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中高考作文题,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2:30:58 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押中高考作文题,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作文
按:这样一些高考前命制的作文练习题,算不算押中了高考作文题?有原练习题与真正的高考题的对比排列,自己看看,就清楚了。
今年五月中旬,应同行要求,苏州语文特级教师陈兴才准备了12个话题(或曰作文练习题),用于高考前课堂教学的“师生碰撞、对话”。今年高考作文题出笼后,有同行告诉他,那12个“话题”与今年全国多个省市作文题相关联。
这位一线语文老师何以成为“押题”高手?对于当今的高考作文命题,他又作何感想?给本刊写来稿件的陈兴才直言,“押中”高考作文题非但不感到高兴,反而有一点悲哀……
历来主张真教学、真写作的我,对“押题”天然反感,但结果却是包括12道作文练习的一份习题,“押中”今年全国多个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幸耶?哀也?
说实在的,能“押中”这些题目不是我高明,而是大部分作文题目容易“套作”。
高考写作文,宛如在做数学证明题
到现在为止,高考作文命题依然大多数是披着思维、思辨的皮,让学生来代证观点。也就是说,需要论证的观点是出题者给定的,考生得去证明它或用故事演绎它——尽管根据题目的意思,考生可能会有两种或三种选择,但不管有多少种,出发点都是证明,就像证明一个定理或公理那样。
这样的作文命题,坦率地说,很难激发考生一吐块垒的欲望,而是让一群青春的面孔陷入“说教”。从做事要坚持、讲诚信、要奉献、拒绝平庸到善于发现美、做好细节等等。而学生呢,似乎早就参透了名与利、进与退、功与过、拿得起与放得下、想得开与看得透等各种人生真谛,他们在考场里都是《增广贤文》《菜根谭》里孔孟式、老庄式加上涂着文化口红的于丹式的“得道人物”。
2015高考命题,确实如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所说,“矫揉造作的煽情造势”终于退场,“凌空虚蹈的道德口号与抽象虚无的哲学玄理”开始收敛。但在我看来,湖北的作文题“泉水”、湖南的“树”、安徽的“蝴蝶”、四川的“聪明”、山东的“丝瓜肉豆”、广东的“天光云影”、福建的“路”、上海的“坚硬与柔软”并未走出“玄言鸡汤式”的命题路数。
考官一玩“思辨”,题目就容易被猜中
有人可能会说,明明有一些专家已经评论,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很凸显批判性思维和思辨。可在我看来,很多作文考题有假思辨之嫌。这直接带来另一个问题:哲学玄理心灵鸡汤是如何穿上思辨外衣吸引眼球的?
这里补一个插曲,作为一个江苏教师,大面积“押中”其他省市考题,却几乎没挨着江苏卷“智慧”的边,有些羞愧。江苏卷这些年的命题以“好奇心”、“品味时尚”、“智慧”等为代表,与上海卷前几年的“忙”、“他们”等题目可以归为一类,有两个特点:
一是材料或题目本身不打明显的“理性”标记,只是提示生活观察点,或试图从小处考查学生理解生活的深度,或试图给出大题考查学生大题小做、具体情境化写作的本领。江苏卷的“智慧”,一度被吐槽为“地狱模式”,理由是太空泛,担心学生难于着手。就笔者看,此选题不算特别有意义,因为太不新了,师生包括专家们都很难有自己的新见解,所言基本都会是别人说过表现过的。但“太空泛”的评价并不成立,因为大题化小、情境化写作是教学的必做功课,如把“智慧”具体到某方面的或某人的智慧,此题就非常易于入手,容易到小学生都能做,而如果是走惯老路,非要就“智慧”这个命题走入蹈虚凌空的玄言哲理和人生说教模式,以及无意义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程序,那就会很惨。
二是,反押题做得特别好。其实,对以往的江苏卷,我也有过针对性练习。2010年我女儿参加高考,考前一天饭桌上聊天,当年低碳话题较热,就聊“如果与低碳有关,但又不许实写环保,该如何切入”,这是一个一点通的话题,女儿随即想到“绿色的心情、明亮的精神、健康的生活”等等。据其说,考场上看到“绿色生活”的命题不禁笑了起来,最后,她是当年江苏省文科类语文最高分167分。为何能被我们聊中?因为它“人生哲理的鸡汤味明显”。
如果说我有点“押题”的心得,这个心得正在于,命题的考官玩不玩“思辨”。你一玩,我就好猜,学生就好套。我这样说,绝不是要反对和鄙视“思辨”,相反,批判性思维和思辨性阅读是我有机会就要喊几嗓子的嘴边话。我反对的是作文命题的假思辨。
“鸡汤作文”里没有真思辨
为什么说很多命题中包含的思辨是假思辨?首先得问一下你要谁具备思辨能力,答案自然是学生,其次要问如何贯彻这个要求?自然是放在学生的作文评价中去实现。然而,我们可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打着思辨旗号的是出题者给出的材料,与学生作文本质及其评价并无关联。
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主张作文命题“超越抒情、突出理性分析”,他于2012年撰文为近两年作文命题叫好,理由是众多的命题开始强调批判性思维或可以多向思考,具有哲思,并表达了他的核心观点: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比如他认为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提供了双重矛盾,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都表现出向理性分析进展的历史的进步。依此类推,孙教授也一定会对今年上海卷的“柔与硬”、湖南卷的“树的旅行”、浙江卷的“人如其文和人不如其文”、湖北卷的“泉水之地上地下”、安徽卷的“蝴蝶色彩之有无”等等,作出相同的赞同性评价,它们都充满了双重矛盾。
但我们且慢为这种双重矛盾叫好,以为它就是思辨和批判。首先,这些材料里基本都包含了一个二分法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这最多像一个两面看问题的浅显道理,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思考力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尚有待长期观察。更重要的是,即使我们承认这些东西有思辨,它也只是你出题者提供的材料有思辨特征,作为学生呢,他们有何思辨的空间?!
其实我们要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辨力和批判精神,关键是评价,应该把目光放在学生作文的评价上去,不要让那些虚头八脑的鸡汤文得高分,而要把真思想真性情来作为主要依据,并让它影响平时教学。
中国的思维传统是更长于在形象描述中表达思考,这是由中国文化决定的。即使如上海卷的“忙”、江苏卷的“智慧”这些从题目上根本看不出“思辨”的特征,但我们可以想像,有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学生一定会在文章中呈现思考的深度与质地。而如果只是追求命题材料本身带些玄理鸡汤,从提供鸡汤到从鸡汤喝出味道,再去演绎和证明这个鸡汤的味道,这样的习惯模式,绝不是真思辨,而是假思考。
不妨借鉴法国命题的“说事拉理”
就在今年高考命题讨论和吐槽最热时,网上流传法国高考作文命题。很多人表示欣赏,捧为高大上。略举2014年的几例:
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
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
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
为什么人需要寻求认识自己?
艺术家是否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
如果从命意所指来看,我们的命题是玄理哲学和鸡汤智慧,剥开来还是人生说教和老生常谈,法国的则指向人与生活与社会本质的追问,具体到社会思想的深处,不乏坚深性无解性话题。如果从思辨性来看,我们的命题是材料和题目自己在“思辨”,学生是“被立意”,法国的则是提供“命域”,你自己去思和辩,自由发挥,亮你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
对于今年高考中的几个命题的方向,我是看好的,如全国卷1,孩子举报父亲,把真实具体的情境交给学生,不再是小马小鱼的寓言,这是材料的新变化,走了生活化道路;更重要的变化是,就具体情境中的人和事作文——写信或发表看法,而不是把这个情境当故事,然后从故事中得出某人生哲学,再去论述和表现这个哲学,学生写作的目的性、写信者和收信者身份性很强。
重庆卷我也看好,同样是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但由于它没有要求紧扣此事作文,而是“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学生既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以材料中蕴含的话题为出发点,另起炉灶,这就产生了套作的可能性,滑到玄理一面去。另外,全国卷2和北京卷也都有了起色,指向具体,不在材料本身糊弄思辨,学生的思辨要呈现到对这些具体人物具体事件的认识理解中去,我赞成这种命题方向,可以说,向法国的命题靠近了一步,缺憾是,这几个写作情境的设置还显得低端,全国卷1、重庆卷的核心就是情与理,太浅显,有点看轻或是迁就我们学生的低层次思维,不如法国的高大上。
在基本认可以上几份命题的方向和赞叹法国命题的基础上,我想提出两个概念:“说事拉理”和“说理找事”。老生常谈的命题,影响到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恶果就是,把“说事拉理”的思辨正道变成了“说理找事”的中国特色。从思辨能力的培养来说,教学中应该是就某事发表看法,在说看法中形成论证,并且可以用某种理论或别的事情来证明我对这件事的分析,目的是为了分析事情本质,得到真相和真知,说理能力、思辨能力自然提高。然而,我们的习惯命题关照的作文教学是,先放一个道理在那,为了说这个道理,去找人找事来证明,目的是为说理而说理,于是文中观点一点都不重要(出题者已给你准备好了,你要做的就只是解证,顺竿子爬),只要来个名人开会、名言荟萃、名事扎堆就行,高下只在于谁的事新鲜和语言漂亮,与观点无多大关系,学生作文的高下就成了“会说教”和“不会说教”之分。
我也一直主张目前高考背景下,写作教学有两种价值起点,一种是为考试的,一种是为公民的,即使应试的价值观无法一日除尽,也应该最大限度地或者说把高中几年写作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有想法”上。对于应试,出于所谓“对学生负责”的事可以做,但如同种树(真实的写作)和制器(应试)的关系,我们不能照着器物如一个小板凳的样子去种树,种树乃根本,制器可适当为之。
来看看陈兴才的十二道“习题”——(黑体是原命题,黑体下面为各省命题,看看这算是押题吗?这样的押题,对学生写高考作文有用吗?)
习题1、阅读的意义、境界、选择
此题直接命中教育部考试中心(汉语文卷)
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同时,此习题间接观照浙江卷的“文如其人”和“人文分离”的命题。
习题2:角色、身份
此题直接观照天津卷“范儿”同时,此题观照湖南卷。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此题又观照重庆卷“小男孩请司机等妈妈,乘客们从埋怨到沉默”的材料。此题如从“每一个角色都是有价值的独立的个体”去立意,则密切关照全国卷2的“三个风采人物谁更有风采”。
习题3:人爱群居,也爱独处
间接观照湖北卷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习题4:宽容与以牙还牙、忍耐与拍案而起
此题观照上海卷的“内心坚硬与柔软、和谐”。
习题5:就小说《彼岸》《一小时的故事》的主旨展开探讨。
此习题中关于两篇小说的主旨意蕴的探究直接命中安徽卷的“蝴蝶翅膀的色彩”和广东卷的“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习题6:感性、理性、情与理
此题核心直接切中全国卷1“孩子举报爸爸”、重庆卷“男孩让公交车等妈妈”的材料核心。
习题7:批评的力量与赞美的意义
此题同样观照全国卷1“孩子举报爸爸”、重庆卷“男孩让公交车等妈妈”,在“情与理”这个核心旨意之外,找到了更新颖更有深度的立意切入点。
习题8:传统文化、现代人、创新、复古。
此题观照北京卷“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习题9:怀旧、记忆、失忆
此题观照北京卷。在与学生探讨这个话题时,有过这样一些理解:怀旧是为了自己生命的证据;谁制造了集体失忆;谁掌握了历史就掌握了现在,谁掌握了现在就掌握了未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删除、改换等等。
习题10:别人眼中的自己、自己眼中的自己、自己眼中的别人。
此题观照浙江卷的“文如其人”和“人文分离”的命题。
习题11:卑微、底层、同情、弱者、坚强。
与重庆卷相关。
习题12:契约、公平、平等。
其中的“契约、公平”勉强可与“情与理”关联,也就是可勉强成为议论男孩让公交车等妈妈的一个切入点。
篇一:高考作文试题就是这样被“猜”出来的
高考作文题就是是这样被”猜“出来的
牵动着千家万户的2012年高考落幕已经好几天了,近日来,先是亲友和学生接二连三的报喜:“老师,今年的作文题又让你猜中了!”接着是同行充满好奇的追访:“你怎么把作文题押中的?”一时间,我这个普普通通的高中语文教师被炒得神乎其神。为此,特写下这篇短文,一是答谢大家的信任和鼓励,二是期望给正在备考2013年高考的同行和学生有所启示。
朋友们,同学们,如果用最简洁的话来回答“作文试题是怎样被猜出来的”,我的答案是:关注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将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洗”出来,并提炼成具体的话题。更重要的是围绕这个话题,给学生搜集、整理、提供大量的语言和生活材料,指导他们立意、选材、成文。否则,猜中了也是白搭。对教师本身而言,这也是长期的坚持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思维品质,绝非灵感,也不神秘!
具体说来,在2012年的作文备考中,我仅仅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以敏锐的眼光积极关注社会热点
多年的高考备考实践证明:高考作文命题,无论出不出社会热点话题,都会有意识的给青少年一个“成长”的走向指导,换言之:高考作文是一种“教化作文”,它同样服务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此,积极跟踪“社会热点”,特别是后期的热点,这是作文的自觉意识之一,也是所谓的“猜中”作文题的前提。
例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都会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反复讨论,认真咀嚼“颁奖词”的“文质兼美”,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启迪,写作上学到妙法。脑海里深深打上的“教育烙印”,写作时这
些素材就会自觉运用,而不是仅仅背诵几段精美的“颁奖词”。
再如: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我指导学生研讨十八位路人的熟视无睹、见死不救;研讨拾荒大妈的善行善举、施以援手。感悟社会功德的某些缺失,洗炼出“社会呼吁善的回归”的话题。
又如:"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奶奶”“最美天使”“最美草根”“陈光标高调行善”等事件,我都会
认真研讨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就可以从中提炼出“感恩”“责任”“担当”等话题,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成长,也积累了很好的作文材料,在高考考场上,“我手写我心”,就会很顺,很准。
三.以虚心的态度时刻关注“名师”的导航
笔者虽然在高三讲台拼搏了20几年,但是总感觉在语文教学中,在高三高考备考中,仍然“年年都是新兵”,所以,我就奉行“功不够,神仙凑”的求学之道,借力使力。时刻关注省内外各位“名师”的谆谆教导,比如王大绩老师的博客,我每天关注,无论是写作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我都从中受益匪浅。再如,时间已经是2012年的6月,我从网上搜到了全国52位名师对2012年高考作文的四大主题的论证,认真研读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2012年作文命题方向的感悟和判定,充满自信的给学生布置了?感恩与行善?社会呼吁善心的回归?勿以善小而不为④改变方向让梦飞翔等练习题,并给予详实的写作指导和落实检查。
四.以勤奋的工作主动帮助学生耕耘收获
“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在多年的高考作文备考中,我体会很深的一点就是:想到的了就一定要动手做好。临近高考,学生时间有限,条件有限,思想认识有限,我们做老师的就要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思维优势,帮助学生把生活积累及时打造成优美的语言材料。多年来,我都坚持将“押中”之题的事实和语言材料,组织成若干文段,自命为《老师给你作文嵌颗星》(因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学生:你的作文。没有太阳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得有个星星),并及时打印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熟读、活用,例如:08年的地震国难,好多学校和考生都认识到是个热点,但是,在部分
同志的内心深处,受“地震发生时,高考试题早都命制完毕”的思维定势的束缚,训练不够扎实,比如立意的角度,选材的范围,文体的选定等,都缺乏详尽的指导。结果学生在考场上出现了考题猜中了,可是作文却难以出彩的尴尬。
在给08界高三学生考前作文辅导中,我自己做的就相对扎实一些,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详见附录《08老师帮你给作文嵌颗星》。今年,我也努力让自己做的尽量好。下面就是今年我给学生组织提供的文字资料。
2012年高考老师帮你给作文嵌颗星☆
韩凌2012年6月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攻,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而因此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了并且还正在一起吃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有杀人的念头。”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可以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晋国,把晋惠公抓了回来。
这就是所说的你付出了美好的德行,福气自然就会到来了。
写作指导:用“以果溯因,以因立意”的方法审题,从秦穆公的角度,可洗练出“施德、行善、宽容、善有善报”等话题;从食马者的角度,可以洗练出“知恩图报,投桃报李”等话题,更重要的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述,做到思想性深刻,时代性鲜明,人文性彰显,说真话,抒真情。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
恪尽职守、社会道德、责任心、承担等主题写作。
☆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车碾压: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中国青年报:有学者发表文章将小悦悦的不幸去世归结为公民教育的缺失,认为在当下中国,责任教育、个人德性的培养、人际沟通的教育等都是不够的。
作文指导:从社会道德的角度阐述道德底线问题,既可批判18名路人的冷漠,也可赞美
下页余下全文篇二:《国之语》押中全国32省市区2015年高考作文考题
《国之语》押中全国32省市区2015年高考作文考题
2015年各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国之语》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高山点评】:要爱国。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岳飞、林则徐、黄继光、邓稼先《国之语》书中均有表述。如何立志爱国见《国之语》
以“老实的聪明,聪明的未必真聪明”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山点评】:敬业态度问题,《国之语》
【高山点评】:科技的力量,《国之语》
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高山点评】:自然规律、思维、方法问题。学习要有方法,学以致用。《国之语》
下页篇三:2008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2008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从命题背景看,这是个具有环保意识和现实意义的题目,“环保”方面平时估计考生写得较多,应该说比较熟悉,有多的素材。重庆近年来对环保也比较重视,而今年还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另外从“自由”角度来写也可表现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理想追求,和摆脱生活压力束缚的内心世界。所谓“在自然中生活”,就是“顺其自然”的生活。何谓顺其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话,“在自然中生活”就是按照自然的法则去生活,我们即可表现人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也可表现人与人,人与自身世界的和谐交流。考生首先要确定自己对“自然”的定义与认识,也就是文章所构思的范围,不要几个义项都写,
也是“在自然中生活”,所有朴实真心的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在自然中生活”。考生思路要放开对“自然”的把握,不能只囿于环保方面的写作,要想写得深刻,必须有新的认识。在自然中,年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在生活中,人有悲欢离合,升降起落。这一切,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表达,都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过程,没有最好的生活,也没有最坏的生活,一切都源自于自然!正如一篇文章写到:在自然中,年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在生活中,人有悲欢离合,升降起落。这一切,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表达,都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过程,没有最好的生活,也没有最坏的生活,一切都源自于自然!
重庆历年的语文高考作文命题都表现出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如2005年“筷子”(小作文),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都与人生的发展历史过程有关系,特别是人的成长过程。而08年“在自然中生活”更贴近生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非常具有开放性,也提出未来生活的愿景。所以有人说,本次作文具有全球意识。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而这个题目无疑是具有全球眼光的。
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
老师:如此作文高分难拿
江津中学语文老师罗海燕认为,今年高考作文的确是最好写的。贴近生活,考查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非常具有开放性。与前几年重庆考查的作文相比简单很多,比如“自嘲”需要有类似的生活经历,“筷子”需要考生了解一些筷子的历史和典故、“酸甜苦辣话高考”也需要考生对高考的经历以及高考历史有一定认识,与前几年的这些话题作文相比,不需要考生特别的生活经验,都有)原文链接:
话可说。
但至于能否得高分,那就难说。罗老师说,可能很多考生都会谈到汶川大地震,如果阅卷老师遇到太多类似的作文,难免审美疲劳。
也有语文老师认为,本次作文具有全球意识。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而这个题目无疑是具有全球眼光的。
市民:高考作文平民化
高考作文也让普通市民有话可说。市民陈先生说,这个题目具有环保意识和现实意义,重庆近年来对环保也比较重视,而今年还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重庆高考作文
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
2005年:大作文“自嘲”,小作文“筷子”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
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
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题摘录
四川作文写“坚强”考生边写边流泪
1、全国卷Ⅰ的高考作文题目: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
点评:延续前两年出题思路,是材料命意作文,立意更加贴近现实,体现“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精神。
2、海南省、宁夏高考作文题目: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
下页篇四:莫言杨振宁押中北京高考作文网友:果然不凡
莫言杨振宁"押中"北京高考作文网友:果然不凡
杨振宁莫言
每年高考语言作文题一出炉,总能引发全民关注。昨日,一则“杨振宁莫言?押中?高考语文题目”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大家的热情关注和热议。在2013年北京市的高考语文作文考题中,关于“假如爱迪生来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的素材资料,与今年5月17日,杨振宁和莫言的一段对话实录如出一辙。这也让众多网友直呼杨振宁莫言二人为“预言帝!”“神预测!”
由于与莫言与杨振宁对话“撞车”,北京市的高考语文题目,也引爆了众多网友的兴趣,俨然成为昨日“人气最高”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有网友表示:“诺贝尔奖真不是盖的!大师出手,果然不凡!”还有的人直接调侃,“爱迪生又不可能回来,想什么啊!”还有一些人则直接在微博上自发写起了不超过140个字的“高考微作文”。
网友“词与歌”这样写道:“爱迪生无意听到莫言与杨振宁的对话,对手机十分好奇,回到世间一日游看遍手机。爱迪生却有?坑爹?的发现,手机录音、收音功能是留声机衍生的,摄像功能是摄像机衍生的,灯光是灯泡衍生的,电池是蓄电池衍生的,爱迪生恍然大悟,手机不就是我发明的?”
而另一篇则更是调侃,“爱迪生看着手中这个会发光的方形物体,感叹了一句?现代人真是缺乏创新思维,不就把我发明的灯泡改造成了方形而已嘛!”无独有偶,在莫言的老家山东省,《咬文嚼字》对莫言作品进行“咬嚼”、“挑错”,则直接成为语文高考作文的主题目。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北京高考作文题
amylc258.combet365ylc258.comjgylc523.com3uylc258.comztylc258.com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者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想象和思考?杨振宁对话莫言
杨振宁:“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我们突然把爱迪生请回来,让他在21世纪的世界里生活一个星期,然后问他,现在有什么东西,你觉得是最新奇的?”
莫言:“我先回答一个,我们用的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杨振宁:“对,我同意,手机简直不可想象。”
amylc258.combet365ylc258.comjgylc523.com3uylc258.comztylc258.com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