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公冶长的理解快点thank you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4:52:25
论语 公冶长的理解快点thank you
x}nb[DG1)RRVTW/ πllco=*~+07?K 9=a>wF&qg֟'{#׃+?~/7=~gNZ}'fo_sZԮ{m5sL>x{)LJ u;iy2ț`wFkuL\>{YŸݵsn^5*Nz܎qR<#xl|4?w&]jAj^ 'rU3$VwJx;ĞۙqoϿZ{)Le|މׂݸ5y:9>AZ"Inv0р^qtL]b JtMpT~#}eJwx1BP]-R fA7n'ufblj_Ѹ[+o8ώnh6*bpov2h<=-t|lDз`=X7-]tQ@HIMāX&O06L^=bb=0iyW d#5]<ڵdtG}YpItO<̺S ^z~Y` O *{ &LWBBPCoJ͠=vˎkꤗgR*m#}ߚ#Ct9CQ6p(Քhz˽U.܌]J}y'>JDDȹR񠄑C^tXWM{Yٿ-OEp.f#P@VNFm%Wo3!D͌VqR(t[s =0Ywsx4mmxU$ HPYϘPzn-{+owP3 NVI|"t_?lrp*ML"C,%hZlb, Imzkb[klAwןtU+vf$#.l`G_07@(%[BL>b@AN>ٲI-R8aW_PWh{=0\>T/,XLE)xY?1l9BVyNd{(GI{<^I\D-ƴJ^cW8oy/h=a8vT2fI;8M`Ձ0)8#įu?%+*fQRybdH~_4}| w\S`D#A$KXݷ"!G[_p#a٧VOA-gB'՗ R2Ŗ{[ѷXk@jY8sD.)`t!l3W+II fE=}+yl)B1 죄]dcՌ ܆ @+2O,è2ɴdB >{^*w|)r!Nyˀ 3Q*I X!G \[9Gp NBXRw6eڼE9?hgPWbS^vrwGNKtEk/.%M QI.˚E>(҇)!GG=w'2z,pp_@OrN&vp"i4s(972OMv9LU \&zs3‹@mmOl jׂd#CdaV԰( '49n8I3@]<Lr j*4]WXRLA b_X|t @19PNT{e*`~:ntCI13Al:VwS]IQ(s]N+2gz\ 闩²Ytep_*eRDR{OiA|"dN#[ RȓY`x#3N}h 7j˼`:l-سTYh G^eW&TZ'd,0XxXHzό٣W*IL#z$0mKIRA6կMvKNE^.&gŖXtʒd 0JPn'PMN׫S@ 4^BAϏ۠rSG=[&w`ܮh![-ȫ+f.í7:mZGhTʿ/Tҹ0)QBxǍb(C+eaK ~E3yIΰA#B։4xt6eDIّHk>#OBJ> R1} Oâ(h_sg XF߸UDss'~mw*ՒEiF=wJ`b{+­z{G$PGT"KUz{~"0hWq (^dVǷNЀ|8xwLg:qPq0q,jsoLY ~9.ÈDb ` W(^ȫ~jg҉'*__G#:Y+:m' pE/#t6^- 4&tT0"wDFk?8i&eu?5w -]kGY!x)O 'KY? giV!+>g*8/r9ܗ2e2T0maWZ" @R͖}N+]W(ٲh9N\Nk(!u{Vy'q*άk,wG 3E_ S"P7wD}XƄ,hTQ9Io6˸U`e=-K4ް5 9b Ew%hAN/o꫿1WbpL*HgO--Q,)ǫýdV_ nm@#OJ50 )[yw|Bn POsJ _l) YbdoYm̪|~'nTt jPC7ƴPllR sj`+ m%˔8\`ۋL1 .GPIe(Bm뇇ܯ3c:P+{kY ;Q9K+ eЯ QҞ!,V>ݸ׼"ԟ?,8k/}p#[qxXY/3?k[5W 6p%.sF+29TOܑY`jt@V8-88ݚ ])­}3m{#G,'RBM ea$NWV$Ы?1 vQa7M‚Qw7H). jjPފTf9\{U+:[ѤMKc&F5ˎƣy1>`pNz8:gMz.:1! %3 $z o'C-c3묟Lz6M-E|A@H(nк8ֽ=ԨyM0y40,n.*.N\=+Ңqdϝ9@Tkݎ^Iu2QTm$/iX @%3L Ax<1yt%E?ۤ8d:`,qM$Fx|഻;L%i/Ao%\*S-ūdr|2) mʡmI0#м( k{;&xX=DGвY)m6*Q6w^<+_oΉj}< _ls1z2LT]gux!D_g_pj$ jR7KG&;UwMd0 ?;xlqyExk>JFeq&& z]q0 FvyUk˩w@T]' |F~>\Yˡ1,B~̴`u "/=r18@``hpl 3Q}@B #"qX:W"Tڠ_??Ѕ2dWat(Hn8ݜɠ="h})|3+!.gJqsW\W4HD)3KW314}LJ{ eU|Ud-CSm *8ENX_k0~jFZJ&Gb3<O`GFʋUCF[FsA^Tk(8"e&Exhи׼YDUgM/?RǠU8KwwT۫#i&^fsv7|0Fk0gޯtm V)u`# B[&"}ӛA/#fnA8B@8txx<9> b?$iTqY&QіpnÊ0VӞm "n9\-'bn-ΘӅX $ 9n{7_=TlW8V`k#۩$KdAm3%JBFE΀AM `b}$LPmx}_^uhzgx~"q w&NZ<,~S3-\>4{RZƥh {0 E*thIYQdnDQ.Jt^!CL" k\̱7e9ZcwʲBdY_&?b!92@u&ѕ-o6Xt_-D3n2"WRY)kj0Z$i" 4kMϩQ2Sd+TKWD+xvL ζVQPeGUN9({`4k@mwS yBN%_a1h֬3.<^fS>9ѶnyZ>ޝ&ܕaGqHzQYY CYh3@647C)+>=NK nsF6WdIPoe ;ÀBwጺWxŭV1P*-Y+FP 0bUUlC7U<ٻ'&Sf0'PvĄahٷ[m*NdF6z@ Tǧ*e[?'KPfkQ\9`VxL :.LwmK{BPLUQpՠN_=-cnaC4V=Yve^<Ԥ@8c#Y@V/3YEIeij1qļWtwXW:dwm_I4t_d5:d7܄IX$&fE`֚[e5h l2-)LvΚ&k(ꄫ5|34,&㼩YaG.+d)P2qS4*A28ώj 9 Ks(ξ\d劚cwW "l,o25(BR_s6o"I0t355JSgMK- BաMVkijIo&T:EiXLTYPt'M5&1kwCa'‰Ղ+Mf8+&^WA%2E9Ӊ`7ϑjp5신DۀB0I̯wGteIb3]6&)F3a1$TaԵ3 B©Oދc:3H7Fw`l5Aj% zx$9a1ӟsQ⫊`؜SXJS@OT*[A ̥*GGׯQw&9uIa".eNMdR{HpT#X ;휅6Ғ7@^Φ)Kcx|f28wJO-ݷǿ{Fuǵ_[c8SYX\ (ׯg%Kxb])ƺVME $E5ޅd&gCBhu -Gu2j$ l34~4;ť)Ȋ_v [J/E _`Ө[aܫfGNs#,Y!>K/ 7}5}PnT$]nj$mxS_I2 G~\aa/}>jFWvJm8m! (+,&7єF_eit9PKDK9Sx!s~C=KZ$1Ib#7Y^^;«k\Q!ޮqE/D%U)*ڋ6Y\95ƢWA诖8ҋD&JyZkW𸯞OpqǼZLc]Isi1Tnf4X7Feyj^f[ q`2sL W tu7>Z2W-)@NOC+M򵬀EY[M2A\B.^ڋ_ker FL_[:swxlhSAc('yM[)xs UG. fiUСЋ #9$)\.)+q D[ʕ7_M4 qGiV跠mVфG-:EzK D;;&qT[w /j bͤ{J3|1Ve|TP)3a[&k ^JnՃ.: a_D#[\3b.>F0* E 1]*Ĵ@L*˅!勥#`b)IR%P%.IOpsj."Wߐ vAٚf$f)غn x'T ۛ#oj<1F~η@QKd|̾Oq:o! P˝qu$Co#mbibj9!X䒮eI`Q9%3&MH j\1~0+MqḪ hwyXW&^dqqCS6\+tWRDӅU?qzG?-aJMR 𭋄Y f--WDRjΫwR9d.I"T$^Yǚ׎ŦxAqRۖ{% + ܐm5^YSgF!S>IaA0 n$&֥S-uCyPg\mͤ*IӁ}7lnfI,f>vA@E\2s,0E;$0Ǿ8]Ln?x: mS"oowcz >hMLDi`͜R\ǘ^뱩˅_埪(Ŀu%Mȫď'ןT~J)dhhlb80[JؾZk/XEOR 0$ LzgO3M# +٣6Û%? s;kn-zo?}*(23,@]qɫ‚Ԋ/]f"E;Rg>p뜹KTrq W/]:]Z26ôNYr,V r* v\}-#{0;-2= +ϙԍVI-rBPYOz'~'Min\4 v{AT +PZ\ljIE͗QMHdG%1+/&+YE9cFO?O.|^Gvmڳ`od FJ,╎ҭLvԧ%1ԛ$TS71q:p,$ʐ5"i(H^54KO~^|vb~ 6S[\8aш1 S;L2]w饯&=ŏ޺+KUn]YaW!!,>iw?nx 2hKт.Gjre<пcl$ [Kg{^bjr ZA)! i5/a.zg-^*#t"H2Wڢٝ !BPdX/,՘wp)ݮ!!}d2|6.D]"^jPZx} xbCee"҃dbzjD*4ص;>2|{1O9"ٕ'؜ e]<^kB!CamT$S֙V.0c"Ԛ;%@+(-xqd(GA S`ғܯId+]~AD01. Y/&d=s3h)MٔIA_`3& [7Kbh5u'KKJ]7KJ+*g6% pX+Ъj$vx9b%qEf Gb-8u)bZ׎ 'k0!k"+1Yk,MtR-ɖ'KP.ϨQ@2.*嵶]uF]"P0ȕȐԌ|B%VMG+ŒW#\b@BUZ,Lˮ 5O@׌d2Zy5@Wei,Pil0OHT4UX@XlQ>_ +-@W3v NO`ؐavrN{/aoPž2@uwIB􃔗Nẖw,cqfHXnrjs)U*dY꘧IȳwDFr4~59/yⰖx01Rrլ1]X|.X {`p" -jIHӞGcK>ԡt9po$}?G[Et+SA" 4W4|ECx0rA<v&Gc.8wmbb[`Q0v}Z(T 1\n?2iƓ>ɠG/u!Br}D16={Z(NIW"Z‰Ru+ O@E;U0Pś߲ )˻ 9q,PN݃FrtVx_Y&"Пn$~ҾK1ri㳷JyM^pkt䦊nm'~mc_W~H$b}> *~ gX-`$7^BTӕEK*;Yhodņ$ U^V,(f8.-"yg%p

论语 公冶长的理解快点thank you
论语 公冶长的理解
快点thank you

论语 公冶长的理解快点thank you
公冶长(前519-前470),孔子学生.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孔子的女婿.
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

公冶长篇第五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
5·1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全部展开

公冶长篇第五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
5·1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
「注释」
(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缧绁:音léi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原文」
5·2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3)废:废置,不任用。
(4)刑戮:刑罚。
「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本章里,孔子对南容也作了比较高的评价,同样也没有讲明南容究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当然,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
「原文」
5·3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2),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3)。“
「注释」
(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2)若人:这个,此人。
(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鲁国如无君子,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言下之意,是说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贱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养的。
「原文」
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1)也。”
「注释」
(1)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评析」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但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认为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
「原文」
5·5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原文」
5·6子使漆雕开(1)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2)。
「注释」
(1)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门徒。
(2)说:音yuè,同“悦”。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评析」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学而优则仕”,学到知识,就要去做官,他经常向学生灌输读书做官的思想,鼓励和推荐他们去做官。孔子让他的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感到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急于做官还没有把握,他想继续学礼,晚点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兴。
「原文」
5·7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2)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原文」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6),可使与宾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4)宰:家臣、总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评析」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原文」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也。”
「注释」
(1)愈:胜过、超过。
(2)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原文」
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圬(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4)改是。”
「注释」
(1)粪土:腐土、脏土。
(2)圬: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3)诛:意为责备、批评。
(4)与:语气词。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评析」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原文」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1)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评析」
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原文」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原文」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评析」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原文」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原文」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评析」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文」
5·16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评析」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原文」
5·17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注释」
(1)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他的谥号。
(2)久而敬之:“之”在这里指代晏平仲。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原文」
5·18子曰:“臧文仲(1)居蔡(2),山节藻棁(3),何如其知也!”
「注释」
(1)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
(2)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
(3)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评析」
臧文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但他对礼则并不在意。他不顾周礼的规定,竟然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了。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原文」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子文(6)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
(3)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评析」
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原文」
5·20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2)可矣。”
「注释」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2)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评析」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原文」
5·21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评析」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原文」
5·22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注释」
(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评析」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原文」
5·23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希(3)。”
「注释」
(1)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二人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为,曾加以拦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深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3)希:同稀。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主要称赞的是伯夷叔齐的“不念旧恶”。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既反对周武王,又反对殷纣王,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他还是阻拦武王伐纣,最后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则从伯夷、叔齐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对他们加以称赞,因此别人也就不记他们的旧怨了。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原文」
5·24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醯(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
(2)醯:音xī,即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评析」
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对此,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且加以提倡,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对于这种“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原文」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1)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
(2)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评析」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这在《学而》篇中已经提及。他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符合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意义,对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有很强的针对性。
「原文」
5·26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原文」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评析」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原文」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