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语文: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2:36:17 体裁作文
高考语文: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考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语文: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考作文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考

 

面对材料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偏向于写议论文,并且文章结构较为单一,都是开头段引材料,第二段出中心论点,三四段为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第四段为辩证段或联系实际段,第六段为点明中心论点段。很少有学生敢尝试其他文体或结构。

 

真正想让文章获得高分,审题正确是第一要素,作文偏题一切免谈。但问题是,当学生想写一类卷,并且有意识地屏蔽掉大家常写的思路,想另辟蹊径,获得角度新颖的得分点时,往往会出现偏题的现象。如何才能避免这一尴尬局面呢?

 

请看2014年上海静安、杨浦、宝山、青浦四区联考的作文题: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

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

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

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

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柴者,木者,材者

(63分)

野地中树,无以约束,自由生长,最后可能只成为人们手中的薪柴;公园中的树,经修剪后观之赏心悦目,却难免千篇一律,可能缺少了个性与活力。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对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不加以约束管教,任其自由发展,那么结果,恐怕只会沦为柴者。王介甫笔下的仲永,纵然天资聪颖,却只知挥霍才华。其父囿于见识放任其自由,不使之学。最终其数年来学识无寸进,直至泯然众人。一块璞玉最终沦为路边之石,一棵良栋最终沦为农人之薪,其结果不令人扼腕叹息?由此可见,纵为良材,其无后天的指引、教育,任其自由发展,最后也不过沦为柴者。

然则,如果人如公园中树一般,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毫无个性呢?《病梅馆记》中,人们斫梅、夭梅、缚梅,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规范,这样的梅看上去“赏心悦目”,但其本身已丧失了梅之天性和灵性。我认为,这样“几经管教”,毫无个性的人,虽好于柴者,但并无法称为“材”。暂且称他们为木者吧!

需知,卓然不群者谓之材,纵观古今之材,他们大多克终苦读,一生致学,然其每个人,也有自身强烈的性格色彩,李白之洒脱,杜甫之沉郁,庄子之逍遥,老子之淡然,刘文典、章太炎、黄侃之狂傲,梁漱溟、陈寅恪,冯友兰之谦冲......如此枚举,数不胜数。窃以为,野地之树和公园之树,实际为两个极端。引申在教育上,一个太过于强调先天个性却忽视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而另一个对于后天教育又太过极端,导致了先天个性也被抹煞了。需者,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大众心理研究》第三章中古斯塔夫、庞勒强调过人是非常容易走极端的,其实,先天之性的保存和后天教育的引导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育人,和育树,是相同的,每棵树生来不同,各自有着“先天之美”,其长出残肢分杈,我们斫之使其更美,而树本身之木纹,躯干、轮廓,作为育树之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轻易改造的。

而反观当下的教育理念,我认为,虽然已不走极端,但可能还是更多地偏重后天的斧正,对于先天之性的保留可能重视的还不够。所谓宁为木者,不为柴者,木者,尚且中规中矩,可供人观赏,较之柴者,岂非更好?然则,我国近几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屡破新低,教育同质化现象明显,中国社会再无大师等现象是否与之有关联呢?望育人者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

愿更多的柴者,木者,变为材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比育树更难。

【点评】

这篇文章较好地平衡并融合了矛盾的两者,二者兼顾,论证结构很清晰,层次清楚,论述较为全面。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针对材料换个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认可野地里的树的成长方式,观点可设定为“注重过程的精彩,不在乎结果如何。”

 

下面这篇文章既是如此立意:

 

烟火

(53分)

有人曾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这就好比现代的人,如同产品一般经历读书,社会交际的修饰,被文凭与圆滑所包裹,一眼看上去赏心悦目,然而时间一久如出一辙的包装便使人感到乏味,经不起推敲。

所以,我们为何不成为一棵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自由地生长着?纵使最后成为一堆劈柴,那亦可以说是一段无悔的人生了。

如同西方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一般。他同意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为了证实它而不断努力着。这过程中并不只是学术上的困难,更多的是来自当时人们对于他的伤害。而他却不顾周围环境的干扰,一心坚持着自己的研究,纵使双目失明,依然不放弃,自由地生长着。最终,他成为一堆劈柴,点燃自己,化作熊熊烈火,烧去了人们禁锢思想的锁链,烧去了众人的无知。

由此可见,被外部的环境、思想以及言论束缚住自己便永远只能在原地驻足停留。乔布斯曾说,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他人观点里。不要让他人左右自己的心声,重要的是去追随自己的心灵与直觉。只有它们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顺从本性,这是乔布斯带给我们的启示。

如若放任自身经由外在改造,被他人言语、他人观点所束缚,那是一段不自由的人生,纵使有着金玉一般的外表,里面也空空如也,如同破絮一样,毫无分量可言。

庄子问,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庄子选择了后者,纵使一生泥泞,却好在自由自在。想必如同庄子、伽利略一般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被束缚住了思想,那等同于行尸走肉一般,毫无意义。

人生短暂,不要被外在所束缚和世俗观念锁住了原本的个性以及开放的思想,不如纵情一搏,化作烟火一般,虽只有一瞬精彩,却流芳百世。

 

【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很新,只可惜论证观点时忽略了材料中的后半部分,也就造成材料解读不完整的假象,最终得分不高。

所以,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千万要注意材料的全面解读,即使材料中有对立的部分,也应当顾及对立双方,全文论述既要有侧重点,也要保证全面性。

另外,文章获得高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语言不仅要精炼,还要有文采,更要有深刻性,这在平时的写作中应注意训练语言的表述。

 

【作者: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老师 何婷】

篇一:2013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教案

2013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一、审题要求

(一)审题一般步骤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明立意(二)审题的原则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审题四忌:

一忌另起炉灶,二忌喧宾夺主,三忌抓现象弃本质,四忌主旨不明二、审题立意方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山东题:“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分析】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辽宁卷】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

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分析】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正是主旨所现、精华所在。“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引申义为人们应该追求内涵,而不是美丽的外表,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应当低姿态,不张扬显露。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重庆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分析】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综合整则材料来看,应该追根溯源来分析起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关爱与拯救,习惯与生命,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全局入手,更能把握命题者意图。

(四)、由物及人法(把握寓意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天津题: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分析】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有如下角度:

(1)水的启示----谈“幸福”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珍惜”----如父爱、母爱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五)、分析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江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分析】关系性命题作文,以议论为主,重点是找到“忧”与“爱”具体内容,并且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爱”则侧重爱心。忧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家庭、社会和生活就会充满爱。正所谓“爱之愈深忧之愈切”。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忧中有爱,爱中生忧;爱亲人、爱生命、爱自然、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皆可用“与”来关联。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判断情感倾向:“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安徽题: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分析】要审准题,关键是抓准角度。

公共设施到底怎样使用,怎样管理?依据材料,可以有如下角度:

(1)使用者的角度:公共设施要妥善使用,妥善保管,尤其要注意他人安全。批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言行。

(2)留言者的角度:生活中只要有心、细心,就能避免任何问题和危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3)共同背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需要都来维护和建设。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广东题:阅读以下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每个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十)、寻互补法

【材料】江西题: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分析】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将

这时捕鸟者发现,鸟只是钻进网上的一个网眼,于是有人便制作了只有一个网眼的捕鸟网,结果再也捕不到鸟了。

【分析】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话题,故事中的鸟从表象上看,只是钻进了一个网眼,其实,正因为有众多的网眼与它联系着,共同作用,这一个网眼才能有所成就。个体只有在与整体的联系中才能发挥作用,在集体的协作中成就事业。

5、【材料】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分析】辨明关系: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是依存关系。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7、【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8、(1)、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9、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篇二: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2012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

2012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

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

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2009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例1当你仰望星空,为美丽的星星惊叹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到了宇宙的奥秘?你想到了美丽的童话?你想到了明星、新星,某一领域的杰出人物?你想到了国旗上的五星,解放军肩章上的金星?或者你想自己将来成为一颗耀眼的星?围绕某个中心,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最能体现创造意识和能力的是作文,命题者以“星”为题考查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提示中一连串的排比和反问,同样改变了学生具有定式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开启学生创造的闸门,让学生的创造思维自由地驰骋。

我们可从“星”的多义性和关联性去思考,如星为宇宙中的天体、星状的事物、某一领域的杰出人物等。天文学上常见的星有太阳、月亮(行星)、流星等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可以从这几类“星”着手思考。

太阳(恒星)发光发热是人类能量的来源,没有太阳,人类将无法生存;但太阳也有缺点,如太阳黑子,就是它性情不稳定的一面。我们常常把伟人比做太阳,伟人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但伟人也会有失误,甚至是错误,我们应正确地对待“名人效应”。

也可从古代的嫦娥奔月、现代的阿波罗登月成功、文人墨客更是在月下挥洒着笔墨、也许将来月亮会成为人类休闲娱乐的胜地等方面着笔;也可从月亮也有不足,它自己不能发光,只能去借其他星球的光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

流星也颇有争议,有人说它像昙花一样生命短暂,还没有享受人生就逝去了;也有人说流星虽然转瞬即逝,但它毕竟有过辉煌。

也可针对生活中存在于中学生思想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谈谈自己的观点。先摆出中学生盲目“追星”现象,然后指出单纯追歌星、影星迷人的外表是片面追求;再从正面论述正确的“追星”会终生受益;最后提出希望。这样可以把追星的意义延伸到追劳模英雄、科技明星,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追星”观,会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也可写一篇升旗仪式场面描写的作文。升旗仪式是一个群体共同参与的庄严肃穆的活动,是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为突出主题,本文的场面描写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全景式,即从整体全局着眼,全面开阔地展示清晨全校师生列队升国旗活动的全貌。“全体师生庄严的表情”等,仅用寥寥数语就可以勾勒出这个场面的概貌和气氛。二是特写式,在对全景场面进行描写的同时,又将描写的镜头对准自己,按升旗过程,具体细致地写出自己作为一名升旗手此时独特的感受。

范文赏析

我曾经追星

夜,像一张巨大无边的黑幕笼罩在头顶,我抬起头,对着那些正在眨眼的星星出了神……我喜欢的“星星”,不是天上的,而是地上的。换句话说,就是港台明星。我喜欢他们靓丽的外表、逼真的演技,还有动人的歌喉。

刚上中学时,我迷上了“学生王子”张××。我觉得他是那么的超凡脱俗,使你的目光只能围着他转。我沉溺于他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眼神。渐渐地,我的卧室成了“张××天地”,墙上、床头上、天花板上、窗户上全贴满了他的肖像画。我常常在深夜里独自坐在窗前,静静地听他的歌带。我喜欢听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便花了许多钱买他的录音带。整天躺在磁带上过日子,学习成绩渐渐下降了,人也变得有些魂不守舍,但我却没有回头。

日子很快过去了,我觉得应该找一种有效且快速的方法来表示我对张××的崇拜之情。

于是,我用信件武器对他发起了“猛攻”。我把他唱过的歌曲的名字串起来编成小故事,把我对他的感觉及收到他回信的渴望全都写下来,每周一封信。

皇天不负有心人。四个月后,我终于捧到了回信。想想在家与邮局间留下的数不清的脚印,我流下了如愿以偿的眼泪。我满怀希望,手颤抖着,慢慢展开了信纸,呀!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我的头上。这是真的吗?一张雪白的纸上只有五行歪歪斜斜的字,内容是感谢我的支持,他很忙,以后尽量少要求回信。我迷惑了,难道这就是他对待崇拜者的态度吗?我无法相信,可又不得不信,白纸黑字的签名我再熟悉不过了。

一页薄薄的信纸带走了我无尽的梦。我一夜之间烧掉了写给他的所有信件的底稿。面对底稿上那一个个工工整整的繁体字,我不禁泪流满面——为了张××能看懂我的信,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查字典写上了繁体,而我的耕耘所收到的只是一颗被虫蛀过的种子。张××的回信我压在了玻璃板下,望着这封令我憧憬着、希望着、而又使我极其失望的信,我想起了“见字如见人”这句话……

浪子回头金不换。我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后来,我从广东的一些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张××的几件“花边”报道,更令我灰心。但我也并不后悔因为追星而浪费的许多时间,因为它使我明白了那些明星的份量及追星的后果。那些明星有些不过只是一张美丽的面孔而已,你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外在美,却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前我追星只是为了那一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而今我再也不以明星为寄托了。

黑夜又来临了,我坐在窗前,望着天空的星星。与以前不同的是,那些外表闪光的令人感到朦朦胧胧不可捉摸的星星,已离我越来越远了……

评析

作者将自己的一段追星经历如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沉痛地表达自己的悔恨和认识,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把追星的原因、过程、结果、危害和最后的感悟真真切切地表现了出来。文章首尾都以星星为象征,但结尾处说“与以前不同的是,那些外表闪光的令人感到朦朦胧胧不可捉摸的星星,已离我越来越远了……”表现了作者终于认识到“星”的本质了。然而关于“繁体字”的那一节描写了作者的执着和真情,后来虽有悔意,但这份感情却是真挚的,所以“我”追星的那份热忱的梦幻、那份虔诚的投入依然值得“我”去怀念。

例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主旨,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而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右手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为我们讲述了身有残疾的安迪战胜缺陷,走向成功的故事。他之所以成功,除了因为他的努力与执著,外界(电视台的负责人)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原因。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完善、均匀总是相对的,因而我们随时随地都必须面对缺陷。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人还是社会都存在着各种缺陷,如身体的缺陷、心灵的缺陷、规则的缺陷等。这些缺陷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却是不可改变的。那么该如何面对?面对缺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立意角度。

范文赏析

那河、那船、那人

那河,蜿蜒于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面世界唯一的沟通。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成了小镇唯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会发生那个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细小无神的眼睛,瘪塌的鼻子,蓬乱的头发,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的又聋又哑,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唯一的摆渡人。他默默接过人人都不愿接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趟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无间断。那个古老的开满了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老哑巴的工作,丝毫没有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古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的吆喝惊动了他。他站起身来,口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鸢尾草摇曳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在船尾,无聊地欣赏起河景来。身边几位乡民闲得无事,竟拿老哑巴开起了玩笑。一句句尖刻的言辞冲进我的耳朵。我心里闪过一丝不安,很快就被一种狡猾的快意和满足笼罩了。

下船的时候,我幸灾乐祸地瞟了老哑巴一眼,心里还骂着:“丑老头!讨厌!”老哑巴似乎没有听见,依旧慢吞吞地系着船缆。但他眼里那种更深更浓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之情,却使我一震。

几天后,我又坐在小小渡船上。两岸的野花全开了,红红黄黄一片,映着一些蓝蓝的鸢尾草。我看着碧绿的河水,心里不禁痒痒起来。看看要到对岸了,我索性把两只脚都放进河里,快活地玩起水来。哪料乐极生悲,一不小心竟把一只鞋子脱落下去。我惊叫起来,搭船的几个青年嘲弄地看着我。这下完了!我正惊慌失措,老哑巴早把船撑上岸,然后扔了撑竿,跳进齐腰深的河里,艰难摸索着。当他含笑把捞上来的鞋子递给我时,我差点哭了。

从此,我发现了自己的过错,发现了这个老人的善良和慈爱。我再也不害怕他的容貌,并试着接近这位孤苦的老人;也更深地了解了他的悲苦:生理的缺陷使他尝尽了鄙视和侮辱;但他并没有消沉。他想要为大家做些事,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取得人们的理解、承认。他尽自己的努力唱出一首无声的歌。但是,没有听见,更没有人去理解。人们在搭船时,从没有感到不安,也从来都认为这是老人应做的,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从来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老哑巴正在为自己服务,为小镇延续着生机。而这些,朴实的老人从没有计较。

今年春节,我又到了那个小山村,又到了那个古老的渡口,又看见了那只小小渡船。同时也看见,往日清新的野花变得黯然无光了,岸边蓝蓝的鸢尾草也已凋零。渡船人,那只小渡船善良的主人呢?他在哪里?河水呜咽着,小渡船失去了古朴的光泽……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那个老人不平凡的经历。

这位聋哑渡船人,为了搭救一个落水儿童,用尽了全力,静静安息在这条他渡过无数次船的河里。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可饶恕的过错,深深地后悔着。这位面容丑陋的老人内心深处的美终于在他死后被人们承认了。

古渡口还在,但芬芳的野花已凋零。小渡船依旧忠实地工作,那河不知回头地流,一如往常。只见河里飘零着几瓣淡淡的蓝色的鸢尾草……

评析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美。作者以自然清新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蜿蜒的河,古朴的船,低头摆渡的老人……看着这画,我们耳畔响起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捞起了我的鞋,我发现了自己的过错;他捞起了一个落水儿童,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老人走了,河水如常,小船依旧……因为故事中揉进了作者的感情,所以格外动人。

例3看下面的图画,根据主旨,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这组漫画由内容相连的两个画面构成。

亲——祖国。另外,本文在几百字的篇幅中,有10多处的引用非常恰当,反映了作者涉猎的广泛,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主旨,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次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由两个事件组成,看清这两个故事的内容与关联是审题的重点。认真阅读后你会发现,它们反映出不同情况下,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而结尾处的“在生命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显然是本题的题眼。从两个不同的事例中不难看出,这里的“生命”,应包括宇宙世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质,也就是说不仅仅包括人类,还应包括动物、植物。材料同时提示我们: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生命,我们都应采取“珍爱”的态度,而不是像某些地区,某些时间的某些人那样,根据自己的好恶、亲疏、利弊,将生命划分成不同等级,进而对其采取不同的态度。构思时要善于展开联想,搜寻记忆中有关事例,挑选那些曾扣动你心弦、引发你感慨的材料,组织成文。

范文赏析

珍爱生命

浩瀚宇宙,人生不过是流星一颗,转瞬即逝,生命便是那燃烧的火焰。

相对于历史长河,一个人不过是匆匆过客,道一声:请珍爱生命!

生命是一张没有回程的车票,岁月的车轮碾过了,便没有回头;生命是一张期票,岁月逝去了,便会染尘泛黄;生命是一张白纸,岁月拂过了,便有了不可抹擦的痕迹。即便如此,但经沧海桑田,唯有生命仍可以“不死”。

生命是平凡的,生命亦不平凡。

生命是有弹性的,它可以很脆弱,也可以变得很坚强。

人生在世不容易,难免磕磕碰碰,虽不一定建功立业,名垂千古,但亦求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体现出来。

柏拉图说:“人活着就要有意义。”好好地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便可以一生无悔。

冷静地审视生命,便会发现,现实中很多生命很灰暗,很苍白无力。

有人无所追求,把青春交给空虚,随心所欲,挥霍无度,沉迷于都市的灯红酒绿之中。这样的生命,其实是醉生梦死的生命而已。

有人为了寻求所谓的“长生之道”“祛病强身”,听信“法轮大法”之类的歪理邪说,日夜“苦修”以至于精神失常,给自己、给家人、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这样的生命,充满了愚昧和无知。

有人经受不住社会腐朽东西的诱惑,在拜金主义的腐蚀下,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猛填欲壑。更严重者,导致国家大批资金外流,一系列“豆腐渣”工程倒塌,国民经济损失惨重。这样的人,丧失了道德,出卖了灵魂,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

有人因为突遭变故而丧失生活的信心,变得颓唐;有人因为压力大而导致精神失常;有人更因受了一点点委屈而自寻短见……可怜啊,这样对待生命。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