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3:47:02
春秋五霸的故事
x\n#KvaoW^ 'Eq%(RR3I8/Έ\_9& zJdfč;;Dg=kA{zʝ~ۿox m| GF6T#98]߿KNI*1{?£a[;?mLrKd ;ЪlP16#h͞WSssr]ngFe/^?jd.s7l3wZ"U[7?Jq.F|λ7bZ-X <4 xKU%>ciSy.%*vXbKx[xմ;?yY!/`*ir2u,:6;Lll .wA$2/_IwvsDž͕0:e>ʱtf6^~x;dW{ECs^̜M[b@Wc}zz i B t)m,Uqpy~ܹ˫)1/ls6s3}rThHÚ9]@K =)fOAR׼L"zNms'ClY%?ek!?ӦtC~{(Iaa\7 +;"۾NMBB Ɓ Ǵh#3\eݤzf&D6taZnjs0iřr 'C?^4ӠHN S( b"F]y#z n2~BlWY<$qA{3JZ3^RsRpnwCRM qԓ's5y;)QKw;,L˾8icP8j1Hf$:8+R=^ֆTRfsh.T}WUx2s|nԟF?wota>u ҟOgMyLsу;2T1o읞}M|OLy48ń7Ȇ0y1e31[["$@ ;0wp%J.…/{ Ou&L:=G[ s^6W0^Jʿ.*%D7p(+mLTtݢWR 8!6OT 8<5>+p˭1jJCBdzlZ.Pϑ oPlmf*ge4u'6'ZR:Zl%d> f|'}3:簇=V kujfK".jPtA+S؀A!jd^~fS5u.1@>]os~tD!PƹFSyc9&2&4S7gvV" "/SOV`Jx qrMEDmSsbJdG4'\ jqcxj<i)0Btyc(cy[Ъ¿ML)4ө3ch?[! Siܻ/wMs:!#,-aQpL1Ӝ-]8 8 _*Wm(EF @>P=jb 2ǙT,YƱByztrpEh (MAl$XFPY~@c'=5 r>)DL"yP3SB;Ey%spC*Xm)41ŝUA-c|Άpۜi&UM])ؾePȁԱ{sXZ2>CaIl޻7;LbgUٙ@f< Az҂:0g_ȟF]о@˼z@pT+0ɾ^3N&p[%/*w]!6&l 0 K*l5z95_ϼrI@Ho&JYKc~ys^{, !vMuOUs(JtQeO Rt AoB'0 =m 3HY#$Zsܑ)L%-()P0{eڜQ'%EE$# "X5 Gm1fln-qkUMwljd=ʱz$dbu@@4;'(dئ[-ex}L;`QE*H\TٳYL$Cec0鞍6n [zTp{mj?$괢f kdqa D{bE]cJ@jX_E5Lnfm$}+9H1rj0gb0#3ʋWl dn'.^Uct' šbSu}"LR-kP wF#(p H@5 ߁,@ b92 *@_%Ѳf>;OLc 8}Õ%o/&/8?(O1e2W>;>+0 B#2rw l?^?%.M7J4 ٩5e.ysUB6iRYB DK8,pe6WaDME=5WzO槪ȍ( W|VF^` p̜bOsMŵb Ih{޷rG=U:`mR;XA۶[1 ShGHhfmb9jVvtvo_aͫw:^2k}”LpձB(b<&t<4@ TJ*qjpMJ`| G| My2SYbaX`t>Əi qUA 訅 MpƽJjYC$ 38DZ.Q-gkb?>05sRfgCDWaJSlk] ZO#~qG0:!~&FaW=mE>Cs\79*_F'?kD9ކ!#Slc !, ƪ11bn2QT<04x; MHZ\"^a D 뷬Nr տ=R_u\RbI6$9u<4c1I}: :LT샬HRoI Y)~)WsSU.Y:3'hcbL6]͵IJ@3Gz rN6duet 1JQ #  O8leCҬI|r2N{Ɛ~ v)T]b+ɸY1)5Nx(i)/U] dPWf9yv/ud>/2㣚w8n}\oة~wU ~fHSLj)@CDfD$UAQz%Q9&Ώ`O!;wZaRNM@v1WVyF96%L)66dLW8u{JLz*)e|HbW80ocI /VHt9s)*c]?*ҳ}&Sfu ,y ~pWYނIa% 6aRjn~u9Ly7n˽|Tq+UXCcwh 0M:.ۘxyu×r{hO&u/^<Y=Z؏0vCB,::bS]B( =E[j8 qw];;!eY5]^$,d( ~ ahP6~Ng%fha_\ ^=ՇD䯷ӣ6VUVV{`>~فQ~N XpC}!Ts3aG>3g)KQ}BfQH^Yg!KA%":<=GJq%9Jσ P%MN)`7f٢9I(pًΞ/;vWS%0yK1GXѝD)Ɂ29•?.0Gl C_9S%ǘ1()G{cn e:=+[i.1#c!178Nb;zM6Mo bY%bG j%%r r{8[W:d$Gʏ27W&~L_\҃Vlb/ej?(b]>;Ѹ E0/aU!XKjנ0[It^n"'+';olHk -LѮxgNlnMƹjCc2̶ ,ݖS8B` GvH`+%Zg6H\LL0 2a6}{g/gqpp_2%G:bJz2M$ `C*8:OIA+/#(|Ϭg 5̡3ya36Z"f{\1Uѯ,Pd8%I&iO`G)v.u0h $y2tReE>^:F;.B%O&݅C";Ym7<8ّrge;HYyVf0M,!4 "95L@6]cB=|ؑ>|[W2A\#m5Z4CSK!cU7THO8\(.N=Εt HBk?`in©Q@0901*7~HE]IlR@e\^KaYBK"\lDRf&H7)Fͭ SljD2juD}xZ5(0*ގkA3#I3lN0" 'L$&[X/ Zr5PeY+60N~.y$mgԎ8%]ogD:GBȸIi}V&e\-j;=#~WΝvIċT`5Aq5ڦa[sw Dpu#G&quAh-s8*!-G:Tnm׺2Փ}pk${o9AQ[yrĢE6:`WN=bGϕ.FVDК|Muj*܃pGsw BB6x[|0z (LѦSN -GR8gr/s`fYJ `]tdl7A!܀UBb6J\9l6~parM93yz;壗naaR13ӽvIDCr}M zd}eEMIH"4`3K?# !Ms+e;YIO>ۘI7KȲ=[k!&z}G?CoAá%+ZSK/nVP`$bʇl$8lKJ דf?P5eV_տQbfZV8|V6okV;I2<:^"O Ev:P*@VV 8 9Ջ;T愲DG?b;d.~n˜wԀXAT)2ߟ/locrQ&H9x ',U@gBA &: >Y,ejٝR9z9[ S!%.04>qn"m:|O 9~4k;A^\/TE8 n8('ğ]C/S럞W >Bnwl}ڗC^*2ת#wëߣOK~بU!mӁ3A6 ܘAAcUؚ.Y$B"׫_9֋LR=FĞdwh0

春秋五霸的故事
春秋五霸的故事

春秋五霸的故事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
  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
  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明朝刘如孙根据这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人们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