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是不是出自《出师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5:01:15
“临危受命”是不是出自《出师表》
xYn#y`K004"q_DR"%ja7IQ"܀ȁӷi~!V5[x~6`fխ۹޼H]ȜPJͯĿtdC$0do!y_M_=9)Կvfg^eeѨ/n)"\zWwف/nM2o/HU|E..niW-֯H\Y7+G|Tx~ɷT=#R wXOi#~J9[Ӻq.[x1ԞOeF2UVԟT`w4|1u8m}W*C^u]8"nNQB~#?}c+ަ!WolKo>Bef Z)& ^O:GӱzwU2/P|kDmG{Q_\Q|iRFT,? WH0ꃢy*+7;$ _` π(-pI&gKo?ߪŠţ(Kk$d&댯zNxͿbXq8q"w0]D8*22|'#]_јG)x2.#r:>.7byBdobR"}pqc E*rcb^*WPבv+ QVs68?t]We-,3}q, 3 <3>}u$/96mp!יYݵ8qtpY1(FELen-o%Ou X#"]T |F\^)*xSԑ}Ц:q]^_}_rS%!RrvLiXbJ)u BiY} B!O_v=-eOEй UvO26Dw X#- {n0Rq2~śp#F`M e( sLS`w>9R9ũax jN:bAGZ'RQd4KA$ɒE71(M]j!+xp1V퇉]us3#D0@YavuftL#TCށ^(jE+plIk(gk}e> lx╘F`ab|G ?`:l|œ灵͘INgeξ/1x3j䩬Gf+fwI;BdGP"z`zz6@Kr0LecGpAD]6n3 &jboA̴ sHr+}',7faǕl$yT"Lk<-+MAq|W5.t^tgܐx!(~, 2V-:93Uܱni5f"U lT5* joa2ܴQWBoXqe쥻\RKN|@=H(XoUT9֐vV?Pqߤ4o˭PR+Eꎹ)rmNTT^y< :o?2r6F@A2et O&g#cbz0]Q| 5u)FS&C.,`r+:L}3E1I~ ȥfHH- (+8(4hnqHVg(lmצ K Y/hef0AVdw,UV io±$c¨5,b_jN@stލi~tfIK&iѰOZ"Z"> ^ Quֺ[PDj/q8 ,g,?[Ӑ2r\Sf2rvв|tz R/hЇ2IIFa4kxrǛP/QE^a\`<0΃<صx΃"UgߞLWb!8s,=ʇ  

“临危受命”是不是出自《出师表》
“临危受命”是不是出自《出师表》

“临危受命”是不是出自《出师表》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是的,我刚教过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应该是这个意思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全部展开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jiàng)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内宫和朝廷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反法律和尽忠行善做好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江山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能够扬名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认真,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愚钝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迁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不保留的进谏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我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了。

收起

是从中分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