让孩子的父母放心。所以教师这项职业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信心和爱心。只要我们有了这无数的“心”我们就能严格的要求孩子,用心地去教育他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那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敢说都是“成龙成凤”的,但都会是对社会有社会感,对家庭有责任感,对自己有使命感的人。这样的人才是阳光的,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这样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也警记:教不严,师之惰。为了孩子的
明天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在自己的岗位上教育一批又一批让社会能够接纳的人。
我读书就是这样,边读边思,边读边悟,书读多了,思维也就开阔了,我可以从《吾腰千钱》中看到多角度思考问题,我也可以从张勤译的《孩子的心看得见吗?》中知道我们应该“将爱和限制传授给孩子”;我也从卢勤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中了解到了最新家庭教育的财富观。总之,我知道: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课堂才有灵气。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有灵气,我们是否该多读书,读好书呢?
2011-05-03
篇二:学会思考
学会思考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有思想的韦草。”我们与其他生物相比的高贵之处在于我们会思考,我们有思想。
为什么会有思想?只有学会思考了,我们才会在学习中,社会上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有困难时,找到对策,而不是东张西望,毫无办法。所以学会思考对于我们来说尤其重要!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才能有所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必是思考。有了对事物的思考你才能有所创新,才会走在其他人的前面。弗兰林曾是费城一位印刷工人,当他还是学徒就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印刷排版系统,这并不是工厂提供的,而是他在当学徒时不断的对自己的工作和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正因为思考让他改造了印刷排版系统,让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牛顿被苹果打到后,正因为他的思考,从苹果落下发现地球引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司马迁如果没有他对人生的不断思考,得出人生感悟,让他从悲伤中走出,有怎会留下<<史记>>呢?正是因为懂得了思考,所以我们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的需求,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人生中创造自己的财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只会让我们成为学习的机器,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差,缺少思考容易让自己迷失方向,无从下手。当今的一些大学生步入社会,也只能成为只会读书的“宅专家” 。所以学会思考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与卡梅隆富有创新的《阿凡达》相比,张艺谋可谓是“张郎才尽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对电影艺术的思考,对当今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
思考。所以他的影片华丽而空洞,无实际内容。陈胜在还是一个农奴时,却懂得思考,认为人生不应于此。他的一次对自己的人生思考让他后来带领农民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光辉人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转折点。
作为当今青少年,我们要会读书,学会思考,多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步入社会时才能适应社会中紧张激烈的竞争,最终成为一个对国家有利,对社会能做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学会思考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学会思考,正是“懒蚂蚁效应”所告诉我们的生活中思考是不可缺少的,思考与勤奋同样重要,让我们学会思考,做一个活学习,会创新的青少年吧!
篇三:读书让我学会了坚强
读书让我学会了坚强
每当看见这空荡荡的房屋时,我的记忆像齿轮般回到了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席卷了整个都江堰,大地在剧烈的颤抖,房屋在晃荡,老师将我们撤离到学校外面的田野上。 妈妈急急忙忙的从家里赶来,把我和弟弟接回了家。一路上,大树东倒西歪的横列着,回到家,爷爷告诉了我“你大姥姥受伤了”。我愣住了,怎么可能?昨天下午,我才和弟弟到姥姥家玩, 姥姥把她儿女给她的东西全部都拿给了我们吃,还为我们扇风,跟我们聊天,想起姥姥那慈祥的笑容,我们鼻子里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着说道:“”。“噢!”我道???????
眼看天色不好,快要下雨,于是,我努力将眼泪收了回去,和爷爷、妈妈一起搭帐篷,不久,爸爸匆匆开车回来了,他看见我们都平安无事时,他松了一口气?????晚上,奶奶和大姥姥回来了,爸爸看了看姥姥,紧张地说:“妈,你怎么没带大娘去医院呢?”奶奶说:“堵车啊,我们只好围着山转回来了,一路上都是尸体,只好给你大娘简单进行了包扎,不知会不会感染,唉!”
果然,第二天传来的就是大姥姥已近逝去的消息,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终于夺眶而出,姥姥对我那么好,居然就??????我想起和姥姥的种种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可今天,姥姥就走了,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我好难过。我望着天空,雨还密密麻麻地下着,印上的是姥姥慈祥的笑容,姥姥待人那么好,又那么细心,可这地震却是那么的无情。我趴在帐篷里,随手拿出一本书看,“怎么是《鲁滨逊漂流记》。”我嘀咕道:“算了,懒得再重新去拿。”于是,我打开了书本,书中的种种情节顿时吸引了我,读着、读着,我忘记了哭泣,忘记了伤心,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文章它讲述的是主人公鲁滨逊热爱航海事业,而不顾父母妻子的劝告,毅然选择了航海,在船上却遇上了大风暴,船上的人只有他幸存了下来,却被漂泊到了一片荒岛上,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活了下来,他度过了重重困难,还认识了“星期五”,星期五忠厚老实,后来他们在岛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鲁滨逊是个自强不息、不放弃、勇敢、机智、坚持不懈、永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我与他真是天壤之别,我应该向他学习吧,学习他的坚强。对了。姥姥不是希望我们能有好成绩吗?那我就表现出来,让天上的姥姥看见。
加油!我合上书本,暗暗地鼓励自己。
在念书中学会坚定
昔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得不说,昔人对付念书的领略简直是刀刀见血。念书和观光都可以熬炼我们的意志与风致,此刻的我们固然无法和昔人一样“行万里路”,却有越来越多的书本呈此刻我们的视野里,它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作文
好比,坚定。
《鲁滨逊漂泊记》中的主人翁鲁滨逊经验风暴,被迫避难到一个孤岛,而他并没有绝望,反而用本身的双手缔造出一片蓝天,最终逃出生天。《隐秘岛》中的一行人在没有任何辅佐下,也打造下只属于他们的故里。《钢铁是奈何炼成的》更是将保罗那如钢铁般坚定的意志形貌的那样深入民气,他好汉的伟岸如太阳一样刺眼。
支持他们的对象,归根到底是什么呢?
是坚定。
这点就很深的影响了我,读过这几本书之后总会感想一种浓重的爱好与埋在这爱好之中的深深的力气——坚定。
并不是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名著才会受人以开导,日本的轻小说有一些也示意了很多精良品格。
轻小说是指有着轻松明快,带着魔幻气味的小说气魄威风凛凛的小说,可是纵然轻松明快,也有着其背后极重的一面,事实小说是糊口的写照,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好比,镰池和马的大作《邪术禁书目次》中的第一主角,他作为一个泛泛的高中生,仅仅拥有可以消除全部超手段和邪术的右手,却要面临科学与邪术的双重战斗,乃至为此损失了影象,由于其右手的手段连神的祝福都消除了,以是经常遭遇不幸,他的口头禅也在生长中酿成了“不幸啊”这一诉苦的话。而固然经常挂在嘴边,但当不幸真正降姑且,却又能安然面临,最终为了天下,毅然奔赴衰亡,他迎来了第二次“衰亡”,是真正的衰亡。这种精力令人深深折服。
看书,就是看心态;这种看心态,着实就是进入书的天下跟从着剧情的盼望,得到情绪上的升华,这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正意义,我们从书中学到的品格,会使我们变得坚定,我们要学会坚定,学会在念书中坚定!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经历一些事,从中学会对自身有帮助或启发的道理——而我学会了宽容。
那年我十岁,在一个晴朗无云的上午,我带上几本习题册,心情愉悦地向目的地出发——图书馆。
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只可以听到翻书声和笔在纸上写字发出的摩擦声。我小心翼翼的走到书架寻找着需要的有关资料书,接着找了个空桌坐下,开始认真学习。
当我正在努力地与“一帮顽固份子”做思想斗争时,收银台那里传来的吵闹声使我不得不放下“胜利在即的战争”,蹙着眉抬头看向那里。
是收银员姐姐在跟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争吵着,那个老人衣衫朴素,身个不高,驼着背像扁豆一样的身材,干巴巴地脸上布满了皱纹,凹进去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板,不知是心虚还是在思考着什么,头上只有几绺白发,显得更加单薄,若是刮起风来,真是让人担心他会像薄纸一样被风刮走。
周围也不乏看好戏的人,我心里不免有些愤愤不平,这些人真是不尊老!直到我大概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先前心里的抱不平顿时消失,说难听点就是那个老人偷书被发现了。我不禁对这个老人产生反感。
这时店长来了,她不但不生气,反而做了一个我们都意想不到的举动。只见她面露微笑的把书递给老人,说:“我明白您是有原因的吧!”老人愣了一会儿,干巴巴的脸上费力地扯出个微笑,连连道谢后紧紧地把书当个宝贝似的抱在怀里离去。
回到家我把这事告诉爸爸,爸爸摸摸我的头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本意是好的,那就要原谅、宽容。”
对于爸爸的话,我似懂非懂。直到后来得知,老人偷书是为了他的孙子,因为他们家交不起学费。我突然觉得老人好伟大,心里的反感也消失不见,那个店长宽容别人的品质,
值得我去学习。
如果在今后,我有一个能宽容别人的好性格,那么,就应该感谢这出现在我成长道路中的一个小插曲。
读书让我学会感恩
发布日期:2011-10-14 作者:董岗中心校
读书让我学会感恩
-肥西县董岗中心学校五<1>班 胡晓宇
读书,是人生的开始,给人以知识力量;读好书,是快乐的开始。读书是要有选择的,人的一生会读很多书,好书会使人懂得爱并学会心存感恩。
在家里,妈妈有时多说两句,有些同学便不耐烦地说:“别罗嗦了,知道了。”
对于上述文字,如果我是这位同学的母亲,我一定会感到十分的伤心难过。母亲是生育我们的恩人啊!是她让我们来到这个无限大而又美丽的世界上的,是她把我们幼小的身躯一点点抚育大的。难道我们就以上面所提到的那位同学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可爱又可敬的母亲吗?
我想如果我们真的那样做了,那么我们就失掉了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了。母亲之所以经常“罗嗦”,那是因为她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生怕我们着凉了、生病了;母亲之所以经常“罗索”,那是因为她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应当照看好我们的责任。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就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她年轻的时候,到国外求学的路途上也不忘自己的母亲,在轮船上写了一首首赞颂母亲的诗歌,至今广为流传。冰心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她不忘恩、不忘本、更不忘母!
冰心奶奶的事例难道还不能使那位同学反省吗?不要因为只单单说了“别罗嗦了,知道了”就认为是一件小事,你岂曾知道这一句话会使你的母亲有多伤心吗?当母亲嘱咐我们时,我希望我们的答语都是“妈妈谢谢你,我一定会记住的”一类的话,
那么我们的母亲一定会很开心,她的脸上一定会露出因工作或生活的压力而难得一见的笑容的。做人要学会孝顺,对自己的母亲好些,同时也教育了下一代子孙。做一些平凡的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水平。日积月累,习以为常
,就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美德。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不礼貌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是互相的,当母亲给予我们母爱时,我们也应当以真心的爱予以回报。做一些这样的小事,
心里就多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愉悦,这也是一种享受。
书就像航灯一样指引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和无限广阔的海洋。书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书让我健康成长,我爱读书!
读书,让我学会珍惜友谊
来源: 六年级(11)班 作者:金玳亦 阅读次数:
21 发布时间:2011-10-30
读书,让我学会珍惜友谊
沈家门小学611 金玳亦
读书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读书,我学会珍惜友谊的事使我最难忘记。前几天,一位好朋友来到我家玩,一不小心把我的笔折断了,我和她吵起了大架,故意不理对方。这时,妈妈知道这件事后,教育了我,并带我我书店买书。
我走进了书店,看看有什么买,发现有一本不起眼的书。它的封面是紫色和橙色的,上没有像其它书那样有着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图案,只有一小段话,下面便是它的书名——《一生要做的99件事》。我立刻买了下来。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其中一页看看这本书究竟是说什么的。那页的右上角写着一小段话,下面是题目——原谅那个曾经有负于你的人。接着的是“光阴记事”,说了一个年轻的战士,原谅了那个当年为了活下去见他的母亲而从他背后开了一枪的好朋友,继续和他做了几十年的朋友,直到他因病不幸去世为止。文章的结尾还有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友谊更加珍贵。”我看后,想:刚才其实她只是不小心把我的本子弄脏了,不是故意的。刚才我做错了,不如去跟她道个歉吧!不过,这样好像太没有面子了。唉,该怎样做好呢?道歉,没有面子,但可以继续做朋友;不道歉,不丢面子,但是就没有朋友做。还是去道歉吧!
第二个星期,那位好朋友又来了我家。我想上去跟她道歉,可不知道为什么,一看见她,总想躲起来不见人,可我还是想起了书的话:“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友谊更加珍贵。”于是又鼓足了十万分勇气走过去,大声喊:“对不起!”她害羞地说:“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弄脏你的本子。”接着,我们又做回了好朋友。
因为读书。我学会珍惜友谊。 [原创]读书,让我学会了笑对人生
2010-04-16 18:17:24.433
罗曼·罗兰曾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正是书,让我学会了笑对人生。
篇四:读书让我更有魅力
读书让我更有魅力
冰心曾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能让我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累更多的经验,还可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在书籍中寻找内心的需要,享受从中乐趣。
在读书中增长了知识。作为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最了不起的人物,甚至是“圣人”,他们常常会提出很多奇怪、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让你利用课余时间去看书,增加知识量。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可见渊博的知识对教师多么重要。
回想年少时的我们,是多么享受课上课下那“窃读”的滋味,又是多么反感我们的老师,为读书强加的那些貌似作业的累赘。很多的文学教育者也曾提到“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享受静静阅读,留给孩子静静阅读的思考”,这席话,也为我的阅读指导引领了航向。有时候,我们太心急,需要停下来,让幼苗自己汲取土壤的营养,我们需要的是静静的等待,等待那些春笋的一夜勃发。
在读书中学会了思考。有句话这样说:“眉毛短,见识少”。确实我是一个比较宅家的人,平时见到的事,接触的人并不是很多。久而久之,考虑的事情会比较少,想法也会比较简单。但是,自从喜欢上读书后,对一些简单的人、事,却有了和之前不一样的看法,分析事情更仔细,更全面了,会从自身与旁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怎么样才是更合适的,处理事情时为他人着想得更多了。
在读书中陶冶了情操,开拓了视野。一本好书,往往会让我爱不释手,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都是心头的一次洗礼,都是充满乐趣的。简单的文字可以感悟出另一番意境,有时读到一篇好文章顿时心旷神怡,眼前一片明亮。有书为友,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有书为伴,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有书为侣,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
在读书中享受了生活,培养了耐心。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时常高兴,时而感动,每当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我的心情就像一片随风起伏的柳絮。刚开始喜欢读那些可爱、搞笑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口味也变了。接着是小说,常常会因为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唯美爱情而感动流泪。随着阅历的丰富,然后是论据大全、论说文等对自己来说稍有些层次的文章。一个个小故事,时常会悟出一些小小的人生哲理:那些我未经历过的与经历过的往事,常常会拿来作对比,有时会与文中的小片段会引起共鸣。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的品位变高了,之前急躁的心态也得到了一定的调整,耐心更好了,处理生活中琐碎事的方式也不同了。
在读书中感悟了人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双休的午后,静静地泡杯茶,拿上一本书,细细品味书里乐趣,那才算是有滋有味。在阅读中,我与作者交流,与书中主人公交流,在交流中我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追逐着他们的追逐。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读,一只眼看纸面上的,另一只看纸背面”。读书只是了解的表面方式,理解领悟才是理想理性的升华。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者细细阅读,睿智者学会精读。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自我反省。使我切实感受到: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使你更有魅力。
“让阅读成为享受;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热爱。”是杜霞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三句话。细细玩味:因为热爱,所以成为了习惯:因为热爱,所以把它当成是享受。让我们都做一个热爱读书的女人吧!在书海中徜徉,即使风华逝去,我们也会像海伦.海斯那样,即便头发花白、牙齿掉光,依旧做个美人。
我们上课时有时常常会感觉到学生学的没劲,教师也感觉讲得没意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没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除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外,不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以至于孩子们有的听不进,有的听不懂,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淡而无味的课堂教学,对教材钻研不精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兴奋得起来。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篇五:学会思考
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本书——《影响力》,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我们如何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密集地阅读了以下一些方面的经典著作: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问题求解、辩论法(Argumentation Theory)、Critical Thinking、判断与决策。以及大量的 Wikipedia 条目。
这一年来,对以上这些领域的阅读和思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价值,我相信他们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关于为什么我认为我们都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我曾在博客中写到:
另外还有一些我认为是 essential knowledge 的例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个东西很难读一两本书就掌握,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和反思)、判断与决策的方法(生活中需要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地方远远多于我们的想象),波普尔曾经说过:All Life is Problem-Solving。而判断与决策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Problem Solving。尽管生活中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并不多,但另一方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最重大的决策:如:决定自己的日常时间到底投入到什么地方去。如:你能想象有人宁可天天花时间剪报纸上的优惠券,却对于房价的1%的优惠无动于衷吗?(《别做正常的傻瓜》、《Predictably Irrational》)如:你知道为什么当手头股票的股价不可抑止地滑向深渊时我们却一边揪着头发一边愣是不肯撤出吗?(是的,我们适应远古时代的心理机制根本不适应金融市场。)糟糕的判断与决策令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我们从来不会去质疑自己的判断,而是总是能“找到”其他为自己辩护的理由(《错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又,现在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于是另一个问题也出现:如何在海洋中有效筛选好的信息,以及避免被不好的信息左右我们的大脑(Critical Thinking)关于以上提到的几点我在豆瓣上有一个专门的豆列(“学会思考”),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积累出足够多的认识对这个主题展开一些详细介绍。
人类的大脑和思维是目前已知最为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不仅自身是一件极其迷人的事情,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来说即便不去做研究,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对于学会正确地思考有极大的益处。
你的大脑是你唯一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keyword: cognitive bias),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keyword: bounded rationality)。
我们的思维有很多很多的弱点,我一向认为,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切高效学习的基础。比如参见如下2个例子,错误的思维方式得到的结论有大得多的可能性是谬误。
[1] 人总喜欢沿袭以往习得的经验,并通过类比来进行外推。我第一次在一个地铁终点站坐地铁的时候,看着从远方开来的地铁,我心生疑惑——“这车每节车厢都这么长,待会怎么调头呢(我心说没看到铁轨终点有一个大大的供调头的U形弯啊)?”,当车开始开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车是可以往两头方向开的。
[2] 人喜欢从关联当中寻找因果,有一次我我老婆去银行取款,到了 ATM 室的自动门口,我开玩笑地拿着手头的饭卡去刷了一下,然后——门居然开了。我顿时来了劲,立即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刷卡装置不安全,至少不是能够专门识别银联的卡的。我甚至飞快地泛化出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即可能所有带有磁性的卡都可以用来开门。老婆看我得意洋洋,就泼过来一盘冷水:不一定是你的卡刷开的啊,你不刷卡试试看。我不信,说怎么可能呢,心想我刷卡,门就开了,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因果关系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走出门,这次没刷卡,门也开了——原来是感应门——原先这个 ATM 室的确是刷卡门,但后来改成了感应门,刷卡的那个装置只不过没拆掉残留在那里而已。
总的来说
1. 人类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每一条捷径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脑的认知复杂性(笼统的看一个问题要比细致的分析简单得多),有助于迅速做出绝大部分时候都正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导致人们把大部分情况下成立的法则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说,有多少捷径,就有多少条谬误。
2. 人类的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恶一个人,你往往就会反对他的所有立场。反之亦成立。
3. 人类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先天就具备一些特定的“思维定势”,以使得人类能够在面对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时能够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应。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类思维定势已经不适应了。
4. 人类不可避免的受着各种各样的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有些是有一定适应价值的“思维定势”(如事后聪明式偏见),而有些则是大脑的认知机制的“缺陷”。
以上,构成了人类思维中的种种谬误。而学会思考,就是学会认识到这些谬误。
Critical-Thinking在西方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对人类语言中的各种各样的谬误有了一定的认识(譬如,“我们无法讨论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的”),并对辩论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谬误进行了归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的文化里面,理性思维似乎是一直被抑制的,中国文人传统都是非理性思考者;所谓非理性思考,主要包括联想、比方等形式,这些思维方式作为人类天生具有的思维方式的一种,一方面当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在科研方面,联想往往能够启发新思路;类比也有助于用新颖的方式来解决既有问题),然而另一方面,这样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充满了各种各样致命的谬误。在大众知识领域,自中国古代文人思维习惯流传下来的影响深刻地左右着人们的语言习惯,随处可见的不靠谱的类比和文字游戏就是证明(例如,严格来说,类比的一般形式是,A具有X、Y、Z三个属性,B具有X、Y属性(类似于A),所以B具有Z属性。这个类比要成立,必须要满足一个前提,即X、Y属性对于Z属性的有无必须是有关的。然而这个前提被根本忽视了)。
这个豆列中的书,有一些是介绍人类思维工作的机制的,认识这些机制是正确思考的大前提;有许多是关于人类推理(Reasoning)过程中的形形色色的谬误的,因为唯有认识到 这些谬误,才能避免它们。唯有避免了思维的谬误,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
阅读与思考
阅读的方法
? 读的时候有轻有重,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具体哪些
地方快哪些慢我一时也整理不出来什么法则(可以参考《如
何阅读一本书》)。
举一个例子:以前我读书是流水帐式的,现在我一定会先把目录很仔细的看一看,目录往往包含了最高层的知识结构,然后我会挑选看上去最有趣的部分阅读,如果发现需要用到前面的内容就跳到前面补充一下。一般来说,最有趣的部分读完之后,其余部分也就不那么紧急了,大可以轻松地看一看。 ?
? 此外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加深印象;看到觉得重要的地方,要随手做笔记,就算以后不看自己的笔记,单单是记下来就能极大加深思考。 有的书整个就可以略读,因为其中有意义的地方并不很多(但又不能绝对不读,因为毕竟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譬如《专注力》我花了不到两个小时读完了,主要是看里面的一些例子,作者的解释我发现不需要细看,?
有了例子自己就可以分析,没有作者的解释先入为主反而可以分析得更彻底些。另一方面,《社会性动物》就花了好几天,因为里面的思辨密度很高,值得仔细分析甚至参与作者的思考。
阅读的分类 ? 我一般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的。一类是思维的。(当然,还有第三类,就是娱乐的,不作讨论:-) )
一般来说我更倾向于阅读培养思维的,譬如《你的灯亮着吗?》、《决策与判断》、《别做正常的傻瓜》、《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数学与猜想》、《Ask the Right Questions》??因为思维方面的东西是跨学科的,任何时候都用得上。并且,反之如果思维没有培养好的话,学习东西也容易走错方向或者事倍功半。当然,话说回来,光看思维方面的书,不去选择一门或几门领域知识,也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这里所谓“更倾向于”是指时间分配方面的。 ?
? 时间分配方面。一般是在学习知识性的东西的过程中抽时间阅读思维方面的书,边学边思,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锻炼思考的能力。此外,思维方面的书,我认为是读得越细越好,读的过程中思考得越深入越好,切不可观其大略只求理解。理解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像XX一样思考",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同时也需要站到他人位置上学习别人的思考方式(即"穿上别人的鞋"),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将他人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
? 方法方面。(我现在认为,)知识性的东西,在学习方法上最重要的应该是注意两点:1) 观其本质。2) 观其大略。此外,只有当急着要用的时候,才需要去注意技术细节。值得补充的是,我的意思并不是什么细节也不看。有些细节是重要的,80%最重要的细节往往能在20%时间内掌握。剩下的用到的时候查查就差不多了。
阅读的习惯
? 任何一点时间都可以用于阅读。举个例子,我每天都会走去食堂,从实验室到食堂的路上一般有4~5分钟,我发现起码可以读两页书(而且还不是那种小说书,而是知识性的书)。每天两页,两百页的书也就3个月就读完了。点滴的时间汇聚起来就是一个“长尾”,想一想,每天有多少个这样的4~5分钟,3个月就可以读完多少本书。(豆瓣上有一个小组“走哪都带着书”)。利用这种方式的阅读,读完之后就像根本没有花任何时间一样。
? 一旦停下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拿起来读了。所以一个“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人往往到最后会变成了“整天晒网,永不打渔”。一本再厚
的书,只要每天看一点,总有看完的一天,而且完全可以算出来需要用多久就能看完。反之则永远没有开始的那一天。
思考的习惯 ? 阅读过程中遇到任何值得思考的东西,可以放在任何大脑有空闲的时候思考:刷牙洗脸时、休息时、走路时、睡前等等。我相信一旦成为习惯,就连自己觉察不到的时候,无意识层面都在思考,积累起来就悄悄利用了别人无法利用的好多时间。此外对知识的更深层思考也能够极大地加深记忆。
思考绝对不是一件疲劳的事,而是一件放松的事。 ?
学习与记忆
正儿巴经学习算法算起来也有快两个月了,之前作为计算机工科生虽然算法和数据结构是必修课,但实际上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相当肤浅,更遑论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因此,所谓“正儿巴经”学习算法,意即开始对算法思想的本质进行归根究底的过程、对思维方法论进行归纳抽象的过程、对各种解题技巧进行一般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练习来让记忆内隐化的过程..
在“正儿巴经”学习算法之前,我曾经有大半年时间都在用业余时间“正儿巴经”地学习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所以在开始正经思考算法问题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细琢磨一直令我困惑的问题——那些看似抓不到摸不着的灵感到底是怎么来的。
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最伟大的原则就是:所有的心理活动同时都是生理活动。——实际上,“心理活动”只不过是“大脑神经活动”的通俗称呼。虽然大脑的结构极度复杂,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现代神经科学对大脑功能从高层原则上的认识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完备了,而对于记忆和学习这块更加是因为Eric Kandel的突破性工作变得相当清晰。可以说剩下的工作主要就是补充细节了。于是乎,借助于三本关于记忆和学习的书,一本专门论述解题心理学的书,wikipedia,波利亚的三卷解题书,以及自己在思考有限多的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反省和总结,我试着对解题的心理学做了一个思考和总结(《跟波利亚学解题》)。——这听起来很奇怪,一个本身只会初级算法的人又如何去思考涵盖所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呢?还是引用波利亚著名的发明者悖论吧:有时候,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反而要比它的一个特例更好解决。
然而,一般性的问题思考清楚了,清楚解题思维的本质了,并不代表我就万能了,就立即擅长解决所有算法问题了。解题不是光靠思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上,在《跟波利亚学解题》中总结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点就是:启发法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