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21:44:24 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作文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1978年《人民日报》登载吕叔湘同志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和担任语文课的教师。文章里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文章里说:“少数语文教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文章里问“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让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这几句话,尽够发人深省的了。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再不能继承从前塾师教读的老传统了。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各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
作为教师,不讲师不行的,口耳授受本来是人与人焦急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师教学生也是人与人交际,“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讲”,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问题解决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好的境界努力吗?再说,只是使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却是事实,可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似乎不应该怕难而去走容易的途径。这需要研究。作业也好、练习也好、课外阅读也好,着眼在巩固学生的记忆,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这就需要研究。总而言之,学生既然要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语文教学就得着眼在这一点上,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打下这样的基础是研究的总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人在工作中、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过去不是人人需要,现在是人人需要。写信、打报告、写总结、起发言稿,写说明书,写研究论文,诸如此类,这不是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的吗?人生一辈子都在考试,但就作文而言,学生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经得起这种最广泛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讲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譬如,学生作文,说他自己学雷锋,曾经搀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就首先要问有没有这回事,其次,才看写的好不好。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家长协会成立,欢迎家长朋友加入!http://www.esac.cn/1375.html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同学会成立,欢迎同学们积极申请加入!http://www.esac.cn/1371.html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教师协会成立,欢迎教师们积极申请加入!http://www.esac.cn/1378.html
苏老师国学语文:提升国学文化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助推语文考试决胜!01082207380
篇一:《创新——中学作文教学的生命》课题研究方案
《创新——中学作文教学的生命》课题研究方案
沛县魏庙中学汪秀丽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的呼唤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心理学上认为:“创新思维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3.改变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教学大纲》明确地阐明了语文的性质,阐明了语文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曾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的责任。”叶老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明确地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语文科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阅读文章,准确地获得信息;学会写作;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且以此为工具进而学好、用好其他学科。也只有如此,“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责任”。那么,目前的语文教学,能尽到这样的“份内责任”吗?光靠让学生死读那么几本教材,死记那么若干条文,怎么能使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应试文章的写法,怎么能使学生一辈子随时随地通...............
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中学语文的应试教育再也不能“浓化”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再不能训练学生写“八股文”了,因此,初中语文作文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意义重大。
二.课题界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像样”(叶圣陶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作文的最新和最高要求。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
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但切不可多讲理论,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创新的培养途径是:
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根本动力。
以及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
五.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本研究一切活动的参与主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与特点,来展开实验。自主在本实验中即是出发点又是归宿,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始终,只有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研究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的各种途径与方法,都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活动来体现。实践是认识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活动设计的实践性,为主体的有效参与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3、开放性原则: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评价开放,应是本研究遵循的原则。内容的开放,有利于教育综合信息的整合,更适应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需要;形式的开放,有效地拓宽教育的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方法的开放,有利于激活思维,使策略运用准确到位,促进实践的深入实施;评价的开放,有利于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形成,推动课题的实施。
六.研究步骤
1.研究周期
2年(2007年9月——2009年11月)
2.研究步骤
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
1.在研究前,采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先进理论、他人研究成果,并认真学习、分析和研究,吸收其精华。
2.在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综合法(理解、阐释、反思、体验、感悟等)等方法。
3.在研究后,采用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研究效果调查法等。
八.预期成果形式
2009年2月拟完成《教育心理学》的读书笔记,并完成相关的课例分析2009年5月拟完成《教育新理念》的读书笔记,并完成相关的课例分析
2009年10拟完成《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的读书笔记,并完成相关的课例分析
篇二:开题报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的有效整合
擅长方向:新闻传播、政治学、经济管理(理论方向)等方向专业代写,品质服务,
330583409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月日
下页篇三:高中语文二次作文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
《高中语文二次作文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7页“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7页“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现将研究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一、研究背景1、作文教学杂乱费差的现状需要改革作文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而且低效的,尤其以作文教学最为突出。就作文批改而言,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方法和观点严肃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得教师整天被压在作业堆里,这一直是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就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极为严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再加上,作文讲评时教师“一言堂”、“目中无人”。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作文教学费杂乱差的严重局势,迫使我们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
2、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传统的作文教学,其基本程序是:“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从信息论角度看,展现了学习的全过程:“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但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属于单向的信息反馈;而且从指导到讲评,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错过了“信息即时反馈”的最佳期,信息反馈的周期越长,效率就越低。更严重的问题是:从作文到批改严重脱节,许多师生错误地认为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无动于衷。我们认为:应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并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扬弃。
3、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日、美等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教会学生学会思索、学会学习,这已是共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
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评改,融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小组评改、同学相互评改、师批生改为一体,学生通过“习作→评价→修改→再评价→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增强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的动机。这样的评改,既充分利用了信息反馈的功效,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教给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认真作业、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二、研究过程
式,作文教学取得了些许实际效果。我们所采取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如下:
1.在思想观念上,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重新熟悉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强化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意识,启发教育学生要有这种思想观念,并激发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准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要将“因教论学”的教育变成“因学论教”的教育。在教与学之间,学是
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一篇习作训练一个重点项目。
2、自我评改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参照老师的示范评改,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对部分学生加以指导。
3、小组评改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针对本小组每人的作文逐一评议,提修改意见,使每人学会评价作文、修改作文。
4、相互评改先让学生相互评讲,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要求写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采用以读促改的方法,反复朗读,反复修改,读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词词合理妥贴。
以上几种形式的评改,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双向传递的信息量,加速了信息反馈,缩短了反馈周期,提高了信息即时反馈效应。这样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真写作、认真评改作文的责任心。
5、教师批注教师针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批注,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原作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又要对参与评价的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各方面参与学生的兴趣。
6、学生再改以讲评引路,教师就具有共性的特出的问题进行讲评,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批注通读全文,进一步提高自主性评改作文的品位。一方面结合批语,正确评价本篇作文,认识本次习作的得与失;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批注,弄清审题、立意、选材、章法和语法、文采、逻辑、修辞等方面的不足,并一一修改。对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误较多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做,让他再尝试一次,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
诚然,以上做法,在训练刚起步时,也相称费时费力,但令人欣慰的是劳而有获。示范评改,费时多,但是学生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从多方位、多角度开拓思路,增强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兴趣盎然。自我评改,这是训练的重点、难点,也是训练的目标,学生在评改别人的文章时,能茅塞顿开,讲起来一套一套的轮到评改自己的文章时却“看不出来”、“一时吃不准”,进行反复推敲之后,才有所领悟.这样学生经历了由他评他改到自评自改的过程,尤其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过程,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自主性评改作文,尝到了甜头,积极性更高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评改作文能力,而且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学习效率有显著提高。当然,以上训练方式不能死搬硬套,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训练“库存”,还要深入研究各种训练方式的性能及其组合规律,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优化整合,提炼加工,为我所用,在教学实践中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切实灵活而又纯熟地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这样,通过信息的即时反馈,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不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老师的批改负担,而且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把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从枯燥乏味且低效的“题海战争”中解放出来,投入生动有趣且高效的自主性评改作文中去,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读写习惯等方面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全方位更新了师生的观念,大面积提升了作文教学的品位。
“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已基本结束,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仅拓展了现代生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为许多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以理论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风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不断探索,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且提高了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促进主体发展的能力。
研究的成果使许多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是教师进一步扬弃了传统的教学观,更新了观念,对教学实质进行再认识和探索的过程,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
教育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的研究对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形成了冲击,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许多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实践逐渐摈弃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减轻了教与学的沉重负担,使学生自己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并使之获得锻炼和发展。
积累了新的科学的育人方法。课题组成员通过探索与研究,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这一过程的转变。大家充分认识到:自我评改意识的渗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应当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语文素养,使教育的效果能够无形中转化为研究到此,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分析、去探索。如在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教学上,实施该课题的研究已有突破,但在其他的课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
体现该课题研究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待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的进一步努力,继承从实践中加以积累和提炼。
(三)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新路子。
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强化尝试意识,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精神,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2、“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体现了“减负增效”的精神,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原有知识能力,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后进生,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顽强拚搏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素质教育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追求学习策略的最优化,追求教和学的策略意识,追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精神,提出“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尝试能成功,不断优化尝试策略,以便取得最大最快的成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索的参与意识。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的实施,能促进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增强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心理气氛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生良性循环,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八、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回顾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如下体会:
1、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尤其要在作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具体可行的操作形态,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更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可行的操作实践,从而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
2、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必须有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作为课题的集中研究有时可以告一个段落,但是对规律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3、课题研究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务必追求实际效果,接受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4、课题研究工作必须有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尤其是要造就一批课题研究的“志愿兵”,这是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历时一年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作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懈努力,它取得了些许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深知这条作文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仍需不断地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修正与完善,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螺旋上升。
篇四:如何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摘要】“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百遍改”,一篇好文章一般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老师天天强调修改作文的好处,而学生却没有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对作文要求不甚理解而匆匆下笔,写作文没能结合现实生活,对事物观察不够细致,或者想修改又不知从何改起。二是学生只知道修改作文的好处,却未能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本文笔者将针对此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见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教学指导修改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写作过程,老师评讲指导的过程和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可长期以来,作文批改一直是压在语文老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之一,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而学生并不一定认真琢磨老师的批改、评语等,有的甚至只看一下分数就合上作文本。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并养成习惯。学生写的多,修改的多,便会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克服自己经常犯的毛病,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使之形成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给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斟酌推敲,多次加工的结果。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是修改好自己作文的前提,只有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正确修改。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呢?
1.多看几遍。
鲁迅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毫不可惜。”那么至多呢?毛泽东指出:“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初中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为了发表,但必须反复地看,一看语句有没有毛病;二看前后有无矛盾的地方;三看有无细微之处需推敲。
2.再读几遍。
光看还不全面,还要多读,一读就能发现有的地方拗口别扭,发现少词缺字或词不达意的毛病,随时加以修改。
3.请人批评。
作文草稿写好后,请同学或家长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批评,这样可以发现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常常把自己写的诗读给并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然后再去修改。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把文章拿给别人看,虚心征求意见,借助别人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修改出好的文章来。
4.进行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同一道作文题,全班同学都写,由于水平不一样,不妨看看写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再和自己写的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何在,再进行修改。
二、将修改作文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就曾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当然,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作文的批改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错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放宽要求,而且对作文的修改也要适当的权利下放,给予必要的指导如下:
(1)看作文所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真实具体;
(2)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3)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4)看条理是否清楚、明白,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情况如何;
(5)看格式是否规范,字迹是否清楚,工整。分段是否合理,卷面是否整洁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感情是否真挚,看是否够字数。
(8)看作文结构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
让学生明白常用的修改技巧后,参与修改,积极训练,这样既能使学生领悟修改的要领,知道修改的必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写作、修改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学会修改作文,提高修改能力。
1.教师粗批不改。
教师一般先不作具体的修改,而是将学生的作文大致浏览一遍,或将错误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记,并加一些眉批和总批,引导学生用修改作文中常见毛病的常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主修改。
例:十月一放长假,爸爸戴我去爬山,我一点儿都不想去,因为爬山太累了,可是爸爸坚持要戴我去,反抗不得,我只好无奈地跟着,走到山脚我就已经走不动了,在爸爸的催促下,我迈开步伐走在爸爸身后,好不容易来到半山腰,两腿酸软,大汉直冒。
让学生朗读该片段,然后指出错误,教师修改。①标点符号:在“带我去爬山”后面“,”应改为“。”在“无奈地跟着”后面“,”应改为“。”已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不能一“逗”到底。②错别字:“大汉”的“汉”应改为“汗水”的“汗”。“戴我”的“戴”应改为“带领”的“带”。③准确用词:“迈开步伐走”应改为“拖着脚步跟”,以突出我“不想去”的心理、“走不动”的样子。
再如:游完竹林,我们便来到了颇负盛名的一线天。从远处看,这山与山之间只有一条缝隙,走到近处看,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我走在一线天中,抬头仰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成了一条细线。两旁峭壁上长满了清苔。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好不容易走出一线天,顿时感到心情豁然开朗。
学生边读边指出错误,进行修改、润色,促使作文符合要求,逐步完美起来。①标点符号:“只有一条缝隙”的后面“,”应改为“;”,因为整个句子从远处和近处两个方面写一线天的特点,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②错别字:“清苔”的“清”不能表示颜色,应改为“青”。③删除多余词语:“抬头仰望着天空”把“着天空”删去,因为它与后面的“蓝蓝的天空”重复,读起来不顺口。④添: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应加上“我”或“我们”。⑤“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表达一线天的窄小,但表达不够清晰,可以添上“迎面擦肩而”,这样句子表达具体了,一读就明白了。⑥“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侧身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句中的“靠”和“走”基本把表达一线天的窄的特征写了出来,但不够生动传神,如果把“靠”改成
“贴”,“走”改成“挤”,一线天的窄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⑦“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句中害怕的原因和程度不具体,可以改成“就像栽倒下来似的,让人心惊胆寒。”
范例修改,让学生明晰修改什么,怎样去改。通过以上几处修改,文章生动形象了,有了灵气,具体耐读了。
2.筛选不同质量层次的本班学生作文,集体评议。
我在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根据浏览的总体印象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并按类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或利用投影仪展出,或当堂朗读,
评议者可以提出评改意见,小作者可叙述自己的立意、思路,予以交流、讨论。
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列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中,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在学生批改时,老师还可以及时指点,如将文章的中心是否集中、新颖、深刻、准确等写入尾批等,让学生边改边写,提高学生的辨析、评价能力。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
学生互批作文的积极性高,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批语,而且同学之间能够交流信息,体会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找出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互相促进提高。
如果真能长期坚持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快,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习惯。既利于学生自我修改作文习惯
的养成,又利于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