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白居易诗人的生平介绍,诗歌风格,在精选几首诗诗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7:48:04
求助白居易诗人的生平介绍,诗歌风格,在精选几首诗诗评.
x|n+˕\S`ٷl_0)܇h?yI(HJ3%Lb3"3 Vd*sP {XkǿIO*\m4/q^;IV.8vQ=[4?])}sC0\}WO*Ë)ǁR/kjU'PI$*4'2f~3uA0+JaB{Ј~Bڈe$R۽lEMf4Qh3뛘vxS릻CxòpXˢrQ_vp͹ع{ g ("Px*E?/h}ӟ@͊%/d6T7_..0a^O?JmKUJ>Qz F켫Nr1 *֡Q傟Oָه1h0j V 9a&wNVO !Ui`,|7/nZdV ;?Lzғ3ZТrg+/x@1nI 7[Vk03Ȓ7YbK} eYP_kٷz#ZNuFH:qnRV*<C͏_q-JR)F'kkda1Pk5DSyXN1O}wog^lqx C;.F{;6C lڑg6ss4U*d~`^1o.-zqyDX}0#B3` Ju6.vEd?RNz:UU Ox_TûZՅKӳl=2'%1:s{na<@I"X@ jHݾ8Vm`&fG1fZX$kW*w\EutX:s@ShyN8Φg? |ɰ*r]ܻ 0i{ǙgšHܸ4hI1*!d-ATb P|B;Q;gwD>4L5T#I0_詓mU^:L^+. L̋0 tK!/SNx_;A{2 a >V]Z⅏/j¥rĊa۠"c9萌]wG[uaSQW>6ɕ-SH%1'(tW#= ~BpLXzvp u9,3S<,pW:?]1F^z+3zmgM"h5^} Weٻ\"k>E8i=YRjC;ktӘMM0*-B>8CcgQ|1$^{U'HBQ:ȗ2VNo9~h<Aؐl'(xsP2 ]Nh"dCpʫvÖ?pT.W`ȾYOIp M*Tua%rs3d%dmA׈Dv8֚҃Zd"p_;/U#VghF}- q9"쳯gSսlҗr}=Ii?ހ?^nOPdDTt_V-z H||Vz{fs8sU6Gϐr}὎V`&Pw! ]SJKԦ kAIPFG7~c 2}/ȇX2 [*m!7vEU찼&դDaD03,_ሹ,D,ֻYNBp4}W;}(j@h]c~%h3s W6Iƻ.x̒,n.ְu2գBy|'F~k!KL~a΋#@I*9v8{#B„+tuuX nRG$aU*ivǰ{rbyb,a,qݟ;3#b`EDĭPHF1ztxguh0QMGd%?]GX֭(y*v*~D8!÷i9@nPHD+#Ma܄wm&BS-81*ʱѯ%lz~[[\%E} +`4,'rcGu(Z7 *u;w;УQ?ŏ?]PӸ]` +|X-yxq HI [r ijZRt>:9[WTὟ$ ?#oS r͞zîHC B Y"gqhF&40ćPӄ}7xRk:|R[OVPKrajOl7l38>Of&pn>~4ztm,EA\8̯2K Cu- &I׽anpvwtܱ1D[x"3;/\U-7@AS&dnGgiDvj{K1= `ϙL?|sw 2%Hfnѭ0qJ:nL<[" lCYGDsEFfr _(0ܠx<]터B蹢n#(##h|vf[(p?HN6 GG2M5I'9~$A1h1T727ZASRpyz3Hc&)1fTT6mt&} 9}A9~oJUo OІ9桃 NrBR.3104g->׭$:˹Ψe t6vM|)0`fhBW\Lqj}ņ$2ubj$CےA1/SDЋCǁ;0@˧%0htiո5`4$>x+XW%MVUO:ٳoF; =!E`!t ;Lʍakrܽ3տCL ᗘ#TMRѥXjê;sG#@#i )sjUbZiЍ_ņ#N4!z^RTj^0^,^SgDa} bygf/z^kw"jt](k䂸6L(PE+ !P}Qpzܹؖ4Z`ζuVl]~.dnbI(U-oۺ_dOmIi,ʩNRUgG#I)&BM@I>1-{dyLEJ"DARFkYSo7\3#m`9ItǾvY`@T^@9Ez)3lx| : 4|k@U $cLVݕ$P# e2 쇷VT޲^ѢQӎjs[eƠsQF$IR'x6 Oj +*Uq{V_/ 5BOxנѠo\𙜪sQ֯,O0IDSg7Y̳~::G@^}@ׂY!tN pm:==O;qS3ѕ~j g^L>IhbrY*;c|;fuxmMsk[ <.g< 0 l0Ew(]קNl!{S_ Ɠ,$fh0n7׿B136+0eYqqEm3nD_A ;=lϭC>bijH}ө`y1A9m` P'o1גԴ}7Ìݫ- NNݴ\x7?㎴ oUcB'Y.1+'UgxՈ"y;=.›1SrWB˖J9}ovNoeKzX^c?w?AR6h aa.8rxnD̤PVDdsx~iajp=Mb̉.Mj$g@~%.˃LSo/]K >h ĵ2dĠDo.j}C֛g *y\>h nE]x'fVj^t햽E7F\]sIm,csg2"bEA[?NZSLJ7 6pt{~S'^Ta(l. y}guϸpfU1ƦJ=Ad ,&8%]a68QsGZ2XRd']KVΈ|Yrbwώ쾩@MϠȝޣkrscsbzqs!*5]0 b8[}Գ.,-VYD3ZzP?]KÔ7^Ofy@$54d{y\lpr.G%F7j*Fh <H9Lt2fQKvbpHs+|aGacK|[(gx3:{I"};KeH2-Tuh뗎p2&__&{4lSVPlvsd\ޣ~!fQ#PZ6Ń|I~ZNߥC VCmgOrJ96c@Mơ $gt{[5iW .h\0ol򆻿Q @^ܸ&+-B;%ӯE;YN`ޫ819Pmxْ;w`VWs_^ܖ.{:lqfk0[Z\,9-N9iyGh4 AlA+EV+1||afN$@v}pJ+h3nf2!h$n.B\ %;pvZMcF[4w!+$#X5(leg&@cf#e)(wrN&9ںc0:(˜!;!¡ AMSbNӴ{A`fP|ާ$4äX;\4/vh3ŷYlu|g54qZ |}yVQ->q|zq#)׹8f7A@ ?Bd"hH3fD*pݘ~(dQ&ע>PDZw}*G5ɻ3f W2zGwIo,,N<|K٬Wy+mzUVyq[VS8 z~nGP왟,0j@ d02~eꙡu4?5 mWXrQ0_ \hӘs=z%#Vx>/5'*|#nDUoJ!iv˓P"qLˠ,&IY`K8<8ǰ|w8u F+{bI7?fo[ѷ1*j.gjf*$CbN[sWKPQWO2U&*Q|eRo\h'Vq2s1J&~=Dq^6>uyG3c;9GG햊ef "#cg;9ĝܹ>F1f9hO-0o dߵ_c`Tr)4w0 M` ޗYmOq4?8M$dwC& ,O65qLGm!u' C+s + 勦Wո񺻠! &M)*۽^Vط]H n̥x, -cK7.)O!M6e6eLVM%C!PbFPe&r M<ȲWvofqlZzEfGu 9SU\\Uuj[æ{հQ$kDնLA%IN>Isf6*:.˾pw)2~#M.\8ǽ!6D@GVE oZK_B$M^mShc+ۍZ7%*ɭ0FltEY o rEc~W7)/{8#wqiHMIC5Xp:w|`i@u_AQFMQ^'xG_ !Fop~onfr8mReS{?=mץ}Z#Td7TKe*>$h!)=󡲞'0%NCÞvQo7n')=3#dکL̗3]3 3{8LNqt ^ d"mat'praT n`:iF ZPd8YX)O3n뗺 uѥݲ >iB/l0 N_,7y4 d)cx>s/lg`^ؖ{Kג=_nVq!b5'ɟe[][r)yMvlS5yj[v^Hb+`9mn,)KҒdKG } Ӊ.f\qTv3噣3qj͡&Vdp"dGOAn_1Ug5d"{qa;&hNq Nhj1”`m9s .+j"^ }$a5 v 7:3K,{JR.8ARsqB=?'zpO,ːoÞN-Ui;G8eL~AddJ5~@wYYM?$T+&~CقA8l64-ر zMP[LRd6[^Kܑ9ZةiĮ`FbqP!H.*=hKl/Rg ILx<&}L&WΫapjf^ C-0Kή`=S}Zܳ0ˋ.ͺ;0Yln4_FB#EV_Te/XoWb$&0fd{ĞURH=?G\W@zzdc0s%ۉ眇dԘ,t:XJ_YmkRSgӋWlU䙺: wf}\ۆ5UK/X)§ͶRP3SnAs8|߻(J T>CsunR̷YcP-Ե6{d=q4C0?b UV_^3>ْ ?$;jl2sj}jfq'O|= "$%1Km<]+,ӑ CwSyRgÙ.8"^i3=3 n6P1ZBo$[`tIsְFo^onf6m8 LZ\ۯ-ʳW_0ԇ$?:1,m;t҅Hٍt؀Q׭ lck?&9F5RU\0OD1ވOE/羨+!!>MNG8f'q= eq玻?` y+zbnԒ+Ll5^PdFb ״@r:MP2MqmLWG4Lz|{@`<#I@6MgnsZ_>!;~ Yi}3Õ$amEIS};f$!}\&m+N$E嚣)d$aQ>7K$Q%(!ү;kk=n&K*`%@l2[\))!8i_fjwAݯm"dtC٫PSadaB at~;(wE,Z,Wq߷7?ن0+TbҬFeYr;:/ wa7$?ׄ uc{vԵ:Xk pFY_p]| 4ItP0& 52+Rv[ X*cʬ5Q9D=g׭5mI@^S%RRWDS̀~K6FJԝ}dgyIh(gYb嚯x!wdh;td*0s,|(=ոT9/d62llβ;~CWHK]\:x9xuK?mp#‘j'٧.1iv u g "VgBtkm]N "ԉS$QJw3=TJd>m^AA#RcETWd %nfh4吝`ꈻ"{dLY9b'$X,m i8Nu!'Xf1@}b,?a-$$D_CInK޼#Blow\YO&NжlP2hDrVfnpF7{;%5 SJAO2ݩoǦTXA_G*jtagHEȀ+3ėw,\LҲ U~YXc(wݘ%,rj7%|KgRV0ŐD='Kة^Ì#> wvB'g:1d$K!@`M7c.{꨾ G}:( `w@68!] كdTCor05\Y#grD]o_ _]O 7sŖI/_&6QNմF9:q@`cw;} e:bOy?E/?ww

求助白居易诗人的生平介绍,诗歌风格,在精选几首诗诗评.
求助白居易诗人的生平介绍,诗歌风格,
在精选几首诗诗评.

求助白居易诗人的生平介绍,诗歌风格,在精选几首诗诗评.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中文名: 白居易
  别名: 白乐天,香山居士,白傅,白文公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中国河南新郑市(今郑州新郑)
  出生日期: 公元77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846年
  职业: 现实主义诗人
  主要成就: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葬于: 洛阳香山
  祖籍: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的祖父后来在河 白居易半身画像
  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与符离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和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并称“符离五子”,他们同泛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
  白居易(11张)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 白居易全身像
  [1]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影响最大,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简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 白居易画像
  [2],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为官
  白居易题跋像
  [3]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嗜酒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和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 白居易石刻像
  [4]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自己的身心?”他是用酒来和劳动进行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问刘十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酿酒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 白居易半身像
  [5]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白居易坐姿画像
  [6]《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编辑本段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编辑本段创作总析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喻诗反映 白居易拱谒画像
  [7]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长恨歌》歌咏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巅峰人物.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升根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七十五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