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的文化名人和神话传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9:32:36
关于三峡的文化名人和神话传说.
x|r*/;#gy bXt/ @ha&! (?M_aEз)*Ys򷿚f^Lƿ<.”|=;WY\I/o׿g'σSlo;} f:i?;õG_̌a߃6阏'$.8{'3|k Q'f:2Suu.Tg\AҬ*eJ;-Hk_ԇ%i-s׶Lk몂um3}O˔cEiݻʹlM+u}|y-3ݎ; Fd֏ r5KXNCps焕G*{=..xG-uZ^1f 1oH.qٺyy{+zEnܾ#q0Vx oTb Ry֕`w`+eK `X1,t<Ƽ_Ќ4,Kb3+ HS-POi8qCθs ࿰, %t&%jY^6?~0.[+h¢歳Bn<-.1LÃ+# 4<{`G) 3`&&NR}/F )C]abA<7L,"`'d(|Έ2Puyvt1>ɳdY;ް(&DGLUfq~Ngpf8h@ccL%S^z1I ¨ sQÎ; [4azC;bqi ʊȈRaHؽ"ύ)~f?QJ8&%+5;! `Fsn k 6t"5TT?9Օ%~ڧdJO/R( i." (55(m_Lga)rS`wǿ(saz5E5:O*}GwEa:oZdԜZ/d'1A@nҪŠ3jT{/e  ԟCM@@Ê+⾤󼪘9LY/!gH0"N@.2O"! COOb:6/˦a4vHpGj@jlkő3GYˮw)q{O/ }2PfgA%#X*~N~4zti_[A\].3}}3zwRL=txy9@BJM`fqD |7u(ҏc >Q@V'*Wb`_ނr'}tMSZkbKourBɢ@\#R gdT_ee(̳mBw*-Ur#f]XgFwXI/"S˔7NpLx;%}kԤi>A=9ɡDjWeM:7?j6tC% ъ:pQ^o$ܰf S6YyKH|j<*f(I`bJ21` 3Sfu AAĴYmD2b|U2~̮#;8zZc)ż_b2Q/bF!X+h U1C_/F^풿Wѷ5 ss$ݹ,~fs0Q*d,6n?<+,ftH嶂ΰ\cXjpU=؞EJyТFͩ^&SaD8ok N((+Rv˜Q,둣S@W]!0m6!Z7elp\^`uY0*]8IFglDiZFS`[jhCqa+7o5]iM +j q@ZafY:)Cu6^~l600ZY5z&BIYY\.V0gHMT=Ty| jKM_nLX쵺Y EɫOJF :8ʚ }nW\ǽqOX3a+V`82qM^;^uvp7N^͸?oZATڎ{節y!}LL䞃mk6 uE{2"A-Q{|M_y/$.9dF)L+vLTB#WTwgWDU;;Rndx=3AXfhSХVP$y$΢4Sk:#}Fmefɛy<?t7t0$N7Ko )FC#Dm}"[4tSR wNc4Iɿr4"Eq焵 LKNsқ3*E!/xK4y3Ƃ[$EV/s:+)N4lQ 0Lhj[^:\jE-y]9w$܁5-9LYTiJ~Xya ޻ T}|mnd;g""/:=v~V{fBY!**>7%p6ƼɌثuT͕B?iUSM}egf|+Ց]IS:&1723` +r4;ixdx.GW.V-#+b8x1S c&IOCRx2TXF[ d:ƀ~uYn'b}t#/ۓ a,Fc6d;1 jOdX8O3㚦dccW˵PQ 7 mAyIAWBYx VPP^P&[|dj]a YnQ̃h@H_ͯj_o_6KnV5˘9+F?l9 ҀPXˀkOM)HW;Bb%c')F Z!D%ahp6ĊB:^Ɂ kGdv#}XUzT$^E8XF ٻ>U_:2.c6J '͂gwhBAc[Q]мn0:-F7Q&-`GkP)ojM $j t;Z1?qS; dwE~ _T|-zD}Y膅hcG 3in.ؾz2f>yy{>mDGGXGdn"P6 5Wif@ҳ'S€`QRf|G;DxbǶ(m>77Ƣ`n`uE~kR RGr'O9yث@ r?m\MGl>3(XeeO f |8!5 USriW 1A#e 0Y҂nt;آJ!V'L|s"M֎c9G+'%L)2Hn$eeQ/ц{PDin7>~5_H ofHOJJHzg dx찇w 6q` 5|!t$:JrLe(UUjKF& /|)>Cر%o tI%_v0]8*)tZA蠒DjQ0>^9}ȁ&Z)ZB? {ŒGaI_q8tэmϛ5}hy8 Y0ONka]UIzEٽ&1j{O [J:ZI: Yao][X}6j,o_ _j+ b,P4Ƀ_BdJj3K68̶ p %).8/x0ѯm'Zd+gТx/ҢUؼ/bMKܨ].rtڅ5ߡ$- ojzm Q(+(ވH +;m>(^v-ʺ_R>;AS;\.\6[E>#.d&WEn(9:Zۯldk#NZqbG:",2hE؃ @RETKSۋ$\FH p6<~ ?!)*XDmzlJ0'?j 榊o435%^:ɾ!ϔZyfd&vXb6"iSx2}x3X#i~؞6qUڒLv!mOYT#ܚJ8&sB7ej]9Z6OFv 0!a5Zw(d?˓*A2fqnJ# lf`7{vځRnW&^ ϿP`^لc>c,{F]o}rD8궿jOL_5u}zaߘhO}@.Y .hC32ꡛ.$$,]_"x5뤺fbt!%WhILYmQF6¹ķġ&l QIyM5ZY6<8&pKeUVw`뤜e)8zH9 ךo[+'*9+}k-eKyl~5.*Sp h^C2Eh;#3׾Y1J)S>/36ݤn^S,&X33ꦅ(S[)-x9 %1+LqN8wGS"=_0b{gUzFl5 1ϡe \`lnL-ZTDP"mL㘐y 0rBLj@ߗ HPҩw !L/,uRtv+ә07bɍ:` [.OQ|1[V{,C~;Aҝ_1q1L35#,$AK9A抪82ɽnq~m1@??}oj? /f2wOV(Mi1Fq5rJӱմGo~a6N:?z'Xb4C*=¯E ]غ:rgd o+׸={ڲtkQV y{tᗕ(@GyP*QRՐd w o P++S~86G!ӦYxd`7*+Ǟj=]9_cYtdZE6cLWtVAcg+ d5i!ûR, =5k')Pр ܾM":D= ~O7$I,_PӅi6ZgV^3 ٠LB=55~'h?J`@StJLߣ?m";zXF\ I(*dܡc߸y 1&&Oiof)'_#5?qB.L&3_P{8PG̾ f1m fF.4˹L譈 4 a8>HAro% }_ s1dL5>*X}Geσ)׻E ݙ}:ׁJmʽc b蒹S 7*doxmL:<E&3IJ}! ^T1:1CjZRIӌB?eIDI T舅n Eۗ}@7h٩Eڞ&sO遦wԻ 7xfUхU}XY8`[}-/x/5ފ^#1[(*(h+{?!w@r`nߏ>j9$1vptk"h%wXqdA\0-2j܍bk_x ѹ~l-5z&1կ?2ێS^vl~{h}5"vk`%F=S5P=0W|ܜF|ָFʯA )0 --DxU?IıMwt`l_Td^Xpg)Ċ~%'uhD``JW-6Z\U ]i`nJux@/yDd>RfxyLvKD itVқ޴E-G$kE(7JJH넷rݳ):%D#52d"l~sfd;d!^iAh^JmtiEҢ0r|a5z͏kZ*):YcɭȃzYs}tᬦ~g93>ߨه0D 3*H _8l+iv9Qq=$ĸ"(7&ro@v

关于三峡的文化名人和神话传说.
关于三峡的文化名人和神话传说.

关于三峡的文化名人和神话传说.
三峡是孕育古代神话的摇篮.奇特的山川、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巫人聚居之地浓烈的巫术氛围,丰富的巴楚文化,使它得以成为古代神话生成、留存的肥沃土壤.
在三峡这个狭长的峡谷和两岸的深山丛林之中,保存了丰富多采的古代神话.这些神话以女神、香草、治水英雄为主要素材,与三峡的高山峡谷、丰富植被、滔滔洪流紧密相联而又相得益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密的神话体系和地域文化体系.这在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罕见的,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有着很珍贵的研究价值.
一、关于女神的神话
女神神话是三峡地区神话的主体,这表明这一小块地方特别能孕育美女,特别崇拜美女,具有深厚的美女情结.从这个角度看,这里出现王昭君这样的历史美女名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必然性.
1、嫘祖
传说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在中原文化里,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妻子是硚氏姐妹,而且这种观点得到很多古文化学家的认可.但在中原文化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史记》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并且在流行的传说中,黄帝有四妃十嫔,其中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被后世称为“先蚕”.
三峡这里的人们当然比较认同后一种观点.理由除了《史记》之外,还有这里的关于嫘祖的大量的传说.相传有一年春天,少女嫘祖在西陵峡口西陵山的桑园里养蚕时,碰到正统帅大军路过的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丝织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当时人们都是裹着草叶或者兽皮,黄帝就问嫘祖身上穿的是什么,嫘祖说是蚕丝.黄帝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就决定把嫘祖带走.嫘祖对这位年轻大帝也是一见钟情,愿意结为夫妻.但黄帝与嫘祖受到本地土著的围追堵截,在逃走的过程中还曾躲藏在黄牛岩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就是三峡黄牛峡的轩辕洞.在三峡地区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皇帝老儿是山里人的外甥”.这一俗语似乎从民俗学上证明了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现在西陵山上建有嫘祖庙,庙门上有一块“人文初祖”的大扁.据说能够得上“人文初祖”资格的大扁,全国才两块,另一块在黄帝陵,所以在三峡,人们将嫘祖称为伟大的“中华第一祖母”.
2、涂山氏
在中原正统文化里,涂山氏是大禹的妻子.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娶涂山氏为妻.《尚书·臬陶漠》记载,禹“娶于涂山.”《华阳国志·巴志》载:“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在这个体系里面,涂山氏与大禹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帝舜杀了治水不力的水利部长鲧以后,封鲧的儿子禹担任水利部长,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在治理三峡时,遇见涂山氏并娶之为妻.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日日夜夜独守空房,每到月出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身九尺二寸长”的禹,唱出了情歌“候人兮猗!”.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涂山氏所唱“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是汉语爱情诗的开音之作.后来有一天,涂山氏给禹送饭,看见禹化身为熊,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里面有一个婴儿就是禹的儿子启.
在三峡区域的传说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的.禹在三峡借助包括黄牛在内的诸神,疏凿半通不通的峡江,开启中华民族治理三峡的伟大工程,来自重庆(江州)的美少女涂山氏深为感动,产生了情愫.屈原《天问》记载:“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据闻一多、林庚、刘不朽等大家的意见,“通”就是“私通”,与三峡区域的传说相一致.台桑,是一片长有茂密桑林的坪台,禹与涂山氏在那里幽会.禹白天要工作,涂山氏比较寂寞,就唱出了那首《候人》歌.这个故事与后面要讲到的三峡神女瑶姬对楚王“愿荐枕席”,盐水女神对廪君“愿留共宿”,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三峡神话特色.最近,眼睛不太好的纪连海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了这个故事,引起网上一片愤慨,被质问“你这种人搞的什么研究?”弄得纪先生连连道歉,说自己确实不懂什么研究,只是一个历史知识的普及者罢了.其实,几千年来三峡地区就是这样流传的,伟大屈原还写在了自己的诗里.
3、瑶姬
瑶姬是三峡最著名的女神,我们一般说三峡女神,指的就是这位女神.传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未成年而亡,葬于巫山,成为巫山神女.三峡区域关于这位女神的传说最多,素材最为丰富,影响也最为广泛.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就是这位女神的形象.
这位女神与治水英雄大禹也有一段关系.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神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在有的传说版本中,她还授禹“天书”,又帮助助禹斩杀了错开峡的孽龙.事迹十分丰富.
瑶姬女神与楚王的一段韵事,是三峡女神系列中最为闪光的篇章.据宋玉《高唐赋》描述,楚王游高唐时昼寝,梦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来到他的卧室,对他十分温存也十分主动.说“我是巫山之女.听说您来游高唐,所以就赶过来,想陪您一起睡眠.”楚王当然当仁不让,巅鸾倒凤,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美好的时光.临走时少女又告诉他:“我住在巫山南面靠山顶的一个平台上,早晨是变幻多姿的朝霞,傍晚是随风飘洒的细雨.早早晚晚,都在那个平台附近.”第二天早上楚王专门去看,果然看到了异常温柔缱绻的早云.为了表示对神女的纪念,下令在那个平台上立了一座庙,号曰“朝云”.宋玉又在《神女赋》里,极尽其能事地对瑶姬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说那个时代的西施和毛嫱与之相比,不过是面黄肌瘦的女子罢了.宋玉这两赋开我国美女神赋之先河,对后世之影响深远,曹植因“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赋》就是一例.
瑶姬不仅是三峡地区盛传的女神,在全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并创造了我国文学上可称经典的“云雨意象”.
4、山鬼
山鬼虽然没有瑶姬那样的全国性影响,但在三峡地区,则是一个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体现三峡巫文化的巫性女神.她介乎人神之间,聪明、漂亮、活泼、狡黠,精力旺盛,赤裸的美妙身段上,缠着纤细的女萝藤,披着翠绿的木莲树枝、石兰叶和芬芳的杜衡草,喜欢歌舞,在人们的视线中时隐时现,做着爱情的游戏.屈原著名的诗篇《山鬼》,通过一个巫女迎山鬼的故事,对山鬼进行了细腻的描述.
山鬼代表了三峡地区大批巫儿的形象.在三峡的远古时期,巫文化炽盛,不少美少女都是巫儿,她们以与男子交媾和从事巫术活动为职业,在社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据《山海经》记载,这些巫儿“其名曰女尸”.“女尸”即“尸女”,《说文》云“尸,陈也,象卧之形.”也就是说这里使用了尸的本义.袁枚《随园随笔·尸女》说:“大概遇社会之日,则巫儿皆出,妖冶喧阗.”从这些记载并联系三峡本地的传说,可以想象当时三峡地区巫儿众多的热闹景象.
5、盐水女神
盐水女神是同在三峡地区的巴人神话女神.她是盐水部落的首领, 土家人尊称为德济娘娘,居住在盐阳一带.某年月日,巴人部族首领廪君率部沿清江北上图发展,途径盐阳,盐水女神一见钟情,拦住了廪君的雕花土船,并软语温存,一片热情真诚挽留说:“我们盐阳这里方开阔广大,鱼盐十分丰富,希望你能留下来共同生活.”廪君考虑到部落生存利益,没有答应.入夜,盐水女神来到廪君的船上,与之共宿.天明廪君执意继续北上,盐水女神就化为一只飞虫,并麇集万千同类,在河面上如云如阵,昏天蔽日,使廪君莫辨东西,难以北上.这样过了七天七夜,廪君终于心生一计,差人将一缕青色丝线作为定情之物赠给盐神,要她系在身上,表示两人永相合好.盐神欣然受诺.廪君站在一块向阳的坡石上,照着青丝一箭射去,正中盐神.盐神在爱人的利箭之下,躺在江边慢慢地合上了双眼.廪君率众继续北上,后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了清江各部,成为巴人的相王天子.他后来在武落钟离山死去,化为白虎,蹲在山顶,每日望着上游盐阳的方向,难以释怀.
从这些女神神话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三峡地区受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影响极为深远,从关于嫘祖的传说,到涂山氏的“候人兮猗”、瑶姬的“愿荐枕席”和盐水女神的“愿留共居”,都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特征;二是巫文化极为炽盛,山鬼及其众尸女的生动形象,体现了三峡独有的巫文化特征.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三峡成为产生女神的沃土和摇篮,成为我国神话体系中的一大奇观.
二、关于香草的神话
古时候的美女总是与香草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读《经楼梦》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里面的众多美女身上都带有香囊,香囊里面装的就是香草.三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奇花异草很多,香草也就极为丰富.香草与美女共生共存,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而成就了三峡地区美女与香草的共同神话,或者说香草美女共同成为了传说的主体和主题.所以在《楚辞》中,香草美女也是叙事述物的最常用的载体和素材.
1、灵芝
《襄阳耆旧传·山川·巫山》记载,瑶姬谓楚王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从记载中我们知道,瑶姬的精魂依附在灵芝草上,这种灵芝能媚人,吃了它就能在梦中与瑶姬幽会.
2、菟丝
在《山海经》中的《中次七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摇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厝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菟丘,就是现在的菟丝草,在中药中常常使用,服之能激发男人的情欲.
3、三秀
《山鬼》云:“采三秀兮于山间.”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这与瑶姬精魂所化的灵芝草有可能是同一植物,也可能是另一种香草类植物,但肯定与灵芝具有相类似的作用和功能.
4、石南(兰)
三峡山涧中常生长有一种石南叶,女子服后可令其思男,故亦称“思男”叶.《山鬼》的女巫就是“被石兰兮带杜衡”.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曰:“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可见这是一种用于女人的媚药和春药,可以激发女子的性欲.
从这些似现实非现实而又与女神女巫紧密相联的关于香草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三峡地区具有强烈的香草崇拜,这种崇拜又是与三峡巫风炽盛紧密相关的.在祭祀活动中,由女巫扮演女神(美人),而芳香植物则成为巫术的载体,是可以导致幻觉和梦交的迷幻草.香草的巫术力量既可以悦神、避邪除瘟,更能刺激男女的情欲以达到生育和繁衍的目的.
另外,从女神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女神与香草的紧密关系.在古汉语中,瑶、淫通用.《文雅·释诂》曰:“瑶,淫也.”所以瑶姬就是淫姬.淫,与饱满、活泼、生命力旺盛是同义词,在人类生殖还不发达的时代受到崇拜.香草类植物是女子淫的得力的神性助手,所以一同受到崇拜.此种观念与习俗,在现代三峡周边的山区里,仍可见其残存的古老痕迹.
三、关于治水英雄的传说
治水或说治峡,是三峡区域另一神话主题,反映了古代三峡人民对治理三峡的强烈愿望.
《水经注·江水》载:“此峡(瞿塘峡)盖自禹凿以通江.”郭璞《江赋》云:“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峡(西陵峡)北有七谷村,两山间有水清深……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乃禹治水,此江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渭之断江也.” 三峡民间还广泛流传有神牛(黄牛岩)助禹开峡等神话传说.
《水经注·江水》引《本蜀论》云:“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即鳖灵)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鳖灵是蜀国的国相,治峡期间望帝与其妻私通.鳖灵完成治峡任务回朝后,望帝惭愧,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受之而去.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受到人们的景仰.这些传说,丰富了三峡地区的神话传说.
总之,三峡地区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以美女、香草、治水英雄为主题和主线,从一个重要方面深刻反映了三峡区域的文化内核,甚至可以说,这是三峡文学之根.
1、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屈原
屈原辞赋悬日月 三峡风流传古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名平,字原,中国最早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他在约在公元前343年诞生于长江西陵峡畔归州(今秭归)的三阊乡乐平里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小山村.屈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向往社会美好.他把天赋、才华和政治激情,倾泻于他的光辉诗篇之中.
雄浑奇丽的三峡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与日月争辉的楚辞,造就了屈原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
2、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不知源起于何年何代,也不知是经哪位大美学家的评审,人们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汉代明妃王嫱、三国时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蝉、唐玄宗封为贵妃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人,并且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如今用现代观念评说四大美人,则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位美人皆成了古代残酷战争的牺牲品,唯有王昭君以其美的容貌、美的心灵,为汉、匈奴和好作出贡献而载入史册,传颂千秋.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3、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称之为谪仙、诗仙、酒仙.李白才华横溢,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灿的巨星.李白在三峡写的诗虽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高上境界,至今无人超越.这是李白为三峡竖立的一座诗的丰碑,也是李白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遗产.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杜甫是在三峡地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位诗人,他飘泊云阳、奉节,寓居两年半之久,在三峡期间共写出了400多首诗歌,也是历代诗人咏唱三峡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位诗人.研究杜诗的学者认为:这是杜甫一生风格最完善、成就最全面的时期,代表了杜甫诗歌艺术辉煌的高峰.这是三峡给予杜甫的丰富养料,也是杜甫给予三峡的丰富回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刘禹锡
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他是在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入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在三峡中度过了两年多刺史生涯,写下了不少三峡诗文,特别是把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竹枝词》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于创建三峡新《竹枝词》的一代师宗.名句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瑟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白居易与三峡有着很深的情缘,并在西陵峡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诗话.为古今津津乐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进峡赴任途中,在夷陵同离任通州出峡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简与元稹三人一同游览了峡口南津关半岩中的一个溶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刻于石壁,此洞遂名为"三游洞".由于白居易等三人的光临和诗作的影响,一个无名石洞从此名声远播,历代文化名人游览不绝.宋代苏洵率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亦游览此洞,并效法各题一首诗于洞壁.世人称此为"后三游"."三游洞"的佳话,充分说明了三峡的名人效应.
7、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人.是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在夷陵为官一年半时间,在三峡期间共写作了140余篇诗文,占《欧阳修全集》所收作品的五分之一,所以清人袁枚有"庐陵事业起夷陵"之说,或曰欧文如澜,欧阳修得益于三峡之波澜,三峡山水亦因欧阳修那"西陵山水天下佳"的赞美诗文而增光添彩,俞显风流.欧阳修在夷陵的遗迹有"六一书院"和"至喜亭".
8、寇准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今陕西渭南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峡是寇准仕途的闪光起点.公元981年,19岁的寇准便来到三峡地区任巴东县令.在任的三年多时间内,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民众有口皆碑,人称"寇巴东"、" 寇青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也留下了许多咏唱三峡的优美诗篇.至今巴东仍有纪念寇准的"三亭"――劝农亭、秋风亭、白云亭之遗迹.
9、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书画均擅,其文学成就更高,一声"大江东去"传唱千古风流. 苏东坡与三峡的缘份,只不过是一次缓慢航行时的游历,但是,凡他足迹之所至,皆有诗作迭出,峡江的浪涛传诵着他的吟唱.公元1059年冬,苏轼和弟苏辙随父苏洵离开四川眉山家乡,乘船顺江而下,沿途饱览了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三峡激发了他的诗情奔放,写出了《入峡》、《出峡》等一批咏唱三峡的诗歌精品.特别是游览三游洞时,同父亲、弟弟各题绝句于石壁之上,成为继白居易等"前三游"之后的"后三游"的千古佳话.苏轼的三峡之行,提高了三峡风光的知名度,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在三峡文化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
10、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淅江山阴(今绍兴)人.进士出身,历任兴隆、夔州通判.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也是历史上一位高产的大诗人. 陆游于1170年10月6日到达峡州(宜昌),然后继续乘舟入峡.他将入峡途中所见所闻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写成了旅游史上第一部三峡游记――《入蜀记》.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及两次游历三峡期间,陆游还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的《入蜀记》和他的诗歌,是他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