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个易拉罐有一吨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7:31:51 初中作文
篇一:一吨有多重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观察能力、估计能力、推理能力,初步发展空间想像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来感受1吨有多重;再通过练一练,联系生活
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还设计了多幅情境图,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萨尔图区地处大庆市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好,教学挂图、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教学用具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的总体素质也比较好。经过两年的课改实验,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虽然,平时学生对 “吨”接触得很少,但本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并且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视频、图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
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出示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书上画面(也可以出示其他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
(1)小组内看图互相说一说,1吨有多重。(师深入小组,对读图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算一算。
通过小组计算(记录员记录数据),让学生交流多少千克是1吨。
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篇二:一吨有多重
《一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一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观察能力、估计能力、推理能力,初步发展空间想像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形成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转化的过程,建立1吨重量的大小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1吨的重量,并能结合实际填写恰当的重量单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吗?
生: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那曹冲又是如何称象的呢?有谁来向班里同学介绍一下?
生回答。(由于这个故事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 师:这个方法好复杂哦,曹冲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的体重,而是用这么麻烦的办法来称大象呢?
生:因为大象太重了。在当时根本称不了。
师:是啊,大象的质量太重了,在那时根本没有办法直接称出来。那谁来估一估,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两吨;三千千克、三吨????
师:哦,你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3吨重,那一吨有多重呢?(揭示课题ppt)
二、传授新知
师:请一个声音响亮的同学来读读图片上面的这个问题。
生读
师:大家都理解题目要求了吧?那谁来说说,从这幅图上,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ppt)
生:我看到两头牛,每头牛的质量是500千克;每桶油的质量是200千克,总共20包??;我看到两头牛的质量等于1吨。
师:那现在,请同学动笔算算,一吨等于多少千克。比如在第一幅图上,一吨就
等于2头500千克的牛相乘,列式:2*500=1000kg。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将另外三幅图的三个式子列在练习本上。看谁列得又快又对。
师:来,你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师板书: 4*50=1000kg 5*200=1000kg 10*100=1000kg
师: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式子的得数全部是1000千克?所以说1吨=??,班上同学接着说,一吨等于1000千克。
师: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常常用字母t表示吨,就像我们用kg表示千克一样。所以,这个式子我们也可以写成:1t=1000kg(生齐读两遍)
师:我们再来回想下一吨到底有多重?(回到刚才那幅图上。一吨等于1000千克,约是两头牛的重量;一吨等于1000千克,约是20袋水泥的重量;一吨等于1000千克,约是5桶油的重量;一吨等于1000千克,约是10头猪的重量。 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对“一吨有多重”有更深的体会啦?现在,请整齐的告诉老师,一吨等于多少千克?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真响亮。
师:那一吨等于1000千克,约是两头牛的质量、约是20袋水泥的重量,约是5桶油的重量,约是10头猪的重量。那同学们,你们能估一估,一吨相当于我们班多少个同学的重量吗?谁来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我60斤
师:两斤等于一千克。所以60斤等于30千克。还有谁来说说自己的体重呢? 生:我38千克??
师:老师现在想请几对同学来讲台前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对方的体重。(可以先叫一个同学,然后让他来点名想要哪个同学背他,或者想背谁)
师:你觉得对方重不重啊。请被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体重。
师:老师经过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平均体重约是30kg.。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要多少个我们班同学的体重才有1吨重啊?
生:10个;33个;用1000千克除以30
师:那我们现在来算算。
师: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大约33个同学的体重最接近。
看来,要30多个我们班同学的体重才够1吨啊。所以,你们说,一吨重不重啊? 生:重。
师:是啊,“吨”好重啊,它是比“千克”还大得多的质量单位,所以,当我们在计量较大的物体或大宗物品时,常常用吨做单位。
师: 除了大象,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以吨作为单位的呢?
生回答(师做适当的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看ppt,(普通大象的体重是3~7吨,有一种非洲象,长到15岁的时候体重甚至达到7~8吨;成年犀牛的体重约是2800~3000千克,有些体重能和大象一样重;普通鲸鱼有近百吨,最大的蓝鲸鱼可达190余吨,相当于32头大象,300多头牛的重量。这些动物都是以吨作为单位的,那生活中,有哪些是以吨计量的?(ppt展示)
生回答(师做适当的评价)
师:“吨”那么重,能不能用昨天李老师带来的天平秤、台秤、磅秤来测量啊?那要用什么来称呢?
展示(地秤ppt)
三、理一理
师:现在,让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生:克、千克、吨
师:g表示很轻的物体,kg表示较重的物体,t表示很重的物体。
四、练一练
师:现在,大家有没有信心带着我们这两天学习的新知识一起来勇闯智慧岛?
五、说一说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一吨有多重;一吨等于1000千克;一吨等于10000克
师:同学们,你们说,1吨等于10000克对吗?一千克等于1000克,一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一吨转化成以克为单位的即后面有六个零,读作一百万千克。
篇三: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学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学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本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多层次地反复感知1吨有多重。我认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情分析 :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 能力目标: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沙子1袋,体重磅,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
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生答,师评价)
2、 师:你们见过大象吗?一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大象图片) 师:因为大象的体重很大,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都不合适,所以它的体重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生踊跃回答,师及时评价)
3、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学生熟悉的体重大的动物大象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
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教师及时评价并肯定学生的猜想)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学生们会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师:四个小动物们会怎样过桥呢?(鼓励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充,说出不同的过桥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说出1吨=1000千克,所以要讨论过桥的问题,他们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抱每袋重20千克的沙袋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沙子,感受20千克沙子有多重。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沙子重20千克,多少袋沙子重1吨?(5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5袋沙子(因为5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50袋沙子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课前没条件测量的同学可以用老师准备的体重磅称一称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这样体重的同学的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
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九年级某班学生平均体重50千克,那么这个班20名学生的体重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头牛的体重大约是1吨。”更应该说“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这样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
4. 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课件出示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概念。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集体汇报,说出如何将吨转换成千克,如何将千克转换成吨。师适时点拨并小结。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的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 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本道题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全班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三第3题。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4、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
请一名同学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船上的石头分 8 次才称完,请看记录
第几次
1
2
3
4
5
6
8
质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啊!”的思想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困惑吗?鼓励生大胆的说一说,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并小结。
五、拓展延伸:(帮小明改日记)
师:上个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回来后小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
(师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一个大约重50千克的熟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兴趣高涨,很快帮小明改好了日记,师及时评价: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选择质量单位时,有的同学用学过的3个质量单位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同学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去衡量,有的同学用了课外知识,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也希望你们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
师:学完了这节课后,老师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回家以后,就象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物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小明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但不能太粗心,又像小明一样闹出笑话。】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发现,在尝试中成功。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吨的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利用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亲身经历体验较缺乏,所以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篇四:一吨有多重
《一吨有多重》
一、 说教材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数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本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由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感知、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使情节更生动,并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我特意创设了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并为后面单位换算留下伏笔。
为了让故事生动,离现实生活比较贴近,我将曹操设计成一小学老师,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湖边进行综合实践体验。曹操问学生:“有谁能称出大象的体重?”正当学生围坐湖边发愁时,老师五岁的儿子曹冲来到学生当中,他利用船、石头和磅秤将大象体重称出。根据教材提供八次称石头的质量数据,让学生算出: 大象的体重为2180千克。由此引出问题:
像这样的大宗物品还有其它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吗?
学生会由课题猜想出质量单位“吨”,并及时介绍吨的字母表示为“t”
这个环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旧故事新说法,使学生耳目一新,引发兴趣。
(二)温故知新、导出新知
首先提问:有哪位同学还记得前几节课,我们学过千克、克的质量换算?
学生在做出1千克=1000克的回答时,我抓住时机继续发问:
同样是质量单位,你能推想出,当千克满了多少可以用1吨表示呢?
学生根据千克、克的质量关系,能猜想出千克、吨之间的关系也是“1000”,从而得出:1吨=1000千克 这一环节非常简短,通过老师引导性的发问和学生的猜想,从而引出新的质量关系,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于自己成功的推断会记忆犹新,并带动全班的情绪,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三)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考虑到我校每个班级都有饮水机,所以,我特别设计了《抬水》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1桶水(20千克)的重量,从而推想一吨有多重。
在学生已感受1桶水很重的状况下,我让生计算出:10桶、20桶、50桶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后,从而引出50桶水约1吨重(电脑出示)。
再让同学们想想:我们平常每天喝多少桶水呢?照这样的速度,喝完一吨水差不多要多少天的时间呢?学生按每天喝一桶水的速度,算出喝完1吨水需要50天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已感受到“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一般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才会用吨作单位,并在计算10桶、20桶、50桶过程中巩固了1吨=1000千克的换算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多的接触和经历有关情景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四)看看算算,感知1吨
电脑展示《生活中的一吨》,前面的抬水试验,同学们已经了解到:
1 桶水
20kg——50桶水约1吨重
继续展示: 1女教师50kg
——20名女教师约重1吨
1学生25kg ——40个学生约重1吨
1桶油100kg ——10桶油约重1吨 1头水牛350kg——3头水牛约1吨
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更好的数感,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质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使已经具备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强化。
此时,解决前面《曹冲称象》留下的问题,即:2180千克还可以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呢?
通过计算2180千克=2吨180千克,学生知道:一头大象原来有2吨多重
将前面遗留的问题有始有终解决完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这一环节,学生在建立1吨概念后,让生初步建立几吨的概念,并为第四课时内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养成:面对不同情况,仍能发挥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练习《假如我有1吨、、、、、、》 :过此项练习,学生把自己当做1吨对象,进行大讨论,让学生离“1吨”的越来越近。
老师先举例:假如我有1吨,那水牛才不过350kg,估计就不是我骑着水牛,而是水牛骑着我走了、、、、、、 听完,学生会觉得很好笑,继而引发他们无限想象力:
学生可能会想:
假如我有1吨,我就给大伙当汽车。让大家坐在我身上,我跑步把大家送回家。
想象是创造的重要形式,对小学教学来说:想象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学习数学知识的,创造性的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去思维。
一节课结尾时,学生对于“吨”已有了初步地认识,但要正确区分并运用“千克、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使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所学内容,所以设计了《小“糊涂”日记》(电脑出示)一情景,日记上这样写到:
今天早晨起床后,我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55千克的鸡蛋,吃得饱极了。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吓了一大跳! 当我以夸张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读完时,学生已是捧着肚子大笑不已:
此时,我更加故意问到:“你们为什么笑呢?有什么好笑的地方?”
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按常规,课尾时会很难调动学生情绪,但此时的学生却各个情绪激昂。 我抓住时机马上问到:“你想对小淘气说些什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不乱用这三个质量单位吗? 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能主动进行归纳小结出对三个质量单位的感受,从而替代了以往教师总结成词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比较,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将学习内容归纳得系统、完整。
五、预设教学效果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问题。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就是在五个层次的生活情景中,促使学生去观察、体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吨是很重的、很多的、很大的。也能够准确地运用“吨”,用好吨。
篇五:一吨有多重
教案设计
一吨有多重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宇峰小学
姓名: 初立霞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宇峰小学
电子邮件:
gwt927@163.com
教案设计
18 t=( )kg ( )kg=6 t
2.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 t○3600 kg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多媒体出示) image.baidu.com/i?word=曹冲称象+图 ...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教学说明: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呀!”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 拓展延伸 评价升华(帮小林改日记)
(课件出示数学日记)
小林在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
9月21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白菜,2吨萝卜,3千克鸡蛋,每个200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看了小林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要向他学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学习小林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