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由生物引发的感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38:26 体裁作文
由生物引发的感想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生物实验心得体会作文

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丹寨县扬武中学:杨荣 这次我有幸参加全州中学理化生实验骨干教师学习培训,这无疑为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几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各位教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学习听课感受: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我一定得提的便是刘志老师,还有龙老师给我们提出的实验要求。独到的实验安排,让我听后为之一震,因为从初中开始,甚至是大学的前三年间,没有一位老师有提过,要求我们在学校安排好的实验课时间以外也能来实验室做实验,当然这大概也与我们的生物技术试验的内容安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直以来,我们都循规蹈矩的准确服从着课程表给我们定下的规则,而刘老师却轻描淡写,扬手舞舞便打破了笼罩着我们多

年的“囚笼”。有时,我甚至会暗想,伴随着这种思维限制的打破,是否也会激发出我们名为想象力的翅膀,让我们能够在知识的世界中翱翔呢? 好好,不能扯太远,还需要拉回我心得的主题——实验!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不过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己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由于,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但按照刘,龙两位老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同,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老师会很体谅一些先开始忙活的同学,在黑板上写清他们实验大概会做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面实验的准备物品和要求,然后开始在忙于实验而奔走中的同学之间晃悠。观察我们的实验操作,或是时不时提点解释一下我们实验步骤的缘由;实验药品的作用;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是做的失败了的原因。可是,随着实验的发展,后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看过书本上要求的实验步骤后,去缠着老师,围在他周围,问他关于实验的各种问题,就算同样的问题被问过许多次,老师依然是和蔼的笑着一一解答我们的疑问,他的平易近人,他的

悉心教导,他的不骄不躁,他的耐性与笑容都深深的打动了实验中的每位学员。

其实,他的这种教学方式,亮点就在于此,自主实验迫使我们会仔细品味步骤中的点滴;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求我们会去思考如何排除,继续实验;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更是强迫我们能认真回顾实验中的任何细节,找出问题所在,也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步实验的机理,用药品的理由,实验操作要求等。这些自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而逐步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获得过的,那时,只知道按照老师和书本上写的步骤来,根本不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少了对实验的探究,能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减少了。

以上是我在这一个星期以来,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一后的工作里,我能将自己从这里得到更多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对人民有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生物教师。

2015年1月3

篇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搞好生物课堂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呢?在这里谈一谈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的方法。

1、质疑问难式。课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把疑难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并质疑问难,弄懂后再记笔记上。

2、重点式。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注重教师的非语言因素,语调,姿势,从中判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记下。

3、茅塞顿开处。有些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但经老师一点便豁然开朗,这就是千方寻找的答案。要及时记下从不知到知思路转化过程,寻求解疑求知的规律所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4、随意记录异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持有意见之处随时记录,或者新的发现也要及时记下,特别是有疑而发的“灵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课后讨论,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5、某些问题的矫正思路或答案的记录。有些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极易混淆,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错的练习,交待矫正的全过程,拨正思路,学生要及时把矫正的过程记下来,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总之,做好课堂笔记,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的指导工作。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

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总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教学过程不创设良好的氛围,不动之以情,不晓之以理,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就会堵死教育者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门,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农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二是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

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三: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想

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想

生物教学,拓展材料,教材生活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在教学中适当选择课外的拓展材料,辅助教材内容,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课程的学习,要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生物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生物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校本的开展是在教学坚持对教材内容附加上拓展材料,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效果非常好。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拓展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并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调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结合生产实践中应用生物学知识的例子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获得成功。下面介绍一些我校的校本开发的具体做法:

一、 在生活中寻找情景,开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之门

新的生物知识的引入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典型例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新鲜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生物学问,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生物的恐惧和厌烦心理,明确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案例: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我引入新课的情景是这样设置的: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饮食情况。下面请某同学说一下昨天他的一日三餐都有哪些食物?

生:早饭吃了牛奶和馒头,中午饭吃了青椒肉丝、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和米饭,晚饭吃了面片和羊肉,还吃了一个苹果。

师:你吃的羊肉肥吗?

生:“肥搭瘦”。

师:其他同学都吃了哪些食物?

生:……

师:从同学们的食物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食物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牛奶、瘦肉、豆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很高,馒头、米饭、土豆、面粉、苹果中糖类含量很高(淀粉也是糖类物质),肥肉、炒菜用的植物油主要是脂类物质。除此以外,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炒菜时加食盐以及食物中本身也含有无机盐,每天喝水、吃饭都摄入大量的水分。总上所述,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物质对人和动物来说有什么用处呢?今天我们学习人体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营养以及这些营养物质的作用,以及下一节的这些营养物质是怎样被人和动物体消化、吸收利用的。

所谓“生活性”是指生物课程内容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现象和活动。这个情景设置符合观察——思考的逻辑顺序,也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树立了本节学习的目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生物知识走向生活实践,让学生体会生物知识的价值。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乐于用学到的生物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何养好家里的花卉、金鱼”,“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人体健康与疾病”等等。但学生很少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当学生学习了生物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的。

教学案例:学习完初中生物《绿色植物利用光制造有机物》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怎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并将这个问题具体化:“树影下的小麦为什么生长不好”,“为什么种植密度过大过小都降低产量”,“为什么要轮作”,“为什么要一年多茬”,“为什么北方冬天植物几乎不生长”,“为什么温室大棚栽培要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等问题。随即拓展提问“为什么要中耕松土?”“为什么盐碱地上植物不能生长或生长不好” 等问题。

让学生在分析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时生物学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

三、学以致用,用生活中的生物启迪学生创新的智慧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打开学生的创造智慧,让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教学案例:仿生学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边缘科学,教师先可以介绍一些仿生学应用的例子,如雷达与蛙眼,北极熊中空体毛与高保暖衣服,变色龙与伪装迷彩,宇航员的宇航服和长颈鹿,血液透析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等。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相关问题,模仿相关原理进行发明创

造。例如,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壁虎的脚设计一款登山鞋等等,可以适当开放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发明创造条件,通过创造发明等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大有帮助。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建构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生物课是不完整的课,缺少学生生活经验的生物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根据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拓展材料大胆开展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我们把生物教学立足于生活,让教材外的拓展材料在生物教学新起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一、问题情境的种类

(1)呈现型问题情境。这是将现成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一种情境。如,教师利用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归纳,以达到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目的。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设疑方法,多用来理解某一知识、概念、观点等。由于它所提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极其有限,这类设疑只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因而我们的设疑不能只停留在这类问题情境上。

(2)发现型问题情境。这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他人提供问题。例如,在讲《光合作用探究史》的时候,老师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师:一粒种子能长成苍天大树,植物是从哪里进行物质积累的?生甲:从土壤。生乙:从空气。生丙:不对,植物生长都需要浇水,应该从水中吸收营养物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不同回答,形成认知冲突,想知道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接下来教师抛出亚里士多德观点“,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亚里士多德是著名学者、科学家,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偏向这一观点,有的学生在怀疑中思考。创设发现型问题情境的常用方式有: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提出个人要学习的目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质疑、标新立异等。教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把学习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3)应用型问题情境。这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或有目的制造矛盾,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解决问题。如学习完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后,老师可以(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由生物引发的感想作文)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为农民制定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农作物产量,一方面提高光合作用,另一方面降低呼吸作用,如蔬菜大棚用蓝色塑料薄膜或挂红光灯、蓝紫光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增强光合作用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这样的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养成变换角度、变通思路考虑问题的习惯。

(4)创造型问题情境。这是指让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做新的探索、补充新的见解。如学习了标志重捕法后,教师拿出一大袋黄豆和一小袋赤豆,要求学生估算出黄豆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最终想出了用标志重捕法类似的实验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未提示或少提示可联系的信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相结合,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创造性地从已学知识中发现可类比的对象,找出源问题与目标问题中隐含的相似属性,实现迁移,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逐渐形成。创设此种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常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如“除教材中关于?? 方法之外,你还有自己的方法吗?”也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展开想象。如提问“假如你是市环保局长,将怎样治理本市环境?”通过这种角色的设计和转换,鼓励学生积极寻求现实的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类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问题情境教学其本质特征是师生间、生生间多元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二、组织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

(1)课堂讨论活动。讨论是生物课常用的体验式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通过讨论的方式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更多学生动脑、动口,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要使讨论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式,如同桌共议、小组讨论、全班发言等。讨论中,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必要的引导、辅导。如在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后进行提问:“图中果蝇体细胞内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后的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然后让学生把这几条染色体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接着告知这四条染色体可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当学生感到理解困难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给染色体组下定义,再把自己的定义和教材中的定义进行比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对直观的图解有个初步的印象,这与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是一致的,并且能锻炼学生从具体图像中抽象出概念并组织语言描述的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进行修正、完善,加深对疑难概念的理解。

(2)案例辩论活动。对于需要开展案例辩论的,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辩题,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对于案例的评判,教师不能一人独揽,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在辩论中明白是非曲直。通过辩论,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型。课堂上的案例辩论活动比讨论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在“头脑风暴”等活动中,在针锋相对的

篇四:生物教学的感悟

生物教学的感悟

作者:樊翠

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10期

新课标形势下,生物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生物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这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生物课必须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从认识、理解知识中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探究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应该在生物教学中大力提倡和运用,这也是转变学生学习的关键。所以,高中生物课应该把新课程理念融入和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并让它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明确要求,生物课程实施过程不能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总结,积极培养学生寻找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包含三层含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倡导全体教育,也就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相比,新课程尤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理念下的生物课程安排更加致力于打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即个性化的发展。

生物课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努力提高探究学习能力,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心理学有这样的认识,思考最容易引起人的探究反射,学生拥有强烈的质疑解惑的想法是他们能够积极思考的潜动力,是实现学生从质疑到释疑的一个必然转变,它的意义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运用自己已学会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这是增加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必经之路,是教师讲授与灌输所无法超越的。

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模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例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为两个小实验,教师上课的时候令学生找出科学家的研究思路,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查找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有关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艾弗里的实验的原因,蛋白质和DNA分开的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含硫量等,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这样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步骤,提示学生记下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并加以讨论。教师接着再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比较之后学生很容易会得出结论: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也很低以及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并且会通过实验知道实验得到的DNA蓝红兼备,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这一块的知识有了一个深度的认识,这是通过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分析时如果一味力争对问题的“全、透、细”,学生并不一定真正掌握,甚至对学生学习起到阻碍。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双方互动,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对兴趣起到激发作用,也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生物课也要努力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科学素养,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同时加以培养,在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推理方法和科学品质。 在学习生物必修模块2中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一方法,这比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主要是做好课堂设计,这一节课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具体操作:教师要结合课本使学生认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内容,理解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却难以把不同生物之间的性状进行移植。进而让学生积极寻找不同种生物之间移植的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寻找原因,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不仅对生物产生兴趣,而且会自己找出杂交的不亲和性等原因。学生会了解到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亲本的完全一样,并且能够把整节的知识点加以巩固。这样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去讨论,他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学生想到了这些,这一节的教学计划也就完全实现了。学生也就很轻易地掌握了科学家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的原因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还能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假设、设计,独立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那就再完美不过了。特别是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再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并及时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即剪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经过这一番强化,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在平时的探究学习中进行大胆创新学习。

另外,学习生物还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要点,这是因为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点很多都很抽象,并且有许多是无法用眼睛观察到的,这是学习高中生物的一个难点,在学习生物时学生无法直观地接受知识,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需要转化成形象的、与学生生活接近的知识来分析,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学高中模块一“主动运输”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类比方法来进行学习,这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通过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就能够主动分析出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教学中其他地方也能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并且效果非常好,学生也能从中做到知识的迁移,对今后的学习大有帮助。

总之,生物课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有效地掌握必备知识,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编 金 东】

篇五: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作者:倪良山

来源:《教师·下》2015年第03期

一、生物学和“三生教育”的关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生命”,在能力培养上能“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的世界”。生物课堂教育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应该只是对生命有机体形式的理解,而是更多地对生命存在状态的理解,这也正是“三生教育”中所提倡的。“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二、在实验

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

实验是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的实验范围涉及生物界各个方面,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对生命的有机组成、形态结构等生命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验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意义,甚至获得生命的体验。

在学习“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前,让学生在家中用塑料杯对玉米、黄豆、绿豆等种子进行实验培养,并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上课时,我让学生将在课外培养的萌发种子带到课堂展示。在学生各自培养黄豆等幼根并观察幼根和根毛的实验中,我还教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幼根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变化,并进行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对比,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中体会根的生长进程、根吸水的部位以及了解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的着生部位和根尖的结构,联系根尖结构挂图,了解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征,然后进一步观察根的生长。观察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表象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这样,通过课外小实验,既让理论知识联系了实践过程,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中,蛙卵孵化成蝌蚪后,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在蝌蚪到成蛙的胚后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由鳃到肺、由水生到陆生等显著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蝌蚪离开了水,幼蛙受到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都将导致生命的结束。 蒙田在他的《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对生命产生敬畏。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把“三生教育”中“尊重并热爱生命的教育、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理念渗透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初中生物课程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更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例如,在讲“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时,要求学生能“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分析教材,应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前者通过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和肋间肌的变化,并联系学生自身身体的变化进行理解。同时,进行测量胸围差实验活动,感受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的胸廓容积的变化。 在生物教学中讲述生物界个体诞生的过程,各种生物繁殖方式的不同,以及人的生殖发育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诞生的神奇与美好。每个生物,大至人类,小至细胞,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身边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感悟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和渴望,从而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EB/OL].http://www.sjz40z.com/xiaokan/showInfo.asp?InfoID=3435,2007-01-05.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