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02:52:20
爱莲说翻译
x}r#ّ寰U&UE==cYknɬ bcr $p'v٨:eSl)ӊ+c\zÉl97[+ir&{ݫ%5bNki'x.3Af\fzSYm(T{":Ys.W1)^?߆T DJi.dKM-H+dlhH?_yEq&[!r @O޵f†?MQaOSa!e܀aԔ 4ffƊOD&"Z{  It9j)YIE+-d1UR`yi3b;Ԓm' g=i9ErjpTI'S !2~$.XP8bFJؐ@vTFLFEL"$a˪fmf,]0_òZn,Z7ˑh6V-{ʆ戴2a+j. ե?ewU奦d1KG/{?l[wcVZ?z HTiDTW6:sA\53\il)LG_bHTx3DL? f0ߨ ųRCxF8q;Z-Dѭ i :̈iQt-(:"2x˙8gupS4䫙+h"!~13b3uv%r,pvgB} <>6AT̋{ SxxU/>A >y/؇-G&Ɨ1^f[q|%v2DoTiMz7U):E~G>y F>ʇvɫJAa=d0Ug0|> q[2l_rV-_33JC4 [<6`qi#CD̸0SG}>G" 0KlJ9oFx]uvn4us=$Z:x 6ňqA&( %ku( ›[DQY\a;{a\"FKz 9_Zǩf# b>ܥ9 Ct5goT>>%<M̨d~쬡a>zw4R[7s1&NlbS/6wؽ@m+'$"Xre^ʞ ɖJϐ?Jma3实fz&^Vvݹ+/9 P~TQg!̲۫:W!V)4P# Ϝ *n(;z@)3^p[#)ANJsOnRFSֳC xo69amyPhX9U|Nf-J7daNmYi_Eu2Cm# ,/wYF(E7 ~ u<<p5K"a6pwGC>L: ;^"$_=_R Ö{4'b`G@F& BqHxua[x>='2RvH-/<rPpQwy]ʼZIЋJFn@2S_cQKPsvQ/t!!Îq(͚]0Jva|o᣶UpV4hCisn K!nEL"&=6LJ%)?ͅ~9jL(orZ{]^ۻy5WDu?~pI[KXimJ5l2h@tX6g%wM7?İA!0/J ,t[8,( (-O$U W%iZ^ 8aK(ZM  'ԫexpU GB4;[ίy£% +*qѺ*}*G*逨JVOzdI[s^Ș]3I|3R^zĤۮ+oA-*tNFDwH|݋v[+ CE/IgmC-}Y:#w6vΥ{Ҕ(LDÑyS8?ڈQ/kM6.VoKD)>L 4[\CwH1f Sxc*SX|bs0woi.&Y41^<%o v2:2Nf,{&b0s7й]hCTV֖6 cGRL`#q'RE|^.@vK{^FZB?p߲Dޗ&МiDGt*Aِ+ =q-'SS!"1-x,l⥟OQHr#Un. ,ZB.%Q33!S+#7גmJ?1 {m\kHɏ(cz{X"3v%zae ZKp> S]{` aax02WoXUXBLuи)%@ ]zuVL6W7vfݦ mdRE'ZMwPA_025Mg'c0fpQ?LǗh[&SҤww(lt~sYc5 Ue;kM7.Ώ WjI^4Mg'T8Gi^㜉Go=DS mP,σ[$d%JTr~rJtLnp<0*zl=6=ם?R:\[V#gk^GIYin&$lz{A_~ᒉͽfk]7S5:yM,jگD=uJl6)5C@VhdX( cCsV{}`>ݭ6!,P>m:ڍ+wT#1)j: {4 xNу|Qyu >.%w)X Yk4 1Ч0և`p>#"4Np~[HGh)Q!A=IY&$2&xȋ@8! %Ya`!LA cPDC_="S F |12tn4Au4d!F2' ¡#b&2&}/j2wܭMes5c1 uhqh_Ëro檦RLa,4kH$oxgQcEO @{_T?QiL.w8xݍN8X,JI lU} tEB +r1/ 4LՋ$Ia, 赻 N4P1.D_`8k$@LؐzS%ܓ 8"z/BʉW&uq ]&HZr#ZLZ*TP\[qT'MvV@[E2xݫ% IfxVts Խ­D.C{?y<T?r&w)$Nr@} ؇{z ('SD_)"+w%1QUI8nW&PPNo";0<)}kG^U|d<\y,4^zSZUH4Z̺4QRr4jKz>h#XΦJ2lҝp9yeÔ"@&r^vԬՀKu%YPxTw:VX0tP Qfr"M~q_4\>b fYcv~]I*t딊n{ OԽKVrًNfnNvEj;6=kF1 p:oCGCL$詐uhk˙oG&LC*4 #0a\;f+F^x>~z~8qLƧl,F`As5b'`Z ;L+!.vZp+x׏AU-)Ξ) HڮY${A-%!#Q9W8{ xN{Ϯ蠸 =;OEIl(ܼʄ-L3dr=fIƮ z' o7fՂlmM͚ O %x#WD2*|P eK/&1[m>KJ&AG_a5 0#{GM;LHWyv^LNpRc.\JCʹ208i#{5pI:vq.&$ g:0G[{ +R nl`Ο=Q(Ԙp)%iW*^Hp3Fh{ ĤkA󺲻r]+|+^EC(u2e-t[+eVFz f"Jރ!U>lCԋ:p>5mbx,Q$E]![f}Ù-1Rwy W=WfƤel\&xIFz![ | V-~r! wuyv gDNlbuh+?q΂}9j iB ͚{ Gpӧ8i6*͖șs,L` Ȱߣ6D%QlTRH&'!HbӖ 9q6X'Is`J`mC a5k2/5oKӮ-Q?F>(C!$aUB֧T.؄ pj0wG R\v ?`z?#B cEWEDcqNHw]hq3Cs\cH~(R8IŕU:lLS#*N^W%VfF{& 4?jifl+qSUݿ\!dkkm? ӭηVhkkqNwGs}k=:a:zxμǟzA {'_5}k_Iw5>[T`u蝤YZZo @k6kÑ/;-_ -,D5kꂾx*<#\?v^|UyL-Cv̫MVB*5wqfmB-f4wBtE&&2Y(Vfr){cS].E/˦Q"p9hm6z:,/hebdдD3S[נ\zF@t%$t@@eLiAiF ɐmp1*.N;Eo%lb\Ma^<\-yl WLFXlF "`‘9Ck;B0ڇv%1 z$5 uMB]P$5 uMB]P$5 uMB]P{h;/~1}H"΂w>?okM?/|]!P㞨[~`k"JQЌj1a9ߝ|z˳)p}I}g> =ߠh {~V w}ׇy{3z?}UܯK/Egq} <?73oKyc?U\-ĸE=OIEIWK\ kHtw$38>֓GD,*/~wOOa9{gg!%_>)Uӓav3ѻOR/o[>ú?lL=9g)_?\Gjo-V-'fD_!éOMSw"ג1{?p*\|zAߠ{*`Z?4-8o?}'o8ϿݿeO?|~sqybU~êP' ߿wO~NTƞ7Km!{Ŝ /n"MnWI~)^s;WuqY?r/|6ǣ|#Nߺ!wu=&okز~-06/GHI 99Ao?AҲɰExx #>c;2B3N\89qqrs'.*~  .[[}^5ϑʥitS^",$ wOo9 M'y0Ԣ|

爱莲说翻译
爱莲说翻译

爱莲说翻译
古代诗文名篇赏析 转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 爱莲说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濂溪清赏

全部展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 爱莲说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濂溪清赏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是通透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句子解释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3.自李唐来,世人甚(盛)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4.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爱它的)出自淤泥却不被(淤泥所)沾染,被清水洗濯却不显得妖异。   5.中通外直,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   6.不蔓不枝,   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7.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8.亭亭净植,   它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9.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   1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12.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此句为判断句,从“者也”看出,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判断动词——“是”)   1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在此作语气助词)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1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
词语解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从历史的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爱:值得喜爱。   甚:很,非常。   者: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出:长出。   淤泥:污泥。   染:沾染(污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意思是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亵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树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显得幽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鲜:少 (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 “ 濯 ”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倒装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何人同予者)宾语前置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逸之花)定语后置   固定结构: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阅读理解
  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4、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6、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17、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章从哪个方面写莲花:1.生长环境 2.体态香气 3.风度气质。
编辑本段鉴赏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像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爱莲说(5张)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编辑本段本文主旨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⒈本文借赞美莲花体现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⒉ 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就是作此感叹吧。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5.5~1073)    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先后于1067年在湖南邵州(今湖南邵阳)、1071年江西南康建有爱莲池。   据朱熹《邵州特祀濂溪先生记》和彭谨《爱莲亭记碑》两文均说周敦颐1067年“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爱莲池记碑》记载:“周子在邵州衙东北隅辟池种莲”《湖南乡土地理志》记载:“周敦颐以永州淬摄邵州事……辟池种莲”,清雍正时期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之《方舆汇编、职方典、宝庆府古迹考一》记载:“爱莲池,周敦颐先生观莲处,在邵著《爱莲说》”。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就是作此感叹吧。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收起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全部展开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收起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

全部展开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6444.html

收起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

全部展开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 (叶依青)
【赏析】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收起

古代诗文名篇赏析 转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

全部展开

古代诗文名篇赏析 转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