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被称为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称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2:47:25
德国被称为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称谓?
x[n#Kv.XIC7 ^t0vRq5H%)Q)j*Q2"3W >'nd2* Ud7p7?jZs;;MOEt/ n?oo3 UڦWiWu~%㨭;9ίc=WwG1syu~_7/xS7F+_%?O{ ?ԲƇ6\zxTgqQM'eqt]]qޫc5?;ѦnDs]HzTv׌6E}*)C w=R _]IFoSw5 6~}Y&_>y2վ~(9/˜ m[v[ ??vzOR N‘,J{;ozCJQݶdiTDWT]몾*_Ri|pm>S{K]8׻_w\ugEn w'޼]юWxW\ .TDq=U+bDnA&]*%j?;M]ؒjÑ?b"UiH)+5oqV݆m)ѦW= ׅ};;UuD*s/襝]l"V~AOW˺vhZcff\i~O7}m;r|Ι6lnO_88^ce?sH5,oS6*0Pu;o&osi2}"}j]tPq=2 uI|[M?Eۥၺ8rC~tEqw=À*k6rTnobO22%qT9KWP*mU_ze4kԈA2(X˴Z5q aH*ެe;jJwYVVF&Pr P=LD*MnM=> O*:ϩVsɥ;2z_6@m/&Dz5Z/D~֛&qWKvϩ*6 /n_I&RT^g6|t ZVT%y@ N&~zG[N1YXn_:tx _٬ /PӯP.܅joZ1 NTnG)WNϫga1{|Nt#j.+Wg6D|fAFмf9漭2P#lQJQ[KUlR9vPP$U`0 ;rx&zUK$0*IH5? M!EG=A_RE;f۟W/7gAS`pvn܅GI "lpgc@:aO|?bJ#`a*.P+97#%4jЪA4iGwR.G=m֓BDCKx@߮W wv-*w  7'آ,m ;9aUri&?&?^3Hn_sk{Ā{wgu. 4̀Ɯ"^SՁž3 >x̷vDqrŮ"t*b8[&ηS n@wBB0QvQ(JzBL~+APPK$ʌ YD)"iΗt @U E5lA纁/^}_#o։ Z% jvdܹi+&jnt@=&ݛ][MKp$%x Э UWwqxN@*.BZbAeeϺ5+M:`'Q{56rC D+3ͷuohW/Ts@MN|#h20j >a0v61d 8;N4R>4/ݧCUI?x[b gᰉSpx_{p9^?woB@m:y =wa-|n0AX$iV@)›"IozNh&L:Y =gX C lQ17$f1DE%Hd6f)a.-wi6<Arߝ1\+Hw|&Vx$)=8Q7v> s"_G8ţ=_ӿ_ wDn,ͤ_wyHXlU έwO)S@ ջ:3 x(01F{E!LO PoaXrgI$0Q_B˓t{Z 쟀á;; EeML&$ ;A"N\}NJ @MPM  ]@Vcv+@IWN(9ߦN|(&( (%uI4iP^=i!_U; 53c[ij;Lb#C: _<J->]sH2aU~cH%0e`ͧ`rU}~̘nH2k6UYK6HHӃj3x 2+ +Y V׆KX[ROwj<6ٕ1Q)z0_=Kĵ?. @$,.@ziF7N.hcUsYZ^\=K<^̩\|4E9J@}P>KELC %8ܡT`G Wj~˴<(Jxko ALWn4GN>YnDScQ!tj"--,]q(4g:*ɞӽ?zus5ӅM8U4G/̝͘~3ձ(6 d~|xEz#ȸfRfӤ6.Zk&?B6duWbr+U'">tUcrcr1!? xyVӂj!5m&E8bSodC_YȚJ9-kD"zdS ]ț44$#E՜$H\p#gr ?vS0wkCU; c0\ 3š*Q@V GIWn%^H$5d\O~xٵu-'X8m% k2/'Y%}049f jZCK /jNi;2,p)>hWI߻?qg6oLbw:54<}* 5JG[g~c t[eCJ2&&A6ަg$Z=P=&F dLiKb^M+g:-~[:sFkH^5,\7lpNL %ݨ FnANÞw4F=ȍ7Y2O2[$f'Pb5@n{{iQ})t8MXNLHx+aHˊ~L [M~%fxEVeW.HI^G83eGtF=,f6IqINI]|IRK,Qѥ}oى>Iv6N0yVD|#E&G=,7$}ՋlҲ~"=]>i8Ӛ=XeW *@9MF5XAm|"5is+ PwOnus̿ڞn;<$0HQ2Yl{Cl"8<{v-gZ4mb>ULhG7M{hQR" GUMΎk VxqBiRrQ8.mM9/-S|ƒU|9sw^Iu/p:ṒJ+^9C\2V3L9xYT`dW> )vT~'e]dd{T+&7L.FF;rtNȪ t9ƝΓ~DV)nR?eT{ k)ӝ4ni'de[{xkhmm-5W%::!AWs`΀\xV|޵ OD.C7FsƋ:EcmkUIQ qi{;}"^ -`e}YW7H_!K5$F պm@. =:k +gb1l.c۵70Gs`KqqN}'Q/?{Ӂ,{iK:2͖HBz* NU^!J-UՔ?#Rx$JK4TXU!';x6aikv3q+-TNB7Ʌ5){g,Se3ˑwl(Sݶd睝9+)F6u޾:8?IT4ZjKuȍ #o)"L?'Ɇ,Gw!e|rk @5SDT I r ?.b_:XXF6۬>V6:a4'w2%?_wͨrN*3b]38dx\WƬԜSA Rǚf#5&O$vf=!ȴrNvrXV[AԦX WJĐFB2XFfN]!R*4:a#\'kݝpt慷I)='Gg.ܾ62‡m镰M{8(#YGssXAYTỎś#!wHe^rǹtT{|e>;C?35TgXxMŝu|㵲*֜1X֮N,ُ$x" ,;0 [N wh)ӷr e):&n%`XqLÞ}gUd3RifёB 9q4^㥽fv`F`bv3>3!9N  rka#4; &F w!MR\RC땮dѺuEz\KɞUv 0 jqiv#b`n̑#1$i:F AR&dbZ+mݞ vBmE0 I0n 2R&a[ؖ먗6ߞكdܩ&XtRe%?V3{K brRշqLR(LNPAt-gPC@&c,RQ)cIus潩Ke\;{)nd?j>JST{k/GfK>?)m =$绑; vz@yy}nZ[lM^礏}YNF$.>D/3.U8S=+hn:YD;KE{%yaDHK=qܐ6]&?7/ߐ}a9#䘙cMd>!$I:scm5Kt'~_~˟Y,K

德国被称为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称谓?
德国被称为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称谓?

德国被称为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称谓?
考古发现证明, 德国和亚洲, 欧洲许多国家一样, 有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基础上建立,德国才第一次形成了民族国家.由此往后的历史才称为德国历史,之前的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日耳曼部落(前100年-300年)
据推测,日耳曼部落的进化发生在青铜时代或者最晚是铁器时代.公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的高卢部落以及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接触.除了史料记载的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考古发现外,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人历史知之甚少.
在奥古斯都的统治时代,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德意志地区,日耳曼部落在抵抗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与罗马军队相类似的战斗战术.公元9年,舍罗斯克人首领阿米纽斯(Arminius)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瓦卢斯所领导的罗马军团,位于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才得以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据了如今德国的大部分地区.3世纪,出现了许多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和弗里斯兰人等.
民族大迁徙和法兰克王国(300年-843年)
376年,匈奴人对日耳曼的一支西哥特人发动袭击.西哥特人在得到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后,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帝国控制的土地,是为民族大迁徙的开始.此后日耳曼多个部落陆续跟进,并在今天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国家.由于不堪忍受压迫,476年,日耳曼人与部分罗马帝国人联合,推翻了罗马帝国.
5世纪末,克洛维一世建立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进入法兰克时代.法兰克王国延续了数个世纪,经历了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的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几乎占据了整个西欧地区.由于领地内各地区间缺乏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陷入一片混战.
神圣罗马帝国(843年-1806年)可以视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成西、中、东三个部分,其中莱茵河以西的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莱茵河以东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德意志王国的基础,也是其后神圣罗马帝国和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部则成为后来法德争端的起源.
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成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开创德意志国家,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开始[9].王国由洛林、萨克森、弗兰肯、士瓦本、图林根和巴伐利亚多个公国组成.962年,王国国王奥托一世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在弗兰肯王朝统治期间(1024年-1125年),意大利北部和勃艮第加入神圣罗马帝国,但主教叙任权之争使皇帝的权力被削弱.在霍恩施陶芬王朝统治期间(1138年-1254年),帝国势力进一步扩张到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北部地区的城镇因汉萨同盟而繁荣发展.
1356年金玺诏书颁布,规定帝国皇帝由七位选帝侯选举产生,选帝侯则来自帝国内最具势力的公国统治者和地方大主教.这一规定成为帝国的基本国体,直至其灭亡.从15世纪初起,帝国皇帝几乎被奥地利大公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质问罗马天主教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宗教战争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战争使德意志领地遭受破坏.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结束了德意志地区的宗教战争,但也使帝国实际上分成了众多的独立公国.从1740年开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战争占据了18世纪的德意志历史.1806年,在拿破仑战争中,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被迫退位,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瓦解.
莱茵邦联(1806年-1813年)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联邦条约(德语: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联邦.联邦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推选拿破仑为保护人,并由拿破仑支配联邦的外交和军事;协议同时规定,在发生战争时,联邦有义务向其保护人拿破仑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8月6日,已自称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在接着的数年,有再多23个邦国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够统治帝国剩下的领土奥地利.德意志地区内只有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控制的荷尔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未有加入邦联,而且不计算并入法国的莱茵河西岸和艾尔福特.
根据条约,联邦平常由一个宪法权力的组织管理,但联邦各邦国都拥有独立的主权.
联邦亦是一个军事同盟:各邦国有义务向其保护人拿破仑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助战.作为回报,这些邦国的统治者将被给予较高地位:巴登、黑森、克莱韦和伯尔升为大公国,而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则升为王国.其他邦国亦可以与其他前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合并而得到扩展.
1806年普鲁士败于法国后,很多中小德意志邦国都加入邦联.1808年邦联达到最大的版图,包括三个王国、13个公国、17个侯国、及汉堡、吕贝克和不莱梅三个汉萨同盟城市.
1810年德意志西北部大片地区被迅速合并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以便监控对英国的禁运,令封锁英国的大陆封锁能够顺利推行.
1813年10月中旬,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被打败,撤退到莱茵河西岸,失去保护的联盟内各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很快就倒向了反法同盟一方.10月31日,联盟正式解体.
复辟和革命(1814年-1871年)
随着拿破仑·波拿巴战争失败,1814年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一个由39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德意志邦联成立.由于不满意复辟,德意志人民兴起了追求统一和自由的自由主义运动,但随后被邦联议会主席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策划的措施所镇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极大促进了德意志国家的经济统一.由于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在德意志人民特别是年轻知识份子中迅速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用来代表此次运动的黑色、红色和金色后来也成为了德国国旗的颜色.
受1848年欧洲革命和法国建立共和国的影响,德意志知识份子和平民也发动了革命.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缓和群众的反抗情绪,同意制定宪法和成立议会,使运动暂时得以平息.1862年,威廉一世与议会斗争日益激烈并引发了军事变革,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成功赢得了1864年普丹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邦联之外.
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可以视作德意志第二帝国
随着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利,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开始统治新的帝国,首都柏林.帝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各德意志国家,称为小德意志.1884年初,德意志帝国开始在欧洲以外建立殖民地.
在统一德意志后的最初时期内,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采取的外交政策是通过建立同盟以巩固德意志强国地位、孤立法国和避免战争.但是在威廉二世统治期间,帝国又采取了新帝国主义政策,导致与邻国关系紧张.原先有帝国参加的联盟不复存在,而新的联盟又将帝国排斥在外.与此同时,法国却通过《英法协约》与英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并巩固了与俄罗斯帝国的联系.除了与奥匈帝国保持接触,德意志帝国日益孤立.
德意志的帝国主义走出国内,与其它欧洲列强一道瓜分非洲.柏林会议后,德意志帝国获得了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多哥和喀麦隆在内的非洲多块土地.瓜分非洲使得列强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作为被协约国战胜的同盟国的成员,德意志帝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6月,德意志帝国被迫签署《凡尔赛和约》.此次谈判与以往的战后和谈不同,作为战败国的德意志帝国被排除以外.由于条约被认为过于苛刻且令德国蒙羞,促进了纳粹主义的兴起.
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
1918年11月德国革命成功后,魏玛共和国成立.1919年8月11日,《威玛宪法》经德国总统弗里德里希·埃伯特签字生效.1918年,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创立德国共产党.1919年1月,德国工人党成立,后来成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魏玛共和国的经济曾遭受两次严重打击,第一次是1920年代初因《凡尔赛和约》所订下的巨额赔款造成的.虽然20年代中期经济迅速复苏,但是经济大萧条再次令共和国遭受打击,一蹶不振.同时,共和政府十分不稳定,执政联盟屡屡变更,人们逐渐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此外,共和政府还要面对右翼的君主主义、民意主义及纳粹主义势力的挑战.例如很多右翼份子散播的刀刺在背传说,即宣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一战失败的原因,并把革命党人、社民党、共产党人甚至犹太人定义为“十一月罪犯”,借此打击共和制度.而左派的共产党也反对共和国的资本主义统治,希望以议会共产主义取而代之.
革命过后,德国选民渐渐倾向支持反对民主的政党,无论是右翼的德国国家人民党、纳粹党或是左派的共产党.大萧条以后,政局两极化明显.1932年的两次议会选举中,纳粹党分别得到37.2%和33.0%的议席,而共产党则在第二次选举中得到17%的议席.因此,共和国后期的议会中有很多成员都不是民主派.社民党一类的温和民主政党的票数也愈来愈少.
1930年代开始,德国政局岌岌可危.部分政党如纳粹党使用准军事化部队威吓选民,并借助高失业率与民众的贫困争取民意.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精英因恐反政府的政党,经常借用魏玛宪法第48条允许联邦大总统以紧急法令统治国家,令民主制度渐渐崩溃.
在连续数个政府内阁失败后,别无选择的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在右翼部属建议下,于1933年1月30日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新一任德国总理.
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年-1945年)又被称为纳粹德国、希特勒德国、法西斯德国等
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发生,随后颁发的紧急法令将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取消.1933年的《授权法案》赋予了希特勒政府完全立法权.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投票反对,而德国共产党由于其国会议员被杀或被捕,已无法表达反对意见.在一系列行动和法案之后,德国成为一党专政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1936年,德国军队进入莱茵兰非武装区,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被证明是不恰当的.1938年后,希特勒在膨胀主义的指引下逐步建立起大德意志.为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于1939年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很快就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德国开始了大屠杀,有组织地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约1000万斯拉夫人和吉普赛人以及约25万德国籍伤残人士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的条约,打开东方战线并入侵苏联.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不久,德国对美国宣战.虽然一开始德军快速深入苏联境内,但随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整个战争的局面.1945年5月8日,在红军占领柏林后,德国投降.
分裂(1945年-1990年,民主德国——东德,联邦德国——西德)和重新统一(联邦德国至今)
战争使近千万德国士兵和平民死亡,大片国土丧失,约1500万名德国人被驱逐,多个大城市被炸毁.战后德国领土和柏林全市被盟军划分为四个军事占领区.1949年5月23日美国、英国及法国占领区(包含西柏林)合并,成立以波恩为首都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俗称“西德”或“联邦德国”);其中西柏林亦以特殊的城市地位,加盟位于波恩的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包含东柏林)则单独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俗称“东德”或“民主德国”),设立首都即为东柏林.
西德遵循自由主义,是个议会民主制共和国,施行“社会市场经济”,与美国、英国和法国联盟.西德从195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长期的经济成长,于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8年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创始国之一.东德于1955年与苏联结盟,施行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并迅速成为华沙公约组织中最富有、最现代化的国家,但其国民依然向往西德的政治自由和经济繁荣.为阻止东德人逃往西德而于1961年建造的柏林墙被认为是冷战的标志.1970年代,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的东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德之间的紧张关系.
由于日益增多的东德人取道匈牙利逃往西德以及东欧剧变的发生,东德于1989年11月9日下令开放柏林墙.这一举动加速了东德的变革,最终促成了1990年10月3日的两德统一.根据两德协议,合并后的东、西柏林再次成为新国家的首都.