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2:26:18
文天祥的介绍
x}Is*Y*G,^GŋȌ4K?֋]oʺ7!?OfV?d>q3I$>nrL>afJ}<$m6^dk&=ƽL+e;xMu'|f9>4',yrt{W䳟lz9i|'#mL4\eI>-ND#x9R'^*_.g9wһOn(mrm%rz腏MN$L/ ԼB5q{iMܹ7ɪWV2mNÌ?-'Yru9N{8w5fҁs2Ca3o}P]yZPm:"YS7hሶ710>*Lk+c3Ly]L:㾽w9H>1s0''rg!}OΤ`fx!EaNn[N/L3P=vΔ6 3-]'jk]5wS3!__Ιf IFa «n[tO%*n>oUwxV>[R äC9.IiK2ܹ< q^1(OX8~HOL20Xw3]ײ}K8鬎BvpP("S՝w &PeaquhCCnFԕLXK)j 0WTY 6/j'WTDuD%{ d0Ժh [hbQ4FO%Sg1:`}&"gܽ|a?ZnnCUoPBHv4stSpc7p=8?%ɀS(\LBZ^ L$sL%y3ЛW|].Z{{>+^ u"m[ @&k9SF3d9.D|"f[b Cwp}Sew 3/u$GOv#ٷ#7?QGЃ6~jSr' *b/IoH6xdjQa!;Cxl:IN(ih:R^$8/ӰPwLsIy~їPPjaϴ>闀vl Lҹn(ⶹ9>ؓ9R&a,ڽUsdL*AaxTC>pd ^n06հ18 pfدq`@wz?m0"ޯ]r"y 8L¹_(ıjqxD RlUK-," ^;L>C:ґ4& Ld~l^+_Qw5/yÎ&Ac8Mp[EjFU3t$ \,+F45%m.z'Wɍc!_`ɦ Xpy!DF ̂AVmMD2Y8r ʡ~}?lv/.R%m Cf:W>B{2Z9k"znJdKL؋Ԯ(.徙c CVuDEf'ڃMX;Wp ΋wB;sB{ 29f"'`n1!1. gES|p[}Op_.~M ׊o' Īlr&y8ݾ>jh+Eѳr%ltfۼ4^NRmt`^,UbHҙAomo l]֭{xYVrQ`EF(j@{1X^NH}/2d*{~^{r|T@cO1Q{.kVx`Z!>'؊+0c[;}x-6UvC_Aaܹh`E#KvMac:13*~ҝOj n&3l 6SO}} Bv{2da_&\{ ;, DĞq\¯c,_}'/ 3pHB >naW+a6k˘8^lαmi3D80$&BJ(p,NHR=]Hvi\:zk [ka&q&c 視e{R%ݻ= NM֕""&dyP:@I^3^̠`~&[#UB![X 9^gXzWph:CNҫI ň_So.;~a01g"w}#$ܜ40W>6q3R+ ͗NwNp ř9~ 8~j>5GAO?t7cμI5u;pNE [TܯCEd7p\T:lD=1:F-[Z1teT>n"wG{X2JWkZ1L0(-+ӦR1]`n]WF.A<)I zs:wd,9"3\,mPt9_P ryلjno ^ˡgN܅s`9lba8Op,}}n6{"aN`+NSuN#ŲT|pν\l73 ;gMAY d)p Lǿ![J!n\[.2kOF2_jŲ[qMԐx6vz()L eXe 8J*cQ&o6qIQ~g 2&>OpK O.h&AnLUtX &tʦ?IpߠM/ƗĊ"nŽ!ʽNg$^$Hiҁe:Ss̐Hڔ;kiWBʼ<۩}sZJT|0DI݁6 Fk4Լ=3rh{ T{-48Eˬ%yЀ6A.N2wQvfޣf0m\fG;hh&\ODEL<^*J~گjЅ<."^G;KrO^~p̺ 24 f0+fLoFi޷(~B1읒2sy;.hd;>>:b]Fk1{sEw'a<|Z1ƀL`^F: 4Vak 1CtDF9rR]577{/I~ܧڧ0UͶI -H~髶u[G95x= ,ftEfH^({%:pYN_3xl3J@9~^| wSy 3Bs۸CrF1W O=yӠ |fz&pvW>ǣC<f~>Qs >JHs-]笢ɀ/-ala/t˞)aFOTɦ~ Èl,DmhCtA3 ~pKM)w`l6! Ы%T Umc4zaM([~ls“ԇ"a9m{g {A]Z8+I=;Lx/B8R83aJe@u5BI brͅMz% o w;ӅgS L9o/BvO_b Y-%mI~tk֡Ly_ҁ+4wQЙa-&0%|=W7%ǍB i~HkdU j! NM5Yf]D8ĊvNK==f]9Kx|ubq jMSٶDrůCa6Gh&oPQe!-PcXe];o TE?~6YD];t{zqF^.l RJoK \tPv4w>Q5%4äX5cVE-dꬣ9UJȥha҆ P@3ԟhg1x4ˑƬSi]d!m4= ܙ'YIR֏lPp':ԣFsjW5T B]M[&q EB>?0-7oHJ B!cH9 Dc `5!beF =UN! +L@2R>ObO/m lfQ'.붛\*,,󛚆} /Ʀ!(C*12Qfg] GOg'T 81mDӝ=ĚnH 5IX(m{sm/NlR $H}6Is0iV֔lxkXM9Ȝ^mm3A&zӷ,_ DJ4Թ=ykZ9*YV,xГ``>(h%kO>{EIAA۹K6w'ro:pw"(#ax?C+y2RՕ]7>`̓ *ޜ=z~ K+h7DS4|`I錜JdxB0ƏR3;a? U*4b.ZB4Cou ̑Q`2dx8,wH_ 9lb'# ;@L6WRfHHc}s;8ك\0\OEIA0 Z7ͼe=+U&9Pm1cenLPTߐ[| Y{I@e@2hI|`]Nߧw͡woX/eB[fT9I6L%wۖ1߻sg&~ZZd}@ϲX"g5t!  nT`6vN.WjE D ZRIG/.IȦVVq" VdИ bauRUéIW-RPۙ45$v} 9sNK٣mƱQd~'QxJ|X #n$eJ%nb  p20~FxkX68~JD$Bb]|St4(Nljn[)s6p(SثFH\[6F"P"/ nܴx'^e+c%A*%~Ҟ)d#HVq ќţg`ʷO5ވL;5DmgL=$\[f[ZNDŽv4K8PAg7X.on<zsCW/?i5>^WK~ReYLBse/tb,x.5HQOV 5Ea{%:xm;'nr!d٥ɝ,U17!X5ĕ?k>?^jdM,%tbDpҗpsZF!09$sdx(#zϟ`01`kU]̵MՆNC>R`ZhZO궫+YX:'R3z q!j8t'}M9A)Qw?cO?qN w^C^v'/D_M\C %޺#@ 7>b)t;$AGQ瘱@+;t+M?}8sF8&mM9gR9ߺ+X@2Sn!ʓw{ێz,c+!AηB:%9+ʗz]lV6鯧|D7mSI9Ս @W?k 4F/Vٟ}| BowWf)F]ֿ_a퓾FS&`JI\ <(ϻ:!ו`|2c!7nZ}'rh3fS! b$1 u" Hz4L(pFa6RGbi'wiEfאr^nX[?Q8\LyPvE[egp@F%&XfZx*z5msz.^I#p^^Ok8%xPA3{r\w g)fМ4Ywԫ >{'OahOdLsr"=nLw6#q'09zfU{P "yNA*bx Jj\Z%6aj!+_˦Z $9-$>ݳ3zJ2@"ZG'峆Q-y? {`n׍Pdk$8D$Sϸ^yipnjMrV.SEwvs6`Gih^*ו 7%I\s?;߬q9t9aZ 8n0h<' 7A/q$+JDZԃ36,bk=''Δ'lao!l/5L 7(ٛnY%xW078̈́Wx~7̠Ύ~<S{$x MqgaqRk5㊰1?d'fn65*A3͜Ɖ A\+tؠUT@~1ng.@@2?L 2k ynK\g/Qwf/b+3,Yh1! @C"#uu|Ԉc fZN7_xz囏:|o›~˷:|_7Ӌ-3;⿏'"8^*̋cP%S.qY1]|}gWuy51A]:effffff?M7~66666q|wmvmuuuuu͇gfffffffZO-l>Sf6f6f6f6f6f6f67ygµڵٵٵ杤m]]]]ffffffffffffffff~6x~g[=["GCV*x6G^5 '#*YбDǑ#x'ZHEɯ7`ymeZ8 yqJ.eIw[UB W1.z#=;VHCK)$Ζg $S yn&#}SỤ8Me@ىeDA~x^T3c5~ȠGi| ? i퉄H]b^yw\? ' ܧWy!-`6ࢯaoGw e*̨VA9e~!%sHptsyvDL5S3GX$ L֡N !0 YKy*m`[g%x7?K2>ޣ_tZ-')ՆйiVn+Cm l/ӵ$ O1Sauk/HH]ŠUzdn4Or궚Dr*I晊#hV@?N$./t=`azbCM; َwNVhAhltCkY~ٓ+đ,{\hFHaY7=j?~C9l祮K2\RkI2]m NҶd+Cq|bWIry1{-MZThhf3C94I]KF1u6<@ѫ0LݕeӦ}X?)<"l0J~A"١Xsx&zFclf61S<~" #0 ?^{w]܍v9}[N"ֺ:S Z &]"sXZ.` \ه-0;fznSGY=#x\Vm4<D/Vғ|C]9ˏ@]y&_M&bru9As,=SD Ek3Ww;aƬ_K(pw[Gzgr:8 !@cѨ'>iSf Es1 ]4z!h/~ٌJv\6ذY YvpomE}#-k7~ =` w_܍[~a}jl3s"~!P^@lwсssm2UvJ>[uS(|.ݖSϔ;$kI`9aJj1T߳jʽ921Xa5Zm6OxЌorBL&5^.~Z<ϫ߱"(15lb!YGZ/R{$RdT(3/ ;_ . J?0OXy2x58RR4*~=Jk-i{`ՎVX\CK>T춒0Ɵ:Y܇_$1׀dLqx3gP#fnmJJ,œ77  {Jz*jkeM%n/ A76{GpLg`:fCJ"ԭf[FNmLs<5*J3N $m3"sL ԪQRӅxɽAJ@y(^1JLƧ}ὗ{^?D^urB:v  vl4t{m6*H׹jC?> y4ZίNP@ #{gRA Էޙ9hG6_߅ک?7{ᖲ^'>0{h?ֳl܇Y* SR `iEo~Ϟ|4%Ĉi/88bHAk4W~ײSMVNJL#Y^20 -CjAi6WWZM 0jv60S7ɲVTzBlTSX m:#ϫ6wM gQm%'Ztd",+%t6kTM;aM8px8sGLKƖ],n%X)J{kL9J')qߢ>(t^(Z u0]}J.z6rrN; `j@gpR>o=޻{ rg QZofakm/3 pw p^/fs-"i-7=o-D(g-%826a w[ ] ynqYg e{tU;+uoa#?CGR_]=%uĒehvr!g`*F|9;2 drqhE@}9FtO^+r&\< SClİ5)OoUBhBL 2+ɽF߆xEP߯0@gVE/7rEhKy#:0C,wIj$`RZ0P`|Ϩzvֲ0YmIԜ5\JwØR~ӓn͂E9J[>qSb穸e%J*em4o= L^1OzU)UZHph!JR3{~YvfhH7޴% L8G X`W$n}v\ԓ2>*S} sSZF*M7t$!t=$; VQŦ+6mITA)6< KPHe9}4?hcs v%.-=;4r]őc=7f)`WٸC6S=_hS5瀯<l~M]Y09Lʭ0V7Ϯ`0_eℓ5iR6gi2-rǚaL]znjZj^YS@{jEZukäN=nΜy.>ɔt ҇gYro}NVӎk;k|-LE[/c@u .JbSz*qDe 86u(ey!&_,"%~#kpQU]5UzAoorCmCzB`FMmMT](_kiic%o^JܾdSu8 c-`!,:=8~dV':,n\Xأ m^Y6Hb&R4fcK3(\8I]mBk~U &5 4r&Ѿ ,:|,{FG[h#D\л<' ߧ9=RhkOMQBL&x5e@DVt\k&gL$~ܷ}${nk9i-AąRՂU'#W=qij&Ʂ? &62O#>Eؾ8dfmZSqm$L+j?Go&^О2zB=-ѩ&9Kmy6gy7h[}Lg1HM/#5ϛSph8(m/!|}TOp$WE0r'o&6$y`^*f-ԇ |k%bI`qfm?98wPW3}M}MPbGPJQb<<=r6CF)L{ 9cɾ_%|l$ctT'lcg@ ߳,UJx.288醴UxsMI{>E {*t!'_O5ˆGœ))R"'ʵݻ&SK Ic)1{usҰw\&E_V-&Mh[n<

文天祥的介绍
文天祥的介绍

文天祥的介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华夏杰出先烈,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全部展开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收起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中文名: 文天祥<...

全部展开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中文名: 文天祥
别名: 文云孙
国籍: 宋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西吉州庐陵县(江西青原)富田
出生日期: 1236年6月6日
逝世日期: 1283年1月9日
职业: 丞相,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
主要成就: 赣南奏捷
代表作品: 《过零丁洋》,《正气歌》
出生与成长
  文天祥,华夏杰出先烈,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庶民
  文天祥于1236年6月6日(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象棋高手
  文天祥十分爱好下象棋,而且棋艺极高。他曾撰写一本棋谱,记录了危险制胜奇绝之局共40篇。夏日家居时,文天祥爱一边游泳,一边以水面为棋盘,凭记忆与棋友下盲棋,这实在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其他人不堪久浸水中,都逐渐离开,只有他愈浸愈乐,不知时间流逝。文天祥有四首七言绝句,描写四位棋友的高超棋艺,但这四人都不能战胜他。下棋是文天祥一生的爱好,即使在燕京监狱中也不例外,直到殉国前夕,狱卒收走了他的棋盘,才结束了这个游戏。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 文天祥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医药、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状元及第
  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 文天祥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编辑本段
官海沉浮
上书建言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人民,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甘于淡泊
  景定元年(1260年),文天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25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年),由于皇帝不听群言,重新起用奸佞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 文天祥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县,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兵蹂躏,城垣屋宇被毁,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触动权贵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腐败不堪。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过去的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朕心」。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六年(1270年)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元军大举南侵,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编辑本段
兴师救亡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口(隰去掉,发音“xian显”)即位,是为宋恭帝。 文天祥九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后,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以死报国
  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 文天祥塑像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常州之役
  10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文天祥纪念馆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出使元营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险毒,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编辑本段
九死一生
斥责降将
  宋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叛贼,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大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元朝上下将官听了这话,都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元军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12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骗到城外赶走。被自己人怀疑比受敌人侮辱更难受,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15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大队元军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后来才知道,这队元军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6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德祐二年(1276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文天祥画像(8张)

收起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云孙
国籍...

全部展开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云孙
国籍: 宋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西吉州庐陵县(江西青原)富田

出生日期: 1236年6月6日
逝世日期: 1283年1月9日
职业: 丞相,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
主要成就: 赣南奏捷
代表作品: 《过零丁洋》,《正气歌》
目录
出生与成长
官海沉浮
兴师救亡
九死一生
苦战东南
浩然正气
作品一览
文天祥遗迹
贴吧相册
展开
出生与成长
  文天祥,华夏杰出先烈,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庶民
  文天祥于1236年6月6日(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象棋高手
  文天祥十分爱好下象棋,而且棋艺极高。他曾撰写一本棋谱,记录了危险制胜奇绝之局共40篇。夏日家居时,文天祥爱一边游泳,一边以水面为棋盘,凭记忆与棋友下盲棋,这实在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其他人不堪久浸水中,都逐渐离开,只有他愈浸愈乐,不知时间流逝。文天祥有四首七言绝句,描写四位棋友的高超棋艺,但这四人都不能战胜他。下棋是文天祥一生的爱好,即使在燕京监狱中也不例外,直到殉国前夕,狱卒收走了他的棋盘,才结束了这个游戏。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
[文天祥]
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医药、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状元及第
  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
[文天祥]
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官海沉浮
上书建言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人民,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甘于淡泊
  景定元年(1260年),文天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25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年),由于皇帝不听群言,重新起用奸佞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
[文天祥]
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县,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兵蹂躏,城垣屋宇被毁,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触动权贵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腐败不堪。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过去的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朕心」。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六年(1270年)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元军大举南侵,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兴师救亡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口(隰去掉,发音“xian显”)即位,是为宋恭帝。
[文天祥]
九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后,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以死报国
  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
[文天祥塑像]
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常州之役
  10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文天祥纪念馆]
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出使元营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险毒,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九死一生
斥责降将
  宋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叛贼,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大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元朝上下将官听了这话,都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元军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12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骗到城外赶走。被自己人怀疑比受敌人侮辱更难受,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15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大队元军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后来才知道,这队元军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6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德祐二年(1276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文天祥画像(8张)
苦战东南
端宗继位
  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流亡政府
  德祐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赣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军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兵败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吞下二两脑子(即龙脑)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零丁洋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文天祥]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崖山决战
  在元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流亡政府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11岁的端宗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8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广东省地图)。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双方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殉难。
押送大都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政府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
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
[文天祥]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