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且看今年高考作文的“新三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2:36:58 高中作文
且看今年高考作文的“新三假”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且看今年高考作文的“新三假”作文

                    

                   且看今年高考作文的“新三假”

                 沈国全

今年高考作文,一种新华而不实之风又开始“抬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周宏教授在近日举行的“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上分析,这类作文语言很美,但内容极其空洞。考生提笔已经不提爱因斯坦、李白、杜甫等例子,写的都是些看不懂的外国人名字。作文中的“万能句”看起来很高深,也极具迷惑性,但观点和材料之间却缺乏必然的联系。

  这类作文究竟能得多少分?周宏明确表示,在上海高考作文中最多能得三类卷,因为这不是作文,而是堆砌。“我们反对华而不实,提倡朴实的文风。不走正路,不鼓励思考的作文,绝对得不了高分。”

  那么,高考作文中的“万能句”究竟是怎么写的呢?且看上海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沈国全的观察与思考。

  仿佛突然之间,在某市高考作文中一下子涌现出一批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不明觉厉”的文章,令人警惕,也让人困惑:这种文章集中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原因何在?早在本世纪初,曾经一度泛滥过以古诗文名句堆砌为特征的浮华文章,后在命题、阅卷、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得到遏制。今年,这种风气似乎又卷土重来,不过改头换面,更加“高端”了。到底是世风如此,还是命题导向所致,抑或是应试教育变本加厉?

  现在有一种“假”叫做:文笔好!

  且看下面的文段:

  曾感受过诗人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我为他为百姓立命的“横渠精神”而呐喊鼓舞,但也曾为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温婉而泪流满面。人心如同夜色,虽是一层层不可捉摸的防护坚硬,但夜空中的点点滴滴繁星闪烁,正是那温情美好的时光的经历。

  单看句号前后两个句子,文笔确实好,所谓既深刻又形象。但是,将这两个句子放在一个段落里,阅卷者就糊涂了,作者到底想讲什么?前一句说的是辛弃疾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分别是什么,大概要表达的是和谐的自我可以呈现出怎样的“坚硬”与怎样的“柔软”;而后一句说的是人心,是指辛弃疾的内心吗?如果是,“夜空中的点点滴滴繁星闪烁,正是那温情美好的时光的经历”尚可以理解为是在分析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要说“他为百姓立命的‘横渠精神’”便是“一层层不可捉摸的防护坚硬”,读者便无法理解了,你是在说辛弃疾很假吗?

  这是一种现象:每个句子都很漂亮,但是放在一起组成段落却不知所云。还有一种现象,便是:猛一看,好感性;细细读,又似乎什么都没说。且看下面这一段:

  我说柔软的东西是永远的湾港,是回头不灭的灯光,是一份确定,一种感受,一个强大的理由。

  请问有谁懂“柔软是……一份确定,一种感受,一个强大的理由”?

  还有:

  “在内心修筑成菊,即使涛声依旧,也一切寂然。”这样的境界似乎很难获得。所以,庄周先生游历无数,才能用怡怡然的濠上之鱼,用翩然的蝴蝶为世人挥洒一片纯白世界;瓦尔登湖河畔的梭罗历经数年才完成了从物欲的蛹到精神之蝶的蜕变……这种“柔软”是经历人事沧桑后的一种释然,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岁一菩提”的真切而细腻的感悟。

  有谁读书多,告诉我引号里的句子是哪位大咖的名言吗?问题还不在于是谁的话,关键是不知所云。而“一种释然,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岁一菩提’的真切而细腻的感悟”,又是“一种”体,阅卷者也是醉了。

  更有玩大了的: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文笔“好”得离奇,令人叫绝到这一地步,阅卷教师总会想起自己曾读过的某位网络写手的《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结局当然很惨。这篇作文里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各位看官百度百度是谁的作品:

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骑在纸背上,将千山万水行遍。撒哈拉沙漠上她倔强的绽放,波西米亚是她灵魂的原乡。她这一生,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为了,心灵可以自由放飞。哪怕和至爱的人,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哪怕从此天各一方,决然相忘。她依然选择远方,选择流浪。她,就是三毛。

  据说有一个网站,专门提供这样的句子,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都有,学会组装即可。

  还有一种“假”叫做:有思辨!

  据说高考阅卷欣赏深刻的文章,又据说所谓的深刻就是具有哲学思辨意味。那么好办,过去堆砌古诗文似乎显得华而不实,现在我“放送”哲学家的故事及其名句是不是华而又实、格调特别高呢?且看:

  往往有很多人,相信信念,不被外物、别人的目光所左右。简·奥斯丁曾说过,我们要坚持信念,不要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哪怕是教条,哪怕是金钱;君特·格瓦斯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造就了自我的和谐,在他的心中有着强大的信念去剖析自己,他不顾别人的谩骂,唾弃,有些人甚至想把他一脚踩死,他把这些“柔软的东西”放在一边,毅然地提起了余笔,书写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的自我剖析。托马斯·桑巴亦如此,相信金钱乃身外之物,不被妻子所左右,在晚年离家出走,追求内心和谐的自我。反之,则有一些人虽心中有些“坚硬的东西”,但依然抵不住“柔软的东西”,从而达不到自我的和谐,梵高虽一心创作,绘画,但是依然耐不住寂寞、爱情的失落,无法忍受爱情之神的折磨,用自残的方式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这显然,不能造就自我的和谐;显然,这种方式是愚蠢。

  这一段落里,将别人的目光、金钱、教条、别人的谩骂甚至妻子等等看作是“柔软”的东西,说明作者对材料中的坚硬与柔软根本没有理解,也显示出作者缺乏起码的思辨能力:既不能把握住内心的这两种体验,更不能对这两种体验做理性的思考。但是,你看,又是简·奥斯丁,又是君特·格瓦斯,托马斯·桑巴……如果没有足够清醒的判断力,你不冲动地给他高分才怪呢!

  现在谁要是再列举苏轼、陶渊明、居里夫人,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写作文!所谓高格的作文大概就是说话一定得把你绕晕,举例一定得是名字老长的外国人。不是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你怎好意思写在作文里?

  还有:“人内心坚硬的东西”,不应该是文学批评时以《孟母三迁》为“环境决定论”之信条,应该是罗莎帕格斯以一己之力打破美国宪法的歧视与偏见;而“人心柔软的东西”,不应该是孔子学院林立之时对官员子女的照顾和特权,而应该是德国战后那预示了浴火重生的一株废墟中的玫瑰花的关怀和希望。

  还有一种“假”叫做:读书多!

  老师们都欣赏读书多的孩子,尤其是在现今读书愈加稀罕的时代,看到学生在作文里旁征博引,常常会大加赞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在这个辛辣宏奇、自我迷失的年代里,我们很难想象川端康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而只记得村上春树自己将坚定地站在脆弱的“蛋”的一世,我们读不懂加缪垒山不止的幸福,梭罗垂钓于瓦尔登,却只认得纪德原谅世间一切罪恶,而康德敬畏星空灿烂,道德准则。

这位考生读书多吧?短短的100来字,讨论了6位不同国籍的哲学家、文学家的心灵生活,真是了不起。令人叫绝的是,小作者对于这些文学家、哲学家的作品、思想、生活掌故熟悉得仿佛自家邻居大叔一般。但是,且慢,你再读读下面的文字:

  在这个诱惑繁多的社会大剧场里,辛辣奇突如电影般刷刷掠过。却使人总记起川端康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加缪垒山不止的幸福,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仓央嘉措白鹿踏雪,汪曾祺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周国平的煮豆洒盐给人吃,莎翁的飞鸥与海滔相遇,爱默生关于透明的眼球的譬喻,苏子的一蓑烟雨,王维的清泉石上流。这些人即使在缤纷花瓣中走过,依旧掸衣故清辉,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即使在世事纷纭中,依旧立着清朗心,如明月松间,菩提微暖;即使在举世欲狂时,依旧立着修华意,如阳光清风,和光同尘。他们立了心,世界为之鼓掌。(网传2014四川高考满分作文《世界为立心者鼓掌》)

  如果你是阅卷教师,当你知道这一切之后,是否有一种上当的感觉,然后“累觉不爱”了呢?要我说,甚至这一篇来源于网络的据说得到满分的作文,本身也是颇为令人生疑的。你真的认为一名18岁的中学生对相关史料可以熟谙到如此程度然后信手拈来?

  更有一种恶俗是:为了表明读书多,部分学生在作文里杨绛不称杨绛,称季康;钱钟书也不叫钱钟书了,改叫默存了。那篇所谓满分作文里就有这样一些句子:

  史公在牢狱,屈子被放逐,勾践在卧薪尝胆;嗣同在抗诉,鲁迅在呐喊,觉民在写《与妻书》;马丁·路德在演讲,甘地在印度救赎,特蕾莎修女在炮火里施以爱与恩慈。这些人在路阻且长时,站起来怀着殒身之志;在天命赫赫时,站起来心生坚强希望;在众人无助时,将小儿女情怀变成了大悲悯。他们立了心,世界在为之鼓掌。

  当我读到“嗣同在抗诉,……觉民在写《与妻书》”,我只感觉到文字背后的轻佻和做作,丝毫也没有产生“好有学问哟”的欣赏之情。

 特别推荐:

  1.<<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9ft.html 

    .人生语文:语文教育的大境界

          ——读陈继英新著《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赵克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9xm.html
   3.罗易:人生语文书巨著——读陈继英新著《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gtf.html

  4.行至“语文”水穷处,  且看“人生”云起时——陈继英先生《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管窥(安徽  陈永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lrb.html

                      注:本文发表在华南师大《语文月刊》(2015年6月)头条“语文观察”栏目的“特别关注”。

 

5.追随名师的脚步,践行人生语文教学理念 卿青芳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m07.html

篇一:2015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记叙文类范文

七篇高分记叙文告诉你:

小故事往往胜过大道理

今年高考作文,江苏三分之二的考生都写了议论文,但最拔尖的几十篇优秀作文中,却大多数是记叙文。少数人的选择赢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肯定。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表示: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在这里的是江苏今年高考7篇优秀的记叙文,相信读者都能在这些平实、生动的文字中找到共鸣。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阅卷人语

记叙:着眼于小人物、小经验、小升华、小智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猾”。“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1

以往许多年,江苏省乃至全中国的高中学子,多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集体扑向“议论文”写作,据说是因为议论文好教好学,有“模板”好套,有格式可循,而且高考时可拿“保险分”。错了!这种僵死的议论文程式,只能使临场作文更加“大路货”,数十万人集体撞车,考卷上尽是“公理”“常理”“大道理”,既不“分解”,又不“剖析”,以“叙”代“议”,不究“为什么”,全无“议论”的味道!如今是“电脑阅卷”,一篇高考作文由数位老师“背靠背”审阅,还有组长复查,还有专家组抽查,在江苏还有一支“火眼金睛”的“作文阅卷别动队”,将已经阅毕的许多试卷再审查,优劣自现,谁能蒙混过关,获取“保险分”?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回忆道:“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

为什么?

因为中学生年纪尚小,未出茅庐,对复杂的人情事理缺乏分解和剖视的能力,逻辑思维相当薄弱,故多数人不擅“议论”。哲学家说得好:人的认识总是从“感动”到“理性”。

然而,中学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感性丰富、形象思维活跃。他们有“无忌”的童心,热情扫描现实世界的清澈的少年眸子,许多被成年人看惯了、看麻木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却熠熠生辉、大有意趣。“城南旧事”,若不借助那位小姑娘好奇的目光来浸润,恐怕就味同嚼蜡了!此言,已见诸往年媒体,今年再次强调。

说回来,且看今年江苏省叙写“智慧”的临场作文。

严格地说,让十八岁左右的高三学子写关于“智慧”的记叙文,是不可能笔墨投向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风流人物”的。他们处于寻常巷陌,无法接触到那些具有“济苍生、安社稷”大智慧的英雄人物。不了解人物的细节,焉能胡编?除非写“故事新编”,如当年那篇极具轰动效应的《赤兔之死》。毋庸我们提倡,今年的临场记叙文自然而然地、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凡人小事”。那些“更行更远还生”的原上小草、野草。

我们阅卷人承认并欢迎考生们写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小智慧”。小智慧是十分可爱、最可珍惜的,是它们默默无声地成就了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智慧”。

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均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今年作文命题,在这里留下了思考和挥发的空间。

这则“阅卷人语”,写得比较具体比较长,以表示本专家组对这一“作

文问题”的高度重视。

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2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时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

点评:本文写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全心全意地为邻居们服务(善)。文章写到后来忽然点出这位老汉早已失去老伴,贫寒而又孤寂。他没有消沉,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来“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这种“圆通”和“豁达”,乃是“活”用小经验、小能力而展示出来的小智慧,富于启示,全文也就静悄悄地与“智慧”水乳交融了。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

3

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本文有着淡淡的传奇色彩,爷爷的“夫子气”和“农人味儿”天然融合,妙趣横生。有些笔墨十分精彩,如奶奶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又如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真黑!”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

4

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点评:纯然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老爸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迁出了性格,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旁人难悟,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

写作的智慧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

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

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鲜明,事例翔实,等等。

是的,这样的“智慧”我都懂,能让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应排斥。毕竟,经验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点。

然而,我总是不屑。不要真情实感,不需形式创新,只需把大段捣烂如泥的“王开岭”、“史铁生”、“周国平”们注入固定模板,便会催生大批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此乃应试教育下的集体分泌物。

在作文纸上,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全俄国最好看的霜”已成为令人作呕的白色凝结物。屈原已拒绝再投江,海子思索还要再卧轨多少次。

这样的智慧,不要也罢!

真正的写作智慧,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是超越了经验和能力的升华,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时间不多了。我周围的考生,应该在进行最后一段说理了吧?若我一开始便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此刻,理当安心而又机械地援引着最后一个例证了??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场上,我没有。

我不后悔。我想写幼年的玩伴,夏蝉歌咏的少年梦,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动,高考重压下偶尔的灰心失意,噙泪微笑的坚强。我想写平凡生活里的细微感动。就

5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14年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新课标一卷河南高考高分作文:创新+合作=成功

成功之花,扎根在竞争合作的土壤上。美玉只有立于创新思维的阳光中,才能绽放出令人惊艳的美丽。

——题记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亦云:“团结力量大。”这里的变,指的是思维上的转变,即突破惯性模式;而团结,亦不仅仅是指与队友合作,更要与对手合作。

“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是在比赛,队员们却打破了习惯。两队在竞争中合作,双双通过独木桥,实现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创新与合作促成个人的成功。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把同学们当成对手来看待。今天他比你多做出了几道题,多考了几分,明天你发奋要争这口气。这看似动力十足,实则“火药味”亦浓,心晴不爽。倒不如把所谓的“竞争对手”看成朋友。在学习中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由此观之,为人处事,唯有打破思维定势,把对手看成朋友,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舞台。虽说“与人斗,其乐无穷”,然“与人合作,更是乐亦无穷”!创新与合作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势必少不了这两个关键词。前几年,香港与珠三角搞“前店后厂”模式,在竞争中合作,互相弥补不足,扩大优势,迅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今年,电商风靡全国,一笔笔电子交易汇款呈几何式暴涨,相关的产业亦发展迅猛。百度、京东、腾讯、天猫等无一不在转变传统思维,在与对手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了规模效应,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创新与合作同样铸成国家的崛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兴起,东亚周边各国也有点沉不住气。于是习总书记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论。即我们与周边及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大国崛起”与霸权相挂钩的思维观念,致力于和平崛起的新思想。因为我们与周边国家利益共生,息息相关,既是对手,又是朋友。是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创新与合作乃个人、企业与国家成功的“双响炮”,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成功都不会是完美的成功,只有双管齐下,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

阅卷组意见:这是河南省的一号标杆作文,此文有以下几个亮点:①标题醒目,立意合题。标题“创新+合作=成功”简洁醒目,立意合题。三个分论点——“创新与合作促成个人的成功”“创新与合作推动企业的发展”“创新与合作同样铸成国家的崛起”,中心突出,思想深刻。②解题联题,结构严谨。能以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选材谋篇,开篇点题,中间联题,结尾呼题。学子生活,家国风云,糅合一体,材料典型,内容丰实。③语言流畅,书写认真。考生围绕“创新+合作=成功”这一主题,娓娓道来,有时运用比喻,有时引用名句,充分显示出考生老练、娴熟的语言功底。

在枷锁中舞蹈

人类生来便是自由的人,然而人类生来也戴着枷锁。正如身处沙漠的人,他的选择是自由的,而他又有个不可选择的目标——穿越沙漠。我们无法改变终点,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路线,尊重和热爱自己选择的那条路,行走着舞蹈着。

没有人是完全自由的。小到我们学生必须经过高考,大到人的死亡,这是人们必须达到的终点,没有人可以抵抗。这种不自由也引发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悲伤无奈:“生为尧舜,死则腐骨。生为殷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人的结局都是如此相似,人人都受到限制,奈何?

何必在乎这必然的不自由!人不能脱离束缚,那么为何不像苏子那样欣赏山河之明月,感受江上之清风?在行走的过程中好好珍惜现在的美景即可。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的人戴着枷锁,于是垂头丧气,消极地对待事物,他们的生命便如同一片枯黄的树叶,失去了生气。而有的人却能在枷锁中舞蹈。他们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于是也获得了自由。局限于不自由的人终当被不自由局限。在沙漠之中,我们要选择自己的路,并珍惜自己的选择。这样我们才能在这自由与不自由中寻找快乐。

记得“文革”中有这样的故事:一位数学教授在“文革”的牢笼中心情抑郁,很快抑郁而死。而一位音乐系的教授却得以度过那段难堪的日子。别人问他在那种压迫下是如何支撑下来的,他的回答很轻松:“我们要劳动,在地里割草时,我每一次都是按着一个八拍的频率去割的。”

原来如此!这便是在枷锁中舞蹈。外界给这位教授以轻视和压迫,他却依然能从中找到快乐,通过自己那微小的自由!

当然,在枷锁中舞蹈并非一味地忍受枷锁。对那些我们可以打开的枷锁,我们当然要打开,譬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是人类一次次的自我解放,是打开枷锁所获得的新生。只是对于那些暂时打不开的枷锁,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它,从不自由中寻找自由。

人都戴着枷锁,人们都活在牢笼中,然而尽管沙漠中的我们只有穿越这唯一的选择,我们却依旧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方式,这便是生命的乐趣,这便是最好的自由。

高考满分作文《心之所安一路风景》李恬

孙中山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将心灵安放于所向之事,倾注全身力量执著向前,才能成就一路绮丽的风景。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跟随心的指引,为此心而用心,以此身来安放心灵,风景便在远处迎接着你。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潜心于学术,将一颗沉静执着的赤子之心安放于汉语言学的研究,以十三年的探索研究成就了最为权威的《英汉大辞典》;无腿青年马陆残缺的身躯中却有颗坚定炽热的心,他将心安放于登遍五岳的冀盼之上,先后征服了泰山、嵩山等名山大岳,成就了生命中搏击长空的奇妙风景;梭罗将心灵安放于对自然的追求,对“物我合一”境界的崇尚,他栖居于瓦尔登湖畔,用心生活,与自然毗邻,在天地辽阔自由的地平线上观赏他独有的人生闪亮的曙光,那是用心追求的最美风景。安放心灵,则一路花香鸟语,一路绮丽风景,而这,无一不是用心的结晶。

正如“最美乡镇干部”安放心灵于为人民谋福祉,我们也应安放心灵于更崇高的境界。左拉说过:“一个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人生的意义。”这正如曼德拉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非安放心灵于黑人权益保护,以一己之力奔走呼号,全心带领黑人与不公正的命运战斗着。他最终成就了“彩虹国”的绚丽风景;正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科学界元老,安放心于国家振兴与民族崛起,使“两弹一星”的风景灿烂了整个中华大地。将士执着奋斗的心灵与荣光满溢的出发点融合为一,安放心灵,用心才能成就别样而博大的景致!

然而,正如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当浅尝辄止成为思维定式,急功近利成为文化景象,喧嚣肤浅成为喜闻乐见的行动方式,人们势必会消解了用心而行,安放心灵的执着、理性、深刻。许多青年人好高骛远,不能安放心灵于当下,相反对工作对学习百般挑剔;学者们无法安心于研究,不能全心于探求学术真谛,于是,纷纷提着裙边蹬着锃亮的皮鞋穿梭于灯红酒绿的晚会;官员们不能安放心灵于为人民服务,贪污腐败,在盲目追求政绩的道路上迷失,用心于本职成了遥远的绝响。当心灵被物质的琐屑蒙翳,用心的行为在文明的浮华下委顿不堪,也就失去了成就一路风景的所有根基。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安放心灵,用毕生精力倾注于它的实现,那么无论是于春风得意中跑马,或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亦是一道夺目的风景,人只因安放心灵而使生命得以丰盛而充实。

心之所安,一路风景!

文化的差异?道德的危机!

就在不久前,发生在香港的一起风波引起了广泛争议:一位内地女士让自己的孩子当街大便,被香港市民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用手机拍了下来,该女士对此不满而大打出手。针对这一事件,网友们在各大论坛争得沸沸扬扬。声援内地游客的与支持香港市民的各执己见,当然也有中立的声音:这是内地与香港不同的社会文化造成的。

这种说法好像颇有道理。香港人受西方影响,社会道德观念强,而内地人对街头不文明行为大都不是很在意,两种观念的冲突导致了这场风波。既然存在“文化的差异”,那就意味着别人严守道德是正常现象,咱们随地大小便也无大过。恰好,当前国外指责中国游客不文明的声音颇多,如此一来,一句“文化的差异”便可把这些刺耳的意见统统给驳回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且看一个真实的故事:波罗的海海边一个正要出租的小屋里,一名游客打碎了玻璃瓶。给房东道歉后,游客把碎片打扫得干干净净装进了垃圾袋。房东老人看了却拒绝继续租房给这名游客,并将碎片捡进了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在欧洲,在波罗的海,人们对待道德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房东老人身上得到了体现。为避免清洁工受伤,他特意留下提醒字条,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不正是社会道德的内涵吗?与此相比,游客就相形见绌了。但打碎玻璃瓶之后,他主动承认错误,扫尽了碎片,办事尽责,所以没有人会说他素质低下、道德沦丧吧。

其实,不同的国度、民族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体系,但在为他人着想这一点上一定是相通的。人生来便注定无法脱离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只有为他

人着想,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每个人都为他人着想,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问题在于,房东老人仅因游客没能做到他所做的就拒绝租房,可见老人生活的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有多高。那些我们看来值得称赞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说得再残酷点,我们的社会正由于缺少这样“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才会对此类善行大加称赞;而身边不守道德的行为太过泛滥,导致我们渐渐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最后竟熟视无睹了。

对违反道德“审丑疲劳”,使很多人产生错觉: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于是,面对香港街头的风波,以及众多游客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引发的争议,一部分人振振有词: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我绝不相信中国文化可以容忍这种行为持续下去。所谓的“文化差异”,不过是为我们的陋习找借口开脱罢了。这种开脱如慢性毒药,进一步麻痹着国人,使之减缓甚至停止自我改进。

波罗的海房东老人的拒绝与香港街头的风波,莫不给中国人的道德意识敲响了警钟。这不是文化的差异,而是道德的危机。社会道德意识的提高,为的不仅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更为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践行道德,刻不容缓!

篇三: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百日百篇优秀考场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百日百篇优秀考场作文作文试题一(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卞之琳的《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有风景。风景,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有艺术的也有文化的、历史的……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指导:

写好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风景”一词的理解。这里的“风景”,应该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景”,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愉悦享受的都可以称得上美景,如“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叙写自己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个性等。

优秀作文

生活处处有风景

生活处处有风景,站在风景的窗前,推开轻掩的窗门,门内明月清风,梅笛烟浓,柳暗花明如烟雨如春风引我走进风景的世界。

一、菊之淡

自然界的风景无处不在,然而只有你看淡了人生,放松了身心,才可领会到如菊之淡的自然之景。

官吏之人看不到明月长风,体会不到携飞仙以遨游的闲适。自然中明明如月,沧海奔涌,浅草没踢,接天莲叶,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物之作。陶渊明看到了这自然之美,自然的风景,才会长吟归去来兮,在舟遥遥之中轻飏,在风飘飘中吹衣,回到自己的容膝之居,欣赏枯松之景,欣赏田园之景,过着“采菊东篱下”的与自然之景相伴的生活。

自然之景如菊一般淡雅,只有褪尽浮华才能够体会到风景无处不在。

二、文学之景

夜幕四合,一灯如豆,一书如帆引我走进文学风景的世界。

看一代枭雄东临碣石,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仍壮心不已,唱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英勇乐观令我击节而叹。一位诗性女子,将亡国之恨纺成染柳烟波,吹梅笛怨得哀愁,总身世漂泊也要用文笔在历史文学的长河中激起空远的回响。想到横眉冷对、俯首为牛的鲁迅用铮铮铁骨,发出震聋发聩的声响警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信念。想到自嘲病为职业,写作为业余的史铁生在地坛发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看文学之景,将自己的心灵与文学之杰那璀璨的星空相触摸,绝响使我警醒,眼泪将我润湿。

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风景

每个人都是一幅不可有二,不可无一的风景。因为有了你的微笑,天空才更加湛蓝,因为有了你的爱心,人间才更加温暖,因为有了你的祝福,天地才更加广阔。

就像每个人的字体都不相同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都是独特的风景,要善于开发自己独特使自己成为更加绚丽的风景。人生之景处处有,等待着我们的开发与展示。

生活之中处处有风景,不论是自然之景,文学之景或是人生之景,不需要带上照相机,对,就是用你的眼睛来定格这些风景。

风景就在身边

有人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豪迈壮阔的边塞才是风景。而你微微低头,看见的野花朵朵,嗅到的芬芳阵阵不也是风景吗?有人说,千山横断,万川并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风景,其实蓦然回首,身边的小桥流水不也很美吗?

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情,熟悉的地方也处处充满风景,所缺的只是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双善于捕捉每一缕惊鸿之美的眼睛。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一代金主遂起马踏中原,游目江南之志的柳永可谓是没落失意。空有一不留神便溢得满纸词句灵动生辉的才华,却只落个柳屯田的“大”名当他无意功名,寄情诗词之时,他蓦然发现,风景其实一直跟随自己,“才子词人”在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是白衣卿相”,他的才华让无数人的认可,够了够了,能获得后世一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赞誉,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这是每一个诗人所追求的最美风景——百姓的认同,所谓“浮名”,哪比得上“浅斟低唱”?有了这最美的风景,柳永在诗词的世界里也可以登基称王。

“大师绝代风华,天才卓尔不群”,人们以为出书千万,稿费万千,便是一个作家所追求的最美的风景,可是,真正的作家却知道,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在自己身边。只要有一本好书,一领草席,在破的茅庐中也有美丽的风景。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钟书却在围城之上怡然自得,因为他身边有书,有这最美的风景,文革之中,他便是靠着书籍怡然自是,哪管世间几多烦恼,大师自在风景之中。

“迷,则乐境为苦海,犹水变做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化作水。”《菜根潭》中的一句话道破天机。许多人苦苦追求风景,却不知道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身于其中,反而看不见风景。

身边处处有风景,只不过你缺少发现美得眼睛,细心观察,用心捕捉,你会发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是美妙无比的风景,你所追求的风景其实近在咫尺。

当你不断奔跑去追逐落日的余晖,天边的彩霞,你认为那里才是最美的风景,请暂时驻足,望望脚边的池塘,那里也有天光云影,那里也有最美的风景。

作文试题二(话题作文)

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视野决定境界

海滩上,海浪袭来,小麻雀总能迅速起飞。而海鸥总显得那么笨拙。然而,能飞越大洋的,却只能是海鸥。因为小麻雀的视野,就只有这片海滩。而海鸥的视野,却在大洋彼岸。不同的视野,自然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境界。

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开阔的人,总会得益于自己站的更高,而站得高无疑更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巍巍高山,无数平凡的人在山脚仰望之后不敢攀登,于是乎,山脚下无数狭小的视野凝成一个个相同的境界。

试读两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一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李白与杜甫,盛唐诗坛上的两座高峰,如此开阔的视野,如此大开大阖的胸襟,无怪乎有如此的境界,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就只能对其仰视了。

且看那零丁洋中的文天祥,且看那风波亭中的岳武穆,你在他们的视野中找不到一丝的自私与自利。你能找到的是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呼喊,是那“精忠报国”的脊梁!他们的视野中只有民族危亡和国家兴衰。因而,他们的境界达到了一个令所有后来人仰视的高度。

伊利,中国乳制品企业的龙头;奥运,举国同庆的盛事。似乎这是两件毫无联系的事物。然而,伊利人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们抓住了北京奥运的契机,先人一步地成为了奥运赞助商,从而打开了中国企业迈向世界的大门,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力。历史上,因奥运而走向世界的品牌不在少数,如“可口可乐”和“三星”等。如今,奥运到了中国,伊利的这种开阔的视野,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学习。

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关口,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成了当务之急。而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开阔自己的视野。理由很简单:站得高才能站得远。

视野决定境界。

简析:本文观点明确,能引用多项事例论述视野和境界的关系,得出“视野决定境界”的道理,层次清晰,论据得当,视野开阔,有现实针对性。本文引用名人名言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不足之处是在论证思路上没有拓展开,使观点没有得到更透彻的阐发。

(54分)

开阔你的视野

雄鹰的视野在天空,所以才会击破万里长空;蛟龙的视野在碧海,所以才会斩断千里浪涛。

视野,狭义地说,是我们睁开眼后才能看到的一切;而广义地说,视野是一个人的志向。林则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

找回健康;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视野在他的讲台上,他的目标是让山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电影《蝙蝠侠》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的确,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往往也决定了他的视野。也就是说:如果你是雄鹰,那你的蓝天就应该在蓝天;如果是蛟龙,那你的视野就应该在大海。

不要让你狭窄的视野禁锢自己,让你广阔的视野变成促进你进步的动力。所以,开阔你的视野,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如你的视野一样开阔和多姿多彩。

开阔你的视野,寻找自己的努力方向,那么人生的壮美画卷将会一一为你打开。

简评:整篇文章非常切合题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且在行文中始终都紧扣论点,使文章中心明确。议论文结构完整,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层层深入,又能恰当地运用正反对比,做到了条分缕析,论证得很深入,说理也较透彻。论证的使用,做到了由古到今,由外到中,多今多中,而且又做到了例而析,每个完整的议论段连缀而成整篇文章,浑然天成。文章语言整散结合,很有文采。

(54分)

仰望的视野延伸生命的广角

行走在美丽人间,没人希望自己矮化成只晓得直立行进的动物;徜徉于茫茫人海,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视野只浓缩为一个平凡的背影。对于人的生命来讲,意义就在于视野的延伸。

如果一个人一生的路都是俯首来完成的,那么你可以将其定义为平庸,因为即使在坦荡无涯的大路上,他收获的只有寂寞和平凡而已。无数人间景色都被他抛于天外,所以突破生命的瓶颈,在于扩展你的广角。

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自己的世界,也许是人本性的使然,纵使你幸福如生云端,但你生命的意义早已被压缩成一线天。而有的人将生命的始终贯穿于对全人类无尽的爱,他们令人折服的生命视野,令吾等小辈自叹弗如!

还记得当年特蕾莎修女接受诺贝尔奖时那令人回味的一幕。这位年迈的修女没有想到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他用行动践行着来自天主的诺言,她设立临终关怀院,为全世界处于生死边缘的人们洗礼。她为临死的乞讨者那双长满蛆虫的双手做处理时,她那认真而仔细样子和乞讨者的微笑,构成了全人类最动情的一幕,她才是圣女的肉身。

特蕾莎的视野没有国界,在她眼里,天下所有的苦难者都是她照亮的对象。她的视野是广博而宏大的,她的生命由此而延伸,她的价值在全人类得到共享。

下页

篇四: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及点评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及点评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七篇高分记叙文告诉你:小故事往往胜过大道理

今年高考作文,江苏三分之二的考生都写了议论文,但最拔尖的几十篇优秀作文中,却大多数是记叙文。少数人的选择赢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肯定。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表示,要通过《现代快报》,向江苏高中师生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期待,一种恳请: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在这里,刊登的是江苏今年高考7篇优秀的记叙文,相信读者都能在这些平实、生动的文字中找到共鸣。

阅卷人语

记叙:着眼于小人物、小经验、小升华、小智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猾”。“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本阅卷专家组,通过今日《现代快报》,向江苏高中师生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期待,一种恳请: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

以往许多年,江苏省乃至全中国的高中学子,多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集体扑向“议论文”写作,据说是因为议论文好教好学,有“模板”好套,有格式可循,而且高考时可拿“保险分”。错了!这种僵死的议论文程式,只能使临场作文更加“大路货”,数十万人集体撞车,考卷上尽是“公理”“常理”“大道理”,既不“分解”,又不“剖析”,以“叙”代“议”,不究“为什么”,全无“议论”的味道!如今是“电脑阅卷”,一篇高考作文由数位老师“背靠背”审阅,还有组长复查,还有专家组抽查,在江苏还有一支“火眼金睛”的“作文阅卷别动队”,将已经阅

毕的许多试卷再审查,优劣自现,谁能蒙混过关,获取“保险分”?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回忆道:“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

为什么?

因为中学生年纪尚小,未出茅庐,对复杂的人情事理缺乏分解和剖视的能力,逻辑思维相当薄弱,故多数人不擅“议论”。哲学家说得好:人的认识总是从“感动”到“理性”。

然而,中学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感性丰富、形象思维活跃。他们有“无忌”的童心,热情扫描现实世界的清澈的少年眸子,许多被成年人看惯了、看麻木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却熠熠生辉、大有意趣。“城南旧事”,若不借助那位小姑娘好奇的目光来浸润,恐怕就味同嚼蜡了!此言,已见诸往年媒体,今年再次强调。

说回来,且看今年江苏省叙写“智慧”的临场作文。

严格地说,让十八岁左右的高三学子写关于“智慧”的记叙文,是不可能笔墨投向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风流人物”的。他们处于寻常巷陌,无法接触到那些具有“济苍生、安社稷”大智慧的英雄人物。不了解人物的细节,焉能胡编?除非写“故事新编”,如当年那篇极具轰动效应的《赤兔之死》。毋庸我们提倡,今年的临场记叙文自然而然地、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凡人小事”。那些“更行更远还生”的原上小草、野草。

我们阅卷人承认并欢迎考生们写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小智慧”。小智慧是十分可爱、最可珍惜的,是它们默默无声地成就了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智慧”。

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均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今年作文命题,在这里留下了思考和挥发的空间。

这则“阅卷人语”,写得比较具体比较长,以表示本专家组对这一“作文问题”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优秀作文

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

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时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点评:本文写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全心全意地为邻居们服务(善)。文章写到后来忽然点出这位老汉早已失去老伴,贫寒而又孤寂。他没有消沉,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来?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这种?圆通?和?豁达?,乃是?活?用小经验、小能力而展示出来的小智慧,富于启示,全文也就静悄悄地与?智慧?水乳交融了。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本文有着淡淡的传奇色彩,爷爷的?夫子气?和?农人味儿?天然融合,妙趣横生。有些笔墨十分精彩,如奶奶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又如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真黑!?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点评:纯然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老爸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迁出了性格,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旁人难悟,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