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犹记周公之被逮 的句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2:31:13
与犹记周公之被逮 的句式
x[nIw~ ؞LIr`\4Eq7mHJdQmq U}5ԩ&)x4dwթ}9xű.%c'斨vŴۿw߲?~JÜGⲼɝN$ԂīRE?s?*XT/wQLd<=mzmRb+rTݿbB %_ ʨxwI+ʎseֈ<'@4xßEj^;t]H@`8IvppXŴ8 aDI+)h?x7/JyT {ѩ,]OCQ-G{{Za֌Y)(蒍'C1$@"` SsaB[LjWd)6IrdCZ#GdDa?nO qެu`XJ4QzU?278&l ~$ĦMBZ/Zp׮E%*'8X,5RS|XL;_#|]y_fZ/x{/qwwwr"mofu-Z\<SU9d&'0X5yP{hfb< \`ߟgyCZ-vb^C\rY Axhx'#zPY sǤlɳX4 k"?r2Y> Q}7DCuGXӑ̉N_wiMqfnt, v$"d[PՅy9ΐ_dw^=EAGs[crM!!*oV8r4plU}? 3P)9ݝGeeBUL<'B֙C`:R0/ټw}EYͩ@ޠV_PS9x#.r^CDNw)jW/W@:"rw`S&m^>[)f9-)҂jcȃ)&Tż3~T^%bit. F M) C5(RQ qp s9Wj*irY@i9ۃU5iG{J66"Qa9ѣg,&e1=@wP"f- gE'YVK+bĊ./*o,g+#, G@>ܺdP:։G0A*b$x##@ouX9ā5( ^xEPs]J;1yŤ6' '㘋,NBqQ_N i_K4SX+<тr%pmLFIN*TOd/$ȁu*2]ģ:sP;v%Bp]dPȋ(:+P&*A잕sj_kc7wv5X˧\4TV=tGY$L (Fu*~k ͹9W,>!HuD糼Hmld]dK1~.g U["Ae۷ II^{ql 9\5jdknS*!S"妪#-SQEuU_EL*T?CN|nsLU<{V_ld%UzϜ%qC!ZFA@ hE{:AZ UUE; *F*3s?}>^Y/@Iٔ4&7$= ШnU%bAÕ9&:2#,~,d& ̷R?=nl[स.kMĄy˴Qqw90eX4æ_ϧDȰoQJxj*Sl10(PKH omYMB&^ f+ܪ.ݕ@u&pHG&բ' F/2'IT+u |9ASr66\xǏ!՛de< ѰX5rǍpB%T OR+eV~k+ъSLjpQ7aַ%K.JYk/K}&VDi ! Г帠y'-}=bjxjb eX17;GޝPZ!sVwՄ{qw!CozgEa1c!szcAٹ 3N#z3tTI)~ǍU‚pK ~0UGJai**r;&noԾ؛d%7*`Xaeܟ9C6 BD٨XΨJvȬ-} lٹfH~+>TY\&V0d$Gy g " sMhLLkЦ̧E68`re]?8B#g5E 6~Ip]p.8΋H?ȯhd\ {%"_ψ2;vNSdxe1[2Ɲ8db1K.rv^P%tt-e Kd ӶPf~(/iPS|O*]|GچKNЬ%E3h=֑')8tK]G0D= C|cܵ/CVƒe["2|:gCZ췸&WǫM,"C@qB+S{ƬΊء7[pX>+Vt!ЈiOKL/W^/-&o{JQ -d]1&?*4,LI<mL/_'=h ywC{m-v~ϦTXwΦqWp ;ʰxokMqp\( t"{OL@ap-N "1ydhQf2&yd8j8UD<bԕԞJ:yy dw]ۼPVO^S O˪kLsl"\ I'()2A{'3ԮVS{8ioț<7wt9M[&cLW jl Ґ -GAʷn. h? }"i[' "~g|KHVѴ*}#_fV@VYm-&p6 ]@RzH1Pi96$$HQpk"wolxvfb8XW/0V 07*Y3[-vQYi2v<p(3]䜕3C\q?H[wXu&1eku U)D\D5e'<:Tw;)),Pt=eMaeT ѽX7G.5SsTL~JP߸6*N.wYhz@SIQd{Xhs| Z ]|J)B֓sc5!#qJc٭;A+G`PP+`W61Hv3k\7y`k7 QFNو]9T hև=xgfZx6W  ߈"SN. @z?$A~Έ<[{떯QoshFI`&@%!l?F)5ŘэCܒwmM){in Ԧ!1WSM߱*[P^KV4?QrT4maEld-[d]0IP}T6OX3}$m_vZ̵~ĖKʠ\5U?_UsCLb|M;eR\Tծs+MP3 bR[QE|s͋Ž2(L6Έ}SF j{KGAF_9wRi07*r[p2P\j+LF߻T9+y{W r,xs\pFB3 RYM9y(wGhjșd"*@ܔ-V|w) [kw̛(Q{)l'[gM݌azT&iޖ 3ۓ-ۣu4Oo |閶edwJA>& ,U%4Rj"ީgZ_{U˽n. ]A@~j 7 1J=Haaڠs/AIwCIFQ7j.z;"?7N>w7f|D+w&0I1#]V7 hԎŢw ̉sJ7B O$j(Z{>7 2wۧKAi9(.V^^&N|, *i?Qԁn;~D2;`JݔyH0ht+= //Q~hbM!F7,3xT1?owUf&@$ڣns '0dJssVEʸ4g}āt#y.{ P9 h%A>O|8s#L]HVc2QNPuI wEu6]/V<ڂ|9ES9N 1~J] h]k?xVȺ?M~ch7NAtKq-i0ѺnY5Ԭ#?'q2 #$wmn7N@WJ'4ԙW3l#WJR@_ <ihROta\U]&XUrO_G:O=[Ŋj-PhDPu@ TeAjt*nX@D'lOm`vC7_z7oG/c^c_ƲGCMtnk4ف升{kH/2eWԮ(l(!1' b \%CFRٸ8(L?_b {1*5"V^W0u9{zC$<9ԟ;Z+Z#@w]v)Zk߾??dK1

与犹记周公之被逮 的句式
与犹记周公之被逮 的句式

与犹记周公之被逮 的句式
1 文言句式复习指要
1《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能力等级为B.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 ,古文言中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而这些句式也恰恰成为阅读、理解古文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句式中,需考生着重掌握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下面将逐个进行剖析.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例2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例3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而且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5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用法则多起来.另外,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例6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分析 这里“惑”“欺”的动作分别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
例7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分析 “受制于人”,即被人牵制或制服.“受……于……”成了被动句式.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
例8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 这里的“见欺”表示被动,引出了施动者——“秦城恐不可得”的对象.
例9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分析 这里的被动句采用了“见……于……” 的形式,用“于”介绍出被动句的宾语.
例10 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分析 此句用“见”表示被动,使用同例9,“于”的后面介绍出被动句的宾语.
4.“见”还有一种特殊用法与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例11 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
分析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
5.用“为”“为……所……”表被动
例12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 文言句式复习指要
分析 此句采用“为……所……”的格式,“为”读wèi, 介词,“被”的意思,与“所”合成,表示被动.
6.用“被”表被动
例1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分析 此被动句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意思一样,直接采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7.无标志的被动句
例14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
分析 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其倒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15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 正常的句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⑴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这类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例16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例17 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分析 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⑵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对于这类句子,有两种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例 18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义.
例1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分析 “句读”为“不知”的前置宾语,“句读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⑷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20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业文南向坐”中的“南”为方位名词,此处做了“坐”的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 2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 此句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构成的定语后置.
例22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分析 此句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构成的.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主语省略
主语的省略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例26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
分析 此句中“殚其地之出……” 之后的几个分句之前都省略了主语“乡邻” ,这是因为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故主语承前省.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
例27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分析 这里省略的内容为“(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2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六则)
分析 “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省略了谓语“择” ,这是因为两者对举,其意思明确,谓语可以承前省去.
3.宾语省略
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例29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其间“拜”的动词后面省略了“之”代词.
例30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分析 “竖子不足与谋!”此句 “与” 介词后面省略了“之”代词.
4.介词省略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例31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
分析 “果地震陇西”中“陇西”应该与“于”合成介宾 短语做“地震”的状语.这是省略介词“于”的形式.
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但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例32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见,……则较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分析 “奈之何”,即“奈何之”,“奈”与“若”“如”三字,古代音近通用,都是动词,含有“办”“处置”“对付”一类的意思.“何”是疑问副词做补语.当“怎么”讲.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等.
例33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分析 “得无……乎”,表测度.“得无”可译为“恐怕”“也许”.如果询问的语气稍重一些,可译为“莫不是”“该不会 ”等.“乎”为疑问语气助词.
例34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分析 此句中的“其”,并非代词,在古代汉语的疑问句式里它是疑问语气助词.“其如……何?”构成现代汉语“把……怎么样”的意思.
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如“莫”,以及否定性动词如“无”.
例35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分析 “不”通“否”,“不是”的意思.这里译为“不是这样”.
例36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分析 “无以为乐”,即没有什么用来做乐.“无”,否定性动词.
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可将这些固定结构分为分为四种:
⑴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⑵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⑶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⑷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与犹记周公之被逮 的句式 王之蔽甚矣的句式 何功之有?的句式只求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什么句式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句式:)2、忌不自信 (句式:)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句式:)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的一道判断题.下列句式与以为莫已若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古之人不余欺也D.古之学者必有师 英语翻译其中”人莫之知”和“人莫与信”在句式上的异同 孔子犹江海中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和《得道多助》的古今异义与特殊句式. 你能指出与”时人莫之许也”一样的一个句式吗? 《愚公移山》中与“甚矣,农之惰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什么 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句式..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的句式 马价十倍的翻译(人莫之知与人莫与信的句式上的异同) 秦王必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的句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式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的句式是什么?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句话.句式与例句相同.王维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优雅;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请仿写两句.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例句相同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谁为哀者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胡为乎来哉,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君安与项伯有故,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句式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